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5354U -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5354U
CN211095354U CN201920796629.XU CN201920796629U CN211095354U CN 211095354 U CN211095354 U CN 211095354U CN 201920796629 U CN201920796629 U CN 201920796629U CN 211095354 U CN211095354 U CN 211095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main body
stretcher
fixe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66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媛
彭小苑
吴娟
林小婵
苏毅棠
庄钰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3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 3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Science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o 3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 3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Science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3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 3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Science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o 3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o 3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Orthopedics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Science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9207966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5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5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5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之间形成有供头部放入的卡槽。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第三连接带,第一连接带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的顶部,用于固定人体的头顶,第二连接带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第三连接带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绑定牢固,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铲式担架,无需大幅度侧翻病人就可以将病人放入担架中,减少病人因搬动所导致的痛苦和危险,同时绑定牢固,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护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背景技术
铲式担架是一种搬运或抢救病人时所使用的搬运工具,其由可拆卸的两片担架板组合而成,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进行长度调整。铲式担架便于携带,同时无需大幅度侧翻病人就可以将病人放入担架中,减少病人因搬动所导致的痛苦和危险。
目前,在急救过程中常遇见脊柱损伤患者,通常使用铲式担架进行搬运。但是在搬运时,脊柱损伤患者的头部容易晃动或偏转,因此需要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现阶段常见的方法是采用绑带直接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铲式担架上,这种头部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绑定不牢固,患者在搬运时,仍会出现头部晃动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绑定牢固,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铲式担架,能够牢固患者头部,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之间形成有供头部放入的卡槽;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和所述第三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带设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顶部,用于固定人体的头顶;所述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带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所述第三连接带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和所述第三连接带均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连接绑带和第二连接绑带,所述第一连接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接绑带和所述第二连接绑带的连接处固定有卡扣或魔术贴。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块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均设有魔术贴,通过所述魔术贴将所述活动板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或者
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均设有卡扣,通过所述卡扣将所述活动板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向内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向内凹设有第二凹槽,人体耳朵能够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底部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顶部为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内置有海绵,所述海绵的外表面包覆有皮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均为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铲式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板和第二担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担架板,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二担架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担架板和所述第二担架板上均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绑带,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绑带,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所述第二固定绑带上均设有魔术贴或卡扣;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所述第二固定绑带能够分别绕设在所述第一担架板和所述第二担架板的安装槽内,且通过魔术贴或卡扣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将脊柱损伤患者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之间的卡槽内,通过第一连接带固定人体的头顶,第二连接带固定人体的额头,第三连接带固定人体的下颌。这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使用方便,绑定牢固,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铲式担架,在搬运脊柱损伤患者时,先通过第一担架板和第二担架板将患者翻至铲式担架上,再将分体式的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固定在人体头部的两侧,通过连接件将人体的头部固定在卡槽内,并通过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第三连接带固定人体头部。