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5591U - 一种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5591U
CN211055591U CN201922036574.5U CN201922036574U CN211055591U CN 211055591 U CN211055591 U CN 211055591U CN 201922036574 U CN201922036574 U CN 201922036574U CN 211055591 U CN211055591 U CN 211055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bending line
bendabl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65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65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5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5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5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共同围成长方筒体;从第一侧板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顶板、从第二侧板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顶板、从第三侧板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顶板、从第四侧板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顶板;第三顶板包括第一卡槽口和设置于第一卡槽口一侧的第一可弯折卡板;第二顶板和第四顶板共同位于第三顶板的上方,且第四顶板在远离第四侧板与第四顶板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口;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板和第四顶板的上方。可对压成型,包装时无需独立纸卡辅助就能将产品受力转移,避免产品受力损坏,能够节省工时和物料,降低成本,而且结构牢固,强度好,承重高,能够确保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部结构强度加强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灯具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传统的灯具包装盒通常只是一个普通的长方体盒子,灯具或易碎产品放置其中无法固定,容易损坏,或者需要借助很多缓冲部件,如缓存纸卡部件、泡沫等嵌入包装盒中,以实现灯具的固定和保护,但是这种做法仍然不能起到很好的固定、防震效果,而且这种借助额外的缓存部件的方法将会耗费大量物料,不能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包装成本也比较高。此外,传统的包装盒虽可对压成型,但需要经过复杂的折叠动作,同时包装盒底部结构不够牢固,强度也不够,承重较低,不能确保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包装盒。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并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共同围成长方筒体;
从所述第一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顶板、从所述第二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顶板、从所述第三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顶板、以及从所述第四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顶板;其中,
所述第三顶板包括第一卡槽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槽口一侧的第一可弯折卡板,所述第一卡槽口用于套设在置于所述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以对所述产品进行固定;
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共同位于所述第三顶板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顶板在远离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四顶板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口,所述第二卡槽口用于套设于所述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以对所述产品进行加强固定;
所述第一顶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的上方,用于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盒盖。
可选地,所述第三顶板包括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二部分连接处形成第一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外部弯折;
所述第一卡槽口和所述第一可弯折卡板位于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可弯折卡板弯折位置形成第二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二弯折线与所述第一成型弯折线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可弯折卡板上远离所述第二成型弯折线的边缘的设置有第一开槽口,所述第二成型弯折线与所述第一开槽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卡槽口。
可选地,所述第四顶板在靠近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四顶板连接位置设置有带有倒卡弹片的槽口,所述倒卡弹片的槽口用于插设所述产品的附属册页。
可选地,所述第二顶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弯折挡板、第二可弯折挡板、第三可弯折挡板、第四可弯折挡板、第五可弯折挡板、第六可弯折挡板、以及第七可弯折挡板;其中,
所述第一可弯折挡板与第二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三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二可弯折挡板与第三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四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与第四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五成型弯折线,所述第四可弯折挡板与第五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六成型弯折线;
所述第三成型弯折线、第四成型弯折线和第五成型弯折线长度均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间距,所述第六成型弯折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间距相等;
所述第二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三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折弯,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四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外部折弯,所述第四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五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折弯,所述第五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六成型弯折线形成阶梯型结构,用于放置所述产品的配件;
