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5150U - 一种防晒袖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晒袖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5150U
CN211065150U CN201921814352.5U CN201921814352U CN211065150U CN 211065150 U CN211065150 U CN 211065150U CN 201921814352 U CN201921814352 U CN 201921814352U CN 211065150 U CN211065150 U CN 211065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sleeve
margin
sun
wrist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43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ud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143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5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5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晒袖套,属于防晒用品技术领域。该防晒袖套包括袖筒、手臂边幅和手腕边幅,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手臂边幅和手腕边幅相连,袖筒、手臂边幅、手腕边幅均由弹性布料制成,袖筒的下端设有指孔,指孔的外周设有翻边,翻边翻折层叠形成环边,环边的厚度和韧性均大于指孔外周袖筒的厚度和韧性,环边由弹性布料制成。该防晒袖套具有弹性,通过翻折层叠的方式折层叠形成环边,边缝采用了缝合加固的方式形成加固结构,增加了袖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晒袖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晒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晒袖套。
背景技术
防晒袖套一般以全棉及雪纺优质材质制作制作而成,雪纺质地轻薄透明,手感柔顺富有弹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有效防止紫外线,防止皮肤晒伤、晒黑,手臂及手腕处均有皮筋设计,能有效防止滑落。
如图4所示,现有的袖套一般由袖筒1’、手臂边幅2’、手腕边幅3’组成,袖筒1’靠近手腕边幅3’的一侧通过切割或跳过水平编织的方式形成水平缝隙,以水平缝隙作为手指伸出的指孔5’,但是袖筒1’存在以下缺陷:
1.指孔容易开裂,开裂位置逐步扩大至外周的袖筒1’;
2.指孔边缘容易开裂,使得指孔边缘杂线遍布;
3.在袖套加工时,一般由指孔向袖臂方向加工,由于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形成应力缺口,当指孔5’边缘开裂形成拉丝,拉丝裂痕方向是沿着应力缺口一直延伸至手臂方向的手臂边幅2’上(如图4中虚线所示)。
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袖套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晒袖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晒袖套,包括袖筒、手臂边幅和手腕边幅,袖筒的两端分别与手臂边幅和手腕边幅相连,袖筒、手臂边幅、手腕边幅均由弹性布料制成,袖筒的下端设有指孔,指孔的外周设有翻边,翻边翻折层叠形成环边,环边的厚度和韧性均大于指孔外周袖筒的厚度和韧性。
优选的,环边由弹性布料制成,环边的弹性可以通过材料进行控制,或者更变环边的编制结构,对环边的弹性进行其他的控制。
当环边所采用的弹性布料采用材料进行控制时,弹性布料可以由纺线与橡筋混合热熔制成,采用此种方式的目的是使防线更具有拉伸性和韧性,受到拉力时会形变,不易被拉断,而一般的弹性布料的纺线只具有弹性,其韧性不如此种纺线与橡筋混合热熔混合制成的布料。
弹性布料也可以弹性布料由涤纶、氨纶、聚酯纤维、阳离子面料、米通布 (俗称鸟眼网布,具有快干吸湿排汗的效果)、尼龙塔丝隆(快干)、春亚纺 (快干排湿)或锦纶针织料(快干排湿)制成。
当环边所采用的弹性布料利用具有弹性的编制结构进行弹力控制时,弹性的编制结构包括交错排列的两根纺线和两根热熔橡筋,其中一根热熔橡筋 (1A)和一根纺线(2A)于平面A内交错形成多个第一环部,另一根热熔橡筋(1B)和另一根纺线(2B)于平面B内交错形成多个第二环部,平面A与平面B相互垂直,第一环部穿过相邻两个第二环部的中心,第二环部穿过相邻两个第一环部的中心。
优选的,袖筒具有应力缺口,应力缺口的方向为由手臂边幅至手腕边幅。
优选的,指孔的两侧边部留有边缝,边缝采用了缝合加固的方式形成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缝线,缝线连接缝线两边的袖筒的布料,加固结构使得指孔不易走线、断线,解决了一般的袖套指孔容易开裂、线条被扯出、进而使袖套报废的问题。
优选的,袖筒的外表面上设有凸纹区,凸纹区的顶层为V型结构,凸纹区的底层与手腕边幅相连,凸纹区的设置使得袖套给人的触感更加强烈,更具有摩擦力,便于袖套的穿戴和脱离,同时更便于揉搓清洗。
优选的,凸纹区由若干条凸纹组成,凸纹沿着袖筒的长度方向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中的袖筒、手臂边幅、手腕边幅均由弹性布料制成,弹性的设计使得袖套能轻易适应胳膊粗细不同的人,能够与用户的胳膊紧密贴合,使用户穿戴更加舒适。
