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1194U -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1194U
CN211021194U CN201921898169.8U CN201921898169U CN211021194U CN 211021194 U CN211021194 U CN 211021194U CN 201921898169 U CN201921898169 U CN 201921898169U CN 211021194 U CN211021194 U CN 211021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spike
heel
rib
tp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81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meida Light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Fanruide Sports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Fanruide Sports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Fanruide Sports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81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1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1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1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进一步包括覆盖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TPU硬质结构层,所述TPU硬质结构层远离所述鞋底本体的表面进一步设置有抓地单元,所述抓地单元包括:凸出设置于脚掌部和脚跟部的鞋钉基座,其沿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安装于所述鞋钉基座内的鞋钉本体;以及连接于部分相邻所述鞋钉基座之间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设置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分别设置于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采用鞋钉基座和鞋钉本体的组合方式替代了传统大鞋钉,极大地减轻了鞋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背景技术
在曲棍球和板球等运动中,由于运动员的脚部要求对地面有一定的抓地力,因此带有鞋钉的鞋底常应用于在曲棍球鞋和板球鞋等运动鞋中。
目前,现有的运动鞋大多采用全钢大型鞋钉,使得鞋的整体质量增加,虽然提高了对地面的抓地力,但是由于鞋的太大从而影响了运动员施展动作,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了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进一步包括覆盖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TPU硬质结构层,所述TPU硬质结构层远离所述鞋底本体的表面进一步设置有抓地单元,所述抓地单元包括:
凸出设置于脚掌部和脚跟部的鞋钉基座,其沿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
安装于所述鞋钉基座内的鞋钉本体;以及
连接于部分相邻所述鞋钉基座之间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设置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分别设置于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左右两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抓地单元进一步包括:
设置于所述鞋钉本体靠近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一侧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
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筋条之间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的长度根据所述鞋底的宽度进行变化,所述第二筋条为上尖下宽的结构;
设置于足弓部的凹槽;以及
分别间隔填充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第二凸起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鞋钉本体包括:
鞋钉安装部,其上设置有与所述鞋钉基座的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
连接于所述鞋钉安装部远离所述螺纹段一侧的圆锥状鞋钉段,其两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削平部,其顶端为与所述鞋底平行设置第二削平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纵向为上尖下宽、横向为中间宽两边窄的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圆锥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顶端为半球状。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鞋钉本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从所述脚掌部至所述脚跟部的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变化为从大到小再大。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进一步包括鞋后跟结构件,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脚跟部的后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鞋钉基座和鞋钉本体的组合方式替代了传统大鞋钉,使得在不影响鞋的抓地力的前提下,极大地减轻了鞋的质量。采用TPU发泡颗粒的鞋底本体和TPU硬质结构层的组合,进一步地减轻了鞋的质量,也提高了鞋的舒适性,改善了运动员的脚感,减轻了体力的消耗,进而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后跟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钉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本体 2.TPU硬质结构层 21.抓地单元
211.鞋钉基座 212.鞋钉本体 2121.鞋钉安装部
2122.鞋钉段 21221.第一削平部 21222.第二削平部
213.第一筋条 214.第一凸起部 215.第二筋条 216.凹槽
217.第二凸起部 3.鞋后跟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其材质为TPU发泡颗粒,硬质为40~50C,比重为0.17~0.27g/cm3;粘结于所述鞋底本体1底部的的TPU硬质结构层2,TPU硬质结构层2的硬度为94~99A;所述TPU硬质结构层2远离所述鞋底本体1的表面进一步设置有抓地单元 21。所述鞋底本体1的底面设置有凹陷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凹陷结构用于与所述TPU硬质结构层2配合。
