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4448U -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 Google Patents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4448U
CN211084448U CN201921080513.2U CN201921080513U CN211084448U CN 211084448 U CN211084448 U CN 211084448U CN 201921080513 U CN201921080513 U CN 201921080513U CN 211084448 U CN211084448 U CN 211084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rt
channel
water inle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05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805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4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4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4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板换水路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水接口;进水阀,进水阀设于板式换热器,进水阀具有第一进水通道以及与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过水口和水泵接口,其中,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过水口连通,水泵接口适于与水泵连通,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的中心线共面,且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不平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的空间少;同时减少了进水阀在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的整体结构长度。

Description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背景技术
进几年来,家电产品均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以便于用户操作使用,节省安装空间,然而,由于还有诸多结构占用尺寸较大,影响了其小型化的发展,例如,在燃气采暖热水炉行业,通常具有板换水路系统,但由于板换水路系统的宽度的在320mm以上,导致燃气采暖热水炉的宽度占用尺寸较大,板换水路系统成为制约其整机宽度的关键部件,板换水路系统的设计对整体的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具有研究改进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板换水路系统占用空间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壁挂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水接口;进水阀,所述进水阀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进水阀具有第一进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过水口和水泵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一过水口连通,所述水泵接口适于与水泵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共面,且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不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通过将进水阀上的第一进水口、第一过水口和水泵接口的中心线共面,使得进水阀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其占用的空间;同时三者共面所在的平面不与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平行,则减少了进水阀在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的整体结构长度,占用空间少,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第二进水接口,所述进水阀还具有第二进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第二过水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过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水口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内。
具体地,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设有霍尔组件,以将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的水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阀还具有补水通道,所述补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阀设有补水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水通道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第一出水接口,所述板换水路系统还包括出水阀,所述出水阀具有第一出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水口、回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回水口与所述第一通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可切换地连通,所述第一通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连通,所述回水口适于通过外部管路与所述水泵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适于与第一外部用水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共面,且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不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垂直。
具体地,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内设有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阀芯组件,在所述阀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所述回水口与所述第一通水口连通,在所述阀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回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第二出水接口,所述出水阀具有第二出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通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适于与第二外部用水部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水口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内。
具体地,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为金属件或塑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壁挂炉,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板换水路系统,减少了壁挂炉的长度,使得壁挂炉更加符合小型化的发展路线,节省了安装空间,便于用户操作使用,提高了壁挂炉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阀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阀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阀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板换水路系统100,
板式换热器10,
进水阀20,第一进水通道201,第二进水通道202,补水通道203,第一进水口21,水泵接口22,第一过水口23,第二进水口24,第二过水口25,霍尔组件26,补水控制阀27,
出水阀30,第一出水通道301,第二出水通道302,回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第一通水口33,第二出水口34,第二通水口35,阀芯组件36,
水泵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100。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100包括:板式换热器10和进水阀20,板式换热器10具有第一进水接口(图中未示出),进水阀20设置在板式换热器10上,进水阀20内具有第一进水通道201,进水阀20包括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过水口23和水泵接口22,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过水口23和水泵接口22均与第一进水通道201连通。
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过水口23连通,由此使得第一进水通道201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过水口23和第一进水接口进入板式换热器10内;水泵接口22适于与水泵40连通,由此使得第一进水通道201内的水可以经水泵40泵入燃烧器或其他加热装置处进行加热。
其中,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共面,且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例如,板式换热器10沿左右方向延伸方向,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延伸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进水阀20设置在板式换热器10的一侧(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相同)而言,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减少了其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100,通过将进水阀20上的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过水口23和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共面,使得进水阀2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其占用的空间;同时三者共面所在的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则减少了进水阀20在板式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100的整体结构长度,占用空间少,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户的使用体验好。
