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0047U - 一种免手洗拖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手洗拖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90047U
CN210990047U CN201920545259.2U CN201920545259U CN210990047U CN 210990047 U CN210990047 U CN 210990047U CN 201920545259 U CN201920545259 U CN 201920545259U CN 210990047 U CN210990047 U CN 210990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p
limiting
squeezing
water
dispos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52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开靖
袁邦杰
袁义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90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900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14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combined with squeezing or wring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14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combined with squeezing or wringing devices
    • A47L13/144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combined with squeezing or wringing devices having squeezing roll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20Mops
    • A47L13/24Frames for mops; Mop heads
    • A47L13/254Plate fram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免手洗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挤水装置,挤水装置设有供拖把头穿过的挤水口,还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一侧作为固定侧,另一侧作为摆动侧,摆动侧设有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支撑挤水部上下平动运动以实现对拖把头的清洁体的挤水和清洗,具有挤干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免手洗拖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免手洗拖把。
背景技术
拖把一般是指采用拖把头上的清洁体进行拖地的清洁用品,为了维持清洁体较好的性能,使用时或使用后,需要及时对脏污的清洁体进行挤水和清洁。
目前出现了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使用较为轻松和方便,称之为免手洗拖把,具体来说:拖把杆连接有拖把头,拖把头设有清洁体,拖把杆上连接可相对运动的操作部,操作部下端设置挤水装置,所述的拖把头具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展开可拖地状态,即正常使用状态,另一种是收起状态,可用于清洗和挤水,挤水过程为,在拖把头收起状态下,拖把头与拖把杆基本平行,用户一手握住操作部,另一只手握住拖把杆,两只手相对运动以使挤水装置与拖把杆相对运动,从而使拖把头插入挤水装置的挤水口,通过与挤水装置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对拖把头清洁体的挤水挤干,该挤干指的是相对挤干,清洁体仍然具有一定的湿度,而清洗,则是通过反复挤水,即拖把头可浸入水中来反复挤水,以求达到清洗目的,然而,目前的产品,虽然也能够使用,但是还有改进的必要,这是因为,目前存在着清洗和挤干程度不理想,或者需要更多次操作挤水过程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清洗和挤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免手洗拖把,挤干效果好、性能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手洗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挤水装置,挤水装置设有供拖把头穿过的挤水口,还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一侧作为固定侧,另一侧作为摆动侧,摆动侧设有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支撑挤水部上下平动运动以实现对拖把头的清洁体的挤水和清洗。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固定侧即为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杆所在,那么相对一侧的连杆作平动运动,即摆动侧的挤水部作平动运动,因此挤水口横截面变化均衡,而且由于平行四连杆机构运动稳定,所以每次挤水的一致性较高,在实际使用中,挤水性能稳定,差异小,而且由于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所以使挤水部得到很好支撑,几乎无变形,支撑强度高,挤水效果好。综合上述,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应用有利于挤水部相对对面侧的往复移动距离相对一致,且具有很好的支撑性,从而创制了一种挤水特性,即通过平行四连杆结构得到一种挤水口开度变化。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挤干效果好、性能稳定的优点。
作为改进,挤水部包括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或者,挤水部包括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或者,第一挤水区、第二挤水区、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优点:相比现有技术,设有针对拖把头清洁体清洁的几种结构,挤水同时,实现刮刷清洁,具有挤干效果和清洁效果均好且效率高的优点。
作为改进,对于第一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而言,采用挤压辊或挤压梗或前述两种结构的组合。
优点:挤压辊操作较为轻松,挤压梗生产方便、成本较低,两者结合可结合双方优点满足使用需求。
作为改进,挤水部包括多个挤水区,各挤水区采用挤压辊或挤压梗或前述两种结构的组合,各挤水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优点:如果全部采用挤压辊,则挤干操作最为轻松,而且配合平行四连杆机构的特点,给挤压辊提供足够支撑力,在配合使用水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对清洁体起到一定挤压清洁作用,如果采用挤压梗,则提出了另一种可选的结构,成本较低,而如果进行组合,则可结合双方优点满足使用需求。
作为改进,其中一个或多个挤水区设有导水结构,或刮刷清洁区设有导水结构,或两个区之间设有导水结构,或者前述几种情况进行组合设置。
优点:及时将挤出的水排出,提高挤干效率,避免重复挤水。
作为改进,导水结构采用导水孔、或导水面、或导水孔在前和导水面在后这样组合设置的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性好。
作为改进,导水面的尾端导水部呈引导水流远离拖把头流动的形状。
优点:导水效果更好。
作为改进,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自上而下呈斜向后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两平行摆杆在初始状态下呈水平状态。
优点:1、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自上而下呈斜向后设置,可使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两平行摆杆向后倾斜设置,这样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实现在清洗时挤水口间距变大和清洗阻力变小、挤水时挤水口间距变小和挤压阻力变大的使用效果, 2、和挤压部的倾斜趋势一致,更有利于结构紧凑,3、对挤压部的支撑较好,挤水时,较为稳定。
作为改进,平行四连杆机构为自复位平行四连杆机构。
优点:不会松垮,而且能够较快速地回位到初始位置,有利于挤干效率的提高。
作为改进,自复位平行四连杆机构在复位后,挤水口横截面处于小的情况或最小的情况。
优点:在每次对拖把头清洁体进行挤水时,挤水口横截面总是处于小的情况或最小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挤干效果的提高。
作为改进,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U形件,位于上侧的为第一U形件,位于下侧的为第二U形件,第一U形件的后部、第二U形件的后部分别与挤水口的壳体可转动连接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第一U形件的前部、第二U 形件的前部分别与挤水部可转动连接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动侧。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生产装配方便、强度较高。
作为改进,挤水部包括挤水座,挤水座为一组装件或整体件。
优点:生产装配方便、强度较高。
作为改进,挤水座大致呈阶梯形,以阶梯处作为分界大致将挤水座分为上下两部分,挤水座的下部相比挤水座的上部更为靠近固定侧;所述的挤水座的中上部、或中部、或中下部、或下部与第二U形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挤水座的上部与第一U形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
