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9928U - 强制循环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强制循环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9928U
CN211169928U CN201921676349.1U CN201921676349U CN211169928U CN 211169928 U CN211169928 U CN 211169928U CN 201921676349 U CN201921676349 U CN 201921676349U CN 211169928 U CN211169928 U CN 211169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channel
circulating liquid
liqui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63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伟炳
荣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63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9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9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9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强制循环分离器。上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包括:分离容器,开设有循环液进口、蒸汽进口及蒸汽出口,蒸汽进口位于循环液进口的上方;分流部件,包括连通循环液进口并延伸至分离容器内的循环液管及间隔于循环液管的端部且对应循环液管的端部设置的循环液挡板,循环液挡板与循环液管的端部之间形成循环液出口,折流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以将分离容器至少分隔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连通第三通道,第一通道对应循环液进口、蒸汽进口及循环液出口,第三通道连通蒸汽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强制循环分离器,设备高度小,成本低,气液分离器高度小,分离效果好。

Description

强制循环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强制循环分离器。
背景技术
强制循环分离器是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设备,原理是高压的饱和水进入比较低压的容器中后,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使这些饱和水变成饱和水蒸气和饱和水。
目前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如废水含有固体较多,则需要增加分离器高度,使得整个设备的高度和体积较大,材料成本较高,并且安装困难;循环液进入分离器后,蒸气往往会将大量水滴往上带,增加了气液分离高度,影响了分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设备高度小,成本低,气液分离器高度小,分离效果好的强制循环分离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强制循环分离器,包括:
分离容器,所述分离容器开设有循环液进口、蒸汽进口及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位于所述循环液进口的上方;
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包括连通所述循环液进口并延伸至所述分离容器内的循环液管及间隔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且对应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设置的循环液挡板,所述循环液挡板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之间形成循环液内入口;及
折流部件,所述折流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以将所述分离容器至少分隔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对应所述循环液进口、蒸汽进口及所述循环液出口,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蒸汽出口。
上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设置了分流部件,循环液从侧部进入分离容器,从而能够减少蒸气往上带的水滴,从而降低了气液分离高度,提高了分离效果;设置折流部件可以增加蒸气流通长度,从而降低设备的整体高度,进而降低设备成本和安装难度。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管壁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凸出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并连接所述循环液挡板。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四个,间隔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呈竖直设置,所述循环液挡板覆盖于所述循环液管的上方。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流板的横截面L型,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分离容器对应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并朝向所述分离容器内延伸,所述第二折流板为直板,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分离容器的顶部并由所述分离容器的顶部朝向底部延伸,所述第二折流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折流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分离容器远离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折流板与所述分离容器对应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流板开设有朝向所述分离容器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排液口。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制循环分离器还包括连通所述分离容器底部的液相容器,所述液相容器开设有循环液出口。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液出口朝向所述液相容器外延伸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设有防漩部件。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漩部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出口管的内壁的第一防漩板与第二防漩板,所述第一防漩板交叉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漩板。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漩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漩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的防漩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循环分离器100,用于处理废水。该强制循环分离器100包括分离容器10、安装于分离容器10内的分流部件20及安装于分离容器10内的折流部件30,分流部件20用于减少蒸气往上带的水滴,从而降低气液分离高度,提高分离效果,折流部件30可以增加蒸气流通长度,从而降低设备的整体高度,进而降低设备成本和安装难度。
