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81922U -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81922U
CN211081922U CN201922165500.1U CN201922165500U CN211081922U CN 211081922 U CN211081922 U CN 211081922U CN 201922165500 U CN201922165500 U CN 201922165500U CN 211081922 U CN211081922 U CN 211081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anchor rod
foot
section
secondary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55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瑛�
刘德兵
常运超
陈世轩
李世军
李向峰
田广阔
苟冰
张峰
常得胜
王存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655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81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81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81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包括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的左右两侧拱脚进行支护的锁脚锚杆组和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拱部进行支护的系统锚杆组,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经隧道支护结构后进入需整治隧道段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锚杆,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多个锁脚锚杆组和多个系统锚杆组对需整治隧道段进行整体加固,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能对需整治隧道段周侧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并使隧道外侧围岩与隧道支护结构紧固连接成一体,能对穿越岩溶地层的隧道二衬进行有效整理。

Description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二衬整治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发展,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单洞双线隧道越来越常见,由此面临的隧道病害整治也不断增加,隧道拱顶因混凝土挤压造成衬砌面的掉块、二衬混凝土上部脱空及钢架扭曲变形等问题,进一步增加坍塌风险,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岩溶地质主要是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径流、补给、渗透与循环等过程对可溶性岩层进行化学溶解处理与机械破坏影响下的产物。穿越岩溶地层的隧道(即岩溶地层隧道)施工完成后,需整理隧道病害较多,尤其是隧道洞身穿越区域地质复杂,洞身穿越区域的地层存在富水、溶洞、断层、高地应力、危岩落石、顺层偏压等特点,需及时对所出现的隧道二衬病害进行整治。
实际对隧道二衬病害进行整治时,通常采用施作套衬的方法。套衬即衬砌,主要用于隧道二衬(即隧道二次衬砌)问题治理,在隧道二衬质量不合格时,可在原二衬结构面施做套衬,其后空隙注浆充实。实际施工时,套衬就是在既有衬砌(具体是隧道二衬)内表面再灌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与既有衬砌共同承担围岩压力,套衬既可以有效地阻止既有衬砌进一步裂损变形,同时可起到防水作用。但对穿越岩溶地层的隧道二衬进行整治时,由于洞身所处地层存在富水、溶洞、断层、高地应力、危岩落石、顺层偏压等特点,因而仅在隧道二次衬砌内施工混凝土套衬,不能衬底解决隧道二衬病害,不能对隧道二衬的脱空开裂段病害进行有效整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多个锁脚锚杆组和多个系统锚杆组对需整治隧道段进行整体加固,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能对需整治隧道段周侧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并使隧道外侧围岩与隧道支护结构紧固连接成一体,能对穿越岩溶地层的隧道二衬进行有效整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的左右两侧拱脚进行支护的锁脚锚杆组和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拱部进行支护的系统锚杆组,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前向后进行布设,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位于需整治隧道段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多个所述系统锚杆组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前向后进行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位于需整治隧道段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
所述需整治隧道段的隧道二次衬砌内由前向后布设有多榀钢拱架,多榀所述钢拱架呈均匀布设,每榀所述钢拱架均布设于需整治隧道段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前后相邻两榀所述钢拱架之间的间距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0.8m~1.2m;多榀所述钢拱架均支撑于需整治隧道段的隧道二次衬砌内壁上,多榀所述钢拱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为对需整治隧道段进行全断面支护的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隧道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衬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包括对需整治隧道段的拱墙进行支护的拱墙二次衬砌和布设于需整治隧道段底部的隧道仰拱,所述隧道仰拱位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正下方且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拱架为支撑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内的拱形支架,所述钢拱架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外侧设置有对需整治隧道段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隧道二次衬砌组成需整治隧道段的隧道支护结构;
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d,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与一榀所述钢拱架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包括左右两组对称布设的锁脚锚杆;一组所述锁脚锚杆布设于钢拱架的左侧拱脚外侧,另一组所述锁脚锚杆布设于钢拱架的右侧拱脚外侧;
每组所述锁脚锚杆均包括多根并排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锁脚锚杆,每组所述锁脚锚杆中多根所述锁脚锚杆均呈平行布设且其沿隧道延伸方向由前向后布设;每根所述锁脚锚杆均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且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5°,每根所述锁脚锚杆内端均固定在位于其内侧的钢拱架上;
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2d,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与一榀所述钢拱架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包括多根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的系统锚杆,每根所述系统锚杆均与其所处位置处隧道二次衬砌的内壁呈垂直布设;每根所述系统锚杆内端均固定在位于其内侧的钢拱架上;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的系统锚杆呈交错布设;
