CN211174591U -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4591U
CN211174591U CN201922061025.3U CN201922061025U CN211174591U CN 211174591 U CN211174591 U CN 211174591U CN 201922061025 U CN201922061025 U CN 201922061025U CN 211174591 U CN211174591 U CN 211174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mpressor
liquid
liquid spraying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10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会军
李立民
曹贞文
郭求和
马亚鹏
刘虹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0610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4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4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4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压缩机包括静涡盘和动涡盘,静涡盘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喷液通道的一端位于静涡盘的外表面处、另一端延伸至静涡盘的内部、能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或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运行工况选择采用喷气冷却或喷液冷却,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优点。对于低压腔涡旋压缩机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当运行工况恶劣,压缩机在较大压比工况下工作时,压缩机排气温度会偏高,较高的排气温度会降低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粘度,进而造成运行功耗增大,导致压缩机性能的下降,同时对压缩机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冬季运行时,压缩机始终处于大压比下工作,会造成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的降低。
为控制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运行可靠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压缩机上设置喷气或喷液功能来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然而当运行工况不够恶劣时,采用喷液功能会使液体不能完全蒸发成气体,液态制冷剂稀释油膜,从而导致压缩机内部磨损,降低使用寿命;当运行工况过于恶劣时,采用喷气功能降低排气温度的效果不明显,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粘度降低,影响压缩机润滑及密封,降低运行效率及可靠性。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尤其是涡旋压缩机)只具有单一的喷气或喷液功能,无法适应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工作状况(例如不能同时适用高负荷工况和低负荷工况),导致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尤其是涡旋压缩机)只具有单一的喷气或喷液功能,无法适应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工作状况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
静涡盘和动涡盘,所述静涡盘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所述喷液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液通道中,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
优选地,
所述静涡盘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切平面,所述喷液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平面处并朝所述静涡盘的内部延伸;
和/或,与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一喷射口,通过所述第一喷射口将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射进压缩腔中。
优选地,
所述第一切平面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切平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液通道。
优选地,
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为弯折形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切平面相接的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弯折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喷液通孔、所述喷液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轴向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喷液通孔连通,所述喷液通孔能与所述静涡盘上的所述喷液通道连通。
优选地,
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其轴向在内部延伸地设置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或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径向通孔,且所述径向通孔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连通,且所述连接杆能够插入所述转接头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中,使得所述径向通孔、所述第二轴向通孔和所述第一轴向通孔依次连通。
优选地,
当包括第一切平面时,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能设置在所述转接头和所述第一切平面之间;和/或,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转接头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内。
优选地,
所述第一切平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孔;所述转接头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密封垫片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螺栓或螺钉,所述螺栓或螺钉能够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而将所述转接头和所述密封垫片固定至所述静涡盘上。
优选地,
还包括上壳体和喷液管,所述静涡盘和所述动涡盘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喷液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径向通孔中、另一端穿设出所述上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喷液管内部具有第三轴向通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容许所述喷液管穿过的喷液管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优选地,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主管路和闪蒸器,所述主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一个出口端;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液管路,所述喷液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喷液通道、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另一个出口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主管路上,所述喷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优选地,
