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46698U -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46698U
CN211146698U CN201921389788.4U CN201921389788U CN211146698U CN 211146698 U CN211146698 U CN 211146698U CN 201921389788 U CN201921389788 U CN 201921389788U CN 211146698 U CN211146698 U CN 211146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interface
air conditioner
oute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97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897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46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46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4669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惯量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和回转式压缩机之间形成制冷回路,回转式压缩机的外转子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外转子的第二端与电机的电机轴第一端连接,电机轴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且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电机轴和外转子共轴转动。空调室内机与惯量空调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取消第二换热器的设置并增加相应的接口。空调室外机与惯量空调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取消第一换热器的设置并增加相应的接口。及空调系统。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能耗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小型空调器一般分为窗式和分体式,其中,窗式空调器安装比较方便且成本降低,但却存在噪音较大、耗电量较高且舒适性较差的缺点;而分体式空调器则是将噪声较大的压缩机、轴流风扇等设备集成在空调室外机上,并将空调室外机放置于室外(楼体外),但分体式空调的空调室外机安装必然会占据室外空间,且随着现今房地产的飞速发展,高楼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不可避免的出现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的情况,而这无疑会增加安装难度和检修难度,以及增加安装时的存在的风险。再者,目前传统的空调耗电量普遍较高且兼容性差。
此外,目前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其制冷主要是依靠专用的大型制冷主机进行集中制冷,在将制出的冷气分配给各个末端(室内机),而这种制冷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大型制冷主机产生的制冷量可能大于多个开启的末端所需要的制冷量,且此类集中式空调系统各末端的单独计费、计量麻烦,甚至难以实现,导致使用此类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用户在进行使用费结算时,仅能通过平摊的方式进行结算,难以实现等价使用。再者,当有新的末端并入该集中式空调系统时,其并入步骤繁琐、困难,甚至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能耗低的惯量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能耗低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能耗低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兼容性强的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提供一种惯量空调,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膨胀阀和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膨胀阀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换热器呈叶轮状设置,惯量空调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第一气腔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气腔具有第一排气口,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一换热器与储液腔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内转子与壳体连接,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外转子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固定连接,外转子的第二端与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电机轴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电机轴和外转子共轴转动。
由上可见,通过对惯量空调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的电机轴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惯量空调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使电机通过外转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此外,通过对第一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第一换热器配置风机。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换热器包括支架、多片叶片、冷媒管道和多片扇叶,支架与外转子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多片叶片沿电机轴的轴向分布在支架内, 冷媒管道设置在支架上,且冷媒管道贯穿多片叶片,冷媒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三流道连,多片扇叶安装在支架上,多片扇叶沿电机轴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的外周上,且扇叶并贯穿多片叶片。
由上可见,通过对第一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换热器能够对其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环,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并且该结构设计还可以有效的减小第一换热器的体积以及减轻第一换热器的重量。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换热器呈叶轮状设置。
由上可见,叶轮状设置的第二换热器其结构与等同于上述第一换热器的结构,其起到的作用同样是用于将第二换热器内的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环,以提高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速度,并减小第二换热器的体积以及减轻第二换热器的重量。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气腔具有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第五流道与第四流道连通,第二气腔具有第二吸气口,第二吸气口与储液腔连通;回转式压缩机还包括换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换向阀连接在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换向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设置在第四流道上,第一接口分别与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均设置在第三流道上,第三接口与进液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三接口位于第四接口和进液口之间,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吸气口和储液腔之间,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排气口和第一接口之间,第三单向阀设置在第二吸气口和储液腔之间,第四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排气口和第一接口之间;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开启,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关闭,或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关闭,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开启。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惯量空调在具备常规制冷能力的同时,还使得惯量空调具备制热能力。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方案是,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内设置有水流道,惯量空调还包括给排水单元,给排水单元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第二换热器位于电机和给排水单元之间,给排水单元呈柱状设置,第二换热器绕电机轴的轴线与给排水单元可转动地连接,给排水单元内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进水管道与水流道的第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与水流道的第二端连通。
由上可见,第二换热器内设置的水流道以及给排水单元的设置,可实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次热交换,提高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还使得惯量空调具备热回收功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换热器中部设置有水腔,给排水单元设置有叶轮,叶轮位于水腔内,给排水单元与水腔形成密封,水腔连通出水管道和水流道的第二端,叶轮的排水端朝向出水管道设置。
由上可见,对给排水单元增设叶轮能够使得第二换热器跟随外转子转动时,水腔与给排水单元之间成型一个水泵,实现对第二换热器的水冷起到主动循环作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惯量空调还包括蓄水箱,蓄水箱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第一端与进水管道连接,换热管的第二端与出水管道连接。
由上可见,换热管用于将经过第二换热器加热的水通入水箱内,使水箱内的水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而水箱的设置则使得惯量空调具备独立热回收能力。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外转子的本体的周向,隔板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与进液口连通。
由上可见,隔板可将液态冷媒阻隔自身在远离外转子本体的一侧,从而使得外转子转动的起步更加平稳,且使外转子的转动更快的达到转动平衡状态,使惯量空调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而隔板上的开口则用于保证液态的冷媒能够顺利的被移送至隔板背离外转子本体的一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在内转子处设置有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的太阳轮套装在内转子上。
