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7050U -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7050U
CN211097050U CN201921349015.3U CN201921349015U CN211097050U CN 211097050 U CN211097050 U CN 211097050U CN 201921349015 U CN201921349015 U CN 201921349015U CN 211097050 U CN211097050 U CN 211097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rotor
stator
tumor
electromagne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90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红杰
赵兵
张建义
孙金虎
曹召朋
李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Pun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Pun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Pun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Pun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90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7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7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7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包括肿瘤磁场治疗头和电源装置,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内部设有线圈,所述电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通过绝缘联轴器与转子传动连接,所述转子为导电轴状件,所述转子外套设有定子,所述定子为导电管状件,所述转子两端设有电刷,两个电刷通过引出导线与线圈电连接,所述定子两端设有接线端子,两个接线端子通过引出导线与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驱结构,传动稳定,可靠性好,安装工艺简单,磁场强度连续可调。肿瘤磁场治疗头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多个,治疗时可以实现单一治疗,还可以实现多个不同部位同时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在病灶区域施加不同强度的磁场,提高细胞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国内外对磁场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磁场的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应用,磁卫生学、磁生态学、生物磁学等,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磁场对人体的作用机制:
动力学理论一切磁现象都是由于运动电荷所产生的,磁现象的本质就是电荷的运动。磁场对电荷,一磁场对另一磁场,都会产生作用力。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劳伦兹力,对载流导体产生安培力;磁场能改变原子和分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方向;通过电磁感应作用,磁场还能使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人体组织人生物物理学观点看,是极其复杂的,在磁场中将会受到磁场的各种作用而产生各种效应:
1.产生微电流人体各种体液都是电解质溶液,属于导体,在交变磁场中,磁力线做切割导体的运动,将产生感生电流;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管也不停地进行运动,而且血液也是不断地在流动,所以虽是恒定磁场,由于血管和血流的运动,对磁力线进行切割,也将在体内产生电流。进行磁疗所产生的感生电流是很弱小的,即微电流。微电流的产生可对体内生物电活动发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器官各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例如,在交变磁场作用下,Na+、K+、C1-等离子的活动能力加强,改变了膜电位,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膜内外物质的交换等。
2.磁场对生物电的作用人体内有各种生物电流,如心电、脑电、肌电和神经动作电位等。生物电是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磁场作用下,生物电流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即磁场将对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运动形式及其能量状态发生作用,因而引起有关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此外,生物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的传递;磁场可能对电子传递过程产生作用而影响生化反应过程。
3.磁场作用于全身时,各系统参与反应的程度可按下列顺序排列: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心血管、血液、消化、肌肉、排泄、呼吸、皮肤、骨。神经和体液系统对磁场的作用最为敏感,即机体对磁场作用的反应中,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起重要作用。在磁场作用时,神经既能参与原始反应的快速感受系统,也参与其缓慢感受系统。当弱磁场作用较长时间时,也能引起缓慢系统的反应。内分泌系统也明显参与机体对磁场作用的反应。在磁场作用下,观察到动物某些激素分泌增加。
二.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磁场作用最敏感的是神经系统,而其中又以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最为敏感。磁场对动物条件反射活动主要是抑制作用,脑电图表现为大脑个别部位慢波和锤形波数目增加,在行为中伴有抑制过程占优势。在磁场作用后观察动物脑髓的超微结构,发现神经细胞体的膜结构,突触和线粒体有变化,而轴突的结构较稳定。
