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8601U -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8601U
CN211078601U CN201921401837.1U CN201921401837U CN211078601U CN 211078601 U CN211078601 U CN 211078601U CN 201921401837 U CN201921401837 U CN 201921401837U CN 211078601 U CN211078601 U CN 211078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tage aerobic
aerobic tank
anaerobic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18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洪波
陈辉
程海娜
毛振华
李肃
彭晶
袁明珠
孙见行
周文博
王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4018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8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8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8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功能区和出水口,所述功能区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相邻两个池子之间通过挡板隔开,每个所述挡板上均设有溢流孔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于溢流孔的出口处,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孔,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出口延伸至挡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系统的功能区中各池子相互协同作用,处理效果好,能高效去除废水中COD、NH4 +‑N、TN和TP,并且处理周期短。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负荷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尤其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并且工业废水种类繁多,如电解盐工业废水中含有汞,重金属冶炼工业废水含铅、镉等各种金属,电镀工业废水中含氰化物和铬等各种重金属,石油炼制工业废水中含酚,农药制造工业废水中含各种农药,印染废水中含有苯胺、多环芳烃等多种毒害性污染物。总之,这些工业废水成分复杂、负荷高,传统的工艺处理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要开发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并根据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和浓度,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进行处置后,才可排放。以印染废水为例,由于我国是纺织大国,印染废水排放量巨大。该废水具有色度大、负荷高、有机污染物浓度大、碱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是难处理的高负荷工业废水之一。
印染废水处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物理法处理工艺简单、运行方便,但是处理效率低,出水一般达不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化学法虽然反应速度较快、处理效率很高,但是工业成本也较高,处理量少而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处理成本较低,处理量大,几乎不产生二次污染,主要有厌氧/好氧(A/O)处理。但是由于印染废水复杂多变,普通的一级A/O工艺厌氧段因为印染废水色度和有机污染物的冲击负荷大,严重影响厌氧段水解酸化菌的活性,从而难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导致系统中厌氧段效果较差;好氧段因为厌氧段出水可生化性差,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对好氧菌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脱氮除磷效果差,最终导致出水COD、氨氮和总氮等超标。研究表明,利用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为达到好的脱氮效果,反应器中内循环比需维持在200%~400%。而如此高的内循环比则意味着反应器容积较大、造价成本较高,而且循环泵的耗电量大。调查研究表明,其他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因负荷高还容易导致普通的一级A/O反应器系统崩溃,启动时间较长,生化效果不显著。目前已经报道的反应装置中,各池之间是通过可拆卸的管线连接,污泥容易堵塞管线导致反应器漏水,好氧池需要通过多挡板设计才能实现水流方向的控制,并且各池独立存在,无法根据需求调控且不利于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该废水处理系统可以灵活调节A/O反应区,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能高效去除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NH4 +-N(氨氮)、TN(总氮)和TP(总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功能区和出水口,所述功能区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相邻两个池子之间通过挡板隔开,每个所述挡板上均设有溢流孔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于溢流孔的出口处,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孔,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出口延伸至挡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各挡板上溢流孔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降低,便于溢流。或者各挡板上溢流孔的高度平齐,此种情况下废水可能存在一定的返混,有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溢流管与溢流孔的结构设计,以厌氧池和第一级好氧池之间水流方向为例说明如下:流加废水通过蠕动泵进入厌氧池,流经整个厌氧池后废水从溢流孔进入溢流管,再从溢流管的下端出口进入第一级好氧池的底部,实现厌氧池和第一级好氧池的自主连通,不需要外接蠕动泵,不易堵塞,达到水流速度一致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各池子之间挡板上的溢流孔与溢流管,可使废水流经整个功能区,与污泥和填料负载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节能环保。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挡板为可拆卸式挡板。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系统的功能区中各相邻池子之间通过可拆卸式挡板隔开,挡板底部设有卡槽,活动性强,操作简单方便,从而可根据水质实现对反应池体积的调节达到调控各功能池水力停留时间的目的,实现可变反应池调节,改变反应池的功能,使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废水水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仍能维持正常运行,并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厌氧池中不设置搅拌和曝气装置,形成相对严格的厌氧环境,溶解氧小于0.1mg/L,这样有助于厌氧水解酸化菌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缺氧池中设有浆叶式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浆叶(优选双层叶)设于所述缺氧池的中上部,可通过控制搅拌速度(50~100rpm)实现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共存。