由上可见,行星齿轮的设置使得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可实现差速转动,从而对回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效率进行调节。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流道嵌设在第一转轴、内转子和外转子上,第四流道嵌设在第二转轴、电机轴和外转子上。
由上可见,流道内嵌设置可保证外转子、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同步转动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还可以是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膨胀阀和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膨胀阀与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换热器呈叶轮状设置,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转轴,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二转轴,惯量空调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第一气腔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气腔具有第一排气口,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一换热器与储液腔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内转子与壳体连接,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外转子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外转子的第二端与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电机轴的第二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电机轴和外转子共轴设置。
由上可见,通过对惯量空调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惯量空调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通过外转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此外,通过对第一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第一换热器配置风机。而将电机靠近第一换热器设置,使得第一换热器在进行制冷时,能够对电机进行适当的降温,保证电机能够可靠地工作而无需在壳体上设置通风流道对电机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流道嵌设在电机轴上,第三流道嵌设在电机轴和外转子上,惯量空调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密封组件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电机之间,且密封组件将第一换热器和电机隔离在自身的两侧。
由上可见,通过将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内嵌于电机轴内,使得流经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的冷媒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的散热。而由于电机可被流经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的冷媒进行冷却,因此将密封组件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电机之间并将第一换热器和电机隔离在自身的两侧,既能够避免第一换热器制冷时冷气流失,又能够减小电机发出的噪音传入室内。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惯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蒸发器、膨胀阀,膨胀阀的第一端与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其中,蒸发器呈叶轮状设置,惯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压缩腔,吸气腔具有吸气口,压缩腔具有排气口,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与吸气口连通,蒸发器与储液腔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流道,内转子安装在壳体上,内转子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膨胀阀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二接口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外转子背向内转子的一侧与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电机轴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蒸发器套装在电机轴上,或蒸发器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电机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蒸发器的转动轴、电机轴和外转子共轴设置。
由上可见,通过对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设计,使得蒸发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蒸发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空调室内机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通过外转子、蒸发器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此外,通过对蒸发器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蒸发器配置风机。而将电机靠近蒸发器设置,使得蒸发器在进行制冷时,能够对电机进行适当的降温,保证电机能够可靠地工作而无需在壳体上设置通风流道对电机进行散热。再者,该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设计还使得其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仅需选配常规冷凝器和风机即可,使得冷凝器和风机的设置位置及选配更加自由多变,并降低空调室内机安装时的环境要求。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蒸发器包括支架、多片叶片、冷媒管道和多片扇叶,支架与电机轴的第二端连接,多片叶片沿电机轴的轴向分布在支架内,冷媒管道设置在支架上,且冷媒管道贯穿多片叶片,冷媒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连通,多片扇叶安装在支架上,多片扇叶沿电机轴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的外周上,多片扇叶沿电机轴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多片叶片。
由上可见,通过对蒸发器的结构设计,使得蒸发器能够对其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环,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速度,并且该结构设计还可以有效的减小蒸发器的体积以及减轻蒸发器的重量。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流道嵌设在外转子和电机轴,第二流道嵌设在外转子和电机轴上。
由上可见,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嵌与电机轴内,使得流经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冷媒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的散热。
进一步的方案是,惯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喷淋头和水泵,接水盘设置在壳体内,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下方,喷淋头安装在壳体内,喷淋头的喷射口朝向蒸发器设置,水泵设置在壳体内,水泵的抽水端设置在接水盘内,水泵的排水端与喷淋头的进水端连接。
由上可见,水泵和喷淋头的设置能够配合蒸发器的转动对蒸发器进行有效的清洁,保证蒸发器的洁净。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是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蒸发器、膨胀阀,膨胀阀的第一端与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其中,蒸发器呈叶轮状设置,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压缩腔,吸气腔具有吸气口,压缩腔具有排气口,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储液腔与吸气口连通,蒸发器与储液腔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流道,内转子安装在壳体上,内转子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膨胀阀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二接口与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外转子背向内转子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自外转子沿外转子的转动轴线延伸,蒸发器固定套装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电机安装在壳体内,电机的电机轴固定套装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由上可见,通过对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设计,使得蒸发器和外转子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蒸发器和外转子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空调室内机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通过外转子、蒸发器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此外,通过对蒸发器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蒸发器配置风机,在使用时仅需选配常规冷凝器和风机即可,使得空调室内机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且冷凝器和风机的设置位置及选配更加自由多变,并降低空调室内机安装时的环境要求。再者,该空调室内机还可作为空气处理器使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惯量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冷凝器、膨胀阀,膨胀阀的第一端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其中,冷凝器呈叶轮状置,惯量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外转子与内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第一气腔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气腔具有第一排气口,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第一吸气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排气口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内转子安装在壳体上,内转子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与膨胀阀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二接口与储液腔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电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电机的电机轴与冷凝器的轴向第一端固定连接,冷凝器的轴向第二端与外转子背向内转子的一侧固定连接,冷凝器的转动轴、电机轴和外转子共轴设置。
