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7766U - 一种灰石挤密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灰石挤密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7766U
CN211057766U CN201921581705.1U CN201921581705U CN211057766U CN 211057766 U CN211057766 U CN 211057766U CN 201921581705 U CN201921581705 U CN 201921581705U CN 211057766 U CN211057766 U CN 211057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limestone
stake
segmented
pi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17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臣
邱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ong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ong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ong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ong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17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7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7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7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灰石挤密桩,属于地基加固的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地基上的多个桩孔和填充在所述桩孔内由填充料构成的桩体,所述桩孔内设置有分段桩,所述分段桩沿其轴向滑接有至少一个分隔盘,所述分隔盘的直径等于所述桩孔的直径,所述分隔盘与所述分段桩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应不同类型的软土层可分段添加不同混合比例填充料进而提高施工精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灰石挤密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加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灰石挤密桩。
背景技术
挤密桩使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现有采用的方法为灰土挤密桩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入土中,使之侧向挤密成孔,将管拔出后在地面上形成桩孔,在桩孔中分层回填灰土并分层夯实而成,灰土挤密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载荷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水稳性;灰土是指石灰与土壤的混合,其比例通常为2/8或3/7,当灰土中的石灰吸收水分后在桩孔内形成桩体筒原地基一起形成符合地基;软土层一般有粘土、淤泥、淤泥混砂、粉细砂四类,每种类型的软土层其含水量不同。
授权公告号为CN2049597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用于高寒地区的挤密桩结构,包括多根按等边三角形排布的挤密桩的桩孔,所述桩孔内填有复合灰土,所述复合灰土的比例是生石灰:粘土=3:7,在桩孔内设有刚性桩;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在地基上进行打孔形成桩孔,然后将刚性桩放入桩孔内,最后向桩孔内加入复合灰土,使复合灰土处于刚性桩的周围;上述技术方案针对高寒地区的土质和环境,设计了适合高寒地区的灰土挤密桩结构,该结构设计合理,针对性强,适合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通过在桩孔内设置的刚性桩提高了挤密桩的承载能力,生石灰与粘土按照设定的比例拌合形成复合灰土,符合了高寒地区气候对灰土挤密桩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桩孔内设置刚性桩加强了该灰土挤密桩的结构,但是软土层有不同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软土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应不同类型的软土层可分段添加不同混合比例填充料进而增加施工精度的灰石挤密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包括设置在地基上的多个桩孔和填充在所述桩孔内由填充料构成的桩体,所述桩孔内设置有分段桩,所述分段桩沿其轴向滑接有至少一个分隔盘,所述分隔盘的直径等于所述桩孔的直径,所述分隔盘与所述分段桩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据勘测数据将桩孔对应不同类型的软土层设置对应数量的分隔盘,分隔盘将桩孔分割为多个填充腔,并将固定装置对应分隔盘设置在分段桩合适的位置处,每个填充腔的高度等于对应类型的软土层的高度,在该挤密桩进行安装时,先将分段桩沿桩孔的轴向放置在桩孔内,然后开始向对应桩孔底部的软土层类型的填充腔内加入对应混合比例的填充料,填充料分层加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实,当桩孔内填充料的顶面与对应类型的软土层的顶层平齐时,