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763U -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4763U
CN211084763U CN201921282697.0U CN201921282697U CN211084763U CN 211084763 U CN211084763 U CN 211084763U CN 201921282697 U CN201921282697 U CN 201921282697U CN 211084763 U CN211084763 U CN 211084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yer
discharge port
screen frame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26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海
杨启昌
褚川川
夏可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26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4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4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4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包括机体,机体包括上机体和位于上机体下方的下机体,上机体和下机体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固定连接且互不连通,上机体上设有冷风排放口、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和冷风排放口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器,冷风排放口处设有第一风机,下机体的宽度较窄的一侧壁上设有热风排放口,下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以及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热风排放口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风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能降低烘干机的工作温度,还能缩小组装时机组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背景技术
烘干机内置有风机和换热器,烘干机上设有新风口和热风排出口。在工作状态下,风机运转,将烘干机外的空气从新风口吸入烘干机中。流经蒸发器的空气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后,从热风排出口排出。加热后的空气可送入烘干房,以烘干粮食或其他物质。烘干机在工作时,工作温度较高,导致环境温度升高,不利于烘干机长期运作。
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需要多个烘干机同时运作,将加热的空气送入烘干房。使用者利用通风管道将热风送入烘干房中。通风管道通常包括第一风管和若干个第二风管,第二风管的数量取决于烘干机的数量,第二风管的一端连通烘干机的热风排出口,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风管的一侧。第一风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开口,用于与各个第二风管连通,第一风管道的末端与烘干房连通。第一风管将各个第二风管输送的热风汇合在一起送入烘干房中。在工作状态下,多部烘干机拼接在一起且与通风管道连通。
现有的烘干机的热风排出口均设置在烘干机宽度较大的一侧上。当多个烘干机拼接在一起时,为减小安装空间,会采用机组较宽的面进行拼装连接,此时各个烘干机之间需要预留较大的空间,以用于安装第二风管,也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拆装和清洗热风排出风处的滤网,导致机组的整体占用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能降低烘干机的工作温度,还能缩小组装时机组的占地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烘干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上机体和位于所述上机体下方的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固定连接且互不连通,
所述上机体上设有冷风排放口、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冷风排放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器,所述冷风排放口处设有第一风机,
所述下机体的宽度较窄的一侧壁上设有热风排放口,所述下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热风排放口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风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风排放口处设有风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上机体宽度较窄的两侧壁上,所述冷风排放口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顶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第一气体过滤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网框和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框安装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第一滤网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滤网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网框的内侧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滤网框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紧件,所述卡紧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滤网框上,所述第一滤网通过各所述卡紧件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热风排放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第二气体过滤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滤网框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框安装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所述第二滤网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滤网框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滤网框的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二滤网框的底部水平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导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的两侧分别与各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包括通风管道和若干个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烘干机,各所述烘干机并排设置,所述通风管道分别与各所述烘干机的所述热风排放口连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中烘干机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上机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冷风排放口和连通第一进风口和冷风排放口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置有蒸发器和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将烘干机外部的空气吸入,气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流经蒸发器,被冷却后从冷风排放口排出,能有效降低烘干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下机体内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并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热风排放口,其中热风排放口位于下机体宽度较窄的一侧且靠近冷凝器,通过改变热风排放口的位置,使得在拼装多个烘干机时,各烘干机之间不需要预留足够的用于安装、维修和清洁的空间,能减少机组的整体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的右后方向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的左后方向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的第一气体过滤装置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的第一气体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的第二气体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进风口,2、第二进风口,3、机体,31、上机体,32、下机体,4、压缩机,5、冷凝器,6、冷风排放口,7、热风排放口, 