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5974U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5974U
CN211125974U CN201922429080.3U CN201922429080U CN211125974U CN 211125974 U CN211125974 U CN 211125974U CN 201922429080 U CN201922429080 U CN 201922429080U CN 211125974 U CN211125974 U CN 211125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filtering
branch
filter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90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永宏
张海峰
谢新成
黄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90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5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5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5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该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且与第一滤波支路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中,通常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并通过接收天线接收通信信号。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不仅包含上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而且还包含许多上述特定频率范围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要从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获取发射天线发射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通常需要将该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将该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特定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滤除。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现有滤波器的体积会随着滤波支路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导致整个滤波器的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以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且与第一滤波支路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基站,基站包括基站天线和射频单元,射频单元包括上述滤波器,用于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滤波器分别与终端和基站天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且与第一滤波支路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相邻设置,能够使滤波器的滤波腔排布更紧凑,缩小排腔空间,因此能够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腔体滤波器,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拓扑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滤波器10包括:壳体11、第一滤波支路12、第二滤波支路13,其中,壳体11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第一滤波支路12设置在壳体11上,第一滤波支路12由沿第一耦合路劲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A1-A12组成,十二个滤波腔A1-A12进一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的五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3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B1-B12组成,十二个滤波腔B1-B12进一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3的五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的十二个滤波腔A1-A12包括: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七滤波腔A7、第八滤波腔A8、第九滤波腔A9、第十滤波腔A10、第十一滤波腔A11及第十二滤波腔A12;第二滤波支路13的十二个滤波腔B1-B12包括: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三滤波腔B3、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六滤波腔B6、第七滤波腔B7、第八滤波腔B8、第九滤波腔B9、第十滤波腔B10、第十一滤波腔B11及第十二滤波腔B12。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和第二滤波支路13相邻设置,能够使滤波器10的滤波腔排布更紧凑,缩小排腔空间,因此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且本实施例的滤波支路均设有多个耦合零点,能够提高滤波器10信号的带外抑制等特性。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至第十二滤波腔A12及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至第十二滤波腔B12划分为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四列;成列排布能够缩小滤波腔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第四滤波腔A4、第六滤波腔A6、第八滤波腔A8、第十一滤波腔A11及第十二滤波腔A12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第七滤波腔A7、第九滤波腔A9及第十滤波腔A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还分别与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腔A3相邻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还分别与第五滤波腔A5和第七滤波腔A7相邻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十一滤波腔A11还分别与第九滤波腔A9和第十滤波腔A10相邻设置,且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相对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分线靠拢。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滤波支路12的两列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每一列中的多个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一滤波支路12的排布空间;且该两列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一滤波支路12的排布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滤波支路12的十二个滤波腔A1-A12的尺寸均相同,由上述滤波腔的排布可知,位于相邻的滤波腔均呈等距分布,能够是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第一滤波支路12的排布空间。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实现该两列发射滤波腔,不仅能够灵活调整排腔的指标提高交叉耦合零点的互调性,而且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第一滤波支路12的一致性及滤波器10性能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第四滤波腔B4、第六滤波腔B6、第八滤波腔B8、第十一滤波腔B11及第十二滤波腔B12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B3、第五滤波腔B5、第七滤波腔B7、第九滤波腔B9及第十滤波腔B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还分别与第一滤波腔B1和第三滤波腔B3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B6还分别与第五滤波腔B5和第七滤波腔B7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十一滤波腔B11还分别与第九滤波腔B9和第十滤波腔B10相邻设置,且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相对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B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分线靠拢。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二滤波支路13的两列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每一列中的多个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二滤波支路13的排布空间;且该两列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二滤波支路13的排布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滤波支路13的十二个滤波腔B1-B12的尺寸均相同,由上述滤波腔的排布可知,位于相邻的滤波腔均呈等距分布,能够是的第二滤波支路13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第二滤波支路13的排布空间。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还分别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和第四滤波腔B4相邻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七滤波腔A7还分别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B6和第八滤波腔B8相邻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十滤波腔A10还分别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十一滤波腔B11和第十二滤波腔B12相邻设置。
第一滤波支路12不仅与第二滤波支路13相邻设置,且相邻设置的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一滤波支路12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排布空间。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与第四滤波腔A4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六滤波腔A6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八滤波腔A8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四滤波腔B4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3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与第六滤波腔B6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B6与第八滤波腔B8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八滤波腔B8与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3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一般而言,实现容性耦合零点的方式为容性交叉耦合元件,一般的容性交叉耦合元件可以为飞杆。也即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与第四滤波腔A4之间设置有飞杆(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C1)、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设置有飞杆(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C2)。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与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距离、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能够实现采用相同规格飞杆元件,以达到实现第一滤波支路12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的效果。在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时能够减少物料的种类、便于制造、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节约了成本。
一般而言,实现感性耦合零点的方式为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金属耦合筋。也即在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六滤波腔A6之间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L1)、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八滤波腔A8之间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L2)、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L3)。其中,本实施例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小,减少滤波器10的温度漂移。
