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3266U -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3266U
CN210963266U CN201921514913.XU CN201921514913U CN210963266U CN 210963266 U CN210963266 U CN 210963266U CN 201921514913 U CN201921514913 U CN 201921514913U CN 210963266 U CN210963266 U CN 210963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tube
section
air bag
lower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49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王滔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滔 filed Critical 王滔
Priority to CN2019215149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3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3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3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穿刺套管和引流管;所述的穿刺套管为与穿刺针及引流管直径匹配的中空结构,该穿刺套管由上软管段和下硬管段组成,其中所述下硬管段的底部还设置有气囊,下硬管段上设有连通该气囊并给气囊充、放气的充气腔和充气口;所述的上软管段和下硬管段上均箍设有管卡。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穿刺同步导入套管,缩短了引流术操作时间,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采用套管、气囊及管卡固定引流管,调整方便,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引流管不好调节的问题,也便于受术者术后活动;同时结合穿刺针,只需在现有引流管的基础上增加穿刺套管,且穿刺套管可消毒后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腔积液引流医用工具,特别指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积液是胸外科常见疾病,胸腔积液是胸膜表面间质的液体过多漏出或渗出并积蓄在胸膜腔内的液体,需要及时抽取减轻液体对肺组织的压迫,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目前常见的引流治疗手段是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确定引流位置,再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置入较大橡胶管引流,引流管伸入胸腔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这种引流方式需经穿刺、切口、插管、固定等多步骤,给受术者带来的痛苦和创伤较大;而且引流管采用缝线固定或胶封固定,易出现引流管脱落或移动的情况,也不便于受术者活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胸腔引流管大多是通过线绳固定在胸壁上,一旦固定,再次调节胸腔引流管插入深度较为困难,且线绳对胸壁牵扯力度较大,容易造成胸壁切割、引流管口感染、愈合不良,特别是针对脓胸患者,带管时间长,需根据引流情况反复调节胸腔引流管深度,多次调节可能导致伤口疼痛剧烈、引流管口周围渗液等问题。
CN208838672U公开了一种带穿刺针的胸腔引流管,该引流管能够通过控制三通阀,关断接入口与另外两口的联系,方便更换引流瓶以及拔管等一系列操作,降低了以往需要使用血管钳双向夹管的操作风险,还降低了胸腔与外界空气接触的机会。另外,由于其还带有穿刺针,能够方便医生等进行胸腔穿刺,大幅提高了引流操作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但是该结构的引流管对传统引流管的结构改进较大,三通阀的使用增加了引流工具的体积和成本,也不方便固定和调节,并会影响受术者活动,同时三通阀与引流管连接处存在漏液风险等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穿刺式胸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套装在穿刺针上并随穿刺针一起刺入胸腔的穿刺套管,和穿过穿刺套管且一端伸入胸腔内的引流管;所述的穿刺套管为与穿刺针及引流管直径匹配的中空结构,该穿刺套管由上软管段和下硬管段组成,其中所述下硬管段的底部还设置有气囊,下硬管段上设有连通该气囊并给气囊充、放气的充气腔和充气口;所述的上软管段和下硬管段上均箍设有管卡。
优选的,所述的气囊环设于穿刺套管的下硬管段的底部。环设的气囊在充气前由于气囊材料的弹性作用紧贴于下硬管段外壁上,充气后气囊向外膨胀在穿刺位形成一个环形气囊圈紧贴胸腔内壁,使得穿刺套管在胸腔内的一端卡住定位。
优选的,所述的充气口设置在下硬管段的上部,充气腔设置在下硬管段的内壁并垂直连通充气口与气囊,所述充气口上还设置有密封盖。供气设备通过充气口及充气腔对气囊进行充气,充好后封好充气口,对穿刺套管进行固定;放气时打开充气口自然放气即可;充、放气方便。
