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4476U -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4476U
CN211044476U CN202020126093.3U CN202020126093U CN211044476U CN 211044476 U CN211044476 U CN 211044476U CN 202020126093 U CN202020126093 U CN 202020126093U CN 211044476 U CN211044476 U CN 211044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byrinth
emitting device
smok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60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kang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kang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kang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kang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60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4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4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4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由于烟感迷宫中不仅包含光发射器件,还增加了伪光源发射器件,因此,使得散射到光接收器件上的光线较多,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还是黑烟的烟粒子,大颗粒或者小颗粒探测效果都有所增强。同时,由于伪光源发射器件为:基于所述光发射器件发射的光线实现伪光发射的光学器件,伪光源发射器件相对于光发射器件成本较低;实现了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对大小颗粒,黑白烟的探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火灾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及时发现建筑物是否发生火灾,通常会在建筑物中各室内的屋顶安装烟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的类型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是光电感烟探测器。
迷宫式烟感探测器是一种常用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其实现感烟的主要部件是烟感迷宫。目前,烟感迷宫的结构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烟感迷宫包括迷宫上盖、迷宫底座101、一个光发射器件102和一个光接收器件103。其中,光发射器件102和一个光接收器件103安装在由迷宫底座101和迷宫上盖形成的避光的探测空间内。
由于光发射器件102和光接收器件103不是相对设置,而是相对于迷宫底座101有一定的夹角。因此,在正常无烟的状态下,没有烟粒子100散射,光发射器件102发出的红外光不能照射到光接收器件103上,光接收器件103采集不到任何光。
在异常有烟的情况下,烟粒子100进入探测空间内时,光发射器件102发出的光被烟粒子100散射到光接收器件103上,光接收器件103采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烟感迷宫外的控制电路(图1a中未示出),控制电路在确定光接收器件103采集到的光信号到达一定程度时,便发出火灾报警。
由于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对红外光的吸收作用较弱,因此,图1a中光发射器件102发出的光被烟粒子100散射到光接收器件103上的能量较大,使得探测效果比较好。但是,由于黑烟的烟粒子对红外光的吸收作用比较强,因此,图1a中光发射器件102发出的光被烟粒子100散射到光接收器件103上的能量较小,导致探测效果要差一些。
为了提高对黑烟的探测效果,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光发射器件102的数量的方式来实现,这有会带来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以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对黑烟的探测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感迷宫,包括:迷宫上盖200、迷宫底座201、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其中,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基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实现伪光发射的光学器件;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与迷宫上盖200形成的探测空间内,且间隔排布;其中,所述光接收器件203设置在由光发射器件202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发出的光线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所形成的散射光路中。
可选的,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能够反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的光反射器件;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和所述光反射器件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后,部分光线照射到所述光反射器件上,由光反射器件反射到烟粒子100上。
可选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 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所述光反射器件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可选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 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所述光反射器件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可选的,所述迷宫底座201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所述迷宫构件205与所述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平面迷宫;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位206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接收器件 20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07上;
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所述迷宫构件205围成的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迷宫底座201为:包含多个伸出迷宫底座底面的支撑脚220的立式迷宫底座201;
所述迷宫底座201底面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所述迷宫构件205与所述立式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立式迷宫;
所述立式迷宫底座的两个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发射器件 202的发射器件安装腔2061和用于安装所述光接收器件203的接收器件安装腔 2071;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和光接收器件203分别安装在发射器件安装腔2061)和接收器件安装腔2071内,且朝向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
所述的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所述迷宫构件205围成的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能够传导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的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之间相对迷宫底座 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将光发射器件 202发射的光线传导至出光端4012;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烟粒子100上。
可选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 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 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可选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 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 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可选的,所述的导光器件401为导光柱;