在所述闪蒸器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且在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优选地,
在所述闪蒸器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优选地,
在所述闪蒸器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且所述第四节流装置的压力调节范围大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的压力调节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静涡盘内部设置喷液通道能够从静涡盘外部引导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进入其中、并喷至压缩腔中,从而对压缩机排气温度特别高时进行喷液冷却;对压缩机排气温度较高时进行喷气冷却,对应的不同的排气温度时可选择采用喷气或喷液的方式,即能够针对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运行工况选择采用喷气冷却或喷液冷却,有效地增大了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工况适用范围,工况负荷偏高时排气温度较高、此时采用喷气冷却以进行排气冷却降温,工况负荷过高时排气温度过高、此时采用喷液冷却以增强排气冷却降温效果,从而能够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可根据不同运行工况调整压缩机运行模式,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压缩机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1a是图1中P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静涡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液铜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螺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空调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上盖;2、分隔板;3、十字滑环;4、支撑板;5、上壳体;501、喷液管通孔;6、主平衡块;7、上支架;8、电机;9、电机固定架;10、主壳体; 11、下支撑环;12、下盖;13、下支架;14、下轴承;15、吸气口;16、曲轴; 17、转子;18、偏心套;19、动涡盘;20、静涡盘;21、喷液管;2101、第三轴向通孔;22、连接杆;2201、径向通孔;2202、第二轴向通孔;2203、密封圈凹槽;23、密封圈;24、转接头;2401、喷液通孔;2402、第一轴向通孔; 2403、第一通孔;25、密封垫片;2501、喷液通孔二;2502、第二通孔;26、密封盖;27、排气管;28、止回阀;29、螺钉。
01、压缩机;02、温度传感器;03、冷凝器;04、第二控制阀;05、第三控制阀;06、第二节流装置;07、闪蒸器;08、第一节流装置;09、蒸发器; 010、第一控制阀;006、第三节流装置;161、第四节流装置;162、第五节流装置;A、主管路;B、喷液管路;D、第一支路;E、第二支路;100、排气腔。
2001、第一切平面;2002、第一螺孔;2003、喷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优选涡旋压缩机),主要由电机8、上支架7、下支架13、静涡盘20、动涡盘19、十字滑环3、曲轴16 等组成。电机8通过电机固定架9固定在主壳体10上,上支架7通过过盈配合和轴向止推固定在主壳体10上。动涡盘19和静涡盘20相位角相差180度对置安装在上支架7上,动涡盘19在曲轴16的驱动下运动,与静涡盘20啮合形成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月牙形密闭容腔。密封盖26安装在静涡盘20的背面,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密封盖26可轴向浮动与分隔板2形成密封的排气通道。需要指出的是静涡盘20具有轴向柔性,即可轴向浮动,但是在正常工作中,静涡盘20被密封盖26与静涡盘20背面形成的中压腔内气体轴向力紧密压在动涡盘19上,而动涡盘19由于受到压缩腔内高压气体的作用以及静涡盘20的作用力被紧密压在上支架7上的支撑板4上,而支撑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支架7上。分隔板2和上盖1通过焊接固定在主壳体10上,分隔板2和上盖1形成高压排气腔100。
压缩机运转时,电机8驱动曲轴16旋转,曲轴16的曲柄段安装具有径向柔性的偏心套18,偏心套18带动动涡盘19运动,在十字滑环3的防自转限制下,动涡盘19围绕曲轴中心以固定的半径做平动运动。从压缩机外进入的制冷剂被吸入动涡盘19和静涡盘20形成的月牙形吸气腔内,经过压缩后由静涡盘20、密封盖26、止回阀28进入上盖1与分隔板2形成的高压腔内,然后经排气管27排出。
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2003,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20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20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液通道2003中,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中或压缩腔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静涡盘内部设置喷液通道能够从静涡盘外部引导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进入其中、并喷至压缩腔中,从而对压缩机排气温度特别高时进行喷液冷却;对压缩机排气温度较高时进行喷气冷却,对应的不同的排气温度时可选择采用喷气或喷液的方式,即能够针对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运行工况选择采用喷气冷却或喷液冷却,有效地增大了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工况适用范围,工况负荷偏高时排气温度较高、此时采用喷气冷却以进行排气冷却降温,工况负荷过高时排气温度过高、此时采用喷液冷却以增强排气冷却降温效果,从而能够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可根据不同运行工况调整压缩机运行模式,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兼具喷气及喷液功能的压缩机,可根据不同运行工况调整压缩机运行模式,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优选地,
所述静涡盘20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切平面2001,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处并朝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延伸;
和/或,与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一喷射口,通过所述第一喷射口将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射进所述压缩腔中。
通过第一切平面能够用于有效加工喷液通道,通过第一喷射口能够将喷液通道导入的液体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射进入压缩腔中。
优选地,
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液通道2003。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切平面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切平面可以在切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的喷液通道,从而有效增大喷液或喷气的喷液量或喷气量,有效地提高了降低排气温度的作用和效果。
参见图7,优选地,
还包括转接头24,所述转接头24为弯折形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切平面 2001相接的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弯折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喷液通孔2401、所述喷液通孔2401延伸至所述第一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通孔2402,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延伸至所述第二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喷液通孔2401连通,所述喷液通孔2401能与所述静涡盘20上的所述喷液通道2003连通。通过转接头的设置能够有效将静涡盘上开设的喷液通道进行接通,与第一切平面进行接合,为喷液通道中补入温度较低的液态制冷剂或气体制冷剂以进行排气降温提供了条件;通过弯折结构的设计使得管路方便走管、方便将制冷剂通过管路从壳体外引入壳体内、进而进入静涡盘内部。
