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3380U -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3380U
CN211063380U CN201922432585.5U CN201922432585U CN211063380U CN 211063380 U CN211063380 U CN 211063380U CN 201922432585 U CN201922432585 U CN 201922432585U CN 211063380 U CN211063380 U CN 211063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or
diode
mos tub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25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
胡艳浩
李杨
张先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dong Kell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dong Kell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dong Kell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dong Kell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25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3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3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3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所述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均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监测单元与驱动单元均与MCU主控单元连接,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电池的电压及电流,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外接电池的充放电,所述保护单元用于外接电池的充电保护,所述MCU主控单元用于调控整个铅酸电池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整个串联的电池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上低速电动车的飞速发展,其保有量越来越大,此电动车使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电池,随着时间的推移,铅酸电池损坏严重,研究发现其损坏和充电方式及不平衡工作模式关系很大,目前实际是多节铅酸电池串联充电,串联放电,当其中一节或者多节电池有差异时候,此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中出现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等异常情况,时间长了,会造成此电池的损坏,为了使所有电池始终工作于平衡状态,一旦某一节或者多节电池出现差压,系统工作使各节电池差压最小,使各节电池保持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串联的铅酸电池处于平衡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所述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均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监测单元与驱动单元均与MCU主控单元连接,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电池的电压及电流,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外接电池的充放电,所述保护单元用于外接电池的充电保护,所述MCU主控单元用于调控整个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单元获取电池的状态然后利用MCU控制MOS管的调制进而改变驱动单元的电压实现对低电压或低电流电池充电,使整个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工作状态以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保护单元则可以对电池进行保护,防止过度充电。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分压滤波电路,所述分压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同一点并接入MCU主控单元。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变压器的原边电路、放大电路及与电池节数相同的副边电路,所述副边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第四电容与第五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均与外接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第二副边线圈的异名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与外接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原边电路包括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第一定值电容、第二定值电容、第三定值电容、第四定值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及MOS管组,所述MOS管组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MOS管,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在同一点,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源极连接在同一点;所述第三定值电容的负极、第四定值电容的负极、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值电容的正极、第二定值电容的正极、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与MOS管的漏极连接并接入 MCU主控单元,所述第三定值电容的正极、第四定值电容的正极、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定值电容的负极、第二定值电容的负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原边线圈的异名端、第一组MOS管组的源极与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十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组MOS管组的漏极和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和第二组MOS管组的源极连接,两组MOS 管组的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与MCU主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八脚芯片、第五二极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所述芯片的VCC脚、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九电容连接在同一点,二极管的负极荷芯片的VB脚均接于BMB,芯片的VS脚串联第八电容后接BMB,芯片的VS脚串联第九电阻后与原边线圈的异名端接于同一点,所述两组MOS管组的第六电阻分别接于芯片的HO脚及LO脚,芯片的IN脚与SD脚均与MCU主控单元连接,芯片的COM脚串联第十电阻后与MCU 主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与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异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同一点再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级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同一点。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根据监测到的电池状态计算电池的压差,利用压差计算均衡平方和,然后根据均衡平方和利用MCU控制MOS 管从而改变变压器的电压实现对问题电池的针对性充电,使整个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原边电路及放大电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副边电路及保护电路;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电池监测单元;
图5为MCU主控单元部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向”、“纵向”、“侧向”、“水平”、“内”、“外”、“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以六节串联电池其总电压为60V为例,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如图4所示,所述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分压滤波电路,所述分压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同一点并接入MCU主控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每节电池对应两个分压滤波电路,第一电阻分别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由于第一节电池接近0V使得MCU不好监测其电压值,在该节电池负极所对应的分压滤波电路中多加一个偏置电压以便MCU 监测,监测出结果后减去增加的偏置电压即可。
如图2、图3所示,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变压器的原边电路、放大电路及与电池节数相同的副边电路,所述副边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第四电容与第五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均与外接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第二副边线圈的异名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与外接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原边电路包括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第一定值电容、第二定值电容、第三定值电容、第四定值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及 MOS管组,所述MOS管组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MOS管,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在同一点,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 MOS管的源极连接在同一点;所述第三定值电容的负极、第四定值电容的负极、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值电容的正极、第二定值电容的正极、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与MOS管的漏极连接并接入MCU主控单元,所述第三定值电容的正极、第四定值电容的正极、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定值电容的负极、第二定值电容的负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原边线圈的异名端、第一组 MOS管组的源极与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十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组MOS管组的漏极和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和第二组MOS管组的源极连接,两组MOS管组的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与MCU主控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八脚芯片、第五二极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八脚芯片的型号为IRS2104,所述芯片的VCC脚、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九电容连接在同一点,二极管的负极荷芯片的VB脚均接于BMB,芯片的VS脚串联第八电容后接BMB,芯片的VS脚串联第九电阻后与原边线圈的异名端接于同一点,所述两组MOS管组的第六电阻分别接于芯片的HO脚及LO脚,芯片的IN脚与SD脚均与MCU主控单元连接,芯片的COM脚串联第十电阻后与 MCU主控单元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与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异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同一点再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级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同一点。