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2953U - 飞行指尖陀螺 - Google Patents

飞行指尖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92953U
CN210992953U CN201920581671.XU CN201920581671U CN210992953U CN 210992953 U CN210992953 U CN 210992953U CN 201920581671 U CN201920581671 U CN 201920581671U CN 210992953 U CN210992953 U CN 210992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flying
bearing
fingertip gyroscop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16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海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w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16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9295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358 priority patent/WO202021594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92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9295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飞行指尖陀螺,包括旋转握持部、主体部及控制单元;旋转握持部包括旋转中心件和轴承件,轴承件将旋转中心件轴承连接于主体部;主体部包括主体架和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控制单元位于主体部中,用于控制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提供飞行助力,以驱动飞行指尖陀螺悬浮飞行。本申请通过在指尖陀螺设计飞行助力单元,使飞行指尖陀螺在没有外力夹持的情况下浮空飞行的效果,解决了飞行指尖陀螺玩法单一的缺陷,极大增强了其趣味性。

Description

飞行指尖陀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玩具,特别涉及一种飞行指尖陀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指尖陀螺只能在手掌上进行操作,需要通过拇指与另外一个手指的捏力提供固定支点,再利用第三个手指拨动使其在两个指尖间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指尖陀螺,以解决指尖陀螺在没有外力夹持下悬空飞行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飞行指尖陀螺,包括旋转握持部、主体部及控制单元;所述旋转握持部包括旋转中心件和轴承件,所述轴承件将所述旋转中心件轴承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主体架和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提供飞行助力,以驱动所述飞行指尖陀螺悬空飞行;
其中,所述主体架包括主体上壳、主体支架和主体下壳,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相对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支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主体支架包括至少两对分隔区域,每一对分隔区域用于分别放置一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
其中,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分别设有两个轴承定位部,所述两个轴承定位部用于安装所述轴承件,所述旋转中心件包括两个手指帽,所述两个手指帽通过所述轴承件轴承连接于所述两个轴承定位部;
其中,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的中心位置向所述主体支架方向凹陷形成两个凹陷槽,所述两个凹陷槽分别用于收容所述两个手指帽,所述主体上壳的所述轴承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壳凹陷形成的所述凹陷槽中,所述主体下壳的轴承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下壳凹陷形成的所述凹陷槽中;
其中,每一所述轴承定位部包括在对应的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开设的轴承槽,所述轴承件收容于所述轴承槽并可相对于所述轴承槽转动,所述轴承件的外径面与所述轴承槽的内壁配合,所述轴承件的内径面与所述旋转中心件配合;
其中,每一所述轴承定位部包括在对应的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设置的固定凸台,所述轴承件收容于所述轴承槽并可相对于所述轴承槽转动,所述轴承件的内径面与所述固定凸台配合,且所述轴承件环绕所述固定凸台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凸台转动,所述轴承件的外径面与所述旋转中心件配合;
其中,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轴承定位部包括在两个所述通孔内部分别安装的两个活动凸台,所述两个活动凸台通过通过一根穿设于贯穿通孔中的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主体架中心部位且贯穿所述主体架,所述活动凸台与所述轴承件的内径面配合安装,所述手指帽与所述轴承件的外径面配合安装;
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部上下端的贯穿孔,所述旋转中心件为一根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后,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轴承件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手指帽;
其中,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设有轴承定位部,所述轴承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轴承件配合,而将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