参见图5,优选地,
还包括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沿其轴向在内部延伸地设置有第二轴向通孔2202,所述连接杆22的另一端或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径向通孔2201,且所述径向通孔2201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2202连通,且所述连接杆22能够插入所述转接头24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中,使得所述径向通孔2201、所述第二轴向通孔2202和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依次连通。通过连接杆的设置形式一端与转接头连通、一端与壳体穿设的管路连通,起到导通制冷剂进入静涡盘中的作用。
优选地,
当包括第一切平面2001时,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垫片25,所述密封垫片25能设置在所述转接头24和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之间;和/或,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2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转接头24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内。通过密封垫片能够提高转接头与静涡盘之间的密封性,通过密封圈能够提高转接头内部与连接杆外周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地,
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孔2002;所述转接头24 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403;所述密封垫片25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502,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螺栓或螺钉29,所述螺栓或螺钉能够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一通孔2403和所述第二通孔,或同时穿过所述第二螺孔、第一通孔2403和所述第二通孔,而将所述转接头24和所述密封垫片25固定至所述静涡盘20上。通过在上述位置分别设置的第一螺孔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能够通过螺栓或螺钉将其穿设、将转接头和密封垫片牢固地固定到静涡盘上。
优选地,
还包括上壳体5和喷液管21,所述静涡盘20和所述动涡盘19设置于所述上壳体5内,且所述喷液管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杆22的所述径向通孔2201中、另一端穿设出所述上壳体5的外部,且所述喷液管21内部具有第三轴向通孔2101;所述上壳体5上设置有容许所述喷液管21穿过的喷液管通孔 501。通过喷液管能够与壳体外部形成连通作用,壳体内与连接杆形成连通,从而有效将制冷剂从外部导入壳体内、进而进入静涡盘中。
如图2所示,静涡盘20上开设有第一切平面2001,同时第一切平面2001 上挖有第一螺孔2002和喷液通道2003;如图3所示,上壳体5上开设有喷液管通孔501;如图4所示,喷液管21内有第三轴向通孔2101;如图5所示,连接杆22上开设有径向通孔2201、第二轴向通孔2202,上端侧壁上开设有密封圈凹槽2203;如图6所示,密封圈为圆环形状,可嵌入连接杆22上的密封圈凹槽2203中,实现连接杆22与转接头24之间的密封;如图7所示,转接头24上开设有喷液通孔2401且喷液通孔2401与第一轴向通孔2402相贯通,且转接头24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403;如图8所示,密封垫片25上开设有喷液通孔二2501及第二通孔2502。
装配时,喷液管21一端插入连接杆22上的径向通孔2201后将二者钎焊在一起,另一端通过上壳体上的喷液管通孔501后与系统喷液管路连通且喷液管21与上壳体5通过钎焊固定在一起;连接杆另一端在密封圈凹槽2203内嵌入密封圈23(可实现密封及轴向相对移动)后插入转接头24上的第一轴向通孔2402;静涡盘20、密封垫片25及转接头24通过螺钉29固定在一起。此时,系统喷入液体或气体可通过第三轴向通孔2101、径向通孔2201第二轴向通孔 2202、第一轴向通孔2402和喷液通孔2401喷至压缩机中压腔。
现对静盘背面增焓开孔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0,静盘上开设有第一切平面2001,垂直地设置一组螺纹孔,用于固定转接头24。静盘侧面开孔包括喷液通道2003、排气孔、中压孔,其中排气孔与中压孔贯穿整个静盘,喷液通道2003与第一喷射口连通。增焓通道一(即喷液通道2003)设置在第一切平面2001上,喷气与喷液通过相同的管路进行工作,因此可设置只一组增焓管路穿过压缩机外壳连接与静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03、蒸发器09和第一节流装置08,其还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运行工况选择采用喷气冷却或喷液冷却,有效地增大了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工况适用范围,工况负荷偏高时排气温度较高、此时采用喷气冷却以进行排气冷却降温,工况负荷过高时排气温度过高、此时采用喷液冷却以增强排气冷却降温效果,从而能够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可根据不同运行工况调整压缩机运行模式,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优选地,
包括主管路A和闪蒸器07,所述主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低压吸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7的一个出口端;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液管路B,所述喷液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所述喷液通道2003、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7的另一个出口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02;第一节流装置08设置于所述主管路A上,所述喷液管路B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010。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设置闪蒸器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产生出闪蒸的蒸汽和产生出闪蒸后的液态制冷剂,以及通过控制闪蒸器的压力而有效控制闪蒸器是闪蒸还是不闪蒸,因此可以在需要通过喷气冷却时控制闪蒸器闪蒸、将闪蒸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喷液管路喷入压缩机进行喷气冷却;而在需要喷液冷却时控制闪蒸器不闪蒸,此时闪蒸器只是起到过液和分液的作用,将液态制冷剂通过喷液管路喷入压缩机中进行喷液冷却,从而通过闪蒸器和同一条喷液管路实现对压缩机内部进行喷液或喷气,实现有效的喷液或喷气的有效切换和控制。
实施例一优选地,
如图10所示,在所述闪蒸器07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04,所述第二支路E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05,且在所述第二支路E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06。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两个支路以及两个支路上设置的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和第二节流装置,使得喷气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支路打开以对制冷剂节流形成气体,喷液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支路关闭以不对制冷剂节流、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器中,实现喷液冷却。
如图10所示,与系统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为:压缩机运行时,优先采用喷气方式进行运行,即第二控制阀04(优选电磁阀)关闭、第三控制阀05(优选电磁阀)开启,此时被冷凝器03冷凝后的冷媒通过第三控制阀05,之后被第二节流装置06节流,节流后冷媒进入闪蒸器07,闪蒸器07内闪发出的部分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后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大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08后进入蒸发器09,后返回压缩机01;而当工况恶劣时,通过喷气方式无法将温度传感器02测得的排温控制住安全值(一般设定在115℃及130℃之间任一值)之下时,第二控制阀04打开,第三控制阀05关闭,此时,进入闪蒸器07内的冷媒均为液态,后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10(优选步进阀)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 后喷入压缩机中压腔,以达到降低排温,保障压缩机安全运行的目的。
