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3771U -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3771U
CN211113771U CN201921538985.8U CN201921538985U CN211113771U CN 211113771 U CN211113771 U CN 211113771U CN 201921538985 U CN201921538985 U CN 201921538985U CN 211113771 U CN211113771 U CN 211113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tation
structural wall
vertical support
subw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89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骏
黄俪
史海欧
唐清
袁江
王位赢
梁俊
黄全强
吴嘉
李俊玲
张志亚
潘珂区
杨荫
胡浩
蒋幸昌
李祖瑞
卢小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Rail Transit Co ltd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Rail Transit Co ltd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Rail Transit Co ltd,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ning Rail Trans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89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3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3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3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包括:结构墙、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的龙骨架;所述结构墙设置在已有车站和待建车站的连接端面上;所述龙骨架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横支架、若干首尾相接的竖支架;所述横支架、所述竖支架交叉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本实用新型可在结构墙上预先设置门,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龙骨架进行进一步的阻隔,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该门进入临时封堵区域时,可以快速的将龙骨架拆卸下来,较于传统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减少了铁皮的破除施工此工序,不会对现有车站的运营区域及后续装修区的装修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车站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网线正在快速建设,地铁线路相交的车站一般会设置为换乘站,方便乘客从一条线路换乘到另一条线路上,由于地铁网线施工时序的问题,相交的两条线路不一定能同时实现同时施工,更优甚者,实施线路是与远期规划线路进行换乘,因此,前期施工的地铁线路需要预留换乘结构。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结构墙进行封堵,并在结构墙外侧加设铁皮作为一个整体的接口结构,在待建车站施工前期,工作人员有需要进入到待建车站的临时封堵区域,需要在结构墙上开设门,以方便工作人员进入,但现采用的接口结构上设有铁皮,若要在结构墙上开设门,则需要先破除外侧的铁皮,施工工序复杂,并会给现运行地铁车站带来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设置的龙骨架能方便拆卸,便于在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上设置可通行的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包括:结构墙、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的龙骨架;所述结构墙设置在已有车站和待建车站的连接端面上;
所述龙骨架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横支架、若干首尾相接的竖支架;所述横支架、所述竖支架交叉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构墙包括:与车站结构顶板连接的结构墙上段、与所述结构墙上段垂直连接的结构墙连接段、与所述结构墙连接段垂直连接的结构墙下段,所述结构墙上段与所述结构墙连接段形成一内凹面,所述结构墙连接段与所述结构墙下段形成一外凸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段的第一竖支架、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下段和所述结构墙连接段的第二竖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支架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支架底端的钢板、膨胀螺栓;所述第一竖支架通过所述膨胀螺栓与所述车站结构顶板连接,所述第二竖支架通过所述膨胀螺栓与所述车站结构底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支架为Φ50X4mm镀锌方钢,所述第二竖支架为Φ150X8mm镀锌方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段的第一横支架、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下段的第二横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横支架为50X50X4mm镀锌角钢,所述第二横支架为Φ40X4mm镀锌方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龙骨架外侧设置有双层硅酸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根所述竖支架之间的距离为12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根所述横支架之间的距离6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结构墙上预先设置门,通过设置可拆卸的龙骨架进行进一步的阻隔,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该门进入临时封堵区域时,可以快速的将龙骨架拆卸下来,较于传统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减少了铁皮的破除施工此工序,不会对现有车站的运营区域及后续装修区的装修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标记说明:1-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11-结构墙;111-结构墙上段;112-结构墙下段;113-结构墙连接段;114-双层硅酸钙板;12-龙骨架;121-横支架;1211-第一横支架;1212-第二横支架;122-竖支架;1221-第一竖支架;1222-第二竖支架;13-连接部件;131-钢板;132-膨胀螺栓;14-踢脚线;2-已有车站;3-待建车站;4-车站结构顶板;5-车站结构底板;6-天花吊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1,如图1所示包括:结构墙1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的龙骨架12;结构墙11设置在已有车站2和待建车站3的连接端面上;龙骨架12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横支架121、若干首尾相接的竖支架122;横支架121、竖支架122交叉设置在结构墙11上,横支架121和竖支架122之间可采用螺栓固定,结构墙11左右与车站结构墙的连接处可采用防火胶封堵,结构墙11与车站结构顶板5、车站结构底板6的连接处均采用防火胶填实。
为了使结构墙11能配合已有车站内的天花吊顶6,如图2所示,结构墙11包括:与车站结构顶板4连接的结构墙上段111、与结构墙上段111垂直连接的结构墙连接段113、与结构墙连接段113垂直连接的结构墙下段112,结构墙上段111与结构墙连接段113连接形成一内凹面,天花吊顶6在该内凹面旁,结构墙连接段113与结构墙下段112形成一外凸面。
与车站结构底板5连接的结构墙下段112、连接于结构墙上段111与结构墙下段112之间的结构墙连接段113,使得结构墙11形成一个能避开天花吊顶6的容纳位置。
具体的,如图1所示,竖支架122包括:设置在结构墙11上段的第一竖支架1221、设置在结构墙下段112和结构墙连接段113的第二竖支架1222。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连接部件13;其包括:固定在第一竖支架1221顶端、固定在第二竖支架1222底端的钢板131、膨胀螺栓132;第一竖支架1221通过膨胀螺栓132与车站结构顶板4连接,第二竖支架1222通过膨胀螺栓132与车站结构底板5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竖支架1221为Φ50X4mm镀锌方钢,第二竖支架1222为Φ150X8mm镀锌方钢,位于结构墙下段112的第二竖支架1222的规格较大,能够为位于结构墙下段112的第一竖支架122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横支架121包括:设置在结构墙上段111的第一横支架1211、设置在结构墙下段112的第二横支架1212。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横支架1211为50X50X4mm镀锌角钢,第二横支架1212为Φ40X4mm镀锌方钢,角钢质量较轻,下方的方钢重量重,更为牢固,为第一横支架1211和第一竖支架1221提供支撑提供。
