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8617U -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8617U
CN211018617U CN201922047913.XU CN201922047913U CN211018617U CN 211018617 U CN211018617 U CN 211018617U CN 201922047913 U CN201922047913 U CN 201922047913U CN 211018617 U CN211018617 U CN 211018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ter
backup pad
base
groove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79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炽扬
马尧东
何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ong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ong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Zhongsh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79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8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8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8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提出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其中,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板上开设有透气孔,电力转换器底部放置安装在支撑板上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对支撑板进行架设,并通过支撑板上开设的透气孔对安装设置在支撑板上方的电力转换器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对电力转换器底部的散热功能,有效避免电力转换器底部过热导致的零件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转换器具有高电压、高输出功率的性质,因此在电力转换器的使用过程中,其绝缘性、散热性非常重要,特别地,当散热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
目前的电力转换器在安装使用后,由于长时间工作导致电力转换器中的转换输出器底部发热,容易导致电力转换器内的零部件烧毁,影响其正常工作,且不利于后期维护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电力转换器底部发热容易导致内部零部件烧毁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其中,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板上开设有透气孔,电力转换器底部放置安装在支撑板上表面。
本技术方案中,电力转换器放置安装在支撑板上表面,通过支撑板开设的透气孔进行散热,从而避免电力转换器底部发热过度导致内部零部件烧毁。
优选地,支撑板内部中空设置,且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支柱,支柱与支撑板的上下表面形成工字结构。支撑板内部设置的支柱用于架起支撑板上下表面,支撑板内部中空设计便于电力转换器底部散发的热量在支撑板内流通,并通过透气孔排出。
优选地,底座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支撑板的两侧与第一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且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水平设置,使电力转换器能够水平安装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
优选地,第一凹槽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底部设置有透气孔。支撑板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高度差架起设置,电力转换器底部散发的热量在经过支撑板开设的透气孔后,进入第二凹槽内,然后经第二凹槽底部设置的透气孔排出,从而避免支撑板下表面无法散热导致电力转换器过热。
优选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通过支撑板开设的透气孔进一步对电力转换器底部进行散热。
优选地,散热风扇包括电机、传动杆、扇叶,其中,传动杆的一端与电机的传动端连接,扇叶设置在传动杆上。
优选地,散热风扇中的电机外部套设有保护罩。
优选地,底座下方设置有底座支脚,用于架起底座,便于底座中第二凹槽底部开设的透气孔进行透气。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固定卡板,固定卡板底部设置有卡件;底座两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卡件匹配的卡槽,固定卡板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卡件与底座进行卡接,固定卡板用于对电力转换器两侧的底部进行卡持。
优选地,卡槽内壁开设有螺纹孔,卡件采用螺丝经螺纹孔与卡槽螺纹连接,进一步避免固定卡板松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座对支撑板进行架设,并通过支撑板上开设的透气孔对安装设置在支撑板上方的电力转换器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对电力转换器底部的散热功能,有效避免电力转换器底部过热导致的零件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中固定卡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其中,支撑板2设置在底座1上,支撑板2上表面和下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1,支撑板2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板2内部架设有若干支柱22;底座1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1,支撑板2的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连接设置,且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第一凹槽11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底部设置有透气孔13。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下方设置有底座支脚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支撑板2放置在底座1中部开设的第一凹槽11内,且支撑板2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连接设置,此时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然后将电力转换器安装放置在支撑板2上方,电力转换器底部发出的热量经支撑板2上表面开设的透气孔21进入支撑板2中空设置的内部流通,然后经支撑板2下表面开设的透气孔21进入第二凹槽12内流通,再经过第二凹槽底部开设的透气孔13流通到外部空气,从而实现对电力转换器底部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中部开设的第一凹槽11用于对支撑板2进行固定设置,第一凹槽11中部开设的第二凹槽12以及第二凹槽12底部开设的透气孔13用于对电力转换器底部散发的热量经支撑板2后进一步流通并传送到外部,从而实现对电力转换器的散热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其中,支撑板2设置在底座1上,支撑板2上表面和下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1,支撑板2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板2内部架设有若干支柱22;底座1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1,支撑板2的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连接设置,且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第一凹槽11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底部设置有透气孔13。
