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7311U -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7311U
CN211107311U CN201922370594.6U CN201922370594U CN211107311U CN 211107311 U CN211107311 U CN 211107311U CN 201922370594 U CN201922370594 U CN 201922370594U CN 211107311 U CN211107311 U CN 211107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ody
belt
automobile
locking plate
lock c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705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坤
王猛
熊建华
朱红霞
李林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705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7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7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7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该安全带包括:带体,带体能够变形;锁片,锁片与带体连接,且能够沿带体运动;锁扣,锁扣用于与锁片配合;充气系统,充气系统与锁扣连接;其中,锁扣与锁片配合时,锁扣、锁片和带体的内腔连通,以便通过充气系统对带体充气,以使带体变形。汽车发生碰撞时,充气系统受控制打开,将气体充入带体内,使带体迅速充气展开,带体的宽度膨胀增大,即增大带体与乘客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乘客承受的压强,进一步增强乘客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或使用紧急制动时,将乘客牢牢地拴在座椅上,避免或减轻驾驶员受伤的程度。现在的安全带通常采用50mm左右宽的尼龙织带或高强涤纶织带,汽车在发生高速碰撞时,安全带将停止力施加到人身体上,主要受力点在胸腔和腹部。乘客在猛烈撞击中以极短的时间停止,时间越短,单位时间受力越大,安全带越窄施加到人体上的单位面积压强越大,胸腔、腹腔被勒伤,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该安全带充气后迅速膨胀展开,增大带体与乘客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乘客承受的压强,进一步增强乘客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包括:
带体,所述带体能够变形;
锁片,所述锁片与所述带体连接,且能够沿所述带体运动;
锁扣,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锁片配合;
充气系统,所述充气系统与所述锁扣连接;
其中,所述锁扣与所述锁片配合时,所述锁扣、所述锁片和所述带体的内腔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充气系统对所述带体充气,以使所述带体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带体具有弹性,以使所述带体能够沿其宽度方向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带体由多层折叠形成,以使所述带体能够沿其宽度方向展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带体宽度方向,所述带体自两侧向中间折叠;
其中,所述带体设置有限位部,以使所述带体折叠,且所述带体变形时,所述限位部能够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全带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片的内腔和所述带体的内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通管能够变形,以使所述连通管随所述锁片沿所述带体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伸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锁扣设置有第二充口,所述锁片设置有第一充口;
所述锁扣与所述锁片配合时,所述第二充口与所述第一充口连通,所述锁扣与所述锁片解除配合时,所述第二充口与所述第一充口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用于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充气系统;
其中,所述充气系统位于座椅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充气系统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充气系统向所述带体充气。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汽车的安全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汽车发生碰撞时,充气系统受控制打开,将气体充入带体内,使带体迅速充气展开,带体的宽度膨胀增大,即增大带体与乘客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乘客承受的压强,进一步增强乘客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汽车的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图;
图6为图4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全带;
11-带体;
111-限位部;
12-锁片;
13-锁扣;
14-充气系统;
15-连通管;
151-弹性绳;
16-连接气管;
2-座椅;
3-控制系统;
31-安全带传感器;
32-控制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安全带1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或使用紧急制动时,将乘客牢牢地拴在座椅2上,避免或减轻驾驶员受伤的程度。
