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20931U -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20931U
CN211120931U CN201922303118.2U CN201922303118U CN211120931U CN 211120931 U CN211120931 U CN 211120931U CN 201922303118 U CN201922303118 U CN 201922303118U CN 211120931 U CN211120931 U CN 211120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mounting
mounting panel
bush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31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昭
谭学钢
徐建勋
黄庆东
陈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31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20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20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20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显面差规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到现场工人,调整线工人需要依靠目视或手感评判面差是否合乎标准,在容易产生误测现象的同时无法满足整车面差一致性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基体,基体包括本体和设在本体一端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用以检测面差的检测销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检测销可沿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检测销上设有根据待检测工件定制的刻度线,本体沿检测销长度方向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以固定基体的固定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抑制检测销运动的限位件,检测销上套接有弹性件。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过程中,焊装、总装调整线负责装配调整车门、机盖及椅子板的面差。在当下的汽车制造业中,数显面差仪由于价格比较昂贵,实际并未普及到现场作业工人,只配发给有必要需求的工程人员,故而工人在调整车门等过程中,大都通过目视或者手摸感知来确认面差是否调整合格,而依靠目视或者手感评判面差的判断方法对工人的经验及手法等主观因素的依赖较大,且无法形成统一的测量标准,在容易产生误测现象的同时无法满足整车面差要求。
申请号为CN20172116211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及零部件面差和间隙检测装置,包括面差表、基座、安装板和检测规,所述面差表与基座垂直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由基板与立板构成,所述立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检测规分为握把段和检测段并插接在通孔内。
上述专利将所需检测零部件放置在立板之间,使用检测规进行检测,即可在检测面差同时实现间隙的检测;但是,该装置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面差表进行数值显示,故而检测装置的成本仍较高,在当下汽车制造生产过程中难以普及到一线的操作工人,故而无法解决工人依凭经验进行主观估测的窘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数显面差规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到现场工人,调整线工人需要依靠目视或手感评判面差是否合乎标准,在容易产生误测现象的同时无法满足整车面差一致性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该辅具不需要对面差值进行精确测量,只需要判断面差值是否在公差范围内即可,故而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可在实际应用中普及至现场的操作工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包括基体,基体包括本体和设在本体一端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用以检测面差的检测销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检测销可沿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检测销上设有根据待检测工件定制的刻度线,本体沿检测销长度方向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以固定基体的固定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抑制检测销运动的限位件,检测销上套接有弹性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所述检测辅具不用于对面差值的精确测量,而是根据待检测工件的类型在检测销上定制对应的上、下限范围,面差检测过程中判断面差值是否落在刻度线表示的上、下限范围内即可。具体的,所述辅具包括基体,基体包括本体和设在本体一端的连接件,检测销可沿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本体沿检测销长度方向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以固定基体的固定件,检测销上设有根据待检测工件定制的刻度线,刻度线沿检测销的长度方向布置,当需要进行监测时,将固定件固定在已装配完成的零件上,检测销与待装配的零件接触,当上限刻度线未露出时,说明面差偏低超出公差,需要继续调整,当下限刻度露出时,说明面差偏高超出公差,同样需要继续调整,只有当上限刻度露出且下限刻度未露出时,说明面差在公差范围内;进一步的,检测销上套接有弹性件,其作用是对检测销进行弹性复位;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抑制检测销运动的限位件,由于某些检测工况的空间较狭窄,操作人员无法直观目测到检测销上刻度线的位置变化,此时,可通过限位件对检测销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将检测销自检测工况的狭窄空间中拿出进行观测判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辅具携带存取快捷,使用方便的同时可缩短检测工时,此外,该辅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在工业生产中配发给一线的操作工人,避免调整线工人因目视或手感评判而产生误测,整车面差的一致性要求可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优选,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衬套,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衬套,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套在检测销的外周面上。检测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往复滑动,加设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目的是降低检测销受到的磨损,进而延长检测辅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衬套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所述辅具在面差检测过程中,检测销会发生滑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衬套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当面差检测完成后,检测销在弹簧的带动下会复位至初始位置,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复位,使用便捷性大幅提升。