由上可见,通过对空调室外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冷凝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冷凝器、外转子和电机的电机轴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空调室外机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通过外转子、蒸发器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此外,通过对冷凝器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冷凝器配置风机,在使用时仅需选配常规蒸发器和风机即可,使得空调室外机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且蒸发器和风机的设置位置及选配更加自由多变,并降低蒸发器和风机安装时的环境要求。
进一步的方案是,冷凝器包括支架、多片叶片、冷媒管道和多片扇叶,支架与电机轴连接,多片叶片沿电机轴的轴向分布在支架内,冷媒管道设置在支架上,且冷媒管道贯穿多片叶片,冷媒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连通,多片扇叶安装在支架上,多片扇叶沿电机轴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的外周上,多片扇叶沿电机轴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多片叶片。
由上可见,通过对冷凝器的结构设计,使得冷凝器能够对其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环,从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速度,并且该结构设计还可以有效的减小冷凝器的体积以及减轻冷凝器的重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气腔具有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第二气腔具有第二吸气口,第二吸气口与储液腔连通,回转式压缩机还包括换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换向阀连接在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换向阀具有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设置均在第二流道上,第三接口分别与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连通,第四接口与冷凝器连接,第四接口位于第三接口和冷凝器之间,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均设置在第四流道上,第五接口与进液口连通,第六接口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五接口位于第六接口和进液口之间,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吸气口和储液腔之间,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排气口和第三接口之间,第三单向阀设置在第二吸气口和储液腔之间,第四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接口之间;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五接口与第六接口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开启,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关闭,或第三接口与第六接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五接口连通,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关闭,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开启。
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空调室外机在具备常规制冷能力的同时,还使得空调室外机具备制热能力。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惯量空调。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还可以是包括上述的惯量空调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叶片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三实施例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三实施例的制冷状态下的换向阀工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三实施例的制热状态下的换向阀工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惯量空调第五实施例的惯量空调的应用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外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外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外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的第一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的第二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安装与传统楼体的安装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惯量空调10包括壳体11、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 13、回转式压缩机14、电机15和膨胀阀16。其中,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回转式压缩机14、电机15和膨胀阀16均设置于壳体11内,且第一换热器12设置于壳体11的室内端,第二换热器13设置于壳体11的室外端。此外,壳体11在第一换热器12出设置有第一气口111,第一气口111供第一换热器1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壳体11在第二换热器13处设置有第二气口112,第二气口112供第二换热器1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膨胀阀16和第一换热器12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171,膨胀阀16和第二换热器13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172。结合图3,回转式压缩机14包括外转子141 和内转子142,外转子14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套装在内转子142上,且外转子141和内转子142之间形成第一气腔143和第二气腔144。第一气腔143 具有第一吸气口1431,第二气腔144具有第一排气口1441。
此外,外转子141上设置有储液腔1411,储液腔1411用于存储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第一吸气口1431与储液腔1411连通,使得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一吸气口1431被吸入第一气腔143。第一换热器12与储液腔1411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173,第三流道173优选嵌设在内转子142和外转子141上,第二换热器13与第一排气口1441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174,第四流道174优选嵌设在电机轴151和外转子141上。
电机15固定安装在壳体11内,外转子141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2固定连接,且外转子141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换热器12的中心线共线设置,内转子 142则穿过第一换热器12与壳体11连接。外转子141的第二端与电机15的电机轴15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而电机轴151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13固定连接,且电机轴151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换热器13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也即第一换热器 12、第二换热器13、电机轴151和外转子141共轴转动。而通过对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外转子141和电机15的电机轴151 能够沿同一转动轴线进行同步、共轴转动,从而使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 13、回转式压缩机14和电机轴151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惯量空调10进行工作时,能够通过电机15的电势能带动该整体单元进行运动,并使该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回转式压缩机14、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电机15 等)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使电机15通过外转子141、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15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其原理是利用该整体单元旋转时的惯性,使回转式压缩机14循环(进气->压缩->工作->排气)顺利进行,以将回转式压缩机14工作时候的脉冲形式运动变得平稳、顺畅。
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优选均呈叶轮状设置,使得无需为第一换热器12和第二换热器13配置辅助风机。结合图4和图5,第一换热器12包括支架121、多片叶片122、冷媒管道123和多片扇叶。支架121与外转子141 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支架121可以通过设置连接轴或连接法兰与外转子 141的第一端进行固定连接。
多片叶片122沿电机轴151的轴向分布在支架121内,冷媒管道123设置在支架121上,布设在多片叶片122之间并贯穿多片叶片122,使得冷媒管道 123能够通过多片叶片12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外,冷媒管道123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171连通,冷媒管道123的第二端与第三流道173连通。
多片扇叶安装在支架121上,且多片扇叶沿电机轴151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123的外周上。此外,每一片扇叶均贯穿多片叶片122,扇叶用于拨动第一换热器12内的空气,使其从第一气口111的出风侧排出。而通过对第一换热器12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换热器12能够通过冷媒管道123对其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坏,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12的换热速度,且该结构设计还可以减小第一换热器12的体积以及减轻第一换热器12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3的结构与第一换热器12的结构相似,也即第二换热器13同样包括支架131、多片叶片132、冷媒管道133和多片扇叶。支架131与电机轴15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其中,支架131可以通过设置连接轴或连接法兰与电机轴151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在支架131上设置连接孔,使连接孔与电机轴151固定连接。
