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7545U -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7545U
CN210987545U CN201921271530.4U CN201921271530U CN210987545U CN 210987545 U CN210987545 U CN 210987545U CN 201921271530 U CN201921271530 U CN 201921271530U CN 210987545 U CN210987545 U CN 210987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od
lantern ring
asparagus
overwintering
mesh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15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巍
叶乃好
徐东
张晓雯
范晓
王依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Yellow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12715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7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7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75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包括上套环、中套环、下套环、上支撑杆、支撑杆、下支撑杆及连接件,所述上支撑杆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穿过所述上套环,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将养殖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穿过中套环,所述下支撑杆穿过下套环,所述中套环位于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的中间位置;还包括侧网袋,所述侧网袋的上边与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侧网袋的下边与所述下套环连接,侧网袋的中间两边与所述中套环连接;还包括底网袋,所述底网袋与所述下套环连接,本装置简单、便于操作、易于实现,有效的减少了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水产养殖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背景技术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系红藻门Rhodophyta,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蓠科Gracilariaceae江蓠属Gracilaria Greville,自然分布区域为山东半岛沿海。近几年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选育后,在中国南方海区养殖成功,因其具有生长快、耐高温、琼胶含量高等特点被广泛养殖,近年来,龙须菜在工业生产上的用途不断增加,从而使的其养殖迅速发展。自然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受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适宜龙须菜栽培的海水温度范围为10~26℃,适宜其栽培的海水盐度范围为6‰~34‰,最适宜其生长的水温为18~24℃,最适盐度为23‰~32‰。龙须菜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桑沟湾海区整个夏、秋季节都能生长,大部分黄渤海海域都适宜养殖龙须菜。龙须菜具有多重价值,一方面能够高效固碳、产氧和有效利用水体中的N、P等要素,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琼胶含量高达20%~25%,既是鲍鱼养殖的优质饵料,又可用于食品加工等工业应用中;再次其与海带具有生长季节上的互补性,将龙须菜与海带不同季节交替养殖,可以对养殖海区进行联合修复,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是调节养殖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近几年的龙须菜增养殖实验表明,龙须菜在北方的养殖还存在许多问题,其苗种来源和养殖方式是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北方的冬季温度较低,龙须菜目前的越冬技术主要包括温室大棚越冬与海上越冬两种方式,温室大棚的原理在于运用人工升温的方式,改变龙须菜的生长环境,在越冬的同时达到继续生长的目的,缺点在于成本过高,这种养殖方式单纯的解决了龙须菜越冬,而大大增加了养殖的成本,而且难以进行规模化越冬;另一种是类似于龙须菜养殖的模式在海上进行越冬,缺点是冬季龙须菜苗体脆弱,容易断裂,造成大量的损失。目前龙须菜越冬的两种技术,在成本、效果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它利用原有的养殖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人为添加越冬装置的方式,减少了冬季时龙须菜的断裂情况,装置简单、便于操作、易于实现,有效的减少了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龙须菜安全过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包括上套环、中套环、下套环、上支撑杆、支撑杆、下支撑杆及连接件,所述上支撑杆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穿过所述上套环,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将养殖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杆穿过中套环,将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温度回升,需要将越冬装置拆除时,操作连接件将养殖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活动连接打开,此时,越冬装置与养殖设施脱离,人工取走越冬装置即可。
所述下支撑杆穿过下套环,所述中套环位于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封闭连接,所述上支撑杆、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形成一个一体的框架结构。
还包括侧网袋,所述侧网袋的上边与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侧网袋的下边与所述下套环连接,侧网袋的中间两边与所述中套环连接,形成一个侧面封闭的结构。
