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1486U -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1486U
CN211011486U CN201921353407.7U CN201921353407U CN211011486U CN 211011486 U CN211011486 U CN 211011486U CN 201921353407 U CN201921353407 U CN 201921353407U CN 211011486 U CN211011486 U CN 211011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body layer
energy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34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534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1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1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1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属于节能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锅体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锅体层底部,且隔热层与锅体层底部之间设有燃烧室,所述隔热层上设有分别与燃烧室相连通的进火口和尾气排口。该节能燃烧装置通过在锅体层底部设置用于形成燃烧室的隔热层,且在燃烧室内设置螺旋导热层,使得燃烧室内燃烧的火焰及产生的热量可沿螺旋分布,有效增加了火焰热量与锅体层之间的热交换面积,使热交换作用更充分,进而使燃烧热效率大大增加,燃料使用量成倍减少,大幅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对空气的污染,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锅体层采用厚底薄边设置,使得经过锅体层传出的热量更加均匀,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火的使用都是低效率的。仅拿做饭来讲,火焰的热效率仅10%左右。也就是说90%的热量都浪费掉去加热周围的空气了。在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的同时,还使得空气热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而且排放污染严重,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颗粒物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存环境。尤其如今的大城市人口数量剧增,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更加严重,雾霾充斥了空气,进而造成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燃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对火的使用方式单一而导致火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率低且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包括锅体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锅体层底部,且隔热层与锅体层底部之间设有燃烧室,所述隔热层上设有分别与燃烧室相连通的进火口和尾气排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外沿与锅体层底部相固接,所述燃烧室设置于隔热层非外沿部分与锅体层底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与锅体层分体设置,且隔热层外沿与锅体层底部相吻合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外沿与锅体层底部之间的接触面为弧状边沿面。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内设有沿螺旋状布置的螺旋导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上的尾气排口与螺旋导热层的螺旋出口端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进火口为对应螺旋导热层入口端的倾斜式入口或对应螺旋导热层中心的竖直式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层自中心向边缘的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尾气排口上设有引气口,所述引气口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范围为60~90°。
进一步地,所述尾气排口连通有总排管道,所述总排管道外侧设有水箱,且总排管道位于水箱内部分为螺旋布置或分管阵列布置,所述水箱连通有生活用水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该节能燃烧装置通过在锅体层底部设置用于形成燃烧室的隔热层,且在燃烧室内设置螺旋导热层,使得燃烧室内燃烧的火焰及产生的热量可沿螺旋分布,有效增加了火焰热量与锅体层之间的热交换面积,使热交换作用更充分,进而使燃烧热效率大大增加,燃料使用量成倍减少,大幅减少了尾气排放和对空气的污染,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
