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92812U -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 Google Patents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92812U
CN211092812U CN201921710772.9U CN201921710772U CN211092812U CN 211092812 U CN211092812 U CN 211092812U CN 201921710772 U CN201921710772 U CN 201921710772U CN 211092812 U CN211092812 U CN 211092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rail
sliding
sitting
sta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07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基
叶金
蒋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07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92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92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92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座体以及翘板;滑轨组件,具有相互滑动配合的动轨与静轨,静轨固定连接于翘板上;座支撑件,设包括第一座与第二座,在平坐状态下,第一座与第二座共同支撑人体臀腿部;在站姿状态下,仅有第一座呈现支撑人体臀腿部的姿态;背支撑件,其与动轨相连并随动轨一起上下移动;在底座与座支撑件之间设有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配置为当座支撑件处于平坐状态时受到触发,翘板相对于座体转动;而当座支撑件由平坐状态转换为站姿状态时,翘板则与座体保持相对固定,此时椅背不能后仰,保证了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背景技术
座具在现代人学习和工作中广泛使用,对于大多数办公椅或学习椅而言,只具备坐的功能;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站久了腿部负荷过重使人易感到劳累;而坐久了人也会感到难受或疲劳,同时还会因为脑供血不足、全身重量压在脊椎底端等引发诸如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腰椎颈椎等各种疾病,对身体不利。久坐对身体不利已有许多研究和报道,一个人站久了就希望能坐坐,而坐久了又希望能够站站。
在久坐的人中间,似乎办公室白领和在校学习的学生坐的时间最长,他们几乎整小时整天地坐着工作或者学习,很难进行姿势的调节,不仅人很容易产生疲劳,而且身体容易受到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最好让人的“坐”和“站”能够交替进行。
现有技术中已存在同时具备坐站功能的椅子,比如上海电机学院在2014年3月21日提出的申请号为:“CN201410106815.8”、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可坐可站的椅子”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使用方法如下:
(1)想采用“坐态”形式时,可将所述左翻板10和所述右翻板11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1201、第一滑动销1401和第一紧定螺栓130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1202、第二滑动销1402和第二紧定螺栓1302调整为水平状态,使所述左翻板10和所述右翻板11成为“座具”,人可坐在座具上靠着靠背6双脚踏在踏脚板15上,还可以将活动扶手8放下供使用。
(2)想采用“立姿”形式时,可将所述左翻板10和所述右翻板11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1201、第一滑动销1401和第一紧定螺栓130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1202、第二滑动销1402和第二紧定螺栓1302垂直放下,人就可以“跨”着横梁9靠在靠背6上呈站立状态,可将活动扶手8放下供站稳使用。
(3)想采用“单边立姿”形式时,可将所述左翻板10和所述右翻板11中的其中一个翻板单独放下,另一个保持水平状态。具体可将所述左翻板10或者所述右翻板11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1201、第一滑动销1401和第一紧定螺栓1301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杆1202、第二滑动销1402和第二紧定螺栓1302垂直放下,人就可以靠在靠背6上一半坐着,另一半的脚可以伸直直接踩在地上,还可以将活动扶手8放下供使用。
该椅子是通过左翻板10、右翻板11和横梁9的配合来实现坐站之间的转换,此外,左翻板10、右翻板11不能够随椅座上、下移动而产生变化,使用体验感较差;再有,该椅子靠背不能后仰,直挺保持支撑,使用者坐久了后背不舒服。