实施例二优选地,
如图11所示,在所述闪蒸器07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006。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一条管路以及在其上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使得喷气时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明显以对制冷剂节流形成气体,喷液时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较小(或不明显)以不对制冷剂节流或较小、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器中,实现喷液冷却。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选用一个较大节流阀(第三节流装置006):当喷气运行时,节流阀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分为气液两相,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 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08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而当需喷液运行时,第三节流装置006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全为液态,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大部分液态冷媒经第一控制阀010 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以此,实现喷气喷液方式之间的切换。
实施例三优选地,
如图12,在所述闪蒸器07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161,在所述第二支路E上还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162,且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的压力调节范围大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62的压力调节范围。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两个支路以及两个支路上分别设置的第四节流装置和第五节流装置,且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的压力调节范围大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 162的压力调节范围,使得喷气时控制第五节流装置的支路打开使得第五节流装置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明显以对制冷剂节流形成气体,喷液时控制第四节流装置的支路打开使得第四节流装置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较小(或不明显)以不对制冷剂节流或较小、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器中,实现喷液冷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选用两个规格不同节流阀(第四节流装置161和第五节流装置162):当喷气运行时,较大压力范围调节节流阀(第四节流装置161)全部关闭,而较小范围调节节流阀(第五节流装置162)打开,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分为气液两相,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08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而当需喷液运行时,较大范围调节节流阀(第四节流装置161)打开,而较小范围调节节流阀(第五节流装置162)关闭,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全为液态,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优选步进阀)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大部分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08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以此,实现喷气喷液方式之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使用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的高低而选择控制控制闪蒸器07的压力而控制是否闪蒸,以及控制所述喷液管路B是否开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运行工况选择控制采用喷气冷却或喷液冷却,有效地增大了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工况适用范围,工况负荷偏高时排气温度较高、此时采用喷气冷却以进行排气冷却降温,工况负荷过高时排气温度过高、此时采用喷液冷却以增强排气冷却降温效果,从而能够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可根据不同运行工况调整压缩机运行模式,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参见图10-12,优选地,
当还包括闪蒸器07,当所述喷液管路B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010时:
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高于安全范围时(优选115℃-130℃之间),控制所述闪蒸器07不闪蒸、且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010;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低于安全范围时,控制所述闪蒸器07闪蒸、且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010。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第三种实施方式(共同)的空调系统的优选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闪蒸器的压力能够根据实际的排气温度的大小来控制闪蒸器是闪蒸出气体还是不闪蒸出气体,进而实现是通过喷液降温还是喷气降温,通过同一管路(喷液管路B)实现针对不同工况(负荷)采用不同的喷制冷剂进行降温的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性能和适用性。
实施例一
参见图10,优选地,
当还包括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且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04,所述第二支路E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05和第二节流装置06时:
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高于安全范围时,控制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04,关闭所述第三控制阀05;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低于安全范围时,控制开启所述第三控制阀05,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04。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优选控制方法,使得喷气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支路打开以对制冷剂节流形成气体,喷液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支路关闭以不对制冷剂节流、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器中,实现喷液冷却。
