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7851U -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7851U
CN211157851U CN201921295032.3U CN201921295032U CN211157851U CN 211157851 U CN211157851 U CN 211157851U CN 201921295032 U CN201921295032 U CN 201921295032U CN 211157851 U CN211157851 U CN 211157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avity
hydraulic
piston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50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支前锋
徐浩宇
孙溢
张春莉
李海飞
刘靖
郭兴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C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MIT CANADA)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C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MIT CANAD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C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MIT CANADA) Inc filed Critical MEDIC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MIT CANADA) Inc
Priority to CN2019212950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7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7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7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包括药芯组件、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和封头组件,所述药芯组件连接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的前端,用于药液的存储和注射;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和主动气压推进组件连接,用于提供药液注射的动力,所述封头组件封设在主动气压推进组件的尾部,用于连接外部动力气源。在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内部设置低压套,同时在主动气压推进组件与药芯组件之间增加了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形成双级压力缓冲,在使输入端的高压气体得到缓冲作用,有效的减少了由于注射时压力过大,导致的患者组织损伤问题。

Description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无针注射器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需要借助针头,使用高压原理,使得药液形成较细的射体,瞬间穿透皮肤达到皮下。
无针注射看不到针头,心理上对治疗的抵触就会降到最低,治疗的依从性就会提高,尤其是儿童。无针注射能够对患者带来诸多好处,具有大大减小有针注射器带来的痛苦,没有注射部位反复注射后硬结的形成等好处。有些治疗,需要在身体上进行多点注射,比如狂犬疫苗,再比如治疗疤痕性组织。
现有无针注射器多采用压缩气体或者压缩弹簧作为动力源,如公布号为CN107297001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采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源,通过推动活塞杆直接撞击注射推杆将药液注射到人体的皮下组织。现有无针注射器问题:为了一次装药多次注射,每次需要将注射器拆解清洗消毒,操作不便;为了卫生安全及便于操作,使用一次性药芯,但是使用一次性药芯不能实现一次装药多次注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一次性注射压力过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理解,做出以下说明:
(1)本实用新型中关于前后等方位术语均以注射器的注射端为前,另一端为后;