具体地,安全带1包括:带体11,带体11能够变形;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带体11能够变形指的是:该带体11的宽度能够变化;锁片12,锁片12与带体11连接,且能够沿带体11运动;锁扣13,锁扣13用于与锁片12配合,且当锁片12与锁扣13配合时,安全带1处于工作状态(系上安全带1),当锁片12与锁扣13解除配合时,安全带1处于非工作状态(未系上安全带1);充气系统14,充气系统14与锁扣13连接;其中,锁扣13与锁片12配合时,锁扣13、锁片12和带体11的内腔连通,以便通过充气系统14对带体11充气,以使带体11变形,从而增大带体11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乘客系上安全带1,即锁扣13与锁片12配合,此时锁扣13与锁片12的内腔连通,在该状态下,汽车未发生碰撞时,充气系统14不开启,锁扣13与锁片12的内腔虽然连通,但是没有充气。当发生碰撞时,充气系统14工作,从而通过锁扣13与锁片12的内腔向带体11内充气。带体11充气后膨胀,宽度增大,即增大安全带1与乘员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乘员承受的压强,从而降低乘客在碰撞过程中被安全带1拉伤的风险,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同时,该汽车还可以包括安全气囊,当在汽车发生冲撞时,安全气囊的功能是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如果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充气装置可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充气,气囊在膨胀时将冲出方向盘或仪表盘。从而使车内人员免受正向碰撞所产生作用力的冲击,大约在一秒钟后,气囊就会收缩(气囊上有许多小孔),因此不会妨碍车内人员的行动。该汽车通过安装安全气囊和充气的安全带,提高乘客安全性。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带体11具有弹性,以使带体11能够沿其宽度方向变形。本实施例中,带体11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例如弹性橡胶等。汽车碰撞时,充气系统14向带体11内充气,使带体11向宽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以增大带体11的宽度,增加带体11与乘客胸腔和腹部的接触面积,减小乘客承受带体11给的压强。
本实施例中,带体11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因带体11具有一定弹性,向带体11内充气使其向宽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减缓带体11快速充气对乘客的压力。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带体11由多层折叠形成,且可以沿宽度方向折叠,以使带体11能够沿其宽度方向展开。本实施例中,带体11可采用织带材质多层折叠制成,汽车碰撞时,充气系统14向带体11内充气,使折叠状态的带体11向宽度方向展开,以增大带体11的宽度,增加带体11与乘客胸腔和腹部的接触面积,减小乘客承受带体11给的压强。
本实施例中,带体11采用织带材质多层折叠制成,向带体11内充气,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带体11迅速展开,保护乘客。将带体11设置为折叠结构,使展开过程更方便顺畅,且展开过程乘客不会受到冲击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带体11宽度方向,带体11自两侧向中间折叠;其中,带体11设置有限位部111,以使带体11维持折叠状态,且向带体11内充气变形时,限位部111能够断开。本实施例中,带体11是由两侧向中间折叠形成,并通过限位部111将折叠后的带体11限位连接,避免带体11使用时松散,自然展开。
具体地,限位部111可采用粘接、线缝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对折叠后的带体11限位连接,能够满足带体11在自然使用状态不会松散,在充气变形时限位部111能够断开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连通管15,连通管15两端分别与锁片12的内腔和带体11的内腔连通。本实施例中,锁片12与带体11通过连通管15连接,以使气体由锁片12充入带体11内,提高锁片12内腔和带体11内腔连接密封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通管15能够变形,以使连通管15随锁片12沿带体11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伸缩。乘客使用安全带1时,会通过自身的胖瘦调节锁片12在带体11上的位置,从而使锁片12沿带体11运动,本实施例中连通管15两端分别与锁片12和带体11连接,且能够随锁片12沿带体11运动伸长或缩短,以适应锁片12调节适当位置时沿带体11运动。
具体地,连通管15可采用软管,该软管能够变形,且能够提高乘客与连通管15接触时的舒适性。
或者,连通管15连接有弹性绳151,连通管15随锁片12沿带体1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弹性绳151进行收缩和展开,以适应锁片12调节适当位置时沿带体11运动。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锁扣13设置有第二充口,锁片12设置有第一充口;锁扣13与锁片12配合时,第二充口与第一充口连通,锁扣13与锁片12解除配合时,第二充口与第一充口断开。本实施例中,安全带1使用时,锁片12与锁扣13配合,锁片12的第一充口与锁扣13的第二充口连通,以实现汽车碰撞时,气体能通过第二充口、第一充口充入带体11。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连接气管16,连接气管16用于连接锁扣13与充气系统14;其中,充气系统14位于座椅2下方。汽车碰撞时,充气系统14受控制打开,气体通过连接气管16充入锁扣13的第二充口,以实现气体继续向带体11方向流通,将充气系统14安装于座椅2下方且靠近锁扣13,节省安装空间,气体能够同时向乘客胸腔和腹腔位置的带体11充气,减短充气路径,节约时间。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充气系统14与汽车的控制系统3连接,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3能够控制充气系统14向带体11充气。本实施例中,汽车碰撞时,汽车上的碰撞传感器将信息传递至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控制充气系统14打开,对带体11充气使其展开。相对于气囊充气时,热气体爆破,本实施例带体11充气后展开更柔和,减小对乘客瞬间承受的压力。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控制系统3包括安全带传感器31和控制器3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带传感器31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安全带1传感器即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32,控制器32控制充气系统14中的充气泵打开,使安全带1的带体11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展开,从而保护乘客,减轻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充气是当汽车碰撞强度达到设计条件时,引爆安全气囊的传感器迅速触动点火器引爆氮气固态粒子,形成迅速膨胀的气袋;本实施例中,安全带1充气是当汽车碰撞强度达到设计条件时,安全带传感器迅速触动控制器控制充气系统14打开向带体11充气,使带体11的宽度瞬间膨胀增大,相对于安全气囊引爆方式,带体11的展开更柔和。