CN203914098U公开了一种坐立结合椅,包括椅面30、用于支撑椅面30的支撑部20,所述支撑部20具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与所述椅面30活动相连,还包括摆动件40、与所述支撑部20相连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椅面30方向伸缩,所述摆动件40一端与椅面30活动相连,所述摆动件40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相连。
该坐立结合椅是通过调整伸缩机构控制椅面30倾斜或恢复水平,以此来实现坐站的转换,但该椅子无法安装椅背,导致使用者背部无法倚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在实际应用中也难以满足办公室站立办公的要求。
特设想开发一种坐站工作椅,在平坐状态下,该座椅靠背仍然可以前倾后仰,保证使用舒适性;而当椅座抬升转为站姿状态时,座椅靠背则不能后仰,以保证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该坐站工作椅将椅座分为两部分,在平坐状态下,椅背可以前倾后仰,保证使用舒适性;而在转换为站姿状态时,椅背被锁定不能后仰,保证了使用安全性。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或坐或站,从而为“坐”、“站”姿的交替变换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两个状态自由转换间,只需靠滑轨组件滑动配合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包括:
底座,配置为连接椅座支撑组件;所述的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转动连接的翘板,翘板与座体之间设有用于使翘板转动复位的复位弹簧;
滑轨组件,立放于底座上,并且具有相互滑动配合的动轨与静轨,其中,所述的静轨固定连接于翘板上;
座支撑件,设置在滑轨组件的前侧,且座支撑件包括第一座与第二座,第一座被配置为总是保持在大致水平状态或与水平面呈锐角;座支撑件具有平坐状态与站姿状态,在平坐状态下,第一座与第二座共同支撑人体臀腿部;在站姿状态下,仅有第一座呈现支撑人体臀腿部的姿态;在平坐状态与站姿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座与第二座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背支撑件,其与动轨相连并随动轨一起上下移动;
在底座与座支撑件之间设有安全锁定控制机构,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配置为当座支撑件处于平坐状态时受到触发,此时安全锁定控制机构解锁,翘板相对于座体转动;而当座支撑件由平坐状态转换为站姿状态时,安全锁定控制机构作用于翘板对其锁定,使翘板与座体保持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包括相联动的滑动销与锁定销,座支撑件与滑动销接触时,滑动销受座支撑件触发,使得锁定销锁定翘板;座支撑件脱离滑动销时,锁定销对翘板解除锁定。通过联动的滑动销与锁定销实现翘板的锁定与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还包括锁定板、安装座、与扭簧,锁定板固定设置在座体上,在锁定板上设有与锁定销配合的锁孔;安装座固定设置在翘板上,滑动销竖直穿设在安装座上,滑动销头部露出于安装座外并且响应于座支撑件的下压;所述扭簧的中心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扭簧的第一扭臂连接于滑动销,扭簧的第二扭臂连接于锁定销,在滑动销上套设有弹簧,且弹簧限制于安装座内,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扭臂抵接。当处于平坐状态,即座支撑件下压滑动销头部时,使其向着安装座内移动,同时压缩弹簧,并带动第一扭臂转动,第二扭臂也跟着转动,从而促使锁定销移动离开锁孔,此时翘板不再受限制,可以转动;而当座支撑件离开锁定销时,滑动销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复位,使第一扭臂、第二扭臂反方向转动,使锁定销插入锁孔,实现翘板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座处于座支撑件中部,第二座位于第一座左右两侧,第一座与动轨相对固定;第二座与第一座相铰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滑槽导引机构,所述的滑槽导引机构响应于第一座的升降移动,作用于第二座使其相对于第一座翻转;滑槽导引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二座上的导向轴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座后方的导引支撑板,在导引支撑板上开有纵向设置的滑槽,导向轴插置在滑槽内;且导向轴与滑槽被配置为当第一座升降时,导向轴沿滑槽限定的轨迹运动,并使得第二座向下或向上翻转。在需要由平坐状态向站姿状态转换时,外力驱动动轨上移,第一座随之向上运动,由于第二座是与第一座转动连接的,导向轴又沿着滑槽限定的轨迹运动,导向轴与第二座的相对位置或距离保持不变,滑槽的形状设计就使得导向轴移动过程中第二座发生向下翻转,此时第一座可以呈现出供使用者骑跨乘坐的姿态,即在站姿状态只有第一座呈现支撑人体臀部的姿态;两个状态自由转换间,只需靠滑轨组件滑动配合即可实现;反之再由站姿状态向平坐状态转换时,外力驱动动轨下移,导向轴沿滑槽限定的轨迹向下移动,并同步驱动第二座向上翻转,并最终与第一座处于同一面上。采用滑槽引导机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使机构更简化。