所述导光柱的第一端作为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导光柱的第二端作为出光端4012;或,
所述导光柱的两端均为出光端4012,所述导光柱的中心位置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或,
所述导光柱的中心位置和第一端均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分别与一个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导光柱第二端为出光端4012。
可选的,所述的烟感迷宫还包括:挡光板409;
所述挡光板409,用于遮挡导光器件401除光输出端的其他部分发出的光线。
可选的,所述迷宫底座201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所述迷宫构件205与所述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平面迷宫;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及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 的侧壁上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位206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接收器件 20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07上;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的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位408上。
可选的,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光槽410;
所述导光槽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位206连通,所述导光槽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位408连通,用于安装导光器件401本体;
所述导光槽410的槽底部分形成所述挡光板409。
可选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为发射红外光和蓝光的双光发射器件;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为接收红外光和蓝光的双光接收器件。
可选的,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光发射器件202 的数量为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烟感探测器,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烟感迷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由于烟感迷宫中不仅包含光发射器件202,还增加了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因此,在异常有烟的情况下,烟粒子100进入探测空间内时,光发射器件202发出的光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 发射的光,都可以被烟粒子100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使得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的光线比现有技术多,因此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100还是黑烟的烟粒子100,探测效果都有所增强。同时,由于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基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实现伪光发射的光学器件,相对于光发射器件202 的成本较低;因此实现了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对黑烟的探测效果。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二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3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c为3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俯视图;
图3d为3a所示烟感迷宫的原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三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b为4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c为4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俯视图;
图4d为4a所示烟感迷宫的原理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四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b为5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俯视图;
图5c为5a所示烟感迷宫的原理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五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b为6a所示烟感迷宫的迷宫底座的俯视图;
图6c为6a所示烟感迷宫的原理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六种结构的迷宫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烟感迷宫中的导光柱的一种替代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图7a所示烟感迷宫中的导光柱的另一种替代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七种结构的迷宫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图8a所示烟感迷宫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对黑烟的探测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进行说明。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烟感迷宫包括:迷宫上盖200、迷宫底座201、光发射器件 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其中,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基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实现光发射的光学器件;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与迷宫上盖200形成的探测空间内,且间隔排布;其中,所述光接收器件203设置在由光发射器件202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发出的光线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所形成的散射光路中。
由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由于不仅包含光发射器件202,还增加了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因此,在异常有烟的情况下,烟粒子100进入探测空间内时,光发射器件202发出的光和伪光源发射器件 204发射的光,都可以被烟粒子100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使得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的光线比现有技术多,因此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100还是黑烟的烟粒子100,探测效果都有所增强。同时,由于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基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实现伪光发射的光学器件,相对于光发射器件202的成本较低;因此实现了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对黑烟的探测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中的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可以由光反射器件(如反光板或反光镜等)来实现,也可以由导光器件(如导光柱)来实现;而且烟感迷宫可以是平面烟感迷宫也可以是立式烟感迷宫等各种类型的迷宫;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可以组合出很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所有能够组合出的实现方式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再举几种具体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例仅仅是组合出的很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的几种,而不是全部。
