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4999U - 胫骨托假体 - Google Patents

胫骨托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4999U
CN211094999U CN201921424719.2U CN201921424719U CN211094999U CN 211094999 U CN211094999 U CN 211094999U CN 201921424719 U CN201921424719 U CN 201921424719U CN 211094999 U CN211094999 U CN 211094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bial tray
sleeve
tray body
prosthesis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47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开宇
孙延东
杨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47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4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4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4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胫骨托假体。胫骨托假体包括胫骨托本体、套筒以及连接件。胫骨托本体设有用于与胫骨抵接的远端面以及与远端面相对设置的近端面,近端面设有沉孔。套筒与远端面连接,套筒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沉孔连通,套筒具有初始状态以及膨胀状态,当套筒处于膨胀状态时,套筒的外径沿远离胫骨托本体的方向呈增大趋势。连接件穿设于沉孔以及导向孔内,连接件能使套筒由所述初始状态转为膨胀状态。上述胫骨托假体增强了胫骨托假体与胫骨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避免了术后胫骨托假体发生松动。

Description

胫骨托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胫骨托假体。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单髁膝关节置术采用人工单髁膝关节假体替代病变的关节软骨和半月板而保留正常的关节韧带和其他组织,从而有着创伤小、康复快、疼痛降低以及更自然的活动范围等优点,因此单髁膝关节置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治疗中。
单髁膝关节假体通常包括与股骨连接的单髁股骨假体以及与胫骨连接的胫骨托假体。传统的胫骨托假体与胫骨连接后容易发生松动现象,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胫骨托假体与胫骨连接稳定性问题,提供一种胫骨托假体。
一种胫骨托假体,包括:
胫骨托本体,设有远端面以及与所述远端面相对设置的近端面,所述近端面设有沉孔;
套筒,与所述远端面连接,所述套筒设有贯通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沉孔连通,所述套筒具有初始状态以及膨胀状态,当所述套筒处于膨胀状态时,所述套筒的外径沿远离所述胫骨托本体的方向呈增大趋势;以及,
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沉孔以及导向孔内,所述连接件能使所述套筒由所述初始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沉孔内的头部、位于所述导向孔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导向孔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包括相对靠近所述胫骨托本体的第一腔以及相对远离所述胫骨托本体的第二腔,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的腔壁形成第一锥面,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锥面的锥角等于所述过渡锥面的锥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外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导向孔连通,并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套筒远离所述胫骨托本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通槽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设有沿自身的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通槽靠近所述胫骨托本体的一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面还设有龙骨,所述龙骨的内侧面与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内侧面共面,所述龙骨的外侧面与所述远端面呈95°-100°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胫骨托本体的最大宽度为ML,所述胫骨托本体的最大长度为AP,所述沉孔包括第一沉孔以及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内侧面的距离为x,所述第一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后端的距离为y,其中所述x与所述ML的比值范围为0.4-0.8,所述y与所述AP的比值范围为0.2-0.6;
所述第二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内侧面的距离为m,所述第二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后端的距离为n,其中所述m与所述ML的比值范围为0.2-0.5,所述n与所述AP的比值范围为0.5-0.85。
上述胫骨托假体通过在胫骨托本体的远端面设置可膨胀的套筒,通过将连接件穿入套筒的导向孔内,以使得套筒被撑开形成膨胀状态,由于膨胀状态下的套筒的直径沿远离胫骨托本体的方向呈增大趋势,即套筒在膨胀状态下整体呈锥体结构,从而使得胫骨能对套筒同时施加周向压紧力以及轴向压紧力,避免了套筒从胫骨的安装孔内脱出,从而实现对胫骨托假体的周向固定以及轴向固定,增强了胫骨托假体与胫骨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避免了术后胫骨托假体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胫骨托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胫骨托假体与胫骨的配合关系图;