其中,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中心位置向所述主体支架方向凹陷形成两个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刚好收容所述手指帽,所述轴承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凹陷槽内部;
其中,所述轴承定位部是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分别开设的轴承槽,所述轴承槽用于和所述轴承件配合安装;
其中,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呈十字形的支架臂,所述呈十字形的支架臂将所述主体支架分隔成两对分隔区域,所述主体部包括两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每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分别对称分布于对应的一对分隔区域内;
其中,所述飞行助力单元包括马达和安装在所述马达上的旋翼,且所述马达收容于所述主体下壳;
其中,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采用镂空设计;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器和至少一个接收器,且安装在所述主体架的外围,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接收器,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接收器安装在所述主体架的外围,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其中,在所述主体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所述发射器和2个所述接收器,在所述主体架的周缘均匀分布了4个所述发射器和4个所述接收器;
其中,在所述主体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所述发射器和2个所述接收器,在所述主体架的周缘均匀分布了4个所述发射器;
其中,在所述主体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所述发射器和2个所述接收器,在所述主体架的周缘均匀分布了2个所述发射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自转传感器,所述自转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主体部的自转速度来控制所述飞行助力单元的启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飞行指尖陀螺通过设计飞行助力单元和控制器,实现了在没有外力夹持的情况下,对飞行指尖陀螺悬空飞行的控制,使得飞行指尖陀螺的动作多样化,增加了趣味性与人机互动可玩性,解决了现有的陀螺只能在手中旋转,不能在空中飞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飞行指尖陀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行指尖陀螺的爆炸图;
图3是图2实施例中主体上壳与旋转握持部的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行指尖陀螺的爆炸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主体上壳与旋转握持部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行指尖陀螺的爆炸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主体上壳与旋转握持部的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飞行指尖陀螺的爆炸图;
图9是图8实施例中主体上壳与旋转握持部的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飞行指尖陀螺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空间分布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空间分布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空间分布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空间分布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轴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申请提供一种飞行指尖陀螺100,包括:包括旋转握持部10、主体部20及控制单元30;旋转握持部10包括旋转中心件12,及连接旋转中心件12与主体部20的轴承件14;主体部20包括主体架22和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24,每对飞行助力单元24分别对称位于被主体架22分隔的区域内;控制单元30设置于主体部20中,用于控制飞行助力单元24产生飞行助力来实现飞行指尖陀螺100的悬空飞行,控制单元30包括自转传感器32和控制器34,当绕着旋转握持部10主体部20自转时,自转传感器32将检测主体部20的自转速度,若主体部20自转速度达到预设速度,控制器34控制飞行助力单元24工作产生飞行助力,实现飞行指尖陀螺100悬浮飞行。
如图2所示,主体架22包括主体上壳222、主体支架224和主体下壳226,主体上壳222和主体下壳226相对地安装在主体支架224的上下两侧,主体支架224包括呈十字形的支架臂,呈十字形的支架臂将主体支架224分隔成两对分隔区域,主体部20包括两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24,每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24分别对称分布于对应的一对分隔区域内。这种对称分布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对分隔区域中的两个分隔区域不相邻。
主体架22是整个飞行指尖陀螺100的安装壳体和框架。主体外壳222和主体下壳226通过螺钉228分别与柱体支架224连接,二者形成整个产品的的外壳,起到对飞行指尖陀螺100内部零件的保护。主体支架224将飞行指尖陀螺100分为多个区间,不同的区间用于收容不同的飞行助力单元24。在主体上壳222和主体下壳226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飞行助力单元24的飞行助力单元固定盖2222和飞行助力单元固定座2262。
同时,实施例中的主体外壳222和主体下壳226都是采用镂空设计,这种设计一方面有利于飞行指尖陀螺100的轻量化设计,另一方面也是飞行助力单元24产生上升气流的设计考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旋转中心件12包括两个手指帽,用于手指夹持;在主体上壳222和主体下壳226中央相对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轴承定位部225,两个手指帽与设置于主体上壳222和主体下壳226的两个轴承定位部225分别通过轴承件14连接,实现手指帽与主体部20的轴承连接。使用者通过手指夹住上下对称设置的手指帽,拨动主体部20就可以实现飞行指尖陀螺100的自转,控制器34当自转传感器32感应到主体部20的自转速度达到预设速度时,就会启动飞行助力单元24产生飞行助力,这样飞行指尖陀螺100就可以实现悬浮飞行。