图3a~图3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二种结构。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包括:迷宫上盖200、迷宫底座201、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的光反射器件204;该反光器件204能够反射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
其中,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光反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与迷宫上盖200形成的探测空间内,且间隔排布。
如图3a~图3c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为平面迷宫。具体的,迷宫底座 201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迷宫构件205与迷宫底座201和迷宫上盖200形成平面迷宫。
其中,所述光发射器件202镶嵌在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发射器件 202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位206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光接收器件20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07上。
所述光反射器件204,安装在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迷宫构件205围成的空间内。
参见图3b,为了保证光接收器件203,能够尽量多的接收进入烟感迷宫的烟粒子散射的光线,该烟感迷宫中的用于嵌入光发射器件202的第一安装位206,和用于嵌入接收器件203的第二安装位207,二者到迷宫底座201的底面的高度相同;光反射器件204,安装在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迷宫构件205内,且光反射器件204自身的高度与第一安装位206和第二安装位207的高度位置相适应。
如图3a~3b所示,光反射器件204可以是矩形的反光板或反光镜,其竖直安装在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
该实施例中,迷宫构件205可以是由多个“L”形立板构成的,各个“L”形立板层叠排布,使得“L”形立板之间虽然有空隙但光线不能照射进来,便于烟粒子进入烟感迷宫内部及避光。迷宫构件205的侧壁,是指多个“L”形立板构成的侧壁。第一安装位206和第二安装位207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L”形立板上。
另外,如图3a~3c所示,为了使光发射器件202和光接收器件203安装得更加稳固,还可以分别在第一安装位206和第二安装位207的位置,分别设置用于安装光发射器件202的第一安装腔2061和用于安装光接收器件203的第二安装腔2071。
如图3a~3c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中,光发射器件202、光反射器件204 以及光接收器件203的相对位置如下:
光发射器件202和光反射器件204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对称设置;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光反射器件204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如图3d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的原理如下:
如图3d所示,光发射器件202和光反射器件204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对称设置。也就是说,光发射器件202和光反射器件204相对设置,光发射器件 202发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光反射器件204上,而光反射器件204能够将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反射回来。
如图3d所示,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光反射器件204与光接收器件 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这样,在有烟粒子100进入到烟感迷宫时,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211 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后,部分光线212照射到所述光反射器件 204上,由光反射器件再将光线213反射到烟粒子100上。由于烟感迷宫中,不仅有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后向散射的光线214,而且有光反射器件204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前向散射的光线215。也就是说,光接收器件203在一次接收动作时,可以接收到后向散射和前向散射两种不同散射类型的散射光线,因此,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100还是黑烟的烟粒子100,都增大了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光线的总能量,从而增强了探测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件202可以是单一光源器件,例如:红光或者蓝光;也可以是双光源器件,例如:红光和蓝光集成一起的双光发射器件。当光发射器件202为双光源器件的情况下,基于前向和后向散射,能够同时对黑白烟,大小颗粒都敏感,进一步增强了探测效果。
图4a~图4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三种结构。
如图4a~图4c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也为平面迷宫,该烟感迷宫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二种结构很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 203以及光接收器件203的相对位置与第二种结构不同,其他内容与图3a~图3c 的描述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如图4a~4c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中,光发射器件202、光反射器件204 以及光接收器件203的相对位置如下:
光发射器件202和光反射器件204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光反射器件204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 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件202、光反射器件204以及光接收器件203的相对位置与上述第二种结构不完全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的原理也与上述第二种结构的原理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如图4d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的原理如下:
如图4d所示,光发射器件202和光反射器件204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对称设置。也就是说,光发射器件202和光反射器件204相对设置,光发射器件 202发射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光反射器件204上,而光反射器件204能够将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反射回来。
如图4d所示,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光反射器件204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后向散射。
这样,在有烟粒子100进入到烟感迷宫时,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上100后,部分光线212照射到所述光反射器件204 上,由光反射器件再将光线213反射到烟粒子100上。由于烟感迷宫中,不仅有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前向散射光线214,而且有光反射器件204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后向散射光线215。也就是说,光接收器件203在一次接收动作时,可以接收到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两种不同散射类型的散射光线,因此,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100还是黑烟的烟粒子100,都增大了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光线的总能量,从而增强了探测效果。
