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6042U -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 Google Patents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6042U
CN211116042U CN201922112361.6U CN201922112361U CN211116042U CN 211116042 U CN211116042 U CN 211116042U CN 201922112361 U CN201922112361 U CN 201922112361U CN 211116042 U CN211116042 U CN 211116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unnel
rear side
temporary
grouting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23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超
张利军
张�林
肖先
刘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23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6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6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6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包括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后侧隧道段内的全断面支撑结构;全断面支撑结构包括多榀布设于后侧隧道段内的临时支撑架,后侧隧道段位于上软下硬地层内;所施工隧道由后侧隧道段和位于后侧隧道段前方的前侧隧道段连接而成,后侧隧道段内部设置有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每榀临时支撑架外侧均设置于多组注浆锚管,多组注浆锚管均与所处临时支撑架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安装于后侧隧道段的初期支护结构内侧,并能对后侧隧道段进行稳固支撑,对后侧隧道段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后期便于拆除,以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

Description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背景技术
矿山法(也称为浅埋暗挖法)指的是用开挖地下坑道的作业方式修建隧道的施工方法,矿山法是暗挖法的一种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主要用钻眼爆破方法开挖断面而修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矿山法投入小,造价低,但只适合土质较好的城市隧道和山岭隧道。盾构法投入大,造价高,但适合土质与围岩状况差的隧道施工。
实际施工时,对盾构法与矿山法交界处的隧道段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围岩较为破碎、富水较丰富且处于上软下硬地层的地段(尤其是靠近海边的地段)进行施工时,由于拱顶围岩上软下硬且洞体左右差异较大,极易发生隧道溃砂塌方的风险,其中上软下硬地层中上部土层为砂土层,砂土层下方由上至下为碎石层和稳定岩层,该稳定岩层为微风化岩石层。如图1所示,对位于上软下硬地层的所施工隧道进行施工时,先对所施工隧道的后侧隧道段1进行施工;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施工时,采用矿山法由后向前进行施工;该后侧隧道段1施工过程中,当前方围岩较为破碎且富水较丰富时,无法继续采用矿山法进行施工,需要改为盾构法进行施工,此时需对盾构法与矿山法交界处的地层进行加固,确保已施工完成的后侧隧道段1结构稳固;之后,再采用盾构机对所施工隧道的前侧隧道2进行盾构施工。但采用盾构机对所施工隧道的前侧隧道段2进行盾构施工之前,需先将盾构机经已开挖成型的后侧隧道段1移动至前侧隧道段2的掌子面后方,由于隧道二次衬砌的内部空间较小,为满足盾构机通过需求,只能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初期支护,无法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二衬施工;但由于后侧隧道段1位于上软下硬地层内,如不及时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二衬施工,则无法控制隧道变形,甚至导致后侧隧道段1发生坍塌等风险。因而,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的临时支护结构,能简便、快速安装于后侧隧道段1的初期支护结构内侧,并能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稳固支撑,对后侧隧道段1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后期便于拆除,以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安装于后侧隧道段的初期支护结构内侧,并能对后侧隧道段进行稳固支撑,对后侧隧道段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后期便于拆除,以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后侧隧道段内的全断面支撑结构;
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包括多榀布设于后侧隧道段内的临时支撑架,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沿后侧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进行布设,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临时支撑架均布设于后侧隧道段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连接钢筋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沿临时支撑架的轮廓线进行布设,每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均沿后侧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均为型钢支架;所述后侧隧道段位于上软下硬地层内,所述上软下硬地层包括上部土层和位于所述上部土层下方的下部岩石层;
所施工隧道由后侧隧道段和位于后侧隧道段前方的前侧隧道段连接而成;所述后侧隧道段为采用矿山法施工成型的隧道且其内部设置有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所述前侧隧道段为盾构隧道;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临时支撑架均为对隧道洞进行全断面支护的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临时支撑架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均支撑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
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外侧均设置于多组注浆锚管,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外侧所设置的多组所述注浆锚管均与该临时支撑架布设于后侧隧道段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多组所述注浆锚管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每组所述注浆锚管均包括上下两对注浆锚管,每组所述注浆锚管中的上下两对所述注浆锚管呈对称布设;每对所述注浆锚管均包括两根对称布设于一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前后两侧的注浆锚管,每对所述注浆锚管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分别为布设于所处临时支撑架前后两侧的前侧锚管和后侧锚管;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上所布设的所有前侧锚管均位于后侧隧道段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上所布设的所有后侧锚管均位于后侧隧道段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组所述注浆锚管中的上下两对所述注浆锚管分别为上部锚管对和位于所述上部锚管对下方的下部锚管对,所述上部锚管对与所述下部锚管对之间的夹角为8°~15°;每根所述注浆锚管均为一根由内向外钻进至后侧隧道段外侧地层内的平直锚管。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中前后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之间的间距为1.2m~1.8m。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每对所述注浆锚管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后部均通过一道U字形钢筋焊接固定在所处临时支撑架的内侧翼缘板上。