作为优选,本体呈立方体状,连接件的横截面呈“U”型,连接件包括用以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本体的一个侧面相连且部分重叠,连接板沿本体长度方向凸出本体远离固定件的一端。上述设计的目的是实现连接件和本体错位布置,此时,检测销的一端与本体的端面平齐,检测销的另一端稍稍凸出连接件,检测辅具整体结构紧凑,不会因检测销凸出量过多带来存放的不便。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为顶丝,顶丝的轴线与检测销的轴线共面且相互垂直。顶丝的轴线与检测销的轴线共面且相互垂直,顶丝旋入时,顶丝可实现检测销的快速限位,有效避免了因顶丝打滑造成检测销的限位失败。
作为优选,顶丝包括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第一顶丝位于第一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第二顶丝位于第二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
作为优选,本体与固定件相连的一端设有安装槽,固定件为强力磁铁,固定件布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固定件远离本体的一端与本体的端面相平齐。固定件布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固定件远离本体的一端与本体的端面相平齐,固定件为强力磁铁,一方面可实现检测辅具的快速固定,另一方面固定件无外凸现象,有效避免了因固定件晃动造成误检测现象的发生。
作为优选,刻度线沿检测销的长度方向依次包括上限刻度、中值刻度和下限刻度。
作为优选,检测销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对检测销的运动进行限位的柱状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内径均小于柱状件的外径。其作用是避免检测销自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中滑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的检测辅具携带存取快捷,使用方便的同时可缩短检测工时;(2)该辅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在工业生产中配发给一线的操作工人,避免调整线工人因目视或手感评判而产生误测,整车面差的一致性要求可得到有效保障;(3)当面差检测完成后,检测销在弹簧的带动下会复位至初始位置,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复位,使用便捷性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视图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
基体1,本体2,连接件3,第一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5,检测销6,刻度线7,固定件8,限位件9,弹性件10,第一衬套11,第二衬套12,连接板13,第一顶丝14,第二顶丝15,安装槽16,柱状件17,后车门18,前车门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包括基体1,基体包括本体2和设在本体一端的连接件3,连接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用以检测面差的检测销6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检测销可沿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检测销上设有根据待检测工件定制的刻度线7,本体沿检测销长度方向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以固定基体的固定件8,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抑制检测销运动的限位件9,检测销上套接有弹性件10;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衬套11,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衬套12,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套在检测销的外周面上;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衬套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本体呈立方体状,连接件的横截面呈“U”型,连接件包括用以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板13,连接板与本体的一个侧面相连且部分重叠,连接板沿本体长度方向凸出本体远离固定件的一端;所述限位件为顶丝,顶丝的轴线与检测销的轴线共面且相互垂直;顶丝包括第一顶丝14和第二顶丝15,第一顶丝位于第一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第二顶丝位于第二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本体与固定件相连的一端设有安装槽16,固定件为强力磁铁,固定件布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固定件远离本体的一端与本体的端面相平齐;刻度线沿检测销的长度方向依次包括上限刻度、中值刻度和下限刻度;检测销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对检测销的运动进行限位的柱状件17,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内径均小于柱状件的外径。
如图2所示位置关系,自左而右依次为本体、连接件和检测销,连接件的截面呈竖直放置的“U”型,连接件包括由连接板相连且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板与本体的右侧面相连且与本体沿检测销的长度方向错位排布,第一安装板位于第二安装板上方,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中装有第一衬套,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孔中装有第二衬套,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同轴排布,检测销的下端连接有用以对检测销的滑动进行限位的柱状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内径均小于柱状件的外径,第一衬套的下端和第二衬套的上端分别连接弹性件的两端,所述检测辅具不使用时,刻度线位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刻度线自上而下依次为上限、中值和下限。如图3所示位置关系,本体的右端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装有柱状的强力磁铁,第一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顶丝,第二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顶丝。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以调整前后门窗框面差为例,当在焊装车间调整线对车门面差进行调整时,工人将此检测辅具放置在后门窗框上(具体放置方法为:将设有强力磁铁的一端固定在先装配的零件上,也就是后门窗框,使带检测销的一端与前门窗框接触),然后目视辅具检测销的检测刻度线,如果上限刻度线未露出,说明面差偏低超出公差,需要继续调整;如果下限刻度露出,说明面差偏高超出公差,需要继续调整;如果上限刻度露出且下限刻度未露出,则说明面差在公差范围内,调整已合格,取下检测辅具。

