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4343A -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4343A
CN113054343A CN201911380979.9A CN201911380979A CN113054343A CN 113054343 A CN113054343 A CN 113054343A CN 201911380979 A CN201911380979 A CN 201911380979A CN 113054343 A CN113054343 A CN 113054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branch
filtering
cavity
cav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09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波
周峰
刘建伟
汪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809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4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4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4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9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branching arms or cavities wholly outside the main waveguide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壳体、第一滤波支路以及第二滤波支路;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上,第二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和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其中,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产生零点抑制,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且能够方便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的耦合零点设置。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设备中,所需的信号经过调制形成调制信号,并搭载在高频的载波信号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至空中,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空中的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不光包括所需的信号,而且还包括其它频率的谐波、噪声信号。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需要用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谐波、噪声信号。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现有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差,且滤波器的耦合零点设置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其中,所述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通过在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都形成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和一个感性耦合零点,可以形成零点抑制,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滤波腔及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成一列排布,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之间。由于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和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排列规则,减少了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三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二个感性耦合零点。由于第三滤波支路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能够实现零点抑制,便于调试指标,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同时,感性耦合零点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小,能够避免滤波器产生温度漂移;而且第三滤波支路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提高了第三滤波支路的物料一致性,降低了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及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二个感性耦合零点。由于不同列之间的滤波腔之间的相邻设置,使得滤波腔之间排列紧凑,减少了滤波器的体积,降低了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四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二个感性耦合零点。由于第四滤波支路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能够实现零点抑制,便于调试指标,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同时,感性耦合零点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小,能够避免滤波器产生温度漂移;而且第四滤波支路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提高了第四滤波支路的物料的一致性,降低了滤波器的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及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沿所述第二方向成一列设置,且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二个感性耦合零点。由于不同列之间的滤波腔之间的相邻设置,使得滤波腔之间排列紧凑,减少了滤波器的体积,降低了滤波器的生产成本;且部分第四滤波支路的滤波腔与部分第三滤波支路的滤波腔同列设置,使得滤波腔之间排列紧密,减少了滤波器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通过上述方式,使第三滤波支路与第四滤波支路共计十个滤波腔划分为了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使得滤波器排列规则,使得滤波器能够采用同一模具进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
第一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
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
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
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
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连接;
第四输出端口,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连接。
通过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三滤波支路共用第一输入端口,以及第二滤波支路和第四滤波支路共用第二输入端口,减少了焊接点以及抽头的数量,降低了滤波器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滤波器配置的灵活性。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形成的排腔区域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形成的排腔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通过排腔区域之间的间隔排布,从而在排腔区域之间形成间隔区域,间隔区域可用于设置抽头或者固定柱,以在不影响参数性能的情况下,使得滤波器的结构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上述滤波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其中,所述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由于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分别形成三个耦合零点,能够产生零点抑制,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且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和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使得滤波腔排列规则,方便了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的耦合零点的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滤波器10包括壳体110、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可以均为发射滤波支路。
参阅图1、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10具有第一方向W和第二方向H,壳体110的第一方向W和第二方向H垂直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20,设置在壳体110上,第一滤波支路120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第二滤波支路130,设置在壳体110上,第二滤波支路130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3所示的电容c1、电容c2、电感L1。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W排列的三列;其中,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由于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都形成三个耦合零点,能够产生零点抑制,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且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W排列的三列,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使得滤波腔排列规则,方便了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耦合零点的设置。
第一滤波支路120的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具体为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1;第二滤波支路130的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具体为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
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10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两个或者多个耦合零点的参数(如频点及抑制)可能相同;在仿真图中,相同参数的耦合零点展示为同一个耦合零点。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0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容c1、电容c2;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0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感L1。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30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3所示的电容c1、电容c2;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30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等效于图3所示的电感L1。
通过在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都形成两个容性耦合零点和一个感性耦合零点,可以形成零点抑制,以提高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性能。
可选地,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般而言,实现容性交叉耦合零点的方式为容性交叉耦合元件,一般的容性交叉耦合元件可以为飞杆。也即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分别设置有飞杆(图未示);也即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分别设置有飞杆(图未示)。
