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8846U - 双动力翻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动力翻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8846U
CN211028846U CN201922031928.7U CN201922031928U CN211028846U CN 211028846 U CN211028846 U CN 211028846U CN 201922031928 U CN201922031928 U CN 201922031928U CN 211028846 U CN211028846 U CN 211028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over
frame
upset
transmission gea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19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世杰
陈国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TONE WH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TONE WH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TONE WH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TONE WH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19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8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8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8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力翻转机构。它解决了现有翻转机构翻转速度慢的问题,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对向设有U形支撑架体,U形支撑架体上端设有翻转框架,翻转框架内侧设有工件输送组件,翻转框架周向外侧设有工件送料口和工件挡口,工件送料口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模块和第二红外线感应模块,工件送料口位于翻转框架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一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U形支撑架体另一端设有第二行程开关,翻转框架内部的一侧设有同步传动组件,同步传动组件通过传动轴与设置在翻转框架外侧转动驱动机构相连,且翻转框架通过翻转轴与翻转驱动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翻转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双动力翻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动力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制动鼓是汽车制动器上的重要安全零件,在汽车行车制动过程中,凸轮轴或液压系统推动制动端向两边分开,消除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预留间隙,从而使摩擦片贴于制动鼓的内圆面上,达到制动目的。在制动鼓的加工、车轴装配过程中,都需要将制动鼓的上下翻转,而目前常用的翻转方法是需要将制动鼓从来料状态搬运至工作台上进而与轮毂进行合装,合装后,通过人为操作进行翻转,整个过程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制动鼓自动翻转装置结构复杂,价格高昂,导致很多小型企业没有能力购买使用,如果使用价格低廉的自动翻转装置可能出现动力不足、翻转速度缓慢,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流装置[CN201420398694.4],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气缸基座、第一、第二和第三槽钢,气缸基座上固定有驱动气缸,第一槽钢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二和第三槽钢上安装有第二和第三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安装有短轴,短轴另一端固定于第四槽钢内,第二轴承座内安装有大齿轮轴,第三轴承座内安装有小齿轮轴并延伸到第五槽钢处,第四和第五槽钢中间安装有产品翻转架,大、小齿轮轴上分部安装有大、小齿轮并相互啮合,大齿轮上设置了带有通孔的大齿轮摇杆,大齿轮摇杆另一端安装于鱼眼接头内,鱼眼接头与驱动气缸端部连接。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动翻转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动力不足、翻转速度缓慢,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翻转效果好的双动力翻转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动力翻转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对向设有敞口朝向水平方向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U形支撑架体上端通过安装机构转动设有翻转框架,翻转框架内侧设有工件输送组件,且翻转框架周向外侧设有呈对向设置的工件送料口和工件挡口,工件送料口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模块和第二红外线感应模块,工件送料口位于翻转框架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一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U形支撑架体另一端设有与第一行程开关相对设置的第二行程开关,且工件输送组件之间位于翻转框架内部的一侧径向设有同步传动组件,同步传动组件通过传动轴与设置在翻转框架外侧的可驱动工件输送组件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相连,且翻转框架通过翻转轴与翻转框架外侧的翻转驱动机构相连,翻转轴套设于传动轴周向外侧并同轴设置。