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6902U -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56902U CN211056902U CN201921723287.5U CN201921723287U CN211056902U CN 211056902 U CN211056902 U CN 211056902U CN 201921723287 U CN201921723287 U CN 201921723287U CN 211056902 U CN211056902 U CN 211056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mud
- partition plate
- pipe
- sedimen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前至后分别设有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和第一设备间,所述预处理池的前端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后端处设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预处理池,所述罐体上还设有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排放管连通所述污泥池。本装置结构紧凑,布局科学合理,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和高效。利用污泥泵将一部分污泥回流至预处理区,在预处理区发生反硝化反应,可极大地消耗污泥回流所带来的硝酸盐和氧气,另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排放管排入罐体顶部的污泥池,方便利用设备抽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发展加快,日常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生活污水,因污染源多、排放量大,导致城市污水管道负荷较重,经常遇到积淤堵塞的问题。
目前对于城市污水处理一般采用A2/O活性污泥法(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活性污泥),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存在的缺陷是:A2/O工艺当脱氮效果好时,除磷效果较差,反之亦然,很难同时取得好的脱氧除磷效果。另外,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存在活性污泥耐冲击能力不强以及污泥容易在装置内部堆积难以清理的缺点,有时候水量突然变大,导致进水增加,就会把活性污泥都冲散了,再次培养活性污泥。起码要一两个月,有时候进水污染物的含量指数突然增高,以原有的活性污泥浓度,不足以应对突然增加的污染物,会导致出水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智能的污水沉淀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前至后分别设有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和第一设备间,所述预处理池的前端设有进水口,所述预处理池和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三过水孔;所述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设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上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上部,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下部;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的上部设有第四过水孔;所述过滤池和消毒池之间设有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五过水孔;所述消毒池和第一设备间之间设有第七隔板,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后端处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七隔板上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消毒池的上部,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预处理池,所述罐体上还设有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排放管连通所述污泥池,所述污泥排放管上设有调节阀/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设备间内安装有紫外杀菌器和(次氯酸钠)加药器,所述紫外杀菌器安装在所述排水管上,对排污的水进行紫外杀菌;所述(次氯酸钠)加药器通过加药管连通所述消毒池,对消毒池内的污水进行投药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内安装有硝化液泵,所述硝化液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所述缺氧池。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立体弹性填料,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悬浮填料。加入填料的原因是:加入的填料是新型生物活性载体,它采用科学配方,根据污水性质不同,在高分子材料中融合多种有利于微生物快速附着生长的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改性、构造而成,水中的微生物不断在填料内外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附着在填料表面及内部生长的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污泥浓度可达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的5-10倍,好氧池污泥总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0-40g/L,填料在反应器内混合液的翻动下自由旋转,生物膜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并将其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通过此改进创新,可以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在抗冲击性与抗负荷性等方面的不足。可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置于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过水孔之间;填料湿周大,水力半径小,运行时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能加速颗粒与水分离并缩短颗粒的沉淀距,更好的实现固液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内设有一些碎石、活性炭、石英砂等等的填料,污水与滤池里面的这些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曝气管,所述好氧池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二设备间,所述第二设备间内设有控制柜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通过曝气管上面的小孔,释放出空气,向厌氧池和好氧池曝气,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搅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更好的与活性污泥接触。二,向污水中充氧,水中的微生物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需要氧气的参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紧凑,布局科学合理,利用污泥泵将一部分污泥回流至预处理区,在预处理区发生反硝化反应,可极大地消耗污泥回流所带来的硝酸盐和氧气,另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排放管排入罐体顶部的污泥池,方便利用抽粪车等设备抽取,经浓缩、干化后的污泥可外运填埋或堆肥,符合环保理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方案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本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污水处理装置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方案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可以采用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方案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所示,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前至后分别设有预处理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过滤池6、消毒池7和第一设备间8,所述预处理池1的前端设有进水口100,所述预处理池1和厌氧池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一过水孔101;所述厌氧池2和缺氧池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水孔102;所述缺氧池3和好氧池4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三过水孔103;所述好氧池4和沉淀池5之间设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上安装有导流管104,所述导流管104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好氧池4的上部,所述导流管104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沉淀池5的下部;所述沉淀池5和过滤池6之间设有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的上部设有第四过水孔105;所述过滤池6和消毒池7之间设有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五过水孔106;所述消毒池7和第一设备间8之间设有第七隔板,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后端处设有出水口108,所述第七隔板上安装有排水管107,所述排水管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消毒池的上部,所述排水管10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水口108,所述第一设备间8内安装有紫外杀菌器81和(次氯酸钠)加药器82,所述紫外杀菌器81安装在所述排水管107上,对排污的水进行紫外杀菌;所述(次氯酸钠)加药器82通过加药管连通所述消毒池7,对消毒池内的污水进行投药消毒,所述沉淀池5内安装有污泥回流泵51,所述污泥回流泵51通过污泥回流管510连通所述预处理池1,所述罐体上还设有污泥池9,所述污泥池9置于所述罐体的上部,所述污泥回流泵51通过污泥排放管511连通所述污泥池9,所述污泥排放管511上设有调节阀/控制阀512。