还包括底网袋,所述底网袋与所述下套环连接,所述侧网袋与所述底网袋形成一个开口式的套袋。
所述侧网袋和底网袋均为镂空结构,一是保证龙须菜养殖时水流的有效交换,避免缺氧;二是若有掉落的龙须菜残枝,能够从侧网袋和/或底网袋的镂空结构中脱落,避免造成养殖区域内水质污染。
进一步的,还包括牵引绳,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牵引绳上,所述连接件将养殖绳、牵引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当温度回升,需要将越冬装置拆除时,操作连接件将养殖绳、牵引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活动连接打开,此时,越冬装置与养殖设施脱离,但依然固定在牵引绳上,此时,只需将人工取走牵引绳即可将若干越冬装置取走。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为对称圆弧形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保障越冬装置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龙须菜生长速度不同,若相同的越冬装置必然会禁锢一些生长较快的龙须菜,所以支撑杆设计为伸缩支撑杆,若龙须菜生长过程中体积超过越冬装置的容量时,龙须菜触动支撑杆,支撑杆便会伸长,保证龙须菜的生长不受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杆为圆弧形支撑杆。
进一步的,还包括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圆弧形支撑杆上,若龙须菜生长速度过快,超过越冬装置的养殖空间时,龙须菜触动伸缩件,伸缩件便会延伸,保证龙须菜的生长不受限制,对称设置伸缩件,保证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圆弧形支撑杆两边同时延伸,不会造成越冬装置倾斜不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杆的半径为10-15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30-50cm。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杆的圆弧半径不小于所述上支撑杆的圆弧半径。越冬装置取回时,将上支撑杆、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回缩,冬季时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包括上套环、中套环、下套环、上支撑杆、支撑杆、下支撑杆及连接件,利用原有的养殖设施,进行人为添加越冬装置的方式,减少了冬季时龙须菜的断裂情况,装置简单、便于操作、易于实现,有效的减少了苗种损失,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套环、中套环及下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套环;2、中套环;3、下套环;4、上支撑杆;41、左支撑杆;42、右支撑杆;5、支撑杆;6、下支撑杆;61、伸缩件;7、连接件;8、养殖绳;9、侧网袋;10、底网袋;11、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包括上套环1、中套环2、下套环3、上支撑杆4、支撑杆5、下支撑杆6及连接件7,所述上支撑杆4包括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穿过所述上套环1,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7将养殖绳8与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杆5穿过中套环2,将所述上支撑杆4与所述下支撑杆6固定连接在一起,当温度回升,需要将越冬装置拆除时,操作连接件7将养殖绳8与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的活动连接打开,此时,越冬装置与养殖设施脱离,人工取走越冬装置即可。
所述下支撑杆6穿过下套环3,所述中套环2位于所述上套环1和下套环3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上套环1和下套环3封闭连接,所述上支撑杆4、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6形成一个一体的框架结构。
还包括侧网袋9,所述侧网袋9的上边与所述上套环1连接,所述侧网袋9的下边与所述下套环3连接,侧网袋9的中间两边与所述中套环2连接,形成一个侧面封闭的结构。
还包括底网袋10,所述底网袋10与所述下套环3连接,所述侧网袋9与所述底网袋10形成一个开口式的套袋。
所述侧网袋9和底网袋10均为镂空结构,一是保证龙须菜养殖时水流的有效交换,避免缺氧;二是若有掉落的龙须菜残枝,能够从侧网袋和/或底网袋的镂空结构中脱落,避免造成养殖区域内水质污染。
还包括牵引绳11,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牵引绳11上,所述连接件7将养殖绳8、牵引绳11与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当温度回升,需要将越冬装置拆除时,操作连接件7将养殖绳8、牵引绳11与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的活动连接打开,此时,越冬装置与养殖设施脱离,但依然固定在牵引绳上,此时,只需将人工取走牵引绳11即可将若干越冬装置取走。
所述左支撑杆41和右支撑杆42为对称圆弧形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保障越冬装置的稳固性。
所述支撑杆5为伸缩支撑杆,龙须菜生长速度不同,若相同的越冬装置必然会禁锢一些生长较快的龙须菜,所以支撑杆5设计为伸缩支撑杆,若龙须菜生长时的体积超过越冬装置的容量时,龙须菜触动支撑杆5,支撑杆5便会伸长,保证龙须菜的生长不受限制。
所述下支撑杆6为圆弧形支撑杆。
还包括伸缩件61,所述伸缩件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圆弧形支撑杆上,若龙须菜生长速度过快,超过越冬装置的养殖空间时,龙须菜触动伸缩件,伸缩件61便会延伸,保证龙须菜的生长不受限制,对称设置伸缩件61,保证上支撑杆4和下支撑杆6两边同时延伸,不会造成越冬装置倾斜不稳固。
所述上支撑杆4的半径为10-15cm。
所述支撑杆5的长度为30-50cm。
所述下支撑杆6的圆弧半径不小于所述上支撑杆4的圆弧半径。
桑沟湾海域以海带和龙须菜交替养殖为主,本实施例中龙须菜的过冬养殖从海带收获完毕开始,海带收获一般从5月开始,因养殖面积与规模的原因陆续持续到7月,11月海带开始夹苗,此时,海域有空闲的面积,能够养殖龙须菜,且水温降低时,龙须菜的生长进入缓慢期,二者可形成时间的互补,龙须菜的养殖周期一般为每年的6-11月,越冬养殖时,养殖时间一般为11-12月份,本实施例中养殖装置的侧网袋8和底网袋10均由聚乙烯网缝制而成,在进行龙须菜越冬挂苗前,将准备越冬的装好龙须菜的养殖绳进行改装,套上越冬装置,并将越冬装置与牵引绳和养殖绳活动连接。
