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6604U -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6604U
CN211046604U CN201921120320.5U CN201921120320U CN211046604U CN 211046604 U CN211046604 U CN 211046604U CN 201921120320 U CN201921120320 U CN 201921120320U CN 211046604 U CN211046604 U CN 211046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il
lead frame
stato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03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锋
马志敏
王乾乾
齐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V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an Zhi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an Zhiq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an Zhi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03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6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6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6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包括引线框架、定子铁芯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定子齿,绕组线圈安装在定子齿上,柔性电路板安装在定子铁芯和引线框架之间,线圈绕组与引线框架上的印刷电路板耦合,引线框架上电路板上开设有导向孔。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个端面与引线框架的端面贴合,另一个端面与定子壳体的端面贴合,引线框架上开设有插孔,第二部分穿过第二插孔与第一部分垂直,导向套管套在第二部分上并与引线框架连接,定子壳体与定子铁芯安装时需要进行定子铁芯的热套工艺,该安装结构能够保护柔性pcb板在热套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机系统通常包括电动机,其控制单元被布置成控制电动机的功率。由于驾驶车辆需要高扭矩,因此最常用的电动机是三相电动机。三相电动机通常包括三个线圈绕组,其中每个线圈绕组被布置成产生与交流电压的三相之一相关的磁场。为了增加电机内形成的磁极数量,每个线圈绕组通常会有一些线圈子组分布在电机周围,这些线圈子组被驱动以产生旋转磁场。中国专利CN201710715959.7提供了一种三相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
如图1所示,典型的三相电动机有三个线圈组14、16、18。每个线圈组由四个串联的线圈子组组成,其中,对于给定的线圈组,各线圈子组产生的磁场将具有公共相位。三相电动机的三个线圈组通常配置为三角形或星形配置。具有直流电源的三相电动机的控制单元通常包括三相电桥产生三相电源的逆变器驱动电机。每一个各自的电压相位被施加到电动机的一个各自的线圈组上。一种三相桥式逆变器,包括若干开关设备,例如电力电子开关,例如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开关,用于从直流电源产生交流电压。在电动汽车电机的背景下,越来越流行的驱动设计是一种集成在车轮内的电机设计,其中电机及其相关控制系统集成在车轮内。为了向线圈组和相关控制系统提供冷却,通常在电机上安装一个散热器,
其中将散热器连接到电机的常用技术是通过使用热滴过程。然而,由于热滴过程通常需要将各种电机部件加热到指定温度,使用热滴过程可能会导致对电机施加其他设计约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现有轮毂电机不能稳定测量各线圈的温度以及提供较大的功率,以及在安装散热器会对柔性电路板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包括引线框架、周向支撑件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定子齿,绕组线圈安装在定子齿上,引线框架包括具有多个电路板层的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安装在周向支撑架和引线框架之间,线圈绕组与引线框架上的印刷电路板耦合,安装结构还包括导向套管和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具有圆周外壁的安装部分和围绕安装部分外壁延伸形成的法兰部分,法兰部分上开设有导向孔,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个端面与引线框架的端面贴合,另一个端面与周向支撑件的端面贴合,引线框架上开设有插孔,第二部分穿过第二插孔与第一部分垂直,导向套管套设在第二部分上并与引线框架连接,散热器与周向支撑件安装时,导向套管穿过导向孔。
作为优选,导向套管与引线框架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第二部分可相对第一部分受力弯曲,第二部分初始状态沿远离第一部分的方向径向延伸。
作为优选,柔性印刷电路板均设置有用于测量绕组线圈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部分靠近绕组线圈的端面上。
作为优选,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与引线框架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作为优选,引线框架为一个整体的圆周状,或者为两个半圆周状的引线框架拼成一个整体为圆周状的引线框架;柔性印刷电路板为一个整体的圆周状,或者为两个半圆周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拼成一个整体为圆周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作为优选,引线框架上的印刷电路板的每个电路板层均包括具有绝缘基板;绝缘基板上形成有导电层;印刷电路板至少具有第一电路板层、第二电路板层、第三电路板层和第四电路板层;第一电路板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到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一逆变器的第一支路;第二电路板层包括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到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一逆变器的第二支路;第三电路板层包括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到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三线圈绕组和第一逆变器的第三支路;第四电路板层包括具有多层导电层的第四导电层,第四导电层设置为与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三线圈绕组耦合,以在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三线圈绕组之间形成中性点。
作为优选,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第三线圈绕组均包括三个线圈子组分别为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印刷电路板还包括第五电路板层,第五电路板层具有多个导电层,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电耦合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第三线圈绕组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均包括多个线圈,第五电路板上的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允许用于每个相应相绕组的多个线圈相对于彼此耦合,以便每个线圈子组线圈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在给定电流方向上与相邻线圈反平行,同时具有一个公共相位。