8、第一气体过滤装置,81、第一滤网框,82、第一滤网,9、第二气体过滤装置,91、第二滤网框,92、第二滤网,10、风阀,11、第一风机,12、卡槽,13、卡紧件,14、导轨,15、限位条,16、通风管道,161、第一风管,162、第二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烘干机,其包括机体3,机体3包括上机体31和位于上机体31下方的下机体32,上机体31和下机体32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固定连接且互不连通,上机体31上设有冷风排放口6、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1以及连通第一进风口1和冷风排放口6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器,冷风排放口6处设有第一风机11,下机体32的宽度较窄的一侧壁上设有热风排放口7,下机体3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2 以及连通第二进风口2和热风排放口7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内设有压缩机4、冷凝器5和第二风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机体3的形状为长方体,如图1所示,L表示的是机体3的长边,将机体3宽度较宽的两个面(L所在的面)定义为前后面,W表示的是机体3的宽边,将机体3宽度较窄的两个面(W所在的面)定位为左右面。冷凝器5靠近下机体32的右侧壁。压缩机4的工质出口连接冷凝器5的工质入口,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穿过隔板连接蒸发器的工质入口,蒸发器的工质出口穿过隔板连接压缩机4的工质入口,工质在压缩机4、冷凝器5和蒸发器中循环。压缩机4负责搬运工质,蒸发器内部的工质吸热汽化,变成气态工质,被吸入压缩机4中。压缩机4将这种低压工质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入冷凝器5。冷凝器5中的工质则被冷却成液体,该液体再次流入蒸发器中,如此反复循环工作。在本实施中,工质即为制冷剂。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使得经过蒸发器的空气温度降低。第一风机 11用于使上机体31的内部形成负压,吸入气流,空气从第一进风口 1进入第一风道,经过蒸发器被冷却,再从冷风排放口6排出,能有效降低烘干机的环境温度,避免烘干机长期在高温下作业。在第一进风口1处可安装电加热装置,让空气先经过电加热再顺着第一风道流到蒸发器处,防止冬季时环境温度较低,空气经过蒸发器时结霜,电加热装置具有快速加热空气和除霜的作用。蒸发器可以是翅片式蒸发器,冷凝器5可以是翅片式冷凝器。第二风机可安装在下机体32的任意位置,用于将烘干机外的空气吸入第二风道中。更优地,第二风机可以安装在第二进风口2处,第二风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风机、压缩机4和冷凝器5。气流由第二进风口2进入第二风道,经过压缩机4,带走一部分压缩机4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能为压缩机 4降温的同时,还能提高气流的温度,充分利用了压缩机4的热量,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气流流过冷凝器5,冷凝器5将新风加热,最后经过热风排放口7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烘干机重新设计了热风排放口7的位置,调整了冷凝器5的安装位置,改变了风道,解决了多个烘干机拼接时风管受阻的问题,各个烘干机之间不需预留安装维修空间,可以大大缩小烘干机之间的间距,减少烘干机组的占地面积。而且新风先经过压缩机腔,可为压缩机4散热,并利用压缩机腔的热量为新风进行第一次加热,实现了热量的充分利用,高效节能。
进一步的,热风排放口7处设有风阀10。在本实施例中,风阀10为手动调节风阀,手动调节风阀位于机体3的外部,使用者可以根据环境温度,手动调节风阀的大小,进而调节送风风量。
其中,第一进风口1的数量为两个,各第一进风口1分别位于上机体31宽度较窄的两侧壁上,冷风排放口6设置在上机体31的顶部。上机体31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进风口1,气流可从左右两个第一进风口1进入上机体31中,经过蒸发器从上机体31顶部的冷风排放口6排出,排出后的冷空气下沉,可以降低整个烘干机的环境温度。设置两个第一进风口1能保证上机体31的第一风道中的风量。第一进风口1设有第一气体过滤装置8。含尘量高的空气经过第一气体过滤装置8后,被净化处理后进入上机体31中,以保证第一风道的内部洁净。第一气体过滤装置8包括第一滤网框81和第一滤网82,第一滤网框81安装在第一进风口1处,第一滤网8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滤网框81上。第一滤网82可以将送入上机体31内的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过滤掉,第一滤网8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滤网框81中,有利于工作人员将第一滤网82拆卸下来清洗。第一滤网框81的内侧设有卡槽12,第一滤网框81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紧件13,卡紧件 13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滤网框81上,第一滤网82通过各卡紧件13 卡接在卡槽12内。第一滤网框81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其四边的内侧设有与第一滤网82定位配合的卡槽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框81的两侧各设有两个卡紧件13,卡紧件13可以是锁扣,其可转动90度。安装时,先将第一滤网82放入第一滤网框81四边的卡槽 12中,再转动卡紧件13,使得卡紧件13水平设置,以将第一滤网 82卡紧在卡槽12内。拆卸时,转动卡紧件13,使之竖直设置,此时,卡紧件13与第一滤网框81的边框位于同一直线上,工作人员可将第一滤网82从第一滤网框81中取出,拿去清洗、更换。
优选地,第二进风口2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二进风口2 与热风排放口7相对设置,第二进风口2设有第二气体过滤装置9。一个第二进风口2设置在下机体32的宽度较宽的一侧,两个第二进风口2均靠近压缩器4。设置多个第二进风口2能保障下机体32有足够的风量提供给烘干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或多个,不限于此例。第二气体过滤装置9与第一气体过滤装置8的作用类似,用于过滤进入下机体32的空气。第二气体过滤装置9包括第二滤网框91和第二滤网92,第二滤网框 91安装在第二进风口2处,第二滤网92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滤网框 91上。第二滤网92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滤网框91中,若第二滤网92有破损或需要清洁时,可将第二滤网92拆下。第二滤网框91的两侧均设有导轨14,第二滤网框91的底部水平设有限位条15,限位条15的两端分别与各导轨14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滤网92的两侧分别与各导轨14滑动连接。限位条15用于支撑第二滤网92,防止第二滤网92从第二滤网框91中掉下。导轨14竖直设置,导轨14的顶部没有安装任何零件,工作人员可将第二滤网92自上而下地插装在第二滤网框91内,便于拆装第二滤网92。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包括通风管道16和若干个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烘干机,各烘干机并排设置,通风管道16分别与各烘干机的热风排放口7连通。通风管道16包括第一风管161和若干个第二风管162,第一风管16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开口,用于与各个第二风管162连通,其末端与烘干房连通,用于将热风汇入烘干房中。第二风管162的数量取决于烘干机的数量,第二风管162的一端连通烘干机的热风排放口7,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风管161。