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8676U - 穿刺取样针 - Google Patents

穿刺取样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8676U
CN211148676U CN201922102326.6U CN201922102326U CN211148676U CN 211148676 U CN211148676 U CN 211148676U CN 201922102326 U CN201922102326 U CN 201922102326U CN 211148676 U CN211148676 U CN 211148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puncture
cross
channel
punctur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23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滨
徐建刚
邢军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tan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23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8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8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8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刺取样针,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穿刺部,穿刺部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吸取液体,第二通道被配置成与大气连接或与正压装置连接,用于平衡气压,使得当穿刺部刺入容器内,吸取液体时,能够保持容器内外的气压平衡,从而维持吸液速度。

Description

穿刺取样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取样针,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全封闭环境下将溶液取出的穿刺取样针。
背景技术
在各种自动化生化分析、检测仪器中,常需由取样针将离心管中的样本按要求吸取,送入分析仪器内,其中还涉及部分需在密封环境下取样的样本,须由取样针刺穿瓶盖以达到取样的目的。但是由于该密封性的存在使得取样针在吸取液体后,容器内的气压下降,造成吸取困难,而液流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穿刺取样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取样针,用于刺穿容器并从容器中吸取液体,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穿刺部,所述的穿刺部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连接,第二通道被配置成与大气连接或与正压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刺部包括第一穿刺针及第二穿刺针,所述的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穿刺针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的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穿刺针包括第一针尖,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针尖,其中,第一针尖包括第一劈尖部,所述的第一劈尖部包括第一劈尖面,第二针尖包括第二劈尖部,第二劈尖部包括第二劈尖面,第二劈尖面与第一劈尖面平行或者,第二劈尖面与第一劈尖面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劈尖面与第二劈尖面共面,且垂直于一通过第一穿刺针、第二穿刺针轴线的虚拟平面。
进一步的,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间隔设置,且若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则d大于等于1mm或小于等于0.1mm。
进一步的,第二针尖与第一针尖沿穿刺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针尖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针尖与底座之间的距离,第一针尖与第二针尖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第一穿刺针的直径。
进一步的,第一穿刺针及第二穿刺针均被设置成椭圆形截面,所述的第一穿刺针包括第一截面,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截面,其中第一截面及第二截面分别包括长轴及短轴,所述的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等于1.5。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间隔设置,若设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第一截面对称中心与第二截面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则,D大于等于1mm,L小于第一截面长轴的1/2与第二截面长轴的1/2的和。
进一步的,第一穿刺针穿设在第二穿刺针内,且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包括环隙,所述的环隙为第二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针尖穿过第二针尖露出。
进一步的,在环隙朝向第二针尖的一端设置有堵塞,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邻近堵塞的位置开设有气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刺取样针,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穿刺部,穿刺部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吸取液体,第二通道被配置成与大气连接或与正压装置连接,用于平衡气压,使得当穿刺部刺入容器内,吸取液体时,能够保持容器内外的气压平衡,从而维持吸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穿刺取样针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针尖放大示意图;
图4a为第一实施例的穿刺取样针插入容器示意图;
图4b为第二实施例的穿刺取样针插入容器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穿刺取样针插入容器后,密封件表面刺痕示意图;
图6a、图6b、图6c、图6d、图6e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的穿刺部截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的穿刺取样针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区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D区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2294910420000031
Figure BDA000229491042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穿刺取样针,用于刺穿容器13并从容器13中吸取液体14,可以理解的,所述的容器13可以为试剂盒、试管、试剂瓶等,这些容器13开口部设置有可供穿刺取样针扎入的密封件130(可以为薄膜、薄壁、橡胶塞等),穿刺取样针刺穿该密封件130后,伸入到容器13内吸取液体14,所述的穿刺取样针包括底座11及设置在底座11上的穿刺部12。