(2)本实用新型中的“自由状态”指使用前的复位状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包括药芯组件和推进组件,所述药芯组件连接在推进组件的前端,用于药液的存储和注射;所述推进组件用于提供药液注射的动力,所述推进组件包括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和从动液压推进组件,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内还设有低压套,所述低压套为压力转换结构,注射时,主动气压推进组件的动力通过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传递给药芯组件的药液推杆实现注射,在注射初期,低压套保持不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提供高推力,在注射后期,低压套与从动液压推进组件的液压活塞一起运动提供低推力,一次注射完成且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复位后补充液压介质保证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动力能够再次通过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传递给药液推杆实现注射。
进一步,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从动腔管、步进活塞组件、液压活塞、从动液压腔、主动液压腔、背压组件、单向阀组件、泄流组件和低压油路,所述步进活塞组件沿轴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从动液压腔内,且与从动液压腔内壁密封连接,液压活塞之前至背压组件之后构成主动液压腔,背压组件之前至步进活塞之后构成从动液压腔,主动液压腔通过背压组件与从动液压腔单向连通,主动液压腔通过单向阀组件与低压油路单向连通,从动液压腔通过泄流组件与低压油路截止或连通;所述低压套设置在主动液压腔内部且与主动液压腔内壁密封连接,液压活塞设置在低压套的内部,且与低压套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活塞可在低压套内沿轴线往复运动,且所述低压套可在主动液压腔内沿轴线往复运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包括液压活塞和低压套,注射初始液压活塞运动提供高的油压,注射后期液压活塞与低压套一起运动提供低的油压,由此实现在一次注射中有两种不同的压力,既有利于刺穿皮肤又有利于保护皮肤下方组织。
进一步,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从动腔管、步进活塞组件、液压活塞、从动液压腔、主动液压腔、背压组件、单向阀组件和低压油路,所述步进活塞组件沿轴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从动液压腔内,且与从动液压腔内壁密封连接,液压活塞之前至背压组件之后构成主动液压腔,背压组件之前至步进活塞之后构成从动液压腔,主动液压腔通过背压组件与从动液压腔单向连通,主动液压腔通过单向阀组件与低压油路单向连通,从动液压腔通过泄流组件与低压油路截止或连通;所述低压套设置在主动液压腔内部,液压活塞设置在低压套的内部,且与低压套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活塞可在低压套内沿轴线往复运动,且所述低压套可在主动液压腔内沿轴线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液压介质作为传递媒介推动步进活塞前进,步进活塞推动药液推杆前行实现注射,单次注射后均补充一定的液压介质,确保气动活塞的动力通过液压介质始终能够传递给步进活塞,从而实现一次抽药多次注射。注射剂量由步进活塞的每一次行程决定,也就是由从动液压腔中每次补加的液压介质的多少决定。
进一步,所述背压组件设置在从动液压腔与主动液压腔之间的导杆腔内,包括背压弹簧、导杆和背压密封件,所述背压弹簧套设在所述导杆前端,且共同置于所述导杆腔内,所述背压密封件设置在导杆的后端,自由状态下,所述背压弹簧使所述导杆和背压密封件抵在主动液压腔向从动液压腔进液的进液口上。其中,背压组件为了在一次注射后向主动液压腔补充液压介质时防止液压介质进入从动液压腔,背压密封件可以采用背压球,也可以使用橡胶垫或者密封圈代替背压球将进液口单向密封。
具体的,所述步进活塞组件包括步进活塞和用于步进活塞与从动液压腔密封的密封圈和挡圈,所述密封圈和挡圈均环设在步进活塞与从动液压腔之间的密封面上。
进一步,为了保证注射器主动液压腔内压力的稳定性,避免回液,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与主动气压推进组件之间的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阀座、单向阀堵头、单向密封球和单向阀压簧,所述阀座内设有阀腔,所述单向阀堵头、单向密封球和单向阀压簧设置在阀腔内,且所述单向阀堵头一端抵在阀腔的前端,另一端套设单向阀压簧,所述单向阀压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阀腔进液口的单向密封球连接,当进液时,所述阀腔的出液口与所述主动液压腔连通。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使液压介质单向进入,避免压力增大后导致的回液,保证了主动液压腔压力的稳定性。