多片叶片132沿电机轴151的轴向分布在支架131内,冷媒管道133设置在支架131上,布设在多片叶片132之间并贯穿多片叶片132,使得冷媒管道 133能够通过多片叶片13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外,冷媒管道133的第一端与第二流道172,冷媒管道133的第二端与第四流道174连通。
多片扇叶安装在支架131上,且多片扇叶沿电机轴151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133的外周上。此外,每一片扇叶均贯穿多片叶片132,扇叶用于拨动第二换热器13内的空气,使其从第二气口112的出风侧排出。
此外,储液腔1411内设置有隔板1412,隔板1412位于外转子141的本体的周向上,隔板1412上设置有开口1413,开口1413与进液口连通。隔板1412 可将液态冷媒阻隔在自身远离外转子141的本体的一侧,从而使得外转子141 转动的起步更加平稳,且使外转子141的转动更快的达到转动平衡状态,使惯量空调10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而隔板1412上的开口1413则用于保证液态的冷媒能够顺利的被移送至隔板1412背离外转子141本体的一侧,保持第一气腔143吸入气态冷媒。
进一步地,结合图6,壳体11在内转子142处设置有行星齿轮113,行星齿轮113的太阳轮套装在内转子142上,而行星齿轮113的设置使得内转子142 与外转子141之间可实现差速转动,从而对回转式压缩机14的压缩效率进行调节。更进一步地,内转子142靠近行星齿轮113的末端处设置有工艺接口1421,工艺接口1421与第三流道173连通,工艺接口1421可用于向惯量空调10补充冷媒、对惯量空调10内的冷媒量进行检测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惯量空调10的制冷回路为单一制冷回路,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惯量空调10仅具备制冷功能,故第一换热器1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 13为冷凝器,第一气腔143为吸气腔,第二气腔144为压缩腔。
以下对惯量空调1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惯量空调10启动后,电机15通过电机轴151带动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和外转子141共轴转动,储液腔1411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14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1411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第一气腔143通过第一吸气口1431吸取储液腔1411内的低压气态冷媒、第二气腔144通过第一排气口1441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通过第四流道174排送至第二换热器13,第二换热器1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二流道172进入膨胀阀16,经由膨胀阀16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一流道171进入第一换热器12,经过第一换热器1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通过第三流道173回流至储液腔1411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惯量空调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7,应用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惯量空调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电机与回转式压缩机的位置变化,具体地区别如下:
回转式压缩机24的外转子24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3固定连接,而外转子241的第二端与电机轴2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电机轴25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22固定连接,使得回转式压缩机24的内转子242位于第二换热器23 处,并使得电机25靠近第一换热器22设置,回转式压缩机24位于电机25和第二换热器23之间。而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电机轴25和外转子 241仍共轴转动。而通过对电机25和回转式压缩机24的位置进行变换,使电机25靠近第一换热器22设置,能够保证当第一换热器22在进行制冷时,第一换热器22可对电机25进行适当的降温,保证电机25能可靠地工作,且无需在壳体21上设置通风流道对电机25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流道271嵌设在电机轴25上,第三流道273嵌设在电机轴 25和外转子241上,第四流道274则嵌设在内转子242上,而将第一流道271 和第三流道273内嵌于电机轴25内,使得流经第一流道271和第三流道273 的冷媒能够对电机25进行有效的散热。此外,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内转子242 上的工艺口位于惯量空调20的室外端,且工艺接口变成与第四流道274连通。
优选地,惯量空调20还包括密封盖组件,密封组件26安装在壳体21内,密封组件26位于第一换热器22和电机25之间,且密封组件26将第一换热器 22和电机25隔离在自身两侧,使壳体21内被隔离呈两个空间。由于电机25 可被流经第一流道271和第三流道273的冷媒进行冷却,因此通过在在第一换热器22和电机25之间设置密封组件26,并将第一换热器22和电机25隔离在密封组件26的两侧,既能够避免第一换热器22制冷时冷气流失,又能够减小电机25发出的噪音传入室内。
惯量空调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8至图11,应用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惯量空调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气腔343还具有第二排气口3432,第二排气口3432与第二换热器33 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375,第五流道375与第四流道374连通。第二气腔344 还具有第二吸气口3442,第二吸气口3442与储液腔3441连通。
此外,回转式压缩机34还包括换向阀38、第一单向阀391、第二单向阀392、第三单向阀393和第四单向阀394。换向阀38设置在外转子341和内转子342之间,换向阀38具有第一接口a、第二接口b、第三接口c和第四接口 d。其中,第一接口a和第二接口b均设置在第四流道374上,且第一接口a 与第一排气口3441、第二排气口3432连通。第二接口b与第二换热器33的冷媒管道连接,且第二接口b设置于第一接口a和第二换热器33之间。第三接口 c和第四接口d设置于第三流道373上,第三接口c与储液腔3441的进液口连通,第四接口d与第一换热器32的冷媒管道连接,且第三接口c设置于储液腔 3441的进液口和第四接口d之间。
第一单向阀391设置在第一吸气口3431和储液腔3441之间,第二单向阀 392设置在第一排气口3441和第一接口a之间,第三单向阀393设置在第二吸气口3442和储液腔3441之间,第四单向阀394设置在第二排气口3432和第一接口a之间。
而通过设置换向阀38、第一单向阀391、第二单向阀392、第三单向阀393 和第四单向阀394,以及对冷媒回路的进一步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惯量空调 30具备制冷和制热能力。
具体地,当惯量空调30需要执行制冷模式时,电机驱动外转子341沿转动方向R1转动,此时,冷媒沿方向X1流动,第一换热器3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33为冷凝器,第一气腔343为吸气腔,第二气腔344为压缩腔。第一接口a与第二接口b连通,第三接口c与第四接口d连通,第一单向阀391和第二单向阀392开启,第三单向阀393和第四单向阀394关闭,制冷回路如下:
当惯量空调30启动后,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第一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 33和外转子341共轴转动,储液腔3441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34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3441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第一气腔343通过第一吸气口3431吸取储液腔3441内的低压气态冷媒、第二气腔344 通过第一排气口3441经由第一接口a和第二接口b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送入第四流道374,使高压气态冷媒被排送至第二换热器33,第二换热器3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二流道372进入膨胀阀36,经由膨胀阀36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一流道 371进入第一换热器32,经过第一换热器3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被送入第三流道373,并经由第四接口d、第三接口c回流至储液腔3441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当惯量空调30需要执行制热模式时,电机驱动外转子341沿转动方向R2 转动,此时,冷媒沿方向X2流动,第一换热器3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33 为蒸发器,第一气腔343为压缩腔,第二气腔344为吸气腔。且第一接口a与第四接口d连通,第二接口b与第三接口c连通,第一单向阀391和第二单向阀392关闭,第三单向阀393和第四单向阀394开启,制热回路如下:
当惯量空调30启动后,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第一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 33和外转子341共轴转动,储液腔3441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34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3441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第二气腔344通过第二吸气口3442吸取储液腔3441内的低压气态冷媒,第一气腔343 通过第二排气口3432经由第一接口a和第四接口d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送入第三流道373,使高压气态冷媒被排送至第一换热器32,第一换热器3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一流道371进入膨胀阀36,经由膨胀阀36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二流道 372进入第二换热器33,经过第二换热器33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被送入第四流道374,并经由第二接口b、第三接口c回流至储液腔3441内,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对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惯量空调的进一步设置,使得该惯量空调在具备常规制冷能力的同时,还是该惯量空调具备制热能力。
惯量空调第四实施例:
应用惯量空调第一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惯量空调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二换热器43为板式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43优选呈圆柱状或圆台状设置,使得第二换热器4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转动平衡性。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42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43为冷凝器。