2.本申请中的翻边通过翻折层叠的方式折层叠形成环边,环边的厚度和韧性均大于指孔外周袖筒的厚度和韧性,确保了指孔不会轻易的开裂、跑线,增加了袖套的使用寿命。
3.用户将胳膊由手臂边幅插入至手腕边幅时,由于环边厚度相对袖筒的布料厚度较大,手指容易找到指孔所在位置,更方便手指从指孔中露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编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编制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编制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晒袖套的弹性布料的其他编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袖筒,2、手臂边幅,3、手腕边幅,4、凸纹区,5、指孔,6、环边,7、加固结构,8、边缝,9、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晒袖套,包括袖筒 1、手臂边幅2和手腕边幅3,袖筒1的两端分别与手臂边幅2和手腕边幅3 相连,袖筒1、手臂边幅2、手腕边幅3均由弹性布料制成,袖筒1的下端设有指孔5,指孔5的外周设有翻边,翻边翻折层叠形成环边6,环边6的厚度和韧性均大于指孔5外周袖筒1的厚度和韧性。
环边6由弹性布料制成,弹性布料由纺线与橡筋混合热熔制成,采用此种方式的目的是使防线更具有拉伸性和韧性,受到拉力时会形变,不易被拉断。弹性布料除了使用橡筋纺线混合热熔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涤纶、氨纶、聚酯纤维、阳离子面料、米通布、尼龙塔丝隆、春亚纺或锦纶针织料,单根或多根交织编织而成,使得该弹性布料可供选择的面料有多种,不会只受限于一种面料。
袖筒1具有应力缺口,应力缺口是由于袖筒1的编织方向而自然产生的,现有的袖筒1由于编织方向是由指孔5向手臂边幅2的方向进行编织,其应力缺口方向朝向手臂一侧,当指孔5开裂时,袖筒1形成拉丝的裂痕由指孔5 开始一直延续到手臂边幅2,是一条又长又明显的破损痕迹,极为影响美观度。
而本实施例中袖筒1的应力缺口的方向为由手臂边幅2至手腕边幅3,通过改变编织方向,从而将应力缺口的方向进行改变,使得应力缺口方向朝向指孔5前方,当指孔5破裂时,裂痕方向朝向手腕边幅3,最终使得破损痕迹仅分布在指孔5和手腕边幅3之间,即便破损也不易察觉,提高防晒袖套的使用寿命。
指孔5的两侧边部留有边缝8,边缝8采用了缝合加固的方式形成加固结构7,加固结构7包括缝线9,缝线9连接缝线9两边的袖筒1布料,加固结构7使得指孔5不易走线、断线,解决了一般的袖套指孔5容易开裂、线条被扯出、进而使袖套报废的问题。
袖筒1的外表面上设有凸纹区4,凸纹区4的顶层为V型结构,凸纹区4 的底层与手腕边幅3相连,凸纹区4由若干条凸纹组成,凸纹沿着袖筒1的长度方向分布,凸纹区4的设置使得袖套给人的触感更加强烈,更具有摩擦力,便于袖套的穿戴和脱离,同时更便于揉搓清洗。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7,环边6上的弹性布料还可以采用改变编织结构的方式,增强其弹性和韧性,以防止环边6开裂。
弹性的编制结构包括交错排列的两根纺线和两根热熔橡筋,其中一根热熔橡筋1A和一根纺线2A于平面A内交错形成多个第一环部,另一根热熔橡筋1B和另一根纺线2B于平面B内交错形成多个第二环部,平面A与平面B 相互垂直,第一环部穿过相邻两个第二环部的中心,第二环部穿过相邻两个第一环部的中心,纺线和热熔橡筋采用此种编制方式形成的面料不易被拉断,且富有弹性,满足了用户对袖套面料的要求。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环边6上的弹性布料还可以采用其他编织结构,编织结构有复合线股1C,通过编织相互固定。
其中复合线股1C由单根纱线与橡筋拧成一股制成,在编织过程中形成多个回形绕节2C,回形绕节2C内部具有套孔3C,上方的回形绕节2C穿入下方的套孔3C中,以互相嵌套的方式编织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的编织结构中,由于嵌套的方式是由下至上,因此编制结构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弹性伸缩幅度,而上下方向上则弹性伸缩较小。
复合线股1C的纱线与橡筋以热熔的方式合并为一股,复合线股1C具有一定的弹性,基于复合线股1C本身的弹性,可小幅增加编织结构在上下方向上的弹性伸缩幅度。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晒袖套,包括袖筒(1)、手臂边幅(2)和手腕边幅(3),袖筒(1)的两端分别与手臂边幅(2)和手腕边幅(3)相连,袖筒(1)、手臂边幅(2)、手腕边幅(3)均由弹性布料制成,袖筒(1)的下端设有指孔(5),其特征在于:指孔(5)的外周设有翻边,翻边翻折层叠形成环边(6),环边(6)的厚度和韧性均大于指孔(5)外周袖筒(1)的厚度和韧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环边(6)由弹性布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弹性布料由纺线与橡筋混合热熔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弹性布料由涤纶、氨纶、聚酯纤维、阳离子面料、米通布、尼龙塔丝隆、春亚纺或锦纶针织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弹性布料采用了具有弹性的编制结构,弹性的编制结构包括交错排列的两根纺线和两根热熔橡筋,其中一根热熔橡筋(1A)和一