所述的底座11大致呈一立方体状,所述的穿刺部12大致呈细长的管状,包括连接端及针尖120,可以理解的,所述的连接端设置在底座11上,所述的针尖120向远离底座11的方向伸出,所述的针尖120用于刺穿密封件130。
所述的穿刺部12包括第一通道1210及第二通道1220,其中,第一通道1210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未图示)连接的吸气通道,用于产生负压以吸取液体14,第二通道1220被配置成与大气连接或与正压装置(未图示)连接的进气通道,用于向容器13内补充通入气体,以平衡容器13的内外气压。
具体的,所述的穿刺部12包括第一穿刺针121及第二穿刺针122,所述的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穿刺针121包括第一通道1210,所述的第二穿刺针122包括第二通道1220,所述的第一穿刺针121还包括第一针尖1215及第一连接端(图2中第一穿刺针121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通道1210贯通第一针尖1215与第一连接端,同样的,第二穿刺针122包括第二针尖1225与第二连接端(图2中第二穿刺针122的上端),所述的第二通道1220贯通第二针尖1225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的第一连接端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连接,用于在负压装置提供的负压作用下,吸取液体14,所述的第二连接端被配置成连通大气或与正压装置连接,用于平衡气压,参考图4a,在本实施例中,容器13包括有容置有液体14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容置空间包括一开口部,该开口部被一密封件130封闭,第一针尖1215与第二针尖1225刺破密封件130,并伸入至容置空间内,第一针尖1215接触液体14或伸入到液体14内,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从容置空间内吸取液体14,并通过第一通道1210输送至预定的位置,可以理解的,在液体14的上方包括空气层133,当第二通道1220与大气连通时,容置空间与容器13外的大气连通,使得容器13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持第一通道1210液体14的流速,进一步的,当第二通道1220与正压装置连接时,正压装置通过第二通道1220向容置空间内输入气体,从而使得容器13内外的气压平衡,保持第一通道1210液体14的流速。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容器13外的气体污染容器13内的液体14,所述的第二通道1220内还可以设置有过滤装置,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装置也可以被设置在第二通道1220外,如设置在第二通道1220的入口位置或者设置在正压装置上。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容器13外的气体与液体14发生反应,通过第二通道1220输入的气体应不与液体14发生反应,优选的,通过第二通道1220输入的气体为惰性气体。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第一穿刺针121及第二穿刺针122容易刺破密封件130,并且在刺破密封件130后,密封件130仍然能与穿刺部12保持贴合,实现对容器13的密封作用,所述的第一穿刺针121包括第一针尖1215,第二穿刺针122包括第二针尖1225,其中,第一针尖1215包括第一劈尖部1211,所述的第一劈尖部1211包括第一劈尖面,所述的第一劈尖面倾斜于第一穿刺针121长度方向,使得第一劈尖面在第一穿刺针121端部形成一尖锐部,可以理解的,若当第一劈尖面与第一穿刺针121之间有夹角α时,当α越小,则第一针尖1215越尖锐,但是,第一针尖1215越尖锐,第一针尖1215越容易磨损或折断,优选的α为15°-45°,更优选的为18°-35°,更优选的为20°-32°。同样的,第二穿刺针122包括第二针尖1225,第二针尖1225包括第二劈尖部,第二劈尖部包括第二劈尖面。
进一步的,第二劈尖面与第一劈尖面平行。
更进一步的,第二劈尖面与第一劈尖面共面,使得第一针尖1215与第二针尖1225的尖锐部朝向同一方向,防止第一针尖1215与第二针尖1225在相邻的位置刺入密封件130,造成密封件130在第一针尖1215与第二针尖1225的作用力下出现破损,或脱落,造成在穿刺部12刺入后无法密封容器13或造成容器13内的液体14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依次排列时,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的轴线形成一虚拟平面,所述的第一劈尖面与第二劈尖面垂直于该虚拟平面,使得第二针尖1225与第一针尖1215在刺入密封件130时为依次刺入,从而进一步防止第二针尖1225与第一针尖1215同时作用于密封件130,造成密封件130的破损或脱落。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考图3,为了更好的刺破密封件130并防止密封件130的破损,所述的第一劈尖部1211包括一刃口1213及与刃口1213相邻的第一锋面1212、第二锋面1214,其中第一锋面1212与第二锋面1214基于一通过该刃口1213及第一穿刺针121轴线的虚拟平面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第一针尖1215的尖锐部为该刃口1213在远离底座11方向的顶点,一方面通过刃口1213的设置提高第一针尖1215的尖锐度,另一方面在刃口1213作用下,使得密封件130更容易实现切分效果,不容易出现破损的小块,防止破损的小块掉落至液体14中,污染液体14。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锋面1212与第二锋面1214之间包括夹角β,所述的β为140°-170°,更优选的为155°-160°。
请进一步参考图4b,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穿刺针222的第二针尖2225与第一穿刺针221的第一针尖2215沿穿刺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得当改第一针尖2215接触或伸入至液体24内时,第二针尖2225能够留置于液面上,以进一步防止通过第二通道2220进入容器23内的气体与液体24发生反应或者通过第二通道2220输入进容器23内接触液体24时产生气泡,从而影响通过第一通道2210输出液体24或者在第一通道2210输出的液体24中含有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针尖2215与第二针尖2225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第一穿刺针221的直径。
可以理解的,第二针尖2225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应小于第一针尖2215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二针尖2225在第一针尖2215接触液体或伸入液体后,留置在液面上的空气层中。
请进一步参考图5,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穿刺取样针插入容器13后,密封件130表面刺痕示意图,从图示可以看到第一穿刺针121插入后第一刺痕131与第二穿刺针122插入后的第二刺痕132,其中第一刺痕131的外形与第一穿刺针121的外形相似,第二刺痕132的外形与第二穿刺针122的外形相似,第一刺痕131包括第一端点1311、第二端点1312,第一端点1311与第二刺痕132之间有A区,第二端点1312与第二刺痕132之间有B区,在A区与B区之间有C区,可以理解的,第一端点1311、第二端点1312应远离第二刺痕132,若第一端点1311、第二端点1312邻近第二刺痕132或接触到第二刺痕132时,会导致由第一刺痕131围设的区域将掉落至容器13内,造成对液体14的污染,即A区、B区具有足够大的面积或区域。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请一并参考图6a,若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当d在第一范围时,第一刺痕131与第二刺痕132之间的C区容易在第一穿刺针121、第二穿刺针122进行刺入的过程中被第一穿刺针121、第二穿刺针122之间的间隙夹持而导致第一刺痕131围设的区域掉落至容器13内,但是当d小于第一范围时或大于第一范围时,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之间的间隙则不会产生夹持作用,所述的第一范围为0.2-2倍的密封件130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的d大于等于2倍密封件130的厚度或小于0.2倍密封件130的厚度,更优选的,d大于5倍密封件130的厚度,或d为0。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件130的厚度可以为0.5-1.2mm,因此优选的,所述的d大于等于1mm,或者2mm,或者2.4mm,或者2.5mm,或者6mm,或者所述的d小于等于0.1mm。