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杠杆臂,杠杆臂的一端与第二座固定连接,导向轴连接于杠杆臂的另一端,所述的滑槽至少包括一倾斜段;导向轴在倾斜段内移动时,杠杆臂绕着杠杆臂与第二座连接处形成的圆心转动,进而驱使第二座发生偏转。由于杠杆臂与第二座是相对固定的,两者之间呈一定夹角,所以导向轴被滑槽倾斜段导引时,会驱使杠杆臂转动,第二座也就随之发生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至少包括一倾斜段,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座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座铰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座与第一座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导向轴设置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中的任意一个上。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座与第一座组成四连杆机构,四者之中第一座是不动的,所以当导向轴被滑槽导引时,使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发生联动,进而驱使第二座发生翻转;四连杆机构的设置使得滑槽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可以更小,还使得左右两个滑槽间的距离更小,从而使整体更加美观,可以减少导引支撑板的宽度,不额外占用更多空间。
作为优选,沿导引支撑板宽度方向,所述的滑槽倾斜段是由上到下逐渐向外延展。滑槽这样的设置使得导向轴在导引时,符合第一座上升、第二座向下翻转;第一座下降、第二座向上翻转的规律。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还包括竖直段,所述的竖直段设置在倾斜段的上方。竖直段对导向轴进行导引,此时第二座不再翻转,而是随第一座继续升降,以达到使用者想要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引支撑板连接于静轨上,且导引支撑板位于静轨的左右两侧。这样可以使左右两侧受力均衡。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引支撑板与静轨一体成型。这样更方便加工与布置。
作为优选,底座通过椅座支撑组件支撑于地面上方,且底座距离地面的高度为360-550cm。这样可以使底座具有一个基准高度,保证在平坐状态下,使用者可以正常就座办公。
作为优选,所述的椅座支撑组件包括升降气杆、支撑脚,升降气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座、支撑脚插接配合。通过对升降气杆进行控制,可以调节底座的高度,进而调节平坐状态下,座支撑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人群的使用要求;再进一步说,在动轨向上滑移时,带动第一座上移,如果此时第一座的高度仍然不满足使用需要,可以辅助控制升降气杆来调节底座的高度,以满足支撑高度的要求;如果底座采用可倾仰底盘,则升降气杆的上端与座体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锁定销托板,锁定销托板固定设置在翘板上,所述的锁定销穿设在锁定销托板上。这样使得锁定销可沿锁定销托板滑动,使其轴向方向定位准确,不会发生左右偏转。
作为优选,第一座的底面上连接有压板,所述的压板为竖直设置,且压板下端面上具有与滑动销头部接触配合的抵压部。这样使得第一座在下降至平坐状态时,压板的抵压部可以快速下压滑动销,触发安全锁定控制机构。
作为优选,背支撑件设置在滑轨组件前侧,背支撑件与滑轨组件为平行设置或者是滑轨组件嵌入至背支撑件中。滑轨组件由背支撑件所遮挡,对外观几乎没有影响。
作为优选,背支撑件设置在滑轨组件前侧,在背支撑件背面还设有一遮挡物,所述的遮挡物与背支撑件相对固定,滑轨组件设置在遮挡物与背支撑件之间,遮挡物全部或部分遮挡滑轨组件。采用这种方式,尤其是在平坐状态下,滑轨组件几乎完全收纳于遮挡物与背支撑件之间,滑轨组件与背支撑件融为一体,整体更美观;而在站姿状态下,动轨与遮挡物、背支撑件上移,滑轨部件下半部分也可以被遮挡。
作为优选,静轨与翘板固定连接是指:静轨下端与翘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或者是静轨下端与翘板焊接固定。静轨可以与底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又可以是通过焊接方式连为一体;静轨与底座既可以直接相连,又可以通过中间件固定相连;比如静轨可以为对称的两个,分设于底座的左右两侧,而静轨下端通过中间件与底座固定相连。
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动轨沿静轨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组件为气杆、液压杆或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组件采用气杆或液压杆,且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背支撑件或动轨,驱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底座或静轨。