优点:整体件运动平稳,受力较好。
作为改进,挤水座的上部设有第一挤水区,第一挤水区设有第一挤压辊,挤水座的下部设有刮刷清洁区。
优点: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分布较为优化,更有利于提高挤干和清洁效果,而且,第一挤压辊对拖把头清洁体具有挤压、导向和保护的三重作用,导向作用之一为拖把头返回时,更有利于拖把头插入挤水口,使用更加轻松和方便。
作为改进,刮刷清洁区包括倾斜部分和设于倾斜部分的清洁齿部。
优点:更有利于拖把头清洁体自然地被挤压,即更容易适应拖把头清洁体从松软状态到逐步被挤压状态的自然过度,有利于平稳顺畅和使用轻松方便,而且,清洁的同时有利于快速达到最大的挤压程度,更有利于挤干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挤水座下部的下端设有第二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设有第二挤压辊。
优点:第二挤压辊设在下端,拖把头进入挤水口时,第二挤压辊将滚动导入拖把头,对拖把头有很好的导入作用,防止拖把头清洁体受阻过度被撕裂,有利于减少挤水阻力,操作平稳顺畅,使用轻松方便。
作为改进,第一挤水区还设有第一挤压梗,第一挤压辊、第一挤压梗、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结构,有利于提高挤干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第一挤压梗的前端面、清洁齿部的前端面大致分布在同一倾斜面上。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结构,有利于提高挤干、清洁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第一挤水区还设有第二挤压梗,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梗、第一挤压梗、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第二挤压梗距离对面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挤压辊距离对面侧的距离。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结构,有利于提高挤干、清洁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梗之间、或者第二挤压梗与第一挤压梗之间设有导水结构,或者这两者均设有导水结构。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结构,有利于提高导水效果和挤水效率。
作为改进,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在挤水时挤水部向对面侧运动的幅度。
优点:防止产品因摆幅过度造成产品部件损伤,提高产品使用可靠性、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挤干、清洁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第一限位结构为限制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杆向上摆动幅度的结构。
优点:结构紧凑,限位强度高,限位稳定性、可靠性好。
作为改进,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在第一U形件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或在第一U 形件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或在第二U形件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或在第二U 形件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或两个U形件均设有所述的弯部或横向部,该弯部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两后侧竖部限位配合,该横向部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横部或竖向部或这两者限位配合。
优点:1、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能使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不至于越位,保障了挤水结构在设定范围内进行清洗和挤水;2、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避免了上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不至于因越位而碰伤挤水口周边的壳体;3、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可有效保障复位弹性体(弹簧或聚氨酯)在设定范围内伸缩或扭转,防止复位弹性体因伸缩或扭转过度而失效;4、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减少了上侧臂在上摆超越上限位置时因碰撞挤水口周边的壳体而产生的“叭叭”的声响,影响房间寂静;5、通过第一限位结构的设置,使挤水结构的整体性能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改进,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自复位结构:第一U形件与挤水座之间设有拉簧,该拉簧的上端与设于第一U形件中间位置的第一连接部连接,该拉簧的下端与设于挤水座下部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复位效果好,生产安装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扭力弹簧结构:所述的扭力弹簧结构设置在第一U形件转动部,或者设置在第二U形件的转动部,或者均有设置,挤水壳体设有与转动部转动连接的安装孔,安装孔外侧设有压盖,扭力弹簧的一只脚与转动部固定连接,另一只脚与挤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盖与挤水壳体连接。
优点:结构隐蔽,受力集中,生产安装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挤水部的挤压侧从侧面视角看,该挤压侧包括上下依序连接的竖直段和向后倾斜段。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结构,有利于挤水部的工作面与清洁体从松软到挤压过度的适应性,受力分布均衡,最终有利于实现挤干性能。
作为改进,第一挤水区设于竖直段,刮刷清洁区设于向后倾斜段,或者还具有第二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设于竖直段和向后倾斜段之间、或第二挤水区设于向后倾斜段的下端,或者没有刮刷清洁区,取而代之的是沿向后倾斜段依序设置的多个挤压辊。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结构,有利于提高挤干、清洁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第一挤水区包括第一挤压辊、第一挤压梗,第一挤压梗设于竖直段的下端,第一挤压辊的滚动面比第一挤压梗相对向前突出,在第一挤压棍下面和第一挤压梗后侧设有排水口。
优点:结构紧凑,第一挤压辊、第一挤压梗挤出的水能够及时导流走,没有产生滞流和重复挤水的现象,做到随挤随排,更有利于提高挤干效果和效率。
作为改进,挤水装置设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与拖把杆套接,操作手柄的下端设置挤水口的壳体。
优点:操作方便,结构紧凑。
作为改进,操作手柄设有可直推解锁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将挤水装置整体限位在拖把杆上不掉落。
优点:该改进有利于拖地时挤水装置整体不会从拖把杆掉落压到拖把头,用户使用时更加方便,而且,直推指直接推动操作手柄,也就是说只要用一定的外力推动操作手柄即可解锁,无需设置按钮等额外操作结构来解锁,操作更为快速方便。
作为改进,可直推解锁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结构,第一个结构为上限位结构,该上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拖把杆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此时拖把头位于挤水口上方,第二个结构为下限位结构,该下限位结构指第二限位结构;上下限位结构均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于拖把杆上,另一部分设于操作手柄上,所述的一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的另一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而一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又分弹性结构、非弹性结构两种;上下限位结构相互间具有共用部分或者相互间完全独立设置。
优点:方便操作,利于放置,生产简单,安装方便。
作为改进,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设于拖把杆上的限位凹陷,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弹性限位件,或者,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限位凹陷,另一部分为设于拖把杆上的弹性限位件。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同时也有利于生产。
作为改进,对于弹性限位件设于操作手柄的情况,弹性限位件采用形成操作手柄一部分外壳的弹性板,弹性板内表面设有限位凸起。
优点:结构更为简单,而且,考虑到便于生产的问题,即等操作手柄与拖把杆安装后,再装弹性板即可,换句话说,上述结构免除了操作手柄与拖把杆安装时还需考虑限位结构安装的问题,另外还考虑到操作手柄外壳的平整度要求,因此上述改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技术效果。
作为改进,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凸出于拖把杆表面设置的且两侧可横向弹性变形的凸块,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卡接部,卡接部设有沿拖把杆轴线设置的卡口,卡口供凸块沿拖把杆轴线自上而下弹性卡入以实现卡接锁定;或者一部分为凸出于拖把杆表面设置的且可径向弹性变形的凸部,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供凸部进出的通道,连接部设有连通该通道并可与凸部径向配合的凹口,凸部与凹口径向配合以实现两者相对锁定。
