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3711U - 一种助力马桶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力马桶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3711U
CN211093711U CN201921763705.3U CN201921763705U CN211093711U CN 211093711 U CN211093711 U CN 211093711U CN 201921763705 U CN201921763705 U CN 201921763705U CN 211093711 U CN211093711 U CN 211093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ilet seat
toilet
support
handrail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37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啸
马嵩山
赵晨郁
王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hangqing Electronic & Science Technology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hangqing Electronic & Science Technology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hangqing Electronic & Science Technology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hangqing Electronic & Science Technology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37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3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3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3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助力马桶圈,包括马桶圈、扶手和设在马桶圈与扶手之间的可控气弹簧以及连杆机构,通过扶手带动可控气弹簧和连杆机构运转,从而带动马桶圈升降。在马桶座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定轴转动的齿轮,扶手上设有与齿轮啮合传动的齿状结构,齿状结构与齿轮啮合传动为扶手的转动提供支撑。如此设置,以扶手和可控气弹簧为动力源,结合连杆机构和齿轮,在无需供电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马桶圈的升起,可控气弹簧属于柔性传动件,在马桶圈升起过程中使用者的体重与可控气弹簧的弹性自行平衡,马桶圈升起过程具有阻尼,可有效保证助力起身过程的体感舒适性。此外,可控气弹簧的存在避免了对电能的使用,方便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助力马桶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力马桶圈。
背景技术
如厕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但由于大部分老年人会出现骨质疏松、反应迟缓和身体机能变差等身体特点,而现有的马桶更加注重的是整体的美观和造型,没有任何针对老年人的设计,对他们来说如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大部分老年人在使用马桶后,都存在着不方便站起的问题,需要有人进行搀扶或者借助其他物品,使用不便且困难。但是上厕所是件比较私密的事情,不便于让其他人帮助,因此,传统马桶对老年人来说就比较吃力,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危险。而有的马桶以电机或电动缸为动力源,通过刚性的传动机构驱使马桶圈向前倾斜一定角度,实现对使用者起身过程的助力,此种情况下,马桶圈的移动速度是预先设定的,导致助力起身过程体感僵硬,使用舒适度差。此外,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在浴室内马桶附近一般不会设置插座,使得以电机为动力源的马桶具有不便安装、安装受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助力马桶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助力马桶圈,包括设置在马桶座上方的马桶圈、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马桶座两侧的支撑架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的扶手;所述支撑架上方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设置有定轴转动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轴连接,所述扶手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的齿状结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马桶圈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马桶圈移动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垂直,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扶手之间设置有可控气弹簧,所述可控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扶手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可控气弹簧的复位按钮设置在所述扶手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所述马桶圈与所述扶手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限制所述马桶圈的移动,所述锁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马桶圈可以相对于所述支撑架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架杆和第二连架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架杆与所述第二连架杆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连架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架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架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架杆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架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气弹簧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马桶圈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支架和与所述扶手支架固定连接的压板,所述扶手支架呈弯曲状且所述扶手支架的两端均位于所述压板的下方,所述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远离所述压板的一面,所述扶手支架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可控气弹簧转动连接的连接柱。