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所述U字形钢筋包括一个纵向钢筋段和前后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平直钢筋段两侧的横向钢筋段,所述纵向钢筋段焊接固定在所处临时支撑架的内侧翼缘板上;所述U字形钢筋中两个所述横向钢筋段均与所述纵向钢筋段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每对所述注浆锚管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分别焊接固定在U字形钢筋的一个所述横向钢筋段上。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每根所述注浆锚管均固定在一根所述横向钢筋段内侧,每根所述注浆锚管与其所固定的横向钢筋段均呈平行布设。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所述横向钢筋段的长度为120mm~180mm。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所述注浆锚管的长度不小于3m。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外侧均设置于六组所述注浆锚管,六组所述注浆锚管中包括三组位于临时支撑架左侧的注浆锚管和三组位于临时支撑架右侧的注浆锚管,位于临时支撑架左侧的注浆锚管与位于临时支撑架右侧的注浆锚管呈对称布设。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均由多个工字钢节段拼接而成,每组所述注浆锚管均位于一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上。
上述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是: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中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之间均垫装有一个橡胶垫块,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之间均通过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对称布设于临时支撑架腹板的前后两侧;
每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橡胶垫块两侧的连接型钢和多个将两个所述连接型钢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螺栓,所述橡胶垫块夹装于两个所述连接型钢之间;两个所述连接型钢均与橡胶垫块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连接型钢均与橡胶垫块呈垂直布设;所述橡胶垫块和两个所述连接型钢上均开有供连接螺栓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所采用的临时支撑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组装简便、支撑牢靠,能对后侧隧道段进行稳固支撑,并且后期拆装简便,能快速进行拆除。
3、每榀临时支撑架上所设置的注浆锚管布设位置合理且锚固效果好,每榀临时支撑架与其上所设置的所有注浆锚管相互配合,通过注浆锚管进一步增强临时支撑架的支护强度和稳固性,能有效控制所支撑位置处的隧道变形,确保隧道结构稳定。
4、每对注浆锚管与临时支撑架之间均通过一道U字形钢筋进行连接,连接简便可靠,并且U字形钢筋后期拆除简便,对临时支撑架进行拆除时只需将U字形钢筋的纵向钢筋段与两个横向钢筋段分别切断即可,操作简易,能有效节约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5、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安装于后侧隧道段的初期支护结构内侧,并能对后侧隧道段进行稳固支撑,对后侧隧道段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后期便于拆除,以确保盾构机安全、顺利通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断面支撑结构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临时支撑架与注浆锚管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每对注浆锚管与临时支撑架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临时支撑架中相邻两个工字钢节段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临时支撑架前后两侧可拆卸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侧隧道段; 2—前侧隧道段; 3—隧道洞;
4—隧道初期支护结构; 5—临时支撑架; 6—纵向连接钢筋;
7—注浆锚管; 8—U字形钢筋; 9—连接螺栓;
10—圆环形木板; 11—橡胶垫块; 12—连接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后侧隧道段1内的全断面支撑结构;
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包括多榀布设于后侧隧道段1内的临时支撑架5,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沿后侧隧道段1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进行布设,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布设于后侧隧道段1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连接钢筋6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6沿临时支撑架5的轮廓线进行布设,每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6均沿后侧隧道段1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为型钢支架;所述后侧隧道段1位于上软下硬地层内,所述上软下硬地层包括上部土层和位于所述上部土层下方的下部岩石层;
所施工隧道由后侧隧道段1和位于后侧隧道段1前方的前侧隧道段2连接而成;所述后侧隧道段1为采用矿山法施工成型的隧道且其内部设置有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所述前侧隧道段2为盾构隧道;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3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和临时支撑架5均为对隧道洞3进行全断面支护的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和临时支撑架5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支撑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内;
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外侧均设置于多组注浆锚管7,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外侧所设置的多组所述注浆锚管7均与该临时支撑架5布设于后侧隧道段1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多组所述注浆锚管7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均包括上下两对注浆锚管7,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上下两对所述注浆锚管7呈对称布设;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均包括两根对称布设于一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前后两侧的注浆锚管7,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7分别为布设于所处临时支撑架5前后两侧的前侧锚管和后侧锚管;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上所布设的所有前侧锚管均位于后侧隧道段1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上所布设的所有后侧锚管均位于后侧隧道段1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上下两对所述注浆锚管7分别为上部锚管对和位于所述上部锚管对下方的下部锚管对,所述上部锚管对与所述下部锚管对之间的夹角为8°~15°;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均为一根由内向外钻进至后侧隧道段1外侧地层内的平直锚管。并且,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均为经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钻进至后侧隧道段1外侧地层内的锚管。