所述好氧池4内安装有硝化液泵41,所述硝化液泵41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所述缺氧池3。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3内设置有立体弹性填料,所述好氧池4内设置有悬浮填料,所述沉淀池5的中部安装有斜管填料52,所述斜管填料52置于所述导流管104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过水孔105之间;所述过滤池3内设有一些碎石、活性炭、石英砂等等的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池3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曝气管30,所述好氧池4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曝气管40,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二设备间10,所述第二设备间10内设有控制柜120和鼓风机110,所述鼓风机110通过风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30和第二曝气管40。通过曝气管上面的小孔,释放出空气,向厌氧池和好氧池曝气,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搅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更好的与活性污泥接触。二,向污水中充氧,水中的微生物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需要氧气的参与。其中,所述硝化液泵41还通过硝化液分流管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510、第一曝气管30和第二曝气管40,为各个区域补充硝化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由提升泵把污水提升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依次流经预处理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和好氧池4进行生化处理后,在沉淀池5通过重力沉淀以及斜管填料完成泥水分离,从沉淀池出来的水,进入到过滤池6,通过里面的生物填料对污水进行再一次的处理,之后水再进入消毒池7进行消毒,第一设备间8里面的加药器82通过加药管往消毒池7里面加次氯酸钠,对水进行消毒,最后经紫外消毒器81杀菌后达标排放。其中,硝化液由好氧池4的气提装置(硝化液泵41)通过硝化液回流管气提回流至缺氧池3进行反硝化脱氮,沉淀池5里的部分污泥由气提装置(污泥泵51)通过污泥回流管(510)气提回流至预处理池(1)补充污泥量,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排放管511排入污泥池9,通过抽粪车排除设备外,经浓缩、干化后的污泥可外运填埋或堆肥。鼓风机110运转所形成的压缩空气,通过风管传递到厌氧池3和好氧池4的第一曝气管30和第二曝气管40,然后通过曝气管上面的小孔,释放出空气,向厌氧池3和好氧池4曝气,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搅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更好的与活性污泥接触。二,向污水中充氧,水中的微生物生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需要氧气的参与。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由前至后分别设有预处理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和第一设备间,所述预处理池的前端设有进水口,所述预处理池和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一过水孔;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三过水孔;所述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设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上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上部,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沉淀池的下部;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的上部设有第四过水孔;所述过滤池和消毒池之间设有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的下部设有第五过水孔;所述消毒池和第一设备间之间设有第七隔板,所述第一设备间的后端处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七隔板上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消毒池的上部,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预处理池,所述罐体上还设有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排放管连通所述污泥池,所述污泥排放管上设有调节阀或者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安装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置于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过水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安装有硝化液泵,所述硝化液泵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连通所述缺氧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立体弹性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悬浮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曝气管,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二设备间,所述第二设备间内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风管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高效污水沉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罐体上设有第二设备间,所述第二设备间内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风管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23287.5U CN211056902U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23287.5U CN211056902U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56902U true CN211056902U (zh) | 2020-07-21 |
Family
ID=7158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23287.5U Active CN211056902U (zh) | 2019-10-14 | 2019-10-14 |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569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3710A (zh) * | 2021-05-26 | 2021-08-10 | 厦门中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
2019
- 2019-10-14 CN CN201921723287.5U patent/CN2110569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3710A (zh) * | 2021-05-26 | 2021-08-10 | 厦门中环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5025B (zh) |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3880244B (zh) | 一种农村畜禽粪水、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 |
CN211078812U (zh) | 高效智能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6767868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 |
CN106430845A (zh) | 餐厨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 |
CN206607128U (zh) | 一种基于水处理剂和陶瓷膜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3936230B (zh) | 一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 | |
CN211056902U (zh) | 高效污水沉淀结构 | |
CN101885553B (zh) | 固定繁衍微生物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10117318U (zh) | 智能化深度水处理集成系统 | |
CN202945124U (zh) |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8791419U (zh) | 一体化地埋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8071544U (zh) | 一种铁路通讯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6377850U (zh) | 一种组合立罐式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0713315A (zh) | 一种乡镇污水厂专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215102271U (zh) | 二级生化出水硫铁协同混养反硝化深度脱氮反应器 | |
CN105384304A (zh) | 在a/o生化系统内安装生物填料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 |
CN216687808U (zh) | 模块化mbbr深度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 |
CN206069649U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净水系统 | |
CN215288415U (zh) | 纯膜mbbr耦合碳捕获的自养脱氮系统 | |
CN211896546U (zh)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1078813U (zh) | 高效智能污水消毒过滤装置 | |
CN210825845U (zh) | 一种mbr涂装废水处理装置 | |
CN209481417U (zh) |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9619000U (zh) | 一种高浓度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