具体的,如图3所示,由于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在此处的结构相同,因此图3是以上壳主体222为示意,下壳主体226结构与图3所示相同,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中央位置分别向主体支架224方向凹陷,分别形成上下2个凹陷槽221。2个凹陷槽221分别用于对应收容安装两个手指帽。在2个凹陷槽221槽底面开有用于安装轴承件14的圆形轴承槽2212,该轴承槽2212即为主体架22的轴承定位部225。如图16所示,轴承件14的外径面144与轴承槽2212的内壁配合安装,使得轴承件14收容于轴承槽2212并可相对于轴承槽2212转动。手指帽分别与轴承件14配合安装并收容在凹陷槽221里,此时的手指帽是与轴承件的内径面142配合安装。这种收容式安装的设计有助于整体设计的轻巧,有效的利用了主体架22的内部空间。
另有一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由于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在此处的结构相同,因此图5是以上壳主体222为示意,下壳主体226结构与图5所示相同,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中央位置分别向主体支架224方向凹陷,分别形成上下2个凹陷槽221,2个凹陷槽221分别用于收容安装手指帽。如图5和图16所示,在上下2个凹陷槽221的槽底面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凸台2214,该固定凸台2214即为主体架22的轴承定位部225。固定凸台2214和轴承件14的内径面142配合安装,且轴承件14环绕固定凸台2214且可相对于固定凸台2214转动,手指帽与轴承件14的外径面144配合安装并收容在凹陷槽221里。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由于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在此处的结构相同,因此图7是以上壳主体222为示意,在下壳主体结构与图7所示相同,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中央位置分别向主体支架224方向凹陷,分别形成上下2个凹陷槽221。凹陷槽221用于收容安装手指帽,在2个凹陷槽221的槽底面分别开有通孔223,两个分别开设于个凹陷槽221的槽底面的通孔223的位置对应且不贯穿,即两个所述通孔223为盲孔。在2个通孔223的内部分别安装有2个活动凸台2232,该活动凸台2232即为主体架22的轴承定位部225。2个活动凸台2232通过一根穿设于贯穿通孔中的连接轴227固定连接,连接轴227位于主体架22的中心部位,且贯穿主体架22并可相对主体架22转动。如图16所示,活动凸台2232与轴承件14的内径面142配合安装且可相互转动,手指帽与轴承件14的外径面144配合安装且相互固定。借助轴承件14实现了活动凸块2232与手指帽之间的轴承安装,进而实现了主体部20与旋转中心件12的轴承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3为方形通孔,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3还可为圆形通孔等。
另有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主体部2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主体部20上下端的贯穿孔,一个旋转轴穿设于于所述贯穿孔中且可在贯穿孔中转动,该旋转轴即为旋转握持部10的旋转中心件12。旋转轴(旋转中心件12)通过轴承件14与主体部20固定连接,并且在旋转轴(旋转中心件12)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了用于手指夹持的手指帽。使用者通过两根手指夹持住手指帽,再拨动主体部20,使得主体部20绕着旋转轴124旋转。
具体的,主体上壳222和主体下壳226设有轴承定位部225,该轴承定位部225的作用在于将轴承件14和主体部20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旋转轴124与主体部20的轴承连接。
具体的,如图9所示(由于上壳主体222和下壳主体226在此处的结构相同,因此图9是以上壳主体222为示意,在下壳主体结构与图9所示相同),主体上壳222和主体下壳226的中心位置向主体支架224方向凹陷形成上下2个凹陷槽221。形成的2个凹陷槽221刚好用于收容手指帽,同时轴承定位部225也设置在2个凹陷槽221里。凹陷槽221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收容手指帽122,使整个产品的设计更为小巧;另一方面将手指帽收容于凹陷槽221内,可以很好地保护手指帽,当整个指尖飞行陀螺100起飞降落时,避免手指帽跟地面的碰撞。
具体的,如图16所示,在上下2个凹陷槽221的槽底面分别开设有上2个轴承槽2212,这2个轴承槽2212即为轴承定位部225,用于和轴承件14的外径面144配合安装。此时轴承件14的内径面142与旋转轴124配合安装,轴承件14的外径面144与轴承槽2212的内壁相配合,从而实现了轴承槽2212与旋转轴124的轴承连接,进而实现了主体部20与旋转中心件12的轴承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10,主体架22被主体支架224分为四个区域,呈田字形。主体部20包括两对飞行助力单元24,两对飞行助力单元24对称分布于所述主体架内。两对飞行助力单元24呈田字形的对称分布有利于飞行指尖陀螺100在飞行时对平衡的保持,便于控制单元30对飞行助力单元24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2所示,飞行助力单元24包括马达242和旋翼244两个部件,在主体下壳226上设置有专门收容马达242的收容槽2263,并且在主体支架224上也有与收容槽2263配合的收容盖2243。马达242安放于收容槽2263内部,并由收容盖2243盖合固定。通过在主体下壳226和主体支架224上分别设置收容槽2263和收容盖2243,实现对马达242的位置固定,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使得飞行指尖陀螺100的整体设计紧凑巧妙。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飞行指尖陀螺100的控制单元包括自转传感器32和控制器34,自转传感器32用于检测主体部20在被拨动时自转的速度,当自转速度达到设定值时,自转传感器32将会给飞行助力单元24发送启动信号,实现飞行指尖陀螺100的悬浮飞行。控制器34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器342和至少一个接收器344,这些发射器342和接收器344分布在主体架22的外围,这样设计有利于发射器342和接收器344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防因为信号被主体架22遮挡。