保护单元可以防止电池过度充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单元获取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然后利用MCU控制MOS管的调制进而改变驱动单元的电压,实现对低电压或低电流电池充电,使整个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工作状态以延长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保护单元则可以对电池进行保护,防止过度充电。
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MCU中预设一个比较值A;
S2、监测单元监测每节电池的电压U并将其传回MCU;
S3、MCU根据每节电池电压U计算电池的均衡平方和B;
S4、MCU比较B的大小,若B大于0且小于A时,MCU输出占空比为50%的脉冲信号控制MOS管从而改变驱动单元的电压继而对低电压电池充电;若B 大于等于A且小于等于3600时,MCU输出占空比为(66-B/100)%的脉冲信号控制MOS管从而改变驱动单元的电压继而对低电压电池充电。
其中,均衡平方和B的计算公式为B=(U1-U/n)^2+(U2-U/n)^2+……+(Un-U /n)^2,其中U1为第一节电池电压,U2为第二节电池电压,……,Un为第n节电池的电压,U为总电压,n为电池节数且为大于0的正整数。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MCU主控单元、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所述监测单元、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均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监测单元与驱动单元均与MCU主控单元连接,保护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电池的电压及电流,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外接电池的充放电,所述保护单元用于外接电池的充电保护,所述MCU主控单元用于调控整个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分压滤波电路,所述分压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同一点并接入MCU主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变压器的原边电路、放大电路及与电池节数相同的副边电路,所述副边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副边线圈、第二副边线圈、第四电容与第五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四电容的一端与第五电容的一端均与外接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异名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第二副边线圈的异名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与外接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原边电路包括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第一定值电容、第二定值电容、第三定值电容、第四定值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及MOS管组,所述MOS管组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MOS管,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在同一点,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源极连接在同一点;所述第三定值电容的负极、第四定值电容的负极、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定值电容的正极、第二定值电容的正极、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与MOS管的漏极连接并接入MCU主控单元,所述第三定值电容的正极、第四定值电容的正极、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定值电容的负极、第二定值电容的负极、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原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原边线圈的异名端、第一组MOS管组的源极与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连接于同一点,所述第十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组MOS管组的漏极和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组MOS管组的漏极和第二组MOS管组的源极连接,两组MOS管组的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端与MCU主控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八脚芯片、第五二极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所述芯片的VCC脚、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九电容连接在同一点,二极管的负极荷芯片的VB脚均接于BMB,芯片的VS脚串联第八电容后接BMB,芯片的VS脚串联第九电阻后与原边线圈的异名端接于同一点,所述两组MOS管组的第六电阻分别接于芯片的HO脚及LO脚,芯片的IN脚与SD脚均与MCU主控单元连接,芯片的COM脚串联第十电阻后与MCU主控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与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副边线圈的异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副边线圈的同名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于同一点再与外接电池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级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同一点。
CN201922432585.5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Active CN211063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2585.5U CN21106338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2585.5U CN21106338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3380U true CN211063380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2585.5U Active CN21106338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3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6970B1 (ko)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7681733A (zh) 电池均衡模块及分布式电池储能均衡装置
CN117280565A (zh) 电池阵列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CN102231516B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以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
CN211063380U (zh)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
CN111181224A (zh) 一种多节串联电池组用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217036783U (zh) 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及锂电池并联系统
CN111030245A (zh) 一种铅酸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326037U (zh) 恒流均衡模组及恒流均衡装置
CN111002870B (zh) 一种新能源车bms系统的主动均衡控制方法
CN209642357U (zh) 一种基于电阻分压型的锂电池电压监测保护装置
CN206452155U (zh) 电池组
CN202150694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以及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组
CN218771347U (zh) 一种保护电路、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CN111293755A (zh) 一种并联电池组均衡放电的保护电路及可充电装置
CN215870848U (zh) 电池主动均衡装置、芯片、电池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CN212435391U (zh) 一种电池双层保护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213125648U (zh) 一种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的电源管理系统
CN21209851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源管理系统
CN213782919U (zh) 多串锂电池组充电温度保护电路
CN21818242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5663045U (zh) 一种电池并联管理系统
CN216268804U (zh) 锂电池保护系统
CN213717653U (zh) 一种新型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
CN215956077U (zh) 一种锂电池输出缓冲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