请参考图6b,进一步的,在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23,通过连接部123使得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之间无间隙实现d为0,从而防止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在刺入过程中对密封件130的夹持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123包括连接面1231,所述的连接面1231为弧面。可以理解的,所述的连接部123可以为焊料,即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穿刺针121与第二穿刺针122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6c,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第一穿刺针321与第二穿刺针322设置成椭圆形截面时,第一刺痕的两个端点将会更加远离第二刺痕,使得A区、B区将相比圆形截面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防止第一刺痕围设的区域掉落至容器内,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穿刺针321及第二穿刺针322均被设置成椭圆形截面,其中,所述的第一穿刺针321包括第一截面,第二穿刺针322包括第二截面,其中第一截面及第二截面分别包括长轴3211,3221及短轴3212,3222,所述的长轴3211,3221与短轴3212,3222之比大于等于1.5,更优选的大于等于2。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截面的长轴3211与第二截面的长轴3221共线,第一截面的短轴3212与第二截面的短轴3222平行。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6d,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穿刺针421与第二穿刺针4122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穿刺针421与第二穿刺针422之间有最小间距D,则D大于等于1mm,且第一穿刺针421包括第一截面,第二穿刺针422包括第二截面,其中第一截面对称中心与第二截面对称中心之间有距离L,其中L小于第一截面长轴的1/2与第二截面长轴的1/2的和。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6e,在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的穿刺部52仅包括一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包括第一通道5210及第二通道5220,第一通道5210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连接,第二通道5220被配置成与大气连接或与正压装置连接,由于在该实施例中,穿刺部仅包括一穿刺针,则在穿刺部52刺入密封件130时,更容易的刺入且不会使得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夹持密封件130,导致密封件130掉落至容器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11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11及第二连接管112,用于分别与负压装置及正压装置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管111与第二连接管112间隔平行设置,其中第一连接管111包括第一连接通道1110,所述的第二连接管112包括第二连接通道1120,所述的第一穿刺针121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管111连接并使得第一通道1210与第一连接通道1110贯通,同样的,第二穿刺针122连接端与第二穿刺针122连接,并使得第二通道1220与第二连接通道1120贯通。
请参见图7-图9,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7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11及第二连接管712,其中第一连接管711与第二连接管712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第一连接管711与第二连接管712的管口朝向不同的方向,以使得第一连接管711与第二连接管712更容易的与负压装置、正压装置连接。
所述的穿刺部72包括第一穿刺针721及第二穿刺针722,其中,第一穿刺针721穿设在第二穿刺针722内,且包括第一通道7210,具体的,所述的第二穿刺针722包括侧壁,所述的侧壁围设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穿刺针721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且在第二穿刺针722侧壁与第一穿刺针721外壁之间形成环隙,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环隙为第二通道7220,所述的第二通道7220与大气连通或与正压装置连接,用于平衡气压。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穿刺针721与第二穿刺针722均呈圆环状截面,且第一穿刺针721与第二穿刺针722轴线共线。
进一步的,第二穿刺针722的第二针尖7225与第一穿刺针的第一针尖7215沿轴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的第一穿刺针的第一针尖7215穿过第二穿刺针的第二针尖7225而露出。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穿刺针722套设在第一穿刺针721外,第二穿刺针722刺入密封件130的位置为第一穿刺针721形成的孔的周边,即使得第二穿刺针722在刺入密封件130时,将可能形成环状刺痕,该环状刺痕将会从密封件130上脱落,导致污染液体或无法封闭容器,请参见图10,在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穿刺针821穿设在第二穿刺针822内,所述的第一穿刺针821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的第二穿刺针822包括第二侧壁,第一穿刺针821与第二穿刺针822的轴线共线,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环隙,可以理解的,所述的环隙形成第二通道8220,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堵塞8221,所述的堵塞8221封闭环隙朝向第二针尖1225的一端,在第二侧壁邻近堵塞8221的位置开设有气孔8222,用于通过第二通道8220及气孔8222向容器内输送气体,以保持容器内的气压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孔8222有多个,多个所述的气压在第二侧壁上均匀排列。