2.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强磁场可引起机体应激素反应,伴有ACTH和11-羟皮质酮的释放。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胰岛、甲状腺、性腺等都对磁场的作用有感受性。动物实验表明,交变磁场短时间作用(5分和15分钟)主要增加ACTH在垂体和血液中的含量。交变磁场作用7~8分钟,血中11-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增加38%,作用10~ 15分钟后几增加一倍,以20mT(毫忒斯拉),频率50Hz的交变磁场作用15分钟,过一小时后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3.对血液的作用磁场对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随白细胞数量的变化而不同。健康人和化脓性感染性患者在430~510mT的磁场3小时作用下,白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高,而肝病毒性疾病患者在400mT的磁场作用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磁场400mT 作用于肝癌患者2~3小时,其白细胞对抗其自身癌细胞的细胞毒素活性增高,有人认为可用以治疗肝癌。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取决于磁场的作用强度和时间。高强度恒磁场作用于动物头部,动物血液的凝固性升高,纤维蛋白活性增高,纤维蛋白活性增高;低强度磁场对凝血影响不大。强磁场长时间作用可显著地减缓血流的速度,认为强磁场可用于内部止血和血流速度的调节,并认为这种效应与劳伦兹力对血细胞中原生质流动的力的作用有关。
4.对组织代谢的影响在磁场作用下,体内许多过程和机能活动发生改变,例如,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某些酶的活性、细胞器的机能活动、生物膜通透性、内分泌功能以及微循环的改善等,因此引起组织代谢复杂变化。
5.对皮肤反应的影响脉冲式动磁场16mT,作用10分钟,可使皮肤对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使皮肤对某些离子渗透性增强。用恒定磁场30mT,10分钟,10次作用于豚鼠致敏等皮炎时,表明恒磁场有降低致敏的效果,能减轻致敏动物皮肤的变态反应。
(二)治疗作用:
1.止痛作用磁场有明显止痛作用。动磁场止痛较快,但不巩固;恒磁场止痛较慢,但止痛时间较长。磁疗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如软组织损伤痛,神经痛,炎症性疼痛,内脏器官疼痛和癌性疼痛等。磁疗止痛效果快慢不一,多数病人在磁疗后数分钟至10 分钟即可出现止痛效果。磁疗止痛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磁疗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因而纠正由缺血、缺氧、水肿、致痛物质聚集等所致疼痛;磁场能提高致痛物质水解酶的活性,使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磁疗还有降低神经兴奋性的作用等。
2.镇静作用磁疗可改善睡眠状态,缓解肌肉痉挛,减轻面肌抽搐,减轻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搔痒症等。这可能与磁场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中药磁石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作用。
3.消肿作用磁场有明显抗渗出作用,这在临床和实验中得到证实。实验观察表明,磁场既有降低致炎物质(组织胺等)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又能加速蛋白质从组织间隙转移的作用,说明磁场的消肿作用与其影响通透性和胶体渗透压有明显关系。磁疗对软组织损伤,外伤性血肿,冻伤,烫伤,炎症等有明显消肿止痛的作用。
4.消炎作用磁场有一定消炎作用,这与磁场改善微循环、消肿、止痛和促进免疫反应性增强等有关。磁场无明显直接抑菌作用。
5.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治疗作用低强度恒磁场(15~50mT)治疗冠心病或早期高血压患者,多数病人在治疗后一般状况改善,头痛,心区痛减轻或消失,血压下降,脉率减慢。有的作者提出低频交变磁场(50Hz,10~20mT)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较恒磁场为佳,而对心律失常无效。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交变磁场对心痛综合征、心肌收缩性、血流流变性、脂质代谢、微循环等有良好影响,而对心脏的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
6.对肿瘤的作用磁疗对良性和恶性肿瘤有一定影响,可使良性肿瘤,如纤维瘤、脂肪瘤、毛细血管瘤、腱鞘囊肿等缩小或消失。对恶性肿瘤也有缩小肿块及改善症状的作用。大剂量非均匀磁场效果显著,一般均匀磁场对恶性肿瘤无效。磁场对肿瘤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
癌症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医院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近年来比较新意一点的生物治疗。我们从大量的死亡病例的解剖中可以看到,这些治疗方案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且都有相应的副作用。外科手术切除肿块,短期疗效可见,早期癌症手术切除后,可以获得临床治愈。但手术无法切除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病灶和转移扩散的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的中晚期癌症,手术弊大于利。化疗药均为毒药,它具有全身作用,对多种肿瘤都有一定的疗效,有的能够明显缩小肿瘤、防治转移和复发,但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对骨髓的抑制,而且多数病人耐受不了继续治疗而失败。放疗具有杀死局部肿瘤细胞的作用,对于一些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如鼻咽癌等是首逸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兴起的伽马刀、X线刀、光子刀等,其实也是一些类似的射线,也属于放射治疗的范畴。但其结局犹如不开刀的局部治疗而己,对于癌症己经转移者则无能为力了。中医药可以调理人体状况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但对癌症细胞的杀伤力较弱,近期疗效不如其他疗法,仅作为辅助治疗。介入疗法是应用经皮动脉插管、植入药盒系统等技术,将能识别和杀灭癌症细胞的药物注入癌症局部,局部栓塞癌症供血血管,使癌症“饿死”、坏死、缩小直至消失。适合大多数的实体癌症,特别是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癌症,是一种“缓兵之计”而己。生物治疗,如干扰素、臼介素-II等,对部分癌症如肾癌、黑色素瘤等有一定的疗效,但价格较昂贵,许多肿瘤疗效不确切,不宜用作一线治疗。基因疗法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临床疗效不确切,价格也较昂贵。多年以来,国内外对磁场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人们发现,利用磁场对疾病进行治疗确实有突出的疗效,各种磁疗器械如磁锤、磁椅、磁床等都早己应用于临床,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未有利用磁场对癌症进行治疗的医疗器械。
