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6972U -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6972U
CN211146972U CN201922043548.5U CN201922043548U CN211146972U CN 211146972 U CN211146972 U CN 211146972U CN 201922043548 U CN201922043548 U CN 201922043548U CN 211146972 U CN211146972 U CN 211146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liquid
segments
drainage
current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35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二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35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6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6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6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多个分瓣之间围成集流腔;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凸出于相应的两个分瓣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结构上设有排液结构。通过采用凸出于分瓣外表面设置的连接结构将相邻的分瓣之间连接,并在连接结构上设置带有排液面的排液结构,可使液滴更有效地在排液面处汇集,并沿排液结构的排液面顺利滑落,从而避免冷凝水在集流部件表面积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部件表面不易排水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集流部件表面结冰的情况。

Description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制冷剂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蒸发器及与之相连的集流部件的温度通常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温度较低的集流部件外表面冷凝,从而使集流部件表面产生大量水滴。
现有的蒸发器的集流部件表面的水无法及时排除,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集流部件表面会出现结冰的问题,影响蒸发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部件表面不易排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流部件,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多个分瓣之间围成集流腔;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凸出于相应的两个分瓣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结构上设有排液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相邻的两个分瓣中的一个分瓣连接,第二凸缘与相邻的两个分瓣中的另一个分瓣连接;第一凸缘远离第二凸缘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和/或,第二凸缘远离第一凸缘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与相邻的两个分瓣中的一个分瓣连接,第二凸缘与相邻的两个分瓣中的另一个分瓣连接;其中,第一凸缘包括加固部分,加固部分与第一凸缘的主体部分间隔设置,第二凸缘夹设在第一凸缘的主体部分与加固部分之间;第一凸缘的主体部分远离第二凸缘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和/或,加固部分远离第二凸缘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
进一步地,排液结构具有排液面,排液结构为条形凸起结构,排液面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排液面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不小于arc tan1.5μ,且α小于90°;其中,μ为液体与排液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进一步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排液结构为多个,多个排液结构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排液结构具有排液面,排液结构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排液面为凹槽结构的至少部分内壁面。
进一步地,排液面的至少部分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分瓣为两个,连接结构为两个;两个分瓣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结构一一对应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发器,蒸发器包括集流部件,集流部件为上述的集流部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多个分瓣之间围成集流腔;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凸出于相应的两个分瓣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结构上设有排液结构。通过采用凸出于分瓣外表面设置的连接结构将相邻的分瓣之间连接,并在连接结构上设置带有排液面的排液结构,可使液滴更有效地在排液面处汇集,并沿排液结构的排液面顺利滑落,从而避免冷凝水在集流部件表面积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部件表面不易排水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集流部件表面结冰的情况。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集流部件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集流部件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中的集流部件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分瓣;10、集流腔;2、连接结构;21、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21、加固部分;3、排液结构;31、排液面;311、导流面;4、分液板;100、集流部件;200、换热部件;300、集液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流部件,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1,多个分瓣1之间围成集流腔10;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连接;连接结构2凸出于相应的两个分瓣1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结构2上设有排液结构3。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1,多个分瓣1之间围成集流腔10;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连接;连接结构2凸出于相应的两个分瓣1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结构2上设有排液结构3。通过采用凸出于分瓣1外表面设置的连接结构2将相邻的分瓣1之间连接,并在连接结构2上设置带有排液面31的排液结构3,可使液滴更有效地在排液面31处汇集,并沿排液结构3的排液面31顺利滑落,从而避免冷凝水在集流部件表面积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部件表面不易排水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集流部件表面结冰的情况。
具体地,排液结构3具有排液面31,排液面31相对于连接结构2的表面凹陷或凸起,以使连接结构2上的液体在排液面31处汇集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排液面31流动。经申请人实践发现,集流部件表面的绝大部分冷凝水会倾向于沿凸出于分瓣1的表面设置的连接结构2滑落,在连接结构2上设置排液结构3可有效地引导液滴从连接结构2上滑落,避免液滴的积累和结冰。
具体地,连接结构2包括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第一凸缘21与相邻的两个分瓣1中的一个分瓣1连接,第二凸缘22与相邻的两个分瓣1中的另一个分瓣1连接;第一凸缘21远离第二凸缘22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3,和/或,第二凸缘22远离第一凸缘21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3。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焊接;集流部件内可设置分液板4,分液板4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液板4设置在集流腔10内,分液板4的两侧分别对应地夹设在两个连接结构2的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集流部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分液板4设置在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即分液板4的一侧夹设在一个连接结构2的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分液板4的另一侧夹设在另一个连接结构2的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优选地,分液板4为折弯板,折弯板朝向进液口一侧凸起;分液板4与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优选地,分液板4与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之间均采用钎焊连接。具体地,折弯板为V字形。
具体地,连接结构2包括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第一凸缘21与相邻的两个分瓣1中的一个分瓣1连接,第二凸缘22与相邻的两个分瓣1中的另一个分瓣1连接;其中,第一凸缘21包括加固部分221,加固部分221与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间隔设置,第二凸缘22夹设在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与加固部分221之间;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远离第二凸缘22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3;和/或,加固部分221远离第二凸缘22的一侧设有排液结构3。通过设置加固部分221,使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和加固部分221可对第二凸缘22进行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再结合焊接等连接工艺,可使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之间稳定地连接,从而保证分瓣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分液部件的爆破压力。