所述第六可弯折挡板与第七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七成型弯折线,所述第六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七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
可选地,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上设置有带有针孔的反嵌式凹槽,用于固定所述产品的配件;
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上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开槽口;且
所述第五可弯折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槽口对应的第三开槽口;
所述第二开槽口和第三开槽口层叠设置,形成产品线材出线位。
可选地,所述第三顶板上设置有第四卡槽口,所述第二顶板的第四可弯折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可弯折卡板,所述第二可弯折卡板插设于所述第四卡槽口中。
可选地,上述包装盒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底板、从所述第二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底板、从所述第三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底板、以及从所述第四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底板;其中,所述第三底板形成所述包装盒的底部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底板叠设于所述第三底板下侧,并且所述第一底板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包装盒的底部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四底板均叠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下侧;
所述第二底板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底板加强部,所述第四底板包括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第四底板加强部,且所述第二底板加强部的上表面贴靠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底板加强部的上表面贴靠所述第三底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板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底侧边缘相接的位置至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边缘的设定位置形成第八成型弯折线,所述第四底板从所述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底侧边缘相接的位置至所述第四底板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边缘的设定位置形成第九成型弯折线;且
在所述包装盒未对压成型前,所述第二底板加强部沿所述第八成型弯折线弯折至贴靠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底板加强部沿所述第九成型弯折线弯折至贴靠所述第四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的部分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三底板的弯折长度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以及所述第四底板的弯折长度,均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可以在没有任何独立纸卡辅助的情况下将产品受力转移,避免产品受力致损坏,从而有效保护易碎产品,能够节省大量物料,不仅满足了绿色环保的要求,还可以降低包装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为一体化包装盒,可以直接对压成型,成型过程中,不需要繁杂的折叠动作,从而可以节省工时,提升消费者包装体验。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底部结构牢固,强度好,有助于增加包装盒的承重,进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包装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一体成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包装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包装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展开结构中部件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包装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进行对压成型的准备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一体成型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4,并且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以及第四侧板4共同围成长方筒体。
在该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可以包括从第一侧板1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顶板5、从第二侧板2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顶板6、从第三侧板3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顶板7、以及从第四侧板4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顶板8。
其中,第三顶板7包括第一卡槽口72a以及设置于第一卡槽口72a一侧的第一可弯折卡板72b,第一卡槽口72a用于套设在置于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以对产品进行固定,第二顶板6和第四顶板8共同位于第三顶板7的上方,并且第四顶板8在远离第四侧板4与第四顶板8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口81,第二卡槽口81用于套设于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以对产品进行加强固定,第一顶板5位于第二顶板6和第四顶板8的上方,用于形成包装盒的盒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三顶板7上的第一卡槽口72a以及第四顶板8上的第二卡槽口81能够依次套设在置于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能够实现对置于包装盒内的产品的固定和保护,起到很好的固定、防震的效果。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没有独立纸卡的支撑辅助下有效保护产品,避免因受力导致产品损坏。由于减少了缓存部件的使用,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物料,满足绿色环保要求,最大程度降低包装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结构简单,可一体成型,简化了包装操作步骤,节省了包装工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包装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顶板7可以包括与第三侧板3相连的第一部分71、远离第三侧板3的第二部分72。其中,第三侧板3的第一部分71、第三侧板3的第二部分72连接处形成第一成型弯折线73,第三侧板3的第二部分72沿第一成型弯折线73向长方筒体外部弯折,第一卡槽口72a和第一可弯折卡板72b位于第三侧板3的第二部分72,并且第一可弯折卡板72b弯折位置形成第二成型弯折线72c,且第二成型弯折线72c与第一成型弯折线73垂直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3的第二部分72沿第一成型弯折线73向长方筒体外部弯折,使得第一卡槽口72a恰好能够套设在产品的上部,方便包装产品的定位和固定,由于第三侧板3的第二部分72能够使产品的垂直受力转移,从而避免产品受力,包装时可以很好的保护灯具的易损部位。通过第一可弯折卡板72b的弯折也可以为包装盒预留出包装空间。