所述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经所述隧道支护结构后进入需整治隧道段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锚杆,所述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多个供锁脚锚杆安装的锁脚锚杆安装孔,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拱部设置有多个供系统锚杆安装的系统锚杆安装孔,所述锁脚锚杆安装孔和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均为从隧道二次衬砌内部由内向外钻进至需整治隧道段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钻孔。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拱墙二次衬砌拱部设置系统锚杆的区域为系统锚杆布设区,所述系统锚杆布设区的圆心角为A,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135°~145°。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进入需整治隧道段外侧围岩内的长度均不小于4m。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与钢拱架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左右两侧底部均开有供型钢拱架拱脚支撑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为对所述拱墙二次衬砌底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后形成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槽的底面呈水平面,所述支撑槽的底面位于需整治隧道段内水沟电缆槽的上表面下方;
所述锁脚锚杆安装孔为从支撑槽内由内向外钻进至需整治隧道段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钻孔。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中所有锁脚锚杆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所有锁脚锚杆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的直径均为φ25mm~φ36mm。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之间的环向间距为1.2m~1.8m。
上述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孔口封堵结构,每个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均安装有一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经所述孔口封堵结构后伸出至隧道二次衬砌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采用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锁脚锚杆组对需整治隧道段两侧拱脚进行加固,施工简便,能进一步提高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同时,锁脚锚杆采用自进式注浆锚杆,对需整治隧道段两侧拱脚围岩进行有效地注浆加固,从根源上解决隧道二衬病害问题,并非仅在隧道二衬内部通过套衬进行加固,能彻底解决隧道二衬治理问题。并且,锁脚锚杆与钢拱架连接为一体,进一步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另外,每组锁脚锚杆均采用多根锁脚锚杆能进一步提高锚固效果,确保需整治隧道段两侧拱脚的加固效果。
3、采用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系统锚杆组对需整治隧道拱部与边墙上部整体进行支护,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提高隧道洞整体稳固性、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并且,系统锚杆采用自进式注浆锚杆,能对隧道拱部与边墙上部的外侧围岩进行整体注浆加固,从根源上解决隧道二衬病害问题,并非仅在隧道二衬内部通过套衬进行加固,能彻底解决隧道二衬治理问题。
4、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采用多个锁脚锚杆组和多个系统锚杆组对需整治隧道段进行整体加固,锁脚锚杆和系统锚杆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能对需整治隧道段周侧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并使隧道外侧围岩与隧道支护结构紧固连接成一体,能对穿越岩溶地层的隧道二衬进行有效整理。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隧道二次衬砌; 2—需整治隧道段; 3—钢拱架;
5—隧道初期支护结构; 6—支撑槽; 7—水沟电缆槽;
8—锁脚锚杆; 9—系统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2的左右两侧拱脚进行支护的锁脚锚杆组和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2拱部进行支护的系统锚杆组,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前向后进行布设,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位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多个所述系统锚杆组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前向后进行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位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
所述需整治隧道段2的隧道二次衬砌1内由前向后布设有多榀钢拱架3,多榀所述钢拱架3呈均匀布设,每榀所述钢拱架3均布设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前后相邻两榀所述钢拱架3之间的间距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0.8m~1.2m;多榀所述钢拱架3均支撑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隧道二次衬砌1内壁上,多榀所述钢拱架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为对需整治隧道段2进行全断面支护的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为钢筋混凝土衬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包括对需整治隧道段2的拱墙进行支护的拱墙二次衬砌和布设于需整治隧道段2底部的隧道仰拱,所述隧道仰拱位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正下方且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拱架3为支撑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内的拱形支架,所述钢拱架3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外侧设置有对需整治隧道段2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5,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5和隧道二次衬砌1组成需整治隧道段2的隧道支护结构;
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d,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与一榀所述钢拱架3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包括左右两组对称布设的锁脚锚杆8;一组所述锁脚锚杆8布设于钢拱架3的左侧拱脚外侧,另一组所述锁脚锚杆8布设于钢拱架3的右侧拱脚外侧;
每组所述锁脚锚杆8均包括多根并排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锁脚锚杆8,每组所述锁脚锚杆8中多根所述锁脚锚杆8均呈平行布设且其沿隧道延伸方向由前向后布设;每根所述锁脚锚杆8均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且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5°,每根所述锁脚锚杆8内端均固定在位于其内侧的钢拱架3上;
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2d,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与一榀所述钢拱架3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包括多根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的系统锚杆9,每根所述系统锚杆9均与其所处位置处隧道二次衬砌1的内壁呈垂直布设;每根所述系统锚杆9内端均固定在位于其内侧的钢拱架3上;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的系统锚杆9呈交错布设;
