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1864U -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1864U
CN211011864U CN201921914390.8U CN201921914390U CN211011864U CN 211011864 U CN211011864 U CN 211011864U CN 201921914390 U CN201921914390 U CN 201921914390U CN 211011864 U CN211011864 U CN 211011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 film
air
filter
film humidifier
silen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43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arbon Yuan Comfortable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reenology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reenology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reenology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43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1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1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1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该消声器包括风管式箱体以及湿膜加湿器;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部。在本申请中,由于消声器的风管式箱体的尺寸通常相对较大,通过将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消声器中,而非如现有技术中将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新风处理装置中,可以使得在通过增大湿膜加湿器的迎风面积及厚度的方式提升湿膜加湿器的加湿能力时,湿膜加湿器的尺寸的增大不会对新风处理装置的尺寸造成影响。此外,由于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新风处理装置中的风机的出风方向的下游的消声器内部,因此,高湿的环境不会对风机的电机造成很大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风系统,通常包括新风处理装置、风管以及消声器,经新风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空气进入风管,消声器再进行消声。通常在新风处理装置内部安装湿膜加湿器,通过风机的作用,将湿膜上的水蒸气与空气作用后吹入风管来实现对空气的加湿;但经过加湿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非常高,高湿的环境对风机的电机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带来腐蚀的问题;而且若要提高湿膜加湿器的加湿能力,需要增加湿膜加湿器的迎风面积以及厚度,导致湿膜加湿器尺寸比较大,最终使得带加湿功能的新风处理装置的尺寸也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风管式箱体以及湿膜加湿器;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部。
在本申请中,由于消声器的风管式箱体的尺寸通常相对较大,通过将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消声器中,而非如现有技术中将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新风处理装置中,可以使得在通过增大湿膜加湿器的迎风面积及厚度的方式提升湿膜加湿器的加湿能力时,湿膜加湿器的尺寸的增大不会对新风处理装置的尺寸造成影响。此外,由于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新风处理装置的风机的出风方向的下游的消声器内部,因此,高湿的环境不会对风机的电机造成很大的影响。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阻性消声材料,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出风口。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风管式箱体的内壁上设置阻性消声材料,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消声效果。此外,考虑到高湿度环境对阻性消声材料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出风口,使得高湿的环境不会影响到阻性消声材料,提高了消声器整体的稳定性。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入风口。
在本申请中,将第一过滤器设置在风管式箱体的入风口可以将风机送来的风均匀分散到消声器风管式箱体的截面上,进而使得气流更加均匀的流过湿膜加湿器,提高加湿能力。此外,在消声器中设置第一过滤器可以对新风处理装置输送来的空气进行二次过滤,加强了对空气的过滤净化作用。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或HEPA过滤网和/或光触媒净化器和/或静电集尘器和/或二氧化钛净化器和/或负离子器和/或NCCO氧聚解过滤器。
在本申请中,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一过滤器,可以显著提高空气净化程度,加强了对空气的过滤净化作用。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湿膜加湿器包括加湿件以及接水盘,所述加湿件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加湿件由湿膜材料构成。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湿膜加湿器还包括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加湿件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接水盘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包括新风处理装置、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消声器,以及连接在所述新风处理装置和所述消声器之间的风管,所述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端与所述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消声器的入风端连接。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处理装置包括箱体、风机以及第二过滤器;所述风机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入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出风口。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风机电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消声器的出风端。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或HEPA过滤网和/或光触媒净化器和/或静电集尘器和/或二氧化钛净化器和/或负离子器和/或NCCO氧聚解过滤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声器在第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声器在第二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膜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新风系统;10-新风处理装置;101-箱体;102-风机;103-第二过滤器;104-除湿模块;20-消声器;21-风管式箱体;22-湿膜加湿器;221-加湿件;222-接水盘;223-进水管;224-出水管;225-第一进水管;226-第一出水管;227-第二进水管;228-循环水泵;23-阻性消声材料;24-第一过滤器;30-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目前的新风系统,通常包括新风处理装置、风管以及消声器,风管用于连接新风处理装置以及消声器。经新风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空气进入风管,消声器再进行消声。