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之间可以设置有窗口(图未示),并在窗口设置有金属耦合筋(图未示),以使第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之间实现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可以设置有窗口(图未示),并在窗口设置有金属耦合筋(图未示),以使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实现感性交叉耦合,形成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由于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小,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能够避免滤波器10产生温度漂移。
可选地,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申请中,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能够实现采用相同规格飞杆元件,以达到实现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的效果,同时便于滤波器10的设计与制造。
可选地,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申请中,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能够实现采用相同规格飞杆元件,以达到实现两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的效果,在形成滤波支路时能够减少物料的种类,便于制造,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节约了成本。
参阅图1,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八滤波腔A8、第十滤波腔A10及第十一滤波腔A11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及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滤波腔B10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七滤波腔B7、第八滤波腔B8、第九滤波腔B9及第十一滤波腔B11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沿第一方向W成一列排布,且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的中心在第一方向W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的中心在第一方向W上的投影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的中心在第一方向W上的投影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的中心在第二方向H上的投影位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的中心在第二方向H上的投影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的中心在第二方向H上的投影之间。由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W排列的三列,排列规则,减少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及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滤波腔B10所在的一列为中间一列,中间一列的滤波腔与其余两列的滤波腔交错设置。容性交叉耦合的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容性交叉耦合的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以及感性交叉耦合的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位于同一列,且位于其余两列中的一列,容性交叉耦合的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容性交叉耦合的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感性交叉耦合的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位于同一列,且位于其余两列中的另一列。由于第一滤波支路120交叉耦合的滤波腔位于同一列和第二滤波支路130交叉耦合的滤波腔位于同一列,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20的滤波腔之间的交叉耦合的分布规则和集中,第二滤波支路130的滤波腔之间的交叉耦合的分布规则和集中,方便了第一滤波支路120的耦合零点的设置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耦合零点的设置。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的尺寸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十一个滤波腔的尺寸可以相同,即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十一个滤波腔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十一个滤波腔的尺寸统一,使得滤波器10能够采用同一模具进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八滤波腔A8、第十滤波腔A10及第十一滤波腔A11所在的一列滤波腔进一步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七滤波腔B7、第八滤波腔B8、第九滤波腔B9及第十一滤波腔B11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关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及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滤波腔B10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在第一方向W的对称轴对称。由于滤波腔的对称分布使得滤波腔排列规则,降低了制造模具的成本,进而降低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滤波器10包括第一滤波支路120、第二滤波支路130、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0为上述所揭示的第一滤波支路120,第二滤波支路130为上述所揭示的第二滤波支路130。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可以均为接收滤波支路。
参阅图4和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第三滤波支路140设置在壳体110上,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第三滤波支路140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二个感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5所示的电感L1、电感L2。
由于第三滤波支路140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能够实现零点抑制,便于调试指标,即便于控制第三滤波支路140的带宽。而且第三滤波支路140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提高了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物料一致性,降低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参阅图4,第三滤波支路140的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为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至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
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40的五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W排列的两列;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第四滤波腔C4及第五滤波腔C5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二滤波腔C2和第三滤波腔C3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还分别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和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相邻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40的二个感性耦合零点。
由于不同列之间的滤波腔之间的相邻设置,使得滤波腔之间排列紧凑,减少了滤波器10的体积,降低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感性物料可以是金属耦合筋,例如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可以分别设置有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金属耦合筋,以使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分别实现感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40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5所示的电感L1、电感L2。
其中,由于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小,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能够避免滤波器10产生温度漂移。
由于实现第三滤波支路140的耦合方式均为感性交叉耦合,在形成滤波支路时能够减少物料种类,提高物料的一致性,降低产品复杂度,提高滤波器10的稳定性。
参阅图4和图6,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其中,第四滤波支路150设置在壳体110上,第四滤波支路150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第四滤波支路150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二个感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6所示的电感L1、电感L2。
由于第四滤波支路150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能够实现零点抑制,便于调试指标,以提高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性能。而且第四滤波支路150均形成感性耦合零点,提高了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物料一致性,降低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
第四滤波支路150的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为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至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
其中,第四滤波支路150的五个滤波腔划分为沿第一方向W排列的两列;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第二滤波腔D2及第五滤波腔D5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和第四滤波腔D4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H依次相邻排列;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还分别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和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四滤波腔D4相邻设置;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沿第二方向H成一列设置,且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还分别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和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相邻设置,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的中心在第一方向W上的投影位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的中心在第一方向W上的投影和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的中心在第一方向W上的投影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50的二个感性耦合零点。
