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3441U - 锁体天地勾 - Google Patents

锁体天地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3441U
CN211173441U CN201921809292.8U CN201921809292U CN211173441U CN 211173441 U CN211173441 U CN 211173441U CN 201921809292 U CN201921809292 U CN 201921809292U CN 211173441 U CN211173441 U CN 211173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connecting rod
circle center
lock body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092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un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092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3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3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34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体天地勾,包括与锁芯配合的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分别设于锁芯的两侧,与上天地勾连接的上同心圆连杆,上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上天地勾,与下天地勾连接的下同心圆连杆,下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连接下天地勾,第二端和第四端相对设置,反锁件设于锁身,且反锁件至少部分显露于锁身外,连接反锁件的一动连杆,动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端,另一端连接第四端,当动连杆带动第二端和第四端相互分离时,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当动连杆带动第二端和第四端相互闭合时,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达到操作简单省力且控制精准。

Description

锁体天地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体天地勾,尤指一种操作简单省力且控制精准的锁体天地勾。
【背景技术】
人们为了提高家庭的安全性能,很多家庭的门锁都安装有天地勾,现在市面上门锁天地勾,都是通过一个斜型的连杆带动天地勾上下移动,具体为,锁身设于门上,于锁身内设有一天地勾,且该天地勾部分显露出锁身,进行锁扣,天地勾需要进行上下移动,才能实现开锁和闭锁,因此设计了一个连杆,该连杆与天地勾相互配合,且连杆的一端连接一配合杆,通过钥匙带动配合杆,再通过配合杆带动连杆,进而带动天地勾位移,且该连杆必须是斜型的,才能实现上下位移,这样的设计方式,结构复杂,且需要通过一个连杆去带动天地勾,导致连杆需要承受很大的力,连杆容易损坏,并且对连杆和配合杆的加工和组装精度要求很高,否则就容易出现精度问题,导致无法顺利的开锁和闭锁,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好的锁体天地勾,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连接反锁件的同心圆连杆来拉动上下天地勾,从而达到操作简单省力且控制精准的锁体天地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锁体天地勾,其包括一锁身,设于所述锁身的一锁芯,与所述锁芯配合的一上天地勾和一下天地勾,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分别设于所述锁芯的两侧,与所述上天地勾连接的一上同心圆连杆,所述上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上天地勾,与所述下天地勾连接的一下同心圆连杆,所述下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和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下天地勾,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对设置,一反锁件设于所述锁身,且所述反锁件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锁身外,连接所述反锁件的一动连杆,所述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当所述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互分离时,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互闭合时,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动连杆具有一滑行槽,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滑行槽,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位于所述滑行槽的两端,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滑行槽的中间位置处,且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上天地勾为相互旋转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下天地勾为相互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反锁件的一配合杆,所述配合杆设有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芯配合进行开锁和闭锁。
进一步地,所述锁身对应所述锁扣部处设有一锁孔,通过一钥匙进入所述锁孔对所述锁扣部进行开锁和闭锁。
进一步地,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圆心,所述第二端具有一第二圆心,所述第三端具有一第三圆心,所述第四端具有一第四圆心,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心、所述第三圆心和所述第四圆心均位于同一直线,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圆心和所述第三圆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二圆心和所述第四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二圆心相对所述第一圆心远离所述动连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锁体天地勾中,包括与所述锁芯配合的上天地勾和下天地勾,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分别设于所述锁芯的两侧,与所述上天地勾连接的上同心圆连杆,所述上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上天地勾,与所述下天地勾连接的下同心圆连杆,所述下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下天地勾,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对设置,反锁件设于所述锁身,且所述反锁件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锁身外,连接所述反锁件的一动连杆,所述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当所述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互分离时,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互闭合时,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达到操作简单省力且控制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体天地勾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体天地勾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锁身1 上天地勾2 下天地勾3
上同心圆连杆4 第一端41 第二端42
下同心圆连杆5 第三端51 第四端52
反锁件6 动连杆7 滑行槽71