此外,参照图12,第二换热器43内设置有水流道431,水流道431可外接水源,从而第二换热器43与水流道431内的水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具体地,惯量空调40还包括给排水单元47,给排水单固定安装在壳体41上,且第二换热器43位于电机45和给排水单元47之间。其中,给排水单元47优选呈柱状设置,第二换热器43绕电机45的电机轴451的轴线与给排水单元47可转动地连接,且给排水单元47内设置有进水管道471和出水管道472,进水管道471与水流道431的第一端连通,出水管道472与水流道431的第二端连通。
而通过在第二换热器43内设置的水流道431以及设置给排水单元47,使得第二换热器43能够实现第二次热交换,从而提高第二换热器43的换热性能,同时还使得惯量空调40具备热回收功能。当该惯量空调40与外部热水回收系统连接时,需配置水泵,以实现对第二换热器43的水流道431内的水进行循环。
惯量空调第五实施例:
应用惯量空调第四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惯量空调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3,第二换热器53中部设置有水腔532,给排水单元57上设置有叶轮573,叶轮573位于水腔532内,且给排水单元57与水腔532之间形成密封,使得给排水单元57和水腔532之间形成泵结构,当电机55的电机轴551 带动第二换热器53转动时,给排水单元57和水腔532能够起到水泵作用,从而对水流道531内的水起到主动循环作用。其中,水腔532连通出水管道572 和水流道531的第二端,且叶轮573的排水端朝向出水管道572设置。
优选地,结合图14,出水管道50还可配置蓄蓄水箱58,蓄蓄水箱58内设置有换热管581,换热管581的第一端与进水管道571连接,换热管581的第二端与出水管道572连接。换热管581用于将经过第二换热器53加热的水通入蓄水箱58内,使蓄水箱58内的水与换热管581进行热交换,从而对蓄水箱58 内的水进行加热。而蓄水箱58的设置则使得出水管道50具备独立热回收能力,其中,蓄水箱58可以与外部的厨卫管路进行连接,以达到对厨卫设备进行热水供应的作用。
进一步地,进水管道571还可跟外部的进水管路进行连接,且进水管道571 与外部的进水管路之间设置有单向阀591,该单向阀591可避免水从进水管道 571逆流向进水路。而换热管581还可与外部出水管路连接,且换热管581、进水管道571和外部的出水管路之间通过三通阀592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当蓄水箱58内水的水温达到第二换热器53的换热极限负荷时,可以及时对水流道 531内的水进行及时跟换,以保证第二换热器53的正常工作。而当蓄水箱58 内水的水温在第二换热器53的换热极限负荷范围内时,可通过对三通阀592的控制对蓄水箱58内的水进行循环加热。
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5和图16,空调室内机60包括壳体61、蒸发器62、回转式压缩机63、电机64和膨胀阀65。其中,蒸发器62、回转式压缩机63、电机64和膨胀阀65均设置于壳体61内,壳体61在蒸发器62处设置有出气口611和回气口612,回气口612用于供外部空气进入蒸发器62处,而出气口611则用于供蒸发器62将完成热交换的空气提供排出通道。优选地,出气口611位于回气口612的上方。
回转式压缩机63包括外转子631和内转子632,外转子63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套装在内转子632上,且外转子631和内转子632之间形成吸气腔633 和压缩腔634,其中,吸气腔633具有吸气口6331,压缩腔634具有排气口6341。
外转子631上设置有储液腔6311,储液腔6311用于存储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吸气口6331与储液腔6311连通,使得气态冷媒能够通过吸气口6331 被吸入吸气腔633。膨胀阀65的第一端和蒸发器62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671,而蒸发器62与储液腔6311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672。内转子632安装在壳体 61上,内转子632上设置有第一接口6321和第二接口6322,第一接口6321 与膨胀阀65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673,第二接口6322与排气口6341 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674。电机64固定安装在壳体61内,外转子631背向内转子632的一侧与电机64的电机轴64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此外,储液腔6311内设置有隔板6312,隔板6312位于外转子 631的本体的周向上,隔板6312上设置有开口6313,开口6313与进液口连。隔板6312可将液态冷媒阻隔在自身远离外转子631的本体的一侧,从而使得外转子631转动的起步更加平稳,且使外转子631的转动更快的达到转动平衡状态,使空调室内机60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而隔板6312上的开口6313则用于保证液态的冷媒能够顺利的被移送至隔板6312背离外转子631本体的一侧。
电机轴641的第二端则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61上,蒸发器62固定套装在电机轴641上,且蒸发器62的中心线与电机轴641的轴线共线设置,使得电机 64位于蒸发器62和回转式压缩机63之间。而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可在蒸发器62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的轴线和第二转轴的轴线分别与蒸发器62的中心线(即转动轴线)共线,而后使第一转轴与电机轴 6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使第二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壳体61可转动地连接。其中,蒸发器62的转动轴、电机轴641和外转子631共轴设置。
通过对空调室内机60的结构设计,使得蒸发器62、外转子631和电机64 的电机轴641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蒸发器62、外转子631和电机64的电机轴641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空调室内机60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64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64通过外转子631、蒸发器62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64 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
此外,该空调室内机60的结构设计还使得其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仅需选配常规冷凝器68和风机69即可,使得冷凝器68和风机69的设置位置及选配更加自由多变,并降低空调室内机60安装时的环境要求。
优选地,第一流道671嵌设在外转子631和电机轴641上,第二流道672 嵌设在外转子631和电机轴641上,从而使得流经第一流道671和第二流道672 的低温冷媒能够对电机64进行有效的散热,并且配合将电机64靠近蒸发器62 设置,使得蒸发器62在进行制冷时,能够对电机64进行适当的降温,保证电机64能够可靠地工作而无需在壳体61上设置通风流道对电机64进行散热。
结合图16,蒸发器62呈叶轮状设置,具体地,蒸发器62包括支架621、多片叶片622、冷媒管道623和多片扇片624。支架621与电机轴6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多片叶片622沿电机轴641的轴向分布在支架621内,冷媒管道 623设置在支架621上,布设在多片叶片622之间并贯穿多片叶片622,使得冷媒管道623能够通过多片叶片622对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外,冷媒管道623 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671连通,冷媒管道623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672连通。
多片扇叶624安装在支架621上,多片扇叶624沿电机轴641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623的外周上,且多片扇叶624沿电机轴641的周向贯穿多片叶片 622,其中,扇叶624的横截面优选呈内凹设置,且扇叶624内凹面朝向出气口 611设置。扇叶624用于拨动蒸发器62内的空气,使其从出气口611排出。而通过对蒸发器62的结构设计,使得蒸发器62能够通过冷媒管道623对其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坏,从而提高蒸发器62的换热速度,且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小蒸发器62的体积,以及减轻蒸发器62的重量。再者,通过对蒸发器 62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蒸发器62配置风机69。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6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61内的接水盘661、喷淋头 662和水泵663,且接水盘661位于蒸发器62的正下方,接水盘661由于接受蒸发器62出滴落的冷凝水,此外,接水盘661上还设置有排水管6611,排水管6611自壳体61内延伸至壳体61外,以将接水盘661内积蓄过多的冷凝水排放至空调室内机60外。喷淋头662的喷射口朝向蒸发器62设置,水泵663 的抽水端设置在接水盘661内,水泵663的排水端与喷淋头662的进水端邻接。水泵663和喷淋头662的设置能够配合蒸发器62的转动对蒸发器62进行有效的清洁,保证蒸发器62的洁净。
此外,如图15所示,空调室内机60与外接的冷凝器68之间还可以设置蓄水箱,同时使得由冷凝器68排出的高温冷媒能够与蓄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起到热水回收的作用。
以下对空调室内机6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空调室内机60启动后,电机64通过电机轴641带动蒸发器62和外转子631共轴转动,储液腔6311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63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6311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吸气腔633通过吸气口6331吸取储液腔6311内的低压气态冷媒、压缩腔634通过排气口6341 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通过第四流道674及第二接口6322排送至外接冷凝器 68,外接冷凝器68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一接口6321和第三流道673进入膨胀阀65,经由膨胀阀65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一流道671进入蒸发器62,经过蒸发器62 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通过第二流道672回流至储液腔6311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7,应用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蒸发器、回转式压缩机及电机的连接结构,其连接结构具体区别如下:
外转子731背向内转子73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7311,连接轴7311自外转子731沿外转子731的转动轴线延伸,蒸发器72固定套装在连接轴7311上,且连接轴7311上设置有第一带轮7312。而电机74的电机轴741固定套装有第二带轮742,第二带轮742和第一带轮7311之间设置有传动带743。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虽然在结构布置上有所区别于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但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设计,仍可使蒸发器和外转子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蒸发器和外转子成为一个整体单元。当空调室内机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该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通过外转子、蒸发器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
