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2813U -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2813U
CN211022813U CN201921613883.8U CN201921613883U CN211022813U CN 211022813 U CN211022813 U CN 211022813U CN 201921613883 U CN201921613883 U CN 201921613883U CN 211022813 U CN211022813 U CN 211022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ontrol
tissue
inner ar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38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奇峰
肖振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ewmed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38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2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2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2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织夹持装置。该组织夹持装置包括:固定件;内夹臂组件,其包括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所述内夹臂组件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外夹臂组件,其包括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第一外臂之间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第二外臂之间;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能够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

Description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身体组织的外科修复通常需要通过组织夹持装置来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以二尖瓣返流这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变的治疗为例,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在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起到止回阀的作用,以严密关闭房室口,防止血液从左心室逆流入左心房;但是,当二尖瓣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出现在左心室收缩时难以完全闭合的情况,导致左心房接收了大量返流血液,这样可能导致左心房和肺部静脉压力急剧上升。因此,在治疗二尖瓣返流的手术中,可以通过一个组织夹持装置将二尖瓣的相对侧夹住,以使得二尖瓣的瓣膜之间由一个大孔变成两个小孔,从而有效防止二尖瓣返流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其包括:固定件;内夹臂组件,其包括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所述内夹臂组件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外夹臂组件,其包括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设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第一外臂之间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第二外臂之间;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能够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
本申请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组织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组织夹持装置送至预定位置;控制外夹臂组件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张开,当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张开至预定角度时,控制所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在该张开角度下锁定;控制内夹臂组件的第一内和第二内臂张开,以使得组织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内臂与所述第一外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内臂与第二外臂之间;控制所述外夹臂组件的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合拢;控制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在合拢后锁定。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合拢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一种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另一种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弹性锁止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控制杆和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导向杆体和第二导向杆体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0为固定件,120为内夹臂组件,130为外夹臂组件,140为第一控制机构,150为锁定组件,160为导向杆,111为外壳,112为第一容纳腔,113为第二容纳腔,114为第三容纳腔,151为弹性锁止件,121为第一内臂,122为第二内臂,123为底板,124为倒刺,131为第一外臂,132为第二外臂,141为控制杆,142为第一传动组件,143为第二传动组件,161为第一导向杆体,162为第二导向杆体,1410为卡槽,1411为第一控制杆体,1412为第二控制杆体,1421为第一连杆,1422为第二连杆,1511为第一板体,1512为第二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反,本申请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申请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申请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组织夹持装置通过内夹臂组件和外夹臂组件可以将组织夹持在二者之间,此外,外夹臂组件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能够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在使用该组织夹持装置进行组织夹持的过程中能够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该组织夹持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可以用于心脏瓣膜或血管瓣膜等组织的夹持,且在进行组织夹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到达预定位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合拢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一种张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另一种张开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组织夹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组织夹持装置可以包括固定件110、内夹臂组件120和外夹臂组件130。内夹臂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内夹臂组件120设于固定件110上,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相互合拢或张开。外夹臂组件130可以包括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均设于固定件110上,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内臂121与第一外臂131之间以及被夹持在第二内臂122与第二外臂132之间。