将分隔盘从分段桩远离桩孔底壁一端套接到分割桩上,分隔盘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沿分割桩朝向桩孔底壁滑动,直至分隔盘抵接已经处于桩孔内的填充料,此时固定装置对分隔盘与分段桩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开始向另一类型软土层对应的填充腔内继续添加对应混合比例的填充料,按照上述操作流程直至整个桩孔全部填充完毕,这样对应不同类型的软土层加入了不同混合比例的填充料,提高了该灰石挤密桩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段桩周壁上的凹槽、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滑动块、设置在滑动块远离所述凹槽底壁一侧的卡结块和设置在滑动块与凹槽底壁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卡结块呈直角三棱柱,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凹槽底壁一侧与所述弹性件的任一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卡结块的斜面设置在分段桩远离底壁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盘沿分段桩滑动到固定装置处时,分隔盘对卡结块的斜面施加压力,使卡结块带动滑动块朝向凹槽的底壁进行滑动,将卡结块完全压入至凹槽内,此时分隔盘沿分段桩的轴向将滑到卡结块以下,卡结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重新沿分段桩的径向滑出凹槽,由于卡结块接近桩孔底壁的一侧为直角边,分隔盘接近桩孔底壁的一侧抵接已经添加至桩孔内的填充料顶部,因此分隔盘将不可能再沿分段桩的轴向滑动到固定装置以上,这样实现了对分隔盘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张力弹簧,所述张力弹簧的压缩量不小于所述滑动块距所述凹槽底壁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结块受到来自分隔盘的压力时张力弹簧被压缩,使得滑动块与卡结块均收缩至凹槽内,张力弹簧的压缩量不小于滑动块距凹槽底壁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卡结块一定会被全部压缩至凹槽内,保证了该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桩孔的顶端设置有封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孔在完全填充完成后,在桩孔的顶端设置封料层将填充料密封在桩孔内,当填充料吸收了来自软土层内的水分后,填充料将会发生膨胀,此时由于封料层对桩孔顶端开口进行了密封限制了填充料沿桩孔轴向的膨胀,使得填充料只能沿桩孔的径向径向碰撞,这样提高了该灰石挤密桩的有效膨胀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料层的周壁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封料层的顶端处的周壁外连通设置有环形沉孔,所述环形沉孔内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固定杆处于所述加固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基于桩孔开口处设置环状沉孔,在封料层的周壁上设置固定杆,在设置安装封料层时使固定杆处于环状沉孔内,然后向环状沉孔内将土回填并夯实形成加固层,这样使得封料层与地基支架内的连接更牢固,填充料发生膨胀时封料层可以承受更大的力,提高了该灰石挤密桩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充料由细骨料和生石灰混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料的吸水过程主要由生石灰来完成,由于不同类型的软土层其含水量不同,不同混合比例的填充物中的生石灰在吸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后不同混合比例的填充料发生膨胀量也将不同,不同混合比例的填充料将对不同类型的软土层产生不同的挤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段桩接近所述桩孔底壁的一侧设置为圆锥状并从所述桩孔的底部插入地基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分段桩放入到桩孔内时可将分段桩圆锥状的一端从桩孔的底壁插入地基中,使分段桩自行固定在桩孔内无需人工进行稳定,这样使得该灰石挤密桩的施工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段桩远离所述桩孔底壁的一端与所述封料层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段桩与封料层固定连接,由于分段桩与分隔盘之间固定卡接,分隔盘接近封料层一侧的填充料对分隔盘施加向下的压力,这样使得封料层沿桩孔的轴向可以承受更大的力,进一步提高了该灰石挤密桩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这样对应不同类型的软土层加入了不同混合比例的填充料,提高了该灰石挤密桩的精度;
2.封料层使得填充料只能沿桩孔的径向径向碰撞,这样提高了该灰石挤密桩的有效膨胀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桩孔;11、填充料;12、分段桩;121、分隔盘;122、填充腔;13、封料层;131、固定杆;132、加固层;133、环形沉孔;2、固定装置;21、凹槽;22、滑动块;23、卡结块;24、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包括设置在地基上的桩孔1、填充在桩孔1内的填充料11、沿桩孔1的轴向设置在桩孔1内的分段桩12和设置在桩孔1远离其底壁的封料层13;本实施例中,分段桩12、桩孔1和封料层13同轴设置,填充料11处于分段桩12与桩孔1之间,封料层13由混凝土制成,施工时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桩孔1在填充时在其顶端留有空腔供封料层13进行现场浇筑。