Claims (9)

1.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基体包括本体和设在本体一端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用以检测面差的检测销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检测销可沿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检测销上设有根据待检测工件定制的刻度线,本体沿检测销长度方向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以固定基体的固定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抑制检测销运动的限位件,检测销上套接有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设有第一衬套,第二安装孔内设有第二衬套,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均套在检测销的外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衬套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本体呈立方体状,连接件的横截面呈“U”型,连接件包括用以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本体的一个侧面相连且部分重叠,连接板沿本体长度方向凸出本体远离固定件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顶丝,顶丝的轴线与检测销的轴线共面且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顶丝包括第一顶丝和第二顶丝,第一顶丝位于第一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第二顶丝位于第二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本体与固定件相连的一端设有安装槽,固定件为强力磁铁,固定件布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固定件远离本体的一端与本体的端面相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刻度线沿检测销的长度方向依次包括上限刻度、中值刻度和下限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其特征在于,检测销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对检测销的运动进行限位的柱状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的内径均小于柱状件的外径。
CN201922303118.2U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Active CN211120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3118.2U CN211120931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3118.2U CN211120931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20931U true CN21112093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7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3118.2U Active CN211120931U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209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2759A (zh) * 2020-10-15 2021-01-12 上海芃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检测台
CN112665505A (zh) * 2020-11-27 2021-04-16 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 一种目视快速检验的结构
CN113719583A (zh) * 2021-08-30 2021-11-3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合冷试测试的工艺飞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2759A (zh) * 2020-10-15 2021-01-12 上海芃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检测台
CN112665505A (zh) * 2020-11-27 2021-04-16 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 一种目视快速检验的结构
CN113719583A (zh) * 2021-08-30 2021-11-3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合冷试测试的工艺飞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2093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制造过程的面差检测辅具
CN107044814B (zh) 一种蜗轮轮齿轴向测中装置的测量方法
CN111854562B (zh) 通用型玻璃升降器导轨检具及检测方法
CN210512904U (zh) 一种油嘴接头检测装置
CN211346616U (zh) 一种检验外星轮键槽中心至台阶面高度的检具
CN210089583U (zh) 一种零件检测装置
CN113878513A (zh) 一种用于齿轮啮合测试的上夹持组件及其夹持装置
CN217930130U (zh) 一种咬边深度检具
CN220971682U (zh) 一种差速器壳体内球直径及位置度快速检测装置
CN212320590U (zh) 锥齿轮轴孔内端面与节锥顶点垂直距离偏差在线测量装置
CN214702018U (zh) 一种车身检具安装点的调节装置
CN218673474U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储物板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9694080U (zh) 一种十字轴铆接对称度测量装置
CN215725720U (zh) 一种汽车玻璃槽数显激光位移传感器自动化检具
CN218155961U (zh) 一种可调定位块
CN216793398U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金具压接定位工装
CN220982170U (zh) 一种型面公差检具
CN113386061B (zh) 一种电控单体泵升程气隙测量装置
CN219511424U (zh) 同步齿轮啮合跳动测试机
CN210773838U (zh) 一种汽车门护板检具
CN218955620U (zh) 齿圈m值检具
CN220018453U (zh) 一种包装罐双盖检测用激光传感器支架
CN217738152U (zh) 一种内齿圈与轴承孔同轴度检测装置
CN209991899U (zh) U型零件的形位公差检测模具
CN216348175U (zh) 一种快速检测感应器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