如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板式换热器10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缩短板换水路系统100的整体结构长度,且使得进水阀20可以位于板式换热器10的上方,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过水口23和水泵接口22在板式换热器1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板式换热器10内,进水阀20不再额外占用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使得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更短,占用空间少,节省安装空间,便于板换水路系统100的布置安装,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板式换热器10还具有第二进水接口(图中未示出),进水阀20还具有第二进水通道202,进水阀20包括与第二进水通道202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4和第二过水口25,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过水口25连通,由此使得第二进水通道202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过水口25和第二进水接口进入板式换热器10内。
其中,第二过水口25的中心线位于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以及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内,即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过水口23、第二过水口25和水泵接口22的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四者所在的该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不共面,由此使得进水阀20在板式换热器10所在平面的投影长度小于进水阀20的实际长度,从而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减少其占用空间,便于布置安装。
在一些优选的示例中,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过水口23、第二过水口25和水泵接口22的中心均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缩短板换水路系统100的整体结构长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进水阀20还具有补水通道203,补水通道203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201和第二进水通道202连通,进水阀20内设有补水控制阀27,补水控制阀27用于控制补水通道203的通断,以在第一进水通道201内缺水时,通过与第二进水通道202连通,实现补水,避免安全隐患。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补水通道203在板式换热器1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板式换热器10上,或位于沿板式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的板式换热器10的两端边沿之间,由此使得补水通道203不会额外占用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使得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更短,占用空间少,便于板换水路系统100的布置安装。
如图7-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板式换热器10还具有第一出水接口(图中未示出),板换水路系统100还包括出水阀30,出水阀30具有第一出水通道301,出水阀30包括第一通水口33、回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第一通水口33、回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均与第一出水通道301连通。
其中,回水口31与第一通水口33和第一出水口32可切换地连通,回水口31适于通过外部管路与水泵接口22连通,即水泵接口22流出的水通过水泵40的泵送、加热装置的加热成为热水,再通过回水口31进入第一出水通道301内。
第一出水口32适于与第一外部用水部连通,这里的第一外部用水部可以为采暖用水部,在回水口31与第一出水口32导通时,第一出水通道301内的热水通入采暖用水部,采暖用水部内的水还可以通过第一进水口21进入板换水路系统100,在水泵40的作用下,泵入燃烧器、或加热装置、或换热装置处进行加热或换热,如此循环往复,实现采暖用水的循环。
第一通水口33与第一出水接口连通,在回水口31与第一通水口33导通时,第一出水通道301内的热水通过第一通水口33和第一出水接口进入板式换热器10内,供热交换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水通道301内设有阀芯组件36,阀芯组件36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在阀芯组件36位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回水口31与第一通水口33连通,在阀芯组件36位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回水口31与第一出水口32连通,以便于第一外部用水部循环用水。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进水通道202内设有霍尔组件26,霍尔组件26用于将第二进水通道202内的水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霍尔组件26与阀芯组件36通讯,在阀芯组件36没有接收到霍尔组件26产生的电信号时,控制阀芯组件36位于第二位置,回水口31与第一出水口32连通,以供第一外部用水部使用;在阀芯组件36接收到霍尔组件26产生的电信号时,控制阀芯组件36活动至第一位置,使回水口31与第一通水口33连通,以供板式换热器10换热使用。
如图7-图9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共面,即回水口31的中心线、第一出水口32的中心线和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共面,且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不平行,例如,板式换热器10沿左右方向延伸方向,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水口33所在的平面的延伸方向倾斜于左右方向,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出水阀30设置在板式换热器10的一侧(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的延伸方向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相同)而言,进一步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减少了其占用的空间。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板式换热器10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缩短板换水路系统100的整体结构长度,且使得出水阀30可以位于板式换热器10的上方,第一出水通道301和第一通水口33在板式换热器1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板式换热器10内,出水阀30不再额外占用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使得板换水路系统的长度更短,占用空间少,节省安装空间,便于布置安装,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如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板式换热器10还具有第二出水接口,出水阀30具有第二出水通道302,出水阀30包括第二通水口35和第二出水口34,第二通水口35和第二出水口34均与第二出水通道302连通,第二通水口35与第二出水接口连通,第二出水口34适于与第二外部用水部连通,这里的第二外部用水部可以为卫浴用水部,通过第二进水口24、第二过水口25进入板式换热器10内的水,经过换热形成热水后,经第二出水通道302流出至第二出水口34,供卫浴用水部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通水口35的中心线位于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线与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内,即第二通水口35、第一通水口33和第一出水通道301的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所在的平面不平行、不共面,由此使得出水阀30在板式换热器10所在平面的投影长度小于出水阀30的实际长度,从而缩短了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减少其占用空间,便于布置安装。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出水口34在板式换热器1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板式换热器10上,或位于沿板式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的板式换热器10的两端边沿之间,由此使得第二出水口34的布置不会额外占用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使得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更短,占用空间少,便于板换水路系统100的布置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水阀20和出水阀30为金属件,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然,进水阀20和出水阀30也可以为塑料件,以便于制造成型,降低其制作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炉,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板换水路系统100,通过采用上述板换水路系统100,减少了壁挂炉的长度,使得壁挂炉更加符合小型化的发展路线,节省了安装空间,便于用户操作使用,提高了壁挂炉的市场竞争力。
下面结合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壁挂炉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壁挂炉包括板换水路系统100、管路、水泵和燃烧器,板换水路系统100包括板式换热器10、进水阀20和出水阀30。
板式换热器10具有第一进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第一进水接口和第二进水接口与进水阀20连接,第一出水接口和第二出水接口与出水阀30连接。
