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0164U -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Google Patents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90164U CN210990164U CN201820914992.2U CN201820914992U CN210990164U CN 210990164 U CN210990164 U CN 210990164U CN 201820914992 U CN201820914992 U CN 201820914992U CN 210990164 U CN210990164 U CN 2109901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frame
- handle
- distraction
- link
- stru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现有的口腔颌面手术撑开器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口腔处于被迫撑开状态,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部、第二撑开部和手柄,第一撑开部与第二撑开部之间设置有角度锁定螺丝,撑开部连接手柄,第一撑开部上设置有咬合支撑结构,咬合支撑结构与第一支撑部活动连接,咬合支撑结构包括咬合杆、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一端与第一撑开部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两端固定连接咬合杆,增加可供患者主动施力的咬合支撑结构,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在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背景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研究和防治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通常在进行手术时,需要使用到口腔撑开器,来将患者的口腔撑开,以便进行颌面手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 207186603 U公开了一种新型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用撑开器,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包括位 于上端的第一撑开钳头及位于下端的第一夹持钳头;第二主体,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二撑开钳头 及位于下端的第二夹持钳头;第一主体的中部与 第二主体的中部通过角度锁定螺丝铰接并成型 为X型结构;辅助手柄,辅助手柄可拆卸的套设于 第一夹持钳头及第二夹持钳头上;固定装置,固 定装置设置于辅助手柄上,用于对第一撑开钳头 及第二撑开钳头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
而现有的用于口腔颌面手术的口腔撑开器,通常作用于使用者口腔上颚和舌面,使用过程患者口腔长时间处于被迫撑开状态,引起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解决现有撑开器使用舒适感差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部、第二撑开部和手柄,所述第一撑开部作用于口腔下颌面,所述第二撑开部作用于口腔上颚,所述第一撑开部与第二撑开部之间设置有角度锁定螺丝,角度锁定螺丝用于对第一撑开部和第二撑开部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避免通过医护人员的握持辅助手柄来维持角度的恒定,也避免手术过程中撑开部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影响手术正常实施,所述撑开部连接手柄,所述第一撑开部上设置有咬合支撑结构,所述咬合支撑结构与第一支撑部活动连接,所述咬合支撑结构包括咬合杆、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一端与第一撑开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两端固定连接咬合杆,使用者口腔被撑开时,上下颌面之间高度大于牙齿间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架在使用者口腔内竖直方向支撑,将第二连接架及与第二连接架固定的咬合杆架在撑开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架在使用者口腔内横向支撑,将两端部的咬合杆架在患者上下之间的大臼齿位置,为使用者提供着力点,供使用者咬合,减小撑开部对患者口腔内壁的压迫,增加使舒适感,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的主要作用为定位咬合杆。
更进一步,各所述咬合杆包括咬合部和撑杆,所述咬合部位于撑杆两端部,所述咬合杆一体制成,所述撑杆中部为实心金属管,所述撑杆外部包裹橡胶材料,各所述咬合部采用无毒橡胶材料制成并供大臼齿咬合,所述撑杆在口腔内部竖直方向上,并将两端部的咬合部送至上下对应的大臼齿位置,橡胶材质的咬合部减小器件对牙齿造成的损伤,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撑开部包括撑头和撑杆,所述撑头与撑杆一体制成,所述撑头为扁平状椭圆形,增大撑开部与患者口腔内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尖端,增加其使用舒适感及安全性,所述撑杆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通过在定位孔与通孔之间设置子母扣活动连接,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分别位于定位孔与通孔两侧,将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卡在子母扣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之间的角度可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架进行调节,进而改变咬合杆的相对位置,患者咬合咬合杆并通过咬合杆进行支撑,第一连接架不需要与第一撑开部钉死。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连接的一端呈倒Y形,所述Y形端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通过在定位孔与通孔之间设置子母扣活动连接,倒Y形连接架与第一撑开部之间的角度不可调。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架呈C形,所述第二连接架由口腔外部向内弯折,其弯折角度与人体牙齿排布形状相似,因不同患者牙齿排布不同存在微小差异,C形连接架在患者口腔内靠近牙齿,避免框架纵横分布影响医生手术。