在拼装时,工作人员可将多个烘干机排成一列,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烘干机的热风排放口7设置在烘干机的右侧,第二风管162直接与各烘干机右侧的热风排放口7相连,不需要预留较大的风口安装空间和第二滤网92的拆装空间,有效地减少了烘干机组整体的占地面积。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中烘干机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上机体设有第一进风口、冷风排放口和连通第一进风口和冷风排放口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内置有蒸发器和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将烘干机外部的空气吸入,气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流经蒸发器,被冷却后从冷风排放口排出,能有效降低烘干机的工作环境温度。下机体内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并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热风排放口,其中热风排放口位于下机体宽度较窄的一侧且靠近冷凝器,通过改变热风排放口的位置,使得在拼装多个烘干机时,各烘干机之间不需要预留足够的用于安装、维修和清洁的空间,能减少机组的整体占地面积。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上机体和位于所述上机体下方的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固定连接且互不连通,
所述上机体上设有冷风排放口、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冷风排放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蒸发器,所述冷风排放口处设有第一风机,
所述下机体的宽度较窄的一侧壁上设有热风排放口,所述下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热风排放口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二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排放口处设有风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第一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上机体宽度较窄的两侧壁上,所述冷风排放口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第一气体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网框和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框安装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第一滤网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滤网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框的内侧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滤网框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紧件,所述卡紧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滤网框上,所述第一滤网通过各所述卡紧件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热风排放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第二气体过滤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滤网框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框安装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所述第二滤网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滤网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框的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第二滤网框的底部水平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导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的两侧分别与各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10.一种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道和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烘干机,各所述烘干机并排设置,所述通风管道分别与各所述烘干机的所述热风排放口连通。
CN201921282697.0U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Active CN211084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2697.0U CN211084763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2697.0U CN211084763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4763U true CN211084763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2697.0U Active CN211084763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4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10813B1 (ko) 공기청정기능이 구비된 환기장치
KR101841954B1 (ko) 다기능 전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환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246664A (zh)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KR101758644B1 (ko) 공청형 전열교환기
KR101827730B1 (ko) 급기관의 자가청소기능을 가지는 폐열회수형 환기시스템
KR101407888B1 (ko) 배기 열회수기를 부착하고 바이패스 기능을 갖춘 공기조화기
KR20180054011A (ko) 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KR101860454B1 (ko) 실내공기의 순환, 배출 및 흡입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순환시스템
KR20200066935A (ko) 환기장치용 필터박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환기장치
KR100840999B1 (ko) 외기흡입장치가 구비된 코너 스탠드형 에어컨
KR101904041B1 (ko) 주방급기 및 공기청정 기능을 가지는 폐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KR100747802B1 (ko)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0346560B1 (ko) 대형 공기조화기의 바이패스 장치
CN211084763U (zh) 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组的拼接结构
WO2009003472A1 (en) A cooling module for decentrally disposed ventilation systems
KR102189251B1 (ko) 회전식 열교환기
KR20180003341U (ko) 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CN214370752U (zh) 多功能的新风机
CN113566356A (zh) 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KR200404334Y1 (ko) 외기흡입장치가 구비된 코너 스탠드형 에어컨
CN201145357Y (zh) 一种风机盘管机组出风腔体及机组
CN109302829B (zh) 下送风式机房空调
CN112781153A (zh) 一种新风机
KR101037871B1 (ko) 냉각/제습열 회수기술을 이용한 공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