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可弯折卡板72b上远离第二成型弯折线72c的边缘的设置有第一开槽口72d,第二成型弯折线72c与第一开槽口72d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卡槽口72e。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包装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四顶板8在靠近第四侧板4与第四顶板8连接位置设置有带有倒卡弹片82的槽口83,倒卡弹片82的槽口83用于插设产品的附属册页。由此可以在不借助纸卡的辅助下定位产品的附属册页,使其置于包装盒或产品的上部。
可选的,包装盒可用于包装的产品可以是包括细长件的灯具、或玻璃易碎制品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当包装盒用于包装灯具时,细长件可以是灯头,也可以是固定灯头的支架。
产品的附属册页,例如可以是产品的说明书、设计手册、使用手册或操作手册等。
需要说明的是,因包装盒内放置的产品不同,第一卡槽口72a和第二卡槽口8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不完全一致。第一卡槽口72a和第二卡槽口81的形状与产品的上部的表面形状相适配,并且第一卡槽口72a和第二卡槽口81的尺寸大于等于产品的上部尺寸。换句话说,产品的上部尺寸略小于第一卡槽口72a和第二卡槽口81的尺寸,即当产品置于包装盒内进行包装时,产品的上部刚好能够插设于第一卡槽口72a和第二卡槽口81中,从而可以将产品固定,避免产品因包装盒的移动产生晃动,造成产品的损坏。
继续参见图4,第二卡槽口81与带有倒卡弹片82的槽口8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小圆孔84。优选的,第二卡槽口81与带有倒卡弹片82的槽口83之间设置有两个小圆孔84。在本实施例中,增加小圆孔的设计可防撕裂。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展开结构中部件A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包装示意图。参见图2、图5和图6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顶板6进一步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弯折挡板61、第二可弯折挡板62、第三可弯折挡板63、第四可弯折挡板64、第五可弯折挡板65、第六可弯折挡板66、以及第七可弯折挡板67。
其中,第一可弯折挡板61与第二可弯折挡板62连接位置形成第三成型弯折线68,第二可弯折挡板62与第三可弯折挡板63连接位置形成第四成型弯折线69,第三可弯折挡板63与第四可弯折挡板64连接位置形成第五成型弯折线610,第四可弯折挡板64与第五可弯折挡板65连接位置形成第六成型弯折线611。且该第三成型弯折线68、第四成型弯折线69和第五成型弯折线610的长度均相等且小于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的间距,第六成型弯折线611与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的间距相等。
第二可弯折挡板62沿第三成型弯折线68向长方筒体内部折弯,第三可弯折挡板63沿第四成型弯折线69向长方筒体外部折弯,第四可弯折挡板64沿第五成型弯折线610向长方筒体内部折弯,第五可弯折挡板65沿第六成型弯折线611向长方筒体内部折弯形成阶梯型结构,用于放置产品的配件。配件可以是产品的装饰物、适配器、或充电器等配件。
第六可弯折挡板66与第七可弯折挡板67连接位置形成第七成型弯折线612,第六可弯折挡板66沿第七成型弯折线612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在包装盒的上部形成阶梯型结构,用来放置产品的配件,从而能够在没有纸卡辅助的情况下对产品的配件进行定位,使其不会凌乱,便于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的,第三可弯折挡板63上设置有带有针孔的反嵌式凹槽63a,该反嵌式凹槽63a用于固定产品的配件,第三可弯折挡板63上靠近第一顶板5边缘位置还设置有第二开槽口63b,且第五可弯折挡板65上设置有与第二开槽口63b对应的第三开槽口65a,第二开槽口63b和第三开槽口65a层叠设置,形成产品线材出线位。
参见图2,第三顶板7上还设置有第四卡槽口72f,第二顶板6的第四可弯折挡板64上还设置有第二可弯折卡板613,该第二可弯折卡板613插设于该第四卡槽口72f中。第二可弯折卡板613插设于该第四卡槽口72f中能够实现第三顶板7和第二顶板6的稳固连接,以进一步固定产品。
参见图1-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可以包括从第一侧板1顶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顶板5。其中,第一顶板5包括连接第一侧板1的第一部分51以及从第一顶板5的第一部分51延伸出去的可弯折的第二部分52,并且第一顶板5的第一部分51形成包装盒的顶面,第一顶板5的第二部分52贴靠第三侧板3的顶侧内表面插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的底部结构示意。参见图2和图7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可以包括从第一侧板1底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底板9、从第二侧板2底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底板10、从第三侧板3底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底板11、以及从第四侧板4底侧边缘向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底板12。
其中,第三底板11的上表面形成包装盒的底部的一部分,第一底板9叠设于第三底板11下侧,并且第一底板9的一部分形成包装盒的底部的另一部分,第二底板10和第四底板12均叠设于第一底板9下侧,第二底板10包括靠近第一侧板1的第二底板加强部101,第四底板12包括靠近第三侧板3的第四底板加强部121,且第二底板加强部101的上表面贴靠第一底板9的下表面,第四底板加强部121的上表面贴靠第三底板11的下表面。
可以理解,当经过对压成型的方式形成包装盒后,形成包装盒的底部的第三底板11位于最上层,第一底板9则设置在第三底板11的下层,且第一底板9的上表面贴靠在第三底板11的下表面上,而第二底板加强部101的上表面和第四底板加强部121的上表面分别紧固设置在第一底板9的下表面和第三底板11的下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盒为一体化包装盒,可以直接对压成型,成型过程中不需要很多复杂的折叠动作,节省工时和物料。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产品的包装时,由于底部结构强度加强,相对而言承重更高,从而能够确保安全,提升消费者包装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底板加强部101的上表面紧固设置在第一底板9的下表面,第四底板加强部121的上表面紧固设置在第三底板11的下表面,优选的可以使用胶水实现。具体的,可以分别在第二底板加强部101的上表面以及第四底板加强部121的上表面上涂抹胶水,以使其在对压成型过程中分别与第一底板9和第三底板11的下表面粘贴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纸箱打钉等进行第二底板加强部和第四底板加强部的固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参见图2和图7,第二底板10从第一侧板1以及第二侧板2底侧边缘相接的位置至第二底板10远离第二侧板2的边缘的设定位置形成第八成型弯折线102,第四底板12从第三侧板3以及第四侧板4底侧边缘相接的位置至第四底板12远离第四侧板4的边缘的设定位置形成第九成型弯折线122,且在包装盒未对压成型前,第二底板加强部101沿第八成型弯折线102弯折至贴靠第二底板10连接第二侧板2的部分的下表面,第四底板加强部121沿第九成型弯折线122弯折至贴靠第四底板12连接第四侧板4的部分的下表面。
