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8439U -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8439U
CN211068439U CN201920978257.2U CN201920978257U CN211068439U CN 211068439 U CN211068439 U CN 211068439U CN 201920978257 U CN201920978257 U CN 201920978257U CN 211068439 U CN211068439 U CN 211068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hose
accommodating
clip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82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海丽
李洁
高燕萍
蒙美琴
蒙金慧
农小莲
宾春显
吴素君
廖冬景
柏志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09782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8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8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84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具有壳体;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室以及两第二容纳腔室,第一容纳腔室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穿设留置针软管的入口和出口,两第二容纳腔室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容纳腔室两侧连通,两第二容纳腔室的另一端均开设有通孔,第二容纳腔室内设有一挤压装置,均包括弹簧、推杆和挤压滚轴;推杆穿过通孔,弹簧位于两第二容纳腔室内且套设在推杆上,两挤压滚轴均位于第二容纳腔室内。推杆可推动挤压滚轴从第二容纳腔室移动至第一容纳腔室中,使得两挤压滚轴相互配合对软管进行挤压。本实用新型可在止流时先将软管内的血液排挤出去然后再夹住软管,避免血液倒流在软管内凝固堵塞,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背景技术
日常使用的留置针在输液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止流处理,目前医院都是采用止液夹直接夹住软管,会存在少量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的软管的现象,回流到软管内的血液容易凝固堵塞,下次输液时会将凝固的血液打回血管中,造成栓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在止流时先将软管内的血液排挤出去然后再夹住软管,避免血液倒流在软管内凝固堵塞,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室和两第二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两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留置针软管的入口和出口,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分别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两侧且均位于入口一端,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连通,另一端均开设有一通孔,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均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均包括弹簧、推杆和挤压滚轴;所述推杆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且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挤压滚轴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室内,两所述推杆可分别推动两挤压滚轴从第二容纳腔室移动至第一容纳腔室中,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相互配合对软管进行挤压并将软管的内部流通管道截断,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内壁与所述软管之间留有使两所述挤压滚轴沿第一容纳腔室长度方向滚动的间隙,且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在运动过程中仍然保持将所述软管的内部流通管道截断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两平行的第一限位槽,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第二限位槽,同侧的两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与两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以构成两L型限位槽,相对侧且同高度的两L型限位槽构成一组,两所述挤压滚轴的两端均设有轮轴分别与两组所述L型限位槽配合,以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能够沿着相应的L型限位槽在第一容纳腔室与第二容纳腔室之间运动,且两所述挤压滚轴的圆周面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内壁形成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中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以使得推动所述推杆向第一容纳腔体运动时,能够对弹簧进行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滚轴的轮轴两端均套设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的轮面上设置有与所述L型限位槽的槽壁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槽盖,所述槽盖将L型限位槽完全罩设在其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位于壳体外的一端设有按帽。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的一端设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内壁滑动接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留置针的软管从第一容纳腔室的出口和入口穿过,通过挤压两推杆将两挤压滚轴挤出第二容纳腔室,对软管进行挤压的同时,保持软管不动,推动壳体朝向入口一端的方向移动,使得两挤压滚轴运动至壳体与软管之间的间隙中,且在间隙中运动时,挤压滚轴始终保持对软管的挤压,当壳体移动至第一容纳腔室的出口端的内壁与挤压滚轴的圆周面抵接时,壳体继续运动可以带着挤压滚轴一起相对软管运动,从而可以将软管内的血液沿着运动方向排挤出去,当壳体移动到靠近留置针一端时,壳体停止运动,使得挤压滚轴可以保持对软管的夹紧状态,从而截断软管的内部管道的流通,防止血液倒流;再次输液时,只需要将壳体朝向出口端移动,使得壳体相对挤压滚轴运动,当挤压滚轴运动至第一容纳腔室与第二容纳腔室的连接处时,挤压滚轴能够自动进入第二容纳腔室,不再挤压软管,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使用十分方便,有效地解决了留置针在留置期间血液倒流的问题。
2、挤压滚轴的轴面与第一容纳腔室的内壁形成间隔,使得挤压滚轴在相对软管运动时是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保护软管。