图3为图2中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胫骨托假体的胫骨托本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胫骨托假体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示的胫骨托本体的仰视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胫骨托假体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胫骨托本体;11、近端面;111、沉孔;111a、第一沉孔;111b、第二沉孔;112、第一沉槽;12、远端面;121、第二沉槽;122、龙骨;131、后端;132、前端;133、内侧面;134、外侧面;20、套筒;21、导向孔;211、第一腔;212、第二腔;22、通槽;23、凹槽;30、连接件;31、第一段;32、第二段;33、过渡锥面;34、第二锥面;35、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中所述“近端”是指靠近人体心脏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人体心脏的一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见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胫骨托假体,胫骨托假体用于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半月板衬垫配合以置换病变的胫骨近端。具体地,一实施例的胫骨托假体包括胫骨托本体10、套筒20以及连接件30。其中胫骨托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近端面11以及远端面12,其中近端面11安装半月板衬垫后用于与股骨抵接,远端面12用于与胫骨截骨面抵接。近端面11设有沉孔111,沉孔111用于穿设连接件30。
套筒20与胫骨托本体10的远端面12连接,较佳地,套筒20与胫骨托本体10的远端面12固定连接,并且套筒20与胫骨托本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套筒20设有贯通的导向孔21,并且导向孔21与沉孔111连通。导向孔21用于穿设连接件30并对连接件30起到导向作用,以使得连接件30能准确穿入胫骨内。进一步地,套筒20具有初始状态以及膨胀状态。当套筒20处于初始状态时,套筒20整体呈直筒形,从而便于套筒20植入胫骨安装孔内。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当套筒20处于膨胀状态时,套筒20的直径沿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方向呈增大趋势,即套筒20的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体积变大,使得套筒20整体呈锥体结构。从而使得套筒20固定于胫骨内,防止套筒20脱出胫骨而导致胫骨托本体10松动。
进一步地,连接件30穿设在于沉孔111以及导向孔21内,进一步地,连接件30穿入导向孔21后能撑开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以使得套筒20由初始状态转为膨胀状态。
传统的胫骨托假体通过套筒20与胫骨上的安装孔紧密压合,以实现胫骨托假体的固定,然而套筒20与胫骨上的安装孔的过盈配合也仅能为套筒20提供周向压紧,而在套筒20的轴向上并没有压紧力作用,从而导致了胫骨托假体嵌入至胫骨的安装孔后连接不稳定,容易松动。
而本实施例的胫骨托假体通过在胫骨托本体10的远端面12设置可膨胀的套筒20,通过将连接件30穿入套筒20的导向孔21内,以使得套筒20被撑开形成膨胀状态,由于膨胀状态下的套筒20的直径沿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方向呈增大趋势,即套筒20在膨胀状态下整体呈截头锥体结构,从而使得胫骨能对套筒20同时施加周向压紧力以及轴向压紧力,避免了套筒20从胫骨的安装孔内脱出,从而实现对胫骨托假体的周向压紧以及轴向压紧,增强了胫骨托假体与胫骨的连接稳定性,进而避免了术后胫骨托假体发生松动。
参见图4,胫骨托本体10的近端面11还设有用于容纳半月板衬垫(未示出)的第一沉槽112。远端面12设有第二沉槽121,第二沉槽121用于填充生物活性涂层。生物活性涂层用于加强胫骨托本体10与胫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沉孔111开设于第一沉槽112的底壁上,套筒20连接于第二沉槽121的底壁上。通过将沉孔111开设于第一沉槽112的底壁上,从而在第一沉槽112内设置半月板衬垫后,半月板衬垫能防止连接件30从沉孔111内脱出。较佳地,第二沉槽121的深度范围为0mm-0.5mm,优选为0.25mm。套筒20的外径范围为4mm-10mm,优选为4mm-6mm。套筒20的长度范围为4mm-15mm,优选为6mm-8mm。
参见图4以及图5,连接件30包括位于导向孔21内的第一段31以及位于导向孔21外的第二段32,第一段3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段32的直径。具体地,第一段31的外周面为光面,第二段32设有螺纹,第二段32用于植入胫骨内。较佳地,第一段31的直径大于第二段32的直径,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之间设有过渡锥面33,从而便于撑开套筒20,以使得套筒20膨胀形成膨胀状态。进一步地,连接件30还包括头部35,头部35与第一段31连接,头部35的直径大于第一段31的直径,头部35设置于沉孔111内,从而防止连接件30的头部凸出胫骨托本体10的近端面11。优选地,连接件30远离头部的一端还形成有第二锥面34,从而更便于连接件30植入胫骨内。具体地,第一段31的直径范围为3mm-8mm,优选为3mm-5mm。第二段32的螺纹长度范围为10mm-40mm,优选为20mm-30mm。过渡锥面33的锥角范围为5°-30°,优选为10°-20°。第二锥面34的锥角范围为5°-30°,优选为10°-20°。较佳地,连接件30的材料为钴铬合金或钛合金。