通常在新风处理装置内部会安装湿膜加湿器,通过风机的作用,将湿膜上的水蒸气与空气作用后吹入风管来实现对空气的加湿;但经过加湿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非常高,高湿的环境对风机的电机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带来腐蚀的问题;而且若要提高湿膜加湿器的加湿能力,需要增加湿膜加湿器的迎风面积以及厚度,导致湿膜加湿器尺寸比较大,最终使得带加湿功能的新风处理装置的尺寸也偏大。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100。该新风系统100包括新风处理装置10、消声器20以及连接在新风处理装置10以及消声器20之间的风管30。该风管30的一端与新风处理装置10的出风端连接,该风管30的另一端与消声器的入风端连接。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表示风的流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消声器20采用的是抗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包括风管式箱体。抗性消声器是一种通过风管式箱体的管道截面的突变处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以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为了达到很好的消声作用,抗性消声器的尺寸都较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的改进点在于充分利用消声器20尺寸大的特点,将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消声器20内部。
下面对消声器20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消声器20包括风管式箱体21以及湿膜加湿器22。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内部。
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包括入风端以及出风端。入风端包括入风口、出风端包括出风口。于本实施例中,湿膜加湿器22可以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出风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湿膜加湿器22还可以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入风口,湿膜加湿器22还可以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中间。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湿膜加湿器22的设置位置需保证消声器20的正常工作,也即湿膜加湿器22的设置位置需满足风管式箱体21的管道截面的突变处或旁接共振腔等依然能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尺寸较大的特点,可以将大尺寸的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内部。由于将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内,而非设置在新风处理装置10内部,且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的尺寸通常相对较大,使得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内可以设置大尺寸的湿膜加湿器22,因此能够在不增加新风处理装置10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加湿能力。此外,由于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新风处理装置10中的风机的出风方向的下游的消声器20内部,因此,高湿的环境不会对新风处理装置10中的风机的电机造成很大的影响。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20,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阻性消声材料23。
于本实施例中,阻性消声材料23为玻璃棉,在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设置有厚度为2.5厘米的玻璃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性消声材料23还可以为玻璃纤维丝、低碳钢丝网、毛毡或者鸡蛋棉等隔音材料。阻性消声材料23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玻璃棉的厚度可以是2~4厘米,具体的,可以是2厘米的玻璃棉、3厘米的玻璃棉。当然,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的阻性消声材料23可以是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比如,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的阻性消声材料23可以是玻璃棉与玻璃纤维丝的组合设置,也可以仅为毛毡材料。对此,本申请均不作限定。
申请人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水蒸气等高湿环境很容易对上述的阻性消声材料23造成影响,使得阻性消声材料23的使用寿命极短,严重影响消声效果。因此,当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设置有阻性消声材料23时,该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出风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设置阻性消声材料23,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消声效果。此外,考虑到高湿度环境对阻性消声材料23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21的出风口,使得高湿的环境不会影响到阻性消声材料23,提高了消声器20整体的稳定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20还包括第一过滤器24,第一过滤器24也设置该风管式箱体21的内部。将第一过滤器24设置在消声器20的内部,也是充分的利用了消声器20尺寸大的特点。通过第一过滤器24可以对新风处理装置10输送来的空气进行二次过滤,加强了对空气的过滤净化作用。
此外,申请人在研究中还发现,在风管式箱体21的内部安装第一过滤器24还可以对气流产生均流的作用。因此,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一过滤器24设置在该风管式箱体的入风口。通过将第一过滤器24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入风口可以将新风处理装置10送来的风均匀分散到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的与风向垂直的截面上,进而使得气流更加均匀的流过湿膜加湿器22,提高加湿能力。