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件202也可以是单一光源器件,例如:红光或者蓝光;也可以是双光源器件,例如:红光和蓝光集成一起的双光发射器件。当光发射器件202为双光源器件的情况下,基于前向和后向散射,能够同时对黑白烟,大小颗粒都敏感,进一步增强了探测效果。
图5a~图5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四种结构。
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包括:迷宫上盖200、迷宫底座201、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的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 4012;该导光器件401为能够传导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的光学器件。
其中,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与迷宫上盖200形成的探测空间内,且间隔排布。光发射器件202与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可以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与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将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传导至出光端4012;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到进入烟感迷宫的烟粒子上。
如图5a~图5b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也为平面迷宫。具体的,迷宫底座201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迷宫构件205与迷宫底座201和迷宫上盖200形成平面迷宫。
其中,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和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镶嵌在迷宫构件 205的侧壁上与光发射器件202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位206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光接收器件20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07上。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镶嵌在迷宫构件205 的侧壁上与出光端4012的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位408上。
如图5a所示,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导光槽410,其一端与第一安装位206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安装位408连通,用于安装导光器件401本体;且导光槽410的槽底部分形成挡光板409。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不是通过在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光槽410 的方式安装导光器件,可以直接在导光器件面向迷宫构件205中心的方向,且与导光器件相邻的位置设置一个矩形的不透光的挡光板,只要导光器件的两端的位置不被挡光板遮挡即可。
参见图5a,为了保证光接收器件203,能够尽量多的接收进入烟感迷宫的烟粒子散射的光线,该烟感迷宫中的用于嵌入光发射器件202和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的第一安装位206、用于嵌入接收器件203的第二安装位207、用于嵌入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的第三安装位408以及用于安装导光器件401本体的导光槽410,四者到迷宫底座201的底面的高度相同。
如图5a所示,导光器件401可以导光柱,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导光器件。
该实施例中,迷宫构件205是由多个“L”形立板构成的,各个“L”形立板层叠排布,使得“L”形立板之间虽然有空隙但光线不能照射进来,便于烟粒子进入烟感迷宫内部及避光。迷宫构件205的侧壁,是指多个“L”形立板构成的侧壁。第一安装位206、第二安装位207以及第三安装位408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L”形立板上;导光槽410由多个“L”形立板上开的小槽构成,并不与迷宫构件205内部贯通,因此,导光槽410的槽底部分形成了挡光板409,可以遮挡除光输出端4012的其他部分发出的光线,防止这些光线照射到进入烟感迷宫的烟粒子上。
另外,如图5a~5b所示,为了使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光接收器件203 以及出光端4012安装得更加稳固,还可以分别在第一安装位206、第二安装位 207以及第三安装位408的位置,分别设置用于安装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 的第一安装腔2061、用于安装光接收器件203的第二安装腔2071,以及用于安装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的第三安装腔4081。
如图5a~5b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中,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 以及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的相对位置如下: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 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如图5c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的原理如下:
如图5c所示,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 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这样,在有烟粒子100进入到烟感迷宫时,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211 通过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照射到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同时一部分光线212通过导光器件401传导到的出光端4012上。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 4012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也发出光线213照射到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 上。由于烟感迷宫中,不仅有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前向散射光线214,而且有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后向散射光线215。也就是说,光接收器件203在一次接收动作时,可以接收到后向散射和前向散射两种不同散射类型的散射光线,因此,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100还是黑烟的烟粒子100,都增大了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光线的总能量,从而增强了探测效果。
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件202也可以是单一光源器件,例如:红光或者蓝光;也可以是双光源器件,例如:红光和蓝光集成一起的双光发射器件。当光发射器件202为双光源器件的情况下,基于前向和后向散射,能够同时对黑白烟,大小颗粒都敏感,进一步增强了探测效果。
图6a~图6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五种结构。
如图6a~图6b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也为平面迷宫,该烟感迷宫的结构与上述的第四种结构很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 203以及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的相对位置与第四种结构不同,其他内容与图5a~图5b的描述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如图6a~6b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中,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 以及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的相对位置如下: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 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以及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的相对位置与上述第四种结构不完全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的原理也与上述第四种结构的原理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如图6c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的原理如下: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 度,形成前向散射。