作为优选,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一组与权利要求8相同的电路板层,用于与第二组线圈绕组电连接形成第二组三个子电机,该组电路板层与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路板层电隔离。
作为优选,引线框架的印刷电路板的内外边缘形成的多个凹槽,其中每个凹槽被布置成接收各自的线圈绕组,用于将所述线圈绕组电耦合到所述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引线框架的布置使得在电动机或发电机的逆变器和线圈绕组之间提供大电流,从而产生大的扭矩和功率值,同时允许为减少电机/发电机的线圈绕组和逆变器减少空间包络,而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测量每组线圈绕组的温度,提高电机的安全性能。
而且本实用新型允许柔性印刷电路板既用作电动机传感器的安装元件又允许传感器直接电连接到控制装置以监测传感器读数,而且在组装定子的过程中,传感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不会发生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了现有技术的三相电动机;
图2说明了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分解图;
图3是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A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提供的电气连接;
图4B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提供的电气连接;
图5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引线框架;
图6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引线框架布置;
图7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引线框架;
图8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引线框架布置;
图9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
图10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
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
图12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
图13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
图14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的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
图1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框架;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端部与引线框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17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线圈绕组和引线框架;
图18是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导向套管与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定子线圈绕组与定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定子线圈绕组单元与定子铁芯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包括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第一部分501的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03,温度传感器503的导电条延伸至第二部分502,第二部分502用于与电机定子的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503可通过第二部分502电连接至定子的控制装置;第一部分501用于连接定子的线圈绕组。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第二部分502在未弯折的情况下沿远离第一部分501的方向径向延伸。
通常,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将包括柔性塑料基板,例如聚酰亚胺、PEEK或透明导电聚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503安装在柔性塑料基板上,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503的个数为6个。
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包括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第一部分501安装在引线框架 255和线圈400之间。第二部分502从第一部分501径向延伸,并布置成垂直于第一部分501 的方向弯曲。
当第二部分502在垂直于第一部分501的方向上弯曲时,第二部分502被配置为通过引线框架255中形成的插孔810延伸。优选地,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第一部分501基本平坦,其中靠近引线框架255的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表面具有与引线框架255的相应表面相似的表面积配置,从而便于引线线圈绕组连接至引线框架255。当引线框架255安装到定子铁芯 600上时,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第一部分501被安排安装在线圈400和引线框架255之间。当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第二部分502弯曲以垂直于第一部分501延伸并通过引线框架255 中形成的插孔810延伸时,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第二部分502的端部被布置为与安装在定子上的控制装置400耦合。
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基板上形成有导电条,该导电条从温度传感器503延伸至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第二部分502的端部,以允许控制装置监测由温度传感器503在柔性印刷电路板500上测量的线圈温度。
安装结构还包括导向套管700和散热器253,散热器253包括具有圆周外壁的安装部分 2531和围绕安装部分外壁延伸形成的法兰部分2532,法兰部分2532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套管700套设在第二部分502上并与引线框架255连接,散热器253与周向支撑件600安装时,导向套管700穿过导向孔并使得第二部分502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具体安装过程为,定子绕组单元550依次插接在定子铁芯600的定子齿800上固定,定子绕组单元550的个数为54个,事先将导向套管700套设在第二部分502的外部并与引线框架255连接,然后加热定子铁芯600从而定子铁芯600的内径增大,然后将散热器253的安装部分2531的外圆周嵌入在定子铁芯的内径中,同时使导向套管700滑动配合在法兰部分2532开设的孔内,然后冷却定子铁芯600以减小定子铁芯600的内径,从而使定子铁芯600压紧在安装部分2531的外圆周上,然后从引线框架255上拆卸导向套管700。从而在安装过程中保护柔性印刷电路板免受高温的损害。
所述温度传感器503设置为安装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的第一部分501上,温度传感器503设置在第一部分501靠近线圈的端面上。
为了使控制装置能够监测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上的温度传感器503测量的温度读数,在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上形成的导电条从温度传感器503延伸到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第二部分502的端部,与安装在引线框架255第二表面附近的控制装置耦合。