2.锅体层采用厚底薄边设置,由于燃烧室内部边侧的热量较少,因此经过锅体层传出的热量更加均匀,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体层1、隔热层2、进火口21、燃烧室3、螺旋导热层4、尾气排口5、引气口51、电控火源6、温度检测设备61、总排管道7、滤净设备8、水箱9、生活用水端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包括锅体层1、隔热层2、位于锅体层1和隔热层2之间的燃烧室3以及将燃烧室3螺旋分隔的螺旋导热层4,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锅体层1采用圆状的锅体结构,圆状锅体层1的外沿底端焊接固定有隔热层2,所述隔热层2与锅体层1之间留设有3~6cm的预定间距,用以形成产生热量的燃烧室3,所述隔热层2的内表面焊接固定有螺旋状布置于燃烧室3内的螺旋导热层4,所述螺旋导热层4与锅体层1底部相吻合(参考图2),用以将燃烧室3内的燃烧火焰及所产生的热量沿螺旋分布,可有效增加火焰热量与锅体层1之间的热接触面积,使热交换作用更加充分。
优选地,所述锅体层1采用厚底薄边设置,即锅体层1自中心向边缘的厚度逐渐减小,用以配合燃烧室3内部边侧的热量较少的物理特性,使得经过锅体层1传出的热量更加均匀,提高实用性。
所述隔热层2上对应螺旋导热层4中心设有进火口21,用以通入热源火焰,并使其产生的热量自螺旋中心逐步向外螺旋传导,也可对应靠近螺旋导热层4中心的位置均匀设置多个进火口21,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以及进火的效率,所述隔热层2上对应以螺旋导热层4分隔燃烧室3的螺旋出口端设有尾气排口5,用以使火焰燃烧产生的尾气可经螺旋传导自尾气排口5排出,能有效防止燃烧室3内因尾气过多而造成的燃烧效率降低,提高了结构的可用性。
优选地,所述尾气排口5连通设有抽气泵,用以显著提升尾气的排放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锅体层1包括但不限于铁、不锈钢、铝,用以与现有锅体材质相同,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所述隔热层2和螺旋导热层4使用的材质与锅体层1对应相同,用以使各部分具有同等的冷缩热涨指数,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锅体层1、隔热层2以及螺旋导热层4也可一体成型,便于批量生产,其中所述隔热层2的内表面还涂刷有2~3mm的ZS-1材料耐高温隔热层,用以利用ZS-1材料的耐热、隔热特性,使热量可有效地被保存在隔热层2内,进而保证增加热量与锅体层1之间的针对传递。
优选地,所述螺旋导热层4表面涂刷1~2mm的ZS-1材料耐高温隔热层,用以使热量更有效地沿螺旋状传递。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隔热层2上的进火口21处对应设有一个电控火源6,所述电控火源6的火焰喷口与进火口21之间留设有2~5cm的预定间距,以便于火焰与空气充分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3中,所述尾气排口5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检测尾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设备61。
所述温度检测设备61采用型号为QAE22A的插入管道式温度传感器,且温度检测设备61输出端电连接有型号为STM32的微控制器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有型号为LY2NJ的继电器模块输入端,所述继电器模块输出端与电控火源6电连接,用以通过温度检测设备61实时检测尾气排口5内尾气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实时传输至微控制器,进而由微控制器传出信号通过继电器传递至电控火源6,可根据尾气携带的热量变化自动调整电控火源6的输出火源大小,提高整体热量传导的平稳性。
具体地,所述电控火源6采用燃气灶,所述燃气灶的燃气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通入燃气流量的节流阀,所述继电器模块输出端与节流阀电连接,所述电磁阀采用型号为L947W的电动节流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对于与实施例1-2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尾气排口5并联接入一条总排管道7中,用以将同一楼房中多个住户使用后产生的尾气通过总排管道7集中,所述总排管道7出口端设有滤净设备8,用以对尾气进行监测和过滤,滤除有害物质以达到合格的排放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净设备8采用型号为JWYLX-150~600的过滤吸附净化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对于与实施例1-3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总排管道7的延伸路径上设有水箱9,所述水箱9连通有设置楼房住户处的生活用水端91,用以将尾气中携带的剩余热量交换释放于水箱9中,从而为水箱9中的水加热获得温水,由于使用的是免费的余热,因此成本很低。
优选地,所述总排管道7在位于水箱9内部的布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旋布置、分管阵列布置,用以显著增加总排管道7与水箱9内部水之间的热交换面积,进而提升热交换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水箱9内还可设置电热模块,用以在达到设定水温时,补足尾气热量之外的所需热量,使得水箱9水温始终处于恒定状态,所述电热模块可采用型号为NSG-A18的电热丝。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对于与实施例1-4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尾气排口5上一体设有一个引气口51,所述引气口51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范围采用60~90°,用以借助竖向烟囱的原理,使尾气排口5处具备一定的吸力,进而有助于火焰及热量自动沿螺旋导热层4行进,提高了可用性。
优选地,所述进火口21采用对应螺旋导热层4入口的倾斜式入口,用以有效提高火焰的进入方向与螺旋导热层4入口方向的一致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对于与实施例1-5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7所示,所述锅体层1与隔热层2分体设置,所述隔热层2的外沿与锅体层1底部吻合接触,用以有效减轻在颠勺、出锅以及刷锅等需要移动锅体层1时的整体结构重量,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在锅体层1损坏时可以同规格更换,提高了实用性。
