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4078U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74078U CN211074078U CN201921619416.6U CN201921619416U CN211074078U CN 211074078 U CN211074078 U CN 211074078U CN 201921619416 U CN201921619416 U CN 201921619416U CN 211074078 U CN211074078 U CN 2110740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rotection
- connection
- protective
- upper 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护框、与第一护框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护框、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两侧的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通过转轴合页分别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铰接的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以及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连接的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中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对防护框本体的上端进行封闭以及通过连接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防护框本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柱。是房屋、桥梁、水等各种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常用作楼盖的柱、桥墩、基础柱、 塔架和 桁架的压杆。分按照制造和施工方法分为现浇柱和预制柱。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整体性好,但支模工作量大。预制筋混凝土柱施工比较方便,但要保证节点连接质量。按配筋方式分为普通钢箍柱、螺旋形钢箍柱和钢筋柱,在混凝土桩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施工用于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降低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混凝土桩用养护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施工用于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降低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混凝土桩用养护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护框、与第一护框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护框、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两侧的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通过转轴合页分别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铰接的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上端用于对的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进行固定的限位卡环以及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连接的连接杆,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以及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构成了防护框本体,防护框本体设置在混凝土桩的外周;
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连接卡套、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内侧与连接卡套相适配的连接柱以及用于将连接柱和连接卡套相连接的连接轴。
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中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对防护框本体的上端进行封闭以及通过连接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防护框本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内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安装面的作用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上端分别设置为倾斜面,且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斜度以防护框本体的内径从外到内依次递增,便于对进入到防护框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引流,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混凝土桩的养护期,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相对平行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两侧的中部位置,第一连接框设置为“U”型,第二连接框设置为方形,且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的外周边角处分别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中部进行固定,且便于通过第二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对设置在打印护矿和第二护框上的防护网进行塑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的使用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限位卡环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上端两侧,且限位卡环的内径与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的外径相等,进而便于通过限位卡环对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分别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卡套设置为““U”型”连接卡套和连接柱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轴相适配的通孔,且连接轴与通孔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连接轴将连接卡套和连接柱相连接,从而便于将连接杆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一端内侧防护栅格,防护栅格的下端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防护栅格的高度设置为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高度的1/3,进而便于通过防护栅格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的使用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护框、与第一护框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护框、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两侧的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通过转轴合页分别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铰接的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设置在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上端用于对的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进行固定的限位卡环以及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以及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构成了防护框本体,所述防护框本体设置在混凝土桩的外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中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上顶框和第二上顶框对防护框本体的上端进行封闭以及通过连接杆对第一护框和第二护框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防护框本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中的图1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加上防护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护框、2-第二护框、31-第一连接框、32-第二连接框、41-第一上顶框、42-第二上顶框、5-转轴合页、6-限位卡环、7-连接杆、81-连接卡套、82-连接柱、83-连接轴、9-防护栅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护框1、与第一护框1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护框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两侧的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通过转轴合页5分别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铰接的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上端用于对的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进行固定的限位卡环6以及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连接的连接杆7,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以及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构成了防护框本体,防护框本体设置在混凝土桩的外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中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对防护框本体的上端进行封闭以及通过连接杆7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防护框本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请参照图1和图2,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内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安装面的作用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与安装面相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上端分别设置为倾斜面,且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斜度以防护框本体的内径从外到内依次递增,便于对进入到防护框本体内的空气进行引流,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混凝土桩的养护期,进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质量;