由于采用了单向阀结构,进入从动腔管的液压介质不能回流,因此,进一步,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泄流组件,所述泄流组件包括设置在阀座上的泄流腔,所述泄流腔内设有泄流阀芯和泄流弹簧,所述泄流阀芯一端连接泄流弹簧并置于泄流腔内,所述泄流阀芯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泄流腔;所述泄流阀芯上开设有泄流流道,当处于泄流状态时,所述泄流流道连通所述导杆腔和泄流腔。药液筒中药液全部注射完成后,步进活塞需要使用专用工具复位,复位过程为:专用工具压下泄流组件使从动液压腔与低压油路连通,专用工具推动步进活塞使从动液压腔中的液压介质通过泄流组件流回低压油路,步进活塞实现复位。
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包括设置在内筒内部的气液活塞组件,所述内筒内设有相互隔离的主动液压腔和气压腔,所述低压套可滑动且密封的设置在主动液压腔内,且低压套内腔与主动液压腔连通;所述气液活塞组件包括气液活塞杆,所述气液活塞杆一端设有气动活塞,另一端设有液压活塞,所述气动活塞设置在所述气压腔内,且与气压腔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活塞设置在所述低压套内,且与低压套内腔密封连接,所述气动活塞和液压活塞可分别在气压腔和低压套内同步往复移动,液压活塞向前运动时,油压使低压套产生向后运动趋势,此时低压套静止不动;当液压活塞进一步运动至其前端面与低压套接触时,低压套被液压活塞推动一起前行;所述气动活塞后端的气压腔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低压套前端的主动液压腔与从动腔管的导杆腔通过背压组件单向连通。
具体的,所述低压套包括前后连通的前端压力腔和后端压力腔,所述前端压力腔和后端压力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前端压力腔和后端压力腔的过油孔,所述液压活塞设置在后端压力腔内,所述前端压力腔经所述主动液压腔与导杆腔连通。
进一步,为了保证注射器主动液压腔内压力的稳定性,避免回液,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与主动气压推进组件之间的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阀座、单向阀堵头、单向阀密封球和单向阀压簧,所述阀座内设有阀腔,所述单向阀堵头、单向阀密封球和单向阀压簧设置在阀腔内,且所述单向阀堵头一端抵在阀腔的前端,另一端套设单向阀压簧,所述单向阀压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阀腔进液口的单向阀密封球连接,当进液时,所述阀腔的出液口与所述主动液压腔连通。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使液压介质单向进入,避免压力增大后导致的回液,保证了主动液压腔压力的稳定性。
由于主动液压腔采用了单向阀,进入从动腔管的液压介质不能回流,因此,进一步,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泄流组件,所述泄流组件包括设置在阀座上的泄流腔,所述泄流腔内设有泄流阀芯和泄流弹簧,所述泄流阀芯一端连接泄流弹簧并置于泄流腔内,所述泄流阀芯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泄流腔;所述泄流阀芯上开设有泄流流道,当处于泄流状态时,所述泄流流道连通所述导杆腔和泄流腔。在一次注射完成后,步进活塞复位时,通过移动泄流阀芯使从动液压腔的出油口与泄流阀芯上泄流流道的进油口对准,从而使从动腔管的从动液压腔通过泄流流道与泄流腔连通,实现回油复位。
不同的患者需要注射的药液的剂量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多种注射计量的注射器,为了便于生产,所述气液活塞组件还包括剂量调节套,所述剂量调节套固定在所述气液活塞杆上,自由状态时,所述剂量调节套前端面到气压腔前端内壁的距离为气液活塞杆的最大有效行程。剂量调节套的长度可以根据剂量需求进行设置,因此,当生产不同剂量的注射器时,无需改变气液活塞杆的结构尺寸,只需调整安装在其上的剂量调节套即可获得不同剂量的注射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气液活塞杆可以一体连接,也可以分体设置,为了装配和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分体设置,包括与气动活塞一体连接的气动活塞杆以及与液压活塞一体连接的液压活塞杆,气动活塞杆和液压活塞杆的尾部相互连接,且连接处设有限位凸环。
