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7919U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57919U CN211057919U CN201921810304.9U CN201921810304U CN211057919U CN 211057919 U CN211057919 U CN 211057919U CN 201921810304 U CN201921810304 U CN 201921810304U CN 211057919 U CN211057919 U CN 2110579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water
- mud
- grid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进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箱底板为格网;所述分离箱形成于所述进水箱下方,所述分离箱顶板为所述格网,所述分离箱底板以及侧板密封;所述出水箱形成于所述分离箱一侧,所述出水箱与所述分离箱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表面形成有溢流口,所述出水箱背离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出水箱内部。本实用新型减轻了雨水进入管网后垃圾及淤泥堆积给管网造成的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对于雨水的利用考虑以排为主,硬质路面的增加导致地下水补给受阻,同时暴雨期间迅速汇集的大量径流给城市带来了洪涝风险。雨水作为一种长期被忽视的资源逐渐被城市建设和开发所关注,以排为主的开发模式转变为排蓄结合模式,并重视对于雨水的综合利用。但在收集回用的过程中,地表径流中常常混杂大量垃圾和泥沙等物质,特别是对于落叶和杂物较多的雨水,若不经过滤处理,极易造成市政管网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通过物理过滤和沉淀分离出雨水中的垃圾及污泥,减轻了雨水进入管网后垃圾及淤泥堆积给管网造成的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
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进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箱底板为格网;
所述分离箱形成于所述进水箱下方,所述分离箱顶板为所述格网,所述分离箱底板以及侧板密封;
所述出水箱形成于所述分离箱一侧,所述出水箱与所述分离箱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表面形成有溢流口,所述出水箱背离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出水箱内部,所述出水管高度<所述溢流口高度<所述格网高度<进水管高度。
优选的,在上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中,所述格网呈喇叭状,所述格网中心设置有一格网篮,所述格网篮顶部连接于所述格网底部,所述进水箱顶板中心安装有活动顶板。
更优选的,在上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中,所述格网篮中部水平设置有粗格网,所述格网、格网篮、粗格网网格尺寸分别为20mm*20mm、20mm*20mm、50mm*50mm。
更优选的,在上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中,所述格网篮为方形,其竖直的四条侧棱分别滑动安装于四根竖直导轨,每根所述竖直导轨于所述格网篮底部分别凸伸形成有支撑卡体,所述格网篮支撑于所述支撑卡体上。
更优选的,在上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中,所述格网篮下方安装有料位报警器,监测所述分离箱内部污泥厚度。
优选的,在上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中,所述溢流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框架。
优选的,在上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中,所述分离箱一侧还形成有出泥箱,所述出泥箱内部竖直安装有取泥管,所述取泥管底部弯折并密封延伸至所述分离箱内底部,所述出泥箱顶部于所述取泥管顶部处开设有取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在于,该装置构造简单,不需要增加其他动力装置,分离后的产物便于清理,可用于对所收集雨水的初步处理,也可用于分离特定污水中的垃圾和污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2所示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格网俯视图;
图3所示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5所示为图2中C-C处剖视图;
图6所示为图2中D-D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6所示,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包括一箱体框架,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100、分离箱200、出水箱300,
进水箱100形成于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101,进水管101延伸至进水箱100内部,进水箱100底板为格网102;
分离箱200形成于进水箱100下方,分离箱200顶板为格网102,分离箱200底板以及侧板密封;
出水箱300形成于分离箱200一侧,出水箱300与分离箱200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301,溢流板301表面形成有溢流口302,出水箱300背离分离箱200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303,出水管303延伸至出水箱300内部,出水管303高度<溢流口302高度<格网102高度<进水管101高度。
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集成于一个箱体框架,分别实现分离垃圾、沉淀污泥、排水作用,具体过程为,首先通过进水箱处进水管将雨水引入箱体框架,通过进水箱底板格网将垃圾阻挡住,此处分离了垃圾;随后污水进入分离箱,由于分离箱与出水箱枝江通过溢流板阻隔,污水沉淀,上层清液从溢流口流出,进而从出水箱中出水管流出,实现沉淀污泥以及排水作用。通过物理过滤和沉淀分离出雨水中的垃圾及污泥,减轻了雨水进入管网后垃圾及淤泥堆积给管网造成的压力。
进一步地,格网102呈喇叭状,格网102中心设置有一格网篮103,格网篮103顶部连接于格网102底部,进水箱100顶板中心安装有活动顶板104。
该技术方案中,格网呈喇叭状,最大程度的从进水管承接雨水以及过滤雨水,增大了接触面积,不会引起堵塞,格网实现初次过滤作用,将大部分垃圾汇集在此处,垃圾可以从活动顶板处取出或者直接将格网篮从活动顶板取出,将垃圾取出单独处理。
进一步地,格网篮103中部水平设置有粗格网105,格网102、格网篮103、粗格网105网格尺寸分别为20mm*20mm、20mm*20mm、50mm*50mm。
该技术方案中,格网篮上设置粗格网可以防止垃圾直接堵塞格网篮,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当然进水箱中垃圾多时需要及时清理。
进一步地,格网篮103为方形,其竖直的四条侧棱分别滑动安装于四根竖直导轨106,每根竖直导轨106于格网篮103底部分别凸伸形成有支撑卡体107,格网篮103支撑于支撑卡体107上。