优点:限位更加可靠、稳定性高,同时有利于模具简单,生产成本低;另外,凸部与凹口径向配合的结构,限位手感强,耐磨损,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作为改进,凸块采用横向贯穿且中空的回形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同时也有利于生产,工艺简单,安装方便。
作为改进,回形结构横向窄,沿拖把杆的轴线方向长,回形结构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面,或者,回形结构采用圆环形结构。
优点:回形结构更加稳定可靠,第一导向面提高导向作用,更有利于回形结构卡入卡口。
作为改进,回形结构的两侧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凸出部,凸出部顶面为平面。
优点:限位更加可靠、稳定性高,同时平行于轴线的凸出部,它的顶面为平面,平面沿轴线方向既长,面积又大,在卡接时挤压耐磨,有利于长期使用。
作为改进,分体式结构的卡接部包括设于操作手柄的安装槽、与安装槽连接的限位块。
优点:更加方便生产,简化模具,降低成本。
作为改进,安装槽设置于操作手柄下端内壁后部,安装槽、拖把杆、挤水口自后向前依序设置。
优点:该结构及位置更方便模具设计,结构分布更为合理,结构紧凑性更好。
作为改进,限位块的两侧或后侧设有卡台,或这两种结构的组合,相应的,安装槽的相应部位设有卡接口。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使限位块方便装配、连接可靠,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方便、降低成本。
作为改进,限位块螺接固定于操作手柄下端内侧壁中,该限位块后段两侧分别一体设置一中空圆柱段,安装槽对应位置设置两个可以容纳中空圆柱段的腔体,该腔体通过螺钉将限位块螺接固定。
优点:对限位块固定的牢固性更好,使用更稳定、更加耐久。
作为改进,限位块为一体成型的U形块,该U形块的U形入口为V字形入口,在U形块中部两内侧分别设置一凹陷,凹陷外侧为实体。
优点:位于卡口两侧的部分形成所述的U形部,凹陷外侧采用实体,具有强度高的优势,卡接锁定更为可靠。
作为改进,操作手柄的内壁设有与凸块或凸部滑动配合的轴向槽。
优点:为凸块或凸部设置了容纳空间,即可在轴向槽内运动,同时也更有利于操作手柄与拖把杆套接,既可辅助轴向定位,又可以避免松旷。
作为改进,对于采用凸块的情况,轴向槽设有与凸块卡接固定的卡接段,卡接段用于固定凸块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对于采用凸部的情况,轴向槽设有与凸部径向配合固定的连接段,连接段也设有供凸部进出的另一通道,连接部设有连通该另一通道并可与凸部径向配合的另一凹口,凸部与另一凹口径向配合固定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
优点:该改进可以称为对拖把杆的上定位,当拖把不使用时,可将拖把向上拉起,拖把头穿过挤水口后位于挤水口上方,这样,将拖板竖放时,挤水口所在的壳体的下端面就作为支撑面,放置较为平稳,而且拖把头立起状态下的放置更有利于保护拖把头,该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了凸块或凸部和与之滑动配合的轴向槽,利用凸块或凸部这一结构实现对操作手柄固定以不影响拖把头拖地使用(即下限位)、不使用时可对拖把头固定以避免拖把头挤压挤水口内挤水组件(即上限位)和上下推拉导向的多个功能,结构设计巧妙、创新大,用较少的结构实现了多个功能,具有很大进步。
作为改进,卡接段位于轴向槽的上尾部,卡接段两侧采用收窄结构,该收窄结构用于压缩凸块两侧使之弹性撑紧固定在卡接段中。
优点:提供一种优选,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而且更加方便生产,简化模具,降低成本。
作为改进,在轴向槽的上尾部设置卡接段,卡接段两侧采用收窄结构,在收窄结构的上尾部两侧面处,分别设有两个与凸块两侧的凸出部配合的凹槽,该凹槽可配合凸块实现配合定位。
优点:该卡接定位由于凸块两侧的凸出部与收窄结构的凹槽是非挤压状态的配合定位,不存在施压变形的长时间存放状态,使回形凸块的使用寿命更长,而且不会产生失效与变形脱落,使得定位更加牢靠,性能更加稳定。
作为改进,上限位结构独立设置,该上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拖把头背面的沿拖把杆轴向设置的配合凸起、与配合凸起配合实现轴向限位的配合开口,配合开口设于操作手柄的侧向敞口的顶端;或者,配合开口设于拖把头背面,配合凸起设于操作手柄的侧向敞口的顶端。
优点:该上限位结构无需凸块配合,减少了对凸块的磨损,显著延长了凸块的使用寿命,另外,该上限位结构结构非常简单,生产装配方便。
作为改进,拖把头背面设有与拖把杆下端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设于拖把头背面的中部,配合凸起设于拖把头背面与第二限位块上侧面的衔接处,或者,配合开口设于该衔接处。
优点,在拖把头上限位状态下,上述改进有利于降低整体的重心,使拖把整体放置更为稳定。
作为改进,拖把头与拖把杆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该转动限位结构用于拖把头在两种状态切换时的定位。
优点:使用方便,更有利于免手洗的实现。
作为改进,转动限位结构包括弹性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弹性件、第一限位块设于拖把杆下端,弹性件为第一限位块提供弹力,第二限位块设于拖把头背面,拖把杆下端与第二限位块可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设有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块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沿拖把头转动周向依序分布,第二限位面沿拖把头长度方向设置,第三限位面沿拖把头厚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面在外力作用下可从第二限位面转动至第三限位面并与之重新配合而实现清洗与挤水的使用状态,反之则从第三限位面转动至第二限位面并与之重新配合而实现拖地的使用状态。
优点:拖把头相对于拖把杆回弹角度大,回弹效果好,第一限位面分别与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配合时可实现拖把头清洗、挤水和拖地的多重功能,操作和使用都非常的方便。
作为改进,还设有用于控制拖把头只向挤水口一侧翻转的单向翻转结构。
优点:翻转后拖把头变成对准挤水口的可清洗与挤水状态,如果没有单向翻转结构,用户可能会操作拖把头向挤水口后侧翻转,从而拖把头变成没有对准挤水口,因此,设置单向翻转结构后,拖把头只会朝正确的一侧翻转,用户可傻瓜化操作,无需特别注意,使用与操作更为便利。
作为改进,第二限位面的尾端设有沿拖把头厚度方向设置的周向限位用的凸起,第一限位块设有与该凸起配合限位的配合面。
优点:这样设置,可避免第一限位块旋转过度,阻止和限位拖把头朝另一方向翻转。结构非常简单,限位稳定、可靠,而且非常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改进,单向翻转结构包括拖把杆首杆、第二限位块,在拖把杆首杆前端的U形夹两侧一面设置平面,在第二限位块前侧边部设置与其对应的凸起平台,该平台与所述的平面配合实现转动限位。
优点:单向翻转定位可靠,模具成型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拖把头包括清洁体、基板、背板,清洁体与基板固定连接,基板位于清洁体与背板之间,基板与背板可拆式卡接。
优点:不仅拆卸与安装快捷方便,而且结构简单、限位可靠,该结构与现有技术对比省去了中隔板、按钮和回弹片等部件,节省了大量零部件和模具投入,生产成本更低。
作为改进,基板背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这些第一卡接部均沿基板背面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布于基板背面的两侧,相应的,背板内侧面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同时卡接后又较为稳固,还便于生产。
作为改进,基板与背板之间设有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括:基板的一端设置为套接部,背板与之对应的一端设有插入套接部中的弹性部。
优点: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还便于生产。
作为改进,基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槽,背板与之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挡块。
优点:更好地连接基板和背板,同时拆装方便,还便于生产。
作为改进,弹性部为与背板一体成型制得的弹性部或者分体设置的弹性部。
优点:结构简单,还便于生产。
作为改进,还包括:基板设有可按压使用的弹性限位按钮,背板设有与之对应配合限位的限位孔,弹性限位按钮用于限制基板沿背板长度方向的运动。
优点:卡接后使基板和背板间的卡接结构更为稳固,更换拆装拖把头清洁体组件更加方便。
作为改进,基板一体成型有所述的弹性限位按钮,该弹性限位按钮与基板在长度方向为一端连接的半悬空结构或两端连接的中部悬空结构。
优点:结构更加优化,另外,便于模具成型,简化生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的拖把头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的拖把头收起状态下的前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的拖把头相关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的拖把头相关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8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9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前视图。
图11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后视图。
图12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B-B向剖视图。
图13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俯视图。