由于注射器的动力推进部分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因此,注射完成一次后,需要对气液活塞杆进行复位,为了使其能够快速复位,所述气液活塞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气液活塞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气压腔和气动活塞抵接。当注射时由于气压腔的无杆腔压力增大,气动活塞向前移动,压缩复位弹簧,使其储存弹性势能,当进气端的气源关闭时,气压下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以迅速复位。经过初步试验,气动活塞与液压活塞之间被密封的空气也可以使活塞复位,但是为了更可靠可以加复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封头组件包括密封连接在气缸内筒后端的封头,所述封头的前端设有与设置在所述气动活塞后端的磁铁匹配的吸铁,所述封头的后端设有与主动液压腔连通的进油口以及与气缸无杆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油口通过油路接头连接外部液压介质,所述进气孔通过气路接头连接外部气源。自由状态下,磁铁和吸铁吸合,使用磁铁后只有当气压足够高气动活塞才能运动。避免了气压尚未上升到足够高气动活塞已经被推动。吸铁与封头之间为螺纹连接,拧动吸铁可以调节气液活塞组件的初始位置,从而调节单次注射剂量。
进一步,为了美观和防护内部结构,所述封头后端还设有尾罩,所述尾罩将进气孔和封头罩设在内部,所述尾罩中部设有用于管线穿过的过孔。
进一步,为了产生高速射流,实现药液注射,所述主动液压腔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气压腔的横截面面积,也就是说安装在主动液压腔内液压活塞小于安装在气压腔内的气动活塞。注射液的注射速度与推进力的压强成正比,当注射液注射速度一定时,即压强一定,当气压腔输入的气体压力时,如果两侧的活塞的大小相同,或者液压活塞比气动活塞大时,这就要求气体输入端提供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当液压活塞小于气动活塞时,可以增大液压介质的压强,可以减小气源压力或者减小注射器直径。
进一步,所述药芯组件包括药液筒和药液推杆,所述药液筒通过螺套可拆卸的连接在从动腔管的前端,所述药液推杆一端设置在药液筒内,另一端延伸至从动腔管的从动液压腔内,且所述药液推杆可在药液筒内轴向移动。
工作原理:
双压力产生的原理:当气源压力不变时在注射状态下,液压介质的工作压强与液压活塞直径平方成反比。
接通气源,通过封头上的进气孔输入高压气体,由于磁铁和吸铁的吸合力的作用,当气压克服吸合力时,磁铁和吸铁分离,在气压作用下,推动气液活塞杆向前移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液压活塞压缩低压套后端压力腔内的液压油,使液压油经过过油孔进入前端压力腔内。
注射时,气动活塞带动液压活塞杆前行挤压液压介质,液压介质压力升高,低压套被向后压紧保持不动,液压介质推开背压组件进入从动液压腔,推动步进活塞,步进活塞推动药液推杆实现高压注射。当液压活塞杆端部接触到低压套底部时,液压活塞杆推动低压套一起前行,因低压套外径大于液压活塞杆,所以此时油压下降,实现低压注射。
注射完成后,采用专用工具,推动泄流阀芯,实现步进活塞的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注射起始压力大,易于切开强度高的皮肤;注射后期压力小,有利于保护强度低的皮下组织以免损伤。本注射器可以使用一次性药芯,实现了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卫生安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低压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低压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泄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药液筒,2、药液推杆,3、螺套,4、从动腔管,5、步进活塞,6、密封圈,7、安全孔,8、背压弹簧,9、泄流阀芯,10、泄流流道,11、泄流腔,12、泄流弹簧,13、主动液压腔,14、液压活塞,15、气缸内筒,16、复位弹簧,17、剂量调节套,18、气缸有杆腔,19、气动活塞,20、磁铁,21、吸铁,22-1、进油孔,22-2、进气孔,23、封头,24-1、油路接头,24-2、气路接头,25、尾罩,26、过孔,27、气缸外筒,28、气动活塞杆,30、液压活塞杆,31、阀座,32、单向密封球,33、单向阀压簧,34、背压密封件,35、单向阀堵头,36、导杆,37、导杆腔,38、前盖,39、挡圈,40、从动液压腔,41、药液腔,42、低压套,421、前端压力腔,422、后端压力腔,423、隔板,424、过油孔,43、弹簧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包括药芯组件、主动气压推进组件、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和封头组件,所述药芯组件连接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的前端,用于药液的存储和注射;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和主动气压推进组件,用于提供药液注射的动力,所述封头组件封设在主动气压推进组件的尾部,其中,
