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8787U -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8787U
CN211018787U CN201922079024.1U CN201922079024U CN211018787U CN 211018787 U CN211018787 U CN 211018787U CN 201922079024 U CN201922079024 U CN 201922079024U CN 211018787 U CN211018787 U CN 211018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tube
resistor
switching
mos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90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亮
张伟
刘亚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aowei Self Garm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aowei Self Garm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aowei Self Garm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aowei Self Garm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790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8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8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8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开关以及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开关一端和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所述开关另一端连接接地的所述电容。按下开关,所述电容改变第一开关管的管脚电位,使得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开关状态产生翻转,从而实现了开关机状态的转化。本实用新型能在不使用微机处理信号的情况下,便能实现长按开关机,简化了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开关电路,均是瞬时按键触发电路的开关变换,这样的设置容易引起误触开关机;
现有的另一种开关电路,能够实现长按开关按键才执行开关机变换的电路需要微机对按键信号的连续时长读取,连续时长达到一定阈值再进行开关机,此方案的电路过于复杂,成本较高,需要软件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能在不使用微机处理信号的情况下,便能实现长按开关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开关KEY1以及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SYS;所述输入电压SYS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KEY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开关KE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3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为N沟道MOS管;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为P沟道MOS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MOS管Q1、所述第二MOS管Q2和所述第三MOS管Q3均设置有寄生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Q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为8050型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为P沟道MOS管。
优选地,所述第三MOS管Q3上设置有寄生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阻值依次为1MΩ、1MΩ、10MΩ和100kΩ。
优选地,所述电容C1的容值为0.1μF。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了上述任一种开关电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不使用微机和软件程序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按键长按才能开关机的功能,避免出现误触开关机的情况,简化了电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之一,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开关KEY1以及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SYS;所述输入电压SYS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开关KEY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开关KE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用于连接负载。
优选地,第一、第二MOS管采用RTR040N03型MOS管。
优选地,第三MOS管采用RTR020P02型MOS管。
优选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选用的阻值依次为1MΩ、1MΩ、10MΩ和100kΩ。
优选地,电容C1选取的容值为0.1μF。
工作原理:
在上电时,由于存在电容C1,所以第一MOS管Q1先导通,第二MOS管Q2截止,在开关KEY1未按下的时候,第一、第二MOS管会维持当前状态,在第二MOS管Q2截止的情况下,第三MOS管Q3会一致处于截止状态,负载无法得到系统供电模块的供电,即负载处于关机状态;
此时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电容C1的电压均在0.3V左右,再长按下开关KEY1后电容C1会将第一MOS管Q1的栅极电压拉到0.3V左右,第一MOS管Q1截止,第二MOS管Q2导通,电路状态翻转,第二MOS管Q2将第三MOS管Q3的栅极拉到低电位,第三MOS管Q3导通,系统供电模块为负载供电,即负载处于开机状态;
此时电容C1已充电到电压为1V左右,若再按下开关KEY1后,电容C1会将第一MOS管Q1的栅极电压拉到1V左右,第一MOS管Q1导通,第二MOS管Q2截止,第三MOS管Q3截止,负载无法得到系统供电模块的供电,即负载处于关机状态。
电容C1的充电时间等同于开关触发电路状态变化所需的长按时间的阈值,改变电容C1的容值即可改变长按时间的阈值。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之二,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级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MOS管Q3、开关KEY1以及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SYS;所述输入电压SYS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KEY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开关KE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用于连接负载。
优选地,第一、第二三极管采用8050型三极管。
优选地,第三MOS管采用RTR020P02型MOS管。
优选地,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选用的阻值依次为1MΩ、1MΩ、10MΩ和100kΩ。
优选地,电容C1选取的容值为0.1μF。
工作原理:
在上电时,由于存在电容C1,所以第一三极管Q1先导通,第二三极管Q2截止,在开关KEY1未按下的时候,第一、第二三极管会维持当前状态,在第二三极管Q2截止的情况下,第三MOS管Q3会一致处于截止状态,负载无法得到系统供电模块的供电,即负载处于关机状态;
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漏极与电容C1的电压均在0.3V左右,再长按下开关KEY1后电容C1会将第一三极管Q1的栅极电压拉到0.3V左右,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二三极管Q2导通,电路状态翻转,第二三极管Q2将第三MOS管Q3的栅极拉到低电位,第三MOS管Q3导通,系统供电模块为负载供电,即负载处于开机状态;
此时电容C1已充电到电压为1V左右,若再按下开关KEY1后,电容C1会将第一三极管Q1的栅极电压拉到1V左右,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三MOS管Q3截止,负载无法得到系统供电模块的供电,即负载处于关机状态。
电容C1的充电时间等同于开关触发电路状态变化所需的长按时间的阈值,改变电容C1的容值即可改变长按时间的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电路,例如工控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电子产品。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开关(KEY1)以及电容(C1);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SYS);
所述输入电压(SYS)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三端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KEY1)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
所述开关(KEY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
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三端均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Q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为N沟道MOS管;
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为P沟道MOS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Q1)、所述第二开关管(Q2)和所述第三开关管(Q3)均设置有寄生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Q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Q2)为8050型三极管;
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为P沟道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开关管(Q3)上设置有寄生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阻值依次为1MΩ、1MΩ、10MΩ和100k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C1)的容值为0.1μF。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开关电路。
CN201922079024.1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018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9024.1U CN21101878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9024.1U CN21101878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8787U true CN211018787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1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9024.1U Active CN211018787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8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2898A (zh) 零待机功耗开关机电路
CN203434954U (zh) 一种上升时间可控的开关电路及数码产品
CN211018787U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0742886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
CN212785304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及pos机
CN210780130U (zh) 电源关断控制电路
CN209948734U (zh) 自动负载检测电路
CN107809229B (zh) 一种多按键组合硬件复位电路及电子产品
CN214174876U (zh) 一种单键开关机电路
CN215817607U (zh) 供电电路及遥控装置
CN210927592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
CN112133238B (zh) 驱动电路与电子设备
CN210469114U (zh) 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
CN211351757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移动电源及机器人
CN108519892B (zh) 启动模式选择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4337781U (zh) 一种控制电路
CN106484064B (zh) 一种单片机系统的电源控制电路
CN206164702U (zh) 电流切换电路、电视电源板、电视主板及电视
CN113225062B (zh) 一种低成本单按键开关机电路
CN110661412A (zh) 一种浪涌电路和天线电调控制器
CN215498331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电路
CN216490434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频开关切换的前级驱动电路
CN110601512A (zh) 一种分立式高边驱动电路系统
CN220067729U (zh) 一种手电筒灯开关控制电路及对应的手持式设备
CN210404789U (zh) 一种电源自锁电路及具有其的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