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9586U -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9586U
CN211049586U CN201921561742.6U CN201921561742U CN211049586U CN 211049586 U CN211049586 U CN 211049586U CN 201921561742 U CN201921561742 U CN 201921561742U CN 211049586 U CN211049586 U CN 211049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knife
lead
plasma
microsur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17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高见
张丽华
桑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and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and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and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and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617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9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9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9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具体为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针头、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针头的顶端焊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面一体成型有顶端螺柱,所述针头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刻度线,所述顶端螺柱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针刀固定块,所述针刀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握把内腔的底部,所述握把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限定槽,所述握把内腔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导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顶端螺柱和针刀固定块均为黄铜材质构件,由于铜的导电性比较好,实现了顶端螺柱和针刀固定块之间能够更少损耗的进行电力的传输,避免了由于传输效率低,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背景技术
等离子针刀,是以特定超低频率100Khz电能激发介质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高速带电粒子直接打断分子键,使蛋白质等组织裂解汽化成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甲烷等低分子量气体,此外因频率低,较之高频大大降低了分子间的摩擦产热,使切割、消融和止血等过程都在40℃-70℃内完成,从而实现微创效应。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等离子针刀的工作过程都是首先将等离子针刀接入到等离子设备上,然后操作人员手持等离子针刀进行工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目前使用的等离子针刀都是针头跟握把连接在一起,然后从等离子设备上引出一条导线连接到等离子针刀上,工作时等离子设备上的导线都是直接拖地,且在开关等离子针刀时都是通过等离子设备上的开关来控制,这样就造成了操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会因为导线的重量使得操作设备困难,且由于开关在等离子设备上,所以在进行对等离子针刀开启和关闭时会存在一定的延时,因而可能由于开启和关闭不及时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亟需一种便于操作且能够快速开启或关闭的等离子针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能够通过设备本体上的装置将设备固定在工作位置,达到方便操作,且通过控制开关设置在握把上实现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开启或关闭的等离子针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包括针头、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针头的顶端焊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面一体成型有顶端螺柱,所述针头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刻度线。
所述顶端螺柱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针刀固定块,所述针刀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握把内腔的底部,所述握把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限定槽,所述握把内腔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针刀固定块的顶面焊接,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焊接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端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定块,所述第二导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端螺柱和针刀固定块均为黄铜材质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刻度线设置为三种长短,最短的为一毫米刻度线,较长的为五毫米刻度线,最长的为一厘米刻度线,且刻度线的刻度与针头的外表面平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刀固定块内腔与顶端螺柱外表面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定块位于第二导线端部的外表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带位于第二导线外表面的指定位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魔术贴母贴与魔术贴子贴为一对相适配的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旋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实现了在将针头与握把进行螺纹安装时,可以进行手动安装,避免了安装时必须使用安装工具,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顶端螺柱和针刀固定块均为黄铜材质构件,由于铜的导电性比较好,实现了顶端螺柱和针刀固定块之间能够更少损耗的进行电力的传输,避免了由于传输效率低,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刻度线设置为三种长短,最短的为一毫米刻度线,较长的为五毫米刻度线,最长的为一厘米刻度线,且刻度线的刻度与针头的外表面平齐,实现了在使用设备进行工作时,可以通过刻度线观察针头的插入深度,且不会出现由于针头表面凹凸不平,导致设备工作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度,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针头;11、旋转盘;12、顶端螺柱;13、刻度线;2、握把;21、针刀固定块;22、限定槽;3、控制开关;4、第一导线;5、第二导线;51、限定块;6、固定带;61、魔术贴母贴;62、魔术贴子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包括针头1、第一导线4和第二导线5,针头1的顶端焊接有旋转盘11,旋转盘11的顶面一体成型有顶端螺柱12,针头1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刻度线13。
参照说明书附图1-3:旋转盘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参照说明书附图2-3:顶端螺柱12和针刀固定块21均为黄铜材质构件。
参照说明书附图2和附图4:刻度线13设置为三种长短,最短的为一毫米刻度线,较长的为五毫米刻度线,最长的为一厘米刻度线,且刻度线13的刻度与针头1的外表面平齐。