图14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左视图。
图15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17为采用实施例一的免手洗拖把的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18为采用实施例一的免手洗拖把的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19为采用实施例一的免手洗拖把的状态示意图之三。
图20为采用实施例一的免手洗拖把的状态示意图之四。
图21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二的挤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2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二的挤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23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挤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4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挤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25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挤水组件的半剖示意图。
图26为操作手柄套接有首杆的侧视图。
图27为图27的C-C向剖视图。
图28为操作手柄半剖后的前视图。
图29为A放大视图。
图30为A放大视图下限位块采用另一种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B放大视图下未卡接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B放大视图下已经卡接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B放大视图下采用非挤压式配合结构时未连接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B放大视图下采用非挤压式配合结构时已经连接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第二种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第三种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第四种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第二限位结构采用定位凹陷和弹性板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9为凹陷和弹性板配合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40为采用分体式结构时凸块与首杆的装配关系爆炸示意图。
图41为采用分体式结构时凸块与首杆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第二限位结构采用凸部和凹部径向配合结构时操作手柄部分相关结构的前视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43为第二限位结构采用凸部和凹部径向配合结构时首杆部分相关结构采用一体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第二限位结构采用凸部和凹部径向配合结构时首杆部分相关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第二限位结构采用凸部和凹部径向配合结构时首杆部分相关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6为对拖把头单向转动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对拖把头单向转动限位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8为对拖把头单向转动限位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9为采用螺钉固定限位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50为采用螺钉固定限位块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采用扭力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采用扭力弹簧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53为采用扭力弹簧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54为C放大视图。
图55为沿扭力弹簧横向半剖示意图。
图56为D放大视图。
图57为弹性部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8为弹性部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9为关于上限位结构在操作手柄处的部分的分体式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0为图59中完成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免手洗拖把收起放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2为独立设置的上限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3为采用图62所示结构实现上限位固定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1、拖把杆,2、拖把头,3、挤水口,4、导水孔,5、导水面,5.1、尾端导水部,6、第一U形件,7、第二U形件,8、挤水座,9、第一挤压辊,10、刷齿,11、第二挤压辊,12、第一挤压梗,13、第二挤压梗,14、弯部, 15、横向部,16、竖部,17、倾斜部分,18、横部,19、竖向部,20、拉簧,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2、扭力弹簧,23、安装孔,24、压盖,25、一只脚,26、另一只脚,27、竖直段,28、向后倾斜段,29、操作手柄,29.1、手持部,30、壳体,31、限位凹陷,32、弹性板,33、限位凸起,34、凸块,35、凸出部,36、安装槽,37、限位块,38、卡台,39、卡接口,40、中空圆柱段,41、腔体,42、螺钉,43、V字形入口,44、凹陷,45、轴向槽,46、卡接段, 47、凹槽,48、弹性件,49、第一限位块,50、第二限位块,51、销轴,52、第一限位面,53、第二限位面,54、第三限位面,55、凸起,56、首杆,57、平面, 58、平台,59、清洁体,60、基板,61、背板,62、第一卡接部,63、第二卡接部,64、套接部,65、弹性部,66、限位槽,67、限位挡块,68、弹性限位按钮, 69、限位孔,70、导向块,71、转动部,72、安装斜槽,73、转动配合孔,74、凸部,75、连接部,76.1、凹口,76.2、另一凹口,77、穿孔,78、塞块,79、固定孔,80、固定槽,81、环形槽,82、卡爪,83、卡槽,84、配合凸起,85、配合开口,86、侧向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清洁体59可以是多种,比如胶棉块、海绵块、拖布等,可采用塑料(高分子) 发泡、超纤、棉布等材质。以下将胶棉块作为清洁体59来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免手洗拖把,包括拖把杆1、拖把头2、挤水装置,挤水装置设有供拖把头2穿过进行挤水的挤水口3,还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一侧作为固定侧,另一侧作为摆动侧,摆动侧设有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支撑挤水部上下平动运动以实现对拖把头2的清洁体59的挤水和清洗。
平行四连杆机构、挤水部结合形成的整体可称为挤水组件。平行四连杆机构也称为平行四边形机构。
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自上而下呈斜向后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两平行摆杆在初始状态下呈水平状态。
平行四连杆机构为自复位平行四连杆机构,该自复位平行四连杆机构在复位后,挤水口3横截面处于小的情况或最小的情况,本例中为,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杆上摆至水平状态,此时,挤水部与对面侧之间的开口大小作为复位后的挤水口3横截面大小。由于挤水部工作面的挤压部件为渐退设置,因此,挤水口3 横截面大小为自上而下依序变大。
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U形件,位于上侧的为第一U形件6,位于下侧的为第二U形件7,第一U形件6的后部、第二U形件7的后部分别与挤水口3的壳体30可转动连接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第一U形件6的前部、第二U形件7的前部分别与挤水部可转动连接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动侧。
第一U形件6的后部、第二U形件7的后部分别与壳体30可转动连接是指,第一U形件6的后部的两侧、第二U形件7的后部的两侧均设有向外侧凸出的转动部71,该转动部71经设于壳体30内侧壁的安装斜槽72卡入设于壳体30内侧壁上的转动配合孔73中,从而完成可转动连接,如图所示,这样设计后,装配十分方便。
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自上而下呈斜向后设置是指,第一U形件6的后部的两侧的转动部71相比第二U形件7的后部两侧的转动部71更靠近所述的对面侧,由于是平行四连杆机构,所以第一U形件6的前部的两侧与挤水部的转动配合处相比第二U形件7的前部的两侧与挤水部的转动配合处也更靠近所述的对面侧。
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在挤水时挤水部向对面侧运动的幅度。本例中,第一限位结构采用限制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杆向上摆动幅度的结构。具体来说,可以是如下的结构:
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在第一U形件6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14或在第一U形件6 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15、或在第二U形件7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14或在第二 U形件7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15、或两个U形件均设有所述的弯部14或横向部15,该弯部14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两后侧竖部 16限位配合,该横向部15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横部18或竖向部19或这两者限位配合。本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在第一U形件 6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15、在第二U形件7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14,该弯部14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两后侧竖部16限位配合,该横向部15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竖向部19限位配合。
第一限位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可以是设于挤水口3上端口处的两侧的挡边,挡边用于阻挡第一U形件6的两侧臂继续上摆;也可以是直接限位挤水部继续上摆的结构。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凡是能够起到限制挤水部向对面侧运动的幅度的结构均可。
挤水部包括挤水座8,挤水座8为一组装件或整体件,本例中,挤水座8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整体件。
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的自复位结构为:第一U形件6与挤水座8之间设有拉簧20,该拉簧20的上端与设于第一U形件6中间位置的第一连接部21.1连接,该拉簧20的下端与设于挤水座8下部的第二连接部21.2连接。
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的自复位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扭力弹簧22结构:所述的扭力弹簧22结构设置在第一U形件6的转动部 71,或者设置在第二U形件7的转动部71,或者均有设置,本例中,所述的扭力弹簧22结构设置在第一U形件6的转动部71,挤水壳体30设有与转动部71 转动连接的安装孔23,安装孔23外侧设有压盖24,扭力弹簧22的一只脚25 与转动部71固定连接,另一只脚26与挤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盖24与挤水壳体连接,本例中,扭力弹簧22套设在第一U形件6的转动部71的环形槽 81中,扭力弹簧22的一只脚25与设于转动部71外端处的固定孔79插接固定连接,另一只脚26与设于安装孔23内的固定槽80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盖24 与安装孔23卡接配合,所述的压盖24对扭力弹簧22具有阻止其径向外移的作用。
作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一的挤水组件的挤水部:
挤水部包括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挤水部包括挤水座8,挤水座8为一整体件,挤水座8大致呈阶梯形,以阶梯处作为分界大致将挤水座8分为上下两部分,挤水座8的下部相比挤水座8 的上部更为靠近固定侧;所述的挤水座8的中部与第二U形件7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挤水座8的上部与第一U形件6的前部可转动连接。
挤水座8的上部设有第一挤水区,第一挤水区设有第一挤压辊9,挤水座8 的下部设有刮刷清洁区。刮刷清洁区包括倾斜部分17和设于倾斜部分17的刷齿10,刷齿10采用圆柱体,刷齿10为多行列对应均布。当然,刷齿10还可其它结构,比如圆锥体、或椭圆柱体、或锯齿体、或多面体,刷齿10还可其它结构,比如为多行列交错均布、或呈不规则布置。挤水座8下部的下端设有第二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设有第二挤压辊11。
第一挤水区还设有第一挤压梗12,第一挤压辊9、第一挤压梗12、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挤水部的挤压侧从侧面视角看,该挤压侧包括上下依序连接的竖直段27和向后倾斜段28。
第一挤水区设于竖直段27,刮刷清洁区设于向后倾斜段28,第二挤压辊11 设于向后倾斜段28的下端。第一挤压梗12设于竖直段27的下端,第一挤压辊 9的滚动面比第一挤压梗12相对向前突出,在第一挤压棍9下面和第一挤压梗 12后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采用导水孔4。第一挤压梗12的前端面、刷齿10 的前端面大致分布在同一倾斜面上。
作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二的挤水组件,相比实施例一,主要区别在于挤水部:
实施例二的挤水部,不具有实施例一的刮刷清洁区,挤水部仅包括多个挤水区,各挤水区采用挤压辊或挤压梗或前述两种结构的组合,各挤水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本例中,各挤水区均采用挤压辊。由于布局了多个挤压辊,而且结合平行四连杆机构的稳定、有力支撑,相比于现有技术,对拖把头2的清洁体59具有更好的摩擦清洁作用。
作为挤水装置的实施例三的挤水组件,相比实施例一,主要区别在于挤水部:
实施例三的挤水部,包括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第一挤水区、第二挤水区、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第一挤水区还设有第二挤压梗13,第一挤压辊9、第二挤压梗13、第一挤压梗12、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第二挤压梗 13距离对面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挤压辊9距离对面侧的距离。
第一挤压辊9与第二挤压梗13之间、第二挤压梗13与第一挤压梗12之间设有导水结构,导水结构采用导水孔4在前和导水面5在后这样组合设置的结构。导水面5的尾端导水部5.1的位置在挤水时呈引导水流远离拖把头2流动的形状。本例中为,所述的尾端导水部5.1的位置在挤水时基本呈水平面设置。当然还可以稍微下摆或稍微上翘,凡是能够引导水流远离拖把头2流动均是适用的尾端导水部5.1。
所述的渐退设置指相对对面侧逐渐后退设置,后退的幅度可以是均匀后退,也可以是后退幅度不同。
挤水装置设有操作手柄29,操作手柄29与拖把杆1套接,操作手柄29的下端设置挤水口3的壳体30。拖把杆1分为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根拖把杆1的多段杆件,用于连接拖把头2的这段称之为首杆56。为了与操作手柄29套接时周向限位,同时具有较好的轴向导向性能,首杆56的周向还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导向块70,导向块70的数量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本例中为两个。
操作手柄29采用套装件,该套装件与拖把杆1套接,套装件的上端设有手持部29.1,本例中,套装件与壳体30一体成型得到,整体性好,生产方便。
操作手柄29设有可直推解锁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将包括操作手柄29的挤水装置整体限位在拖把杆1上不掉落。
可直推解锁限位结构还可以包括另一个限位结构,这样,可直推解锁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结构,第一个结构为上限位结构,该上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拖把杆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2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此时拖把头2位于挤水口上方,第二个结构为下限位结构,该下限位结构指第二限位结构;上下限位结构均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于拖把杆上,另一部分设于操作手柄上,所述的一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的另一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而一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又分弹性结构、非弹性结构两种;上下限位结构相互间具有共用部分或者相互间完全独立设置。
所述的上限位结构的“上限位”是指,拖把杆相对于操作手柄向上运动并固定,此时拖把头2位于挤水口上方,这样的固定情况称之为“上限位”,所述的下限位结构的“下限位”是指,拖把杆相对于操作手柄向下运动并固定,此时挤水口位于拖把头2上方,这样的固定情况称之为“下限位”。
第二限位结构可以有很多种,以下例举几种优选结构,其它的不一一例举。
第一种:
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凸出于拖把杆1表面设置的且两侧可横向弹性变形的凸块34,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29的卡接部,卡接部设有沿拖把杆1轴线设置的卡口,卡口供凸块34沿拖把杆1轴线自上而下弹性卡入以实现卡接锁定。
凸块34采用横向贯穿且中空的回形结构。本例中,回形结构横向窄,沿拖把杆1的轴线方向长,回形结构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导向面。回形结构的两侧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凸出部35,凸出部35顶面为平面57。
本例采用分体式结构的卡接部,包括设于操作手柄29的安装槽36、与安装槽36连接的限位块37。安装槽36设置于操作手柄29下端内壁后部,安装槽36、拖把杆1、挤水口3自后向前依序设置。限位块37的两侧或后侧设有卡台38,或这两种结构的组合,相应的,安装槽36的相应部位设有卡接口39。