具体实施时,排液结构3可以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
在一种设置方式中,排液结构3具有排液面31,排液结构3为条形凸起结构,排液面31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条形凸起的结构设置可使排液结构3更有效地拦截连接结构2上的水滴,从而使水滴汇集并沿排液面31流动。
具体地,排液面31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不小于arc tan1.5μ,且α小于90°;其中,μ为液体与排液面31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这样,可保证液滴的重力沿排液面31的延伸方向的分力有效地大于排液面31对液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液滴可以顺利地沿排液面31滑落。
在具体实施时,排液面31的两端设有导流面311,导流面311与排液面31呈预定夹角设置;优选地,排液面31的两端的导流面311朝向排液面31的同一侧弯曲设置。这样,可对由排液面31流下的液体进行导流,避免液体再次流到或溅到分瓣1的表面。且导流面311的设置可消除排液结构3的尖锐边缘,提高安全性。
为了提高排液结构3对冷凝水排除的效果,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排液结构3为多个,多个排液结构3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多个排液结构3分为两组,两组排液结构3分别对应地设置在连接结构2的相对两侧,每组排液结构3均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方向相互间隔设置的排液结构3。
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排液结构3具有排液面31,排液结构3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排液面31为凹槽结构的至少部分内壁面。
具体地,排液面31的至少部分为弧形面。优选地,为了提高液体在凹槽结构内流动的平稳性,避免液体溅出或流出,排液面31为半圆柱面。
具体地,分瓣1为两个,连接结构2为两个;两个分瓣1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结构2一一对应地连接。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蒸发器,蒸发器包括集流部件100,集流部件100为上述的集流部件。
换热部件200具有换热通道,集液部件300具有集液腔,换热通道的一端与集流部件100的集流腔10连通,换热通道的另一端与集液腔连通。
在具体实施时,换热部件200外侧设有换热片,换热片为波纹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1,多个分瓣1之间围成集流腔10;至少两个相邻的分瓣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连接;连接结构2凸出于相应的两个分瓣1的外表面设置;连接结构2上设有排液结构3。通过采用凸出于分瓣1外表面设置的连接结构2将相邻的分瓣1之间连接,并在连接结构2上设置带有排液面31的排液结构3,可使液滴更有效地在排液面31处汇集,并沿排液结构3的排液面31顺利滑落,从而避免冷凝水在集流部件表面积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流部件表面不易排水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集流部件表面结冰的情况。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分瓣(1),多个所述分瓣(1)之间围成集流腔(10);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分瓣(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连接;所述连接结构(2)凸出于相应的两个所述分瓣(1)的外表面设置;所述连接结构(2)上设有排液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所述第一凸缘(21)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瓣(1)中的一个所述分瓣(1)连接,所述第二凸缘(22)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瓣(1)中的另一个所述分瓣(1)连接;所述第一凸缘(21)远离所述第二凸缘(22)的一侧设有所述排液结构(3),和/或,所述第二凸缘(22)远离所述第一凸缘(21)的一侧设有所述排液结构(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所述第一凸缘(21)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瓣(1)中的一个所述分瓣(1)连接,所述第二凸缘(22)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瓣(1)中的另一个所述分瓣(1)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凸缘(21)包括加固部分(221),所述加固部分(221)与所述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缘(22)夹设在所述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与所述加固部分(221)之间;
所述第一凸缘(21)的主体部分远离所述第二凸缘(22)的一侧设有所述排液结构(3);和/或,所述加固部分(221)远离所述第二凸缘(22)的一侧设有所述排液结构(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结构(3)具有排液面(31),所述排液结构(3)为条形凸起结构,所述排液面(31)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面(31)为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不小于arctan(1.5μ),且α小于90°;其中,μ为液体与所述排液面(31)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21)和所述第二凸缘(22)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排液结构(3)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液结构(3)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21)和所述第二凸缘(22)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排液结构(3)具有排液面(31),所述排液结构(3)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排液面(31)为所述凹槽结构的至少部分内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面(31)的至少部分为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瓣(1)为两个,所述连接结构(2)为两个;两个所述分瓣(1)的两侧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结构(2)一一对应地连接。
10.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集流部件(100),所述集流部件(10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部件。
CN201922043548.5U 2019-11-21 2019-11-21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Active CN211146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3548.5U CN211146972U (zh) 2019-11-21 2019-11-21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3548.5U CN211146972U (zh) 2019-11-21 2019-11-21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6972U true CN211146972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7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3548.5U Active CN211146972U (zh) 2019-11-21 2019-11-21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6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3185B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EP3087335B1 (en) Distributor for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AU2013219525B2 (en)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9952478B (zh) 分配器及热交换器
EP3203170A2 (en) Micro-channel evaporator having compartmentalized distribution
WO2012058791A1 (zh) 微通道换热器以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设备
WO2019144212A1 (en) Structurally supported heat exchanger
CN211146972U (zh)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EP3321598B1 (en) Heat exchanger
WO2013118583A1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2824782A (zh) 集流部件及具有其的蒸发器
CN105698359B (zh) 分段式换热器及制冷装置
CN211926103U (zh)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0321335U (zh) 换热器
JP2014059073A (ja) 凝縮装置および冷凍冷蔵庫
CN211601213U (zh) 分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11084512U (zh) 平行流冷凝器
CN208952474U (zh) 一种易组装拆卸的水冷式压缩冷凝机组
CN20873619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服务水冷凝器
KR20100099805A (ko) 배수성이 향상된 열교환기
CN206198945U (zh) 一种工业混醇分离设备
CN112923614A (zh) 分流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EP3714958B1 (en) Evaporator and baffle structure thereof
CN211552582U (zh) 空调及其翅片式换热器
CN211316485U (zh) 一种风叶压板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