参见图3以及图4,套筒20的导向孔21包括相对靠近胫骨托本体10的第一腔211以及相对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第二腔212,其中,第一腔21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件30的第一段31的直径,第二腔212的直径小于连接件30的第一段31的直径。换而言之,第一腔211的直径大于第二腔212的直径,第一腔211用于容纳连接件30的第一段31,并且用于降低套筒20的壁厚以降低套筒20的结构刚度从而使得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更容易被连接件30撑开。较佳的,套筒20的第二腔212的直径大于等于连接件30的第二段32的螺纹大径,以方便连接件30的第二段32通过。具体地,将连接件30穿入套筒20时,直径较小的第二段32完全穿过第二腔212后,连接件30继续向下推送,当直径较大的过渡锥面33甚至是第一段31进入第二腔212时,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便被连接件30撑开,进而使得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直径扩大,以使套筒20进入膨胀状态以形成锥体状结构。此处所述“向下”是指当胫骨托假体植入人体时,人体的下方方位,本文中“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描述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人体的方位。当连接件30完全进入套筒20后,即连接件30的头部35进入沉孔111内时,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位于连接件30的第一段31或过渡锥面33处,优选位于过渡锥面33处。
进一步地,第二腔21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或圆锥形。较佳地,第二腔212的腔壁形成第一锥面,并且第一锥面的锥角等于连接件30的过渡锥面33的锥角,从而通过第一锥面与过渡锥面33的配合,更易于使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被撑开。进一步地,第一腔211的直径范围为4mm-9mm,优选为4mm-5mm。第二腔212的最小直径范围为3mm-8mm,第二腔212的长度范围0.5mm-2mm,优选为0.8mm-1.2mm。在第二腔212的长度以及直径满足上述数值范围时,可保证将连接件30插入套筒20所需的最大按压力在20N-200N的范围内,从而使连接件30可顺利插入套筒20内并且保证套筒20的胀开幅度能使胫骨对套筒20产生足够的轴向压紧力,以加固胫骨托假体与胫骨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4,套筒20的外壁设有通槽22,通槽22与导向孔21连通,通槽22沿套筒20的轴向延伸并且通槽22贯穿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通槽22用于降低套筒20的刚度,从而更利于套筒20在连接件30的作用下胀开形成膨胀状态。进一步地,通槽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通槽22沿套筒20的周向间隔设置,具体地,通槽22的数量范围为4-8个,优选为5-7个,通槽22的宽度范围0.5mm-2mm,优选为0.8mm-1.5mm,通槽22的长度与套筒20的长度之比的范围为0.6-0.9,优选为0.7-0.8。通槽22满足上述数值范围时,可有效降低套筒20的结构刚度,使连接件30插入套筒20所需的最大按压力在20N-200N的范围内,以保证套筒20在连接件30的作用下可顺利胀开,同时保证套筒20满足一定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地,套筒20设有沿自身的周向延伸的凹槽23,凹槽23与通槽22靠近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连通,即凹槽23位于套筒20靠近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具体地,凹槽23为绕套筒20的周向延伸的环槽,凹槽23可以为矩形槽、三角形槽或弧形槽,优选为弧形槽,以减小应力集中。凹槽23用于进一步降低套筒20的结构刚度,使得套筒20远离胫骨托本体10的一端更容易被连接件30撑开。
参见图6,胫骨托本体10上的沉孔1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每个沉孔111内均对应一个套筒20以及以及连接件30。具体地,沉孔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沉孔111分别为第一沉孔111a以及第二沉孔111b。胫骨托本体10的最大宽度为ML,此处的最大宽度指的是胫骨托本体10的内侧面133到外侧面134的最大距离,其中内侧面133指的是胫骨托本体10相对接近人体正中矢状面的一侧,外侧面134指的是胫骨托本体10相对远离人体正中矢状面的一侧。胫骨托本体10的最大长度为AP,此处的最大宽度指的是胫骨托本体10的前端132到后端131的最大距离,其中前端132指的是胫骨托本体10相对靠近人体腹部的一端,后端131指的是胫骨托本体10相对靠近人体背部的一端。
具体地,第一沉孔111a的中心线到胫骨托本体10内侧面133的距离为x,第一沉孔111a的中心线到胫骨托本体10的后端131的距离为y,其中x与ML的比值范围为0.4-0.8,优选0.55-0.65,y与AP的比值范围为0.2-0.6,优选0.3-0.5,如此,使得第一沉孔111a的中心线位置接近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与胫骨的附着点位置,从而更便于胫骨托假体的植入。
进一步地,第二沉孔111b的中心线到胫骨托本体10内侧面133的距离为m,第一沉孔111a的中心线到胫骨托本体10的后端131的距离为n,其中m与ML的比值范围为0.2-0.5,优选0.25-0.35,n与AP的比值范围为0.5-0.85,优选0.7-0.8。如此,使得第二沉孔111b的中心线位于胫骨前内侧骨质较好的部位,从而使得胫骨托假体的固定效果更好。此外,第一沉孔111a与第二沉孔111b设置于上述位置时,胫骨患处前侧能暴露在医生面前,医生的手术视野较好,方便医生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参见图7,胫骨托本体10的远端面12还设有龙骨122,龙骨122用于嵌入胫骨内,以加强胫骨托本体10与胫骨的连接稳固性。进一步地,龙骨122的内侧面与胫骨托本体10的内侧面133共面,龙骨122的外侧面与远端面12呈95°至100°夹角α,以使得龙骨122具有一定锥度以便于龙骨122进入骨组织。此处所述龙骨122的内侧面是指,胫骨托假体按照植入人体的方向放置时,龙骨122朝向人体矢状面的面;龙骨122的外侧面是指,胫骨托假体按照植入人体的方向放置时,龙骨122背离人体矢状面的面。较佳地,在前后方向上,龙骨122的后缘与胫骨托本体10的后端131的距离为s,s的取值范围为2mm-6mm,优选为4mm-5mm,从而避免了龙骨122切断胫骨的后缘皮质骨而导致的胫骨托假体的固定效果受影响问题。通过三角形布局的龙骨122、穿设于第一沉孔111a内的连接件30以及穿设于第二沉孔111b内的连接件30,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能使得胫骨托假体得到更好的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胫骨托本体,设有远端面以及与所述远端面相对设置的近端面,所述近端面设有沉孔;
