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4021U -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14021U CN211114021U CN201921764756.8U CN201921764756U CN211114021U CN 211114021 U CN211114021 U CN 211114021U CN 201921764756 U CN201921764756 U CN 201921764756U CN 211114021 U CN211114021 U CN 2111140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eceiving device
- cover
- water receiving
- out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包括:基座,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和内盖之间设有接水装置,所述接水装置为中间设有蓄水槽的敞口容器,所述外盖上表面设有多组呈放射状的溢流槽,溢流槽的另一端头均连通至位于外盖中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单向阀和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通至蓄水槽底部,所述接水装置侧壁上安装水位控制器,所述水位控制器连接抽水泵。本实用新型设有外盖和内盖双重保护,并且在外盖和内盖之间加设接水设置,使得漏下的水积累储存在接水装置内,同时设有水位控制器和抽水泵可以根据接水装置内储存的水的水位将水自动将排出,无需人工操作,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工作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缆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线路的铺设日益完善,在郊区,电力线缆通过线杆架设在空中,在城区,电力线缆设在地下电力管道内,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在电力管道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可以开启的电力井盖,现有的电力井盖并不具备防雨水渗漏功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大雨天气,雨水会顺着井盖的安装缝隙进入电缆管道内,电缆浸泡在水中,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维修人员及时将水抽出,十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包括:基座,外盖和内盖,所述基座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台阶和第二安装台阶,所述外盖安装在第一安装台阶上,所述内盖安装在第二安装台阶上,所述外盖和内盖之间设有接水装置,所述接水装置为中间设有蓄水槽的敞口容器,所述外盖上表面设有多组呈放射状的溢流槽,且溢流槽沿外盖径向其槽深逐渐增加,并在溢流槽端头设置管套头,在管套头上连接硬质塑胶管,溢流槽的另一端头均连通至位于外盖中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单向阀和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通至蓄水槽底部,所述接水装置侧壁上安装水位控制器,所述水位控制器连接抽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水装置上表面抵在外盖下表面,下表面抵在内盖上表面,且外壁与基座内壁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盖侧壁设置内凹槽,内凹槽内嵌入设置可充气的橡胶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水装置在接近敞口处侧壁处设置为扩孔斜面结构的导向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座内壁在内盖下方设有水浸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管端口位于蓄水槽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外盖和内盖双重保护,并且在外盖和内盖之间加设接水设置,使得漏下的水积累储存在接水装置内,不至于漏到井内,同时设有水位控制器和抽水泵可以根据接水装置内储存的水的水位将水自动将排出,无需人工操作,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包括:基座1,外盖2和内盖3,所述基座1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台阶和第二安装台阶,所述外盖2安装在第一安装台阶上,所述内盖3安装在第二安装台阶上,所述外盖2和内盖3之间设有接水装置11,所述接水装置11为中间设有蓄水槽的敞口容器,所述接水装置11上表面抵在外盖2下表面,下表面抵在内盖3上表面,且外壁与基座1内壁贴合,因此当有雨水从外盖2与基座1的安装缝隙渗漏进来时,会直接流入接水装置11的蓄水槽中,通常电力井盖会采用密封圈的形式进行密封,密封圈与基座1间紧配合会导致安装时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将井盖就位,而采用充气式的橡胶囊31,安装时内盖3可直接放置就位,随后向橡胶囊31内充气后鼓起,紧压基座1内壁实现密封,从而减轻了安装时的压力。
所述外盖2上表面设有多组呈放射状的溢流槽21,且溢流槽21沿外盖2径向其槽深逐渐增加,即形成远离外盖2圆心的斜面,并在溢流槽21端头设置管套头,在管套头上塞入硬质塑胶管24,溢流槽21的另一端头均连通至位于外盖2中心的通孔,所述通孔安装单向阀22和抽水泵23,所述抽水泵23连接软管,所述软管连通至蓄水槽底部,这样抽水泵23抽水时可以直接从蓄水槽底部开始抽,可以有效避免发生空吸现象,所述蓄水槽侧壁上安装水位控制器111,所述水位控制器111可采用电极式水位控制器,连接抽水泵23,抽水泵23和水位控制器111均可从井内走线并联引线进行供电,当水位控制器111检测到蓄水槽内积水到达预定水位时,控制抽水泵23开始工作,将蓄水槽内的水抽送到溢流槽21,经溢流槽21通过硬质塑胶管24排出,由于溢流槽21呈斜面结构,水流自动流入塑胶管内,且也有利于外盖2表面排水,避免水集聚。因为溢流槽21底部的通孔中设有单向阀22,因此积水只能从蓄水槽流向溢流槽21,而溢流槽21内的积水无法流向蓄水槽。