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组件采用电机,且该电机为推杆电机或直线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轨与静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的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这样使得驱动组件利于藏匿收纳,节省外部空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椅座即座支撑件分为第一座、第二座两部分,座支撑件具有两个状态,即平坐状态与站姿状态;在平坐状态时,第一座与两个第二座均保持大致水平状态,两者基本处在同一面上,此时第二座与第一座构成完整的座支撑件,像普通座椅一样,供人就坐办公或休息;在需要由平坐状态向站姿状态转换时,外力驱动动轨上移,使第一座、第二座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最终第一座呈现支撑人体臀腿部的姿态。
该底座采用倾仰底盘,使得在平坐状态时,具有了倾仰功能,使就坐更为舒适。这样当处于平坐状态时,第一座一直触发安全锁定控制机构,使得翘板处于解锁状态,椅背可自由倾仰;当转换为站姿状态时,第一座脱离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再次作用于翘板,使其保持锁定状态,此时椅背不能后仰,保证了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椅可以在两个状态自由转换间,只需靠滑轨组件滑动配合即可实现;相比现有技术来说,结构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简便,使用者的体验感较好,且操作简便,坐站转换方便迅速,可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会议室等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时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时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由平坐状态向站姿状态转换时的某一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时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时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且隐藏一个第二座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第一座为自行车座椅形的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第一座为马鞍形的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第一座为细长的梯形的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由平坐状态向站姿状态转换时的某一中间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遮挡物在平坐状态时全部遮挡滑轨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推杆电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形状为燕尾形的动轨与静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形状为T形的动轨与静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滑块与导轨组合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中滑块与导轨分别设置在动轨、静轨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的采用手柄控制的锁定装置的立体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4中的采用插销控制的锁定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4中的采用插销控制的锁定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平坐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在由平坐状态向站姿状态转换时的某一中间状态的后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与倾斜段之间时的后视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2中工作椅的导向轴移动到滑槽的竖直段时的后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5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的翘板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的翘板处于解锁状态、且翘板尚翘动一定角度后的剖视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的翘板处于解锁状态、且翘板尚未翘动时的剖视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中底座的翘板处于锁定状态时的剖视图。