利用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工件输送组件进出翻转框架,同时,通过翻转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框架进行180度翻转,从而实现工件翻转的目的,这里使用两组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工件输送组件和翻转框架,动力充足,翻转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工件输送组件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输送轴,输送轴周向外侧套设有输送滚筒,且输入轴两端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内的上下两侧。输送滚筒有效防止工件与输送轴之间的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避免了输送轴转动时对工件产生的磨伤。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转动电机通过第一固定件设置在翻转框架下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之间,且转动电机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轴位于翻转框架外侧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翻转电机,翻转电机通过第二固定件安装于翻转框架下侧与转动电机上侧中间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且翻转电机与转动电机呈平行设置,且翻转电机通过回转皮带和旋转皮带与设置在翻转轴一端的皮带轮周向外侧相连,翻转轴另一端与翻转框架一侧转动相连。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主传动齿轮,主传动齿轮与传动轴位于翻转框架内侧的一端相连,且主传动齿轮上端转动连接有输出传动齿轮,主传动齿轮下端转动连接有输入传动齿轮,输入传动齿轮套设在与输入传动齿轮相对应的输送滚筒周向外侧,且输出传动齿轮套设在与输出传动齿轮相对应的输出滚筒周向外侧。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输送轴远离输入传动齿轮一端均设有同步链轮,且同步链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转动连接。通过主传动齿轮带动输入传动齿轮和输出传动齿轮转动,同时,利用同步带驱动整个工件输送组件转动,同步性好,稳定性佳。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安装机构包括轴承支撑架,轴承支撑架分别位于翻转框架两侧的U形支撑架体上端,且轴承支撑架上端设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套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通过旋转轴与翻转框架转动连接,且位于皮带轮一侧的轴承座内穿设有旋转轴套,旋转轴套设置在翻转轴周向外侧。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翻转框架的工件挡口处设有防止工件脱离翻转框架内的横向挡板,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且翻转框架位于横向挡板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用于限制翻转框架翻转角度的限位块。
在上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中,翻转框架上端设有可供输出传动齿轮外露的第一矩形口,翻转框架下端设有可供输入传动齿轮外露的第二矩形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工件输送组件进出翻转框架,同时,通过翻转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框架进行180度翻转,分别使用两组驱动机构驱动工件输送组件和翻转框架,动力充足,工件输送、翻转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柱1、U形支撑架体2、第一行程开关21、第二行程开关22、安装机构3、轴承支撑架31、轴承座32、转动轴承33、旋转轴34、旋转轴套35、翻转框架4、工件送料口41、工件挡口42、横向挡板43、限位块44、第一矩形口45、第二矩形口46、工件输送组件5、输送轴51、输送滚筒52、同步链轮53、同步带54、同步传动组件6、传动轴61、主传动齿轮62、输出传动齿轮63、输入传动齿轮64、转动驱动机构7、转动电机71、第一固定件72、传动带73、翻转驱动机构8、翻转轴81、翻转电机82、第二固定件83、回转皮带84、旋转皮带85、皮带轮8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双动力翻转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支撑柱1上端对向设有敞口朝向水平方向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2,U形支撑架体2上端通过安装机构3转动设有翻转框架4,其特征在于,翻转框架4内侧设有工件输送组件5,且翻转框架4周向外侧设有呈对向设置的工件送料口41和工件挡口42,工件送料口4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模块和第二红外线感应模块,工件送料口41位于翻转框架4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2一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21,U形支撑架体2另一端设有与第一行程开关21相对设置的第二行程开关22,且工件输送组件5之间位于翻转框架4内部的一侧径向设有同步传动组件6,同步传动组件6通过传动轴61与设置在翻转框架4外侧的可驱动工件输送组件5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7相连,且翻转框架4通过翻转轴81与翻转框架4外侧的翻转驱动机构8相连,翻转轴81套设于传动轴61周向外侧并同轴设置。通过转动驱动机构7驱动工件输送组件5转动将工件送入、送出翻转框架4,同时,利用翻转驱动机构8驱动翻转框架4进行翻转,从而达到翻转工件的目的,翻转驱动机构8和转动驱动机构7之间互不干扰,独立运转,动力充足,工件翻转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工件输送组件5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输送轴51,输送轴51周向外侧套设有输送滚筒52,且输送轴51两端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4内的上下两侧。这里的输送滚筒52是柔性材料制成,避免了工件在进入翻转框架4时产生损伤。