缺氧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可以保证待废水混合均匀,提前配合好氧池脱氮除磷,将残留的有毒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低毒甚至无毒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再次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助于第二级好氧池的有效处理。此外,缺氧池通过轻微搅拌不严格缺氧,兼性厌氧菌的存在也能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低污染物对第二级好氧池的毒害冲击。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中均设有浆叶式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浆叶(优选双层叶)设于所述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的中下部,具体位于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的1/3~1/2高度处;所述曝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的中下部,具体位于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的1/3~1/2高度处,且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浆叶左右两侧(不能与浆叶碰撞)。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同时设有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利于废水混合均匀,曝气装置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曝气装置在水中的深度,且通过控制装置气流量大小来控制溶解氧,可大大提高除磷效果。此外,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中分别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曝气装置调节溶解氧的含量(更优选的第一级好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中氧含量需要分别控制),实现好氧菌和兼性好氧菌以及厌氧菌的共存,处于聚氨酯填料表层的生物膜主要以异养型的好氧硝化菌为主,中间层的微生物则主要以兼氧型的反硝化菌种为主,而处于膜最深层中的微生物则主要以厌氧菌为主,可进一步优化脱氮除磷效果。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的底部均呈锥形,所述锥形底部设有排污口。各个池子底部锥形设计有助于污泥沉降和聚集,排污口可根据实际情况排泥或者连接管道使功能区后端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确保厌氧池的水解酸化效果。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中设有聚氨酯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的填充量为各池子体积1/3~1/2。生物填料的设置有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和繁殖,大大缩短功能微生物的驯化时间,并使该装置对高负荷废水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和脱氮能力。本实用新型中的聚氨酯生物填料,可为市售普通产品,其体积大小可为1cm*1cm*1cm(长*宽*高)。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二沉池中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α为45~65°。设置斜板可使颗粒物快速沉降,多余污泥能回流至前端功能区或者直接打开底部排污口排出。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顶部均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开设有大圆孔和小圆孔,所述大圆孔的直径为2~2.5cm,所述小圆孔的直径为1~1.5cm,所述大圆孔与小圆孔之间的间距为1~2cm。防尘盖上的大小圆孔可用于外接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小孔便于取样分析,多余圆孔可用橡胶塞封住。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中,功能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做一级至多级,根据水质情况调节级数和水力停留时间,实现出水达标的目的。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各种高负荷的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的处理,尤其适用于实验室的小试研究。
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一种高负荷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利用上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厌氧池(201)中加入废水厂厌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静置处理,向第一级好氧池(202)中加入废水厂好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曝气处理,向缺氧池(203)中加入废水厂缺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搅拌处理,向第二级好氧池(204)中加入废水厂好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曝气处理;
S2:再向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添加聚氨酯生物填料,再向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分别加入废水厂厌氧池、好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的废水,加满后按S1中各池子的处理方式驯化培养挂膜;
S3:将废水从进水口(1)流加至厌氧池(201)中,废水通过各挡板(4)上的溢流孔(5)和溢流管(6)依次流经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后溢流至二沉池(205),经过二沉池(205)的沉降作用,再从出水口(3)溢流排出,即完成废水的处理过程。
上述高负荷废水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所述高负荷废水的水质情况如下:COD为800~1200mg/L,NH4 +-N为15~20mg/L,TN为20~30mg/L,TP为4~6mg/L,pH值为8~11。