根纺线(2A)于平面A内交错形成多个第一环部,另一根热熔橡筋(1B)和另一根纺线(2B)于平面B内交错形成多个第二环部,平面A与平面B相互垂直,第一环部穿过相邻两个第二环部的中心,第二环部穿过相邻两个第一环部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袖筒(1)具有应力缺口,应力缺口的方向为由手臂边幅(2)至手腕边幅(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指孔(5)的两侧边部留有边缝(8),边缝(8)采用了缝合加固的方式形成加固结构(7),加固结构(7)包括缝线(9),缝线(9)连接缝线(9)两边的袖筒(1)的布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袖筒(1)的外表面上设有凸纹区(4),凸纹区(4)的顶层为V型结构,凸纹区(4)的底层与手腕边幅(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晒袖套,其特征在于:凸纹区(4)由若干条凸纹组成,凸纹沿着袖筒(1)的长度方向分布。
CN201921814352.5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防晒袖套 Active CN21106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4352.5U CN211065150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防晒袖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4352.5U CN211065150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防晒袖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5150U true CN211065150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4352.5U Active CN211065150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防晒袖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5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54076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knit articles incorporating reflective yarn
US10918149B2 (en) Article of apparel
US20050115281A1 (en) Hosiery-type gar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US10480109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knit article using flat-knit construction
JP5960980B2 (ja) 三層一体編テープ
JP4945115B2 (ja) 経編地および該経編地を有する衣料
CN110438634A (zh) 一种高保形的针织衣领及其制备方法
JPH06173144A (ja) プリーツ編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ーツ編地
CN211065150U (zh) 一种防晒袖套
KR100492154B1 (ko) 절단 방지용 장갑
CN205907449U (zh) 快干织物与应用该快干织物的机能性衣物
JP4386769B2 (ja) ジーンズ
JP6757951B2 (ja)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料
JP2005187960A (ja)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料
CN211241781U (zh) 一种夹克
JP2022029553A (ja) 下半身用衣類
CN207697208U (zh) 一种防撕裂耐磨的纺织面料
KR101609627B1 (ko) 손뜨개질에 의한 남자 한복 저고리의 섶 및 깃 형성방법
CN205893535U (zh) 一种色织太阳花面料
CN110547533A (zh) 一种蕾丝发帘及其生产工艺
CN218838839U (zh) 一种高弹纤维面料
EP3289901A1 (en) Technical knit glove
JP4695674B2 (ja) 波状ヘム付き編地
CN221449937U (zh) 一种透气抗皱针织t恤衫
CN216220311U (zh) 一种双层编织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0

Address after: 321300 Floor 3, Building 4, No. 580, Changcheng East Avenue, Dongcheng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ud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307 No. 6 Qiuzhi Road, Gushan village, Gushan Town,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 Min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