肿瘤是一种异常的细胞增生,肿瘤细胞来自正常细胞,但又不同于正常细胞。按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肿瘤一般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危害较小,而恶性肿瘤危害极大,且其侵袭性与播散性均较强。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癌症的致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治疗现在依然是一医学难题,而将磁场作为癌症治疗方法已取得部分效果,而且许多动物细胞实验都表明磁场有抑制肿瘤的作用。虽然磁场抑制肿瘤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已取得了部分成果,现综述如下:
一、磁场抑制肿瘤组织的供血与代谢通过观察磁场对肿瘤作用后的组织切片,可以发现,经过磁场作用后,能减少肿瘤组织的供血情况,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并产生丰富的间质纤维,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而且,磁场作用后微血管的数量和面积密度减少。一方面磁场可以抑制微血管的形成。一般的生物组织均为抗磁性物质(磁化率X<0), 而含铁离子的血红蛋白为顺磁性物质(磁化率X>0);血红蛋白在梯度磁场中受的磁力和一般的组织是相反的,这样导致血红蛋白和一般的组织分离,从而难以在组织上形成微血管,减少了肿瘤外源的营养供应。而且,磁场影响带电物质的转运过程,从而产生生物电流,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也改变了细胞内蛋白质、酶等大分子物质的活动,减少了某些细胞分泌合成的生血管因子,最后抑制血管形成,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瘤坏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磁场作用也可能使血管生长因子活性改变,使肿瘤组织中血供减少,从而使肿瘤组织缺血而死亡。另一方面,磁场作用于肿瘤细胞后,肿瘤的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的胞质极度肿胀,于是阻塞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的供血以及氧气、营养的供应。磁场抑制肿瘤细胞的代谢是通过影响线粒体与糙面内质网的功能而作用的。线粒体是细胞的供能细胞器,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糙面内质网是细胞的分泌蛋白以及膜蛋白的合成运输场所。但肿瘤细胞经脉冲磁场处理后,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由正常变为水肿,其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进而直接影响到肿瘤细胞的功能及代谢,起抑制肿瘤的作用。
二、磁场对肿瘤细胞DNA的作用
磁场作用后的肉瘤细胞有丝分裂相减少,而且核中DNA倍性经磁场作用后降低,所以磁场作用可以损伤肉瘤细胞的DNA复制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磁场对DNA 损伤作用机制[4]可能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间接作用,磁场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的感应电流作用于细胞膜,进而影响其跨膜电位,导致Ca2+浓度升高,从而激活DNA内切酶,间接损伤DNA,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另一是直接作用,磁场可以直接影响DNA 中的氢键,使得DNA中的某些氢键发生变化;磁场还可使带电的氢离子在不同的碱基之间转移,发生氢离子的隧道效应。因而磁场使DNA中某些位置的碱基发生变,进一步导致遗传性状信息的差误,肿瘤细胞的高速自我复制的状态使这一差误快速递增。如果这种差误能使活性中心或其附近的氢键结构重组,将最终使得肿瘤细胞失去高速复制的能力,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另外,由于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对也有良好的导电性,磁场直接影响DNA,这也是可能方式之一。
三、磁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磁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磁场能使免疫细胞内酶活性增高,IL1、 IL8基因活化,转录为mRNA,合成大量IL1、IL8。因此对免疫细胞(如T、B、K、 NK、LAK等)活性起增强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磁场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T细胞功能和血清IgG的含量。丁翠兰等研究了50Hz交变磁场和稳恒磁场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交变磁场和稳恒磁场均能提高T细胞功能,但稳恒磁场要好;而交变磁场能有效地提高IgG的含量,稳恒磁场提高IgG含量不明显。
在肿瘤细胞内及其周围常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反应(reaction of lymphocytesand plasma,RLP),而RLP反应是宿主排斥和预防肿瘤的免疫形态表现。磁场有助于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经过超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后,肿瘤细胞周围的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大量出现的RLP反应,并且免疫细胞溶癌现象加强。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主要生物活性是对某些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TN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细胞表面TNF受体(TNFR)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肿瘤患者常表现为TNF与TNFR表达受阻,高昱等发现磁场具有增强TNF活性以及促进膜TNFR表达的作用,促使瘤细胞自溶。由于瘤细胞及巨噬细胞具有应激反应能力,而磁场具有磁效,当磁场作用于瘤区(脾区)时,可改变细胞膜电特性,细胞内转录酶活性增强,TNF基因及TNFR基因活化,产生TNF及TNFR量增多。当TNF 与瘤细胞表面的TNFR结合后,由受体介导的内摄作用使TNF进入瘤细胞,激活溶酶体酶,使瘤细胞自溶。磁场抑制肿瘤的选择性磁场可以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关键在于磁场抑制肿瘤的选择性,这是由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细胞生理学特征的区别所决定的。脉冲磁场在导电组织中所引起的电动势和涡流的大小, 除了正比于磁强变化率外,还依赖于磁场通过的导体面积及磁化率。其一,肿瘤细胞对血量的需求远远大于正常组织细胞,磁场作用可以抑制细胞的供血与代谢。