各附图标记为:椅座支撑组件1;升降气杆2;支撑脚3;滚轮4;底座5;滑轨组件6;动轨7;滑块71;翻边78;静轨8;导轨81;座支撑件9;第二座10;第一座11;背支撑件12;遮挡物13;联动机构14;驱动组件15;容纳空间16;气杆的活塞杆头部17;气杆座的底部18;座体31;翘板32;螺杆33;手柄34;螺孔35;定位孔36;弹簧38;电机40;滑移轨41;滑移块42;电机座43;插销50;支耳51;插接孔52;滑槽60;倾斜段601;竖直段602;导向轴61;导引支撑板62;杠杆臂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复位弹簧68;锁定板69;安装座70;滑动销72;扭簧73;第一扭臂731;第二扭臂732;中心环733;锁定销74;锁定销托板75;锁孔76;压板77;抵压部7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椅,如图1-10所示,包括:
椅座支撑组件1,所述的椅座支撑组件1包括升降气杆2,升降气杆2的下端插接配合有底部带有滚轮4的支撑脚3。
通过椅座支撑组件1支撑于地面上方的底座5,所述的底座5与升降气杆2的上端插接配合,且底座5距离地面的高度可通过升降气杆2来控制,本实施例中高度设置为360-550cm;其中400cm为大多数人适宜的高度。
立放于底座5上的滑轨组件6,所述的滑轨组件6具有相互滑动配合的动轨7与静轨8,其中静轨8与底座5焊接固定,或是通过紧固件连接。
设置在滑轨组件6的前侧的座支撑件9;座支撑件9包括第一座11以及位于第一座左右两侧的第二座10,第一座11被配置为总是保持在大致水平状态或与水平面呈锐角,第一座11与动轨7相对固定;第二座10与第一座11相铰接。
设置在滑轨组件6的前侧、与滑轨组件6为平行设置的背支撑件12,此处也可以将滑轨组件6嵌入至背支撑件12中;所述背支撑件12与动轨7相连并随动轨7一起上下移动;在背支撑件12背面还设有一与背支撑件12相对固定的遮挡物13,所述的遮挡物13为罩壳,且罩壳与背支撑件12固定连接,滑轨组件6设置在遮挡物13与背支撑件12之间,遮挡物13全部或部分遮挡滑轨组件6。
联动机构14,所述的联动机构14响应于第一座11的升降移动,并且联动机构14作用于第二座10使其相对于第一座11翻转。具体来说,所述的联动机构14为滑槽引导机构,它包括连接于第二座10上的导向轴61以及与静轨8一体成型且位于静轨8的左右两侧的导引支撑板62,在导引支撑板62上开有纵向设置的滑槽60,导向轴61插置在滑槽60内;且导向轴61与滑槽60被配置为当第一座11升降时,导向轴61沿滑槽60限定的轨迹运动,并使得第二座10向下或向上翻转。
还包括一杠杆臂63,杠杆臂63的一端与第二座10固定连接,导向轴61连接于杠杆臂63的另一端,所述的滑槽60包括一倾斜段601以及设置在倾斜段601上方的竖直段602,所述的倾斜段601沿导引支撑板62宽度方向由上到下逐渐向外延展;导向轴61在倾斜段601内移动时,杠杆臂63绕着杠杆臂63与第二座连接处形成的圆心转动,进而驱使第二座10发生偏转。
如图26、27所示,所述动轨7与静轨8可以采用任意竖直滑动并横向卡接的形状,其中图26中动轨7与静轨8的断面为燕尾形,图27为T形,使得动、静轨7、8在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而在横向方向卡接以防止两者脱开。理论上通过动轨7与静轨8的相互滑动即可以控制工作椅单元的变换,但由于动、静轨7、8二者之间的接触面较大,所以在滑动的过程中声音较大,顺滑程度一般,使用者体验感受不理想。
为了使得二者之间滑动的更加顺畅,且降低滑动时带来的噪音,给使用者一个更好的体验,如图28、29所示,本实施例在动轨7内固定设有一滑块71,在静轨8内对应固定设有一导轨81;通过滑块71与导轨81滑动并卡接配合,而动、静轨7、8无需进行卡接,因此两者均设计成U形,动、静轨7、8两者相对并互相扣合;所述滑块71与导轨81可以采用任意竖直滑动并横向卡接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导轨81截面为燕尾形,而滑块71也设置了与之匹配的槽形,通过滑块71与导轨81的配合使得动轨7沿着静轨8上、下滑动,从而完成工作椅单元的变换。
理论上滑块71与导轨81之间配合就可以完成工作椅单元的变换,但是由于滑块71与导轨81分别与背支撑件12、底座5的接触面较小,从而导致支撑力不够,所以设置了带翻边78的板状壳体即动轨7、静轨8来分别增大与背支撑件12、底座5的接触面,使得相互之间的支撑更加稳固。
所述的工作椅单元具有两个状态,即平坐状态与站姿状态:
一、如图1、2、5、8所示,在平坐状态时,第一座11与两个第二座10均保持大致水平状态,两者基本处在同一面上,此时第二座10与第一座11构成完整的座支撑件9,遮挡物13将滑轨组件6全部遮挡住,工作椅像普通座椅一样,供人就坐办公或休息。
二、如图3、4、6、7、9、10所示,在需要由平坐状态向站姿状态转换时,外力驱动动轨7上移,第一座11随之向上运动,由于第二座10是与第一座11转动连接的,导向轴61又沿着滑槽60限定的轨迹运动,导向轴61与第二座10的相对位置或距离保持不变;又由于杠杆臂63与第二座10是相对固定的,两者之间呈一定夹角,所以导向轴61被滑槽60的倾斜段601导引时,会驱使杠杆臂63转动,第二座10也就随之发生转动,而本实施例中滑槽60的倾斜段601的形状设计使得导向轴61上移过程中第二座10发生向下翻转;此时,第一座11可以呈现出供使用者骑跨乘坐的姿态,即在站姿状态只有第一座11呈现支撑人体臀部的姿态。
此处,第一座11的前端也可以相对于后端翘起,形成类似于马鞍的造型,适应人体工学的要求,而这样形式的实现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座11的初始安装角度来实现。
如图3-4、6-7、9-10所示,当导向轴61移动到滑槽60的竖直段602时,第二座10不再翻转,而是随第一座11继续升,以达到使用者想要的高度。