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的材料被布置成将线圈绕组与引线框架255电隔离。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包括两个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如图2所示,每个柔性印刷电路板 500基本上呈半周向形状,具有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上的三个温度传感器503。每个温度传感器503都位于靠近线圈的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的第一部分501的侧面。
每个温度传感器503基本上位于线圈绕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构成一组线圈绕组的三个线圈绕组中的两个之间的中间位置。导电条从每个温度传感器503延伸到柔性印刷电路板500第二部分502的端部,以允许控制装置监控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上的每个温度传感器503测量的温度读数。引线框架255和线圈之间安装任意数量的柔性印刷电路板500,以测量线圈的温度。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可以采取任何形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引线框架255,用于将电动机或发电机的逆变器耦合到直流电源;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机为用于汽车车轮的轮毂电机。如图2所示,轮毂电机包括一个定子252,该定子252包括一个作为散热器253的周向支架、多个线圈254、两个未显示的控制装置300,这些控制装置300安装在定子后部的周向支架253上,用于驱动线圈。电容器和引线框架255 安装在线圈254的轴向边缘和周向支架253上形成的轴向法兰之间,用于将控制装置连接到线圈254。线圈254嵌在定子齿800上以形成线圈绕组;定子罩安装在定子252的后部,包围控制装置和环形电容器以形成定子252,然后将其固定到车辆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相对于车辆旋转。
如图3所示,每个控制装置300包括一个逆变器310,其中一个控制装置300包括控制器调节器320,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300包括一个处理器,用于控制两个逆变器310的操作。如图3所示,每个控制装置300包括逆变器310,其中一个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逻辑320,控制逻辑32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处理器,用于控制两个逆变器310的操作。如下文所述,每个逆变器耦合到三组线圈绕组上,线圈绕组电气并联,形成一组三子电机。
环形电容器耦合在逆变器310和电动机的直流电源之间,以减少电动机电源线上的电压波动,也称为直流母线,并减少电动机运行期间的电压过冲。为了减小电感,电容器安装在控制装置300附近。
磁铁靠近定子252上的线圈绕组,因此线圈产生的磁场与转子240圆柱形部分221内侧布置的磁铁242相互作用,从而使转子240旋转。由于永久磁铁242用于产生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因此永久磁铁通常称为驱动磁铁。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机包括六个线圈绕组,每个线圈绕组具有三个线圈子组,线圈子组在本实施例中也叫作线圈相绕组;这三个线圈子组以 Y形结构耦合以形成三相子电动机,从而使电动机具有六个三相子电动机,定子包括周向支撑件和安装在周向支撑件上的定子绕组,周向支撑件为定子铁芯600,定子绕组由定子绕组单元550组成,定子绕组单元550为绕有线圈的齿,每个齿上开设有齿槽801,周向支撑件的外圆周设置有定子齿800,齿槽801过盈插接在定子齿800内。本实施例中的定子绕组单元550为54个,因为有2组线圈绕组,每组线圈绕组包括3个线圈绕组,每个线圈绕组包括3个线圈相绕组(子集),每个线圈相绕组包括3个线圈。
如下所述,通过两个控制装置300中的一个控制各子电动机的操作。尽管本实施例描述了具有六个线圈组(即六子电动机)的电动机,但是电动机同样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关控制装置的线圈组。同样地,每个线圈组可以具有任何数量的线圈子组,从而允许每子电动机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相。
图3说明了各个线圈组60和控制装置300之间的连接,其中三个线圈组60连接到控制装置300上的相应三相逆变器310。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三相逆变器包含六个开关,其中三相交流电压可由六个开关的受控操作产生。然而,开关的数量将取决于施加到各自子电机上的电压相位的数量,在这些子电机上可以建造任意数量的相位。每个控制装置300通过通信总线与其他控制装置300通信。
其中一个控制装置300包括处理器320,用于控制两个控制装置300中的逆变器开关的操作,控制装置还与温度传感器503电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503的信号,以确定电动机是否在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此外,每个控制装置300包括一个接口布置,允许通过通信总线330在各个控制装置300之间进行通信,其中一个控制装置300被布置为与安装在电动机外部的车辆控制器通信。
处理器320用于控制安装在每个控制装置300内的逆变器开关的操作,以允许每个电动机线圈组60配备三相电压电源,从而允许各个线圈子组产生旋转磁场。如上所述,尽管本实施例将每个线圈组60描述为具有三个线圈子组,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制,应了解每个线圈组60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线圈子组。
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每个三相桥式逆变器310被设置为在各自的线圈子集中提供脉宽调制电压控制,从而在各自的线圈子集中产生电流,以提供各自的子电机所需的扭矩。PWM控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机电感来平均施加的脉冲电压,从而将所需的电流驱动到电机线圈中。使用脉宽调制控制,施加的电压在电机绕组之间切换。在电压通过电机线圈切换期间,电机线圈中的电流以其电感和外加电压决定的速率上升。脉宽调制电压控制在电流增加超过要求值之前关闭,从而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对于给定的线圈组,三相桥式逆变器310开关被布置成在每个线圈子组上施加单个电压相位。使用PWM切换,多个开关被布置为在各个线圈子集上施加交流电压。电信号的电压包络和相位角由调制电压脉冲确定。
在一个控制装置上形成的逆变器耦合到三个线圈组,形成第一组三子电机,在另一个控制装置上形成的逆变器耦合到其他线圈组,形成第二组三子电机。
两个逆变器310通过引线框架255耦合到各自的线圈组,其中各自逆变器310的每个支腿通过各自的相绕组母线耦合到引线框架255。就本实施例而言,逆变器的三个支路产生的不同电压相位被指定为W、V和U。线圈绕组与引线框架255耦合,以允许电流通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逆变器310从直流电源流向线圈绕组,从而允许电机产生驱动转矩。
图4示出了引线框架255在其中一个控制装置的相绕组母线和安装在定子上的线圈绕组之间提供的电连接,其中引线框架255布置成在Y形配置中用于耦合相应线圈子组的相绕组。然而,引线框架255可以被配置为以不同的配置耦合相应线圈子集的相绕组。如上所述,每个线圈绕组包括三个线圈子组(即相绕组)以形成三相子电动机。图4示出了引线框架255 在其中一个控制装置的相绕组母线和安装在定子上的线圈绕组之间提供的电连接,其中引线框架255布置成在Y形配置中用于耦合相应线圈子组的相绕组。然而,引线框架255可以被配置为以不同的配置耦合相应线圈子集的相绕组。如上所述,每个线圈绕组包括三个线圈子组(即相绕组)以形成三相子电动机。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三线圈绕组一一对应下文的第一子电机、第二子电机和第三子电机。
就本实施例而言,形成线圈子组的每个线圈组由三个单独的线圈形成,这些线圈通过引线框架255的电路板层耦合。