这样,在有烟粒子100进入到烟感迷宫时,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211 通过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照射到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同时部分光线212传导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上。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也发出光线213照射到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由于烟感迷宫中,不仅有光发射器件20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后向散射光线214,而且有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光接收器件203之间形成的前向散射光线215。也就是说,光接收器件203在一次接收动作时,可以接收到后向散射和前向散射两种不同散射类型的散射光线,因此,不论对灰烟或白烟的烟粒子100还是黑烟的烟粒子100,都增大了散射到光接收器件203上光线的总能量,从而增强了探测效果。
上述烟感迷宫的第四种结构和第五种结构中,导光器件401都可以为导光柱。可以将导光柱的第一端作为入光端4011与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将导光柱的第二端作为出光端4012。
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光发射器件202也可以是单一光源器件,例如:红光或者蓝光;也可以是双光源器件,例如:红光和蓝光集成一起的双光发射器件。当光发射器件202为双光源器件的情况下,基于前向和后向散射,能够同时对黑白烟,大小颗粒都敏感,进一步增强了探测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伪光源发射器件20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同样的光发射器件20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只要保证至少有一个光发射器件和一个伪光源发射器件即可。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见图7a~图7c。
其中,图7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六种结构。
图7a所示的烟感迷宫也为平面迷宫,该烟感迷宫的结构中结合了光反射器件和导光器件。如图7a所示,该烟感迷宫中,在迷宫底座201上设置了光反射器件204,光接收器件203,以及导光器件401。其中,该导光器件401为导光柱,该导光柱401的两端均为出光端4012,所述导光柱的中心位置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但导光柱的中心位置被导光槽410遮挡,光线不能直接照射到进入烟感迷宫内部。
该实施例中,光反射器件204是伪光源发射器件,导光柱401的两个出光端 4012中,一个可以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
该实施例基本的工作原理与前述各个烟感迷宫相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毫无疑义的推导出,这里不再赘述。该实施例由于增加了光反射器件204等伪光源发射器件,增强了探测效果。
参见图7b,图7b为图7a所示烟感迷宫中的导光柱的一种替代结构示意图。与图7a相似,该导光柱401的两端均为出光端4012,所述导光柱的中心位置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且导光柱的中心位置延伸出来4013,不被导光槽(图7b未示出)遮挡,光线能直接照射到进入烟感迷宫内部。
参见图7c,图7c为图7a所示烟感迷宫中的导光柱的另一种替代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柱第一端和中心位置均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分别与一个光发射器件202相连,该导光柱的第二端为出光端4012。与图7b相似,导光柱的中心位置延伸出来4013,不被导光槽(图7b未示出)遮挡,光线能直接照射到进入烟感迷宫内部。
图8a~图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的第七种结构。
如图8a~图8b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感迷宫为立式迷宫,该烟感迷宫包括:迷宫上盖200、立式迷宫底座201、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作为伪光源发射器件的光反射器件204;该光反射器件204可以是能够反射光发射器件 202发射的光线的反光板或反光镜。
其中,立式迷宫底座201包含多个伸出迷宫底座底面的支撑脚220;迷宫底座201底面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迷宫构件205与立式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立式迷宫。
所述立式迷宫底座201的两个支撑脚220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光发射器件 202的发射器件安装腔2061和用于安装光接收器件的接收器件安装腔2071。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和光接收器件203分别安装在发射器件安装腔2061和接收器件安装腔2071内,且朝向光反射器件204。
所述的光反射器件204,安装在立式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所述迷宫构件205围成的空间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中的光发射器件202均可以为发射红外光和蓝光的双光发射器件;相应的所述光接收器件203均可以为接收红外光和蓝光的双光接收器件。
进一步的,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烟感迷宫采用双光发射器件和双光接收器件时,还可以防水蒸气误报,具体的:
双光接收器件103采集到红外信号和蓝光信号后,分别转换为电信号:红外脉冲接收管AD值和蓝光脉冲接收管AD值,将这两个AD值发送给烟感迷宫外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计算红外脉冲接收管AD值与蓝光脉冲接收管AD 值之间的比值D1;如果双光接收器件发出的红外脉冲接收管AD值与蓝光脉冲接收管AD值的比值D1小于阈值D,则判断有水蒸气,不发出火灾报警;如果红外脉冲接收管AD值与蓝光脉冲接收管AD值比值D2,远远大于阈值D,即D2>>D.则判断有烟雾,发出火灾报警。由于在有水蒸气时,不发出火灾报警,仅在有烟雾时发出火灾报警,因此排除了水蒸气误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烟感探测器,该烟感探测器包含上述任一种烟感迷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包括:迷宫上盖(200)、迷宫底座(201)、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其中,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基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实现伪光发射的光学器件;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光接收器件(203)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与迷宫上盖(200)形成的探测空间内,且间隔排布;其中,所述光接收器件(203)设置在由光发射器件(202)和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发出的光线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所形成的散射光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能够反射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的光反射器件;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和所述光反射器件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照射在进入到烟感迷宫的烟粒子(100)上后,部分光线照射到所述光反射器件上,由光反射器件反射到烟粒子(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所述光反射器件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所述光反射器件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迷宫底座(201)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所述迷宫构件(205)与所述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平面迷宫;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位(206)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07)上;