优选的,所述的穿刺针上部设置有大于针体直径的限位环。本例中限位环设置在穿刺针的顶部,使得穿刺针呈T状。限位环的设计既方便穿刺施力,又可限位穿刺套管,避免穿刺过程中穿刺套管上移脱离穿刺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管卡包括卡箍在穿刺套管下硬管段上的套管定位管卡,和卡箍在穿刺套管上软管段上的夹紧管卡。套管定位管卡卡箍在贴近胸腔外壁的下硬管段上,与充气后的气囊配合,将穿刺套管从胸腔内、外壁固定于穿刺孔处。夹紧管卡可以单独将上软管段夹闭,避免退出穿刺针后胸腔进气或者胸腔里面液体溢出胸腔外;也可通过反复松开、夹紧来调节经过的引流管插入胸腔的深度;及将上软管段及穿刺套管与引流管紧密贴合固定,避免胸腔漏气,方便术者活动。
优选的,所述的管卡采用卡扣式结构或者一端铰接的抱箍式结构,且管卡与管段接触的面设有防滑齿。管卡采用任何能满足卡箍目的的现有技术结构的管卡均可,列出的卡扣式和抱箍式均为常用管卡结构,而接触面的防滑设计可以使得卡管更稳定、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引流管前端伸入胸腔内,且前端为卷曲状。引流管前端自然状态为卷曲形状,避免对胸腔内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者刺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引流管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很直观的知道引流管插入胸腔的深度,利于术者更好的判断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穿刺的方式,将穿刺套管插入胸腔,随后将穿刺套管前端的气囊充气,往外回拔穿刺套管,使穿刺套管气囊紧贴胸腔内壁,然后将管卡固定在穿刺套管硬管段并且使管卡贴紧胸腔皮肤,利用气囊与管卡将穿刺套管固定在胸壁上。使得固定套管与胸壁固定牢靠,避免了线绳固定导致的胸壁切割、疼痛以及引流管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拔出穿刺针插入引流管后,利用管卡固定来调节引流管插入的深度,及密封穿刺套管软管段与引流管,引流管与套管软管段可更好的方便受术者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穿刺同步导入套管,缩短了引流术操作时间,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采用套管、气囊及管卡固定引流管,调整方便,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引流管不好调节的问题,也便于受术者术后活动;同时结合穿刺针,只需在现有引流管的基础上增加穿刺套管,且穿刺套管可消毒后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穿刺针与穿刺套管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刺针与穿刺套管定位于胸腔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引流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卡一实施结构立体分解图。
附图序号说明:
1、穿刺针,1-1、限位环,2、引流管,3、穿刺套管,3-1、上软管段,3-2、下硬管段,3-3、气囊,3-4、充气腔、3-5、充气口,4、套管定位管卡,5、夹紧管卡,6、胸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该穿刺式胸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1,套装在穿刺针1上并随穿刺针1一起刺入胸腔6的穿刺套管3,和穿过穿刺套管3且一端伸入胸腔6内的引流管2。
具体的,如图1-4所赤,穿刺套管3为与穿刺针1及引流管2直径匹配的中空结构。该穿刺套管3由上软管段3-1和下硬管段3-2组成。其中下硬管段3-2的底部还设置有气囊3-3,下硬管段3-2上设有连通该气囊3-3并给气囊3-3充、放气的充气腔3-4和充气口3-5。上软管段3-1和下硬管段3-2上均箍设有管卡。引流管2和上软管段3-1是软硅胶管,下硬管段3-2是硬塑料管,气囊3-3采用可充气橡胶材料制成,上、下软管段及气囊采用现有生产工艺固定连接成一体。
更具体的,如图1-4所示,气囊3-3环设于穿刺套管3的下硬管段3-2的底部。充气口3-5设置在下硬管段3-2的上部,充气腔3-4设置在下硬管段3-2的内壁并垂直连通充气口3-5与气囊3-3,充气口3-5上还设置有密封盖(惯常手段,图未视)。穿刺针1与常规穿刺针结构基本相同,本例中穿刺针的上部设置有大于针体直径的限位环1-1,即穿刺针1为T形结构。
具体的,如图1、4所示,管卡包括卡箍在穿刺套管3下硬管段3-2上的套管定位管卡4,和卡箍在穿刺套管3上软管段3-1上的夹紧管卡5。更具体的,管卡可采用卡扣式结构,如图5,管卡由对应的两部分组成,采用插槽和插销卡箍,松开时按压对应插槽的压块就能将插销从插槽内退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也可采用一端铰接的抱箍式结构,或者其它任何能能满足卡箍目的的现有技术结构。且管卡与管段接触的面设有防滑齿,详见图5。
具体的,如图4所赤,引流管2前端伸入胸腔内,且前端为卷曲状。引流管2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使用时,先将穿刺套管从下向上套装在穿刺针上,针头从套管底端伸出。用穿刺针对准受术者标注好的穿刺位刺入胸腔内,此时穿刺套管下硬管段及气囊也进入了胸腔。连接充气装置通过充气口给气囊充气,然后往外回拔穿刺套管,使穿刺套管气囊紧贴胸腔内壁,然后将管卡固定在穿刺套管外部硬管段并且使管卡贴紧胸腔皮肤,利用气囊与管卡将穿刺套管固定在胸壁上。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一端从穿刺套管插入胸腔内,调整好插入深度,并用管卡夹紧上软管段与引流管,开始导出积液。穿刺的时候上软管段是直的,因为里面套了穿刺针,穿刺针扒出来,放入引流管后上软管段与引流管一样可以弯折,这样就不会妨碍穿衣服,方便受术者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8)