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包装盒还可以包括从第一侧板1远离第二侧板2的边缘延伸出去并向长方筒体内部方向弯折的第五侧板13,并且第五侧板13与第四侧板4紧固连接。可选的,第五侧板13设置在第四侧板4的内表面上。可选的,第五侧板13也可以设置在第四侧板4的外表面上。
继续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底板11的弯折长度与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的间距相等,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以及第四底板12的弯折长度,均相等。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第三底板11的弯折长度与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的间距相等,使得第三底板11的上表面基本上完全构成包装盒底部的上表面,从而能够加强底部结构强度,有助于提高包装盒的承重。而且设计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以及第四底板12的弯折长度相等,可以赋予包装盒底部结构美感,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包装体验。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包装盒对压成型的过程。这里描述了从展开图(如图2中示出的包装盒的展开结构)到成型图(如图1中示出的包装盒的一体成型结构)的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包装盒进行对压成型的准备状态示意图。如图8所示,进行对压成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使包装盒处于对压成型的准备状态,即,处于图8中示出的压扁的状态。具体的,在我们拿到展开图后,首先,将四个可弯折的底板(如图2中示出的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10、第三底板11以及第四底板12)向包装盒成型方向弯折至贴靠四个侧板(如图2中示出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以及第四侧板4)用于构成包装盒内表面的的表面上。其次,将第二底板加强部101以及第四底板加强部121分别沿第八成型弯折线102和第九成型弯折线122向包装盒成型方向反向折叠至分别贴靠第二底板10连接第二侧板2的部分的下表面和第四底板12连接第四侧板4的部分的下表面。然后,在第五侧板13的外表面涂抹胶水,将其粘贴于第四侧板4的内表面,并压扁,确保相邻的两个侧板位于同一平面内,即可得到对压成型的准备状态。在得到准备状态后,分别从两个侧板连接位置对压即可一体成型。之后就可以进行产品包装了。
压扁时,可以是相邻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位于另一个相同平面上,也可是相邻的第二侧板2和第三侧板3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第一侧板1和第四侧板4位于另一同一平面上。
以第一侧板1和第四侧板4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侧板2和第三侧板3位于另一同一平面上为例说明,这时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连接位置与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对压成型后包装盒的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之间的距离加上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4之间的距离。换言之,如果对压成型后包装盒的第二侧板2和第四侧板4之间的距离表示对压成型后包装盒底部的长度,记为L,第一侧板1和第三侧板3之间的距离表示对压成型后包装盒底部的宽度,记为W,准备状态下,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连接位置与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记为R,则R=L+W。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弯折线、第二成型弯折线、第三成型弯折线、第四成型弯折线、第五成型弯折线、第六成型弯折线、第七成型弯折线、第八成型弯折线、和/或第九成型弯折线设计为凹凸形的折线结构。在该可选实施例中,弯折线设计为凹凸形的折线结构,相对而言,在进行包装盒成型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防撕裂。参见图1-8,优选的,第八成型弯折线102、第九成型弯折线122、第一成型弯折线73以及第四成型弯折线69设计为凹凸形的折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装盒可以在没有任何独立纸卡辅助的情况下将产品受力转移,避免产品受力致损坏,从而有效保护易碎产品,能够节省大量物料,不仅满足了绿色环保的要求,还可以降低包装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为一体化包装盒,可以直接对压成型,成型过程中,不需要繁杂的折叠动作,从而可以节省工时,提升消费者包装体验。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底部结构牢固,强度好,有助于增加包装盒的承重,进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包装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并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共同围成长方筒体;
从所述第一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顶板、从所述第二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顶板、从所述第三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顶板、以及从所述第四侧板顶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顶板;其中,
所述第三顶板包括第一卡槽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槽口一侧的第一可弯折卡板,所述第一卡槽口用于套设在置于所述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以对所述产品进行固定;
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共同位于所述第三顶板的上方,并且所述第四顶板在远离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四顶板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槽口,所述第二卡槽口用于套设于所述包装盒内的产品的上部以对所述产品进行加强固定;
所述第一顶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四顶板的上方,用于形成所述包装盒的盒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板包括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二部分连接处形成第一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外部弯折;
所述第一卡槽口和所述第一可弯折卡板位于所述第三顶板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可弯折卡板弯折位置形成第二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二成型弯折线与所述第一成型弯折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卡板上远离所述第二成型弯折线的边缘的设置有第一开槽口,所述第二成型弯折线与所述第一开槽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卡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顶板在靠近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四顶板连接位置设置有带有倒卡弹片的槽口,所述倒卡弹片的槽口用于插设所述产品的附属册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可弯折挡板、第二可弯折挡板、第三可弯折挡板、第四可弯折挡板、第五可弯折挡板、第六可弯折挡板、以及第七可弯折挡板;其中,