参考图4,线圈401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线圈402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线圈403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对于第二子电机412,线圈404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线圈405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线圈406 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对于第三子电机413,线圈407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线圈408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线圈409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三相绕组。图4中所示的每个线圈400对应于单个定子齿800上的线圈,其中每个线圈的端部被安排为与引线框架255耦合,以实现线圈按照图4所示的配置耦合。
引线框架255用于将W相逆变器母线连接到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第一线圈400、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引线框架255还将V相逆变器母线连接到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第一线圈400、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并且将U相逆变器连接到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3的第一线圈400,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三相绕组409。如图4所示,引线框架255将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 401的最后一个线圈400连接到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和第三相绕组403的最后一个线圈400。同样,引线框架255还将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最后一个线圈 400连接到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和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的最后一个线圈400,并将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最后一个线圈400连接到第三子电机 413的第二相绕组408和第三相绕组409的最后一个线圈400。这些连接作为每子电机的星形点。
此外,引线框架255被布置成电连接每个相绕组的各个线圈400,以在每个相绕组的各个线圈400之间形成串行连接。相应地,引线框架255提供W、V、U相逆变器母线与各自线圈400之间的电气连接,以形成由单个逆变器310驱动的三子电机,其中各自子电机的线圈绕组以Y形配置耦合。
同样,引线框架255也以同样的方式将另一控制装置300的逆变器310的相绕组母线和安装在定子上的线圈连接起来,形成由第二控制装置300中的逆变器310驱动的三子电机。现在将描述引线框架255的结构,其中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使用一个基本上为圆周的引线框架255来从两个控制装置提供电流到相应的线圈组。如图6所示,基本上圆周的引线框架255安装在定子铁芯600的轴向安装表面上,该表面靠近线圈构成定子252的一部分,线圈缠绕在定子铁芯600上形成的定子齿800上。
引线框架255包括第一组三个孔660,用于接收将引线框架255耦合到第一控制装置300 中的逆变器310的相应母线引线框架针,以及第二组三个孔660,用于接收用于将引线框架 255耦合到第二组中的逆变器310的相应母线引线框架针。
引线框架255在预定位置开设有固定孔,热桩630插接在固定孔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热桩630布置在定子绕组单元550的齿的端部,该端部靠近引线框架255,该热桩630被布置为通过引线框架255中形成的孔延伸。一旦引线框架255安装在定子铁芯600上,且各自的热桩630穿过引线框架255中形成的相应固定孔,则热桩630熔化,从而将引线框架255固定到定子铁芯600上的定子绕组上。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将引线框架255连接到定子铁芯600上。
如图6所示,引线框架255包括多个凹槽640,形成在引线框架255的内外径向边缘上,用于接收缠绕在定子齿800上的线圈的端部,用于将线圈400耦合到引线框架255,如下文所述,其中,对于每个缠绕在定子齿800上的线圈,一部分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径向边缘形成的凹槽640中,另一部分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外径向边缘形成的凹槽640中。
单周向引线框架255用作从控制装置300内的各个逆变器310到各个线圈绕组的电流路径,其中引线框架255是具有多个电路板层的基本周向印刷电路板。其板层具有印刷在每个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每个电路板层均包括具有绝缘基板;绝缘基板上形成有导电层。本实施例中逆变器的个数为2个,换句话说,引线框印刷电路板的一半圆周被分配用于将第一控制装置300耦合到一组线圈绕组以形成第一组线圈绕组形成的三子电机,并且引线框印刷电路板的另一半圆周被分配用于将第二控制装置300耦合到第二组线圈绕组形成的三个子电机。多个电路板层由各自的绝缘基板隔开。
为了允许大电流从逆变器310流向线圈绕组,从而允许电动机产生足够的扭矩来驱动车辆,每个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被布置为延伸到每个电路板的大部分,其中每个导电层被布置为对应特定的各逆变器310和线圈绕组之间以及构成各子电机的不同线圈子集之间的电路路径,因此,每个电路板层均对电流流动进行了优化。
为了实现图4所示的电路配置,现在将描述印刷电路板层和印刷在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的配置。每个电路板层包括两组电气连接,用于将第一组三个线圈绕组耦合到一个逆变器上,和将另一个组三个线圈绕组耦合到另一个逆变器上,但每个电路板层可包括基于逆变器数量的任何数量的导电层。例如,如果使用一个逆变器驱动安装在定子上的所有线圈绕组,则印刷在每个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将被布置成在逆变器和线圈绕组之间以及构成各自子电机的不同线圈子集之间形成特定的电路路径,形成各自的子电机。
本实施例中引线框架255包括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其中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都是半周向的,当安装在定子252上时,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形成基本上圆周的引线框架255。如图8所示,每个引线框架255均安装在定子铁芯600的轴向安装表面上,该表面构成定子252的一部分,线圈缠绕在定子铁芯600上形成的定子齿800上。
第一引线框架和第二引线框架702均包括一组三个孔660,用于接收各自的母线引线框架针,用于分别将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耦合到第一控制装置300和第二控制装置300中的逆变器310。
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通过在预定位置连接到热桩630安装到定子铁芯 600上,所述热桩630布置为通过在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中形成的孔延伸。一旦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安装在定子铁芯600上,且各自的热桩630穿过在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中形成的各自孔,则热桩630熔化,从而保持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固定在定子铁芯600。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将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连接到定子铁芯600上。