第二滤波支路13的拓扑结构与交叉耦合结构与第一滤波支路12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三滤波支路14,设置在壳体11上,第三滤波支路14由沿第三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C1-C12组成,且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4的五个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1、第四滤波腔C4、第六滤波腔C6、第八滤波腔C8、第十一滤波腔C11及第十二滤波腔C12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C3、第五滤波腔C5、第七滤波腔C7、第九滤波腔C9及第十滤波腔C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还分别与第一滤波腔C1和第三滤波腔C3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六滤波腔C6还分别与第五滤波腔C5和第七滤波腔C7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十一滤波腔C11还分别与第九滤波腔C9和第十滤波腔C10相邻设置,且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相对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分线靠拢。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至第十二滤波腔C12划分为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二列;成列排布能够缩小第三滤波支路13的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第三滤波支路13的两列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每一列中的多个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该两列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一滤波支路12的排布空间。
第三滤波支路14的十二个滤波腔C1-C12的尺寸均相同,由上述滤波腔的排布可知,任意两组两个相邻滤波腔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是的第三滤波支路14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第三滤波支路14的排布空间。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实现该两列发射滤波腔,不仅能够灵活调整排腔的指标提高交叉耦合零点的互调性,而且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第三滤波支路14的一致性及滤波器10性能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B3还分别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和第四滤波腔C4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C7还分别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六滤波腔C6和第八滤波腔C8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十滤波腔B10还分别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十一滤波腔C11和第十二滤波腔C12相邻设置。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三滤波支路14不仅与第二滤波支路13相邻设置,且相邻设置的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三滤波支路14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排布空间。
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与第四滤波腔C4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4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C4与第六滤波腔C6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六滤波腔C6与第八滤波腔C8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八滤波腔C8与第十一滤波腔C11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4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三滤波支路14的拓扑结构与交叉耦合结构与第一滤波支路12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四滤波支路15,设置在壳体11上,第四滤波支路15由沿第四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D1-D12组成,且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5的五个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第四滤波腔D4、第六滤波腔D6、第八滤波腔D8、第十一滤波腔D11及第十二滤波腔D12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三滤波腔D3、第五滤波腔D5、第七滤波腔D7、第九滤波腔D9及第十滤波腔D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排列,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还分别与第一滤波腔D1和第三滤波腔D3相邻设置,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六滤波腔D6还分别与第五滤波腔D5和第七滤波腔D7相邻设置,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十一滤波腔D11还分别与第九滤波腔D9和第十滤波腔D10相邻设置,且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相对于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D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分线靠拢。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至第十二滤波腔D12划分为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二列;成列排布能够缩小第四滤波支路15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第四滤波支路15的两列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每一列中的多个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该两列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四滤波支路15的排布空间。
第四滤波支路15的十二个滤波腔D1-D12的尺寸均相同,由上述滤波腔的排布可知,任意两组两个相邻滤波腔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是的第四滤波支路15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第四滤波支路15的排布空间。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实现该两列发射滤波腔,不仅能够灵活调整排腔的指标提高交叉耦合零点的互调性,而且能够节约成本,提高第四滤波支路15的一致性及滤波器10性能的稳定性。
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C3还分别与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和第四滤波腔D4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七滤波腔C7还分别与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六滤波腔D6和第八滤波腔D8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十滤波腔C10还分别与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十一滤波腔D11和第十二滤波腔D12相邻设置。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四滤波支路15不仅与第三滤波支路14相邻设置,且相邻设置的滤波腔交错设置,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三滤波支路14和第四滤波支路15的排布空间。
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腔D4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九滤波腔D9与第十一滤波腔D11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5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四滤波腔D4与第六滤波腔D6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六滤波腔D6与第八滤波腔D8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八滤波腔D8与第十一滤波腔D11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5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四滤波支路15的拓扑结构与交叉耦合结构与第一滤波支路12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中第一滤波腔A1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第一滤波支路12中第二滤波腔A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第二滤波支路3中第一滤波腔B1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第二滤波支路13中第二滤波腔B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第三滤波支路14中第一滤波腔C1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第三滤波支路14中第二滤波腔C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及第四滤波支路15中第一滤波腔D1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第四滤波支路15中第二滤波腔D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2中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支路3中第一滤波腔B1、第三滤波支路14中第一滤波腔C1及第四滤波支路15中第一滤波腔D1排布更加紧凑,能够进一步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至第十二滤波腔A12、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至第十二滤波腔B12、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至第十二滤波腔C12及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D2至第十二滤波腔D12的排布结构及交叉耦合结构均形同,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实现每一滤波支路中的上述排腔,不仅能够灵活调整排腔的指标提高交叉耦合零点的互调性,而且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滤波支路的一致性及滤波器10性能的稳定性。
可选地,壳体11上还设有:第一端口(图未标)和第一低通滤波模块(图未示),第一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端口连接;第二端口(图未标)和第二低通滤波模块(图未示),第二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第二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B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端口连接;第三端口(图未标)和第三低通滤波模块(图未示),第三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C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端口连接;第四端口(图未标)和第四低通滤波模块(图未示),第四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四滤波腔D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端口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为输入端口或者输出端口;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均可以为滤波器10的抽头。
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及第四端口位于同一侧,便于与外部组件连接。