1.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套装在穿刺针上并随穿刺针一起刺入胸腔的穿刺套管,和穿过穿刺套管且一端伸入胸腔内的引流管;
所述的穿刺套管为与穿刺针及引流管直径匹配的中空结构,该穿刺套管由上软管段和下硬管段组成,其中所述下硬管段的底部还设置有气囊,下硬管段上设有连通该气囊并给气囊充、放气的充气腔和充气口;
所述的上软管段和下硬管段上均箍设有管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环设于穿刺套管的下硬管段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口设置在下硬管段的上部,充气腔设置在下硬管段的内壁并垂直连通充气口与气囊,所述充气口上还设置有密封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上部设置有大于针体直径的限位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卡包括卡箍在穿刺套管下硬管段上的套管定位管卡,和卡箍在穿刺套管上软管段上的夹紧管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卡采用卡扣式结构或者一端铰接的抱箍式结构,且管卡与管段接触的面设有防滑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前端伸入胸腔内,且前端为卷曲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CN201921514913.XU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Active CN210963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4913.XU CN210963266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4913.XU CN210963266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3266U true CN21096326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4913.XU Active CN210963266U (zh) 2019-09-12 2019-09-12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3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97531A (en) Adhesive surgical retaining device
JP3924033B2 (ja) 気管壁に孔を形成する装置
US6589212B1 (en) Guide for surgical device
CN206910585U (zh) 可视型自锁固定的腔闭式引流管置放器
CN210963266U (zh) 一种穿刺式可调节胸腔引流装置
CN107469224A (zh) 可视型自锁固定的腔闭式引流管置放器
CN206822933U (zh) 带管芯可锁定的腔闭式引流管置放器
CN209575352U (zh) 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
CN208301709U (zh) 一种经皮穿刺胃造瘘装置
CN106215255B (zh) 一种带穿刺针的引流管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08662Y (zh) 大量积液穿刺抽液、留置引流装置
CN107823777A (zh) 引流管固定组件及其在外科引流术后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CN209253902U (zh) 一种防滑脱药液注射引流管
CN211434381U (zh) 一种快速穿刺插管防堵塞式胸腔引流管
CN113081200A (zh) 一次性使用穿刺器
CN210963363U (zh) 一种临床防回血用封闭型留置针
CN209154831U (zh) 引流管固定组件
CN209917022U (zh) 一种固定器
CN201006151Y (zh) 大量积液穿刺留置引流、抽液穿刺针
CN214857281U (zh) 一次性使用穿刺器
CN216417284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胸腹腔穿刺装置
CN218474785U (zh) 一种内固定式免缝合胸腔引流导管
CN219167445U (zh) 一种固定脑室腹腔引流管的塑料夹
CN220344925U (zh) 球囊、球囊导管装置及系统
CN219896743U (zh) 腹腔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1

Address after: No. 116, Changjiang South Road,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ZHOU CENTRAL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No.12, Xichong formation, Bailian village, Qunfeng Town, Tianyuan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412000

Patentee before: Wang T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