为了实现防水、防火、防尘、防锈、隔音等功能,龙骨架12的外侧设置有双层硅酸钙板,并可在双层硅酸钙板上覆盖白色乳胶漆饰面,保持了与已有车站的装修风格统一。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竖支架122之间的距离为1220mm,该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可根据墙面饰面板尺寸的间距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横支架121之间的距离600mm,该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可根据墙面饰面板尺寸的间距设置。
本实施例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可预先在结构墙上开设门,在需要用到门的时候,将门前对应的龙骨架拆卸下来即可,实施方便,且不会对已有车站产生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墙、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的龙骨架;所述结构墙设置在已有车站和待建车站的连接端面上;
所述龙骨架包括:若干首尾相接的横支架、若干首尾相接的竖支架;所述横支架、所述竖支架交叉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墙包括:与车站结构顶板连接的结构墙上段、与所述结构墙上段垂直连接的结构墙连接段、与所述结构墙连接段垂直连接的结构墙下段,所述结构墙上段与所述结构墙连接段形成一内凹面,所述结构墙连接段与所述结构墙下段形成一外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段的第一竖支架、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下段和所述结构墙连接段的第二竖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支架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支架底端的钢板、膨胀螺栓;所述第一竖支架通过所述膨胀螺栓与所述车站结构顶板连接,所述第二竖支架通过所述膨胀螺栓与所述车站结构底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支架为Φ50X4mm镀锌方钢,所述第二竖支架为Φ150X8mm镀锌方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上段的第一横支架、设置在所述结构墙下段的第二横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支架为50X50X4mm镀锌角钢,所述第二横支架为Φ40X4mm镀锌方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架外侧设置有双层硅酸钙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竖支架之间的距离为12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横支架之间的距离600mm。
CN201921538985.8U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Active CN211113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8985.8U CN211113771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8985.8U CN211113771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3771U true CN21111377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0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8985.8U Active CN211113771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37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245A (zh) * 2020-11-03 2021-01-22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铁轨行区侧墙设备运输门洞封堵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3245A (zh) * 2020-11-03 2021-01-22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地铁轨行区侧墙设备运输门洞封堵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2005U (zh) 墙板现场转运安装小车
CN211113771U (zh) 一种地铁车站预留接口结构
CN206299023U (zh) 一种与装饰一体化的轻质预制混凝土墙板
CN209653187U (zh) 双层组合式幕墙系统
CN209384432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预制山墙及其连接构造
CN204590361U (zh) 一种大跨度装配整体式空腹夹层板楼盖
CN203808281U (zh) 一种井道下挂式转换牛腿的隔震结构
CN208039707U (zh) 建筑装饰金属墙板安装装置
CN210032102U (zh) 用于建筑物外挂件安装的支架
CN205153246U (zh) 一种多重防水金属屋面结构
CN101225683B (zh) 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连接和安装方法
CN210238887U (zh) 一种适用于超大规格石材板的干挂幕墙体系
CN210827907U (zh) 一种pcf局部叠合窗间墙构造
CN207363081U (zh) 一体化预制风口吊顶
CN105569239B (zh) 折线幕墙点式支撑结构
CN206987343U (zh) 一种用于室内装潢的移动支架
CN105649254A (zh) 一种吊顶结构
CN205531314U (zh) 一种多层钢结构建筑房屋的楼板模板系统
CN206090942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改进型集成式模块化房屋卫生间墙面
CN203487680U (zh) 一种用于集成吊顶的天井结构
CN203808280U (zh) 一种井道下挂式转换梁的隔震结构
CN104372957B (zh) 一种在建筑上预留孔道的旗杆安装施工方法
CN204174961U (zh) 生态住宅房建筑模块
CN217128809U (zh) 一种外墙板及建筑物
CN204754301U (zh) 一种移动组装式公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Jun

Inventor after: Li Junl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hiya

Inventor after: Pan Ke

Inventor after: Yang Yin District

Inventor after: Hu Hao

Inventor after: Jiang Xingchang

Inventor after: Li Zurui

Inventor after: Lu Xiaoli

Inventor after: Huang Li

Inventor after: Shi Haiou

Inventor after: Tang Qing

Inventor after: Yuan J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iying

Inventor after: Liang Jun

Inventor after: Huang Quanqiang

Inventor after: Wu Jia

Inventor before: Chen Jun

Inventor before: Li Junl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iya

Inventor before: Pan Kequ

Inventor before: Yang Yin

Inventor before: Hu Hao

Inventor before: Jiang Xingchang

Inventor before: Li Zurui

Inventor before: Lu Xiaoli

Inventor before: Huang Li

Inventor before: Shi Haiou

Inventor before: Tang Qing

Inventor before: Yuan J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yi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Jun

Inventor before: Huang Quanqiang

Inventor before: Wu 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