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1028U -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41028U CN211041028U CN201921721150.6U CN201921721150U CN211041028U CN 211041028 U CN211041028 U CN 211041028U CN 201921721150 U CN201921721150 U CN 201921721150U CN 211041028 U CN211041028 U CN 2110410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heat
- sediment
- cooling air
- air
- boi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渣井下方的空冷输送机,所述空能输送机与渣井之间设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渣井下部,底渣余热回收装置由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两套间隔设置的高温输送床构成,两套高温输送床横向安装并相对方向动作输送底渣,两套高温输送床之间的间隔形成落渣口,落渣口下方安装高温破碎机,所述高温破碎机设在空冷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冷却风进口通过进风管连接风机,冷却风出口通过送风管连接锅炉炉膛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延长底渣在炉膛下停留的时间,提高了锅炉热效率的同时,也较好的实现了底渣的余热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辅机领域,涉及底渣热能回收利用,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煤经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后所形成的底渣,其可利用的碳含量仍不少于5%,在锅炉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底渣碳含量甚至要在20%以上。
现有的火力发电厂锅炉底渣采用空能式机械输送系统,未充分燃烧的底渣落入输送机经过空气冷却后,被送至渣仓存储。由于底渣从渣井排除至渣仓之间的停留时间较短,底渣中的余碳未能充分燃烧利用,浪费能源,同时,由于底渣排出时温度仍较高,增加风机的功耗,也造成后续的设备磨损等故障。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807398U)公开了“一种回收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高温余热并用于储热的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括低温熔盐储罐、低温熔盐泵、高温熔盐泵、熔盐滚筒冷渣器、高温熔盐储罐和热量利用装置,熔盐滚筒冷渣器用于以熔盐为冷却工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排出的底渣进行换热降温,各熔盐滚筒冷渣器的排渣入口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排渣口连通,低温熔盐储罐、低温熔盐泵、熔盐滚筒冷渣器、高温熔盐储罐、高温熔盐泵和热量利用装置间依次通过熔盐管路连通构成熔盐循环。
再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697143U)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干式排渣机的炉底渣导向装置”,包含导渣机构和调节高度的悬挂机构。导渣机构布置有前上后下两层导向片组,每层的导向片均以输送方向上导渣装置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导渣机构通过连杆与调节高度的悬挂机构连接,调节高度的悬挂机构可通过自身调整定位位置,满足在不同干式排渣机的使用空间要求。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均分传送带上的炉底渣,而能效率地提高传送带上热渣的冷却速度,使灰渣中的余热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带回炉膛。
上述锅炉底渣余热利用或输送系统实现了底渣部分余热的再利用,但仍存在余热利用效率较低、结构较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渣井下方的空冷输送机,所述空能输送机与渣井之间设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渣井下部,底渣余热回收装置由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两套间隔设置的高温输送床构成,两套高温输送床横向安装并相对方向动作输送底渣,两套高温输送床之间的间隔形成落渣口,落渣口下方安装高温破碎机,所述高温破碎机设在空冷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冷却风进口通过进风管连接风机,冷却风出口通过送风管连接锅炉炉膛的进风口。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所述高温输送床由输送带、主动轴和从动轴构成,输送带上安装隔板,主动轴由电机驱动,所述高温输送床的输送速度为0.1~0.2米/分钟。
如上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所述高温输送床倾斜设置,其靠近落渣口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两端的倾角为10~15度。
如上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有冷却风出口的侧壁由导流装置构成,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喇叭状的收集罩,收集罩顶端与冷却风出口连通,收集罩内设置导流罩,导流罩位于冷却风出口正侧面,导流罩内端设置进气口、外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导流罩内端两侧与收集罩的内壁连接。
如上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所述导流罩外端通过支撑梁与收集罩内壁连接。
如上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所述壳体上设置的冷却风出口高于冷风出口0.3-0.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仅仅需要在渣井出口处增加底渣余热回收装置,该底渣余热回收装置由高温输送、壳体等构成,两套相对方向动作的高温输送床,可以确保底渣在炉膛下停留时间延长5-10分钟,并可以通过主动轴驱动电机进行调节速度,然后底渣从落渣口经高温破碎机进入原有的输送设备,底渣被高温输送床携带的同时,冷却风与底渣能充分接触并保证底渣余碳被充分燃烧,冷却风被加热后被送入炉膛从而可以提高炉膛进风温度,提高了锅炉热效率的同时,也较好的实现了底渣的余热利用。
2.为了加强冷却风的流动性以及增强底渣余热的收集,在壳体开有冷却风出口的侧壁由导流装置构成,导流装置包括喇叭状的收集罩,收集罩内设置导流罩,以实现壳体内经过加热后的冷却风无收集盲区,防止产生偏吸现象,提高冷却风与底渣余热的换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收集罩,2-导管,3-导流罩,4-进气口,5-出气口,6-支撑梁,7-密封板,8-渣井,9-高温输送床,10-高温破碎机,11-空冷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渣井8下方的空冷输送机11,空冷输送机与渣井8之间设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渣井8下部。