顶端螺柱12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针刀固定块21,针刀固定块21固定安装于握把2内腔的底部,握把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限定槽22,握把2内腔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3,控制开关3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导线4,第一导线4的另一端与针刀固定块21的顶面焊接,控制开关3的输入端焊接有第二导线5,第二导线5端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定块51,第二导线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带6,固定带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61,固定带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62。
参照说明书附图2-3:针刀固定块21内腔与顶端螺柱12外表面相适配。
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设置了针刀固定块21内腔与顶端螺柱12外表面相适配,实现了针刀固定块21和顶端螺柱12能够稳固的固定,使得针刀固定块21和顶端螺柱12可以进行更好地进行电力传输,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3:控制开关3为森西自锁按钮开关。
参照说明书附图2-3:限定块51位于第二导线5端部的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设置了限定块51位于第二导线5端部的外表面,实现了第二导线5可以通过表面的限定块51稳固的固定在限定槽22内部,避免了因第二导线5受力过大导致第二导线5的端部从控制开关3的输入端脱落,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固定带6位于第二导线5外表面的指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设置了固定带6位于第二导线5外表面的指定位置,实现了固定带6可以将设备固定在病床上,避免了在导线的作用下导致设备掉落在地上,且避免了设备在使用时由于导线的自重使得,操作人员操作困难,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2:魔术贴母贴61与魔术贴子贴62为一对相适配的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为:通过设置了魔术贴母贴61与魔术贴子贴62为一对相适配的魔术贴,实现了在使用设备时可以随着使用位置的不同,通过魔术贴母贴61与魔术贴子贴62可以将设备快捷的固定在使用位置,增加了设备的便利性。
工作原理:
准备阶段:首先将设备安装完成,然后将设备的输入端接入等离子设备。
工作阶段:首先通过魔术贴母贴61和魔术贴子贴62将设备固定在工作位置旁边,然后操作人员握持握把2将针头1插入患者体内,然后通过针头1表面的刻度线13观察是否到达工作位置,接着按下控制开关3的开关按钮使设备开始工作,然后操作人员握持握把2开始进行工作,接着工作完成后按下控制开关3的开关按钮使设备停止工作,如需进行工作位置更换,则只需将魔术贴母贴61与魔术贴子贴62撕开,然后将设备拿到另一个工作位置,再将魔术贴母贴61和魔术贴子贴62粘上即可,工作过程中如需更换针刀,则可以直接旋转旋转盘11将针头1整体拆掉,然后换上另一个针头1,再进行工作。
结束阶段:首先将设备关闭,然后取下针头1,接着对设备进行消毒,以待下次使用,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包括针头(1)、第一导线(4)和第二导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的顶端焊接有旋转盘(11),所述旋转盘(11)的顶面一体成型有顶端螺柱(12),所述针头(1)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刻度线(13);
所述顶端螺柱(12)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针刀固定块(21),所述针刀固定块(21)固定安装于握把(2)内腔的底部,所述握把(2)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限定槽(22),所述握把(2)内腔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3),所述控制开关(3)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导线(4),所述第一导线(4)的另一端与针刀固定块(21)的顶面焊接,所述控制开关(3)的输入端焊接有第二导线(5),所述第二导线(5)端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定块(51),所述第二导线(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贴(61),所述固定带(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贴(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螺柱(12)和针刀固定块(21)均为黄铜材质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线(13)设置为三种长短,最短的为一毫米刻度线,较长的为五毫米刻度线,最长的为一厘米刻度线,且刻度线(13)的刻度与针头(1)的外表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固定块(21)内腔与顶端螺柱(12)外表面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块(51)位于第二导线(5)端部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6)位于第二导线(5)外表面的指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母贴(61)与魔术贴子贴(62)为一对相适配的魔术贴。
CN201921561742.6U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Active CN211049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1742.6U CN211049586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1742.6U CN211049586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9586U true CN211049586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1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1742.6U Active CN211049586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9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8294B2 (en) Single or limited use device designs
CN100455273C (zh) 电切术用的医疗仪器
US20110054462A1 (e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multi-function handpiece
CN103860260A (zh) 一次性使用电凝切割止血装置
CN102225026B (zh) 双极电凝手术剪刀
CN212788680U (zh) 一种针状消融电极
CN211049586U (zh) 一种微型外科手术等离子针刀
CN217310556U (zh) 具有多输出接口的等离子体手术系统
US20160192990A1 (en) Telescopic light source electrosurgical pencil
CN211023087U (zh) 手术机器人用含神经监测功能的电能量装置
CN209564196U (zh) 一种自带单极解剖功能的电外科手术用闭合切割电极钳
CN211460496U (zh) 一种刀型电极结构及手术电极
CN210962276U (zh) 一种不粘双极电凝钩
CN210250054U (zh) 射频粒子刀
CN210931780U (zh) 一种高频凝切刀及其控制系统
CN210301197U (zh) 一种多功能双极高频电刀
CN105286951A (zh) 一种胸外科手术刀
CN208756154U (zh) 一种一次性带电路板锅仔片贴膜固定结构高频手术电极
CN202288456U (zh) 多点电凝止血器
CN206588823U (zh) 一种防丢失的多功能电气工程钳
CN201453371U (zh) 宽频手术刀
CN204468259U (zh) 一种高频电外科手术器械及其执行装置
CN209474955U (zh) 一种双极剥离刀
US9907606B2 (en) Operation tool of bipolar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CN204765910U (zh) 一种氩气高频电刀的氩束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