具体地,充气系统14内气体可采用氮气,氮气为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气体发生反应,不易被氧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汽车的安全带1。该安全带1的带体11,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展开,带体11的宽度膨胀增大,即增大带体11与乘客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少乘客承受的压强,增强被动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包括:
带体,所述带体能够变形;
锁片,所述锁片与所述带体连接,且能够沿所述带体运动;
锁扣,所述锁扣用于与所述锁片配合;
充气系统,所述充气系统与所述锁扣连接;
其中,所述锁扣与所述锁片配合时,所述锁扣、所述锁片和所述带体的内腔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充气系统对所述带体充气,以使所述带体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具有弹性,以使所述带体能够沿其宽度方向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由多层折叠形成,以使所述带体能够沿其宽度方向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带体宽度方向,所述带体自两侧向中间折叠;
其中,所述带体设置有限位部,以使所述带体折叠,且所述带体变形时,所述限位部能够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片的内腔和所述带体的内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能够变形,以使所述连通管随所述锁片沿所述带体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设置有第二充口,所述锁片设置有第一充口;
所述锁扣与所述锁片配合时,所述第二充口与所述第一充口连通,所述锁扣与所述锁片解除配合时,所述第二充口与所述第一充口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用于连接所述锁扣与所述充气系统;
其中,所述充气系统位于座椅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系统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以使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充气系统向所述带体充气。
10.一种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汽车的安全带。
CN201922370594.6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Active CN211107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0594.6U CN211107311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70594.6U CN211107311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7311U true CN21110731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6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70594.6U Active CN211107311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7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4328B (zh) 一种包括可展开的扩展部的乘客安全气囊
US7665761B1 (en)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US6705641B2 (en) Inflatable seat belt system
US20190248322A1 (en) Airbag systems with tether pretensioning and load limiting
EP2265469B1 (en)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 systems having web-mounted inflato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US7293828B2 (en) Child seat with deployable side airbags
US7959184B2 (en)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 bag apparatus
US7516979B2 (en) Occupant restraint apparatus
US7322603B2 (en) Seat belt system including an airbag
EP2543557B1 (en) Airbag in privacy wall
CN102555973B (zh) 具有绳和滑轮布置的气囊
US6688642B2 (en) Concentrically disposed airbag system for seatbelts
CN108177627B (zh) 包卷式汽车安全气囊结构
EP1769983B1 (en) An occupanrt restraint belt presenter
CN112141038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KR20000016636A (ko) 무릎의 팽창성 백과 사용 방법
KR101542851B1 (ko) 차량의 에어백
CN211107311U (zh) 一种汽车的安全带及汽车
WO2023185000A1 (zh) 安全气囊装置和组件
JP6627704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3800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エアバッグ
US6550805B1 (en) Occupant restraint belt with inflatable presenter
CN113500975B (zh) 一种车辆的集成气囊、集成气囊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6969584U (zh) 一种安全气囊装置
CN220682322U (zh) 安全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3

Address after: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n Kang Sai Li 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60 No.1 Jiujiang Avenue, Shuangfu New District,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BRANCH, DFSK AUTOMOBI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