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来固定限位块37,比如采用螺钉42,具体来说:限位块 37螺接固定于操作手柄29下端内侧壁中,该限位块37后段两侧分别一体设置一中空圆柱段40,安装槽36对应位置设置两个可以容纳中空圆柱段40的腔体 41,该腔体41通过螺钉42将限位块37螺接固定。再用塞块78封口,塞块78 可采用橡胶材料,另外的,硅胶、聚氯乙烯、聚氨酯等软质材料都可以。
本例中,限位块37为一体成型的U形块,该U形块的U形入口为V字形入口 43,在U形块中部两内侧分别设置一凹陷44,凹陷44外侧为实体,这样,凸块 34卡入时,凹陷44处基本不变形,主要是挤压凸块34来相对固定,这种情况可称为软硬配合,凹陷44处称为硬,凸块34因可被弹性挤压而称为软。
操作手柄29的内壁设有与凸块34滑动配合的轴向槽45,轴向槽45为凸块 34设置了容纳空间,即可在轴向槽45内运动,同时也更有利于操作手柄29与拖把杆1套接,既可辅助轴向定位,又可以避免松旷。
第二种,与第一种相比,主要区别为:凹陷44外侧为非实体,即将凹陷44 外侧的部分穿孔77,通过穿孔77挖去这部分材料,这样,凸块34卡入配合时,凹陷44就可被两边撑开,这种情况可称为软软配合,也就是说,凸块34卡入配合时,凹陷44与凸出部35就可相互弹性变形而卡合。
第三种,与第一种相比,主要区别为:凸块34与首杆56可拆式连接,举例具体结构为凸块34的沿首杆56轴向的两端分别与首杆56径向卡接,本例中,所述的两端设有卡爪82,两卡爪82分别与首杆56径向的卡槽83卡接。
第四种: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凸出于拖把杆1表面设置的且可径向弹性变形的凸部74,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29的连接部75,连接部 75设有供凸部74进出的通道,连接部75设有连通通道并可与凸部74径向配合的凹口76.1,凸部74与凹口76.1径向配合以实现两者相对锁定。分体式结构的连接部75也可以类似于卡接部,采用卡台38、卡接口39的卡接配合,也可以是螺钉42固定。凸部74可以采用多种形状,本例中为方形,还可以是正椭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等。
一体式结构是相对于分体式结构,区别在于一体式结构是将相关结构一体成型,无需装配。
第五种、第六种:
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设于拖把杆1上的限位凹陷31,另一部分为与操作手柄29可拆式连接的弹性限位件,或者,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29 的限位凹陷31,另一部分为设于拖把杆1上的弹性限位件。
对于弹性限位件设于操作手柄29的情况,弹性限位件采用形成操作手柄29 一部分外壳的弹性板32,弹性板32内表面设有限位凸起33。弹性板32与操作手柄29卡接。
当拖把不使用时,可将拖把向上拉起,拖把头2穿过挤水口3后位于挤水口 3上方,也就是说拖把头2被悬挂设置,本实用新型设有相关结构来实现这一功能,称之为上限位结构,该上限位结构利用了第二限位结构,具体来说:
对于采用凸块34的情况:
轴向槽45设有与凸块34卡接固定的卡接段46,卡接段46用于固定凸块34 以使收起在拖把杆1上的拖把头2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卡接段46位于轴向槽 45的上尾部,卡接段46两侧采用收窄结构,该收窄结构用于压缩凸块34两侧使之弹性撑紧固定在卡接段46中。还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在轴向槽45的上尾部设置卡接段46,卡接段46两侧采用收窄结构,在收窄结构的上尾部两侧面处,分别设有两个与凸块34两侧的凸出部35配合的凹槽47,该凹槽47可配合凸块 34实现配合定位。
对于采用凸部74的情况:
轴向槽45设有与凸部74径向配合固定的连接段,连接段也设有供凸部74 进出的另一通道,连接段设有连通通道并设有可与凸部74径向配合的另一凹口 76.2,凸部74与另一凹口76.2径向配合以实现两者相对锁定,也就是实现上限位结构。连接段可以位于轴向槽45的上尾部。
在上下限位结构中,一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可选择使用,而弹性结构的设置也可以选择使用,比如图40至图45所示、图59至图60所示。
对于上限位结构,还可以单独设置,即在设置上限位结构时,不采用第二限位结构的相关结构,而是单独设置。比如,如图62、63所示:
上限位结构独立设置,该上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拖把头2背面的沿拖把杆1轴向设置的配合凸起84、与配合凸起84配合实现轴向限位的配合开口85,配合开口85设于操作手柄29的侧向敞口85的顶端;或者,配合开口85设于拖把头2 背面,配合凸起84设于操作手柄29的侧向敞口85的顶端。本例中为前者。
拖把头2背面设有与拖把杆1下端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块50,第二限位块50 设于拖把头2背面的中部,配合凸起84设于拖把头2背面与第二限位块50上侧面的衔接处,或者,反一下,配合开口85设于该衔接处。本例中为前者。
所述的设于拖把头2背面是指设于拖把头2的背板61的背面;配合凸起84 的形状、配合开口85的形状为相互适配,具体形状可以是欧姆符号的形状、三角形、正菱形、椭圆形、圆形、正多边形等。
拖把头2与拖把杆1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该转动限位结构用于拖把头2 在两种状态切换时的定位。
转动限位结构包括弹性件48、第一限位块49、第二限位块50,弹性件48、第一限位块49设于拖把杆1下端,弹性件48为第一限位块49提供弹力,第二限位块50设于拖把头2背面,拖把杆1下端与第二限位块50可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49设有第一限位面52,第二限位块50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面52配合的第二限位面53和第三限位面54,第二限位面53和第三限位面54沿拖把头2转动周向依序分布,第二限位面53沿拖把头2长度方向设置,第三限位面54沿拖把头2厚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面52在外力作用下可从第二限位面53转动至第三限位面54并与之重新配合而实现清洗与挤水的使用状态,反之则从第三限位面54转动至第二限位面53并与之重新配合而实现拖地的使用状态。本例中,第二限位面53、第三限位面54均为绕销轴51的渐开线弧面依序衔接得到。
弹性件48采用弹簧,弹簧、第一限位块49活动设于首杆56下端内腔中,第一限位块49内端设有固定弹簧下端的凸柱,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面52,弹簧与第一限位块49内端凸柱配合并为第一限位块49提供弹力,第二限位块50设于拖把头2背面的中间位置,拖把杆1下端设有两夹片,两夹片与第二限位块50 通过销轴51可转动连接。优点:结构紧凑,生产和装配方便。
还设有用于控制拖把头2只向挤水口3一侧翻转的单向翻转结构。其中一种单向翻转结构为,第二限位面53的尾端设有沿拖把头2厚度方向设置的周向限位用的凸起55,第一限位块49设有与该凸起55配合限位的配合面。
单向翻转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结构,比如单向翻转结构包括拖把杆1首杆56、第二限位块50,在拖把杆1首杆56前端的U形夹两侧一面设置平面57,在第二限位块50前侧边部设置与其对应的凸起平台58,该平台58与所述的平面57配合实现转动限位。
拖把头2包括清洁体59、基板60、背板61,清洁体59与基板60固定连接,比如粘接、熔接,基板60位于清洁体59与背板61之间,基板60与背板61 可拆式卡接。
基板60背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62,这些第一卡接部62均沿基板60背面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布于基板60背面的两侧,相应的,背板61内侧面设有与第一卡接部62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63。
基板60与背板61之间设有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括:基板60的一端设置为套接部64,背板61与之对应的一端设有插入套接部64中的弹性部65。
基板60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槽66,背板61与之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挡块 67,限位槽66、限位挡块67的配合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该结构可设置,也可不设置。
弹性部65为与背板61一体成型制得的弹性部65或者分体设置的弹性部65。
还包括:基板60设有可按压使用的弹性限位按钮68,背板61设有与之对应配合限位的限位孔69,弹性限位按钮68用于限制基板60沿背板61长度方向的运动,该结构可设置,也可不设置。
基板60一体成型有所述的弹性限位按钮68,该弹性限位按钮68与基板60 在长度方向为一端连接的半悬空结构或两端连接的中部悬空结构。
图17为拖把头2未插入挤水口3的状态,此时拖把头2位于挤水口3下方,图18是拖把头2刚插入挤水口3进行挤水和清洁状态,图19是挤水的中途状态,图20则是拖把头2朝挤水方向的反方向退出状态。拖把头2插入与退出,可进行重复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方向性描述仅在于描述清楚相对位置关系,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局限性,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60)