具体地,所述隔热层的外沿上与锅体层底部之间的接触面采用与锅体层适配吻合性更好的弧状边沿面。
该节能燃烧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打开电控火源6,电控火源6产生的火焰及热量经隔热层2的进火口21进入燃烧室3内部,并在燃烧室3内部螺旋导热层4的导向作用下沿螺旋方向传递,火焰及产生的热量与锅体层1底部充分接触传热;
进而由火焰燃烧产生的尾气以及尾气携带的剩余热量自螺旋导热层4出口端的尾气排口5传输至总排管道7,总排管道7经水箱9将尾气余热换热至水箱9内的水中,形成温水供给生活用水端91;
经过水箱9换热后,总排管道7中的剩余尾气由滤净设备8过滤净化,并最终排至空气中即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锅体层底部,且隔热层与锅体层底部之间设有燃烧室,所述隔热层上设有分别与燃烧室相连通的进火口和尾气排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层外沿与锅体层底部相固接,所述燃烧室设置于隔热层非外沿部分与锅体层底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层与锅体层分体设置,且隔热层外沿与锅体层底部相吻合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层的外沿与锅体层底部之间的接触面为弧状边沿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室内设有沿螺旋状布置的螺旋导热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热层上的尾气排口与螺旋导热层的螺旋出口端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火口为对应螺旋导热层入口端的倾斜式入口或对应螺旋导热层中心的竖直式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锅体层自中心向边缘的厚度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尾气排口上设有引气口,所述引气口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范围为60~9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尾气排口连通有总排管道,所述总排管道外侧设有水箱,且总排管道位于水箱内部分为螺旋布置或分管阵列布置,所述水箱连通有生活用水端。
CN201921353407.7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Active CN211011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3407.7U CN211011486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3407.7U CN211011486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1486U true CN211011486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2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3407.7U Active CN211011486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14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574A (zh) * 2019-08-20 2019-11-08 翟剑锋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CN112984566A (zh) * 2021-03-05 2021-06-18 攀枝花学院 一种节能大锅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5574A (zh) * 2019-08-20 2019-11-08 翟剑锋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CN112984566A (zh) * 2021-03-05 2021-06-18 攀枝花学院 一种节能大锅灶
CN112984566B (zh) * 2021-03-05 2022-12-16 攀枝花学院 一种节能大锅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11486U (zh) 一种节能燃烧装置
CN208846493U (zh) 一种废热回收集成小炒灶
CN206037389U (zh) 燃气热水器
CN108151299A (zh) 采用秸秆颗粒燃料的热水炉取暖系统
CN206018986U (zh) 一种燃烧甲醇的卧式锅炉
CN207379346U (zh) 烟气余热回收器
CN207378870U (zh) 节能采暖炉
CN207702723U (zh) 一种应用在模块锅炉机组中的预混式燃气锅炉
CN211503232U (zh) 一种大流量水加热器
CN205245520U (zh) 节能卫生蒸汽补助采暖炉
CN206145724U (zh) 换热器式生物颗粒取暖炉
CN206055945U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燃气锅炉
CN202562018U (zh) 双出口秸秆燃气热水器
CN2247285Y (zh) 一种多用节煤炉
CN202013018U (zh) 采暖供水两用热水炉
CN202562021U (zh) 一种节能环保海水锅炉
CN202171319U (zh) 高效节能立式多胆锅炉
CN2720290Y (zh) 一种多功能采暖炉
CN209279389U (zh) 新型高效环保热风锅炉
CN205909498U (zh) 一种快速加热水箱的家用锅炉
CN205783758U (zh) 一种新型悬浮旋燃的锅炉
CN2789639Y (zh) 水套式节能灶
CN2736691Y (zh) 燃气锅炉
CN205897525U (zh) 一种热水工程机
CN2767896Y (zh) 民用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