如图8所示,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包括多个凹槽640,所述凹槽640形成于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的内外径向边缘上,用于接收缠绕在用于耦合的定子齿800上的线圈400的端部部分,线圈400分别连接到第一引线框架701和第二引线框架702上。对于缠绕在定子齿800上的每个线圈,一个端部安装在第一引线框架701或第二引线框架702的内径向边缘上形成的凹槽640中,另一个端部安装在相应引线框架255部分701的外径向边缘上形成的凹槽640中。
其中第一引线框架701上的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电路板层与第二引线框架702上的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电路板层为镜像关系,第一印刷电路板负责第一组线圈绕组形成的三个子电机(为第一子电机、第二子电机、第三子电机或者表述为子电机1/2/3),第二印刷电路板负责第二线圈绕组形成的三个子电机(为第四子电机、第五子电机、第六子电机或者表述为子电机 4/5/6)。
下面以第一引线框架的电路板层以及电路连接为例进行描述。
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层,所述第一电路板层具有如图9所示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基本上延伸到所述周向电路板的第一半周向部分,所述第一半周向部分被布置成电耦合到所述W相逆变器310母线和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 401的第一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第一线圈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第一线圈。如上所述,第二引线框架702上的印刷电路板具有与第一电路板层对应的电路板层,该电路板层上导电层被安排为与第二个逆变器的W相逆变器母线电耦合,并与安装在定子上的第二组线圈绕组相应的线圈绕组电耦合。
如图10所示,W相逆变器310母线通过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耦合到第一电路板层,该母线引线框架255针是耦合到W相逆变器310母线的圆柱形导电元件,母线引线框架255针通过印刷电路板中形成的相关引线框架255针孔660延伸。W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在位置910与第一导电层900电耦合。为了使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第一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第一线圈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5的第一线圈在位置920、930、940处耦合到第一导电层900,相关线圈的端部如上文所述,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640内,其中线圈绕组的端部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640内,凹槽的位置为920、930、940,并与第一导电层900电耦合。第一子电机、第二子电机和第三子电机第一相绕组的第一线圈的其他端部和其余线圈绕组的端部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和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各自凹槽内,与第一导电层900电隔离。
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二电路板层,该第二电路板层具有如图11所示的第二导电层 1100,所述第二导电层大体延伸到所述周向电路板的第一半周向部分,所述周向电路板被布置成电耦合到所述U相逆变器310母线和所述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第一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的第一线圈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的第一线圈。第二引线框架702上的印刷电路板具有与第二电路板层对应的电路板层,该电路板层上导电层被安排为与第二个逆变器的U相逆变器母线电耦合,并与安装在定子上的第二组线圈绕组相应的线圈绕组电耦合。
如图10所示,U相逆变器310母线通过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耦合到第二电路板层,该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是耦合到U相逆变器310母线的圆柱形导电元件,其延伸穿过印刷电路板中形成的相关引线框架255针孔660。U形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在位置1110处与第二导电层1100电耦合。为了使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第一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的第一线圈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的第一线圈分别耦合到第二导电层的位置1120、1130、1140,以及如上文所述,相关线圈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640内,其中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内的线圈绕组的端部在1120、1130、1140处与第二导电层电耦合。第一子电机、第二子电机和第三子电机的第二相绕组的第一线圈的其他端部和剩余线圈绕组的端部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侧和外的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各自凹槽内,与第二导电层电隔离。
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三电路板层1200,所述第三电路板层具有如图12所示的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基本上延伸到所述周向电路板的第一半周向部分,所述第一半周向部分被布置成电耦合到所述V相逆变器310母线和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一线圈第一子电机411的相绕组403,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的第一线圈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三相绕组 409的第一线圈。如上所述,第二引线框架702上的印刷电路板具有与第三电路板层对应的电路板层,该电路板层上导电层被安排为与第二个逆变器的V相逆变器母线电耦合,并与安装在定子上的第二组线圈绕组相应的线圈绕组电耦合。如图10所示,V相逆变器310母线通过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耦合到第三电路板层,该针是耦合到V相逆变器310母线的圆柱形导电元件,其延伸穿过印刷电路板中形成的相关引线框架255针孔660。V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 布置成在位置1210电耦合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三导电层1200。为了使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3的第一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的第一线圈和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三相绕组409的第一线圈耦合到第三导电层,相关线圈的端部被布置成如上所述,在引线框架255的内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640中,安装在引线框架2551220、1230、1240处内形成的凹槽内的线圈绕组的端部与第三导电层电耦合。第一、第二和第三子电机第三相绕组的第一线圈的其他端部以及其余线圈绕组的端部,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内和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各自凹槽内,与第三导电层电隔离。
印刷电路板包括具有第四导电层1310、第五导电层1320和第六导电层1330的第四电路板层,如图13所示,其中第四导电层1310、第五导电层1320和第六导电层1330一起延伸到环形电路板的第一个半周向部分上。第四导电层1310、第五导电层1320和第六导电层1330 彼此电隔离。