越冬保苗示范区为桑沟湾海域,桑沟湾海域把越冬保苗示范区设置成“田字形”纵横排列,筏间距5m~8m,每小区设筏20~40行,区间距30m~50m,养殖绳长5-8米,按照1.5kg/米进行夹苗,将1.5Kg龙须菜苗种放进越冬装置内,调整龙须菜空隙,使其调整后的体积大约占越冬装置的2/3,海域温度14+0.5℃,盐度32,pH 8.1。为减少养殖区域风浪、海流大的对越冬不利因素,设置成偏流设筏.为使筏身能够随风浪浮动有一定的幅度,筏身设置要使其在高潮时保持较松弛的状态,浮球要牢固绑缚,养殖绳、牵引绳两端与浮绠衔接处要绑紧,防止脱落,养殖绳绑系要牢固,牵引绳绑在浮绠上一定要牢固,不能使其左右滑动,防止养殖绳和牵引绳绳相互缠绕磨损而掉失。次年4-5月份收越冬装置时,海域温度7+0.5℃,盐度32,pH 8.2,龙须菜的重量约增加10%左右,生长速度缓慢,苗体根部断裂较少,大多数保存完整,具有生长活力,能够作为下一季度生长的苗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可以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聚乙烯网编制的套袋作为越冬保护装置,设计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利用套袋、伸缩杆的延伸性,实现对龙须菜的有效保护。
3、本实用新型不会对养殖海域造成水质污染,且能重复利用,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4、越冬养殖的龙须菜生长活力与从南方运输的相比,差别不大,能够作为下一季度养殖的苗种,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套环、中套环、下套环、上支撑杆、支撑杆、下支撑杆及连接件,所述上支撑杆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穿过所述上套环,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将养殖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支撑杆穿过中套环,将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支撑杆穿过下套环,所述中套环位于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封闭连接;
还包括侧网袋,所述侧网袋的上边与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侧网袋的下边与所述下套环连接,侧网袋的中间两边与所述中套环连接,形成一个侧面封闭的结构;
还包括底网袋,所述底网袋与所述下套环连接,所述侧网袋与所述底网袋形成一个开口式的套袋;
所述侧网袋和底网袋均为镂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绳,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牵引绳上,所述连接件将养殖绳、牵引绳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为对称圆弧形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为圆弧形支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圆弧形支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的半径为10-15c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30-5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的圆弧半径不小于所述上支撑杆的圆弧半径。
CN201921271530.4U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87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1530.4U CN210987545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1530.4U CN210987545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7545U true CN210987545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9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153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87545U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7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4800B (zh) 一种羊栖菜幼孢子体苗的度夏培育方法
CN203735213U (zh) 一种大型海藻的海底养殖装置
CN203575278U (zh) 一种大型海藻养殖筏架
Li et al. A new method of Laminaria japonica strain selection and sporeling raising by the use of gametophyte clones
CN108012917A (zh) 一种长苗绳海带养殖筏架及其养殖方法
JP3211403U (ja) 海苔養殖用自己乾燥装置及び潮差自己乾燥式全浮動海苔養殖装置
CN102860272A (zh) 敞开式网箱鲍鱼养殖方法及装置
CN105660359A (zh) 一种坛紫菜插杆式同步干出方法
CN204070163U (zh) 移动式珊瑚繁育装置
CN104255613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网箱淡水养殖的方法
CN104396721B (zh) 一种羊栖菜假根渡夏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CN201928773U (zh) 一种深水高区海带养殖筏架
CN107232051B (zh) 一种基于营养快繁的铜藻规模化培育方法
CN210987545U (zh) 一种龙须菜越冬装置
CN104938323B (zh) 一种混水区马尾藻类幼孢子体渡夏培苗方法
CN205337229U (zh) 一种新型盐碱滩水产养殖防风浪网箱
CN202435924U (zh) 一种琼枝麒麟菜的人工养殖装置
CN207404949U (zh) 半封闭型海区的生态修复装置
CN210841040U (zh) 一种生态浮渔礁
KR101348070B1 (ko) 그물발 수평면 양식장치를 이용한 해조류 코토니 양식방법
CN204014695U (zh) 紫菜养殖用自行干出装置及养殖装置
CN203378375U (zh) 一种巨藻幼苗的海区暂养装置
KR101348069B1 (ko) 외줄 수평식 양식장치를 이용한 해조류 코토니 양식방법
CN207305538U (zh) 盐碱地植物用种植大棚
CN207201632U (zh) 干露式紫菜养殖围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