此外,通过对蒸发器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为蒸发器配置风机,在使用时仅需选配常规冷凝器和风机即可,使得空调室内机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且冷凝器和风机的设置位置及选配更加自由多变,并降低空调室内机安装时的环境要求。再者,该空调室内机还可作为空气处理器使用。
空调室外机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8,空调室外机80包括壳体81、冷凝器82、回转式压缩机83、电机84和膨胀阀85。其中,冷凝器82、回转式压缩机83、电机84和膨胀阀85 均设置于壳体81内。壳体81在冷凝器82处设置有气口811,气口811用于供冷凝器82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回转式压缩机83包括外转子831和内转子832,外转子83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套装在内转子832上,且外转子831和内转子832之间形成第一气腔 833和第二气腔834。第一气腔833具有第一吸气口8331,第二气腔834具有第一排气口8341。
外转子831上设置有储液腔8311,储液腔8311用于存储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第一吸气口8331与储液腔8311连通,使得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一吸气口8331被吸入第一气腔833。膨胀阀85的第一端与冷凝器82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861,第一排气口8341与冷凝器82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862。
内转子832安装在壳体81上,内转子832上设置有第一接口8321和第二接口8322,第一接口8321与膨胀阀85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863,第二接口8322与储液腔8311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864。
电机84固定安装在壳体81内,电机84的电机轴841与冷凝器82的轴向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电机轴841的转动轴线与冷凝器82的中心线共线设置。冷凝器82的轴向第二端与外转子831背向内转子83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冷凝器82的中心线与外转子831的转动轴线共线设置,使得冷凝器82、电机轴841 和外转子831能够沿同一转动轴线进行同步、共轴转动。
储液腔8311内设置有隔板8312,隔板8312位于外转子831的本体的轴向上,隔板8312上设置有开口8313,开口8313与进液口连通。隔板8312可将液态冷媒阻隔在自身远离外转子831的本体的一侧,从而使得外转子831转动的起步更加平稳,且使外转子831的转动更快的达到转动平衡状态,使空调室外机80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而隔板8312上的开口8313则用于保证液态的冷媒能够顺利的被移送至隔板8312背离外转子831本体的一侧。
通过对空调室外机80的结构设计,使得冷凝器82、外转子831和电机84 的电机轴841能够沿同一轴线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冷凝器82、外转子831和电机84的电机轴841成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在当空调室外机80进行工作时,通过电机84的电势能带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运动,从而使整体单元的各组成部件能够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以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适当降低能耗,即通过电机84通过外转子831、冷凝器82的转动惯量来辅助电机84 驱动上述整体单元进行转动。
此外,该空调室外机80的结构设计还使得其配置使用时更加方便,仅需选配常规蒸发器和风机即可,使得蒸发器和风机的设置位置及选配更加自由多变,并降低空调室外机80安装时的环境要求。
冷凝器82呈叶轮状设置,具体地,冷凝器82包括支架821、多片叶片822、冷媒管道823和多片扇叶824,支架821与电机轴841连接。多片叶片822沿电机轴841的轴向分布在支架821内,冷媒管道823设置在支架821上,布设在多片叶片822之间并贯穿多片叶片822,使得冷媒管道823能够通过多片叶片822对空气进行热交换。此外,冷媒管道823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861连通,冷媒管道823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862连通。
多片扇叶824安装在支架821上,多片扇叶824沿电机轴841的周向分布在冷媒管道823的外周上,多片扇叶824沿电机轴841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多片叶片 822。扇叶824用于拨动冷凝器82内的空气,使其从出气口811排出。而通过对冷凝器82的结构设计,使得冷凝器82能够通过冷媒管道823对其内的空气团进行搅拌、破坏,从而提高冷凝器82的换热速度,且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小冷凝器82的体积,以及减轻冷凝器82的重量。
以下对空调室外机8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空调室外机80启动后,电机84通过电机轴841带动冷凝器82和外转子831共轴转动,储液腔8311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83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8311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第一气腔833 通过第一吸气口8331吸取储液腔8311内的低压气态冷媒、第二气腔834通过第一排气口8341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通过第二流道862排送至冷凝器82,冷凝器8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一流道861 进入膨胀阀85,经由膨胀阀85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三流道863和第一接口8321进入外接的蒸发器,经过外接的蒸发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通过第四流道864和第二接口8322回流至储液腔8311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空调室外机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9图20,应用空调室外机第一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构思,空调室外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壳体91上的气口包括第一气口911和第二气口912,第一气口911位于第二气口912上方。
第一气腔933还具有第二排气口9332,第二排气口9332与冷凝器92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965,第五流道965与第四流道964连通。第二气腔934还具有第二吸气口9342,第二吸气口9342与储液腔连通。
此外,回转式压缩机93还包括换向阀97、第一单向阀981、第二单向阀 982、第三单向阀983和第四单向阀984。换向阀97设置在外转子931和内转子932之间,换向阀97具有第三接口e、第四接口f、第五接口g和第六接口h。其中,第三接口e和第四接口f均设置在第二流道962上,且第三接口e与第一排气口9341、第二排气口9332连通。第四接口f与冷凝器92的冷媒管道连接,且第四接口f设置于第三接口e和冷凝器92之间。第五接口g和第六接口 h设置于第四流道964上,第五接口g与储液腔的进液口连通,第六接口h与第二接口9322连接,且第五接口g设置于储液腔的进液口和第六接口h之间。
第一单向阀981设置在第一吸气口9331和储液腔之间,第二单向阀982 设置在第一排气口9341和第三接口e之间,第三单向阀983设置在第二吸气口 9342和储液腔之间,第四单向阀984设置在第二排气口9332和第三接口e之间。
而通过设置换向阀97、第一单向阀981、第二单向阀982、第三单向阀983 和第四单向阀984,以及对冷媒回路的进一步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惯量空调具备制冷和制热能力。
具体地,当惯量空调需要执行制冷模式时,电机94驱动外转子931沿转动方向R3转动,此时,冷媒沿方向X3流动,第一气腔933为吸气腔,第二气腔 934为压缩腔,第一气口911为出气口,第二气口912为回气口。第三接口e 与第四接口f连通,第五接口g与第六接口h连通,第一单向阀981和第二单向阀982开启,第三单向阀983和第四单向阀984关闭,制冷回路如下:
当惯量空调启动后,电机94通过电机轴带动外接的蒸发器、冷凝器92和外转子931共轴转动,储液腔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93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第一气腔933通过第一吸气口9331吸取储液腔内的低压气态冷媒、第二气腔934通过第一排气口9341 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通过第二流道962排送至冷凝器92,冷凝器92 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一流道961进入膨胀阀95,经由膨胀阀95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三流道963进入外接的蒸发器,经过外接的蒸发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通过第四流道964 回流至储液腔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当空调室外机90需要执行制热模式时,电机94驱动外转子931沿转动方向R4转动,此时,冷媒沿方向X4流动,外接的蒸发器为冷凝器92、冷凝器92为蒸发器,第一气腔933为压缩腔,第二气腔934为吸气腔,第一气口911 为回气口,第二气口912为出气口。且第三接口e与第六接口h连通,第四接口f与第五接口g连通,第一单向阀981和第二单向阀982关闭,第三单向阀 983和第四单向阀984开启,制热回路如下:
当空调室外机90启动后,电机94通过电机轴带动外接的蒸发器、冷凝器 92和外转子931共轴转动,储液腔内的液态冷媒在外转子931的离心力作用下逐渐向储液腔的外周腔壁移动,直至到达平衡状态。同时,第二气腔934通过第二吸气口9342吸取储液腔内的低压气态冷媒,第一气腔933通过第二排气口 9332经由第三接口e和第六接口h将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冷媒送入第四流道964,使高压气态冷媒被排送至外接的蒸发器,外接的蒸发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是冷媒变成高压液态,随后冷媒通过第三流道963进入膨胀阀95,经由膨胀阀95将高压液态的变成低压液态的冷媒,接着,冷媒通过第一流道961进入冷凝器 92,经过冷凝器92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低压液态的冷媒变成低压气态的冷媒,最后,低压气态的冷媒被送入第二流道962,并经由第四接口f、第五接口 g回流至储液腔内,完成一个制热循环。
空调系统实施例:
空调系统100包括集中式冷却系统101及惯量空调机组、空调室内机机组,其中,集中式冷却系统101设置有蓄水池1011及循环水泵1012,惯量空调机组可包括惯量空调第四实施例的惯量空调102、惯量空调第五实施例的惯量空调103。此外,惯量空调102、惯量空调103均可并入集中式冷却系统101,实现水冷循环,而惯量空调103仅需配置相应的阀门(如三通阀、单向阀)即可成为蓄热式空调器。
空调室内机机组包括空调室内机104,空调室内机104可为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104仅需配置相应的冷凝器105、风机106即可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生产、使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且空调设备安装占用的空间小、安装自由性高。此外,还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空调设备对材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惯量空调可分为气冷式、水冷式、多功能储热式,也可将惯量空调进行变形设置,使其成为分体式空调器,如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