套筒,与所述远端面连接,所述套筒设有贯通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沉孔连通,所述套筒具有初始状态以及膨胀状态,当所述套筒处于膨胀状态时,所述套筒的外径沿远离所述胫骨托本体的方向呈增大趋势;以及,
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沉孔以及所述导向孔内,所述连接件能使所述套筒由所述初始状态转为所述膨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沉孔内的头部、位于所述导向孔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所述导向孔外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包括相对靠近所述胫骨托本体的第一腔以及相对远离所述胫骨托本体的第二腔,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设有过渡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的腔壁形成第一锥面,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锥面的锥角等于所述过渡锥面的锥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导向孔连通,并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套筒远离所述胫骨托本体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通槽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设有沿自身的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通槽靠近所述胫骨托本体的一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面还设有龙骨,所述龙骨的内侧面与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内侧面共面,所述龙骨的外侧面与所述远端面呈95°-100°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托本体的最大宽度为ML,所述胫骨托本体的最大长度为AP,所述沉孔包括第一沉孔以及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内侧面的距离为x,所述第一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后端的距离为y,其中所述x与所述ML的比值范围为0.4-0.8,所述y与所述AP的比值范围为0.2-0.6;
所述第二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内侧面的距离为m,所述第二沉孔的中心线到所述胫骨托本体的后端的距离为n,其中所述m与所述ML的比值范围为0.2-0.5,所述n与所述AP的比值范围为0.5-0.85。
CN201921424719.2U 2019-08-29 2019-08-29 胫骨托假体 Active CN211094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4719.2U CN211094999U (zh) 2019-08-29 2019-08-29 胫骨托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4719.2U CN211094999U (zh) 2019-08-29 2019-08-29 胫骨托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4999U true CN211094999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4719.2U Active CN211094999U (zh) 2019-08-29 2019-08-29 胫骨托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4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3283B2 (en) Components for artificial joints
AU605016B2 (en) Prosthetic knee joint with improved patellar component tracking
AU2007226820B2 (en) Bowed femoral sleeve
US7297164B2 (en) Modular knee prosthesis
JP4642586B2 (ja) 多目的ステムを備えたモジュラー整形外科インプラントシステム
CA1277453C (en) Fixation device for a ligament or tendon prosthesis
US10231840B2 (en) Low profile tibial baseplate with fixation members
US20050137713A1 (en) Anti-backout arthroscopic uni-compartmental prosthesis
JP2012514511A5 (zh)
CN104042362B (zh) 具有次级保持的假体部件
CN211094999U (zh) 胫骨托假体
US10695183B2 (en) Augments and methods of implanting augments
CN110664518A (zh) 胫骨托假体
CN210727941U (zh) 踝关节假体
CN214907672U (zh) 一种与髓内钉解剖相匹配的髓腔扩孔装置
CN211094998U (zh) 胫骨托假体
US20210007852A1 (en) Tapered Stem With Anti-Rotation Features
CN116019604B (zh) 一种前交叉韧带重建用植入体结构
CN110664517A (zh) 胫骨托假体
CN211325897U (zh) 胫骨平台组件和应用其的膝关节假体
CN216535676U (zh) 仿生物型肱骨假体
CN219000736U (zh) 一种胫骨托假体
CN213098540U (zh) 一种翻修型踝关节假体
US20230355398A1 (en) Joint arthroplasty implant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0518692C (zh) 人工髋关节股骨端假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