所述药芯组件包括药液筒1和药液推杆2,所述药液筒1通过螺套3可拆卸的连接在从动腔管4的前端,所述药液推杆2一端设置在药液筒1的药液腔41内,另一端延伸至从动腔管4内,且所述药液推杆2可在药液筒1内轴向移动。
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包括从动腔管4、步进活塞组件、液压活塞14、从动液压腔40、主动液压腔13、背压组件、低压油路和单向阀组件,所述从动腔管4包括前后连通的从动液压腔40和导杆腔37,从动液压腔40和导杆腔37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连通从动液压腔40和导杆腔37的孔;所述步进活塞组件沿轴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从动液压腔40内,且与从动液压腔40内壁密封连接,步进活塞组件包括步进活塞5和用于步进活塞5与从动液压腔40密封的密封圈6和两个挡圈39,密封圈6位于两个挡圈39之间;所述背压弹簧8套设在所述导杆36前端,且与导杆36共同置于所述导杆腔37内;所述背压组件设置在从动液压腔40与主动液压腔13之间的导杆腔37内,包括背压弹簧8、导杆36和背压密封件34,所述背压弹簧8套设在所述导杆36前端,且共同置于所述导杆腔37内,所述背压密封件34设置在导杆36的后端,自由状态下,所述背压弹簧8处于弹性支撑状态,使所述导杆36和背压密封件34抵在主动液压腔13向从动液压腔40进液的进液口上。注射时,背压密封件34带动导杆36向前移动,压缩背压弹簧8,复位时,背压弹簧8弹起。本实施例中背压密封件34采用背压球。
单向阀组件包括阀座31、单向阀堵头35、单向密封球32和单向阀压簧33,所述阀座31内设有阀腔,所述单向阀堵头35、单向密封球32和单向阀压簧33设置在阀腔内,且所述单向阀堵头35一端抵在阀腔的前端,另一端套设单向阀压簧33,所述单向阀压簧33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阀腔进液口的单向密封球32连接,当进液时,所述阀腔的出液口与所述主动液压腔13连通。通过设置单向阀可以使液压介质单向进入,避免压力增大后导致的回液,保证了主动液压腔13压力的稳定性。
由于主动液压腔13采用了单向阀,进入从动液压腔40的液压介质不能回流,因此,进一步,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泄流组件,如图5所示,所述泄流组件包括设置在阀座31上的泄流腔11,所述泄流腔11内设有泄流阀芯9和泄流弹簧12,所述泄流阀芯9一端连接泄流弹簧12并置于泄流腔11内,所述泄流阀芯9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泄流腔11;所述泄流阀芯9上开设有泄流流道10,当处于泄流状态时,所述泄流流道10连通所述导杆腔37和泄流腔11。在一次注射完成后,步进活塞5复位时,通过移动泄流阀芯9使从动液压腔40的出油口与泄流阀芯9上泄流流道10的进油口对准,从而使从动腔管4的从动液压腔40通过泄流流道10与泄流腔11连通,实现回油复位。
阀座31前端设有用于防护的前盖38,前盖38上设有安全孔7,泄压阀芯由泄压腔延伸至安全孔7内,但不伸出安全孔7,避免在注射过程中误触发泄压阀芯,影响药液的注射。
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包括气缸外筒27、气缸内筒15以及设置在气缸内筒15内部的气液活塞组件和低压套42,气缸内筒15设置在气缸外筒27内,所述气缸内筒15内设有相互隔离的主动液压腔13和气缸腔,气缸腔包括气缸有杆腔18和气缸无杆腔,所述低压套42可滑动且密封的设置在主动液压腔13内,且低压套42内腔与主动液压腔13连通;所述气液活塞组件包括气液活塞杆,所述气液活塞杆一端设有气动活塞19,另一端设有液压活塞14,所述气动活塞19设置在所述气缸腔内,且与气缸腔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活塞14设置在所述低压套42内,且与低压套42内腔密封连接,所述气动活塞19和液压活塞14可分别在气缸腔和低压套42内同步往复移动,且同时低压套42在主动液压腔13内与液压活塞14同向移动;所述气动活塞19后端的气缸无杆腔在注射时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低压套42前端的主动液压腔13与从动腔管4的导杆腔37经过背压组件单向连通。
如图2-图4所示,所述低压套42包括前后连通的前端压力腔421和后端压力腔422,所述前端压力腔421和后端压力腔422之间设有隔板423,所述隔板423上设有连通前端压力腔421和后端压力腔422的腰圆形过油孔424,所述液压活塞14设置在后端压力腔422内,所述前端压力腔421经所述主动液压腔13及背压组件与导杆腔37单向连通。