第四导电层1310布置成电耦合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最后一个线圈和第三相绕组403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线圈绕组401,第二线圈绕组402和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线圈绕组403之间形成中性点(即星点)。为了使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最后一个线圈和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3的最后一个线圈耦合,将相关线圈的端部安装在形成于如上所述,引线框架255的内外径向边缘,其中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内的线圈绕组的端部在1311、1312、1313处与第四导电层1310电耦合。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最后一个线圈的另一个端部,最后一个线圈第一子电动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和第一子电动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3的最后一个线圈以及剩余线圈绕组的端部,它们安装在形成于其中的相应凹槽中。引线框架255 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与第四导电层1310电隔离。
第五导电层1320布置成电耦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的最后一个线圈和第三相绕组406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一线圈绕组404,第二线圈绕组405和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三线圈绕组405 之间形成中性点(即星点)。为了使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的最后一个线圈和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的最后一个线圈耦合,相关线圈的端部被安排安装在如上文所述的引线框架255的内外径向边缘,其中安装在引线框架255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内的线圈绕组的端部在1321、1322、1323处与第五导电层1320电耦合。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最后一个线圈的另一个端部,最后一个线圈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和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的最后一个线圈以及剩余线圈绕组的端部,其安装在形成的相应凹槽640中使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变薄,与第五导电层1320电隔离。第六导电层1330布置成电耦合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的最后一个线圈和第三相绕组409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一线圈绕组407,第二线圈绕组408和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三线圈绕组409之间形成中性点(即星点)。
第二引线框架702的印刷电路板具有与第五电路板层结构相同的电路板层用于连接第二组线圈绕组相应的线圈,从而形成第二组子电机。
为了使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最后一个线圈、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最后一个线圈和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3的最后一个线圈耦合,将相关线圈的端部安装在形成于如上所述的引线框架255的内外径向边缘,具体安装在引线框架255 外径向边缘内形成的凹槽内的线圈绕组的端部在1311、1312、1313处与第四导电层1310电耦合。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最后一个线圈的另一个端部,最后一个线圈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和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三相绕组409的最后一个线圈以及剩余线圈绕组的端部,其安装在形成于对应的相应凹槽640中,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与第六导电层1330电隔离。
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五电路板层,该第五电路板层具有图14所示的多个导电层,用于电耦合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线圈400,用于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线圈400和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2的线圈400。相对于第二子电机,多个导电层布置成用于电耦合形成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线圈400,形成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的线圈400,以及形成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 的线圈400.相对于第三子电动机,多个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线圈400,形成第二相绕组的线圈400第三子电动机413的408和形成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三相绕组409的线圈400。
第五电路板层上的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允许每个各自线圈子组的多个线圈被耦合,从而使线圈绕组内的每个线圈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在给定电流方向上与其相邻线圈反平行,同时具有共同相位。
第二印刷电路板包括与第五电路板层对应的电路板层,该电路板层具有多个导电层,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电耦合第二组线圈绕组的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第三线圈绕组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均包括多个线圈,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允许每个相应相绕组的多个线圈相对于彼此耦合,以便每个线圈子组线圈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在给定电流方向上与相邻线圈反平行,同时具有一个公共相位。第二印刷电路板与第五电路板层对应的电路板层与第二组线圈绕组的连接是第五电路板与第一线圈绕组连接的镜像。
在形成于第五印刷电路板层上的多个导电层中,两个导电层1501,1502用于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耦合线圈400,两个导电1503,1504用于形成第一子电机411 的第二相绕组402的耦合线圈400,并且两个导电层1505,1506用于耦合形成第一子电机411 的第三相绕组403的线圈400。在第二子电机中,两个导电层1507,1508用于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耦合线圈400,两个导电层1509,1510用于耦合形成第二子电机 412的线圈400第二子电机412的相绕组405和两个导电层1511,1512用于耦合线圈400,其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对于第三子电动机,两个导电层1513,1514用于形成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耦合线圈400,两个导电层1515,1516用于耦合。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的线圈400和两个导电层1517,1518用于耦合线圈400,其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三相绕组409。如上所述,形成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线圈组的第一线圈的一个端部安装在形成于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上的位置920处的凹槽640中。电耦合到形成在第一电路板层上的第一导电层900,同时与其他电路板层上的任何其他导电层电隔离。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安装在位置950处形成在引线框架255的外径向边缘上的相对凹槽中,并且电耦合到第五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1502。