1.一种免手洗拖把,包括拖把杆、拖把头、挤水装置,挤水装置设有供拖把头穿过的挤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四连杆机构、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一侧作为固定侧,另一侧作为摆动侧,摆动侧设有挤水部,平行四连杆机构支撑挤水部上下平动运动以实现对拖把头的清洁体的挤水和清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部包括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或者,挤水部包括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第一挤水区、刮刷清洁区、第二挤水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或者,第一挤水区、第二挤水区、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一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而言,采用挤压辊或挤压梗或前述两种结构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部包括多个挤水区,各挤水区采用挤压辊或挤压梗或前述两种结构的组合,各挤水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或多个挤水区设有导水结构,或刮刷清洁区设有导水结构,或两个区之间设有导水结构,或者前述几种情况进行组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导水结构采用导水孔、或导水面、或导水孔在前和导水面在后这样组合设置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导水面的尾端导水部呈引导水流远离拖把头流动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自上而下呈斜向后设置,平行四连杆机构的两平行摆杆在初始状态下呈水平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平行四连杆机构为自复位平行四连杆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自复位平行四连杆机构在复位后,挤水口横截面处于小的情况或最小的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U形件,位于上侧的为第一U形件,位于下侧的为第二U形件,第一U形件的后部、第二U形件的后部分别与挤水口的壳体可转动连接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的固定侧,第一U形件的前部、第二U形件的前部分别与挤水部可转动连接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动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部包括挤水座,挤水座为一组装件或整体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座大致呈阶梯形,以阶梯处作为分界大致将挤水座分为上下两部分,挤水座的下部相比挤水座的上部更为靠近固定侧;所述的挤水座的中上部、或中部、或中下部、或下部与第二U形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挤水座的上部与第一U形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座的上部设有第一挤水区,第一挤水区设有第一挤压辊,挤水座的下部设有刮刷清洁区。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刮刷清洁区包括倾斜部分和设于倾斜部分的清洁齿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座下部的下端设有第二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设有第二挤压辊。
17.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挤水区还设有第一挤压梗,第一挤压辊、第一挤压梗、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挤压梗的前端面、清洁齿部的前端面大致分布在同一倾斜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挤水区还设有第二挤压梗,第一挤压辊、第二挤压梗、第一挤压梗、刮刷清洁区自上而下依序分布,且相对于对面侧渐退设置,第二挤压梗距离对面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挤压辊距离对面侧的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挤压辊与第二挤压梗之间、或者第二挤压梗与第一挤压梗之间设有导水结构,或者这两者均设有导水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在挤水时挤水部向对面侧运动的幅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结构为限制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摆杆向上摆动幅度的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在第一U形件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或在第一U形件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或在第二U形件的两侧臂设置的弯部或在第二U形件的两侧臂之间的横向部、或两个U形件均设有所述的弯部或横向部,该弯部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两后侧竖部限位配合,该横向部在两侧臂上摆到上限位置时与挤水装置的挤水架的横部或竖向部或这两者限位配合。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自复位结构:第一U形件与挤水座之间设有拉簧,该拉簧的上端与设于第一U形件中间位置的第一连接部连接,该拉簧的下端与设于挤水座下部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平行四连杆机构采用扭力弹簧结构:所述的扭力弹簧结构设置在第一U形件转动部,或者设置在第二U形件的转动部,或者均有设置,挤水壳体设有与转动部转动连接的安装孔,安装孔外侧设有压盖,扭力弹簧的一只脚与转动部固定连接,另一只脚与挤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盖与挤水壳体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部的挤压侧从侧面视角看,该挤压侧包括上下依序连接的竖直段和向后倾斜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挤水区设于竖直段,刮刷清洁区设于向后倾斜段,或者还具有第二挤水区,第二挤水区设于竖直段和向后倾斜段之间、或第二挤水区设于向后倾斜段的下端,或者没有刮刷清洁区,取而代之的是沿向后倾斜段依序设置的多个挤压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一挤水区包括第一挤压辊、第一挤压梗,第一挤压梗设于竖直段的下端,第一挤压辊的滚动面比第一挤压梗相对向前突出,在第一挤压棍下面和第一挤压梗后侧设有排水口。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挤水装置设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与拖把杆套接,操作手柄的下端设置挤水口的壳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操作手柄设有可直推解锁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将挤水装置整体限位在拖把杆上不掉落。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可直推解锁限位结构包括两个结构,第一个结构为上限位结构,该上限位结构用于固定拖把杆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此时拖把头位于挤水口上方,第二个结构为下限位结构,该下限位结构指第二限位结构;上下限位结构均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于拖把杆上,另一部分设于操作手柄上,所述的一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的另一部分采用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而一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又分弹性结构、非弹性结构两种;上下限位结构相互间具有共用部分或者相互间完全独立设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设于拖把杆上的限位凹陷,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弹性限位件,或者,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限位凹陷,另一部分为设于拖把杆上的弹性限位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对于弹性限位件设于操作手柄的情况,弹性限位件采用形成操作手柄一部分外壳的弹性板,弹性板内表面设有限位凸起。
34.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凸出于拖把杆表面设置的且两侧可横向弹性变形的凸块,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卡接部,卡接部设有沿拖把杆轴线设置的卡口,卡口供凸块沿拖把杆轴线自上而下弹性卡入以实现卡接锁定;或者一部分为凸出于拖把杆表面设置的且可径向弹性变形的凸部,另一部分为设于操作手柄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供凸部进出的通道,连接部设有连通该通道并可与凸部径向配合的凹口,凸部与凹口径向配合以实现两者相对锁定。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凸块采用横向贯穿且中空的回形结构。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回形结构横向窄,沿拖把杆的轴线方向长,回形结构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面,或者,回形结构采用圆环形结构。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回形结构的两侧设有平行于轴线的凸出部,凸出部顶面为平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分体式结构的卡接部包括设于操作手柄的安装槽、与安装槽连接的限位块。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安装槽设置于操作手柄下端内壁后部,安装槽、拖把杆、挤水口自后向前依序设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任意一项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限位块的两侧或后侧设有卡台,或这两种结构的组合,相应的,安装槽的相应部位设有卡接口。