而无论是一体式的惯量空调,还是分体式空调器(如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均可单独运行也可组成大、中、小型集中式系统运行(无需大型制冷主机),从而减少或去除(部份)因中央空调系统而产生资源投入和分担,可有效地减少或去除营运管理费用的计量评价和分摊工作。
第二,安装方便并保障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均安装条件适配性强,可从根本上有效地去除室外空调器悬空现象,能够有效避免工人进行高空作业,以去除安装和使用时的风险,且能够简化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保障消费者和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建筑商可在进行建楼过程中,在墙体上预留空调器的安装位,使得需要对空调器进行安装时,可直接将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或空调室内机嵌装在该安装位内,保证空调器安装的可靠性,并有效地去除空调室外机悬空的现象。
如图22所示,比如对空调室外机108的安装,其可以嵌装到楼体107上预留的安装位1071内,从而避免空调室外机108悬空与楼体107外,并避免空调室外机108安装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再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机改变了传统室外机背面进风、正面出风的进风方式,降低其安装时的局限性。
其中,惯量空调及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方式与空调室外机相近似,故不重复阐述。此外,对于惯量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的壳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可将空调室外机设置成柜式。再者,空调室外机的结构设置其安装时可实现水平放置状态安装、竖直放置状态安装。如图22所示,空调室外机108呈水平放置状态安装,如图23所示,空调室外机109呈竖直放置状态安装。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通过本实用新型对空调室外机110的结构设计,使得空调室外机110也可适用于现有的传统楼体(即墙体上无预留安装位),并在进行该空调室外机110的安装时,能够保证空调室外机110完全贴合于楼体,消除传统空调室外机安装时无法与楼体进行接触、固接的问题。
第三,节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均是通过电机轴将各动态部件(如回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串联为一个整体,使得工作时各动态部件能够围绕自身的转动轴线旋转,起动时,由电势能使电机带动各动态部件开始转动;连续运动时,各动态部件串联成的整体适时地储蓄和释放势能,利用电势能和其他势能的相互作用,来减低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或空调室内机可减低电势能供应量。
其原理是利用各动态部件串联成的整体旋转的惯性,使压缩机循环(进气-> 压缩->工作->排气)顺利进行,将压缩机工作时候的脉冲形式运动变得平稳顺畅。
此外,惯量空调(水冷式)、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分别还可通过管道与储能热水器连接,实现对排放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以成为可回收热能的多功能空调器或空气能制热水机。
第四,环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均与建筑环境适配性强,能紧贴壁面或崁身于墙体内,有效地减少了室外空调器占用的空间,有益建筑物美观和城市美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及由惯量空调、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组成的中小型集中式空调系统具有节省电能和热能回收功能,可减少碳排放。
第五,拓展性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惯量空调在制冷形式上可演变为冷型、冷暖切换型;在结构上可演变为整体式、分体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在结构布局上可演变为柜式、涵道式等;在散热形式上可演变为常规空气冷却式、水冷式;且惯量空调(水冷式)及演变出的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均可配置成多功能的可回收热能的空调器或空气能制热水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惯量空调,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所述膨胀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呈叶轮状设置;
所述惯量空调还包括:
回转式压缩机,所述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具有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气腔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储液腔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壳体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外转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外转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外转子共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外转子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多片叶片,多片所述叶片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分布在所述支架内;
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冷媒管道贯穿多片所述叶片,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多片扇叶,多片所述扇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多片所述扇叶沿所述电机轴的周向分布在所述冷媒管道的外周上,且所述扇叶贯穿多片所述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器呈叶轮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腔具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气腔具有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所述回转式压缩机还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连接在所述外转子和所述内转子之间,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上,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流道上,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第四接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储液腔之间;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
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储液腔之间;
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
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开启,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关闭,或
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
所述第二换热器内设置有水流道;
所述惯量空调还包括给排水单元,所述给排水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给排水单元之间,所述给排水单元呈柱状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器绕所述电机轴的轴线与所述给排水单元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给排水单元内设置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水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水流道的第二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器中部设置有水腔,所述给排水单元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水腔内,所述给排水单元与所述水腔形成密封,所述水腔连通所述出水管道和所述水流道的第二端,所述叶轮的排水端朝向所述出水管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惯量空调还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水管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8任一项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转子的本体的周向,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8任一项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所述内转子处设置有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的太阳轮套装在所述内转子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5至8任一项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流道嵌设在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上;
所述第四流道嵌设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外转子上。
12.惯量空调,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所述膨胀阀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器呈叶轮状设置;
所述惯量空调还包括:
回转式压缩机,所述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具有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气腔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储液腔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壳体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外转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外转子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外转子共轴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惯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道嵌设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第三流道嵌设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外转子上;
所述惯量空调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电机之间,且所述密封组件将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电机隔离在自身的两侧。
14.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呈叶轮状设置;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