优选的,发射器342与接收器344成对的并排设置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34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接收器,该发射接收器能够发射接收信号,发射接收器安装在所述主体架的外围,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具体的,发射器342可以为信号发射元器件,可以向外发射信号,接收器344为信号接收元器件,可以接收被反射回来的信号,被发射和接收的信号包括电磁信号和声波信号。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发射器342为红外发射管,接收器344为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对外发射红外信号,当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此时红外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控制飞行助力单元24调整飞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2和图11,在主体架22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发射器342和2个接收器344(即Z轴方向上,Z轴为垂直于主体架22上下端面的轴线),即主体上壳222的上端面安装1个发射器342和1个接收器344,在主体下壳226的下端面安装1个发射器342和1个接收器344;同时在主体架22的周缘间隔分布4个发射器342和4个接收器344(即X轴和Y轴方向上,X轴与Y轴为将主体架22平分为4个区域的轴线),主体支架224和主体下壳226的外边缘处设置有专门安装发射器342和接收器344的安装槽346。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34在空间的分布如图12所示(其在主体架22的安装可以参考图2的情形),可参照图2分布的情形,在主体架22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发射器342和2个接收器344,即主体上壳222的上端面安装1个发射器342和1个接收器344,在主体下壳226的下端面安装1个发射器342和1个接收器344;同时在主体架22的周缘间隔分布4个发射器342,主体支架224和主体下壳226的外边缘处设置有专门安装发射器342的安装槽346。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器34在空间的分布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在主体架22的安装可以参考图2的情形),在主体架22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发射器342和2个接收器344,即主体上壳222的上端面安装1个发射器342和1个接收器344,在主体下壳226的下端面安装1个发射器342和1个接收器344;同时在主体架22的周缘间隔分布2个发射器342,主体支架224和主体下壳226的外边缘处设置有专门安装发射器342的安装槽346。
上述的实施例中,轴承件14可以采用向心轴承,如向心滚球轴承、向心滚针轴承等。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轴承件14为向心滚球轴承,包括外径面144和内径面142,主体部20通过跟轴承件14配合安装,从而实现主体部20绕着旋转握持部10自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握持部、主体部及控制单元;所述旋转握持部包括旋转中心件和轴承件,所述轴承件将所述旋转中心件轴承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主体架和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中,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两对飞行助力单元提供飞行助力,以驱动所述飞行指尖陀螺悬空飞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包括主体上壳、主体支架和主体下壳,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相对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支架的上下两侧,所述主体支架包括至少两对分隔区域,每一对分隔区域用于分别放置一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分别设有两个轴承定位部,所述两个轴承定位部用于安装所述轴承件,所述旋转中心件包括两个手指帽,所述两个手指帽通过所述轴承件轴承连接于所述两个轴承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的中心位置向所述主体支架方向凹陷形成两个凹陷槽,所述两个凹陷槽分别用于收容所述两个手指帽,所述主体上壳的所述轴承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壳凹陷形成的所述凹陷槽中,所述主体下壳的所述轴承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下壳凹陷形成的所述凹陷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轴承定位部包括在对应的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开设的轴承槽,所述轴承件收容于所述轴承槽并可相对于所述轴承槽转动,所述轴承件的外径面与所述轴承槽的内壁配合,所述轴承件的内径面与所述旋转中心件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轴承定位部包括在对应的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设置的固定凸台,所述轴承件的内径面与所述固定凸台配合,且所述轴承件环绕所述固定凸台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凸台转动,所述轴承件的外径面与所述旋转中心件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轴承定位部包括在两个所述通孔内部分别安装的两个活动凸台,所述两个活动凸台通过通过一根穿设于贯穿通孔中的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位于所述主体架中心部位且贯穿所述主体架,所述活动凸台与所述轴承件的内径面配合安装,所述手指帽与所述轴承件的外径面配合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部上下端的贯穿孔,所述旋转中心件为一根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后,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轴承件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手指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设有轴承定位部,所述轴承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轴承件配合,而将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中心位置向所述主体支架方向凹陷形成两个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刚好收容所述手指帽,所述轴承定位部设置在所述凹陷槽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定位部是在所述凹陷槽的槽底面分别开设的轴承槽,所述轴承槽用于和所述轴承件配合安装。