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均为经所述隧道支护结构后进入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锚杆,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多个供锁脚锚杆8安装的锁脚锚杆安装孔,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拱部设置有多个供系统锚杆9安装的系统锚杆安装孔,所述锁脚锚杆安装孔和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均为从隧道二次衬砌1内部由内向外钻进至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钻孔。
其中,所述需整治隧道段2的拱脚指的是需整治隧道段2的起拱线。所述钢拱架3为型钢拱架或格栅拱架。
所述需整治隧道段2的开挖断面大于100m2。并且,需整治隧道段2为隧道二次衬砌1上存在病害且需进行整治的隧道段。本实施例中,需整治隧道段2的开挖宽度为15m~16m,需整治隧道段2的开挖高度为12.5m~13.5m。
如图1所示,所述拱墙二次衬砌拱部设置系统锚杆9的区域为系统锚杆布设区,所述系统锚杆布设区的圆心角为A,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135°~145°。本实施例中,A=140°。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A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为进一步确保锚固效果,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进入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长度均不小于4m。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与钢拱架3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左右两侧底部均开有供型钢拱架3拱脚支撑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为对所述拱墙二次衬砌底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后形成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槽6的底面呈水平面,所述支撑槽6的底面位于需整治隧道段2内水沟电缆槽7的上表面下方;
所述锁脚锚杆安装孔为从支撑槽6内由内向外钻进至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钻孔。
所述支撑槽6的底面与水沟电缆槽7上表面之间的竖向间距不小于5cm。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6的底面与水沟电缆槽7上表面之间的竖向间距为5c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支撑槽6底面与水沟电缆槽7上表面之间的竖向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中所有锁脚锚杆8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所有锁脚锚杆8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的直径均为φ25mm~φ36mm。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9之间的环向间距为1.2m~1.8m。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的直径均为φ32mm,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9之间的环向间距为1.5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的直径以及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9之间的环向间距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d=1m。
相应地,前后相邻两榀所述钢拱架3之间的间距为1m,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1m,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2m。
实际对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进行施工时,均先采用风枪进行钻孔,成孔后再用风枪钻进锚杆,完成锚杆安装。为连接简便,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与钢拱架3之间通过连接钢筋进行焊接固定。通过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所注浆液均为水泥浆,并且采普通的水泥浆即可。
为进一步确保锚固效果,所述系统锚杆9为先封孔后注浆的注浆锚杆,每个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孔口封堵结构,每个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均安装有一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经所述孔口封堵结构后伸出至隧道二次衬砌1内。对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进行封堵,采用锚固剂进行封堵即可,封孔长度大于30cm,所述排气管外露1.5m~2m(方便返浆时用桶接浆)。通过系统锚杆9进行注浆时,待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孔口的排气管返浆后,迅速绑扎排气管,并补注5分钟左右,或注浆压力达到0.8MPa时结束注浆标准。注浆结束后,将系统锚杆9外露的过长部分切断。
所述锁脚锚杆8为先注浆后封孔的注浆锚杆。对锁脚锚杆安装孔的孔口进行封堵时,采用锚固剂进行封堵,并且注浆以孔口返浆或注浆压力达到1MPa为结束标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2)的左右两侧拱脚进行支护的锁脚锚杆组和多个对需整治隧道段(2)拱部进行支护的系统锚杆组,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前向后进行布设,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位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多个所述系统锚杆组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前向后进行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位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
所述需整治隧道段(2)的隧道二次衬砌(1)内由前向后布设有多榀钢拱架(3),多榀所述钢拱架(3)呈均匀布设,每榀所述钢拱架(3)均布设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一个隧道横断面上;前后相邻两榀所述钢拱架(3)之间的间距为d,其中d的取值范围为0.8m~1.2m;多榀所述钢拱架(3)均支撑于需整治隧道段(2)的隧道二次衬砌(1)内壁上,多榀所述钢拱架(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为对需整治隧道段(2)进行全断面支护的全断面支护结构,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为钢筋混凝土衬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包括对需整治隧道段(2)的拱墙进行支护的拱墙二次衬砌和布设于需整治隧道段(2)底部的隧道仰拱,所述隧道仰拱位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正下方且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拱架(3)为支撑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内的拱形支架,所述钢拱架(3)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隧道二次衬砌(1)外侧设置有对需整治隧道段(2)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5),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5)和隧道二次衬砌(1)组成需整治隧道段(2)的隧道支护结构;