如图10所示,与系统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为:压缩机运行时,优先采用喷气方式进行运行,即第二控制阀04(优选电磁阀)关闭、第三控制阀05(优选电磁阀)开启,此时被冷凝器03冷凝后的冷媒通过第三控制阀05,之后被第二节流装置06节流,节流后冷媒进入闪蒸器07,闪蒸器07内闪发出的部分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后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大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08后进入蒸发器09,后返回压缩机01;而当工况恶劣时,通过喷气方式无法将温度传感器02测得的排温控制住安全值(一般设定在115℃及130℃之间任一值)之下时,第二控制阀04打开,第三控制阀05关闭,此时,进入闪蒸器07内的冷媒均为液态,后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后喷入压缩机中压腔,以达到降低排温,保障压缩机安全运行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当还包括第三节流装置006时:
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高于安全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006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节流;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低于安全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006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节流。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优选控制形式,通过一条管路以及在其上设置的第三节流装置,使得喷气时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明显以对制冷剂节流形成气体,喷液时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较小(或不明显)以不对制冷剂节流或较小、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器中,实现喷液冷却。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选用一个较大节流阀(第三节流装置006):当喷气运行时,节流阀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分为气液两相,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 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08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而当需喷液运行时,第三节流装置006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全为液态,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大部分液态冷媒经第一控制阀010 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以此,实现喷气喷液方式之间的切换。
实施例三
如图12,当还包括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且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161,所述第二支路E上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162,且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的压力调节范围大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62的压力调节范围时:
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高于安全范围时,控制开启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关闭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62;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低于安全范围时,控制开启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62,关闭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这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两个支路以及两个支路上分别设置的第四节流装置和第五节流装置,且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的压力调节范围大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62的压力调节范围,使得喷气时控制第五节流装置的支路打开使得第五节流装置在较低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明显以对制冷剂节流形成气体,喷液时控制第四节流装置的支路打开使得第四节流装置在较高压力调节范围下工作,使得节流过程较小(或不明显)以不对制冷剂节流或较小、使得液态制冷剂进入闪蒸器中,实现喷液冷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选用两个规格不同节流阀(第四节流装置161和第五节流装置162):当喷气运行时,较大压力范围调节节流阀(第四节流装置161)全部关闭,而较小范围调节节流阀(第五节流装置162)打开,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分为气液两相,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08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而当需喷液运行时,较大范围调节节流阀(第四节流装置161)打开,而较小范围调节节流阀(第五节流装置162)关闭,此时闪蒸器07内冷媒全为液态,部分液态冷媒通过第一控制阀010(优选步进阀)后接入压缩机喷液铜管(喷液管21)喷入压缩机中压腔,而大部分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08进一步节流后进入主回路。以此,实现喷气喷液方式之间的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涡盘(20)和动涡盘(19),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2003),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20)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20)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液通道(2003)中,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涡盘(20)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切平面(2001),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处并朝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延伸;
和/或,与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一喷射口,通过所述第一喷射口将液态制冷剂和/或气态制冷剂喷射进压缩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液通道(200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转接头(24),所述转接头(24)为弯折形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相接的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弯折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喷液通孔(2401)、所述喷液通孔(2401)延伸至所述第一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通孔(2402),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延伸至所述第二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喷液通孔(2401)连通,所述喷液通孔(2401)能与所述静涡盘(20)上的所述喷液通道(200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沿其轴向在内部延伸地设置有第二轴向通孔(2202),所述连接杆(22)的另一端或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径向通孔(2201),且所述径向通孔(2201)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2202)连通,且所述连接杆(22)能够插入所述转接头(24)