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7048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7048U
CN211087048U CN201921234135.9U CN201921234135U CN211087048U CN 211087048 U CN211087048 U CN 211087048U CN 201921234135 U CN201921234135 U CN 201921234135U CN 211087048 U CN211087048 U CN 211087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input element
display
physical keyboard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41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正焕
咸大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41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7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7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7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显示元件和位于第二区域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有键盘输入界面,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位于第一子区域的第一输入元件和位于第二子区域的第二输入元件,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与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0度,在第三状态下,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和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80度,以使用用户基于自己需求选择输入方式,实现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且不需要额外购买和携带物理键盘,便于外出携带,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在具有相同功能的前提下,人们要求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虚拟键盘,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元件,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但是,由于键盘输入方式没有输入键程,输入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显示元件和位于第二区域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有键盘输入界面,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位于第一子区域的第一输入元件和位于第二子区域的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
其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0度,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80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元件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转动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元件。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不交叠。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诉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度,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的,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诉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度,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至少部分交叠包括以下情况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
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无交叠;
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二面具有触控输入区域,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
可选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多个字母输入按键,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中至少一个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预设输入按键,所述预设输入按键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不同。
可选的,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包括第一行字母输入按键、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和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其中,所述第一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数字输入按键,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和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符号输入按键。
可选的,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按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位于同一行的空格输入按键,所述空格输入按键的面积大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输入信息时,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第一显示元件中的键盘输入界面,或者使用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如果用户在输入第一信息时需要较大的显示区域显示其他内容或者需要较快的输入效率,则可以选择使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输入第一信息,如果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输入第二信息时,对显示其他内容的显示面积没有较多要求或者输入信息较少,亦或者所述电子设备所能使用的物理空间较小,用户可以选择使用所述第一显示元件中的键盘输入界面输入第二信息,同时将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所占用的物理空间,从而减小所述电子设备的体积,以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且不需要额外购买和携带物理键盘,便于外出携带,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呈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9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10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11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呈第三状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的输入按键布局图;
图13为传统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中输入按键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如何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一本体100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本体100的第一区域具有第一显示元件10,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有键盘输入界面,所述第一本体100的第二区域具有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从而使得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在中输入信息时,可以基于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第一显示元件10中的键盘输入界面,或者使用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
具体的,在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第一输入元件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第二输入元件22,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具有多个物理输入键,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也具有多个物理输入键,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包括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0度,即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成层叠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80度,即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构成的整体呈展开状态或平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的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裸露在外,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的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也裸露在外,以便于用户敲击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第一面上的物理输入键和/或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上的物理输入键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输入;如果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第一面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第一面上的物理输入键一侧被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二面遮挡,另一侧被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遮挡,同理,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第一面上的物理输入键一侧被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遮挡,另一侧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二面遮挡,以避免用户不采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进行输入时,发生误触碰。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中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如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二面为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中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如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为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下表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也沿第一方向排布,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布,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物理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相同,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三状态时,所述物理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相同,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理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还可以满足其他关系,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显示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为电子墨水屏,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为OLED显示屏,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为LCD显示屏或其他显示屏,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输入信息时,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第一显示元件10中的键盘输入界面,或者使用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如果用户在输入第一信息时需要较大的显示区域显示其他内容或者需要较快的输入效率,则可以选择使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输入第一信息,如果用户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输入第二信息时,对显示其他内容的显示面积没有较多要求或者输入信息较少,亦或者所述电子设备所能使用的物理空间较小,用户可以选择使用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中的键盘输入界面输入第二信息,同时将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所占用的物理空间,从而减小所述电子设备的体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选择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上的键盘输入界面以及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同时进行信息输入,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且不需要额外购买和携带物理键盘,便于外出携带,成本较低。