参照图1,封料层13的周壁上设置有固定杆131,封料层13的顶端处的周壁外连通设置有环形沉孔133,环形沉孔133内设置有加固层132,固定杆131处于所述加固层132内;分段桩12接近桩孔1底壁的一侧设置为圆锥状并从桩孔1的底部插入地基中,另一端与封料层1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封料层13进行浇筑时直接将固定杆131与分段桩12浇筑在封料层13内,此时固定杆131对封料层13的强度进行了加强。
参照图1,分段桩12沿其轴向滑接有至少一个分隔盘121,分隔盘121与分段桩12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2,分隔盘121的直径等于桩孔1的直径,分隔盘121将桩孔1分割为至少两个填充腔122,每个填充腔122内填充有混合比例不同的填充料11,填充料11由细骨料和生石灰混合而成;本实施例中,分隔盘121设置有两个,对应的填充腔122将设置有三个。
参照图2,固定装置2包括设置在分段桩12周壁上的凹槽21、沿分段桩12的径向滑动设置在凹槽21内的滑动块22、设置在滑动块22远离凹槽21底壁一侧的卡结块23和设置在滑动块22与凹槽21底壁之间的弹性件24,卡结块23呈直角三棱柱,滑动块22远离凹槽21底壁一侧与弹性件24的任一直角边固定连接,卡结块23的斜面设置在分段桩12远离底壁一侧,弹性件24设置为张力弹簧,张力弹簧的压缩量不小于滑动块22距所述凹槽21底壁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于分段桩12上的位置对应分隔盘121设置,张力弹簧的原长等于卡结块23沿分段桩12径向的直角面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依据勘测数据将桩孔1对应不同类型的软土层设置对应数量的分隔盘121,分隔盘121将桩孔1分割为多个填充腔122,并将固定装置2对应分隔盘121设置在分段桩12合适的位置处,每个填充腔122的高度等于对应类型的软土层的高度,在该挤密桩进行安装时,先将分段桩12沿桩孔1的中心位置从桩孔1的底壁插入到地基中,使分段桩12远离桩孔1底壁一端与桩孔1同高,然后开始向对应桩孔1底部的软土层类型的填充腔122内加入对应混合比例的填充料11,填充料11分层加入桩孔1内并分层夯实,当桩孔1内填充料11的顶面与对应类型的软土层的顶层平齐时,将分隔盘121从分段桩12远离桩孔1底壁一端套接到分割桩上,分隔盘1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沿分割桩朝向桩孔1底壁滑动,当分隔盘121滑动到固定装置2时,分隔盘121对卡结块23的斜面施加压力,使卡结块23带动滑动块22朝向凹槽21的底壁进行滑动,将卡结块23完全压入至凹槽21内,此时分隔盘121沿分段桩12的轴向将滑到卡结块23以下,卡结块23在弹性件24的作用下重新沿分段桩12的径向滑出凹槽21,由于卡结块23接近桩孔1底壁的一侧为直角边,因此分隔盘121将不可能再沿分段桩12的轴向滑动到固定装置2以上,此时分隔盘121将抵接已经处于桩孔1内的填充料11,固定装置2完成了对分隔盘121与分段桩12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由于张力弹簧的压缩量不小于滑动块22距凹槽21底壁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卡结块23一定可以完全收缩至凹槽21内;然后开始向另一类型软土层对应的填充腔122内继续添加对应混合比例的填充料11,按照上述操作流程对其余的填充腔122进行填充,在桩孔1的最顶端留出一段空间供封料层13进行现场浇筑,施工前在地基于桩孔1最顶端处设置环形沉孔133,浇筑时将固定杆131与分段桩12远离桩孔1底壁的一端直接浇筑到封料层13内,待封料层13凝固后在环形沉孔133内回填土壤并将回填土壤夯实,这样完成了该灰石挤密桩的施工;待填充料11内的生石灰吸收入软土层内的水分后使填充料11发生发生膨胀,使填充料11沿桩孔1的径向膨胀对软土层进行挤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灰石挤密桩,包括设置在地基上的桩孔(1)和填充在所述桩孔(1)内的填充料(1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1)内设置有分段桩(12),所述分段桩(12)沿其轴向滑接有至少一个分隔盘(121),所述分隔盘(121)的直径等于所述桩孔(1)的直径,所述分隔盘(121)与所述分段桩(12)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2),所述分隔盘(121)将所述桩孔(1)分割为至少两个填充腔(122),每个所述填充腔(122)内填充有混合比例不同的填充料(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段桩(12)周壁上的凹槽(21)、沿所述分段桩(12)的径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凹槽(21)内的滑动块(22)、设置在滑动块(22)远离所述凹槽(21)底壁一侧的卡结块(23)和设置在滑动块(22)与凹槽(21)底壁之间的弹性件(24),所述卡结块(23)呈直角三棱柱,所述滑动块(22)远离所述凹槽(21)底壁一侧与所述弹性件(24)的任一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卡结块(23)的斜面设置在分段桩(12)远离底壁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4)设置为张力弹簧,所述张力弹簧的压缩量不小于所述滑动块(22)距所述凹槽(21)底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1)的顶端设置有封料层(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料层(13)的周壁上设置有固定杆(131),所述封料层(13)的顶端处的周壁外连通设置有环形沉孔(133),所述环形沉孔(133)内设置有加固层(132),所述固定杆(131)处于所述加固层(1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11)由细骨料和生石灰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桩(12)接近所述桩孔(1)底壁的一侧设置为圆锥状并从所述桩孔(1)的底部插入地基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灰石挤密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桩(12)远离所述桩孔(1)底壁的一端与所述封料层(13)固定连接。