为进一步增大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和支撑强度,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内部设置有多道呈平行布设的纵向连接件,多道所述纵向连接件均沿后侧隧道段1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多道所述纵向连接件沿圆周方向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连接件为平直型钢,每道所述纵向连接件均与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焊接固定为一体。实际使用时,所述纵向连接件可以采用角钢、槽钢等。
如图1所示,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中前后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的间距为1.2m~1.8m。
本实施例中,前后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的间距为1.5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需要对前后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3所示,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7后部均通过一道U字形钢筋8焊接固定在所处临时支撑架5的内侧翼缘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U字形钢筋8包括一个纵向钢筋段和前后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平直钢筋段两侧的横向钢筋段,所述纵向钢筋段焊接固定在所处临时支撑架5的内侧翼缘板上;所述U字形钢筋8中两个所述横向钢筋段均与所述纵向钢筋段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7分别焊接固定在U字形钢筋8的一个所述横向钢筋段上。
为确保连接强度,所述横向钢筋段的长度为120mm~180mm。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钢筋段的长度为150mm。
如图3所示,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均固定在一根所述横向钢筋段内侧,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与其所固定的横向钢筋段均呈平行布设。
实际施工时,待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支立完成后,在该榀临时支撑架5的前后两侧分别打设多根所述注浆锚管7,再通过U字形钢筋8将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注浆锚管7后部均与临时支撑架5固定连接,进一步增强注浆锚管7与临时支撑架5的连接强度,使每榀临时支撑架5均与其上所设置的所有注浆锚管7均紧固连接为一体,形成对所处位置处隧道围岩进行整体性深层加固的加固结构,能有效控制所处位置处的隧道变形。同时,前后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均通过多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6紧固连接,并形成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稳固支护的全断面支撑结构,进一步确保后侧隧道段1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浆锚管7的长度不小于3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注浆锚管7的长度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4、图5所示,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外侧均设置于六组所述注浆锚管7,六组所述注浆锚管7中包括三组位于临时支撑架5左侧的注浆锚管7和三组位于临时支撑架5右侧的注浆锚管7,位于临时支撑架5左侧的注浆锚管7与位于临时支撑架5右侧的注浆锚管7呈对称布设。
本实施例中,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之间均垫装有一个圆环形木板10。
本实施例中,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由多个工字钢节段拼接而成,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均位于一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上。
为确保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具有一定的自适应变形能力,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中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之间均垫装有一个橡胶垫块11,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之间均通过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对称布设于临时支撑架5腹板的前后两侧;
每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橡胶垫块11两侧的连接型钢12和多个将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螺栓9,所述橡胶垫块11夹装于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之间;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均与橡胶垫块11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连接型钢12均与橡胶垫块11呈垂直布设;所述橡胶垫块11和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上均开有供连接螺栓9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均包括两个所述连接螺栓9。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型钢12为直角角钢,所述连接型钢12的一个直角边与临时支撑架5的腹板呈平行布设且其焊接固定在临时支撑架5的腹板上,所述连接型钢12的另一个直角边上开设有所述螺栓安装孔,因而,实际连接简便、可靠。
实际施工时,待后侧隧道段1施工完成后,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支护,确保后侧隧道段1结构稳定。当对前侧隧道段2进行施工的盾构机通过后侧隧道段1之前,由后向前对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进行拆除;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拆除后,将所述盾构机经后侧隧道段1向前移动至前侧隧道段2的掌子面后方;所述盾构机移动过程中由后向前对后侧隧道段1进行二衬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于所施工隧道的后侧隧道段(1)内的全断面支撑结构;
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包括多榀布设于后侧隧道段(1)内的临时支撑架(5),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沿后侧隧道段(1)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进行布设,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布设于后侧隧道段(1)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连接钢筋(6)进行紧固连接,多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6)沿临时支撑架(5)的轮廓线进行布设,每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6)均沿后侧隧道段(1)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多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为型钢支架;所述后侧隧道段(1)位于上软下硬地层内,所述上软下硬地层包括上部土层和位于所述上部土层下方的下部岩石层;
所施工隧道由后侧隧道段(1)和位于后侧隧道段(1)前方的前侧隧道段(2)连接而成;所述后侧隧道段(1)为采用矿山法施工成型的隧道且其内部设置有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所述前侧隧道段(2)为盾构隧道;所施工隧道的隧道洞(3)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和临时支撑架(5)均为对隧道洞(3)进行全断面支护的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和临时支撑架(5)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支撑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4)内;