该技术方案中,格网篮通过竖直导轨安装,可以方便取出以及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当然采用其他支撑方式,比如两侧竖直导板的形式等都可以实现,都应当属于本申请的范围。
进一步地,格网篮103下方安装有料位报警器201,监测分离箱200内部污泥厚度。
该技术方案中,当污泥厚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料位报警器报警,此时需通过污泥泵对污泥进行清理。料位报警器为振棒料位开关,对污泥层厚度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溢流板301可拆卸安装于箱体框架。
该技术方案中,溢流板放置于预制槽口内,根据实际需要更改溢流板高度。
进一步地,分离箱200一侧还形成有出泥箱400,出泥箱400内部竖直安装有取泥管401,取泥管401底部弯折并密封延伸至分离箱200内底部,出泥箱400顶部于取泥管401顶部处开设有取泥口402。
该技术方案中,当污泥厚度逐渐增大,如果接近溢流口高度,甚至超过时就会影响到沉淀作用,无法分离污泥与雨水,所以通过设置取泥管后,后期采用污泥泵对其进行清理,清理完污泥后可以继续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内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箱、分离箱、出水箱,
所述进水箱形成于所述箱体框架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雨水管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所述进水箱内部,所述进水箱底板为格网;
所述分离箱形成于所述进水箱下方,所述分离箱顶板为所述格网,所述分离箱底板以及侧板密封;
所述出水箱形成于所述分离箱一侧,所述出水箱与所述分离箱共用的侧板为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表面形成有溢流口,所述出水箱背离所述分离箱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出水箱内部,
所述出水管高度<所述溢流口高度<所述格网高度<进水管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呈喇叭状,所述格网中心设置有一格网篮,所述格网篮顶部连接于所述格网底部,所述进水箱顶板中心安装有活动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篮中部水平设置有粗格网,所述格网、格网篮、粗格网网格尺寸分别为20mm*20mm、20mm*20mm、50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篮为方形,其竖直的四条侧棱分别滑动安装于四根竖直导轨,每根所述竖直导轨于所述格网篮底部分别凸伸形成有支撑卡体,所述格网篮支撑于所述支撑卡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篮下方安装有料位报警器,监测所述分离箱内部污泥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一侧还形成有出泥箱,所述出泥箱内部竖直安装有取泥管,所述取泥管底部弯折并密封延伸至所述分离箱内底部,所述出泥箱顶部于所述取泥管顶部处开设有取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0304.9U CN211057919U (zh) | 2019-10-26 | 2019-10-26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0304.9U CN211057919U (zh) | 2019-10-26 | 2019-10-26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57919U true CN211057919U (zh) | 2020-07-21 |
Family
ID=7158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10304.9U Active CN211057919U (zh) | 2019-10-26 | 2019-10-26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579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570A (zh) * | 2019-10-26 | 2020-01-03 | 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
2019
- 2019-10-26 CN CN201921810304.9U patent/CN2110579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4570A (zh) * | 2019-10-26 | 2020-01-03 | 江苏澳洋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CN110644570B (zh) * | 2019-10-26 | 2024-11-08 | 江苏澳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47807B (zh) | 一种地下雨水收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KR101023537B1 (ko) | 빗물 수질개선 처리 시스템 | |
KR20200133656A (ko) | 초기 우수 배제 및 여과 장치 | |
CN108532722A (zh) | 一种公路水利用排水过滤装置 | |
CN211057919U (zh)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
CN112376674A (zh) | 一种环保型雨水口截污及泥沙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204409U (zh) | 一种用于城市建设的截污结构 | |
CN111252929B (zh) | 一种装配式上升流介质过滤装置 | |
CN110644570B (zh) | 应用于雨水收集的小型泥-水-垃圾分离装置 | |
CN212269632U (zh) | 一种装配式上升流介质过滤装置 | |
CN214614472U (zh) | 一种三级过滤的环保雨水口 | |
CN211523443U (zh) | 一种下水井防护并用排水装置 | |
KR20170079458A (ko) | 그레이팅 거치형 간이 우수 여과장치 | |
CN209412037U (zh) | 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层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 |
KR101126280B1 (ko) | 우수받이 | |
CN216787370U (zh) | 一种新型市政排水地漏 | |
KR101155280B1 (ko) | 도로 또는 교량의 초기우수 처리장치 | |
CN205012450U (zh) | 一种用于立面墙体的雨水弃流、收集和再利用系统 | |
KR101928854B1 (ko) | 비점오염을 정화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콤팩트형 우수받이 | |
CN213773674U (zh) | 一种不易堵塞的道路排水结构 | |
CN221741495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的市政道路排污井 | |
CN219952172U (zh) | 一种市政街道排水结构 | |
CN215330378U (zh) | 一种可调节开孔净水井盖 | |
CN205391933U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 |
CN220167099U (zh) | 截污雨水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