请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相对平行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两侧的中部位置,第一连接框31设置为“U”型,第二连接框32设置为方形,且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的外周边角处分别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中部进行固定,且便于通过第二连接框32和第二连接框32对设置在打印护矿和第二护框2上的防护网进行塑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的使用精度;
请参照图1和图2,限位卡环6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上端两侧,且限位卡环6的内径与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的外径相等,进而便于通过限位卡环6对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分别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请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杆7至少设置为三个,且相邻连接杆7之间的距离相等,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杆7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杆7两端的连接卡套81、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内侧与连接卡套81相适配的连接柱82以及用于将连接柱82和连接卡套81相连接的连接轴83,连接卡套81设置为““U”型”连接卡套81和连接柱82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轴83相适配的通孔,且连接轴83与通孔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相连接,从而便于通过连接轴83将连接卡套81和连接柱82相连接,从而便于将连接杆7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连接;
请参照图1和图2,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一端内侧防护栅格9,防护栅格9的下端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防护栅格9的高度设置为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高度的1/3,进而便于通过防护栅格9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进行防护,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的使用精度;
请参照图1和图3,另外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以及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上的防护网,防护网通过固定螺钉与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以及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连接,进而便于通过防护网有效的提高了防护框本体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护框1、与第一护框1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护框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两侧的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通过转轴合页5分别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铰接的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上端用于对的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进行固定的限位卡环6以及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连接的连接杆7,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以及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构成了防护框本体,防护框本体设置在混凝土桩的外周;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中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对防护框本体的上端进行封闭以及通过连接杆7对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前后两端进行固定,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防护框本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施工用于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装置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降低了对混凝土桩进行养护的精度,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混凝土桩用养护装置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护框(1)、与第一护框(1)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护框(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两侧的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通过转轴合页(5)分别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铰接的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上端用于对的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进行固定的限位卡环(6)以及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相连接的连接杆(7),所述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以及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构成了防护框本体,所述防护框本体设置在混凝土桩的外周;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杆(7)两端的连接卡套(81)、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内侧与连接卡套(81)相适配的连接柱(82)以及用于将连接柱(82)和连接卡套(81)相连接的连接轴(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内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所述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上端分别设置为倾斜面,且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斜度以防护框本体的内径从外到内依次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相对平行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两侧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连接框(31)设置为“U”型,所述第二连接框(32)设置为方形,且第一连接框(31)和第二连接框(32)的外周边角处分别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环(6)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上端两侧,且限位卡环(6)的内径与第一上顶框(41)和第二上顶框(42)的外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套(81)设置为““U”型”所述连接卡套(81)和连接柱(82)上分别设置有与连接轴(83)相适配的通孔,且连接轴(83)与通孔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一端内侧防护栅格(9),所述防护栅格(9)的下端与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防护栅格(9)的高度设置为第一护框(1)和第二护框(2)的高度的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19416.6U CN211074078U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19416.6U CN211074078U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74078U true CN211074078U (zh) | 2020-07-24 |
Family
ID=71646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1941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74078U (zh) | 2019-09-26 | 2019-09-26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74078U (zh) |
-
2019
- 2019-09-26 CN CN201921619416.6U patent/CN2110740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95249A (zh) | 一种可原位修复的组合柱脚 | |
CN208981507U (zh) |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 | |
CN104372967A (zh) |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用斜支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7537895U (zh) | 一种装配式桥梁的连接结构 | |
CN111535444A (zh) | 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1873943U (zh) |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 |
CN211074078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 |
CN213509716U (zh) | 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 | |
CN112096115A (zh) | 提高震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构造及施工方法 | |
CN216194062U (zh) | 临时支撑结构 | |
CN213653839U (zh) | 一种土木工程用抗震装置 | |
CN212865612U (zh) | 一种新型桥梁盖梁施工中抱箍安装拆除的施工平台 | |
CN210315973U (zh) | 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混凝土柱-钢支撑连接节点 | |
CN210067519U (zh) | 一种建筑墙体加固连接装置 | |
CN202492802U (zh) | 用于施工深水单桩独柱墩混凝土箱梁0#块的支架 | |
CN111255257A (zh) | 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061302U (zh) | 一种用于大型盖梁支撑组合型悬臂盖梁托架 | |
CN219315748U (zh) | 一种建筑基坑加固支撑件 | |
CN206752726U (zh) | 一种装配式隔墙约束防屈曲支撑构件 | |
CN221321882U (zh) |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 |
CN212641435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柱形基桩结构 | |
CN212317148U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结构 | |
CN211007750U (zh) | 一种历史古建筑修缮加固结构 | |
CN213897137U (zh) |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 | |
CN111576623B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