这种铲式担架使用方便,无需大幅度侧翻病人就可以将病人放入担架中,同时头部固定器绑定牢固,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铲式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固定主体;11、第一凹槽;20、第二固定主体;21、第二凹槽;30、卡槽;40、第一连接带;41、第二连接带;42、第三连接带;43、第一连接绑带;44、第二连接绑带;45、第一固定绑带;451、第一固定绑带A;452、第一固定绑带B;46、第二固定绑带;461、第二固定绑带A;462、第二固定绑带B;50、活动板;60、铲式担架;61、第一担架板;62、第二担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作特殊说明,所记载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对相似结构的以示区分,不应该理解为先后关系、主次或从属关系。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分体设置,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之间形成有供头部放入的卡槽30。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带40、第二连接带41和第三连接带42,第一连接带40、第二连接带41和第三连接带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主体20上。第一连接带40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顶部,用于固定人体的头顶。第二连接带41、第三连接带42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第二固定主体20的上表面,第二连接带41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第三连接带42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
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使用时,先将脊柱损伤患者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之间的卡槽30内,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初步地限制人体头部的移动。再通过第一连接带40、第二连接带41和第三连接带42来分别固定人体的头顶、额头和下颌,在不损伤脸部器官的情况下,便可将人体头部牢固地绑在头部固定器上,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第一连接带40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连接绑带43和第二连接绑带44,第一连接绑带43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第一连接绑带43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上。第二连接绑带44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第二连接绑带44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二固定主体20的相应位置处。第一连接绑带43和第二连接绑带44的活动端设有相配合的魔术贴或卡扣,通过魔术贴或卡扣将第一连接绑带43和第二连接绑带44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同理,第二连接带41和第三连接带42以同样的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更具体的是,第一连接绑带43的活动端固定有魔术贴的公面/母面,第二连接绑带44的连接处固定有魔术贴的母面/公面,通过将魔术贴的公母面相粘合,可将第一连接绑带43和第二连接绑带44固定成一体。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将魔术贴的公面粘贴在魔术贴母面的不同位置处,来调整第一连接绑带43和第二连接绑带44之间的松紧度。或者通过调节公扣和母扣的距离来调整连接绑带的松紧度。
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两块活动板50,如若脊柱损伤患者的颈部较长,则可将两块活动板50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下端,这样便可延长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长度,以辅助固定颈部较长患者的头部固定。
为了能够根据不同脊柱损伤患者,灵活地使用活动板50,则将活动板50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更具体的是,活动板50有两种固定方式:第一种,活动板50、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均设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将活动板50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第二种,活动板50、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均设有卡扣,通过卡扣将活动板50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上。
由于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需要初步限制脊柱损伤患者头部的移动,则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之间的卡槽30较窄。当人体头部放置在较窄的卡槽30内时,耳朵会和第一固定主体10、第二固定主体20直接接触,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会使耳朵产生压迫感,引起耳朵的不适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固定主体10向内凹设有第一凹槽11,第二固定主体20的相应位置处向内凹设有第二凹槽21。患者在使用时,可以将左右两侧耳朵分别放置在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内,可以有效地缓解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给耳朵造成的挤压感。优选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为圆弧形凹槽。
为了便于将脊柱损伤患者搬运至铲式担架60上,铲式担架60的担架板呈向下凹设的弧形,同时这样也符合人体平躺弧度,增加脊柱损伤患者的平躺舒适感。为了将第一固定主体10、第二固定主体20贴合固定在两侧的担架板上,将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底部设置为与铲式担架60板相吻合的倾斜面。为了保证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外表面处于同一高度,将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顶部设置为水平面。
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内置有海绵,海绵的外表面包覆有皮革。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内填充海绵,一方面,由于海绵能够定型,将其固定在第一担架板61和第二担架板62上,可以作为挡板,防止头部偏转;另一方面,由于海绵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
更具体的是,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均为头部固定块。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宽度、高度,只要能够将头部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卡槽30内即可。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不同高度和宽度的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
一种铲式担架,如图2所示,包括上述头部固定器和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板61、第二担架板62。头部固定器的第一固定主体10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担架板61,头部固定器的第二固定主体20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担架板62上。