41.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任意一项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限位块螺接固定于操作手柄下端内侧壁中,该限位块后段两侧分别一体设置一中空圆柱段,安装槽对应位置设置两个可以容纳中空圆柱段的腔体,该腔体通过螺钉将限位块螺接固定。
42.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任意一项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限位块为一体成型的U形块,该U形块的U形入口为V字形入口,在U形块中部两内侧分别设置一凹陷,凹陷外侧为实体。
43.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任意一项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操作手柄的内壁设有与凸块或凸部滑动配合的轴向槽。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对于采用凸块的情况,轴向槽设有与凸块卡接固定的卡接段,卡接段用于固定凸块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对于采用凸部的情况,轴向槽设有与凸部径向配合固定的连接段,连接段也设有供凸部进出的另一通道,连接部设有连通该另一通道并可与凸部径向配合的另一凹口,凸部与另一凹口径向配合固定以使收起在拖把杆上的拖把头不会掉落压住挤压部。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卡接段位于轴向槽的上尾部,卡接段两侧采用收窄结构,该收窄结构用于压缩凸块两侧使之弹性撑紧固定在卡接段中。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槽的上尾部设置卡接段,卡接段两侧采用收窄结构,在收窄结构的上尾部两侧面处,分别设有两个与凸块两侧的凸出部配合的凹槽,该凹槽可配合凸块实现配合定位。
4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上限位结构独立设置,该上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拖把头背面的沿拖把杆轴向设置的配合凸起、与配合凸起配合实现轴向限位的配合开口,配合开口设于操作手柄的侧向敞口的顶端;或者,配合开口设于拖把头背面,配合凸起设于操作手柄的侧向敞口的顶端。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拖把头背面设有与拖把杆下端转动连接的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设于拖把头背面的中部,配合凸起设于拖把头背面与第二限位块上侧面的衔接处,或者,配合开口设于该衔接处。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拖把头与拖把杆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该转动限位结构用于拖把头在两种状态切换时的定位。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转动限位结构包括弹性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弹性件、第一限位块设于拖把杆下端,弹性件为第一限位块提供弹力,第二限位块设于拖把头背面,拖把杆下端与第二限位块可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设有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块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面配合的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沿拖把头转动周向依序分布,第二限位面沿拖把头长度方向设置,第三限位面沿拖把头厚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面在外力作用下可从第二限位面转动至第三限位面并与之重新配合而实现清洗与挤水的使用状态,反之则从第三限位面转动至第二限位面并与之重新配合而实现拖地的使用状态。
51.根据权利要求49至50任意一项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控制拖把头只向挤水口一侧翻转的单向翻转结构。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面的尾端设有沿拖把头厚度方向设置的周向限位用的凸起,第一限位块设有与该凸起配合限位的配合面。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单向翻转结构包括拖把杆首杆、第二限位块,在拖把杆首杆前端的U形夹两侧一面设置平面,在第二限位块前侧边部设置与其对应的凸起平台,该平台与所述的平面配合实现转动限位。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拖把头包括清洁体、基板、背板,清洁体与基板固定连接,基板位于清洁体与背板之间,基板与背板可拆式卡接。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基板背面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这些第一卡接部均沿基板背面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布于基板背面的两侧,相应的,背板内侧面设有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基板与背板之间设有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包括:基板的一端设置为套接部,背板与之对应的一端设有插入套接部中的弹性部。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基板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槽,背板与之对应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挡块。
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弹性部为与背板一体成型制得的弹性部或者分体设置的弹性部。
59.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任意一项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设有可按压使用的弹性限位按钮,背板设有与之对应配合限位的限位孔,弹性限位按钮用于限制基板沿背板长度方向的运动。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免手洗拖把,其特征在于:基板一体成型有所述的弹性限位按钮,该弹性限位按钮与基板在长度方向为一端连接的半悬空结构或两端连接的中部悬空结构。
CN201920545259.2U 2019-04-15 2019-04-20 一种免手洗拖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900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8378 2019-04-15
CN2019205083780 2019-04-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90047U true CN210990047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6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0810.8A Pending CN111820830A (zh) 2019-04-15 2019-04-20 一种免手洗拖把
CN20192054525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90047U (zh) 2019-04-15 2019-04-20 一种免手洗拖把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0810.8A Pending CN111820830A (zh) 2019-04-15 2019-04-20 一种免手洗拖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8208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7684B (zh) * 2020-12-16 2022-11-11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座及清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0830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9455B (zh) 电动吸尘器
CN210990047U (zh) 一种免手洗拖把
CN210990048U (zh) 一种挤水组件、挤水装置、清洁桶及免手洗拖把
CN210990073U (zh) 一种清洁桶及免手洗拖把
CN213429918U (zh) 一种棉头拖把的挤水装置
CN209315819U (zh) 用于洗鞋机的惯性离心鞋架装置
CN211381163U (zh) 一种喷水拖把
CN218515449U (zh) 一种靠背可拆的椅子
CN210194798U (zh) 一种多功能马桶疏通器
CN211355285U (zh) 一种免手洗拖把桶
CN107361510B (zh) 一种手柄、带手柄的工具以及将柔性材料连接手柄的方法
CN211408931U (zh) 一种免手洗的拖把
CN209603562U (zh) 一种泳池清洁工具
CN217827762U (zh) 一种含有销件的拖把夹头
CN209789776U (zh) 一种拖把头、拖把及清洁工具
CN220832948U (zh) 一种多功能清洁工具
CN210810853U (zh) 一种免手洗拖把桶
CN220986131U (zh) 一种窄缝型多功能清洁工具
CN213787029U (zh) 一种滤水盆
CN216914545U (zh) 一种模具型腔用内壁清理装置
CN220275542U (zh) 一种拧水拖把
CN217338482U (zh) 一种自挤水胶棉拖把
CN219803824U (zh) 一种口腔冲洗设备
CN210749061U (zh) 一种自挤水胶棉拖把
CN218684222U (zh) 自挤水发泡棉拖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