不同的患者需要注射的药液的剂量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多种注射计量的注射器,为了便于生产,所述气液活塞组件还包括剂量调节套17,所述剂量调节套17固定在所述气液活塞杆上,自由状态时,所述剂量调节套17前端面到气缸有杆腔18前端内壁的距离为气液活塞杆的最大有效行程。剂量调节套17的长度可以根据剂量需求进行设置,因此,当生产不同剂量的注射器是,无需改变气液活塞杆的结构尺寸,只需调整安装在其上的剂量调节套17即可获得不同剂量的注射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于注射器的动力推进部分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因此,注射完成一次后,需要对气液活塞杆进行复位,为了使其能够快速复位,所述气液活塞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套设在气液活塞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气缸有杆腔18和气动活塞19抵接。当注射时由于气缸无杆腔压力增大,气动活塞19向前移动,压缩复位弹簧16,使其储存弹性势能,当进气端的气源关闭时,气压下降,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可以迅速复位。
进一步,气液活塞杆可以一体连接,也可以分体设置,为了装配和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分体设置,包括与气动活塞19一体连接的气动活塞杆28以及与液压活塞14一体连接的液压活塞杆30,气动活塞杆28和液压活塞杆30的尾部相互连接。
所述封头组件包括密封连接在气缸内筒15后端的封头23,所述封头23的前端设有与设置在所述气动活塞19后端的磁铁20匹配的吸铁21,所述封头23的后端设有与低压油路连通的进油口22-1以及与气缸无杆腔连通的进气孔22-2,所述进油口22-1通过油路接头24-1连接外部液压介质,所述进气孔22-2通过气路接头24-2连接外部气源。自由状态下,磁铁20和吸铁21吸合,在进气时,因存在气路阻力,气压达到最高值有一个滞后时间,磁铁20吸力可以防止在进气初始瞬间气压很低的情况下气动活塞19前行,导致药液低压流出无法进入人体内。
外筒27与气缸内筒15之间构成低压油路,所述封头23的后端还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油孔22-1和油路接头24-1,油路接头24-1、进油孔22-1、低压油路和单向密封球32构成低压油路的补油通道;油路接头24-1、进油孔22-1、低压油路和泄流流道10构成泄流通道。
为了美观和防护内部结构,所述封头23后端还设有尾罩25,所述尾罩25将进气孔22和封头23罩设在内部,所述尾罩25中部设有用于管线穿过的过孔26。
为了产生高速射流,实现药液注射,所述主动液压腔1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气缸腔的横截面面积,也就是说安装在主动液压腔13内液压活塞14小于安装在气缸腔内的气动活塞19。注射液的注射速度与推进力的压强成正比,当注射液注射速度一定时,即压强一定,当气缸无杆腔输入的气体压力时,如果两侧的活塞的大小相同,或者液压活塞14比气动活塞19大时,这就要求气体输入端提供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当液压活塞14小于气动活塞19时,可以增大压强,输入端提供的压力就比较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工作原理:
双压力产生的原理:当气源压力不变时在注射状态下,液压介质的工作压强与液压活塞14直径平方成反比。
接通气源,通过封头23上的进气孔22-2输入高压气体,由于磁铁20和吸铁21的吸合力的作用,当气压克服吸合力时,磁铁20和吸铁21分离,在气压作用下,推动气液活塞杆向前移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16;液压活塞14压缩低压套42后端压力腔422内的压力油,使压力油经过过油孔进入前端压力腔421内。
注射时,气动活塞19带动液压活塞杆30前行挤压液压介质,液压介质压力升高,低压套42被向后压紧保持不动,液压介质推开背压密封件34进入从动液压腔40,推动步进活塞5,步进活塞5推动药液推杆2实现高压注射。当液压活塞14接触到低压套42底部时,液压活塞杆30推动低压套42一起前行,因低压套42外径大于液压活塞杆30,所以此时油压下降,实现低压注射。
注射完成后,采用专用工具,推动泄流阀芯9和步进活塞5,实现步进活塞5的复位。弹簧挡圈43可以防止在液压活塞14复位时低压套42与液压活塞14分离。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包括药芯组件和推进组件,所述药芯组件连接在推进组件的前端,用于药液的存储和注射;所述推进组件用于提供药液注射的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组件包括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和从动液压推进组件,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内还设有低压套(42),所述低压套(42)为压力转换结构,注射时,主动气压推进组件的动力通过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传递给药芯组件的药液推杆实现注射,在注射初期,低压套(42)保持不动,从动液压推进组件提供高推力,在注射后期,低压套(42)与从动液压推进组件的液压活塞一起运动