可选地,该第一过滤器24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或HEPA过滤网和/或光触媒净化器和/或静电集尘器和/或二氧化钛净化器和/或负离子器和/或NCCO氧聚解过滤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过滤器、过滤网、净化器、集尘器等都是目前市面上的常规器件,对于第一过滤器24具体选用上述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均不作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的第一过滤器24,可以显著提高空气净化程度,加强了对空气的过滤净化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充分利用了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的空间结构,将湿膜加湿器22以及第一过滤器24均设置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内部,整体式设置,方便安装,也方便后续对湿膜加湿器22以及第一过滤器24的维护。
请结合图2以及图3,下面对湿膜加湿器22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湿膜加湿器22包括加湿件221以及接水盘222,该加湿件221设置在接水盘222的上方。该加湿件221由湿膜材料构成。
可选地,该湿膜加湿器22还包括进水管223以及出水管224,进水管223与加湿件221连接,出水管224与接水盘222连接。下面对湿膜加湿器22的原理进行说明,进水管223连接外部水源。进水管223流进水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加湿件221的湿膜材料向下渗透,水分被湿膜材料吸收,形成均匀的水膜,干燥的空气通过该湿膜材料后,水分子充分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汽化、蒸发,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形成湿润的空气。多余的水进入接水盘222,从接水盘222上的出水管224流出。
请参阅图4,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湿膜加湿器22还可以采用循环水加湿方式,该湿膜加湿器包括第一进水管225、第二进水管227、第一出水管226以及循环水泵228。该第一进水管225与加湿件221连接,第二进水管227以及第一出水管226均与接水盘222连接,循环水泵228连接该第一进水管225以及第一出水管226。通过循环水泵228可以将接水盘222中的水输送到第一进水管225,进而实现水的循环,第二进水管227用于当接水盘中222的水小于使用量后,从外部水源进水。
下面对新风处理装置10进行介绍,请继续参考图1,该新风处理装置10包括箱体101、风机102、第二过滤器103以及除湿模块104。该风机102、第二过滤器103以及除湿模块104均设置在箱体101的内部。通过设置第二过滤器103以及除湿模块104使得该新风处理装置10具备除湿、净化的功能。
新风处理装置10的箱体101包括入风端以及出风端。入风端包括入风口、出风端包括出风口。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器103和除湿模块104可以设置在该箱体101的入风口,风机102可以设置在该箱体101的出风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过滤器103和除湿模块104设置在该箱体101的出风口,风机102设置在该箱体101的入风口,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了消声器20的内部,因此,在新风处理装置10中无需再设置湿膜加湿器22,因此,可以减小新风处理装置10的尺寸。通常情况下,设置湿膜加湿器22很占据空间,并且湿膜加湿器22的加湿能力与其自身的尺寸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增加湿膜加湿器22的加湿能力主要是增大湿膜加湿器22的迎风面积。因此,若要提高新风处理装置10中的湿膜加湿器22的加湿能力,必然使得新风处理装置10的尺寸也偏大。导致对新风处理装置10的安装空间有很高的要求,安装不灵活。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新风处理装置10的尺寸可以仅根据风机102、第二过滤器103以及除湿模块104的尺寸来设定,相比现有技术,节省了新风处理装置10设置湿膜加湿器22的空间,进而减小新风处理装置10的尺寸,便于新风处理装置10的安装和维护。
可选地,为了便于检测以及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以及风机电连接。该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消声器20的出风端。
当然,湿度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室内以及需要检测湿度的任意位置,本申请不作限定。
该控制器用于接收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的湿度以及控制风机102的开启和停止。比如,当控制器接收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湿度低于预设的湿度最低值时,则控制风机102开启,通过消声器20内的湿膜加湿器22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湿膜加湿器包含循环水泵时,控制器还与循环水泵电连接,当控制器控制风机102开启时也同时控制循环水泵的开启。又比如,当控制器接收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的湿度达到标准值时,则控制风机102停止。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新风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检测设备,比如温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
上述的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比如51单片机、也可以选用STM32单片机。上述的控制器也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选地,该第二过滤器103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或HEPA过滤网和/或光触媒净化器和/或静电集尘器和/或二氧化钛净化器和/或负离子器和/或NCCO氧聚解过滤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过滤器、过滤网、净化器、集尘器等也都是目前市面上的常规器件,对于第二过滤器103具体选用上述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均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消声器20内部已经设置有用于过滤、净化空气的第一过滤器24,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新风处理装置10也可以仅包括箱体101以及风机102或者仅包括箱体101、风机102以及除湿模块104,通过去除新风处理装置10内的第一过滤器24,可以进一步的节省了新风处理装置10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100,将湿膜加湿器22从新风处理装置10中脱离了出来,利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尺寸较大的原理,可以将大尺寸的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内部,由于在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内可以设置大尺寸的湿膜加湿器22,因此能够在不增加新风处理装置10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加湿能力。