具体地,转动驱动机构7包括转动电机71,转动电机71通过第一固定件72设置在翻转框架4下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且转动电机71通过传动带73与传动轴61位于翻转框架4外侧的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翻转驱动机构8包括翻转电机82,翻转电机82通过第二固定件83安装于翻转框架4下侧与转动电机71上侧中间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且翻转电机82与转动电机71呈平行设置,且翻转电机82通过回转皮带84和旋转皮带85与设置在翻转轴81一端的皮带轮86周向外侧相连,翻转轴81另一端与翻转框架4一侧转动相连。第一固定件72和第二固定件83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上。
可见地,同步传动组件6包括主传动齿轮62,主传动齿轮62与传动轴61位于翻转框架4内侧的一端相连,且主传动齿轮62上端转动连接有输出传动齿轮63,主传动齿轮62下端转动连接有输入传动齿轮64,输入传动齿轮64套设在与输入传动齿轮64相对应的输送滚筒52周向外侧,且输出传动齿轮63套设在与输出传动齿轮63相对应的输送滚筒52周向外侧。
更进一步地,输送轴51远离输入传动齿轮64一端均设有同步链轮53,且同步链轮53之间通过同步带54转动连接。
优选地,安装机构3包括轴承支撑架31,轴承支撑架31分别位于翻转框架4两侧的U形支撑架体2上端,且轴承支撑架31上端设有轴承座32,轴承座32内套设有转动轴承33,转动轴承33通过旋转轴34与翻转框架4转动连接,且位于皮带轮86一侧的轴承座32内穿设有旋转轴套35,旋转轴套35设置在翻转轴81周向外侧。
详细地,翻转框架4的工件挡口42处设有防止工件脱离翻转框架4内的横向挡板43,
显然地,且翻转框架4位于横向挡板43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用于限制翻转框架4翻转角度的限位块44。这里的限位块44设有加强筋机构,避免翻转框架4转动力度大导致限位块44断裂。
其中,翻转框架4上端设有可供输出传动齿轮63外露的第一矩形口45,翻转框架4下端设有可供输入传动齿轮64外露的第二矩形口46。
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利用转动电机71和翻转电机82为动力源来实现工件的进入、送出及翻转,从而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当工件从翻转框架4的工件送料口41进入时,工件送料口41处的红外线感应模块感应到了工件,发讯并计时,使转动电机71运转驱动工件输送组件5转动把工件送入翻转框架4,当达到设定的时间后,工件完全进入翻转框架4,发讯使翻转电机82运转驱动翻转框架4翻转180度,此时,工件送料口41处的第二行程开关22通电,使转动电机71运转驱动工件输送组件5转动把工件送出翻转框架4,工件送料口41的第二红外线感应模块感应到工件已出了翻转框架4外,随即发讯并使翻转电机82运转驱动翻转框架4回转180度,回到原始位置,此时工件送料口41处第一行程开关21通电,发讯使转动电机71停止运转,等待下一个工件进入,周而复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撑柱1、U形支撑架体2、第一行程开关21、第二行程开关22、安装机构3、轴承支撑架31、轴承座32、转动轴承33、旋转轴34、旋转轴套35、翻转框架4、工件送料口41、工件挡口42、横向挡板43、限位块44、第一矩形口45、第二矩形口46、工件输送组件5、输送轴51、输送滚筒52、同步链轮53、同步带54、同步传动组件6、传动轴61、主传动齿轮62、输出传动齿轮63、输入传动齿轮64、转动驱动机构7、转动电机71、第一固定件72、传动带73、翻转驱动机构8、翻转轴81、翻转电机82、第二固定件83、回转皮带84、旋转皮带85、皮带轮8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双动力翻转机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支撑柱(1)上端对向设有敞口朝向水平方向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2),所述的U形支撑架体(2)上端通过安装机构(3)转动设有翻转框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框架(4)内侧设有工件输送组件(5),且翻转框架(4)周向外侧设有呈对向设置的工件送料口(41)和工件挡口(42),所述的工件送料口(4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模块和第二红外线感应模块,所述的工件送料口(41)位于翻转框架(4)外侧的U形支撑架体(2)一端设有第一行程开关(21),U形支撑架体(2)另一端设有与第一行程开关(21)相对设置的第二行程开关(22),且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5)之间位于翻转框架(4)内部的一侧径向设有同步传动组件(6),所述的同步传动组件(6)通过传动轴(61)与设置在翻转框架(4)外侧的可驱动工件输送组件(5)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7)相连,且翻转框架(4)通过翻转轴(81)与翻转框架(4)外侧的翻转驱动机构(8)相连,所述的翻转轴(81)套设于传动轴(61)周向外侧并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输送组件(5)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输送轴(51),所述的输送轴(51)周向外侧套设有输送滚筒(52),且输送轴(51)两端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4)内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7)包括转动电机(71),所述的转动电机(71)通过第一固定件(72)设置在翻转框架(4)下侧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且转动电机(71)通过传动带(73)与传动轴(61)位于翻转框架(4)外侧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驱动机构(8)包括翻转电机(82),所述的翻转电机(82)通过第二固定件(83)安装于翻转框架(4)下侧与转动电机(71) 