提供低推力,一次注射完成且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复位后补充液压介质保证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动力能够再次通过从动液压推进组件传递给药液推杆实现注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液压推进组件还包括从动腔管(4)、步进活塞组件、液压活塞(14)、从动液压腔(40)、主动液压腔(13)、背压组件、单向阀组件、泄流组件和低压油路,所述步进活塞组件沿轴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从动液压腔(40)内,且与从动液压腔(40)内壁密封连接,液压活塞(14)之前至背压组件之后构成主动液压腔(13),背压组件之前至步进活塞(5)之后构成从动液压腔(40),主动液压腔(13)通过背压组件与从动液压腔(40)单向连通,主动液压腔(13)通过单向阀组件与低压油路单向连通,从动液压腔(40)通过泄流组件与低压油路截止或连通;所述低压套(42)设置在主动液压腔内部,液压活塞(14)设置在低压套(42)的内部,且与低压套(42)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活塞(14)可在低压套(42)内沿轴线往复运动,且所述低压套(42)可在主动液压腔(13)内沿轴线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组件设置在从动液压腔(40)与主动液压腔(13)之间的导杆腔(37)内,包括背压弹簧(8)、导杆(36)和背压密封件(34),所述背压弹簧(8)套设在所述导杆(36)前端,且共同置于所述导杆腔(37)内,所述背压密封件(34)设置在导杆(36)的后端,自由状态下,所述背压弹簧(8)处于弹性支撑状态,使所述导杆(36)和背压密封件(34)抵在主动液压腔(13)向从动液压腔(40)进液的进液口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阀座(31)、单向阀堵头(35)、单向密封球(32)和单向阀压簧(33),所述阀座(31)内设有阀腔,所述单向阀堵头(35)、单向密封球(32)和单向阀压簧(33)设置在阀腔内,且所述单向阀堵头(35)一端抵在阀腔的前端,另一端套设单向阀压簧(33),所述单向阀压簧(33)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阀腔进液口的单向密封球(32)连接,当进液时,所述阀腔的出液口与所述主动液压腔(13)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组件包括设置在阀座(31)上的泄流腔(11),所述泄流腔(11)内设有泄流阀芯(9)和泄流弹簧(12),所述泄流阀芯(9)一端连接泄流弹簧(12)并置于泄流腔(11)内,所述泄流阀芯(9)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泄流腔(11);所述泄流阀芯(9)上开设有泄流流道(10),当处于泄流状态时,所述泄流流道(10)连通所述导杆腔(37)和泄流腔(11)。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气压推进组件包括设置在内筒(15)内部的气液活塞组件,所述内筒(15)内设有相互隔离的主动液压腔(13)和气缸腔,气缸腔包括气缸有杆腔(18)和气缸无杆腔,所述低压套(42)设置在主动液压腔(13)内,且低压套(42)内腔与主动液压腔(13)连通;所述气液活塞组件包括气液活塞杆,所述气液活塞杆一端设有气动活塞(19),另一端设有液压活塞(14),所述气动活塞(19)设置在气缸腔内,且与气缸腔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气动活塞(19)和液压活塞(14)可分别在气缸腔和低压套(42)内同步往复移动,且同时低压套(42)在主动液压腔(13)内与液压活塞(14)同向移动;所述气动活塞(19)后端的气缸无杆腔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低压套(42)前端的主动液压腔(13)与从动腔管(4)的导杆腔(37)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套(42)包括前后连通的前端压力腔(421)和后端压力腔(422),所述前端压力腔(421)和后端压力腔(422)之间设有隔板(423),所述隔板(423)上设有连通前端压力腔(421)和后端压力腔(422)的过油孔(424),所述液压活塞(14)设置在后端压力腔(422)内,所述前端压力腔(421)经所述主动液压腔(13)与导杆腔(37)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活塞组件还包括剂量调节套(17),所述剂量调节套(17)固定在所述气液活塞杆上,自由状态时,所述剂量调节套(17)前端面到气缸有杆腔(18)前端内壁的距离为气液活塞杆的最大有效行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活塞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套