滤波器10还进一步设有第五端口(图未标)、第六端口(图未标)、第七端口(图未标)、第八端口(图未标),第五端口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十二滤波腔A12连接,第六端口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十二滤波腔B12连接,第七端口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十二滤波腔C12连接,第八端口与第四滤波支路15的第十二滤波腔D12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带宽位于3414MHz-3603MHz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一端口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0MHz-204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2MHz-162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79MHz-92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8)MHz-(-49)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9MHz-81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8MHz-80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52MHz-62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6MHz-78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七滤波腔A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79MHz-92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2MHz-40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七滤波腔A7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81MHz-94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九滤波腔A9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85MHz-99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2MHz-29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滤波腔A10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41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1)MHz-(-78)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滤波腔A10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53MHz-63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与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二滤波腔A1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2MHz-162MHz;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十二滤波腔A12与第五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0MHz-204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器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十二滤波腔A12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3507MHz-3509MHz、3507MHz-3509MHz、2448MHz-2450MHz、2510MHz-2512MHz、3568MHz-3570MHz、3507MHz-3509MHz、3543MHz-3545MHz、3510MHz-3512MHz、3489MHz-3491MHz、3426MHz-3428MHz、3507MHz-3509MHz、3507MHz-3509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如图3所示,图3是图1中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经过实验测试,本申请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带宽位于3414MHz-3603MHz的范围内,如图3中的频带曲线S1所示,第一滤波支路12的耦合零点包括a、b、c、d、e,这些耦合零点使得频带为3300MHz-3402MHz的带宽抑制大于或等于76dB,频带为3619MHz-3700MHz的带宽抑制大于或者等于54dB,频带为3699MHz-3800MHz的带宽抑制大于或等于89dB,因此能够提第一滤波支路12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两个或者多个耦合零点的参数(如频点及抑制)可能相同;在仿真图中,相同参数的耦合零点展示为同一个耦合零点;且其它滤波支路的上述射频参数与第一滤波支路12类似,这里不赘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称为滤波器,也可以称为合路器,即双频合路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终端33和基站(图未标),终端33通过基站与其他终端进行通信,基站包括基站天线32和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31,射频单元31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滤波器10,滤波器10分别与基站天线32和终端33连接,滤波器10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在其他实施例子中,射频单元31还可以和基站天线32一体设置,一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且与第一滤波支路相邻设置,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相邻设置,能够使滤波器的滤波腔排布更紧凑,缩小排腔空间,因此能够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进一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至第十二滤波腔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至第十二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四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及第十二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及第十二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靠拢;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靠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和第十二滤波腔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之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六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第八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六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第八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与第十一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三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由沿第三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及第十二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还分别与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还分别与第五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还分别与第九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靠拢;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和第十二滤波腔相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四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由沿第四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二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五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一滤波腔及第十二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还分别与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还分别与第五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还分别与第九滤波腔和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靠拢;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和第十二滤波腔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中第一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中第二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滤波支路中第一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中第二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滤波支路中第一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中第二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中第一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中第二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
第一端口和第一低通滤波模块,所述第一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
第二端口和第二低通滤波模块,所述第二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第三端口和第三低通滤波模块,所述第三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第四端口和第四低通滤波模块,所述第四低通滤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基站天线和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用于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所述滤波器分别与所述基站天线和所述终端连接。
CN201922429080.3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211125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9080.3U CN211125974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9080.3U CN211125974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5974U true CN211125974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9080.3U Active CN211125974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5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19756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74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21150785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21112597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77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89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113036351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88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211125976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719752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112598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70U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21171975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719755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43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211125986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85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54384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131133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36370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77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36336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36350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79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37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3000 building 4, national financial incubation Industrial Park, 17 Yannan Road, high tech Zon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fu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4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loors of A1, A2, A3 101, A4 of Shajing Street,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