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线圈组的第二线圈的一个端部安装在形成于引线框架255的外径向边缘处的位置951处的凹槽中并且电耦合到导电的第五电路板层上的层 1502,从而通过第一线圈将第二线圈电连接到W相母线引脚。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安装在相对的凹槽中,该凹槽形成在引线框架255的内部径向边缘上的位置952处并且电耦合到第五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1501,该导电层1501与导电层1502电隔离。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一相绕组401的线圈组的第三线圈的一个端部安装在形成于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处的位置953处的凹槽中并且电耦合到导电的第五电路板层上的层1501,从而通过第一和第二线圈将第三线圈电连接到W相母线引脚。第三线圈的另一端安装在位置954处形成在引线框架 255的外径向边缘上的相对凹槽中,并且电连接到第四电路板层上的第四导电层1310,用于将第三线圈耦合到相应的用于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和第三相绕组403的线圈。
第五电路板层上的下一组两个导电层1503,1504用于将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二相绕组402的线圈400耦合到V相母线引脚,并且下一个第五电路板层上的一组两个导电层 1505,1506用于将形成第一子电机411的第三相绕组403的线圈400耦合到U相母线引脚。第五电路板层上的下一组两个导电1507,1508用于将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一相绕组404的线圈400耦合到下一组两个导电层1509的W相母线引脚,第五电路板层上的1510用于将形成第二子电机412的第二相绕组405的线圈400耦合到V相母线引脚,并且将第五电路板层上的下一组两个导电层1511,1512耦合用于将形成第二子电动机412的第三相绕组406的线圈400耦合到U相母线引脚。第五电路板层上的下一组两个导电层1513,1514用于将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一相绕组407的线圈400耦合到下一组两个导电层1515的W相母线引脚,第五电路板层上的1516用于将形成第三子电机413的第二相绕组408的线圈400耦合到V相母线引脚,并且将第五电路板层上的下一组两个导电层1517,1518耦合用于将形成第三子电动机413的第三相绕组409的线圈400耦合到U相母线引脚。
现在将描述用于将W,U,V相母线引脚和相应线圈耦合到引线框架255的电连接。对于用于将相母线引脚1010耦合到印刷在引线框架255电路板层上的相应导电层的电连接,将导电套筒1600插入W、U、V相母排引脚1010的引线框架255中形成的相应孔中,如图15所示。当W,U,V相母线引脚插入相应的导电套管1600中时,相母线引脚1010设置成与套管1600电接触。为了改善销1010和套筒1600之间的电接触,可使用焊料或其他导电材料。
对于在相应的电路板层上形成的需要电连接到相母线引脚1010的任何导电层,相应的导电层布置成延伸并与导电套管1600电接触。对于形成在与相母线针1010电隔离的各电路板层上的任何导电层,各导电层被安排为与导电套筒1600电隔离。例如,参考图15,引线框架255包括十个电路板其中前两个电路板层1611,1612对应于上述用于将W母线引线框架针耦合到引线框架255的第一电路板层,接下来的两个电路板层1613,1614对应于第二电路板层用于将U母线引线框架针连接到引线框架255,接下来的两个电路板层1615,1616或者对应用于将V母线引线框架针耦合到引线框架255的第三电路板层,接下来的两个电路板层 1617,1618对应用于耦合第一相绕组的第四电路板层,第二阶段绕组和各个子电动机的第三相绕组,接下来的两个电路板层1619,1620对应第五电路板层,用于耦合各个相绕组的线圈。如图15所示,前两个电路板层1611,1612上的第一导电层与导电套管接触,用于将W母线引线框架针耦合到这两个导电层。相反,印刷在其他电路板层上的导电层与导电套管电隔离。
尽管本实施例使用导电套管1600将母线引线框架针1010电耦合到引线框架255,但是可以使用任何机构将相应的反相器支脚耦合到引线框架255。关于端部部分相应的线圈,与用于电耦合相母线引脚1010的线圈类似的布置可用于将线圈400的相应端部部分电耦合到印刷在一个或多个电路板层上的所需导电层,其中半圆形导电套管放置在形成于引线框架255 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中的相应凹槽内。或者,各个线圈400的端部可以直接放置在形成于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中的凹槽640内,导电材料放置在线圈的端部和相关的导电层之间用于改进在各个线圈的端部和导电层之间的电导率,它们与导电层电连接。现在将描述将线圈400的端部安装在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凹槽640和外径向凹槽640 中的优选过程。
在将引线框架255安装到定子铁芯600之前,线圈的端部布置成沿径向远离定子铁芯600 延伸,且与定子铁芯600的轴向安装面在同一平面上。在这种结构中,定子铁芯600的外径向边缘上的线圈的端部布置成在径向方向上远离定子铁芯600的中心延伸。定子铁芯600的内径向边缘布置成朝向定子铁芯600的中心在径向方向上延伸。优选地,通过使用热柱,其中在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中形成的凹槽布置成与线圈的端部对齐,使得形成在内径向外径向的相应凹槽640定位在引线框架255线圈的相应端部区段上。其中图16 示出了一个线圈端部1610,该线圈端部沿径向延伸,然后将各线圈的端部旋转90度,以延伸至位于各线圈各端部上方的印刷电路板凹槽和引线框架255凹槽640中,从而导致线圈端部1620沿轴向延伸。可以使用任何装置将端部旋转到形成在引线框架255的内径向边缘和外径向边缘上的相应凹槽中。
图17示出了定子铁芯的一部分,示出了六个线圈400,其各自的线圈端部延伸到形成在引线框架255中的内径向凹槽640和外径向凹槽640中,用于将相应的线圈耦合到引线框架 255。为了改善各个线圈的端部和引线框架255之间的电接触,可以在线圈的端部和引线框架 255之间使用焊料或一些其他导电材料。对于该实施例,由于每个引线框架255部分仅形成半圆形部分,这具有与单个圆周引线框架255的制造成本相比降低整个引线框架255布置的制造成本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引线框架为一个完整的周向框架,圆周状的印刷电路板上的每个电路板层的每个导电层均包括两个半圆周导电层,两部分导电层一部分用于与第一控制器、第一逆变器、第一组线圈绕组连接形成子电机1/2/3;另一部分用于与第二控制器、第二逆变器、第二组线圈绕组连接形成子电机4/5/6;且两部分导电层位于该电路板层的不同区域彼此电隔离,定子包括单个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呈环形。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包括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500基板上的六个温度传感器503。