上述高负荷废水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控制厌氧池(201)中溶解氧小于0.1mg/L,厌氧池(201)中不搅拌,废水在厌氧池(201)中停留时间为8~12h;控制第一级好氧池(202)中溶解氧为6~8mg/L,第一级好氧池(202)中搅拌装置设于第一级好氧池(202)的中下部,搅拌速度控制在200~400rpm,印染废水在第一级好氧池(202)中停留时间为8~24h;控制缺氧池(203)中溶解氧为0.2~0.5mg/L,缺氧池(203)中搅拌装置设于缺氧池(203)的中下部,搅拌速度控制在50~100rpm,废水在缺氧池(203)中停留时间为8~12h;控制第二级好氧池(204)中溶解氧为4~4.5mg/L,第二级好氧池(204)中搅拌装置设于第二级好氧池(204)的中下部,搅拌速度控制在100~150rpm,废水在第二级好氧池(204)中停留时间为8~24h。我们研究表明,针对高负荷印染废水的特性和本实用新型中功能区各池子的作用特性,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高负荷印染废水时,各池子的工艺参数需要分别优化控制,尤其是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中的工艺参数需要合理控制,出水才能满足需求。
以高负荷印染废水为例,利用上述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高负荷印染废水,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厌氧池中加入9/10~19/20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厌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静置处理24h,向第一级好氧池中加入1/2~1/3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好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曝气处理24h,向缺氧池中加入8/10~19/20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缺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搅拌处理24h,向第二级好氧池中加入1/2~1/3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好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曝气处理24h;
S2:再向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和第二级好氧池中添加1/3~1/2池子体积的聚氨酯生物填料,并注满对应池子的印染废水,按S1中各池子的处理方式培养驯化挂膜48h;
S3:将印染废水从进水口流加至厌氧池中,印染废水通过各挡板上的溢流孔和溢流管依次流经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后溢流至二沉池,经过二沉池的沉降作用,再从出水口溢流排出,即完成印染废水的处理过程。
上述高负荷印染废水的水质情况如下:COD为800~1200mg/L,氨氮为15~20mg/L,总氮为20~30mg/L,总磷为4~6mg/L,色度为800~1000,pH值为8~11。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高负荷印染废水,本实用新型优化废水处理系统功能区中的各池子的分布及废水流向(溢流孔与溢流管的设计),并优化各池子中的处理工艺参数,各池子相互协同作用,可以满足高负荷印染废水处理要求,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方法,能高效去除废水中COD、NH4 +-N、TN和TP,处理效果好并且周期短。
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用于印染废水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各相邻池子之间通过挡板(优选可拆卸式)隔开。其中,废水先由下而上流经整个厌氧池,主要功能相当于水解酸化池,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水解酸化菌等微生物通过分泌还原或水解酶,作用于染料分子,摧毁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从而达到去除印染废水色度的目的;同时,厌氧池还能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可挥发性脂肪酸,此类物质可被聚磷菌吸收并合成聚-β-羟丁酸(PHB)储存在细胞内,同时胞内的聚磷酸盐可被水解成正磷酸盐,聚磷菌(PAOs)在厌氧池达到充分释磷的效果,从而提高好氧池的除磷效率。废水经厌氧池水解酸化后通过溢流管进入第一级好氧池,在充分曝气提供游离氧的前提下,在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化作用下,使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经过第一级好氧池处理后,废水通过溢流管进入缺氧池,在该池中由于缺氧环境的存在,主要发生了厌氧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反硝化菌将印染废水中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同时因为缺氧的环境,缺氧池还发挥了部分水解酸化作用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从而降低毒性,强化厌氧段水解酸化池作用。废水经过缺氧池的作用,再次通过溢流管进入第二级好氧池,异养菌使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另外该功能池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并可根据需要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最后废水再通过溢流管进入二沉池,污泥通过斜板作用能更好地沉降下来,底部锥形设计也更有利于污泥混合液的沉降,从而使得最终出水清澈,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系统的功能区由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及二沉池排列组合在一起,通过不同工艺参数的设计和调节,各池子相互协同作用,高负荷废水通过厌氧池后有机物被水解酸化,降低了第一级好氧池的处理负荷,并加强厌氧释磷的作用;第一级好氧池在厌氧池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去除大部分COD;缺氧池的主要功能是脱氮,也可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危害;再通过第二级好氧池,去除剩余的污染物;最后废水经过二沉池沉降作用后排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组合和参数控制,能高效去除废水中COD、NH4 +-N、TN和TP,并且处理周期短,效果显著。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式的挡板设计,可根据水质情况调节各功能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实现各功能池的相互切换。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溢流管与溢流孔的结构设计,相比管道连接,不容易被污泥堵塞,废水从上一级池子通过溢流孔溢流至下一级池子,实现功能区的自主连通,不需要外接蠕动泵,达到水流速度一致的目的,且废水受溢流管和底部锥形斜坡的导流作用流经整个功能区,与污泥和填料负载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节能环保。
4、本实用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具有装置紧凑、材料用量少、占地空间小、易于整体移动、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未示出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
图3为图1中A-A面的剖切视图。
图4为图1中B-B面的剖切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处理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
图例说明:
1、进水口;201、厌氧池;202、第一级好氧池;203、缺氧池;204、第二级好氧池;205、二沉池;3、出水口;4、挡板;5、溢流孔;6、溢流管;9、排污口;10、斜板;11、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功能区和出水口3,功能区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相邻两个池子之间通过挡板4(为可拆卸式)隔开,每个挡板4上均设有溢流孔5和溢流管6(为半圆形),溢流管6设于溢流孔5的出口处,溢流管6的上端高于溢流孔5,溢流管6的下端出口延伸至挡板4的底部,各挡板4上溢流孔5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降低。
本实施例中,各池子的长宽高分别100、100、200mm,整个装置的有效体系约为10L,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距离装置顶部100、50mm处。沿水流方向各溢流孔5距离装置顶部的距离分别为90、80、70、60mm。
本实施例中,缺氧池203中设有浆叶式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浆叶设于缺氧池203的中上部;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均设有浆叶式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搅拌装置的浆叶设于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第二级好氧池204的中下部;曝气装置设于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第二级好氧池204的中下部,且曝气装置位于浆叶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的底部均呈锥形,锥形底部设有排污口9,排污口9的半径为5mm。
本实施例中,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设有聚氨酯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填充率为30%。
本实施例中,二沉池205中设有斜板10,斜板10的倾斜角度α为45~65°(上述范围均可)。
本实施例中,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顶部均设有防尘盖11,防尘盖11上开设有大圆孔和小圆孔,大圆孔的直径为2cm,小圆孔的直径为1cm,大圆孔与小圆孔之间的间距为2cm。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高负荷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厌氧池201中加入9/10~19/20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厌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静置处理24h,向第一级好氧池202中加入1/2~1/3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好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曝气处理24h,向缺氧池203中加入8/10~19/20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缺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搅拌处理24h,向第二级好氧池204中加入1/2~1/3池子体积的印染废水厂好氧池的新鲜浓缩活性污泥并曝气处理24h;
S2:再向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添加1/3~1/2池子体积的聚氨酯生物填料,并注满对应池子的印染废水,按S1中各池子的处理方式培养驯化挂膜48h;
S3:将印染废水从进水口1流加至厌氧池201中,印染废水通过各挡板4上的溢流孔5和溢流管6依次流经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后溢流至二沉池205,经过二沉池205的沉降作用,再从出水口3溢流排出,即完成印染废水的处理过程。
本实施例中,高负荷印染废水的水质情况如下(废水通过模拟东莞某印染废水厂的废水配置得到):COD为800~1200mg/L,氨氮为15~20mg/L,总氮为20~30mg/L,总磷为4~6mg/L,色度为800~1000,pH值为8~11。模拟实际印染废水配方如表1所示。其中染料为实际印染厂用到的活性黄3RS、活性黄X-R、活性红3BS、、活性翠蓝KNG、活性蓝FNR、活性艳蓝KNR、活性黑KN-B、分散黄RGFL、分散红1、分散蓝72、分散黑9、分散黄54按照等质量混合均匀的染料。
表1:模拟实际印染废水配方
Figure BDA0002181065010000081
本实施例中,控制厌氧池201中溶解氧小于0.1mg/L,厌氧池201中不搅拌,印染废水在厌氧池201中的停留时间为12h。
控制第一级好氧池202中溶解氧为8mg/L,第一级好氧池202中搅拌装置距离底部5cm,搅拌速度控制在400rpm,印染废水在第一级好氧池202中的停留时间为12h。
控制缺氧池203中溶解氧为0.2mg/L,缺氧池203中搅拌装置距离底部6cm,搅拌速度控制在60rpm,印染废水在缺氧池203中的停留时间为12h。
控制第二级好氧池204中溶解氧为4mg/L,第二级好氧池204中搅拌装置距离底部3cm,搅拌速度控制在100rpm,印染废水在第二级好氧池204中的停留时间为12h。
在废水处理系统运行阶段,所配的模拟印染废水实际检测值COD为950~1000,氨氮为18~23mg/L,总氮为28~34mg/L,总磷为4~6mg/L。实施例1中废水处理系统运行15天出水就比较稳定,具体如下:COD为50~80mg/L,氨氮为0.5~3mg/L,总氮为5~8mg/L,总磷为0.2~0.4mg/L,色度为30~50。
对比例1:
传统的A/O废水处理系统,功能区只有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和二沉池205,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利用其处理废水时,工艺参数分别与实施例1中的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和二沉池205的工艺参数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废水处理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缺氧池203之间的挡板4移走,即相当于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缺氧池203合二为一形成一个缺氧池203,即功能区包括厌氧池201、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其中缺氧池203是其他两个池体体积的2倍。利用其处理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为实施例1中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缺氧池203的总停留时间,其他工艺参数如氧含量等控制与缺氧池203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废水处理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之间的挡板4移走,即相当于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合二为一形成一个缺氧池203,即功能区包括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和二沉池205,其中缺氧池203是其他两个池体体积的2倍。利用其处理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为实施例1中缺氧池203和第一级好氧池202的总停留时间,其他工艺参数如氧含量等控制与缺氧池203相同。
利用对比例1-3中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高负荷印染废水,由于混合染料具有较大的毒性和冲击负荷,对比例1中传统的A/O废水处理系统最终运行30天后反应器出水才初步达到相对稳定,出水水质如下:COD为300~400mg/L,氨氮为5~10mg/L,总氮为10~15mg/L,总磷为3~5mg/L,色度为200~300。对比例2~3中废水处理系统运行20天出水也相对稳定,出水水质如下:COD为60~80mg/L,氨氮为1~4mg/L,总氮为6~10mg/L,总磷为0.3~0.5mg/L,色度为40~50。
实施例2:
将上述实施例1中的废水处理系统等体积放大,在东莞某印染废水厂建立一个50L的中试体系,各池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投加填料,取现场调节池污泥浓缩后驯化挂膜3天后开始流加实际废水。运行期间,实际测得印染废水厂调节池出水:COD为965~1373mg/L,氨氮为23~29mg/L,总氮为35~40mg/L,总磷为5~7mg/L,废水为蓝黑色,其色度为1100~1500。
运行18天后,出水趋于稳定,具体为:COD为60~80mg/L,氨氮为0.6~2mg/L,总氮为4~9mg/L,总磷为0.3~0.5mg/L,颜色为淡蓝紫色,色度为30~50,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印染废水排放标准。
以上实施例中仅示出挡板4上溢流孔5的高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降低的情形,实际过程中,如图6所示,各挡板4上的溢流孔5的高度平齐也是可行的。

Claims (7)

1.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功能区和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相邻两个池子之间通过挡板(4)隔开,每个所述挡板(4)上均设有溢流孔(5)和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设于溢流孔(5)的出口处,所述溢流管(6)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孔(5),所述溢流管(6)的下端出口延伸至挡板(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为可拆卸式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203)中设有浆叶式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浆叶设于所述缺氧池(203)的中上部;所述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均设有浆叶式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浆叶设于所述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第二级好氧池(204)的中下部;所述曝气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级好氧池(202)和第二级好氧池(204)的中下部,且所述曝气装置位于浆叶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的底部均呈锥形,所述锥形底部设有排污口(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和第二级好氧池(204)中设有聚氨酯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的填充量为各池子体积1/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205)中设有斜板(10),所述斜板(10)的倾斜角度α为45~6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01)、第一级好氧池(202)、缺氧池(203)、第二级好氧池(204)和二沉池(205)顶部均设有防尘盖(11),所述防尘盖(11)上开设有大圆孔和小圆孔,所述大圆孔的直径为2~2.5cm,所述小圆孔的直径为1~1.5cm,所述大圆孔与小圆孔之间的间距为1~2cm。
CN201921401837.1U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1078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1837.1U CN211078601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1837.1U CN211078601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8601U true CN211078601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42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1837.1U Active CN211078601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8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3140A (zh) * 2019-08-27 2019-12-13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及高负荷废水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3140A (zh) * 2019-08-27 2019-12-13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及高负荷废水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6229B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1863586B (zh) 一种用于脱氮的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脱氮方法
CN102153239B (zh) 一种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CN106032295B (zh) 复合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强化脱氮除磷方法
CN110092536A (zh) 一种餐厨厌氧消化沼液组合处理工艺
CN101973678A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工艺
CN212292993U (zh) 深度去除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BioDopp生化反应器
CN209778575U (zh) 处理高浓度有机生活污水的一体化设备
CN201990538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池
CN110436630A (zh) 有毒性、高含氮化工污水耦合膜生物处理反应器
CN107601755A (zh) 一种养殖场污水生态处理方法
CN111099726A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0171904B (zh) 基于连续流aao除磷及部分脱氮串联复合式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自养脱氮装置和方法
CN105776749B (zh) 电镀有机废水的催化氧化组合多元生化系统及其深度处理方法
CN211078601U (zh)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CN100534933C (zh) 一种化肥废水的处理工艺
CN202046974U (zh) 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处理系统
CN108191159A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系统
CN209024270U (zh) 一种同步反硝化脱氮除磷双泥污水处理系统
CN111153551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115465953A (zh) 一种处理污水的aod生化反应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8178454A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水非膜法处理方法
CN112794581B (zh) 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10563140A (zh) 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及高负荷废水处理方法
CN210193608U (zh) 一种畜禽养殖沼液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