该底渣余热回收装置由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两套间隔设置的高温输送床9 构成,两套高温输送床9横向安装,相对方向动作输送底渣,两套高温输送床9 之间的间隔形成落渣口,落渣口下方安装高温破碎机10,高温破碎机10设在空冷输送机11的上方,壳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冷却风进口通过进风管连接风机,冷却风出口通过送风管连接锅炉炉膛的进风口。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高温输送床9由输送带、主动轴和从动轴构成,输送带上安装隔板,主动轴由电机驱动,高温输送床9的输送速度为0.1~0.2米 /分钟。
相对于现有常见的底渣余热利用系统,本系统仅仅需要在渣井8出口处增加底渣余热回收装置,该底渣余热回收装置由高温输送床9、壳体等构成,两套相对方向动作的高温输送床,可以确保底渣在炉膛下停留时间延长5-10分钟,并可以通过主动轴驱动电机进行调节速度,然后底渣从落渣口经高温破碎机10 进入原有的空冷输送机11,底渣被高温输送床9携带的同时,冷却风与高温输送床9上的底渣充分接触,保证底渣余碳被充分燃烧,而冷却风被加热后被送入炉膛以提高炉膛进风温度,也较好的实现了底渣的余热利用。
将高温输送床9倾斜设置,可便于底渣的排出,其靠近落渣口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两端的倾角为10~15度。壳体上设置的冷却风出口高于冷风出口0.3-0.5米,可以减少冷却风的流动阻力。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壳体开有冷却风出口的侧壁由导流装置构成,导流装置包括喇叭状的收集罩1,收集罩1顶端与冷却风出口连通,收集罩1内设置导流罩3,导流罩3位于冷却风出口正侧面,导流罩3内端设置进气口4、外端设置出气口5,导流罩3出气口5与冷却风出口之间设置导管2导流罩3出气口5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气口4的横截面积,导流罩3内端两侧与收集罩1的内壁连接。
导流罩3外端通过支撑梁6与收集罩1内壁连接。导流罩3能够使冷却风的空气流动阻力变化,平衡导流罩3内部各处的负压压力,使距离冷却风出口的气体也能够顺利的进入收集罩1,防止产生偏吸现象。
如图3所示,为增强连接强度,在导流罩3外端通过支撑梁6与收集罩1 内壁固定,同时还可以防止导流罩3产生高频振动,降低运行噪音。如图4所示,为运输、安装方便,可将收集罩1采用多个组件拼接,各组件的接缝外侧焊接密封板7,并采用延展性材料制作,抵消组件受热膨胀影响。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6)
1.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渣井下方的空冷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输送机与渣井之间设有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底渣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渣井下部,底渣余热回收装置由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两套间隔设置的高温输送床构成,两套高温输送床横向安装并相对方向动作输送底渣,两套高温输送床之间的间隔形成落渣口,落渣口下方安装高温破碎机,所述高温破碎机设在空冷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冷却风进口通过进风管连接风机,冷却风出口通过送风管连接锅炉炉膛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输送床由输送带、主动轴和从动轴构成,输送带上安装隔板,主动轴由电机驱动,所述高温输送床的输送速度为0.1~0.2米/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输送床倾斜设置,其靠近落渣口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两端的倾角为10~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有冷却风出口的侧壁由导流装置构成,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喇叭状的收集罩,收集罩顶端与冷却风出口连通,收集罩内设置导流罩,导流罩位于冷却风出口正侧面,导流罩内端设置进气口、外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气口的横截面积,导流罩内端两侧与收集罩的内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外端通过支撑梁与收集罩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的冷却风出口高于冷风出口0.3-0.5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21150.6U CN211041028U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21150.6U CN211041028U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41028U true CN211041028U (zh) | 2020-07-17 |
Family
ID=7156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21150.6U Active CN211041028U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41028U (zh) |
-
2019
- 2019-10-15 CN CN201921721150.6U patent/CN2110410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8334A (zh) | 循环流化床底渣冷却方法 | |
CN202141027U (zh) | 环保节能生物质热管锅炉 | |
CN211041028U (zh) | 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3982884A (zh) | 一种多辐射蒸发屏余热锅炉 | |
CN210069830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质锅炉 | |
CN110986027A (zh) | 一种秸秆捆烧直燃半气化生物质锅炉 | |
CN2807014Y (zh) | 立式水冷旋涡内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216047795U (zh) | 一种生物质发电尾气处理装置 | |
CN215294894U (zh) | 一种减少锅炉底渣含碳量排放装置 | |
CN107741021A (zh) | 一种风冷干渣机炉渣显热回用系统 | |
CN209840124U (zh) | 组合水冷炉排 | |
CN108980819B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 |
CN201218595Y (zh) | Clsg型煤气化燃烧环保节能常压热水锅炉 | |
CN201634707U (zh) | 余热回收及布袋除尘系统 | |
CN108895436A (zh) | 一种炉前烟气干燥连续捆烧生物质锅炉 | |
CN206320731U (zh) | 一种高效节能多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燃烧系统 | |
CN109458614A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燃烧生物质的改造装置 | |
CN212481264U (zh) | 一种带有燃料筛选装置的流化床锅炉 | |
CN212618206U (zh) | 一种电炉余热锅炉 | |
CN216745628U (zh) | 一种生物质锅炉炉渣热量回收系统 | |
CN211204034U (zh) | 一种低速流化床式角管锅炉 | |
CN218119721U (zh) | 一种偏心结构的szs型燃气锅炉 | |
CN220506701U (zh) | 一种圆形涡壳式分离器 | |
CN212299004U (zh) | 基于炉排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 | |
CN211204413U (zh) | 一种锅炉燃生物质、燃煤两用燃烧换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