参照图1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抓地单元21包括:凸出设置于脚掌部和脚跟部的鞋钉基座211,其沿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安装于所述鞋钉基座211内的鞋钉本体212;以及连接于部分相邻所述鞋钉基座211之间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设置的第一筋条213,所述第一筋条213分别设置于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左右两侧。所述抓地单元21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鞋钉本体212靠近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一侧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214;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筋条213之间的第二筋条215,所述第二筋条215的长度根据所述鞋底的宽度进行变化,所述第二筋条215 为上尖下宽的结构;设置于足弓部的凹槽216;以及分别间隔填充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第二凸起部217。本采用鞋钉基座211和鞋钉本体212的组合方式替代了传统大鞋钉,使得在不影响鞋的抓地力的前提下,极大地减轻了鞋的质量。采用鞋底本体1和TPU硬质结构层2的组合,进一步地减轻了鞋的质量,也提高了鞋的舒适性,改善了运动员的脚感,减轻了体力的消耗,进而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参照图1和图3所示,所述鞋钉本体212包括:鞋钉安装部2121,其上设置有与所述鞋钉基座211的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连接于所述鞋钉安装部2121远离所述螺纹段一侧的圆锥状鞋钉段2122,其两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削平部21221,其顶端为与所述鞋底平行设置第二削平部21222。所述鞋钉本体212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螺纹段的设置使得运动员可以根据比赛要求对鞋底进行不同尺寸鞋钉的更换,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所述第一削平部21221的设置使得在更换鞋钉时,可以用工具卡住两侧的所述第一削平部21221对鞋钉进行旋转取出和安装,所述第二削平部21222 的设置使得穿有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员在非比赛场地行走时更加的平稳,也减小对非比赛场地的地面的损害。
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凸起部214纵向为上尖下宽、横向为中间宽两边窄的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217为圆锥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217顶端为半球状。从所述脚掌部至所述脚跟部的方向,所述凹槽216的宽度变化为从大到小再大。当鞋底受力变形时,所述凹槽216提供形变空间和弹力,提升鞋底的物理性能。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鞋后跟结构件3,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1的脚跟部的后边沿。所述鞋后跟结构件3的材质为TPU,硬度为 94~99A。所述鞋后跟结构件3作为支撑件,提升运动鞋的运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覆盖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TPU硬质结构层,所述TPU硬质结构层远离所述鞋底本体的表面进一步设置有抓地单元,所述抓地单元包括:
凸出设置于脚掌部和脚跟部的鞋钉基座,其沿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
安装于所述鞋钉基座内的鞋钉本体;以及
连接于部分相邻所述鞋钉基座之间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设置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分别设置于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地单元进一步包括:
设置于所述鞋钉本体靠近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一侧且沿着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边沿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
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筋条之间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的长度根据所述鞋底的宽度进行变化,所述第二筋条为上尖下宽的结构;
设置于足弓部的凹槽;以及
分别间隔填充所述脚掌部和所述脚跟部的第二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钉本体包括:
鞋钉安装部,其上设置有与所述鞋钉基座的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
连接于所述鞋钉安装部远离所述螺纹段一侧的圆锥状鞋钉段,其两侧为竖直设置的第一削平部,其顶端为与所述鞋底平行设置第二削平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纵向为上尖下宽、横向为中间宽两边窄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为圆锥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顶端为半球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钉本体的材质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脚掌部至所述脚跟部的方向,所述凹槽的宽度变化为从大到小再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鞋后跟结构件,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脚跟部的后边沿。
CN201921898169.8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Active CN211021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8169.8U CN211021194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8169.8U CN211021194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1194U true CN21102119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8169.8U Active CN211021194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1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3798B2 (en) Support features for footwear ground engaging members
US8533979B2 (en) Self-adjusting studs
JP6169696B2 (ja) フィントラクション要素を有するアウトソールを備えた履物物品
EP3297482B1 (en) Ground-engaging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of footwear
US8322051B2 (en) Self-adjusting studs
US8375604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multiple cleat systems
EP3360438B1 (en) Rigid cantilevered stud
US8966787B2 (en) Orientations for footwear ground-engaging member support features
US20170265595A1 (en) Cleated Footwear with Flexible Cleats
US20020029495A1 (en) Resilient, all-surface soles for footwear
CN106659266A (zh) 具有含嵌入式弹性板的侧倾鞋中底的鞋类物品
JP2017505217A (ja) 履物用のソールならびにソールを設計し製造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2236026A (ja) ゴルフシューズアウトソール
CN211021194U (zh)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CN110638138A (zh) 一种带有鞋钉的鞋底
CN203969436U (zh) 鞋垫
EP0980655A2 (en) Improved high heel footwear structure
CN220494396U (zh) 一种弹力减震鞋
CN208403425U (zh) 一种可替换鞋底
JP2023156632A (ja) ソ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テニス用シューズ
CN102379484A (zh) 防滑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6

Address after: 361000 first floor, No. 158 (complex building a), xicouli, Xitang,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smeida Light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000 third floor, No. 158, dacuoli, Xitang, Xinmin Town,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FANRUIDE SPORTS ARTICL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