更具体的是,第一担架板61和第二担架板62上均设有安装槽,第一固定主体10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绑带45,第二固定主体20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绑带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绑带45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固定绑带A451和第一固定绑带B452,第一固定绑带A451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左侧的上端,第一固定绑带B452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左侧的下端,第一固定绑带A451和第一固定绑带B452的连接处设有魔术贴或卡扣。如需将第一固定主体10固定在铲式担架60上,将第一固定绑带B452绕设在第一担架板61的安装槽内,再通过魔术贴或卡扣将绕设后第一固定绑带B452和第一固定绑带A451固定连接在一起。同理,第二固定绑带46也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二固定绑带A461和第二固定绑带B462,第二固定绑带A461设置在第二固定主体20的上端,第二固定绑带B462设置在第二固定主体20的下端,第二固定绑带A461和第二固定绑带B462的连接处设有魔术贴或卡扣。如需将第二固定主体20定在铲式担架60上,将第二固定绑带B462绕设在第二担架板62安装槽内,再通过魔术贴或卡扣将绕设后第二固定绑带B462和第二固定绑带A461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第一固定绑带45和第二固定绑带46的数量,只要能够将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固定在铲式担架60上即可。如若需要更牢固地固定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可增加第一固定绑带45和第二固定绑带46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绑带45和第二固定绑带46各设有两条,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的上端和下端。
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搬运脊柱损伤患者时,先通过第一担架板61和第二担架板62将患者翻至铲式担架60上,再通过第一固定绑带45和第二固定绑带46将分体式的第一固定主体10和第二固定主体20固定在人体头部的两侧,第一连接带40、第二连接带41和第三连接带42将人体的头部固定在卡槽30内。这种铲式担架60使用方便,无需大幅度侧翻病人就可以将病人放入担架中,减少病人因搬动所导致的痛苦和危险,同时绑定牢固,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头部晃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之间形成有供头部放入的卡槽;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第三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和所述第三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带设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顶部,用于固定人体的头顶;所述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三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带用于固定人体的额头,所述第三连接带用于固定人体的下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和所述第三连接带均包括分开设置的第一连接绑带和第二连接绑带,所述第一连接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绑带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所述第一连接绑带和所述第二连接绑带的连接处固定有卡扣或魔术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块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均设有魔术贴,通过所述魔术贴将所述活动板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或者
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均设有卡扣,通过所述卡扣将所述活动板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向内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向内凹设有第二凹槽,人体耳朵能够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底部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顶部为水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第二固定主体内置有海绵,所述海绵的外表面包覆有皮革。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均为固定块。
9.一种铲式担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担架板和第二担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担架板,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二担架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铲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担架板和所述第二担架板上均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绑带,所述第二固定主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绑带,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所述第二固定绑带上设有魔术贴或卡扣;所述第一固定绑带和所述第二固定绑带能够分别绕设在所述第一担架板和所述第二担架板的安装槽内,且通过魔术贴或卡扣将所述第一固定主体和所述第二固定主体固定在所述第一担架板和所述第二担架板上。
CN201920796629.X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Active CN211095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6629.XU CN21109535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6629.XU CN21109535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5354U true CN211095354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3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6629.XU Active CN21109535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5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7247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4744358A (en) Endotracheal tube holder
US3776244A (en) Non-slip retention means for use on a wearer{40 s head
US20110253146A1 (en) Medical Tubing Stabilization Device
US5289829A (en) Lip-closing anti-snoring device
US3741202A (en) Non slip retention means for use on a wearer s head
CN211095354U (zh) 一种用于铲式担架的头部固定器以及铲式担架
US20150128960A1 (en) Head and facial protective device
US10492941B2 (en) Airway system with immobilization
CN105726188A (zh) 一种股骨颈或股骨干骨折急救专用固定转运夹板装置
CN205988354U (zh) 腰部高腰固定器
CN211912084U (zh) 后路手术用搬运固定装置
CN111202641A (zh) 后路手术用搬运固定装置
CN219127202U (zh) 一种头颈外科手术肩垫
CN216652801U (zh) 一种儿童手术用体位固定装置
CN216394432U (zh) 一种可更换敷袋的医用脸罩
CN214388090U (zh) 一种带有体位固定作用的多功能洗胃装置
CN218128960U (zh) 一种腹部皮瓣固定带
US20210338470A1 (en) Traction system
CN210355032U (zh) 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
CN218009838U (zh) 一种切口加压带
CN210433696U (zh) 一种头部固定器
KR102159702B1 (ko) 팔걸이로 사용 가능한 배낭용 허리벨트
CN218961166U (zh) 一种可调式俯卧位体位垫
CN215958440U (zh) 一种新型腰保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