分离容器10内部主要流通废水和蒸汽,其可采用腐蚀材料制成,以保证其寿命。例如该分离容器10由不锈钢、钛材制成。分离容器10整体呈圆筒状,废水从底部进入分离容器10,蒸汽从侧部进入分离容器10,从而与蒸汽接触,形成饱和水蒸气和饱和水。
分离容器10开设有循环液进口11、蒸汽进口12及蒸汽出口13,蒸汽进口12位于循环液进口11的上方。
一实施例中,循环液进口11与蒸汽进口12位于分离容器10的同一侧部,蒸汽出口13则位于分离容器10的另一侧部,使得蒸汽在分离容器10内流通后再流出,提高蒸汽的使用效率。
一实施例中,分离容器10内对应蒸汽出口13的位置设有丝网除沫器14,用于除去流出的蒸汽中的杂质,保证蒸汽能够直接排出不污染外部环境。
一实施例中,分离容器10的外壁还设有支座15,该支座15用于将该分离容器10安装于环境中。
请参照图1与图3,分流部件20包括连通分离容器10的循环液进口11并延伸至分离容器10内的循环液管21及间隔于循环液管21的端部且对应循环液管21的端部设置的循环液挡板22,该循环液挡板22与循环液管21的端部之间形成循环液内入口23。由于废水从循环液进口11进入时压力较大,高压水直接喷入时蒸气将大量水滴往上带,提高了气液分离高度,设置循环液挡板22后,循环液从循环液管21的侧部进入分离容器10内,从而高压废水从侧部再向上流动,从而能够减少蒸气带上去的水滴,降低了气液分离高度,提高了分离效果。
一实施例中,分流部件20还包括安装于循环液管21的管壁的连接板24,该连接板24凸出于循环液管21的端部并连接循环液挡板22。通过连接板24将循环液挡板22安装于循环液管21上,从而固定循环液挡板22,并使得循环液从循环液管21的侧部流出。当然,循环液挡板22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安装,在此不作限制。
循环液挡板22的形状可以采用直板、弧形板等板状体,均可实现其功能。
一实施例中,连接板24的数量为四个,间隔且均匀地分布于循环液管21的端部。从而通过四个连接板24固定循环液挡板22,而不影响循环液流出。当然,连接板24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个。但连接板24的数量较多时,会影响循环液的流出,因此优选为设置四个连接板24,既不影响循环液流出,又能稳定地固定循环液挡板22。
一实施例中,循环液管21的端部呈竖直设置,循环液挡板22覆盖于循环液管21的上方。
请参照图1,折流部件30至少包括第一折流板31与第二折流板32,以将分离容器10分隔成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34及第三通道35,第一通道33连通第二通道34,第二通道34连通第三通道35,第一通道33对应循环液进口11、蒸汽进口12及循环液出口13,第三通道35连通蒸汽出口13。蒸汽由第一通道33向上至第二通道34,再向下返回至第三通道,然后由蒸汽出口13排出。
一实施例中,第一折流板31的横截面L型,第一折流板31的一端部连接于分离容器10对应蒸汽出口13的一侧并朝向分离容器10内延伸,第二折流板32为直板,第二折流板32的一端部连接分离容器10并由分离容器10的顶部朝向底部延伸,第二折流板32的端部与第一折流板3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折流板31与分离容器10远离蒸汽出口13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33,第一折流板31与第二折流板32之间形成第二通道34,第二折流板32与分离容器10对应蒸汽出口13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三通道35。这样就通过两个折流板形成连通的三个通道,且安装简便。
当然,还可以采用更多的折流板形成更多通道,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请参照图2,一实施例中,第一折流板31开设有朝向分离容器10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排液口36。气液分离后的液体由该排液口36向下流至分离容器10的底部,再流至液相容器40。
请参照图1,一实施例中,第一折流板31开设有朝向分离容器10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排液口36。气液分离后的液体由该排液口36向下流至分离容器10的底部,再流至液相容器40。
进一步地,该强制循环分离器100还包括连通分离容器10底部的液相容器40,该液相容器40开设有循环液出口41,分离容器10处理废水产生的循环液由分离容器10的底部流入液相容器40,从而液相容器40可以储存循环液,输出后再次进入分离容器10循环处理或者直接排出。
一实施例中,循环液出口41开设于液相容器40的侧部靠近下方位置,这样能够保证循环液较少时也能够由该循环液出口41流出。
一实施例中,液相容器40的底部开设有浓液出口42,循环液一般从循环液出口41流出,而循环液的浓度较大时,会位于液相容器40的底部,浓液可以由该浓液出口42间歇或连续放出。
一实施例中,循环液出口41朝向液相容器40的外部延伸有出口管43,以使得循环液由该出口管43流出。
请参照图2,一实施例中,第一折流板31开设有朝向分离容器10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排液口36。气液分离后的液体由该排液口36向下流至分离容器10的底部,再流至液相容器40。
请参照图1与图4,进一步地,液相容器40的循环液出口41延伸有出口管43,该出口管43设有防漩部件44。当循环液由该循环液出口41流出时,经过防漩部件44整流,使得流出的循环液比较均匀,没有漩涡,从而循环液再进入分离容器10循环时,不受液体本身流动状态和均匀性的影响。
请参照图4,一实施例中,该防漩部件44包括分别连接出口管43的内壁的第一防漩板45与第二防漩板46,第一防漩板45交叉连接于第二防漩板46。从而在第一防漩板45与第二防漩板46之间形成四个循环液通道47,循环液由该循环液通道47流出。
请参照图5,其他实施例中,该防漩部件4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在出口管43的内壁间隔地设置若干防漩流板48。也能够达到整流的效果。再例如,在出口管4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容器,所述分离容器开设有循环液进口、蒸汽进口及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位于所述循环液进口的上方;
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包括连通所述循环液进口并延伸至所述分离容器内的循环液管及间隔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且对应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设置的循环液挡板,所述循环液挡板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之间形成循环液内入口;及