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能够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内夹臂组件120和外夹臂组件130而言,还可以增加内臂和外臂的数量。如内夹臂组件120还可以包括第三内臂和第四内臂,同时外夹臂组件130可以对应地包括第三外臂和第四外臂,以使得组织还能够被夹持在第三内臂和第三外臂之间,以及被夹持在第四内臂和第四外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相对合拢或张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将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弹性连接或者将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分别与固定件110弹性连接,以使得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在弹力作用下合拢或张开;也可以将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转动连接或者将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分别与固定件110转动连接,并通过其他的控制装置来控制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发生相对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合拢或张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可转动地连接到固定件上,并通过齿条和齿轮的配合来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合拢或张开,或者通过连杆机构来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合拢或张开。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能够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也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方案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限定机构限定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之间的相对距离,或者可以通过限定机构限定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的相对角度。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被锁定的张开角度可以是任意合理角度(例如0°、60°、90°、120°、150°、180°、220°、360°等角度),其中图3为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的张开角度为90°时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的张开角度为180°时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组织夹持装置夹持组织时的使用需求来设置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被锁定的张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织夹持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机构140和锁定组件150。第一控制机构140用于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固定件110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锁定组件150用于与第一控制机构140配合,以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例如,第一控制机构140可以包括控制手柄和连接在控制手柄与外夹臂组件之间的控制连杆,控制手柄通过控制控制连杆伸出或缩回来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互合拢或张开;而锁定组件150可以设置在控制手柄上,通过在控制连杆伸出或缩回不同长度后将控制连杆与控制手柄锁定,从而使得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机构140可以包括与外夹臂组件130相连的控制杆141,控制杆141沿其轴向运动而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固定件110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控制杆14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槽1410,至少两个卡槽1410沿着控制杆141的轴向间隔布置。锁定组件150设于固定件110上,当锁定组件150卡入卡槽1410内时,能够阻止控制杆141运动。锁定组件150能够卡入不同的卡槽1410内,以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卡槽141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六个、八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锁定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的张开角度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锁定的张开角度来确定相邻两个卡槽1410之间的间隔距离,对于所有的卡槽1410而言,相邻的两个卡槽1410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卡槽1410,当外夹臂组件130合拢而夹持组织(如二尖瓣)时,通过将锁定组件150卡入不同的卡槽1410内,操作者可以调节组织夹持装置夹持组织的松紧程度。例如,如果出现夹持过紧的情况,操作者可以改变锁定组件150所卡入的卡槽1410而使得外夹臂组件130略微张开,进而减小组织夹持装置的紧合度。反之,如果出现夹持过松的情况,操作者也可以改变锁定组件150所卡入的卡槽1410而使得外夹臂组件130进一步合拢,进而增加组织价值装置的紧合度。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组织夹持装置无法调节夹持松紧程度,当将现有技术中的组织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二尖瓣时,其可能由于对二尖瓣夹持过紧,而出现二尖瓣狭窄的问题。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组织夹持装置而言,本申请的组织夹持装置能够实现对组织(如二尖瓣)的最佳夹持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组件150包括弹性锁止件151和与弹性锁止件151相连的第二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弹性锁止件151卡入或脱离卡槽1410,且弹性锁止件151能够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与控制杆141相锁合。需要说明的是,弹性锁止件151可以是包括弹簧、弹片或弹性体等弹性元件的部件,也可以是本身在结构或材料上具有弹性的部件。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弹性锁止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弹性锁止件151包括第一板体1511和与第一板体1511的一端相连的第二板体1512,第一板体1511和第二板体15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控制杆141穿过第一板体1511和第二板体1512,第二板体1512能够卡入卡槽1410内且第二板体1512能够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与控制杆141相锁合。第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二板体1512朝向第一板体1511的方向转动,以使得第二板体1512能够从卡槽1410内脱出。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实现控制杆141与弹性锁止件151相锁合的情况下,在组织夹持装置使用时间较长后,弹性锁止件151的上述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弹性锁止件151出现弹力失效的情况,从而使得其与控制杆141的锁合更加稳定,并延长本申请的组织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弹性锁止件15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弹性锁止件151可以包括与固定件110转动连接的锁舌,设于锁舌与固定件110之间的弹性件,锁舌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控制杆141相锁合;第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锁舌相对固定件110转动而从卡槽1410中脱离,此时弹性件被压缩;而当第二控制机构不再对锁舌施加作用力时,锁舌可以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再次卡入到卡槽141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机构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二板体1512上的第一牵引索。