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内设置有2个散热风扇4,其中,散热风扇4包括电机41、传动杆42、扇叶43,其中,传动杆42的一端与电机41的传动端连接,扇叶43设置在传动杆42上,且2个散热风扇4上的扇叶43互不接触;电机41外部套设有保护罩44。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下方设置有底座支脚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支撑板2放置在底座1中部开设的第一凹槽11内,且支撑板2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连接设置,此时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然后将电力转换器安装放置在支撑板2上方,电力转换器底部发出的热量经支撑板2上表面开设的透气孔21进入支撑板2中空设置的内部流通,然后经支撑板2下表面开设的透气孔21进入第二凹槽12内流通,再经过第二凹槽12底部开设的透气孔13流通到外部空气。同时,第二凹槽12内部设置的散热风扇4在电机41的作用下启动,散热风扇4将从第二凹槽12底部开设的透气孔13流入的冷空气经支撑板2开设的透气孔21导向电力转换器底部,进一步对电力转换器底部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的散热风扇4进一步对电力转换器底部进行散热,促进第二凹槽、以及支撑板2内中空设置的空气的流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板2,其中,支撑板2设置在底座1上,支撑板2上表面和下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1,支撑板2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支撑板2内部架设有若干支柱22;底座1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1,支撑板2的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连接设置,且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第一凹槽11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底部设置有透气孔13。
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内设置有2个散热风扇4,其中,散热风扇4包括电机41、传动杆42、扇叶43,其中,传动杆42的一端与电机41的传动端连接,扇叶43设置在传动杆42上,且2个散热风扇4上的扇叶43互不接触;电机41外部套设有保护罩44。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下方设置有底座支脚3。
本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固定卡板5,固定卡板5底部设置有卡件51;底座1两侧的顶部开设有与卡件51匹配的卡槽14,固定卡板5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卡件51与底座1进行卡接,且卡槽14内壁开设有螺纹孔,卡件51采用螺丝经螺纹孔与卡槽14进行螺纹连接。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固定卡板5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支撑板2放置在底座1中部开设的第一凹槽11内,且支撑板2两侧与第一凹槽11的内壁连接设置,此时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然后将电力转换器安装放置在支撑板2上方,然后将固定卡板5底部设置的卡件51与底座1两侧顶部的卡槽14进行卡接,再采用螺丝将卡件51与卡槽14进行螺纹连接,即完成电力转换器的安装。
电力转换器底部发出的热量经支撑板2上表面开设的透气孔21进入支撑板2中空设置的内部流通,然后经支撑板2下表面开设的透气孔21进入第二凹槽12内流通,再经过第二凹槽12底部开设的透气孔13流通到外部空气。同时,第二凹槽12内部设置的散热风扇4在电机41的作用下启动,散热风扇4将从第二凹槽12底部开设的透气孔13流入的冷空气经支撑板2开设的透气孔21导向电力转换器底部,进一步对电力转换器底部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卡板5与底座1两侧顶部设置的卡槽14卡接,实现对电力转换器的夹持安装设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电力转换器的滑脱,从而避免损坏电力转换器。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板,其中,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透气孔,电力转换器底部放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内部中空设置,且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支撑板的上下表面形成工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连接设置,且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置有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若干散热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包括电机、传动杆、扇叶,其中,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传动端连接,所述扇叶设置在传动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中的电机外部套设有保护罩。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底座支脚。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底部设置有卡件;所述底座两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卡件匹配的卡槽,所述固定卡板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卡件与所述底座进行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卡件采用螺丝经所述螺纹孔与卡槽螺纹连接。
CN201922047913.XU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Active CN211018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7913.XU CN211018617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7913.XU CN211018617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8617U true CN211018617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7913.XU Active CN211018617U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8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8775U (zh) 一种配电箱
CN20677517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充电器
CN210957496U (zh) 一种新型防高温低压开关柜
CN203967954U (zh) 变频器
CN211018617U (zh) 一种电力转换器散热装置
CN207706576U (zh) 一种新型散热通信机箱
CN210490135U (zh) 一种智能交流低压配电柜
CN213343094U (zh) 超薄开关电源
CN203416520U (zh) 控制器水冷风冷散热外壳
CN215419702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太阳能控制装置
CN211829733U (zh) 一种易散热的多功能变压器箱
CN210958940U (zh) 一种电路板抗干扰装置
CN21928656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支撑用的支架托盘
CN219936806U (zh) 一种隔离装置
CN206490343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配电柜
CN214588686U (zh) 一种可以调节断路器底座
CN215068005U (zh) 一种ups电源散热器导流罩机构
CN219499887U (zh) 分布式变频器
CN203840214U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2013941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开关电源
CN22087443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CN220108538U (zh) 一种led电源散热装置
CN21495925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电源适配器
CN220896653U (zh)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CN211429198U (zh) 一种用于变频器的散热基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