上侧中间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且翻转电机(82)与转动电机(71)呈平行设置,且所述的翻转电机(82)通过回转皮带(84)和旋转皮带(85)与设置在翻转轴(81)一端的皮带轮(86)周向外侧相连,翻转轴(81)另一端与翻转框架(4)一侧转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传动组件(6)包括主传动齿轮(62),所述的主传动齿轮(62)与传动轴(61)位于翻转框架(4)内侧的一端相连,且主传动齿轮(62)上端转动连接有输出传动齿轮(63),主传动齿轮(62)下端转动连接有输入传动齿轮(64),所述的输入传动齿轮(64)套设在与输入传动齿轮(64)相对应的输送滚筒(52)周向外侧,且所述的输出传动齿轮(63)套设在与输出传动齿轮(63)相对应的输送滚筒(52)周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轴(51)的一端设有同步链轮(53),且同步链轮(53)之间通过同步带(54)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机构(3)包括轴承支撑架(31),所述的轴承支撑架(31)分别位于翻转框架(4)两侧的U形支撑架体(2)上端,且轴承支撑架(31)上端设有轴承座(32),所述的轴承座(32)内套设有转动轴承(33),转动轴承(33)通过旋转轴(34)与翻转框架(4)转动连接,且位于皮带轮(86)一侧的轴承座(32)内穿设有旋转轴套(35),所述的旋转轴套(35)设置在翻转轴(81)周向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框架(4)的工件挡口(42)处设有防止工件脱离翻转框架(4)内的横向挡板(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且翻转框架(4)位于横向挡板(43)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用于限制翻转框架(4)翻转角度的限位块(44)。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动力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框架(4)上端设有可供输出传动齿轮(63)外露的第一矩形口(45),翻转框架(4)下端设有可供输入传动齿轮(64)外露的第二矩形口(46)。
CN201922031928.7U 2019-11-21 2019-11-21 双动力翻转机构 Active CN211028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1928.7U CN211028846U (zh) 2019-11-21 2019-11-21 双动力翻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1928.7U CN211028846U (zh) 2019-11-21 2019-11-21 双动力翻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8846U true CN211028846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5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1928.7U Active CN211028846U (zh) 2019-11-21 2019-11-21 双动力翻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8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818656B2 (ja) ロ−ラコンベヤ
CN202729330U (zh) 瓶体翻转装置
CN212040984U (zh) 一种粉末冶金铁粉除杂装置
CN104097012A (zh) 翻转架
CN211028846U (zh) 双动力翻转机构
CN107971239B (zh) 一种万向节叉全自动检测机
CN112645000A (zh) 一种高速转弯皮带输送线
CN205555417U (zh) 一种箱式物料高速斜轮分拣机
CN112744566A (zh) 一种辊道输送机带链条翻转机构
CN210260143U (zh) 一种能够实现工件水平旋转与立式翻转的输送装置
CN209598659U (zh) 可旋转式座椅靠背流水线机构
CN204210613U (zh) 一种多功能环形装配线
CN206540813U (zh) 高速棒材图像检测行星轮机构
CN108861494A (zh) 一种具有防堆积功能的制动灯生产用输送装置
CN115123746A (zh) 一种硬质合金盘加工用托盘输送流水线
CN108891825B (zh) 一种环保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CN210140610U (zh) 一种轧辊淬火前加热装置
CN108792902B (zh) 一种电梯的防夹手装置
CN210824279U (zh) 带动力90度分道机构
CN219597233U (zh) 一种物料筛分装置
FR2546095A1 (fr) Plateau tournant destine a alimenter une machine
CN216517172U (zh) 智能立体车库的入口对中转盘
CN208265147U (zh) 一种用于轻质圆柱状工件的输送装置
CN201844926U (zh) 一种通用型机动车性能检测设备
CN111118587A (zh) 一种连续内环形凵槽滚镀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