更进一步,所述手柄呈S形,所述手柄靠近撑开部的一端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撑开部与手柄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撑开部与手柄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与撑开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手柄靠近撑开部的一端S形弯折弧度大于其远离撑开部的一端S形弯折弧度,小弧度便于医护人员手持并控制撑开角度,大弧度用于避开医护人员视线,避免手柄间距较小影响医护人员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现有口腔颌面的基础上增加可供患者主动施力的咬合支撑结构,减小患者口腔被动撑开状态下口腔内壁所受压力,减轻患者痛苦,咬合支撑结构角度不固定,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差异进行小幅度调节,咬合支撑结构与口腔颌面撑开器拆卸方便,便于消毒,整体撑开器结构合理简单,不影响医护人员观察手术,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咬合支撑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Y形第二连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撑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5给出,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部1、第二撑开部2和手柄3,所述第一撑开部1作用于口腔下颌面,所述第二撑开部2作用于口腔上颚,所述第一撑开部1与第二撑开部2之间设置有角度锁定螺丝,角度锁定螺丝用于对第一撑开部1和第二撑开部2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避免通过医护人员的握持辅助手柄来维持角度的恒定,也避免手术过程中撑开部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影响手术正常实施,所述撑开部连接手柄3,所述第一撑开部1上设置有咬合支撑结构4,所述咬合支撑结构4与第一支撑部1活动连接,所述咬合支撑结构4包括咬合杆5、第一连接架6和第二连接架7,所述第一连接架6一端与第一撑开部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6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7两端固定连接咬合杆5,使用者口腔被撑开时,上下颌面之间高度大于牙齿间高度,所述第一连接架6在使用者口腔内竖直方向支撑,将第二连接架7及与第二连接架固定的咬合杆5架在撑开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架7在使用者口腔内横向支撑,将两端部的咬合杆5架在患者上下之间的大臼齿位置,为使用者提供着力点,供使用者咬合,减小撑开部对患者口腔内壁的压迫,增加使舒适感,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二连接架7的主要作用为定位咬合杆5。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咬合杆5包括咬合部51和撑杆52,所述咬合部51位于撑杆52两端部,所述咬合杆5一体制成,所述撑杆52中部为实心金属管,所述撑杆52外部包裹橡胶材料,各所述咬合部51采用无毒橡胶材料制成并供大臼齿咬合,所述撑杆52在口腔内部竖直方向上,并将两端部的咬合部51送至上下对应的大臼齿位置,橡胶材质的咬合部51减小器件对牙齿造成的损伤,起缓冲和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撑开部1包括撑头101和撑杆102,所述撑头101与撑杆102一体制成,所述撑头101为扁平状椭圆形,增大撑开部与患者口腔内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尖端,增加其使用舒适感及安全性,所述撑杆102上设置有定位孔103,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通过在定位孔103与通孔之间设置子母扣活动连接,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分别位于定位孔103与通孔两侧,将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卡在子母扣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之间的角度可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架6进行调节,进而改变咬合杆5的相对位置,患者咬合咬合杆5并通过咬合杆5进行支撑,第一连接架6不需要与第一撑开部1钉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撑开部1包括撑头101和撑杆102,所述撑头101与撑杆102一体制成,所述撑头101为扁平状椭圆形,增大撑开部与患者口腔内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尖端,增加其使用舒适感及安全性,所述撑杆102上设置有定位孔103,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连接的一端呈倒Y形,所述Y形端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通过在定位孔103与通孔之间设置子母扣活动连接,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分别位于定位孔103与通孔两侧,将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卡在子母扣之间,倒Y形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之间的角度不可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架7呈C形,所述第二连接架7由口腔外部向内弯折,其弯折角度与人体牙齿排布形状相似,因不同患者牙齿排布不同存在微小差异,C形连接架7在患者口腔内靠近牙齿,避免框架纵横分布影响医生手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3呈S形,所述手柄3靠近撑开部的一端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撑开部1与手柄3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撑开部2与手柄3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3与撑开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手柄3靠近撑开部的一端S形弯折弧度大于其远离撑开部的一端S形弯折弧度,小弧度便于医护人员手持并控制撑开角度,大弧度用于避开医护人员视线,避免手柄间距较小影响医护人员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现有口腔颌面的基础上增加可供患者主动施力的咬合支撑结构,减小患者口腔被动撑开状态下口腔内壁所受压力,减轻患者痛苦,咬合支撑结构角度不固定,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差异进行小幅度调节,咬合支撑结构与口腔颌面撑开器拆卸方便,便于消毒,整体撑开器结构合理简单,不影响医护人员观察手术,实用性强。