如图6所示,第二板体1512可以位于第一板体1511的下端,第一牵引索可以朝上端拉动第二板体1512,因此,当操作者朝上端拉动第一牵引索时,即可使得第二板体1512朝向第一板体1511的方向转动,以使得第二板体1512能够从卡槽1410内脱出。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上端和下端是指附图中的上和下,仅为说明方便,并非代表实际产品中的上和下。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端可以理解为靠近被夹持的组织的一端,上端可以理解为远离被夹持的组织或者靠近组织夹持装置的操作者的一端。第一牵引索可以包括钢丝、纳米丝或玻璃绳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机构140还可以包括连接在控制杆141与第一外臂131之间的第一传动组件142,以及连接在控制杆141与第二外臂132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143。第一传动组件142与第二传动组件143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一传动组件142和第二传动组件143均可以包括第一连杆1421和第二连杆1422,第一连杆1421的一端与控制杆141转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4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422的另一端与固定件110转动连接;其中第一传动组件142的第一连杆1421的另一端与第一外臂131相连,第二传动组件143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外臂132相连。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142和第二传动组件143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第一传动组件142和第二传动组件143可以包括沿控制杆141的轴向设置在控制杆141上的齿条和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件110上的齿轮,第一传动组件142的齿轮与第一外臂131相连,第二传动组件143的齿轮与第二外臂132相连。当控制杆141沿其轴向运动时,齿条能够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与齿轮相连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机构140可以包括连接在控制杆141的一端的第二牵引索,第二牵引索能够使得控制杆141沿着其轴向往复运动。第二牵引索可以连接在控制杆141的上端,以便于操作者通过操纵第二牵引索来控制控制杆141的运动。当操作者向上拉动第二牵引索或向下推动第二牵引索时,第二牵引索可以使得控制杆141沿着其轴向往复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牵引索可以具有一定的硬度。例如,第二牵引索可以是钢丝或硬塑料绳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杆141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杆体1411和第二控制杆体1412,第一控制杆体1411的一端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卡槽1410设于第一控制杆体141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杆体1411的上端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的下端相连,第二控制杆体1412与第一控制杆体1411可以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当组织夹持装置放置到位并完成对组织的夹持后,可以将第二控制杆体1412从第一控制杆体1411上拆卸下,并将第二控制杆体1412从体内撤出,以减少留在体内的组织夹持装置的体积,尽可能地减少组织夹持装置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控制杆和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控制杆体1411和第二控制杆体1412均为管状结构。组织夹持装置还可以包括设于管状结构内的导向杆160。导向杆160可以包括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第一导向杆体161的一端与第二导向杆体162的一端相卡接,第一导向杆体161的另一端与固定件11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体161的上端与第二导向杆体162的下端相连,第一导向杆体161的下端与固定件110相连。导向杆160对控制杆141的运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控制杆141能够始终沿着导向杆160进行轴向的往复运动。另外,将导向杆160设置为两个部分,且使得第一导向杆体161与第二导向杆体162卡接在一起,在组织夹持装置将组织夹持好后,可以将第二导向杆体162与第一导向杆体161脱离并将第二导向杆体162撤走。第二控制杆体1412和第二导向杆体162从体内撤出,而组织夹持装置的其余部件仍然留在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杆160的长度可以设置为长于控制杆141的长度。第二导向杆体162的长度可以设置得较长,以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好地操控本申请的组织夹持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体161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槽,且该槽沿着第一导向杆体161的径向贯穿第一导向杆体161。通过设置这个槽,第一连杆1421与控制杆141连接的转轴能够被容纳到槽内,同时,通过槽的长度设计,可以进一步限定控制杆141沿轴向相对导向杆160运动的范围,从而限定第一外夹臂131与第二外夹臂132之间的开合角度(如最大张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控制杆体1411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组织夹持装置处于合拢状态时,第一导向杆体161与第二导向杆体16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控制杆体1411外部,当第一控制杆体1411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螺纹连接时,连接处位于第二控制杆体1412内部。通过这样的设置,当第一控制杆体1411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连接在一起时,控制杆141可以对第一导向杆体161与第二导向杆体162的连接处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导向杆体161与第二导向杆体162二者在组织夹持装置放入到预定位置的过程或夹持组织的过程中脱离。当组织夹持装置完成放置(即组织夹持装置处于合拢状态)且第一控制杆体1411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脱离后,第一导向杆体161与第二导向杆体162的连接处的运动不再受到第二控制杆体1412的限制,可以便于操作者将第二导向杆体162从第一导向杆体161上取下,从而将第二导向杆体162撤走。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第一导向杆体和第二导向杆体的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导向杆体161的一端沿轴向依次具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一凸起部,第二导向杆体162的对应端沿轴向依次具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二凸起部能够卡入第一凹陷部内且第一凸起部能够卡入第二凹陷部内,以使得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相卡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在连接时能够稳定地连接,而在需要将第二导向杆体162与第一导向杆体161分离时,又能够将二者快速地分离。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卡接。例如在第一导向杆体161的一端设置卡孔,而在第二导向杆体162的对应端设置能够钩入该卡孔内的卡钩。