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仅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中的键盘输入界面输入信息时,可以利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作为用户手的临时停放点,避免将手放在第一显示元件10上时,电子设备无法确定用户是将手放在上边休息,还是在进行输入导致的误触现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转动连接实现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切换,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所述物理输入元件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切换。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包括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转动元件,以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实现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切换。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包括转轴结构,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转动连接,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除包括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外,还可以包括多个第四状态,在任一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也可以滑动连接,以通过抽拉式的滑动连接实现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切换,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壳体与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壳体为一体结构,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100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200,所述第二本体200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元件,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适应双屏化的发展趋势,满足用户对双屏电子设备的需求。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在所述第五状态下,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00中第一显示元件10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本体200中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之间的缩成的角度为0°,此时,所述电子设备成折叠状态;在所述第六状态下,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00中第一显示元件10的显示面和第二本体200中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90°,此时,所述电子设备呈打开状态。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之间还可以成0-180°中的任一角度,具体视用户的使用求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为电子墨水屏,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为OLED显示屏,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元件为LCD显示屏或其他显示屏,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可以为同一类型的显示屏,也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显示屏,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第二转动元件,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元件包括转轴结构,以实现所述第一本体100和所述第二本体200的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00上的第一显示元件10和所述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显示元件共用用于显示内容;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200上的第二显示元件用于显示内容,所述第一本体100上的第一显示元件10用于输入信息,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200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不交叠,即所述第二本体200在所述第一本体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无交叠,以使得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设置不影响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显示面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呈第五状态,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呈第五状态时第一显示元件所在区域处的整体厚度相同,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时,具有较规则的外观形状。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呈第五状态时的整体厚度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度,所述第二本体200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至少部分交叠,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本体200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部分交叠,来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设置对所述电子设备整体体积的影响。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200在所述第一本体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的设置不会额外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二本体200在所述第一本体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无交叠,以使得仅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设置影响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面积,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设置不影响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面积,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的设置不会额外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体积的基础上,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呈打开状态时,尽可能的增加所述第一显示元件10的面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呈第五状态,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中第一显示元件所在区域处的厚度相同,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时,具有较规则的外观形状。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中第一显示元件区域的厚度或所述第一本体和和第二本体呈第五状态时的整体厚度满足其他关系,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200在所述第一本体10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无论是呈第二状态,还是呈第三状态,都不会额外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体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呈第五状态,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三状态,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中第一显示元件所在区域处的厚度相同,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时,具有较规则的外观形状。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中第一显示元件区域的厚度或所述第一本体和和第二本体呈第五状态时的整体厚度满足其他关系,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100上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与和所述第二本体200的相对位置关系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位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21的上方。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具有触控输入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从而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可以将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复用为触控输入区域,提高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集成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具有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从而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可以将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复用为显示区域,增大所述第一本体100上的显示面积。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具有触控显示区域,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从而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可以将所述第二输入元件22的第二面复用为显示区域和/或触控输入区域,增大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本体100上的显示区域面积和/或输入区域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的常规物理按键有88个,占用空间较大,不适用于小尺寸电子设备。如果通过减小各物理按键所占的空间,来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所需空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整体体积,但是,物理按键越小,用户在进行输入时,越容易发生误触碰,影响用户体验。