3、在推杆上施加外力将挤压滚轴挤压出第二容纳腔室,压缩弹簧被压缩蓄能,撤销外力之后,推杆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结构简单。
4、滑动轮能够有效减少轮轴与L型限位槽的壁的摩擦,使得两挤压滚轴在移动过程更加顺滑省力。
5、槽盖用于防止异物从L型限位槽进入壳体内,造成故障,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轮轴在转动过程中触碰到其他物体,阻碍挤压滚轴的工作。
6、按帽用于增大推杆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推杆的受力面积。
7、推动部用于将挤压滚轴推出第二容纳腔室;推动部与第二容纳腔室的内壁滑动接触有利于维持推杆的稳定性,避免推杆在第二容纳腔室内产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留置针防倒流夹静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留置针防倒流夹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3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挤压滚轴的示意图;
图5为壳体的后视图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第一容纳腔室,111-入口,112-出口,12-第二容纳腔室,121-通孔,21-弹簧,22-推杆,221-按帽,222-推动部,23-挤压滚轴,231-滑动轮,3-L型限位槽,4-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具有壳体1。
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室11以及两个第二容纳腔室12。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1 以及两个第二容纳腔室12均呈方形。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1的两端开设有相对的入口111和出口112,入口111和出口112用于穿设留置针的软管4。两个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分别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1的上下两侧且位于靠近入口111的一端。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 1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1连通,另一端均开设有一通孔121。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入口111一侧为壳体1的左侧,出口112一侧为壳体1的右侧,两通孔121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容纳腔室11前后侧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容纳腔室12前后侧内壁之间的间距相等,参见图5,即H1=H2。
两个第二容纳腔室12内均设置有一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弹簧21、推杆22和挤压滚轴23。所述推杆22穿过所述通孔121,推杆22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室12内,另一端位于壳体1外。所述弹簧2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内且套设在所述推杆22上。所述挤压滚轴23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内。两所述推杆22可分别推动两挤压滚轴23从第二容纳腔室12移动至第一容纳腔室11中,使得两挤压滚轴23相互配合对软管4进行挤压并将软管4的内部流通管道截断,且第一容纳腔室11的内壁与软管4之间留有使两挤压滚轴 23沿第一容纳腔室11长度方向运动的间隙,且该缝隙的大小使得两挤压滚轴23在运动的过程中仍然保持将软管4的内部流通管道截断的状态。在挤压滚轴23被推杆22推到第一容纳腔室11对软管4进行挤压时,挤压滚轴23受到来自软管4向上的弹力和推杆22向下的推力,在第一容纳腔室11的长度方向仅受到软管4的阻力,只要在壳体1外部施加一个大于该阻力的推力,就能够使得挤压滚轴23相对第一容纳腔室11移动到出口端112。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两平行的第一限位槽,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两第二限位槽,同一侧的两所述第一限位槽和两第二限位槽连通以构成两L型限位槽3,相对侧壁上同高度的两个L型限位槽3构成一组,共有两组L型限位槽分别与两挤压滚轴23对应。两所述挤压滚轴23的两端均设有轮轴分别与两组L型限位槽配合,以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23均能沿着相应的L型限位槽3在第一容纳腔室11和第二容纳腔室12之间运动,且两挤压滚轴23的圆周面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1 的内壁形成一定间隔,使得两挤压滚轴23均能在第一容纳腔室11中滚动。两挤压滚轴23的圆周面与第一容纳腔室11的内壁形成间隔,使得两挤压滚轴23在本装置向前移动挤压软管 4时处于转动摩擦状态,减小摩擦力,保护软管4。
优选地,所述弹簧21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即靠近通孔121的一端)与所述推杆22固定连接,以使得在外力推动所述推杆22向第一容纳腔室11运动时,弹簧21被压缩从而蓄能,施加在推杆22上的外力消失之后,压缩弹簧能够使得推杆22快速复位。
优选地,所述挤压滚轴23两端的轮轴上均套设有滑动轮231,滑动轮231与挤压滚轴23 的轮轴同轴心转动连接,所述滑动轮231的轮面上设置有与所述L型限位槽3的槽壁配合的凹槽,以使得滑动轮231卡在L型限位槽3上滑动。滑动轮231能够有效减少轮轴与L型限位槽3的壁的摩擦,使得两挤压滚轴23在工作过程更加顺滑省力,滑动轮231的凹槽还能保持挤压滚轴23在滚动过程中挤压滚轴23的稳定,避免触碰到第一容纳腔室11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槽盖,所述槽盖将L限位槽3完全罩设在其内部。槽盖用于防止异物从L型限位槽3进入壳体1内,造成故障,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挤压滚轴23在转动过程中触碰到其他物体,阻碍挤压滚轴23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推杆22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设有按帽221,按帽221表面设有增大摩擦力的花纹。按帽221用于增大推杆22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推杆22的受力面积。
优选地,所述推杆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内的一端设有推动部222,所述推动部 222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12的内壁滑动接触。推动部222用将挤压滚轴23推出第二容纳腔室12;推动部222与第二容纳腔室12的内壁滑动接触有利于维持推杆22的稳定性,避免推杆22在第二容纳腔室12内产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留置针的软管4从第一容纳腔室11的出口112和入口111穿过,通过手指挤压两侧的推杆22将两个挤压滚轴23推出第二容纳腔室12的时候,挤压滚轴23 可以对软管4进行挤压。当挤压滚轴23的轮轴与L型限位槽3的底部抵接时,挤压滚轴23 完全进入第一容纳腔室11,保持对软管4挤压的同时,施加外力向入口111的方向移动壳体 1,当L型限位槽3的末端(即靠近出口112的一端)与挤压滚轴23的轮轴抵接时,壳体1 带动挤压滚轴23一起相对软管4运动,而可以将软管4内的血液沿着运动方向排挤出去。在壳体1移动到软管4的最前端,即靠近人体皮肤一端时,挤压滚轴23与L型限位槽3的尾端抵接,同时受到软管4的弹力和L型限位槽的压力,挤压滚轴23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对软管 4的内部流通管道进行截断,防止血液倒流;再次输液时,只需要将壳体1向出口端112移动,挤压滚轴23受到第一容纳腔室11内壁的摩擦力,从而滚动到第一容纳腔室11的入口 111端,使得壳体1相对挤压滚轴23运动,当挤压滚轴23运动至第一容纳腔室11与第二容纳腔室12的连接处时,挤压滚轴23能够自动进入第二容纳腔室12后,软管4内部通道的流通性得以恢复。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7)