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夹臂组件120包括连接在固定件110上的底板123,第一内臂121与第二内臂122分别连接在底板123的相对的两端上,内夹臂组件120在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合拢时呈现为U型,第一内臂121、第二内臂122和底板123为一体式结构,且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在内夹臂组件120自身的弹力作用下相对底板123自动转动弹开而相互张开。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内夹臂组件120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内臂121、第二内臂122和底板123可以为三个彼此独立的部件,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可以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底板123的相对的两端上,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相对底板123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组织夹持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内夹臂组件120相连的第三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三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发生相对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控制机构连接在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的上端,而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各自绕着其下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控制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的一端的第三牵引索,当第三牵引索被放松,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各自绕着其与底板123的连接位置自动转动弹开而相互张开。当第三牵引索被拉紧,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各自绕着其与底板123的连接位置转动而相互合拢。第三牵引索的可以是钢丝、纳米丝、玻璃绳或塑料绳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当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与底板123转动连接时,第三牵引索可以设置为既能够控制动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相对底板123转动而合拢,又能控制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相对底板123转动而张开。例如,第三牵引索可以是具有一定硬度的钢丝或硬塑料绳等。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组织夹持装置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0所示,固定件110包括外壳111,外壳1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2、第二容纳腔113和第三容纳腔114。第一容纳腔112用于容纳控制杆141,第二容纳腔113用于与底板123相卡接;第三容纳腔114用于容纳锁定组件15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1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第一传动组件142和第二传动组件143的第四容纳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1上可以设有两个开口,第一传动组件142和第二传动组件143能够分别从两个开口伸出到外壳111的外部。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外壳111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半部和右半部可以拼接在一起,这样便于将组织夹持装置的各个部件组装在一起。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外壳111上设有容纳孔,第一导向杆体161可以插入并固定在该容纳孔内,以使得第一导向杆体161能够与外壳111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1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穿过第一牵引索的通孔,该通孔从外壳的上端延伸到第三容纳腔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用于钩挂组织的倒刺124。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将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张开后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可以与组织相固定,以使得组织能够被稳定地夹持在内夹臂组件120与外夹臂组件130之间,尤其在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合拢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组织与组织夹持装置脱离。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的内侧面上也可以设置用于钩挂组织的倒刺124。
本申请所披露的组织夹持装置可能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设置外夹臂组件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能够便于操作者准确而快速地将组织夹持在内夹臂组件和外夹臂组件之间;(2)锁定组件能够卡入控制杆上不同的卡槽内,以实现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锁定稳定可靠且便于操作者对组织进行夹持的操作;(3)可以调节组织夹持装置夹持组织的的松紧程度,以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4)利用导向杆对控制杆沿轴向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有效防止控制杆在运动过程中跑偏,保证组织夹持装置可以稳定地工作;(5)在利用组织夹持装置夹持固定组织后,可以将第二控制杆体和第二导向杆体撤出体内,减小留在体内的组织夹持装置的体积;(6)通过在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上设置倒刺,组织能够被稳定地夹持在内夹臂组件与外夹臂组件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不同,在不同的实施例里,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可以是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可能获得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组织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即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组织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该组织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组织夹持装置送至预定位置。
(2)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当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至预定角度时,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在该张开角度下锁定。具体的,可以通过控制杆141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当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至预定角度时,控制锁定组件150卡入控制杆141的卡槽1410内。
(3)控制内夹臂组件120的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张开,以使得组织被夹持在第一内臂121与第一外臂131之间以及第二内臂122与第二外臂132之间。
(4)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合拢。具体的,可以先解除锁定组件150对控制杆141的锁定,然后通过控制杆141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合拢。
(5)控制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在合拢后锁定。具体的,可以控制锁定组件150卡入控制杆141的卡槽1410内,以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锁定。