前后相邻两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d,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与一榀所述钢拱架(3)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个所述锁脚锚杆组均包括左右两组对称布设的锁脚锚杆(8);一组所述锁脚锚杆(8) 布设于钢拱架(3)的左侧拱脚外侧,另一组所述锁脚锚杆(8)布设于钢拱架(3)的右侧拱脚外侧;
每组所述锁脚锚杆(8)均包括多根并排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锁脚锚杆(8),每组所述锁脚锚杆(8)中多根所述锁脚锚杆(8)均呈平行布设且其沿隧道延伸方向由前向后布设;每根所述锁脚锚杆(8)均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且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25°,每根所述锁脚锚杆(8)内端均固定在位于其内侧的钢拱架(3)上;
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之间的间距为2d,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与一榀所述钢拱架(3)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均包括多根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于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的系统锚杆(9),每根所述系统锚杆(9)均与其所处位置处隧道二次衬砌(1)的内壁呈垂直布设;每根所述系统锚杆(9)内端均固定在位于其内侧的钢拱架(3)上;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组的系统锚杆(9)呈交错布设;
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均为经所述隧道支护结构后进入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锚杆,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均为自进式锚杆且二者均为注浆锚杆;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左右两侧底部均设置有多个供锁脚锚杆(8)安装的锁脚锚杆安装孔,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拱部设置有多个供系统锚杆(9)安装的系统锚杆安装孔,所述锁脚锚杆安装孔和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均为从隧道二次衬砌(1)内部由内向外钻进至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钻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拱部设置系统锚杆(9)的区域为系统锚杆布设区,所述系统锚杆布设区的圆心角为A,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135°~145°。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进入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长度均不小于4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与钢拱架(3)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墙二次衬砌的左右两侧底部均开有供型钢拱架(3)拱脚支撑的支撑槽(6),所述支撑槽(6)为对所述拱墙二次衬砌底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后形成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槽(6)的底面呈水平面,所述支撑槽(6)的底面位于需整治隧道段(2)内水沟电缆槽(7)的上表面下方;
所述锁脚锚杆安装孔为从支撑槽(6)内由内向外钻进至需整治隧道段(2)外侧围岩内的平直钻孔。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锁脚锚杆组中所有锁脚锚杆(8)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所有锁脚锚杆(8)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锁脚锚杆(8)和系统锚杆(9)的直径均为φ25mm~φ36mm。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系统锚杆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系统锚杆(9)之间的环向间距为1.2m~1.8m。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均设置有孔口封堵结构,每个所述系统锚杆安装孔的孔口均安装有一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经所述孔口封堵结构后伸出至隧道二次衬砌(1)内。
CN201922165500.1U 2019-12-05 2019-12-05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Active CN211081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5500.1U CN211081922U (zh) 2019-12-05 2019-12-05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5500.1U CN211081922U (zh) 2019-12-05 2019-12-05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81922U true CN211081922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4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5500.1U Active CN211081922U (zh) 2019-12-05 2019-12-05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81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917B (zh) 利用超前支护和滞后支护的隧道施工方法及适用于其的装置
JP7257086B2 (ja) トンネルの低土被り区間の総合的な工法
CN110905530B (zh)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富水软岩隧道稳定性控制施工方法
CN104533446A (zh) 一种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双层初期支护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CN102996133A (zh) 适用于软弱围岩隧道斜井与正洞交汇处的施工方法
CN110185457B (zh) 一种tbm平导洞身施工方法
CN112228082B (zh) 一种管棚与超前小导管组合注浆的隧道塌方处理方法
CN110924959B (zh)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
CN110130927A (zh) 一种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施工方法
CN112412475A (zh) 一种受季节性降雨影响下冰水堆积体隧道围岩加固和开挖方法及围岩支护
CN211258623U (zh) 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支护体系
CN110195604B (zh) 一种线隧道正洞tbm掘进段施工方法
CN111997624A (zh) 一种浅埋大断面暗挖矩形隧道施工方法
CN112963156A (zh) 一种土岩复合地层浅埋隧道的复合加固方法及复合加固结构
CN112177635A (zh) 阶梯多重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法及重叠隧道施工工法
CN109184752B (zh) 一种煤矿用穿越老窑采空区的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109989407B (zh) 铁路新增二线台后路基桩管帷幕支护结构
CN112855029B (zh) 一种采空区钻孔外扩管施工方法
CN110735641B (zh) 下穿管线的换乘通道的施工方法
CN110761795B (zh) 一种黄土冲沟内浅埋隧道施工方法
CN110985002B (zh) 一种用于横向半软半硬断面地层中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10671132B (zh) 一种基于套拱的深埋黄土隧道变形控制施工结构及方法
KR20110040326A (ko) 저판 세그먼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쉴드공법
CN211081922U (zh) 岩溶地层隧道二衬整治施工用注浆锚固结构
CN113216975B (zh) 采区通风天井过复杂富水破碎带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