反之再由站姿状态向平坐状态转换时,外力驱动动轨7下移,第一座11随之向下运动,导向轴61沿滑槽60限定的轨迹向下移动,导向轴61先经过滑槽60的竖直段602,此时第二座10不翻转,而是随第一座11继续降,当导向轴61经过滑槽60的倾斜段601时,同步驱动第二座10向上翻转,并最终与第一座11处于同一面上。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工作椅单元两个状态自由转换间,只需靠滑轨组件6滑动配合即可实现,方便迅速;且滑轨组件6设置在背支撑件12后方,不额外占用空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座11处在两第二座10之间,这样可以利于第一座11配置不同的造型,更多的是利于骑坐的细长造型,比如自行车座椅形、细长的梯形、马鞍形等状;如图17-19所示,第一座11分别设置为自行车座椅形、马鞍形、细长的梯形。
本实用新型进而提供了一种工作椅,包括上述的工作椅单元以及驱动组件15,所述的驱动组件15具有驱动动轨7沿静轨8滑动的功能;如图2、3、4、7、9、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15采用气杆,气杆应用比较普遍,反应速度快;气杆的控制可以采用线控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控制杆转动按压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气杆的上端即气杆的活塞杆头部17与动轨7铰接设置,气杆的下端即气杆座的底部18与静轨8铰接设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方式是:气杆的上端与静轨8铰接,而气杆的下端与动轨7铰接,也同样可以实现动轨7升降。
气杆采用拉线来控制开关开启或者关闭,进而使气杆伸展打开或缩回;当开关开启时,气杆可以驱动动轨7上移,使座支撑件9的第二座10与背支撑件12均随动轨7上移抬高,第一座11呈现支撑人体臀部的状态;此时,拉动拉线,气杆开关关闭,将动轨7位置固定住,使用者可以骑跨或者半倚在第一座11上。
当然,所述的气杆也可以使用液压杆代替。
此外,如图4、29所示,所述的动轨7与静轨8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6,所述的驱动组件15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16内,节省外部空间。
实施例2:如图11-16、20-23、33-3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未设置杠杆臂63,而是采用四连杆机构来导引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第一连杆64的一端与第一座11铰接,第一连杆6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5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5的另一端与第二座10铰接,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第二座10与第一座11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导向轴61设置在第一连杆64上。
在四连杆机构中,第一座11是不动的,当导向轴61被滑槽60导引时,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发生联动,进而驱使第二座10发生翻转;四连杆机构的设置使得滑槽60的倾斜段601的倾斜角度可以更小,还使得左右两个滑槽60间的距离更小,从而使整体更加美观,可以减少导引支撑板62的宽度,不额外占用更多空间。
此外,与实施例1不同点还有,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15采用电机40,且该电机40为直线电机,电机40的滑移轨41上设置的滑移块42与动轨7相连,电机座43与底座5相连,通过控制电机40的开关来控制滑移块42移动,从而控制动轨7沿静轨8的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采用电机40控制动轨7升降,运动平缓可靠,可以方便控制停留在任意想要的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联想到的其它方式是:电机40还可采用推杆电机。
实施例3:如图16、37-42所示,与实施例1、2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底座5采用倾仰底盘,从而使得不仅可以正常调节底座5的初始高度,还使得在平坐状态时,具有了倾仰功能,使就坐更为舒适。
具体来说,所述的底座5包括座体31以及与座体31转动连接的翘板32,所述的静轨8固定连接于翘板32上,所述的升降气杆2的上端与座体31插接配合,翘板32与座体3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8。
在底座5与第一座11之间设有安全锁定控制机构,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包括锁定板69、安装座70、滑动销72、扭簧73与锁定销74,锁定板69固定设置在座体31上,在锁定板69上设有与锁定销74配合的锁孔76;安装座70固定设置在翘板32上,滑动销72竖直穿设在安装座70上,滑动销72头部露出于安装座70外并且响应于第一座11的下压;所述扭簧73的中心环733与安装座70转动连接,扭簧73的第一扭臂731连接于滑动销72,扭簧73的第二扭臂732连接于锁定销74,在滑动销72上套设有弹簧38,且弹簧38限制于安装座70内,弹簧38的一端与第一扭臂731抵接。
如图40、41所示,当处于平坐状态,即第一座11下压滑动销72头部时,使其向着安装座70内移动,同时压缩弹簧38,并带动第一扭臂731转动,第二扭臂732也跟着转动,从而促使锁定销74移动离开锁孔76,此时翘板32不再受限制,可以转动;如图39、42所示,而当第一座11上升时,滑动销72在弹簧38弹力作用下复位,使第一扭臂731、第二扭臂732反方向转动,使锁定销74插入锁孔76,实现翘板32锁定。