在同等磁场强度影响下,肿瘤组织受重大影响出现明显坏死,而其他组织细胞无坏死变化;其二, 肿瘤组织的磁化率χ要比正常组织绝对值上大5%~7%,肿瘤细胞的电磁势较高,磁场作用力也较大;其三,肿瘤细胞体积一般较大,穿过肿瘤细胞的磁通量比正常细胞大, 能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也就较大;其四,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是恶性增殖细胞,其DNA复制速度十分快,磁场对肿瘤细胞DNA影响以及肿瘤细胞对磁场的敏感性均要高于正常细胞。其五,肉瘤细胞核所带电荷较多, 分裂速度快,磁场对肿瘤细胞内带电离子作用力也要大。最后,正常细胞由于程序化死亡基因完备,对磁场引起的细胞凋亡可实行正反调控,可以消除磁场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另外正常细胞本身基本没有DNA损伤,染色体缺失,所以能通过控制点而分裂增殖,相对而言,受脉冲磁场影响很小。所以正是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决定了磁场作用的选择性。磁场抑制肿瘤异形增长及对电子键的影响磁场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形增长。癌细胞常具有核质比(N/P)值增大,核形异常,具有多个深染的核仁的特性,缺乏明显的分化特征。N/P值的测定是观察细胞癌变程度和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准。经磁场作用后,肉瘤细胞核的形状较圆,核体密度减小,核质比N/P减小。另外,磁场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之一是磁场可能与某些电子键的断裂、结合、转移有关。细胞内的自由基、蛋白质、酶等大分子活性可能与电子链变化有关,因此磁场作用生物效应的基础可能是电子键的变化,因此交变磁场的变化产生的生物电流可能大于稳恒磁场, 从而导致肿瘤坏死更加明显。因此,虽然磁场治疗肿瘤的病例不多,但是磁场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已为许多实验室与临床所验证。磁场抑制肿瘤的机制十分复杂,包括从生理学到分子生物学的一系列可能机制,但磁场作用机制主要集中于细胞组织学机理,对其分子机理研究不多,而且许多还处于假说与猜想阶段。但是,研究磁场抑制肿瘤机制是将其应用于临床的一个前提与基础为癌症的治疗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包括肿瘤磁场治疗头和电源装置,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内部设有线圈,所述电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通过绝缘联轴器与转子传动连接,所述转子为导电轴状件,所述转子外套设有定子,所述定子为导电管状件,所述转子两端设有电刷,两个电刷通过引出导线与线圈电连接,所述定子两端设有接线端子,两个接线端子通过引出导线与电源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基座绝缘板,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基座绝缘板上,所述转子通过轴承座安装于基座绝缘板上,所述定子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基座绝缘板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轴承座为深沟球轴承,适应高速转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架高度可调。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两个电刷之间的线路上设有第一控制模块,两个接线端子之间的线路上设有第二控制模块。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转子与定子同轴心且绝缘,所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缝隙≤2.5mm。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有多个,两个电刷通过引出导线与多个肿瘤磁场治疗头内的线圈并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驱动装置为电主轴或电机,可在0~12000r/min范围内实现无极调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驱结构,传动稳定,可靠性好,安装工艺简单,磁场强度连续可调。电源装置中定子接通电源产生磁场氛围;转子经驱动装置带动,高速运转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导线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接入肿瘤磁场治疗头的线圈,形成回路在肿瘤磁场治疗头上产生磁场,将肿瘤磁场治疗头靠近患者病灶区域,在区域处形成肿瘤治疗磁场,肿瘤磁场治疗头可以有一个,也可以多个,治疗时可以实现单一治疗,还可以实现多个不同部位同时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2、基座绝缘板;3、绝缘联轴器;4、轴承座;5、转子;6、支架;7、定子;8、接线端子;9、电刷;10、第一控制模块;11、线圈; 12、第二控制模块;13、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包括肿瘤磁场治疗头和电源装置,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内部设有线圈11,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基座绝缘板 2,所述基座绝缘板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1,所述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通过绝缘联轴器3与转子5传动连接,所述转子5为导电轴状件,通过轴承座4安装于基座绝缘板2 上,所述转子5外套设有定子7,所述转子5与定子7同轴心且绝缘,所述转子5与定子7之间的缝隙≤2.5mm,所述定子7为导电管状件,通过支架6固定安装于基座绝缘板2上,所述转子5两端设有电刷9,两个电刷9通过引出导线与线圈11电连接,所述定子7两端设有接线端子8,两个接线端子8通过引出导线与电源13电连接。所述轴承座4为深沟球轴承,适应高速转动。所述支架6高度可调。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有多个,两个电刷9通过引出导线与多个肿瘤磁场治疗头内的线圈11并联,治疗时可以实现单一治疗,还可以实现多个不同部位同时治疗。所述驱动装置1为电主轴或电机,可在0~ 12000r/min范围内实现无极调速。