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穿刺取样针,用于刺穿容器并从容器中吸取液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穿刺部,所述的穿刺部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被配置成与负压装置连接,第二通道被配置成与大气连接或与正压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部包括第一穿刺针及第二穿刺针,所述的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穿刺针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的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穿刺针包括第一针尖,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针尖,其中,第一针尖包括第一劈尖部,所述的第一劈尖部包括第一劈尖面,第二针尖包括第二劈尖部,第二劈尖部包括第二劈尖面,第二劈尖面与第一劈尖面平行或者,第二劈尖面与第一劈尖面共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劈尖面与第二劈尖面共面,且垂直于一通过第一穿刺针、第二穿刺针轴线的虚拟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间隔设置,且若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的间隔距离为d,则d大于等于1mm或小于等于0.1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第二针尖与第一针尖沿穿刺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针尖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针尖与底座之间的距离,第一针尖与第二针尖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第一穿刺针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第一穿刺针及第二穿刺针均被设置成椭圆形截面,所述的第一穿刺针包括第一截面,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截面,其中第一截面及第二截面分别包括长轴及短轴,所述的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等于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间隔设置,若设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的最小间距为D,第一截面对称中心与第二截面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则,D大于等于1mm,L小于第一截面长轴的1/2与第二截面长轴的1/2的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第一穿刺针穿设在第二穿刺针内,且第一穿刺针与第二穿刺针之间包括环隙,所述的环隙为第二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针尖穿过第二针尖露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穿刺取样针,其特征在于,在环隙朝向第二针尖的一端设置有堵塞,第二穿刺针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邻近堵塞的位置开设有气孔。
CN201922102326.6U 2019-11-29 2019-11-29 穿刺取样针 Active CN211148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2326.6U CN211148676U (zh) 2019-11-29 2019-11-29 穿刺取样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2326.6U CN211148676U (zh) 2019-11-29 2019-11-29 穿刺取样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8676U true CN211148676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2326.6U Active CN211148676U (zh) 2019-11-29 2019-11-29 穿刺取样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86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5061A (zh) * 2020-10-28 2021-03-12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采样控制方法及采样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5061A (zh) * 2020-10-28 2021-03-12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采样控制方法及采样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48676U (zh) 穿刺取样针
US8940251B2 (en) Sample liquid supply device, sample liquid supply device set, and microchip set
JP2011006153A (ja) 貫通性キャップおよび関連する流体移動デバイス
US7647847B2 (en) Liquid sample suctioning device and analyzer
CN214716765U (zh) 一种生化试纸管
US3811326A (en) Disposable dilution system
JP2006308428A (ja) 核酸分析方法、核酸分析装置および核酸分析用カートリッジ
US20180056290A1 (en) Sample collection chip
WO2022121394A1 (zh) 多通道微流控加样装置、组件及其应用
CN112816681A (zh) 一种生化试纸管
CN105836240A (zh) 破管机构、包含有该破管机构的密封性试管组件及其应用
JP3180120U (ja) キャップピアッシング用穿孔針
US11467069B2 (en) Sampling chip dividing instrument
CN211070132U (zh) 一种可消除气泡的定量吸滴管
CN106000497A (zh) 一种新型吸滴管套装
WO2022213383A1 (zh) 一种封闭式核酸检测耗材及检测方法
JP4203100B1 (ja) 検体観察用セ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標本作製方法
CN114200135A (zh) 一种病毒检测试剂盒
JPH08304387A (ja) 血液試料採取装置
US20210276007A1 (en)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and sample preparation device
US20190328298A1 (en) Emulsion production member, and sample collection tube and blood collection tube each equipped with same
CN100397076C (zh) 简易分析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4503002U (zh) 一种气体液体取样器与取样瓶
CN220618933U (zh) 一种核酸定性分析装置
CN111936866A (zh) 采样机构及采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30

Address after: 201613 Room 201, building 3, 380 Huiye Road, Chedun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ta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701, 4 / F, building 1, 333 Guip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AIO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