折流部件,所述折流部件至少包括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以将所述分离容器至少分隔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对应所述循环液进口、蒸汽进口及所述循环液出口,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蒸汽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管壁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凸出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并连接所述循环液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四个,间隔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管的端部呈竖直设置,所述循环液挡板覆盖于所述循环液管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的横截面L型,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分离容器对应所述蒸汽出口的一侧并朝向所述分离容器内延伸,所述第二折流板为直板,所述第二折流板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分离容器的顶部并由所述分离容器的顶部朝向底部延伸,所述第二折流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折流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分离容器远离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折流板与所述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折流板与所述分离容器对应所述蒸汽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开设有朝向所述分离容器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排液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循环分离器还包括连通所述分离容器底部的液相容器,所述液相容器开设有循环液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出口朝向所述液相容器外延伸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设有防漩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漩部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出口管的内壁的第一防漩板与第二防漩板,所述第一防漩板交叉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漩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制循环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漩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防漩板。
CN201921676349.1U 2019-09-30 2019-09-30 强制循环分离器 Active CN211169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6349.1U CN211169928U (zh) 2019-09-30 2019-09-30 强制循环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6349.1U CN211169928U (zh) 2019-09-30 2019-09-30 强制循环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9928U true CN211169928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18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6349.1U Active CN211169928U (zh) 2019-09-30 2019-09-30 强制循环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99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9917A (zh) * 2019-09-30 2019-12-20 广东闻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强制循环分离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9917A (zh) * 2019-09-30 2019-12-20 广东闻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强制循环分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3686B2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suspension, in particular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CA2793943C (en) A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solids from an influent
US3794171A (en)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waste liquids
CN211169928U (zh) 强制循环分离器
CN212757538U (zh) 一种生活污泥过滤箱
CN110589917A (zh) 强制循环分离器
AU2002254855A1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suspension, in particular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7213712B2 (en) System for settling solids or other impurities from water or wastewat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6161785A (zh) 厌氧三相分离器以及高效厌氧反应器
US20080128351A1 (en)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Clarifier Wall
CN109331506A (zh) 竖流沉淀池
CN210915376U (zh) 低温甲醇洗结构以及甲醇制备系统
US5779896A (en) Gas baffle for a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CN215667401U (zh) 一种原废水一体容器
CN214106119U (zh) 污水沉降处理装置
CN105084456B (zh) 一种船舶用厨房灰水撇油罐
US11739004B2 (en) Device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fluids, nozzle insert for ion exchange column, method of deionizing a fluid and use of such a device
CN219491185U (zh) 一种水槽用墙排存水弯
US11214501B2 (en)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impinging stream reaction apparatus
CN114133008B (zh) 侧向流多级循环加密净水装置
CN208747743U (zh) 一种三相分离器
CN209522634U (zh) 基于三相分离器原理的曝气沉淀一体化装置
CN216737804U (zh) 一种高效污水预处理罐
CN111068375B (zh) 一种滤料拦截装置及系统
CN100518878C (zh) 三相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