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框架、周向支撑件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定子齿,定子绕组安装在定子齿上,引线框架包括具有多个电路板层的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安装在周向支撑架和引线框架之间,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与引线框架上的印刷电路板耦合,安装结构还包括导向套管和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具有圆周外壁的安装部分和围绕安装部分外壁延伸形成的法兰部分,法兰部分上开设有导向孔,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个端面与引线框架的端面贴合,另一个端面与周向支撑件的端面贴合,引线框架上开设有插孔,第二部分穿过第二插孔与第一部分垂直,导向套管套设在第二部分上并与引线框架连接,散热器与周向支撑件安装时,导向套管穿过导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套管与引线框架为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可相对第一部分受力弯曲,第二部分初始状态沿远离第一部分的方向径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均设置有用于测量绕组线圈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部分靠近绕组线圈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与引线框架的横截面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引线框架为一个整体的圆周状,或者为两个半圆周状的引线框架拼成一个整体为圆周状的引线框架;柔性印刷电路板为一个整体的圆周状,或者为两个半圆周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拼成一个整体为圆周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引线框架上的印刷电路板的每个电路板层均包括具有绝缘基板;绝缘基板上形成有导电层;印刷电路板至少具有第一电路板层、第二电路板层、第三电路板层和第四电路板层;第一电路板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到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一线圈绕组和第一逆变器的第一支路;第二电路板层包括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到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一逆变器的第二支路;第三电路板层包括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层布置成电耦合到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三线圈绕组和第一逆变器的第三支路;第四电路板层包括具有多层导电层的第四导电层,第四导电层设置为与第一组线圈绕组的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三线圈绕组耦合,以在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和第三线圈绕组之间形成中性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第三线圈绕组均包括三个线圈子组分别为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印刷电路板还包括第五电路板层,第五电路板层具有多个导电层,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电耦合第一线圈绕组、第二线圈绕组、第三线圈绕组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均包括多个线圈,第五电路板上的多个导电层被布置成允许用于每个相应相绕组的多个线圈相对于彼此耦合,以便每个线圈子组线圈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在给定电流方向上与相邻线圈反平行,同时具有一个公共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一组与权利要求8相同的电路板层,用于与第二组线圈绕组电连接形成第二组三个子电机,该组电路板层与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路板层电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引线框架的印刷电路板的内外边缘形成的多个凹槽,其中每个凹槽被布置成接收各自的线圈绕组,用于将所述线圈绕组电耦合到所述印刷电路板。
CN201921120320.5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11046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0320.5U CN211046604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0320.5U CN211046604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6604U true CN21104660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0320.5U Active CN211046604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6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5845B2 (en) Motor
EP3014747B1 (en) A control module for an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CN110120300B (zh) 电容器部件
US7663277B2 (en) Inner-rotor-type brushless motor having built-in bus bar
US11688562B2 (en) Capacitor component for an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WO2019224721A1 (en)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WO2019224720A1 (en) A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WO2019224722A1 (en) A lead frame for an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CN112204854B (zh) 用于电动马达或发电机的引线框架
KR102430382B1 (ko) 모터
CN211046604U (zh)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CN211791004U (zh)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定子及电机
CN112242761A (zh) 一种引线框架与绕组线圈的连接结构
CN112242763A (zh) 一种具有柔性pcb电路板的定子的安装结构
WO2020128843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or generator
CN211046602U (zh) 一种引线框架与绕组线圈的连接结构
CN211046585U (zh) 一种对引线框架和绕组线圈冷却的结构及发电机或电动机
WO2020128840A1 (en) Stator comprising flexible pcb
CN211557094U (zh) 两个用于不同子电机的半圆形引线框架及电动机或发电机
CN112242760A (zh)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定子及电机
CN211557013U (zh) 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引线框架及一种电动机或发电机
CN112242757A (zh) 一种对引线框架和绕组线圈冷却的结构及发电机或电动机
CN112242782A (zh) 两个用于不同子电机的半圆形引线框架
CN112242764A (zh) 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引线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3

Address after: No. 188, Central Road, Diank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VIE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Central Road, Diank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an'an Zhiq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