例如,在利用组织夹持装置夹持二尖瓣瓣膜而治疗二尖瓣返流时,可以通过左心房将组织夹持装置送二尖瓣处,然后通过控制杆141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使得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位于二尖瓣瓣膜的左心室一侧,当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至预定角度(如便于捕获二尖瓣瓣膜的角度)时,控制锁定组件150卡入控制杆141的卡槽1410内,以使得外夹臂组件130能够捕获二尖瓣瓣膜。再控制内夹臂组件120的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张开,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位于二尖瓣瓣膜的左心房一侧,以使得二尖瓣瓣膜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内臂121与第一外臂131之间以及第二内臂122与第二外臂132之间。最后通过控制杆141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合拢,并控制锁定组件150卡入控制杆141的卡槽1410内,以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锁定,从而使得组织夹持装置将二尖瓣瓣膜夹紧,二尖瓣瓣膜之间由一个大孔变成两个小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将组织夹持装置送至预定位置,然后再通过控制杆141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通过控制杆141控制外夹臂组件130的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当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张开至预定角度时,控制锁定组件150卡入控制杆141的卡槽1410内;然后再将组织夹持装置送至预定位置。操作者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病变部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操作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杆141包括第一控制杆体1411和第二控制杆体1412,导向杆160包括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时,组织夹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在控制锁定组件150卡入控制杆141的卡槽1410内以将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锁定之后,可以先将第二控制杆体1412从第一控制杆体1411上拆下(如往外移动一定距离或者从体内撤出),然后将第二导向杆体162与第一导向杆体161脱离,并将第二导向杆体162撤走(从体内撤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110);
内夹臂组件(120),其包括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所述内夹臂组件(120)设于所述固定件(110)上,所述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
外夹臂组件(130),其包括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设于所述固定件(110)上,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能够相对合拢或张开,并使得组织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内臂(121)与所述第一外臂(131)之间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内臂(122)与所述第二外臂(132)之间;
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能够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机构(140),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所述固定件(110)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
锁定组件(150),用于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40)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40)包括与所述外夹臂组件(130)相连的控制杆(141),所述控制杆(141)沿其轴向运动而控制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相对所述固定件(110)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所述控制杆(14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槽(1410),所述至少两个卡槽(1410)沿着所述控制杆(141)的轴向间隔布置;
所述锁定组件(150)设于所述固定件(110)上,当所述锁定组件(150)卡入所述卡槽(1410)内时,能够阻止所述控制杆(141)运动;所述锁定组件(150)能够卡入不同的卡槽(1410)内,以将所述第一外臂(131)和第二外臂(132)在不同的张开角度下锁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150)包括弹性锁止件(151)和与所述弹性锁止件(151)相连的第二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弹性锁止件(151)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槽(1410),且所述弹性锁止件(151)能够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控制杆(141)相锁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止件(151)包括第一板体(1511)和与所述第一板体(1511)的一端相连的第二板体(1512),所述第一板体(1511)和第二板体(15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控制杆(141)穿过所述第一板体(1511)和所述第二板体(1512),所述第二板体(1512)能够卡入所述卡槽(1410)内且所述第二板体(1512)在其自身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控制杆(141)相锁合;所述第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板体(1512)朝向所述第一板体(1511)的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板体(1512)能够从所述卡槽(1410)内脱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1512)上的第一牵引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140)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杆(141)与所述第一外臂(131)之间的第一传动组件(142),以及连接在所述控制杆(141)与所述第二外臂(132)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143),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42)和第二传动组件(143)均包括第一连杆(1421)和第二连杆(1422),所述第一连杆(142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杆(141)转动连接,而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4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2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110)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42)的第一连杆(1421)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臂(131)相连,所述第二传动组件(143)的第一连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臂(132)相连。