由于不同列之间的滤波腔之间的相邻设置,使得滤波腔之间排列紧凑,减少了滤波器10的体积,降低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且部分第四滤波支路150的滤波腔与部分第三滤波支路140的滤波腔同列设置,使得滤波腔之间排列紧密,减少了滤波器10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通过上述方式,使第三滤波支路140与第四滤波支路150共计十个滤波腔划分为了沿第一方向W排列的三列,使得滤波器10排列规则,使得滤波器10能够采用同一模具进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感性物料可以是金属耦合筋,例如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可以分别设置有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金属耦合筋,以使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分别实现感性交叉耦合,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50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分别等效于图6所示的电感L1、电感L2。
其中,由于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小,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能够避免滤波器10产生温度漂移。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以及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四滤波腔D4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在第一方向W的对称轴进一步可以与壳体110在第一方向W的中分线共线;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进一步相对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靠近壳体110在第一方向W的中分线,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进一步相对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靠近壳体110在第一方向W的中分线,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以及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四滤波腔D4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在第一方向W的对称轴进一步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及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滤波腔B10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在第一方向W的对称轴共线,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第四滤波腔C4及第五滤波腔C5所在的一列滤波腔进一步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第二滤波腔D2及第五滤波腔D5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关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以及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四滤波腔D4所在的一列滤波腔在第一方向W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通过滤波腔之间的对称设置,使得滤波腔排列规律,能够采用同一模具进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方便了滤波器10的调试。
其中,壳体110上还设有:第一输入端口(图未示)、第二输入端口(图未示)、第三输入端口(图未示)以及第四输入端口(图未示);第一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连接;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连接;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1连接;第二输出端口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连接;第三输出端口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连接;第四输出端口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连接。
通过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三滤波支路140共用第一输入端口,以及第二滤波支路13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共用第二输入端口,减少了焊接点(图未示)以及抽头(图未示)的数量,降低了滤波器10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滤波器10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形成的排腔区域与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形成的排腔区域沿第二方向H间隔排布。
通过排腔区域之间的间隔排布,从而在排腔区域之间形成间隔区域,间隔区域可用于设置抽头或者固定柱,以在不影响参数性能的情况下,使得滤波器10的结构稳定。
具体地,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排腔区域中,与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的排腔区域相对的一端的中部在第二方向H上向远离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的排腔区域凹陷,形成凹陷区域160;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的排腔区域中,与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排腔区域相对的一端的中部在第二方向H上向靠近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排腔区域凸起,形成凸起区域170;部分凸起区域170插入到凹陷区域160,从而在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的排腔区域与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的排腔区域之间形成间隔区域。间隔区域包括凹陷区域160。
通过部分凸起区域170插入到凹陷区域160,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20和第二滤波支路130进一步与第三滤波支路140和第四滤波支路150排列紧密,且将抽头或者固定柱设置在凹陷区域160,相比于将抽头或者固定柱设置在凹陷区域160之外的区域,减少了滤波器10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35MHz-937MHz、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33MHz-935MHz、941MHz-943MHz、948MHz-950Mhz、941MHz-943Mhz、941MHz-943MHz。
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二滤波腔A2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五滤波腔A5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七滤波腔A7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八滤波腔A8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九滤波腔A9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滤波腔A10与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一滤波支路120的第十一滤波腔A11与第一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27MHz-35MHz、23MHz-30MHz、16MHz-22MHz、13MHz-19MHz、(-8)MHz-(-3)MHz、13MHz-19MHz、14MHz-20MHz、12MHz-18MHz、(-9)MHz-(-4)MHz、12MHz-18MHz、13MHz-19MHz、4MHz-9MHz、14MHz-20MHz、23MHz-30MHz、27MHz-35MHz。
因此能够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20的带宽位于924MHz-961MHz内,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地,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34MHz-936MHz、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33MHz-935MHz、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40MHz-942Mhz、949MHz-951Mhz、941MHz-943MHz。
第二输入端口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二滤波腔B2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三滤波腔B3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四滤波腔B4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五滤波腔B5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六滤波腔B6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七滤波腔B7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八滤波腔B8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八滤波腔B8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滤波腔B10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九滤波腔B9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滤波腔B10与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二滤波支路130的第十一滤波腔B11与与第二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27MHz-35MHz、23MHz-30MHz、15MHz-21MHz、(-9)MHz-(-4)MHz、13MHz-19MHz、14MHz-20MHz、12MHz-18MHz、(-9)MHz-(-4)MHz、12MHz-18MHz、14MHz-20MHz、14MHz-20MHz、14MHz-20MHz、7MHz-12MHz、21MHz-28MHz、27MHz-35MHz。
因此能够使得第二滤波支路130的带宽位于924MHz-961MHz内,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地,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至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895MHz-897MHz、909MHz-911MHz、896MHz-898MHz、895MHz-897MHz、895MHz-897MHz。
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二滤波腔C2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三滤波腔C3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三滤波支路140的第五滤波腔C5与第三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26MHz-34MHz、17MHz-24MHz、14MHz-20MHz、0MHz-5MHz、9MHz-15MHz、16MHz-23MHz、24MHz-31MHz、26MHz-34MHz。
因此能够使得第三滤波支路140的带宽位于879MHz-916MHz内,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地,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至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895MHz-897MHz、895MHz-897MHz、896MHz-898MHz、909MHz-911MHz、895MHz-897MHz。
第二输入端口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一滤波腔D1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二滤波腔D2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二滤波腔D2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四滤波腔D4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四滤波腔D4与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的耦合带宽、第四滤波支路150的第五滤波腔D5与第四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
26MHz-34MHz、24MHz-31MHz、16MHz-23MHz、0MHz-5MHz、9MHz-15MHz、14MHz-20MHz、17MHz-24MHz、26MHz-34MHz。