优选地,所述马桶圈的两侧延设有向下延伸的马桶圈下支架,所述马桶圈下支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马桶圈下支架上的弧形槽和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的卡针,所述弧形槽沿所述扶手支架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的移动轨迹延伸,所述弧形槽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的槽底与所述马桶圈支架的表面之间通过圆滑过渡曲面连接,所述扶手支架与所述卡针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卡针伸入所述弧形槽长度的弹性件。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使位于马桶座左右两侧的所述双摇杆机构同步运动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和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马桶圈下支架连接,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马桶圈下支架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所述直线轴承的轴线垂直且与所述双摇杆机构所在平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的轴线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支架为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外部的空心杆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连接轴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马桶圈上方设置有马桶盖,所述马桶盖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靠近马桶水箱的一侧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板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架杆转动角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连架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马桶圈与马桶座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减震垫。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助力马桶圈,包括设置在马桶座上方的马桶圈、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马桶座两侧的支撑架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架两侧的扶手。在支撑架上方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设置有定轴转动的齿轮,在扶手上设置有与齿轮啮合传动的齿状结构,扶手上的齿状结构与齿轮之间啮合传动,为扶手的转动提供支撑,位于马桶座两侧的两个齿轮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轴连接,两个齿轮同步转动,以保证两个扶手同步转动。在支撑架与马桶圈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所在平面与连接轴的轴线垂直,连杆机构中杆件的转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分量,可以带动马桶圈上下移动。在连杆机构与扶手之间设置有可控气弹簧,可控气弹簧的一端与扶手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杆机构转动连接,可控气弹簧的伸缩过程可以带动连杆机构或扶手转动。可控气弹簧具有复位按钮,该复位按钮设置在扶手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当可控气弹簧伸长至最长时,通过按动复位按钮可以使可控气弹簧收缩至最短。在马桶圈与扶手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当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止机构限制马桶圈的移动,连杆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当锁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马桶圈可以相对于支撑架上下移动。使用者使用马桶之前,该助力马桶圈处于初始状态,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扶手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向上抬起,使用者使用马桶时,需向下按动扶手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扶手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向齿轮靠近,即扶手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逐渐远离连杆机构,此时,静止状态的连杆机构限制可控气弹簧与其连接的一端的移动,故在下压扶手的过程中,可控气弹簧逐渐拉伸,直至扶手处于水平状态,锁止机构变化至第二状态,此时使用者坐在马桶圈上,限制了马桶圈的向上移动;当使用者要起身时,按动扶手上的复位按钮使可控气弹簧复位,使可控气弹簧开始收缩变短,此时由于使用者手压扶手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限制了可控气弹簧与扶手连接的一端的移动,故在可控气弹簧收缩变短的过程中,可控气弹簧带动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向上转动,从而推动与连杆机构连接的马桶圈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马桶圈对使用者具有向上的推力,从而帮助使用者起身;当使用者站稳后,手动向上扳动扶手远离马桶水箱的一端,扶手的转动带动可控气弹簧及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向下转动,从而使该助力马桶圈回复至初始状态,以便下一次使用。如此设置,将该助力马桶圈设置在马桶座上,可以帮助老年人站起,避免了对老年人便后站起过程的搀扶,使用方便,且增加了老年人使用马桶的安全性。该助力马桶圈以扶手和可控气弹簧为动力源,结合连杆机构和齿轮,在无需供电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马桶圈的升起,可控气弹簧属于柔性传动件,在马桶圈升起过程中使用者的体重与可控气弹簧的弹性自行平衡,马桶圈升起过程具有阻尼,可有效保证助力起身过程的体感舒适性。此外,可控气弹簧的存在避免了对电能的使用,方便安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助力马桶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助力马桶圈处于初始状态时,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助力马桶圈的扶手被压下、马桶圈未抬起时,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助力马桶圈抬起一定高度时,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助力马桶圈处于完全抬起状态时,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联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齿轮、连接轴与联动杆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锁止机构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锁止机构的原理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马桶座-1;马桶圈-2;支撑架-3;扶手-4;马桶水箱-5;齿轮-6;连接轴-7;可控气弹簧-8;第一连架杆-9;第二连架杆-10;扶手支架-11;压板-12;连接柱-13;马桶圈下支架-14;弧形槽-15;卡针-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直线轴承-19;马桶盖-20;限位块-21;条形孔-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马桶圈,通过以扶手和可控气弹簧为动力源,结合连杆机构和齿轮,在无需供电的前提下,在使用者便后起身的过程中,向上推动使用者,可以帮助使用者起身,方便使用,且可控气弹簧的使用可保证助力起身过程的体感舒适性。