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机构(140)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杆(141)的一端的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二牵引索能够控制所述控制杆(141)沿着其轴向往复运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141)包括第一控制杆体(1411)和第二控制杆体(1412),所述第一控制杆体(1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杆体(1412)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卡槽(1410)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杆体(1411)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杆体(1411)和第二控制杆体(1412)均为管状结构,所述组织夹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管状结构内的导向杆(160),所述导向杆(160)包括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所述第一导向杆体(1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杆体(162)的一端相卡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体(161)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110)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杆体(1411)与所述第二控制杆体(141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当组织夹持装置处于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导向杆体(161)与所述第二导向杆体(16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控制杆体(1411)外部,当第一控制杆体(1411)与第二控制杆体(1412)螺纹连接时,所述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控制杆体(1412)内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体(161)的所述一端沿轴向依次具有第一凹陷部和第一凸起部,第二导向杆体(162)的对应端沿轴向依次具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能够卡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且所述第一凸起部能够卡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以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杆体(161)和第二导向杆体(162)相卡接。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臂组件(120)包括连接在所述固定件(110)上的底板(123),所述第一内臂(121)与所述第二内臂(122)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123)的相对的两端上,所述内夹臂组件(120)在所述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合拢时呈现为U型,所述第一内臂(121)、第二内臂(122)和所述底板(123)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在所述内夹臂组件(120)自身的弹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底板(123)自动转动弹开而相互张开。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夹臂组件(120)相连的第三控制机构,所述第三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发生相对转动而相互合拢或张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臂(121)和所述第二内臂(122)的一端的第三牵引索,当所述第三牵引索被放松,所述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各自绕着其与所述底板(123)的连接位置自动转动弹开而相互张开,当所述第三牵引索被拉紧,所述第一内臂(121)和第二内臂(122)能够各自绕着其与所述底板(123)的连接位置转动而相互合拢。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0)包括外壳(111),所述外壳(1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2)、第二容纳腔(113)和第三容纳腔(114),所述第一容纳腔(112)用于容纳所述控制杆(141),所述第二容纳腔(113)用于与所述底板(123)相卡接;所述第三容纳腔(114)用于容纳所述锁定组件(150)。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臂(121)和所述第二内臂(122)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用于钩挂组织的倒刺(124)。
CN201921613883.8U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Active CN211022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3883.8U CN211022813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3883.8U CN211022813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2813U true CN211022813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29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3883.8U Active CN211022813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28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7946A (zh) * 2019-09-26 2019-12-06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7946A (zh) * 2019-09-26 2019-12-06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7946A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200289111A1 (en) Stitching device with long needle
RU2559922C1 (ru)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5957835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rdiac stabilization and arterial occlusion
DE69734481T2 (de) Chirurgischer Retraktor
CN111920549A (zh) 二尖瓣夹持装置的夹子主体、二尖瓣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JP2005334649A (ja) 中空解剖学的組織を塞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22009104A (ja) スリーブに係合部を備える再搭載可能な止血クリップ装置
WO2003078721A2 (en) Apparatus for sewing tissue and method of use
US10799258B2 (en) Combined tunneling tools
CN211022813U (zh) 一种组织夹持装置
CN115281895A (zh) 瓣膜夹控制手柄、输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5281894A (zh) 瓣膜夹控制手柄、输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EP2967526B1 (de) Chirurgische vorrichtung zum stabilisieren oder immobilisieren von bewegtem gewebe
CN107205746B (zh) 用于处理身体组织的装置、以及相关的处理组件
CN115634076B (zh) 人工腱索夹持装置以及操作器
CN212308132U (zh) 二尖瓣夹持装置的夹子主体、二尖瓣夹持装置和修复设备
CN116035766A (zh) 瓣膜修复装置
CN216439372U (zh) 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3164174A (zh) 供给器、医疗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的安装方法
CN219230272U (zh) 钳夹器输送装置和钳夹器输送系统
CN115969579A (zh) 钳夹器输送装置和钳夹器输送系统
CN213940862U (zh) 心耳夹输送手柄用穿线结构及心耳夹输送系统用穿线结构
CN219594899U (zh) 瓣膜修复装置
CN214017664U (zh) 医用锁扣及医用锁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