1.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纳腔室和两第二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两端开设有用于穿设留置针软管的入口和出口,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分别对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两侧且均位于入口一端,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连通,另一端均开设有一通孔,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均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均包括弹簧、推杆和挤压滚轴;所述推杆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且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挤压滚轴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室内,两所述推杆可分别推动两挤压滚轴从第二容纳腔室移动至第一容纳腔室中,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相互配合对软管进行挤压并将软管的内部流通管道截断,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内壁与所述软管之间留有使两所述挤压滚轴沿第一容纳腔室长度方向滚动的间隙,且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在运动过程中仍然保持将所述软管的内部流通管道截断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相对的两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两条平行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有第二限位槽,同侧的两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与两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以构成两L型限位槽,相对侧且同高度的两所述L型限位槽构成一组,两所述挤压滚轴的两端均设有轮轴分别与两组所述L型限位槽配合,以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能够沿着相应的L型限位槽在第一容纳腔室与第二容纳腔室之间运动,且两所述挤压滚轴的圆周面均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内壁形成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使得两所述挤压滚轴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中滚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以使得推动所述推杆向第一容纳腔体运动时,能够对弹簧进行压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滚轴的轮轴两端均套设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的轮面上设置有与所述L型限位槽的槽壁配合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槽盖,所述槽盖将L型限位槽完全罩设在其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壳体外的一端设有按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的一端设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内壁滑动接触。
CN201920978257.2U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68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8257.2U CN211068439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8257.2U CN211068439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8439U true CN211068439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2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825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68439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84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6928A (zh) * 2020-11-23 2021-0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胸腔外科闭式引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6928A (zh) * 2020-11-23 2021-0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胸腔外科闭式引流装置
CN112336928B (zh) * 2020-11-23 2022-05-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胸腔外科闭式引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5370B (zh) 一种皮肤科用背部皮肤治疗护理系统
CN211068439U (zh) 一种留置针防倒流夹
CN108325060B (zh) 一种皮肤科皮肤上药护理仪
CN202043807U (zh) 超声检测耦合剂挤刷器
CN114748775B (zh) 一种脸部皮肤病毒感染药物涂抹装置
CN214969911U (zh)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装置
CN211214593U (zh) 一种新型双腔picc导管冲洗固定器
CN211050471U (zh) 一种护理输液管固定装置
CN211244932U (zh) 一种中心静脉置管固定装置
CN109875220B (zh) 一种多功能头皮护理梳子、梳子组件及方法
CN212631351U (zh) 一种静脉留置针的防堵封管装置
CN108852773B (zh) 一种美容棒
CN211705442U (zh) 一种带有水囊的新型透析导管
CN209108239U (zh) 一种新型机用采血器
CN219763607U (zh) 一种水箱伸缩冲牙器
CN209187895U (zh) 一种皮肤科涂药器
CN208339882U (zh) 一种止水夹
CN214854973U (zh) 一种出液挤出机构
CN107280690A (zh) 动物抽血袋
CN210784589U (zh) 一种西医内科穿刺套管针
CN209405479U (zh) 一种超声耦合剂用方便收缩携带的涂抹装置
CN216725379U (zh) 一种伤口冲洗器
CN216003684U (zh) 一种防堵塞的沐浴露瓶用按压头
CN213618475U (zh) 一种筒形结构的液压机
CN213736542U (zh) 一种便挤压的化妆品瓶泵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