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5,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助力马桶圈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力马桶圈,包括设置在马桶座1上方的马桶圈2、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马桶座1两侧的支撑架3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架3两侧的扶手4。在支撑架3上方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设置有定轴转动的齿轮6,在扶手4上设置有与齿轮6啮合传动的齿状结构,扶手4上的齿状结构与齿轮6之间啮合传动,为扶手4的转动提供支撑,位于马桶座1两侧的两个齿轮6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轴7连接,两个齿轮6同步转动,以保证两个扶手4同步转动。在支撑架3与马桶圈2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所在平面与连接轴7的轴线垂直,连杆机构中杆件的转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分量,可以带动马桶圈2上下移动。在连杆机构与扶手4之间设置有可控气弹簧8,可控气弹簧8的一端与扶手4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杆机构转动连接,可控气弹簧8的伸缩过程可以带动连杆机构或扶手4转动。可控气弹簧8具有复位按钮,该复位按钮设置在扶手4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当可控气弹簧8伸长至最长时,通过按动复位按钮可以使可控气弹簧8收缩至最短。在马桶圈2与扶手4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当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锁止机构限制马桶圈2的移动,连杆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当锁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马桶圈2可以相对于支撑架3上下移动。
使用者使用马桶之前,该助力马桶圈处于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扶手4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向上抬起,使用者使用马桶时,需向下按动扶手4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扶手4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向齿轮6靠近,即扶手4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逐渐远离连杆机构,此时,静止状态的连杆机构限制可控气弹簧8与其连接的一端的移动,故在下压扶手4的过程中,可控气弹簧8逐渐拉伸,直至扶手4处于水平状态,如图3所示,锁止机构变化至第二状态,此时使用者坐在马桶圈2上,限制了马桶圈2的向上移动。当使用者要起身时,按动扶手4上的复位按钮使可控气弹簧8复位,使可控气弹簧8开始收缩变短,此时由于使用者手压扶手4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限制了可控气弹簧8与扶手4连接的一端的移动,故在可控气弹簧8收缩变短的过程中,可控气弹簧8带动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向上转动,从而推动与连杆机构连接的马桶圈2向上移动,如图4和图5所示,向上移动的马桶圈2对使用者具有向上的推力,从而帮助使用者起身。当使用者站稳后,手动向上扳动扶手4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扶手4的转动带动可控气弹簧8及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向下转动,从而使该助力马桶圈回复至初始状态,以便下一次使用。
如此设置,将该助力马桶圈设置在马桶座1上,可以帮助老年人站起,避免了对老年人便后站起过程的搀扶,使用方便,且增加了老年人使用马桶的安全性。该助力马桶圈以扶手4和可控气弹簧8为动力源,结合连杆机构和齿轮6,在无需供电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马桶圈2的升起,可控气弹簧8属于柔性传动件,在马桶圈2升起过程中使用者的体重与可控气弹簧8的弹性自行平衡,马桶圈2升起过程具有阻尼,可有效保证助力起身过程的体感舒适性。此外,可控气弹簧8的存在避免了对电能的使用,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杆机构选为双摇杆机构,该双摇杆机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架杆9和第二连架杆10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架杆9与第二连架杆10之间的连杆,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架杆10的第一端均与支撑架3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架杆10的第一端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连架杆9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架杆10的第二端分别与连杆的两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架杆9的第二端与可控气弹簧8转动连接,连杆与马桶圈2固定连接。在可控气弹簧8缩短的过程中,可控气弹簧8的端部带动第一连架杆9以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为圆心向上转动,第二连架杆10向上移动,对马桶圈2具有向上的推力,从而推动马桶圈2向上抬起。
实施中,在支撑架3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连架杆9转动角度的限位块21,限位块21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与支撑架3转动连接的位置处。在生产该助力马桶圈时,可以根据马桶圈2所需上升高度确定第一连架杆9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限位块21的位置。
实施中,上述扶手4包括扶手支架11和与扶手支架11固定连接的压板12。扶手支架11的形状如图6所示,呈弯曲状且扶手支架11的两端均位于压板12的下方,齿状结构设置在扶手支架11远离压板12的一面,扶手支架11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13,用于与可控气弹簧8转动连接。在可控气弹簧8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通过将可控气弹簧8端部的连接环套在扶手支架11的连接柱13上实现扶手支架11与可控气弹簧8之间的铰接。为保证可控气弹簧8与扶手支架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连接柱13穿过连接环后可在连接柱13的端部安装止挡块,防止连接环从连接柱13上脱出。可控气弹簧8与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可控气弹簧8与扶手支架11之间的连接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马桶圈2的两侧延设有向下延伸的马桶圈下支架14,马桶圈下支架14与连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上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马桶圈下支架14上的弧形槽15和设置在扶手支架11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卡针16,卡针16可嵌入至弧形槽15内,并可沿弧形槽15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由于卡针16随扶手支架11的转动而移动,卡针16的移动轨迹与扶手支架11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移动轨迹一致,该轨迹形状受扶手支架11设有齿状结构位置处的形状以及卡针16与扶手支架11之间的相对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弧形槽15的形状与卡针16的移动轨迹一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本申请不对其进行限定。