所述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压缩腔,所述吸气腔具有吸气口,所述压缩腔具有排气口,所述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储液腔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内转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转子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外转子背向所述内转子的一侧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轴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蒸发器套装在所述电机轴上,或
所述蒸发器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电机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蒸发器的转动轴、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外转子共轴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电机轴的第二端连接;
多片叶片,多片所述叶片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分布在所述支架内;
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冷媒管道贯穿多片所述叶片,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多片扇叶,多片所述扇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多片所述扇叶沿所述电机轴的周向分布在所述冷媒管道的外周上,多片所述扇叶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多片所述叶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道嵌设在所述外转子和所述电机轴上;
所述第二流道嵌设在所述外转子和所述电机轴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喷淋头的喷射口朝向所述蒸发器设置;
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水泵的抽水端设置在所述接水盘内,所述水泵的排水端与所述喷淋头的进水端连接。
18.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呈叶轮状设置;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回转式压缩机,所述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之间形成吸气腔和压缩腔,所述吸气腔具有吸气口,所述压缩腔具有排气口,所述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储液腔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内转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转子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外转子背向所述内转子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自所述外转子沿所述外转子的转动轴线延伸,所述蒸发器固定套装在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带轮;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固定套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19.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冷凝器、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呈叶轮状设置;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回转式压缩机和电机;
所述回转式压缩机包括外转子和内转子,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具有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气腔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外转子上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内转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内转子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膨胀阀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储液腔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
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冷凝器的轴向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轴向第二端与所述外转子背向所述内转子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的转动轴、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外转子共轴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电机轴连接;
多片叶片,多片所述叶片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分布在所述支架内;
冷媒管道,所述冷媒管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冷媒管道贯穿多片所述叶片,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冷媒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多片扇叶,多片所述扇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多片所述扇叶沿所述电机轴的周向分布在所述冷媒管道的外周上,多片所述扇叶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延伸并贯穿多片所述叶片。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腔具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流道;
所述第二气腔具有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所述回转式压缩机还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连接在所述外转子和所述内转子之间,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设置均在所述第二流道上,所述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四接口位于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五接口和所述第六接口均设置在第四流道上,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五接口位于所述第六接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和所述储液腔之间;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之间;
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储液腔之间;
第四单向阀,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之间;
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开启,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关闭,或
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三单向阀和所述第四单向阀开启。
22.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惯量空调。
23.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921389788.4U 2019-08-23 2019-08-23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146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9788.4U CN211146698U (zh) 2019-08-23 2019-08-23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9788.4U CN211146698U (zh) 2019-08-23 2019-08-23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46698U true CN211146698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66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978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146698U (zh) 2019-08-23 2019-08-23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466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643A (zh) * 2019-08-23 2019-11-08 谢庆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643A (zh) * 2019-08-23 2019-11-08 谢庆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645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0360614B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0748970B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657524B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10748969B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657515B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11146698U (zh)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1290648U (zh) 泵送相变制冷系统
CN110425643B (zh) 惯量空调、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107387461B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冷却系统
CN206160301U (zh) 厨房空调器
CN211146763U (zh) 涵道式惯量空调及空调系统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7635518U (zh) 一种采用复合冷却冷凝器的电梯空调
CN102042644B (zh) 带有双上升吸气管的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CN106440086B (zh) 厨房空调器
CN2797983Y (zh) 水环热泵三效机
CN213847411U (zh) 一种集装箱柜内式一体机结构
CN211781961U (zh) 一种高温热泵一体机
WO2021134888A1 (zh) 一种移动式空调系统
CN207945715U (zh) 一种三联供热泵机组
CN109282369B (zh) 一种无外机悬挂式摆动制冷机
CN216557469U (zh) 一种厨房空调
CN114517940B (zh) 空调系统
CN21544664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22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