工作原理:电源装置中定子7接通电源13产生磁场氛围;转子5经驱动装置1带动,高速运转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导线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接入肿瘤磁场治疗头的线圈11,形成回路在肿瘤磁场治疗头上产生磁场。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电刷9之间的线路上设有第一控制模块10,两个接线端子8之间的线路上设有第二控制模块12,用以控制输入电压电流参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肿瘤磁场治疗头和电源装置,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内部设有线圈(11),所述电源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所述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通过绝缘联轴器(3)与转子(5)传动连接,所述转子(5)为导电轴状件,所述转子(5)外套设有定子(7),所述定子(7)为导电管状件,所述转子(5)两端设有电刷(9),两个电刷(9)通过引出导线与线圈(11)电连接,所述定子(7)两端设有接线端子(8),两个接线端子(8)通过引出导线与电源(1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绝缘板(2),所述驱动装置(1)固定安装于基座绝缘板(2)上,所述转子(5)通过轴承座(4)安装于基座绝缘板(2)上,所述定子(7)通过支架(6)固定安装于基座绝缘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4)为深沟球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高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电刷(9)之间的线路上设有第一控制模块(10),两个接线端子(8)之间的线路上设有第二控制模块(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与定子(7)同轴心且绝缘,所述转子(5)与定子(7)之间的缝隙≤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磁场治疗头有多个,两个电刷(9)通过引出导线与多个肿瘤磁场治疗头内的线圈(11)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为电主轴或电机。
CN201921349015.3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Active CN211097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015.3U CN211097050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015.3U CN211097050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7050U true CN211097050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9015.3U Active CN211097050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7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049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abnormal tissue growth with electrical therapy
US80240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cancer with electrical therapy in conjunction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and radiation therapy
US20170189707A1 (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reatment
US8684901B1 (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cancer and pathological genetic regulations
US6290638B1 (e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of treatment of epileps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759974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cancerous metastases and for elimination of metastases
US1014384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cellular function in tissue
Serša et al. Electrochemotherapy with cisplatin: potentiation of local cisplatin antitumour effectiveness by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pulses in cancer patients
RU2420330C2 (ru) Способ активации фотосенсибилизатора
Hoy et al. Brain stimulation in psychiatry and its effects on cognition
JP5250549B2 (ja) 生体組織の刺激のための器具および方法
KR20080080483A (ko) 통합 코일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Liu et al. Review of noninvasive or minimally invasiv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KR20080003799A (ko) 약리학적, 화학적 및 국소적 약물 향상 장치 및 그 사용방법
Yi et al.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agnetic nano-iron hyperthermia therapy on rat brain glioma
CN103028202A (zh) 经颅超声刺激修复脑神经功能的装置及方法
KR20150117955A (ko) 미세전류 침대
CN211097050U (zh) 一种采用电磁场治疗肿瘤的装置
JP4545722B2 (ja) 電磁気治療用処置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01216819Y (zh) 多磁头旋磁治疗机
CN101658714A (zh) 闭合式双磁头旋磁治疗机
Masuko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selective hyperthermia in tumor-bearing rats using thermosensitive magnetoliposomes as a new hyperthermic material
CN201216817Y (zh) 敞开式双磁头旋磁治疗机
Yang et al. The effect of high frequency steep pulsed electric fields on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efficiency of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 skov3 and potential use in electrochemotherapy
CN201216820Y (zh) 闭合式双磁头旋磁治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