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外侧均设置于多组注浆锚管(7),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外侧所设置的多组所述注浆锚管(7)均与该临时支撑架(5)布设于后侧隧道段(1)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多组所述注浆锚管(7)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均包括上下两对注浆锚管(7),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上下两对所述注浆锚管(7)呈对称布设;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均包括两根对称布设于一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前后两侧的注浆锚管(7),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7)分别为布设于所处临时支撑架(5)前后两侧的前侧锚管和后侧锚管;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上所布设的所有前侧锚管均位于后侧隧道段(1)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上所布设的所有后侧锚管均位于后侧隧道段(1)的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上下两对所述注浆锚管(7)分别为上部锚管对和位于所述上部锚管对下方的下部锚管对,所述上部锚管对与所述下部锚管对之间的夹角为8°~15°;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均为一根由内向外钻进至后侧隧道段(1)外侧地层内的平直锚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断面支撑结构中前后相邻两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之间的间距为1.2m~1.8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7)后部均通过一道U字形钢筋(8)焊接固定在所处临时支撑架(5)的内侧翼缘板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所述U字形钢筋(8)包括一个纵向钢筋段和前后两个对称连接于平直钢筋段两侧的横向钢筋段,所述纵向钢筋段焊接固定在所处临时支撑架(5)的内侧翼缘板上;所述U字形钢筋(8)中两个所述横向钢筋段均与所述纵向钢筋段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每对所述注浆锚管(7)中的两根所述注浆锚管(7)分别焊接固定在U字形钢筋(8)的一个所述横向钢筋段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均固定在一根所述横向钢筋段内侧,每根所述注浆锚管(7)与其所固定的横向钢筋段均呈平行布设。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钢筋段的长度为120mm~180mm。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锚管(7)的长度不小于3m。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外侧均设置于六组所述注浆锚管(7),六组所述注浆锚管(7)中包括三组位于临时支撑架(5)左侧的注浆锚管(7)和三组位于临时支撑架(5)右侧的注浆锚管(7),位于临时支撑架(5)左侧的注浆锚管(7)与位于临时支撑架(5)右侧的注浆锚管(7)呈对称布设。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均由多个工字钢节段拼接而成,每组所述注浆锚管(7)均位于一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上。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其特征在于:每榀所述临时支撑架(5)中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之间均垫装有一个橡胶垫块(11),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节段之间均通过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对称布设于临时支撑架(5)腹板的前后两侧;
每个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橡胶垫块(11)两侧的连接型钢(12)和多个将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连接为一体的连接螺栓(9),所述橡胶垫块(11)夹装于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之间;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均与橡胶垫块(11)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连接型钢(12)均与橡胶垫块(11)呈垂直布设;所述橡胶垫块(11)和两个所述连接型钢(12)上均开有供连接螺栓(9)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CN201922112361.6U 2019-11-30 2019-11-30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Active CN211116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2361.6U CN211116042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2361.6U CN211116042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6042U true CN211116042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2361.6U Active CN211116042U (zh) 2019-11-30 2019-11-30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60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3337A (zh) * 2021-03-04 2021-10-19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拱架支护隧道穿越拱顶破碎地段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3337A (zh) * 2021-03-04 2021-10-19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拱架支护隧道穿越拱顶破碎地段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25550B2 (ja) 逆アーチを備えた2段階高速閉鎖トンネルの支持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0878696B (zh)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法与矿山法交界处隧道段围岩加固方法
CN112228082B (zh) 一种管棚与超前小导管组合注浆的隧道塌方处理方法
CN109736827B (zh) 城市地铁硬岩地层联络通道高压气体膨胀致裂开挖的方法
CN205013013U (zh) 适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暗挖车站支护结构
CN107762529B (zh) 基于临时支护体系的车行横洞与隧道正洞交叉处施工方法
CN211258623U (zh)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支护体系
CN206175812U (zh) 基于钢套头工具管的粉砂土地层顶管施工结构
CN107575237A (zh) 一种暗挖法与盾构法相结合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10905527B (zh)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施工方法
CN110700843B (zh) 基于分区爆破的隧道三台阶同步开挖施工方法
CN109441480B (zh) 一种连拱隧道后行洞掌子面临时支护施工工法
CN115539048A (zh) 一种用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方法
CN211116042U (zh)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临时支护套拱
CN113513322A (zh) 一种富水浅埋大断面矩形顶管土压平衡顶进施工方法
CN110735641B (zh) 下穿管线的换乘通道的施工方法
CN105840209B (zh) 锚桩在隧道洞身段控制变形施工工法
CN208578574U (zh) 一种双侧壁导坑九部支护结构
CN106087996B (zh) 基于自我调平反压装置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
CN114718582B (zh) 一种小净距水平节理页岩地质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方法
CN107762528B (zh) 一种碎裂围岩内车行横洞与隧道正洞交叉处施工方法
CN115324587A (zh) 一种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法
CN113958322B (zh) 一种在既有地铁线下层的隧道挖掘方法
CN213392201U (zh) 软弱围岩隧道换拱临时支护及超前导向结构体系
CN205189880U (zh) 盾构拼装管片过暗挖隧道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