此外,由于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风机102的出风方向的下游的消声器20内部,因此,高湿的环境不会对风机102的电机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通过在风管式箱体21的内壁上设置阻性消声材料23,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消声效果。并且将湿膜加湿器22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21的出风口,使得高湿的环境也不会影响到阻性消声材料23,提高了消声器20整体的稳定性。此外,在风管式箱体21的内部安装第一过滤器24还可以对气流产生均流的作用。将第一过滤器24设置在该风管式箱体21的入风口。通过第一过滤器24设置在风管式箱体21的入风口可以将风机102送来的风均匀分散到消声器20的风管式箱体21的风向垂直的截面上,进而使得气流更加均匀的流过湿膜加湿器22,提高加湿能力。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包括风管式箱体以及湿膜加湿器;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阻性消声材料,所述湿膜加湿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风管式箱体的入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或HEPA过滤网和/或光触媒净化器和/或静电集尘器和/或二氧化钛净化器和/或负离子器和/或NCCO氧聚解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加湿器包括加湿件以及接水盘,所述加湿件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加湿件由湿膜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加湿器还包括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加湿件连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接水盘连接。
7.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处理装置、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以及连接在所述新风处理装置和所述消声器之间的风管,所述新风处理装置的出风端与所述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消声器的入风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处理装置包括箱体、风机以及第二过滤器;所述风机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入风口,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风机电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消声器的出风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活性炭过滤器和/或HEPA过滤网和/或光触媒净化器和/或静电集尘器和/或二氧化钛净化器和/或负离子器和/或NCCO氧聚解过滤器。
CN201921914390.8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Active CN211011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4390.8U CN211011864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4390.8U CN211011864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1864U true CN21101186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4390.8U Active CN211011864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18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6834A (zh) * 2020-10-19 2021-03-02 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全效除霾新风机及其除霾方法
CN114151899A (zh) * 2021-12-06 2022-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
EP4134593A1 (en) * 2021-08-12 2023-02-15 BSH Hausgeräte GmbH Cooker hood and air duct holder thereof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6834A (zh) * 2020-10-19 2021-03-02 兰舍通风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全效除霾新风机及其除霾方法
EP4134593A1 (en) * 2021-08-12 2023-02-15 BSH Hausgeräte GmbH Cooker hood and air duct holder thereof
CN114151899A (zh) * 2021-12-06 2022-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1864U (zh) 一种消声器及新风系统
WO2018082304A1 (zh) 一种净化除湿机
CN207797321U (zh) 一种空气净化空调新风机
CN212719998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17129352A (ja) 室内を加湿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8518760A (zh) 空调器
CN1122838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518761A (zh) 空调器
CN205747198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1290298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671649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487716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713393U (zh) 一种空气新风净化系统
CN216448325U (zh) 一种机房新风系统
CN220471801U (zh) 一种自动净化调节温湿度的新风设备
CN213656997U (zh) 一种空气加湿节能环保设备
CN212378180U (zh) 一种超薄型中央式带全热回收-除湿新风净化机
CN220083255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空气过滤器
CN215175646U (zh) 一种暖通空调节能自控装置
CN216114515U (zh) 一种吸顶式新风机
CN213206042U (zh) 一种净化空气效果好的车间专用排尘换气风机
CN208398307U (zh) 一种加湿除霾新风/回风一体机
CN219593306U (zh) 一种养殖业圈舍内除湿装置
CN219283529U (zh) 空气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3000 No.7 Lanxiang Road, West Ta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carbon yuan comfortable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7 Lanxiang Road, West Ta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GREENOLOGY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