设在气液活塞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气缸有杆腔(18)和气动活塞(19)抵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设在推进组件尾部用于连接外部动力气源的封头组件,所述封头组件包括密封连接在气缸内筒(15)后端的封头(23),所述封头(23)的前端设有与设置在所述气动活塞(19)后端的磁铁(20)匹配的吸铁(21),所述封头(23)的后端设有与主动液压腔(13)单向连通的进油口(22-1)以及设有与气缸无杆腔连通的进气孔(22-2),所述进油口(22-1)通过油路接头(24-1)连接外部液压介质,所述进气孔(22-2)通过气路接头(24-2)连接外部气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23)后端还设有尾罩(25),所述尾罩(25)将进气孔(22-2)和封头(23)罩设在内部,所述尾罩(25)中部设有用于管线穿过的过孔(26)。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液压腔(1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气压腔的横截面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芯组件包括药液筒(1)和药液推杆(2),所述药液筒(1)可拆卸的连接在从动腔管(4)的前端,所述药液推杆(2)一端设置在药液筒(1)内,另一端延伸至从动腔管(4)的从动液压腔(40)内,且所述药液推杆(2)可在药液筒(1)内轴向移动。
CN201921295032.3U 2019-08-09 2019-08-09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Active CN211157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5032.3U CN211157851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5032.3U CN211157851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7851U true CN211157851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8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5032.3U Active CN211157851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7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4498B (zh) 一种用于动物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系统
WO2021027738A1 (en) Single-charge multiple-injection needleless injector
CN110292684A (zh)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CN102499787B (zh) 一种用于动物注射的分体式无针注射系统
CN101690834B (zh) 电磁力驱动的连续无针注射系统
CN106512149B (zh) 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
EP0879609A3 (en) Two-stage fluid medicament jet injector
CN113975544B (zh) 注射剂量可调的无针注射器
CN100591376C (zh) 脉冲注射装置
CN111481774B (zh) 一种微量药物无针注射器
CN103495241A (zh) 具有撞击功能的无针注射器
CN211157852U (zh)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无针注射器
CN201603206U (zh) 连续无针注射器
CN201524322U (zh) 药管内杆与推杆可连接的无针注射器
CN211157851U (zh) 一次装药多次注射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JP4274725B2 (ja) 注射可能な薬剤を投与する装置
KR101165768B1 (ko) 무바늘 연속주사장치
CN209662354U (zh) 注射组织胶用双腔注射器
CN201091718Y (zh) 用于液体无针注射器的安瓿
CN210409146U (zh) 溶栓药剂注射器
CN111905196A (zh) 无针注射器的推杆复位机构
CN210962435U (zh) 兽用杆式连续注射器
CN103654997B (zh) 一种连续注射器
CN108310543B (zh) 一种可实现推液流速控制的注射器
CN212327112U (zh) 一种可注射多种药剂的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