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包括第一撑开部(1)、第二撑开部(2)和手柄(3),所述第一撑开部(1)与第二撑开部(2)之间设置有角度锁定螺丝,所述撑开部连接手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部(1)上设置有咬合支撑结构(4),所述咬合支撑结构(4)与第一支撑部(1)活动连接,所述咬合支撑结构(4)包括咬合杆(5)、第一连接架(6)和第二连接架(7),所述第一连接架(6)一端与第一撑开部(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6)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7)两端固定连接咬合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咬合杆(5)包括咬合部(51)和撑杆(52),所述咬合部(51)位于撑杆(52)两端部,所述咬合杆(5)一体制成,各所述咬合部(51)采用无毒橡胶材料制成并供大臼齿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开部(1)包括撑头(101)和撑杆(102),所述撑杆(102)上设置有定位孔(103),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通过在定位孔(103)与通孔之间设置子母扣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连接的一端呈倒Y形,所述Y形端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6)与第一撑开部(1)通过在定位孔(103)与通孔之间设置子母扣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7)呈C形,所述第二连接架(7)由口腔外部向内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呈S形,所述手柄(3)靠近撑开部的一端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撑开部(1)与手柄(3)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撑开部(2)与手柄(3)连接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手柄(3)与撑开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14992.2U CN210990164U (zh) | 2018-06-13 | 2018-06-13 |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14992.2U CN210990164U (zh) | 2018-06-13 | 2018-06-13 |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90164U true CN210990164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8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1499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90164U (zh) | 2018-06-13 | 2018-06-13 |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90164U (zh) |
-
2018
- 2018-06-13 CN CN201820914992.2U patent/CN2109901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45195B2 (en) | Patient controlled dental device and method | |
AU2020244400B2 (en) | Dental occlusion and tension band ties, systems and methods | |
WO2014117631A1 (zh) | 舌背弹性牵引装置、夹持钳、安装钳、引线器及植入方法 | |
JP2023501493A (ja) | 上顎直接牽引用および下顎間接牽引用口腔外矯正装置 | |
CN110720886A (zh) |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
CN210990164U (zh) |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
JP2021508282A (ja) | 改良された上顎の拡大装置および前方牽引装置 | |
CN211933986U (zh) | 一种便于灵活应用的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 | |
CN105769265B (zh) | 骨架自锁式医用开口器 | |
US8414291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maxillary deficiency using miniscrews | |
CN105640482B (zh) | 医用口腔撑开器 | |
CN211131979U (zh) | 一种腭裂术后辅助康复训练鼻夹 | |
CN203988300U (zh) | 下颌骨髁突复位撑开器 | |
CN214857031U (zh) | 口腔颌面外科撑开器结构 | |
CN202060910U (zh) | 一次性口腔治疗开口器 | |
CN109350141B (zh) | 一种用于牙槽骨与颌骨微调整术的撑开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5831757U (zh) | 医用口腔撑开器 | |
CN105640483B (zh) | 自锁式医用开口器 | |
TWM316066U (en) | Outter fixed device for cervical vertebra | |
JP2021526439A (ja) | 睡眠時無呼吸症及び/又はいびきを治療するための顎変位システム、及び当該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 |
CN217244315U (zh) |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便于操作的撑开设备 | |
CN214342845U (zh) | 一种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口外复位器械 | |
CN214967248U (zh) | 一种穿戴式术后下颚固定托具 | |
CN211243986U (zh) | 固定角度可调式骨科关节吊架 | |
CN213883562U (zh) | 一种下颌前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