弧形槽15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槽底与马桶圈2支架的表面之间通过圆滑过渡曲面连接,弧形槽15深度沿其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至其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在扶手支架11靠近马桶圈下支架14的一面上设置有供卡针16部分伸入的盲孔,盲孔内部设置有弹性件,用于调节卡针16伸出盲孔的长度,也即用于调节卡针16伸入弧形槽15的长度。弹性件可以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针16和盲孔的底部固定连接。卡针16位于弧形槽15内部时,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在卡针16从弧形槽15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向弧形槽15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移动过程中,在弧形槽15槽底的挤压作用下,压缩弹簧逐渐压缩,卡针16伸入弧形槽15的长度逐渐减小;当卡针16移动至弧形槽15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时,卡针16从弧形槽15内脱出,使锁止机构变化至第二状态,锁止结构的过程原理参照图9和图10,图9和图10仅表示卡针与弧形槽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对弧形槽的形状进行表示。
优选实施例中,为使位于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双摇杆机构同步运动,该助力马桶圈还包括联动杆,通过使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双摇杆机构,对双摇杆机构的运动进行协调。具体地,上述联动杆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17和与两个第一支架1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18,如图7所示,联动杆呈“门”字形,第二支架18与支撑架3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马桶座1左右方向一致,上述两个第一支架17的第二端均通过直线轴承19与马桶圈下支架14连接,直线轴承19与马桶圈下支架14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直线轴承19的轴线垂直且与双摇杆机构所在平面垂直。直线轴承19为套筒状,第一支架17的第二端可穿过直线轴承19并可与直线轴承19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相对移动的方向为第一支架17的延伸方向或直线轴承19的轴线方向。在马桶圈下支架14上升的过程中,直线轴承19随之向上移动,此过程中,第一支架17的第二端向上移动,第一支架17会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直线轴承19也会转动相应角度,直线轴承19与第一支架17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该距离变化通过第一支架17与直线轴承19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其中一个第一支架17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支架18转动相应角度,另一个第一支架17与第二支架18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8的转动会使另一个第一支架17也转动相同的角度,若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马桶圈下支架14上升速度不同,另一个第一支架17通过直线轴承19对另一侧的马桶圈下支架14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协调另一侧的马桶圈下支架14的上升,从而保证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马桶圈下支架14同步上升,防止因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马桶圈下支架14的运动不同步导致的马桶圈2倾斜的现象,增强该助力马桶圈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可使第二支架18的轴线与连接轴7的轴线重合,以减少占用空间,使该助力马桶圈结构紧凑。具体地,可将第二支架18设置为空心杆状结构,使第二支架18套设在连接轴7的外部并使第二支架18与连接轴7之间转动连接,使第二支架18的转动与连接轴7的转动互不影响,如图8所示。其中,第二支架18与连接轴7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在第二支架18与连接轴7之间设置轴承实现。
本实施例中位于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支撑架3均可以设置为沿竖直面设置的支撑板,两块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支撑板为空心板状结构,可控气弹簧8、连杆机构、马桶圈下支架14以及联动杆的第一支架17均设置在支撑板内部的空腔中,在支撑板上端设置有供马桶圈下支架14和第一支架17移动的开口,支撑板远离马桶座1的一面设置有两个条形孔22,分别供扶手4端部的连接柱13与可控气弹簧8连接以及使扶手4端部的卡针16伸入马桶圈下支架14上的弧形槽15内,并保证扶手4可以顺利转动。两个条形孔22的形状和位置分别由连接柱13与扶手支架11的连接点的移动轨迹和卡针16的移动轨迹确定,若连接柱13与扶手支架11的连接点的移动轨迹和卡针16的移动轨迹重合,则只需设置一个条形孔22。
实施中,在马桶圈2上方设置有马桶盖20,马桶盖20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与支撑架3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侧转动连接,通过扳动马桶盖20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可以打开马桶盖20或使马桶盖20扣合在马桶圈2上。
实施中,在马桶圈2与马桶座1上表面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减震垫,在马桶圈2下降至马桶座1上表面的位置处时,可以减少噪音。
实施中,为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在压板1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增加使用者手部与压板1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使用者按动压板12时出现打滑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马桶座(1)上方的马桶圈(2)、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马桶座(1)两侧的支撑架(3)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两侧的扶手(4);所述支撑架(3)上方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设置有定轴转动的齿轮(6),两个所述齿轮(6)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轴(7)连接,所述扶手(4)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6)啮合传动的齿状结构;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马桶圈(2)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马桶圈(2)移动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轴(7)的轴线垂直,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扶手(4)之间设置有可控气弹簧(8),所述可控气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扶手(4)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可控气弹簧(8)的复位按钮设置在所述扶手(4)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所述马桶圈(2)与所述扶手(4)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限制所述马桶圈(2)的移动,所述锁