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所述迷宫构件(205)围成的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迷宫底座(201)为:包含多个伸出迷宫底座底面的支撑脚(220)的立式迷宫底座(201);
所述迷宫底座(201)底面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所述迷宫构件(205)与所述立式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立式迷宫;
所述立式迷宫底座的两个支撑脚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的发射器件安装腔(2061)和用于安装所述光接收器件(203)的接收器件安装腔(2071);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和光接收器件(203)分别安装在发射器件安装腔(2061)和接收器件安装腔(2071)内,且朝向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
所述的伪光源发射器件(204),安装在所述迷宫底座(201)的底面上,位于所述迷宫构件(205)围成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为:能够传导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的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将光发射器件(202)发射的光线传导至出光端(4012);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烟粒子(1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形成后向散射;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之间相对迷宫底座(201)的中心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形成前向散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光器件(401)为导光柱;
所述导光柱的第一端作为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导光柱的第二端作为出光端(4012);或,
所述导光柱的两端均为出光端(4012),所述导光柱的中心位置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相连;或,
所述导光柱的中心位置和第一端均作为导光柱的入光端(4011)分别与一个光发射器件(202)相连,导光柱第二端为出光端(4012)。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感迷宫还包括:挡光板(409);
所述挡光板(409),用于遮挡导光器件(401)除光输出端的其他部分发出的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迷宫底座(201)上沿底面的内周设置有迷宫构件(205);所述迷宫构件(205)与所述迷宫底座(201)和所述迷宫上盖(200)形成平面迷宫;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及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发射器件(202)导光器件(401)的入光端(4011)的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位(206)上;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光接收器件(203)的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位(207)上;
所述导光器件(401)的出光端(4012)镶嵌在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与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的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位(408)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迷宫构件(205)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光槽(410);
所述导光槽(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位(206)连通,所述导光槽(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位(408)连通,用于安装导光器件(401)本体;
所述导光槽(410)的槽底部分形成所述挡光板(409)。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发射器件(202)为发射红外光和蓝光的双光发射器件;
所述光接收器件(203)为接收红外光和蓝光的双光接收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烟感迷宫,其特征在于,
所述伪光源发射器件(204)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所述光发射器件(202)的数量为多个。
16.一种烟感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烟感迷宫。
CN202020126093.3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Active CN211044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6093.3U CN21104447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6093.3U CN21104447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4476U true CN211044476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6093.3U Active CN211044476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44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7389A (zh) * 2020-09-14 2020-12-01 杭州海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火灾探测器及火灾探测方法
CN114863632A (zh) * 2022-05-24 2022-08-05 蚌埠学院 烟雾报警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7389A (zh) * 2020-09-14 2020-12-01 杭州海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火灾探测器及火灾探测方法
CN112017389B (zh) * 2020-09-14 2022-08-09 杭州海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火灾探测器及火灾探测方法
CN114863632A (zh) * 2022-05-24 2022-08-05 蚌埠学院 烟雾报警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6905B2 (en)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and chamber therefor
CN100426333C (zh) 烟雾探测器
JP5834374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CN211044476U (zh) 一种烟感迷宫及烟感探测器
US11227474B2 (en) Smoke detectors with light shields and alarm systems including such
JP2022186842A (ja) 煙感知器
CN211149621U (zh) 一种烟雾报警器
CN111292500B (zh) 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US4754150A (en)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JP2010040009A (ja) 煙感知器
EP0175940B1 (en) Photoelectric smoke detector
CN210865019U (zh) 一种带有导光散射结构的烟感探测装置
CN111707643A (zh) 一种用于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光学暗室组件
CN210777058U (zh) 一种双波长双光路烟雾探测迷宫
JP2533687B2 (ja) 光散乱式粒子検知センサ
CN111080960A (zh) 一种带有导光散射结构的烟感探测装置
JP5038112B2 (ja) 光電式煙感知器
CN215833209U (zh) 一种双波长气溶胶粒子散射光传感结构
CN217955230U (zh) 烟雾检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CN110940619A (zh) 一种高精准烟雾探测器
CN217386468U (zh) 光电感烟探测器
CN212228736U (zh) 一种用于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光学暗室组件
CN216670897U (zh) 烟雾探测装置
RU110520U1 (ru) Извещатель пожарный дымовой оптико-электронный
CN210606022U (zh) 烟感迷宫及烟雾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