所述第一可弯折挡板与第二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三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二可弯折挡板与第三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四成型弯折线,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与第四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五成型弯折线,所述第四可弯折挡板与第五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六成型弯折线;
所述第三成型弯折线、第四成型弯折线和第五成型弯折线长度均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间距,所述第六成型弯折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间距相等;
所述第二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三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折弯,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四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外部折弯,所述第四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五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折弯,所述第五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六成型弯折线形成阶梯型结构,用于放置所述产品的配件;
所述第六可弯折挡板与第七可弯折挡板连接位置形成第七成型弯折线,所述第六可弯折挡板沿所述第七成型弯折线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上设置有带有针孔的反嵌式凹槽,用于固定所述产品的配件;
所述第三可弯折挡板上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二开槽口;且
所述第五可弯折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开槽口对应的第三开槽口;
所述第二开槽口和第三开槽口层叠设置,形成产品线材出线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板上设置有第四卡槽口,所述第二顶板的第四可弯折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可弯折卡板,所述第二可弯折卡板插设于所述第四卡槽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一底板、从所述第二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二底板、从所述第三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三底板、以及从所述第四侧板底侧边缘向所述长方筒体内部弯折的第四底板;其中,所述第三底板形成所述包装盒的底部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底板叠设于所述第三底板下侧,并且所述第一底板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包装盒的底部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四底板均叠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下侧;
所述第二底板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底板加强部,所述第四底板包括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第四底板加强部,且所述第二底板加强部的上表面贴靠所述第一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底板加强部的上表面贴靠所述第三底板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底侧边缘相接的位置至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边缘的设定位置形成第八成型弯折线,所述第四底板从所述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底侧边缘相接的位置至所述第四底板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边缘的设定位置形成第九成型弯折线;且
在所述包装盒未对压成型前,所述第二底板加强部沿所述第八成型弯折线弯折至贴靠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部分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底板加强部沿所述第九成型弯折线弯折至贴靠所述第四底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的部分的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板的弯折长度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以及所述第四底板的弯折长度,均相等。
CN201922036574.5U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包装盒 Active CN211055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6574.5U CN211055591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6574.5U CN211055591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5591U true CN211055591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6574.5U Active CN211055591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5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5591U (zh) 一种包装盒
KR20080006060A (ko) 손잡이를 구비하는 포장용 상자
CN214493721U (zh) 一种扣合式折叠包装盒
CN215437361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3229399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1309242U (zh) 一种电子产品包装盒
CN208761097U (zh) 一种手提式化妆品包装盒盒坯
CN113120374A (zh) 一种包装盒
CN204236873U (zh)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CN212125831U (zh) 一种包装缓冲盒
CN214241656U (zh) 礼品包装盒
CN216333406U (zh) 包装盒和空调面板组件
CN213503325U (zh) 一种内扣式包装盒
CN110641803B (zh) 一种展示型摇盖式手机包装盒
CN220281984U (zh) 包装盒
CN213009175U (zh) 盒中盒一体化的唇釉包装盒
CN211494844U (zh) 一种工字型一体式展示包装盒
CN214357699U (zh) 一种纸盒
CN211766938U (zh) 一种一体式纸箱
CN209796078U (zh) 一种立体可折叠的文件收纳夹
CN110626588B (zh) 一种便开式手机包装盒
CN209834233U (zh) 一种折叠式包装盒
CN209852766U (zh) 一种产品包装内托和产品包装盒
CN208775207U (zh) 折叠式纸箱
KR200395220Y1 (ko) 슬라이드 방식의 선물 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