为了让锁定销74可沿锁定销托板75滑动,使其轴向方向定位准确,不会发生左右偏转。在翘板32上固定设置锁定销托板75,所述的锁定销74穿设在锁定销托板75上。
此外,如图15所示,第一座11的底面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压板77,且压板77下端面上具有与滑动销72头部接触配合的抵压部78。第一座11在下降至平坐状态时,压板77的抵压部78可以快速下压滑动销72,触发安全锁定控制机构。
进一步说,当处于平坐状态时,第一座11一直触发安全锁定控制机构,使得翘板32处于解锁状态,翘板32相对于座体31转动,椅背可自由倾仰;当转换为站姿状态时,第一座11上升脱离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作用于翘板32对其锁定,使翘板32与座体31保持相对固定,此时椅背不能后仰,保证了使用安全。
此外,与实施例1、2不同点还有,本实施例是通过人力即使用者手动的方式驱动动轨7沿静轨8向上滑动;当动轨7滑动到站姿状态,此时,如升高到适合使用者的高度时,需将滑轨组件6锁定,方能使第一座11发挥正常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设置了锁定装置,如图30所示,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带有螺杆33的手柄34、设置在静轨8上的螺孔35以及纵向设置在动轨7上的多个定位孔36,螺杆33穿设在螺孔35内并且二者螺纹连接。
当采用人力等外力驱动动轨7沿静轨8向上滑动时,即由平坐状态转换为站姿状态,当第一座11升高到适合使用者的高度时,旋转手柄34,使螺杆33从静轨8的螺孔35内插入到动轨7的定位孔36内,将动轨7与静轨8固定住,使得动轨7不向下滑,进而使第一座11发挥正常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4:如图31、32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中的锁定装置包括插销50、设置在静轨8上的支耳51以及纵向设置在动轨7上的多个定位孔36,所述的插销50通过支耳51穿设在静轨8上预设的插接孔52内。
当第一座11升高到适合使用者的高度时,拨动插销50,使插销50沿支耳51移动,从静轨8的插接孔52内穿设到动轨7的定位孔36上,从而将动轨7的位置固定住,因而将第一座11的位置固定,使第一座11发挥正常的支撑作用。

Claims (15)

1.一种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配置为连接椅座支撑组件;所述的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转动连接的翘板,翘板与座体之间设有用于使翘板转动复位的复位弹簧;
滑轨组件,立放于底座上,并且具有相互滑动配合的动轨与静轨,其中,所述的静轨固定连接于翘板上;
座支撑件,设置在滑轨组件的前侧,且座支撑件包括第一座与第二座,第一座被配置为总是保持在大致水平状态或与水平面呈锐角;座支撑件具有平坐状态与站姿状态,在平坐状态下,第一座与第二座共同支撑人体臀腿部;在站姿状态下,仅有第一座呈现支撑人体臀腿部的姿态;在平坐状态与站姿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座与第二座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背支撑件,其与动轨相连并随动轨一起上下移动;
在底座与座支撑件之间设有安全锁定控制机构,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配置为当座支撑件处于平坐状态时受到触发,此时安全锁定控制机构解锁,翘板相对于座体转动;而当座支撑件由平坐状态转换为站姿状态时,安全锁定控制机构作用于翘板对其锁定,使翘板与座体保持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包括相联动的滑动销与锁定销,座支撑件与滑动销接触时,滑动销受座支撑件触发,使得锁定销锁定翘板;座支撑件脱离滑动销时,锁定销对翘板接触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还包括锁定板、安装座、与扭簧,锁定板固定设置在座体上,在锁定板上设有与锁定销配合的锁孔;安装座固定设置在翘板上,滑动销竖直穿设在安装座上,滑动销头部露出于安装座外并且响应于座支撑件的下压;所述扭簧的中心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扭簧的第一扭臂连接于滑动销,扭簧的第二扭臂连接于锁定销,在滑动销上套设有弹簧,且弹簧限制于安装座内,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扭臂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座处于座支撑件中部,第二座位于第一座左右两侧,第一座与动轨相对固定;第二座与第一座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滑槽导引机构,所述的滑槽导引机构响应于第一座的升降移动,作用于第二座使其相对于第一座翻转;滑槽导引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二座上的导向轴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座后方的导引支撑板,在导引支撑板上开有纵向设置的滑槽,导向轴插置在滑槽内;且导向轴与滑槽被配置为当第一座升降时,导向轴沿滑槽限定的轨迹运动,并使得第二座向下或向上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杠杆臂