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中,使得所述径向通孔(2201)、所述第二轴向通孔(2202)和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切平面(2001)时,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垫片(25),所述密封垫片(25)能设置在所述转接头(24)和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之间;和/或,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圈(23),所述密封圈(23)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2)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转接头(24)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240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孔(2002);所述转接头(2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403);所述密封垫片(25)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502),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螺栓或螺钉(29),所述螺栓或螺钉能够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一通孔(2403)和所述第二通孔,而将所述转接头(24)和所述密封垫片(25)固定至所述静涡盘(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壳体(5)和喷液管(21),所述静涡盘(20)和所述动涡盘(19)设置于所述上壳体(5)内,且所述喷液管(2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杆(22)的所述径向通孔(2201)中、另一端穿设出所述上壳体(5)的外部,且所述喷液管(21)内部具有第三轴向通孔(2101);所述上壳体(5)上设置有容许所述喷液管(21)穿过的喷液管通孔(501)。
9.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03)、蒸发器(09)和第一节流装置(08),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主管路(A)和闪蒸器(07),所述主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低压吸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7)的一个出口端;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液管路(B),所述喷液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所述喷液通道(2003)、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7)的另一个出口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02);第一节流装置(08)设置于所述主管路(A)上,所述喷液管路(B)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01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闪蒸器(07)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04),所述第二支路(E)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05),且在所述第二支路(E)上还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0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闪蒸器(07)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006)。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闪蒸器(07)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161),在所述第二支路(E)上还设置有第五节流装置(162),且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61)的压力调节范围大于所述第五节流装置(162)的压力调节范围。
CN201922061025.3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Active CN211174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1025.3U CN211174591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1025.3U CN211174591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4591U true CN21117459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1025.3U Active CN211174591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45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2190A (zh) * 2019-11-25 2020-05-0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2190A (zh) * 2019-11-25 2020-05-0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102190B (zh) * 2019-11-25 2024-01-0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01567B2 (en) Plural compressors
EP1496260B1 (en) Hermetic compressors
US5640854A (en) Scroll machine having liquid injection controlled by internal valve
KR100463283B1 (ko) 스크롤형 압축기
US5342183A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discharge diffuser
US20060204378A1 (en) Dual horizontal scroll machine
EP2085617B1 (en) Mode changing apparatus for a scroll compressor
US20080184733A1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refrigerant injection system
KR20190025250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211174591U (zh)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CN211233426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1102190A (zh)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1288079U (zh)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
CN115126696A (zh) 压缩机转子、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CN11102360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4593057A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
CN111102191B (zh)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0141195U (zh) 涡旋压缩机
CN110985377A (zh) 一种压缩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JP2015063895A (ja) 冷凍サイクルにおける脈動圧低減装置
CN217898187U (zh) 压缩机转子、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CN217898186U (zh) 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WO2021157121A1 (ja) インジェクション機構付き圧縮機
JP2000027756A (ja) 圧縮機
CN115523148A (zh) 一种压缩机的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