另外,在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中,常规物理按键有84个,只有55个物理按键为日常所常用,其中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较多,且必不可少,因此,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包括多个字母输入按键,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中至少一个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预设输入按键,所述预设输入按键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不同,以通过复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中的字母输入按键,来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中的按键数量,从而在不减小所述各输入按键大小的前提下,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体积,进而减小包括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电子设备的体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中任一个字母输入按键均复用为预设输入按键,所述预设输入按键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不同,以通过最大程度的复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中的字母输入按键,来尽可能的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中的按键数量,从而在不减小所述各输入按键大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体积,进而减小包括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电子设备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字母输入按键被用户敲击的概率大于所述预设输入按键被用户敲击的概率,从而将频繁使用的输入按键设置为常态使用按键,较不频繁使用的预设输入按键设置为复用状态下使用按键,进而在将所述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预设输入按键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用户使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便利性。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包括第一行字母输入按键、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和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数字输入按键,可选的,各数字输入按键的相对位置不变,即相较于常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各输入按键的位置下移到其对应的字母输入按键中,通过复用常规键盘输入元件中各数字输入按键下方字母输入按键实现各数字输入按键的使用,即“Q、W、E、R、T、Y、U、I、O、P”依次复用为“1、2、3、4、5、6、7、8、9、0”,从而最大程度的贴合用户的习惯操作,提高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使用时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和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符号输入按键。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原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中各数字输入按键对应的符号输入按键,以保持各数字输入按键对应的各符号输入按键的相对位置,即“A、S、D、F、G、H、J、K、L”复用为“!、@、#、¥、%、&、*、(、)”,从而最大程度的贴合用户的习惯操作,提高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使用时的便利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按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位于同一行的空格输入按键,可选的,所述空格输入按键的面积大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的面积,以提高所述空格输入按键被用户敲击的准确率。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常用标点符号键,如“~、:、、、-、,、。、?”,具体的,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Z、X、C、V、B、N、M”依次复用为“~、:、、、-、,、。、?”,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原有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中,部分符号键被使用到的概率极小,故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中舍弃预设符号键,以进一步在不改变各按键大小的前提下,减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体积,从而减小包括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电子设备的体积。
可选的,所述预设符号键被敲击的概率小于所述预设输入按键被敲击的概率,从而尽可能的减小预设符号键的删除对用户使用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的便利性的影响。
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的布局图,图12为传统物理键盘输入元件的布局图,其中,图13中圆圈圈出的符号对应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舍弃的预设符号键对应的符号。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符号按键包括:传统物理键盘中与“~”共用同一按键的“、”键、Tab键、Ctrl键、Alt键、传统物理键盘中与“6”共用同一按键的“^”键、传统物理键盘中与“-”共用同一按键的“——”键、“=”键、传统物理键盘中与“=”共用同一按键的“+”键、“\”键、传统物理键盘中与“\”共用同一按键的“|”键、“;”键、传统物理键盘中与“‘’”共用同一按键的““””键、“<”键、“>”键、传统物理键盘中与“?”共用同一按键的“/”键、上移键、下移键、左移键和右移键中的至少一个。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不同设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从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20去掉非常用按键后,复用字母输入按键,可以实现26个字母输入按键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兼容传统键盘的使用习惯。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仅可以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还不需要额外购买和携带物理键盘,便于外出携带,成本较低。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兼顾用户对电子设备体积和输入效率的需求的基础上,去掉非常用按键,复用字母输入按键,可以实现26个字母输入按键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兼容传统键盘的使用习惯,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显示元件和位于第二区域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在第一状态下显示有键盘输入界面,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位于第一子区域的第一输入元件和位于第二子区域的第二输入元件,所述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物理输入键;
其中,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0度,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输入元件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之间所成的角度为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元件和所述第二输入元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显示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不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诉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度,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诉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度,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物理键盘输入元件至少部分交叠包括以下情况中的一种:
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
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无交叠;
如果所述第一显示元件的显示面和所述第二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所成角度为0°,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覆盖处于所述第三状态的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二面具有触控输入区域,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二面为与所述第二输入元件的第一面相对的一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键盘输入元件包括多个字母输入按键,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中至少一个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预设输入按键,所述预设输入按键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字母输入按键包括第一行字母输入按键、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和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其中,所述第一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数字输入按键,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和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复用为符号输入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行字母输入按键的数量,所述物理键盘输入按键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行字母输入按键位于同一行的空格输入按键,所述空格输入按键的面积大于所述字母输入按键的面积。
CN201921234135.9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087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4135.9U CN211087048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4135.9U CN211087048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7048U true CN211087048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4135.9U Active CN211087048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70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2667A (zh) * 2022-02-07 2022-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触觉组件的设备
WO2022188429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429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CN114942667A (zh) * 2022-02-07 2022-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触觉组件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36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ortable multimedia client
US6747635B2 (en) Multi-mode handheld computer
US20050125570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080167081A1 (en) Keyless touch-screen cellular telephone
US20050185788A1 (en) Keypad adapted for use in dual orientations
CN21108704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00141484A1 (en) Optimized keyboard for handheld thumb-typing and touch-typing
JP2005346244A (ja) 情報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GB2384673A (en) Handhel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with touch sensitive screen
CN102902410B (zh) 一种虚拟字符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US20170041447A1 (en) Mobile device and dial pad thereof
JP4046685B2 (ja) モジュール式、人間工学的、多機能、多層、汎用的標準キーボード
JP2003330587A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及びその操作表示方法
KR101085239B1 (ko) 양면 입력부가 구비된 휴대용단말기
JP2000010713A (ja) 段階収納式キーボード付情報機器
JP4095831B2 (ja) 入力装置
JP2001117709A (ja) 片手入力キーボードシステム
BRPI0901285B1 (pt) aparelho para conexão de um conjunto de trackball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portátil
KR101117783B1 (ko) 키확장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20090058689A1 (en) Keyboard of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59036U (zh) 一种具有双键盘的护眼平板
KR20140145908A (ko) 소형 전자 기기에서 오타 방지를 위한 글자판(키보드)
WO2007112701A1 (fr) Dispositif terminal d'informations portable
JP4069411B2 (ja) 文字入力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端末
CN108227948A (zh) 一种输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