配合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锁体天地勾,其包括一锁身1,设于所述锁身1的一锁芯,与所述锁芯配合的一上天地勾2和一下天地勾3,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分别设于所述锁芯的两侧,且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分别显露出所述锁身1的两侧,与所述上天地勾2连接的一上同心圆连杆4,所述上同心圆连杆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41和一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连接所述上天地勾2,与所述下天地勾3连接的一下同心圆连杆5,所述下同心圆连杆5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51和一第四端52,所述第三端51连接所述下天地勾3,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相对设置,一反锁件6设于所述锁身1,且所述反锁件6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锁身1外,连接所述反锁件6的一动连杆7,所述动连杆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4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52,当所述动连杆7带动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相互分离时,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动连杆7带动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相互闭合时,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关闭状态。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动连杆7具有一滑行槽71,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位于所述滑行槽71,当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分别位于所述滑行槽71的两端,当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位于所述滑行槽71的中间位置处,且相互接触,这样滑行设置,可以让人们顺利地开锁和闭锁。所述第一端41与所述上天地勾2为相互旋转连接,所述第三端51与所述下天地勾3为相互旋转连接,同样是为人们顺利地开锁和闭锁奠定基础。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端41具有一第一圆心,所述第二端42具有一第二圆心,所述第三端51具有一第三圆心,所述第四端52具有一第四圆心,当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心、所述第三圆心和所述第四圆心均位于同一直线,当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圆心和所述第三圆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二圆心和所述第四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二圆心相对所述第一圆心远离所述动连杆7,这样的操作方式简便,且省力。
请参见图1和图2,连接所述反锁件6的一配合杆8,所述配合杆8设有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芯配合进行开锁和闭锁,可以是电子智能锁。所述锁身1对应所述锁扣部处设有一锁孔,通过一钥匙进入所述锁孔对所述锁扣部进行开锁和闭锁,也可以是普通的钥匙锁。
请参见图1和图2,上述锁体天地勾中,包括与所述锁芯配合的上天地勾2和下天地勾3,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分别设于所述锁芯的两侧,与所述上天地勾2连接的上同心圆连杆4,所述上同心圆连杆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所述第一端41连接所述上天地勾2,与所述下天地勾3连接的下同心圆连杆5,所述下同心圆连杆5具有相对的第三端51和第四端52,所述第三端51连接所述下天地勾3,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相对设置,反锁件6设于所述锁身1,且所述反锁件6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锁身1外,连接所述反锁件6的一动连杆7,所述动连杆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4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52,当所述动连杆7带动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相互分离时,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动连杆7带动所述第二端42和所述第四端52相互闭合时,所述上天地勾2和所述下天地勾3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达到操作简单省力且控制精准。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锁身,设于所述锁身的一锁芯,与所述锁芯配合的一上天地勾和一下天地勾,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分别设于所述锁芯的两侧,与所述上天地勾连接的一上同心圆连杆,所述上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上天地勾,与所述下天地勾连接的一下同心圆连杆,所述下同心圆连杆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端和一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下天地勾,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对设置,一反锁件设于所述锁身,且所述反锁件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锁身外,连接所述反锁件的一动连杆,所述动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当所述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互分离时,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当所述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相互闭合时,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连杆具有一滑行槽,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滑行槽,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位于所述滑行槽的两端,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滑行槽的中间位置处,且相互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上天地勾为相互旋转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下天地勾为相互旋转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反锁件的一配合杆,所述配合杆设有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芯配合进行开锁和闭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身对应所述锁扣部处设有一锁孔,通过一钥匙进入所述锁孔对所述锁扣部进行开锁和闭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位于同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天地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圆心,所述第二端具有一第二圆心,所述第三端具有一第三圆心,所述第四端具有一第四圆心,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圆心、所述第二圆心、所述第三圆心和所述第四圆心均位于同一直线,当所述上天地勾和所述下天地勾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圆心和所述第三圆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二圆心和所述第四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二圆心相对所述第一圆心远离所述动连杆。
CN201921809292.8U 2019-10-25 2019-10-25 锁体天地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73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9292.8U CN211173441U (zh) 2019-10-25 2019-10-25 锁体天地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09292.8U CN211173441U (zh) 2019-10-25 2019-10-25 锁体天地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3441U true CN21117344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0929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173441U (zh) 2019-10-25 2019-10-25 锁体天地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3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73441U (zh) 锁体天地勾
CN102155126A (zh) 执手推拉锁
CN106049991A (zh) 电子锁面板的离合器模块
CN206299219U (zh) 一种智能锁芯
CN102116107B (zh) 内室门锁
CN201133149Y (zh) 快速开闭防盗锁
CN2441000Y (zh) 具有磁控锁的阀门
CN113605765B (zh) 一种机械车库电磁式安全挂钩
CN215330044U (zh) 一种基于rfid与无线供电的井盖开锁装置
CN2497005Y (zh) 螺旋锁定防撬门
CN203821966U (zh) 插芯锁体
CN202249319U (zh) 可实现从侧边开锁和上锁的钢珠挂锁
CN203475992U (zh) 一种新型的计量箱锁
CN209413523U (zh) 一种智能锁叉舌解锁机构
CN200955281Y (zh) 用于智能锁头的弹性插销
CN204186170U (zh) 一种复合式拉链锁
CN207160788U (zh) 锁体和智能锁
CN208251853U (zh) 电控液压锁体
CN218712414U (zh) 一种应用于停车阻拦桩的传动解锁装置
CN206448645U (zh) 一种四向伸舌锁
CN211287080U (zh) 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的反提逃生锁体
CN205777975U (zh) 国标磁力锁体
CN205036187U (zh) 一种智能锁
CN207206358U (zh) 新型铲、锄防水转换器
CN219794985U (zh) 一种按压式碰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