所述接水装置11在接近敞口处侧壁处设置为扩孔斜面结构的导向坡,所述导向坡抵在外盖2和基座1的缝隙处,因此当缝隙处出现渗水时,水会顺着导向坡自动流向蓄水槽,避免了水外溢流向基座1与接水装置11的接缝处,所述基座1内壁在内盖3下方设有水浸传感器12,因此当有渗水透过内盖3和橡胶囊31流向井内时,水浸传感器12会检测到渗水并且发出警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包括:基座(1),外盖(2)和内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台阶和第二安装台阶,所述外盖(2)安装在第一安装台阶上,所述内盖(3)安装在第二安装台阶上,并且内盖(3)外沿设有橡胶囊(31),所述外盖(2)和内盖(3)之间设有接水装置(11),所述接水装置(11)为中间设有蓄水槽的敞口容器,所述外盖(2)上表面设有多组呈放射状的溢流槽(21),且溢流槽(21)沿外盖(2)径向其槽深逐渐增加,并在溢流槽(21)端头设置管套头,在管套头上连接硬质塑胶管(24),溢流槽(21)的另一端头均连通至位于外盖(2)中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单向阀(22)和抽水泵(23),所述抽水泵(23)连接软管,所述接水装置(11)侧壁上安装水位控制器(111),所述水位控制器(111)连接抽水泵(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装置(11)上表面抵在外盖(2)下表面,下表面抵在内盖(3)上表面,且外壁与基座(1)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装置(11)在接近敞口处侧壁处设置为扩孔斜面结构的导向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3)侧壁设置内凹槽,内凹槽内嵌入设置可充气的橡胶囊(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壁在内盖(3)下方设有水浸传感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端口位于蓄水槽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64756.8U CN211114021U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64756.8U CN211114021U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14021U true CN211114021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71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64756.8U Active CN211114021U (zh) | 2019-10-21 | 2019-10-21 |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14021U (zh) |
-
2019
- 2019-10-21 CN CN201921764756.8U patent/CN2111140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88396B (zh) | 一种地下车库防淹水结构 | |
US5509437A (en) | Dry hydrant check valve | |
CN211114021U (zh) | 一种防水渗漏的电力井盖 | |
CN117513506B (zh) | 用于降低河道水位的蓄排水控制装置 | |
CN210859256U (zh) | 一种浮筒式潜水泵 | |
CN203008036U (zh) | 一种引能汲水装置 | |
CN113293801B (zh) | 一种电力电缆排管工井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976044U (zh) | 一种用于截污工程的壁挂式微型排水泵站 | |
CN107663876A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同层积水排除器 | |
CN103758140B (zh) | 深基坑边坡支护体涌水源点排水方法及装置 | |
CN103031874B (zh) | 一种引能汲水装置 | |
CN206298947U (zh) | 一种侧排式地漏 | |
CN216598449U (zh) | 一种电力系统用地埋式变电站 | |
CN214657155U (zh) |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渗水导流排水装置 | |
CN213268122U (zh) | 一种集蓄水池功能和潜水泵集水池功能的新型水池 | |
CN2399534Y (zh) | 一种真空水泵的吸水装置 | |
CN220365032U (zh) | 一种深抽深灌两用井 | |
CN219410935U (zh) | 一种集水坑预埋抽水管的构造 | |
CN221919454U (zh) | 一种管桩空腔内盖板结构 | |
CN214401843U (zh) | 一种地基排水设备 | |
CN213808124U (zh) | 一种可调节的潜水泵 | |
CN217537231U (zh) | 一种地下室顶板临时排水系统 | |
CN210660529U (zh) | 一种智能水泵 | |
CN219754722U (zh) | 一种气动深井降水泵 | |
CN216589280U (zh) | 一种便于水下定位的潜水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Huang Changzheng Inventor after: Zang Linjing Inventor after: Wang Ziyi Inventor before: Huang Changzheng Inventor before: Zang Linj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i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