因此能够使得第四滤波支路150的带宽位于879MHz-916MHz内,满足设计要求。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仿真结果示意图。
如图7所示,参阅第一、二滤波支路的频带曲线20,本申请第一、二滤波支路的带宽范围位于924MHz-961MHz内。第一、二滤波支路在信号频率位于9k-82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100dB,在信号频率位于820MHz-855MHz之间时,抑制大于110dB,在信号频率位于855MHz-88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100dB,在信号频率位于880MHz-915MHz之间时,抑制大于105dB,在信号频率位于915MHz-92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6dB,在信号频率位于965MHz-97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8db,在信号频率位于970MHz-1025MHz之间时,抑制大于27dB,在信号频率位于1025MHz-140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55dB,在信号频率位于1400MHz-185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65dB,在信号频率位于1850MHz-192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100dB,在信号频率位于1920MHz-288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45dB,在信号频率位于2880MHz-290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61dB,在信号频率位于3700MHz-380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78dB,在信号频率位于3800MHz-384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35dB,在信号频率位于4625MHz-480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35dB,在信号频率位于5150MHz-535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61dB,在信号频率位于5550MHz-5725MHz之间时,抑制大于25dB,在信号频率位于5725MHz-585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61dB,在信号频率位于6475MHz-672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25dB,在信号频率位于7000MHz-1250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20dB。所以,本实施例第一、二滤波支路能够,能够满足设计需要。
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仿真结果示意图。参阅第三、四滤波支路的频带曲线30,本申请第三、四滤波支路的带宽范围位于879MHz-916MHz内。第三、四滤波支路在信号频率位于925MHz-960MHz之间时,抑制大于55dB。所以,本实施例第三、四滤波支路能够产生零点抑制,以提高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性能,满足设计需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40包括天线42和与天线42连接的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41。其中,该天线42和射频单元41设置于基站上,终端43通过基站与其他终端建立通信。该射频单元41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滤波器10,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终端43可以包括手机、电脑、智能手环等。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射频单元41可以集成到天线42进而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
因此,在通信设备中40,通过天线42发射或者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带宽中的一者位于879MHz-916MHz范围内,另一者位于879MHz-916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例如可以是发射的射频信号的带宽位于879MHz-916MHz范围内,可以是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带宽位于879MHz-916MHz。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称本发明为滤波器10,在滤波器10包括两路滤波支路时,也可以称为合路器,也即双频合路器,在滤波器10包括至少一路发射滤波支路和至少一路接收滤波支路时,也称该滤波器10为双工器。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十一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十一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三列,其中,所述三列中的中间一列的滤波腔的数量少于其余两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十滤波腔及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一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成一列排布,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三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二个感性耦合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及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二个感性耦合零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四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五个滤波腔组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形成二个感性耦合零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五个滤波腔划分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及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排列;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沿所述第二方向成一列设置,且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二个感性耦合零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
第一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
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连接;
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
第二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十一滤波腔连接;
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连接;
第四输出端口,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和所述第二滤波支路形成的排腔区域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和所述第四滤波支路形成的排腔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
CN201911380979.9A 2019-12-27 2019-12-27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Pending CN113054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0979.9A CN113054343A (zh) 2019-12-27 2019-12-27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0979.9A CN113054343A (zh) 2019-12-27 2019-12-27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4343A true CN113054343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0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0979.9A Pending CN113054343A (zh) 2019-12-27 2019-12-27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434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80772U (zh) * 2016-06-22 2016-11-09 上海欣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温漂补偿的合路器
CN205680771U (zh) * 2016-06-22 2016-11-09 上海欣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六频四端口合路器
CN206259470U (zh) * 2016-12-23 2017-06-16 上海欣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
CN209691910U (zh) * 2018-12-31 2019-11-2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80772U (zh) * 2016-06-22 2016-11-09 上海欣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温漂补偿的合路器
CN205680771U (zh) * 2016-06-22 2016-11-09 上海欣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六频四端口合路器
CN206259470U (zh) * 2016-12-23 2017-06-16 上海欣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
CN209691910U (zh) * 2018-12-31 2019-11-2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及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54343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1384544B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36351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21150785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211125974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211125985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81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719752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1719755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36363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211125977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86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88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113054389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113054351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131142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725574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54377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54385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54365A (zh) 通信系统及其滤波器
CN113036339A (zh) 通信系统及其滤波器
CN113131132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55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725575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131118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