,杠杆臂的一端与第二座固定连接,导向轴连接于杠杆臂的另一端,所述的滑槽至少包括一倾斜段;导向轴在倾斜段内移动时,杠杆臂绕着杠杆臂与第二座连接处形成的圆心转动,进而驱使第二座发生偏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槽至少包括一倾斜段,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座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座铰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座与第一座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导向轴设置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中的任意一个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沿导引支撑板宽度方向,所述的滑槽倾斜段是由上到下逐渐向外延展。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槽还包括竖直段,所述的竖直段设置在倾斜段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支撑板连接于静轨上,且导引支撑板位于静轨的左右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支撑板与静轨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锁定销托板,锁定销托板固定设置在翘板上,所述的锁定销穿设在锁定销托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第一座的底面上连接有压板,所述的压板为竖直设置,且压板下端面上具有与滑动销头部接触配合的抵压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动轨沿静轨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组件为气杆、液压杆或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CN201921710772.9U 2019-10-13 2019-10-13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Active CN211092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0772.9U CN211092812U (zh) 2019-10-13 2019-10-13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0772.9U CN211092812U (zh) 2019-10-13 2019-10-13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92812U true CN211092812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87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0772.9U Active CN211092812U (zh) 2019-10-13 2019-10-13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92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0107A (zh) 一种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AU641262B2 (en) Chaise lounge reclining chair
US5234253A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a modular sofa assembly
US20030075961A1 (en) Chair, especially an office chair
EP0971613B1 (en) Arrangement for beds and other reclining or seating furniture
CN102160716B (zh) 一种可调节靠背位置的椅架
JP2003521956A (ja) 椅子機構
US7207629B2 (en) Tilt chair
CN211092824U (zh) 椅具单元及椅具
CN109953540B (zh) 一种坐站工作椅
EP0941679B1 (en) Rocking and gliding mechanism
CN110547622A (zh) 一种座椅变换机构及多用途座椅
CN213429204U (zh) 一种生活用新型多功能休闲躺椅
CN110693219A (zh) 一种椅具单元及椅具
CN110664151A (zh) 一种坐站椅的座面形态变化控制装置
CN211092812U (zh) 高安全性坐站工作椅
CN211092825U (zh) 坐站椅的安全锁定控制机构
CN211092844U (zh) 坐站椅的座面形态变化控制装置
CN110547624A (zh) 一种座椅单元及座椅
CN213962561U (zh) 一种椅子
CN212878506U (zh) 坐站椅
CN213429200U (zh) 一种坐站椅
CN210989211U (zh) 座椅变换机构及座椅
CN210961135U (zh) 座椅单元及座椅
CN211092875U (zh) 座具单元及座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