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呈十字形的支架臂,所述呈十字形的支架臂将所述主体支架分隔成两对分隔区域,所述主体部包括两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每对所述飞行助力单元分别对称分布于对应的一对分隔区域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助力单元包括马达和安装在所述马达上的旋翼,且所述马达收容于所述主体下壳。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中任一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壳和所述主体下壳采用镂空设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器和至少一个接收器,安装在所述主体架的外围,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发射接收器,所述至少一个发射接收器安装在所述主体架的外围,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所述发射器和2个所述接收器,在所述主体架的周缘均匀分布了4个所述发射器和4个所述接收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所述发射器和2个所述接收器,在所述主体架的周缘均匀分布了4个所述发射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架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2个所述发射器和2个所述接收器,在所述主体架的周缘均匀分布了2个所述发射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指尖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自转传感器,所述自转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主体部的自转速度来控制所述飞行助力单元的启动。
CN201920581671.XU 2019-04-25 2019-04-25 飞行指尖陀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992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671.XU CN210992953U (zh) 2019-04-25 2019-04-25 飞行指尖陀螺
PCT/CN2020/080358 WO2020215946A1 (zh) 2019-04-25 2020-03-20 飞行指尖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1671.XU CN210992953U (zh) 2019-04-25 2019-04-25 飞行指尖陀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92953U true CN210992953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1671.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992953U (zh) 2019-04-25 2019-04-25 飞行指尖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929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4327A (zh) * 2019-04-25 2019-08-16 东莞市宏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指尖陀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4327A (zh) * 2019-04-25 2019-08-16 东莞市宏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指尖陀螺
CN110124327B (zh) * 2019-04-25 2024-03-22 东莞市宏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指尖陀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7667B2 (en) Remote-control flying craft
US11454963B2 (en) Self-propelled device with center of mass drive system
US7497759B1 (en) Directionally controllable, self-stabilizing, rotating flying vehicle
JP2520497Y2 (ja) 飛行機玩具
JP2017077887A (ja) 電動立ち乗り車
JP2002292153A (ja) 方向合成推力を制御可能な回転する玩具
CN210992953U (zh) 飞行指尖陀螺
CN110124327B (zh) 飞行指尖陀螺
KR20160016830A (ko) 다목적 자체 추진 장치
CN106515946A (zh) 机器人
CN104606901A (zh) 一种高度气压检测红外线反射感应式玩具飞行器结构及其应用
CN206355571U (zh) 一种方向盘游戏控制设备
US20040092207A1 (en) Construction toy with remote control
CN204411723U (zh) 一种高度气压检测红外线反射感应式玩具飞行器结构
WO2020215946A1 (zh) 飞行指尖陀螺
CN107982913A (zh) 一种游戏手柄和获取游戏手柄控制方向的方法
CN107021167B (zh) 两用两轮电动平衡车
KR101996306B1 (ko) 무선조종 비행체 컨트롤러
CN212861894U (zh) 无人机及飞行器
CN210813914U (zh) 飞行指尖陀螺
US20230159163A1 (en) Rotary aircraft and interactive method of the same
WO2007146563A2 (en) Directionally controllable, self-stabilizing, rotating flying vehicle
CN214205235U (zh) 一种高精度一体化测试转台
CN205940568U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的姿态数据获取装置
JPH0459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