进水阀20具有第一进水通道201、第二进水通道202和补水通道203,其中,第一进水通道201具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1、水泵接口22和第一过水口23,第一进水通道201通过第一过水口23与板式换热器10连通,第一进水口21与采暖用水部连通,采暖用水部内的回水通过第一进水口21进入第一进水通道201内,水泵接口22与水泵40连通,水泵40可以将第一进水通道201内的水泵入燃烧器处的管路中,以对水进行加热。
第二进水通道202具有与其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4和第二过水口25,第二进水通道202通过第二过水口25与板式换热器10连通,第二进水口24与卫浴用水部连通,第二进水通道202内具有霍尔组件26,霍尔组件26用于将第二进水通道202内的水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补水通道203分别与第一进水通道201和第二进水通道202连通,进水阀20内设有补水控制阀27,补水控制阀27用于控制补水通道203的通断。
出水阀30具有第一出水通道301和第二出水通道302,其中,第一出水通道301具有与其连通的回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和第一通水口33,燃烧器加热后的热水可以通过回水口31进入第一出水通道301内,第一出水口32与采暖用水部的进水连通,第一出水通道301通过第一通水口33与板式换热器10的第一出水接口连通。
第一出水通道301内具有阀芯组件36,霍尔组件26可以与阀芯组件36通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且在阀芯组件36位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回水口31与第一通水口33连通;在阀芯组件36位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回水口31与第一出水口32连通。
第二出水通道302具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出水口34和第二通水口35,第二出水通道302通过第二通水口35与板式换热器10连通,第二进水口24与卫浴用水部连通。
其中,第一进水口21的中心线、第一过水口23的中心线、水泵接口22的中心线以及第二过水口23的中心线共面,且其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回水口31的中心线、第一出水口32的中心线、第一通水口33的中心线以及第二通水口35的中心线共面,且其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板式换热器10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第二平面与板式换热器10的延伸方向也垂直布置,第一平面位于第二平面的左侧,且板式换热器10的左侧边沿位于第二平面的左侧,板式换热器10的右侧边沿位于第一平面的右侧,补水通道203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第二出水口34也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板换水路系统100,在左右方向上,板换水路系统100的长度减少100mm。
在壁挂炉使用时,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切换采暖和卫浴模式。
在采暖模式下,阀芯组件36活动至第二位置,回水口31和第一出水口32连通,第一通水口33与回水口31不连通,采暖回水经由第一进水口21、第一进水通道201和水泵接口22进入燃烧器处的管路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采暖水经回水口31进入第一出水通道301,然后由第一出水口32以及出水管路进入采暖用水部,实现供暖的目的。
在卫浴模式下,卫浴用水由第二进水口24进入第二进水通道202,通过霍尔组件26将卫浴水流转化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发送给壁挂炉的电控系统或发送给阀芯组件36的控制系统,进入第二进水通道202的卫浴用水再经过第二过水口25和第二进水接口进入板式换热器10。
与此同时,阀芯组件36切换至第一位置,将回水口31和第一通水口33连通,第一出水口32与回水口31不连通;采暖回水经第一进水通道201、燃烧器、第一出水通道301进入板式换热器10内进行内循环,并在板式换热器10中将热量传递给卫浴用水。卫浴用水由第二出水接口和第二通水口35进入第二出水通道302,再经过第二出水口34通往卫浴用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炉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水接口;
进水阀,所述进水阀设于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进水阀具有第一进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第一过水口和水泵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一过水口连通,所述水泵接口适于与水泵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共面,且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第二进水接口,所述进水阀还具有第二进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第二过水口,
其中,所述第二进水接口与所述第二过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水口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过水口的中心线以及所述水泵接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设有霍尔组件,以将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内的水流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还具有补水通道,所述补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阀设有补水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水通道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第一出水接口,所述板换水路系统还包括出水阀,所述出水阀具有第一出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水口、回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其中,所述回水口与所述第一通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可切换地连通,所述第一通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口连通,所述回水口适于通过外部管路与所述水泵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适于与第一外部用水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共面,且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不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长度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内设有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阀芯组件,在所述阀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所述回水口与所述第一通水口连通,在所述阀芯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回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具有第二出水接口,所述出水阀具有第二出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通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适于与第二外部用水部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水口的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水口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内。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为金属件或塑料件。
13.一种壁挂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板换水路系统。
CN201921080513.2U 2019-07-10 2019-07-10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Active CN211084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0513.2U CN211084448U (zh) 2019-07-10 2019-07-10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0513.2U CN211084448U (zh) 2019-07-10 2019-07-10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4448U true CN211084448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0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0513.2U Active CN211084448U (zh) 2019-07-10 2019-07-10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4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20353U (zh) 散热器
KR102063223B1 (ko) 워터 디스펜싱 장치
US11022341B2 (en) Storage type electric water heater with hot air generating function
CN211084448U (zh) 板换水路系统和壁挂炉
CN202630213U (zh) 一种采暖电壁挂炉
CN210800386U (zh) 进出水装置及电器
CN218992431U (zh) 进水阀总成及热水器
US20220290893A1 (en) Direct-Heating Type Heater
CN108627036B (zh) 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CN210471912U (zh) 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饮水机
CN204063592U (zh) 热水器及其换热装置
CN211823179U (zh) 热水器
CN217131347U (zh) 一种大功率商用电磁炉散热结构
CN217352761U (zh) 即热式加热装置和智能马桶
CN114440462B (zh) 一种含外置水泵控制的壁挂炉及其控制方法
CN217874316U (zh) 进水阀
CN109665574B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02885608U (zh) 热交换器
CN210951885U (zh) 一种集成水路系统
CN210179018U (zh) 一种进水阀体组件及燃气壁挂炉
CN110388744B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6716394U (zh) 空调挂机
CN221005460U (zh) 热水器
CN219415218U (zh) 一种直电热管双盘管高效电热转换装置
CN216590236U (zh) 一种水龙头的加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