CN201921581705.1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灰石挤密桩 Active CN211057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1705.1U CN211057766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灰石挤密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1705.1U CN211057766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灰石挤密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7766U true CN211057766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1705.1U Active CN211057766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灰石挤密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77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112A (zh) * 2022-08-17 2022-11-04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河道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88112A (zh) * 2022-08-17 2022-11-04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河道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CN115288112B (zh) * 2022-08-17 2024-02-23 北京市市政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河道软土地基加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32848C2 (ru) Способы сооружения коротких свай из заполнителя
RU2500856C2 (ru) Снабженное экраном трамб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набивной сваи
Milligan et al. Model testing of geogrids under an aggregate layer on soft ground
CA2748049C (en) Controlled system for the densification of weak soils
CN106192999A (zh) 抗拔桩的施工方法
CN211057766U (zh) 一种灰石挤密桩
AU3103301A (en) Soil reinfor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08201874U (zh) 一种开孔式布袋注浆结构
Rawat et al. Testing and Modelling of Soil Nailed Slopes
JPH11181751A (ja) スラグを用いた軟弱地盤の強化方法
Shinoda et al. Increasing the stiffness of mechanically reinforced backfill by preloading and prestressing
CN106958176A (zh) 快速预制拼装式软基处理方法
JP2019100083A (ja) 地盤強化工法および注入管装置
Kadhim Stability analysis of geotextile encased sand columns
CN113174925A (zh) 一种利用膨胀剂的新型珊瑚砂地基桩及施工方法
CN1478961A (zh) 地基延缓固结处理法
KR101081028B1 (ko) 내진 및 수평저항 성능을 보강하는 친환경 매입형 현장타설말뚝 시공 방법
JPH0216953B2 (zh)
Tuncdemi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compaction grouting
CN112030870B (zh) 一种砂土地质下建筑垃圾增强河堤
CN115404859A (zh) 一种新型的压力型预应力抗浮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Hossain Enhancement of Bearing Capacity of Soft Soil Using Geosynthetics
CN116791620A (zh) 强岩溶地区高回填弱膨胀土建筑地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Hussin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the use of dry mass stabilization for structural support in the United States
Akinmusuru Multibell and block anchor capacities in s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