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马桶圈(2)可以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所述双摇杆机构包括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架杆(9)和第二连架杆(1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架杆(9)与所述第二连架杆(10)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架杆(10)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架(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架杆(9)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架杆(10)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架杆(9)的第二端与所述可控气弹簧(8)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马桶圈(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4)包括扶手支架(11)和与所述扶手支架(11)固定连接的压板(12),所述扶手支架(11)呈弯曲状且所述扶手支架(11)的两端均位于所述压板(12)的下方,所述齿状结构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11)远离所述压板(12)的一面,所述扶手支架(11)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可控气弹簧(8)转动连接的连接柱(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圈(2)的两侧延设有向下延伸的马桶圈下支架(14),所述马桶圈下支架(14)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马桶圈下支架(14)上的弧形槽(15)和设置在所述扶手支架(11)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卡针(16),所述弧形槽(15)沿所述扶手支架(11)远离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移动轨迹延伸,所述弧形槽(15)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的槽底与所述马桶圈(2)支架的表面之间通过圆滑过渡曲面连接,所述扶手支架(11)与所述卡针(16)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卡针(16)伸入所述弧形槽(15)长度的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位于马桶座(1)左右两侧的所述双摇杆机构同步运动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17)和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18),所述第二支架(18)与所述支撑架(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7)的第二端通过直线轴承(19)与所述马桶圈下支架(14)连接,所述直线轴承(19)与所述马桶圈下支架(14)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所述直线轴承(19)的轴线垂直且与所述双摇杆机构所在平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8)的轴线与所述连接轴(7)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支架(18)为可套设在所述连接轴(7)外部的空心杆状结构,所述第二支架(18)与所述连接轴(7)之间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圈(2)上方设置有马桶盖(20),所述马桶盖(20)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3)靠近马桶水箱(5)的一侧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架杆(9)转动角度的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第一连架杆(9)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马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圈(2)与马桶座(1)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减震垫。
CN201921763705.3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助力马桶圈 Active CN211093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3705.3U CN211093711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助力马桶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3705.3U CN211093711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助力马桶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3711U true CN211093711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3705.3U Active CN211093711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助力马桶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3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3912A (zh) * 2020-11-25 2021-03-16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老人如厕助起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3912A (zh) * 2020-11-25 2021-03-16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老人如厕助起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2087B (zh) 一种可如厕轮椅车
CN101632614B (zh) 多功能残障轮椅车
CN108852759B (zh) 一种骨科病人用多脚拐杖
CN110074709B (zh) 一种采用链条传动与四杆机构的老人如厕辅助装置
CN204839984U (zh) 一种可如厕轮椅车
CN211093711U (zh) 一种助力马桶圈
KR102128494B1 (ko) 일어나는 것을 돕는 의자
CN205094988U (zh) 一种艾灸沐足箱
CN203815826U (zh) 一种折叠拐杖
CN108245374A (zh) 集助站和扭腰锻炼功能于一体的l形导轨按摩椅
CN202179641U (zh) 残疾人多方位移动、多功能轮椅
CN111012091A (zh) 一种辅助坐立的座椅
CN213373549U (zh) 一种老年人辅助行走装置
CN211067559U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整体升降式医疗床
CN204743279U (zh) 一种起身助力装置
CN205197232U (zh) 一种太阳伞底座
CN114795861A (zh) 一种老年精神科临床用行走辅助装置
CN104825308B (zh) 一种按摩椅的座架机构
CN107550671A (zh) 一种用于浴缸的移动升降椅及其移动升降方法
CN210170319U (zh) 多功能多体位医用电动椅
CN209154395U (zh) 集助站和扭腰锻炼功能于一体的l形导轨按摩椅
CN217611788U (zh) 一种用于辅助老人起身与上下床的助老床
JP3202877U (ja) 立ち上がり補助椅子の構造
CN112336597B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老人按摩枕及其使用方法
CN212439105U (zh) 一种可辅助人体起坐的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