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7076U -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57076U CN210957076U CN201921966386.6U CN201921966386U CN210957076U CN 210957076 U CN210957076 U CN 210957076U CN 201921966386 U CN201921966386 U CN 201921966386U CN 210957076 U CN210957076 U CN 2109570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mating
- connector
- terminals
- 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壳体、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信号端子包括信号固定段、信号接触段和信号焊接段,信号接触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触部和第二信号接触部,第一信号接触部上设置有主传输点,第二信号接触部上设置有次传输点,主传输点与次传输点之间有间隔;在本实用新型内,通过信号端子上的信号接触段的主传输点和次传输点进行接触式的多点信号传输,信号传输稳定,而且通过信号焊接段和信号固定段进行稳固,使之接触稳固不易连接脱落,可有效地改善现有高速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失,其信号传输高效稳定且快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连接器所包含的每个信号端子有其特定的结构设计,用于能够传输高速信号;然而,现有高速连接器在传输高速信号时,其传输效能已被既有结构所局限,因而难以进一步地被提升。
如专利名称为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公开号为CN109888553A)的中国发明申请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顶面沿纵长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一插槽,插槽沿纵长方向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分别成一排布置的多个收容孔,绝缘本体的底面在两排收容孔的远离插槽侧分别开有若干个切槽一和一切槽二,切槽二沿着绝缘本体的纵长方向通长布置,每排收容孔的远离插槽侧的若干个切槽一的远离收容孔侧与切槽二连通,每排收容孔的远离插槽侧的若干个切槽一的接近收容孔侧与相应收容孔连通,所述的切槽一和切槽二共同将所述的多个收容孔均匀分成多个独立收容孔单元;以及多个金属端子,对应收容于各所述收容孔内;该高速电连接器这种结构设计,以金属端子进行信号传输,在有外力受力情况下,容易接触不良,而且信号传输不够稳定和快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通过信号端子上的信号接触段的主传输点和次传输点进行接触式的多点信号传输,信号传输稳定,而且通过信号焊接段和信号固定段进行稳固,使之接触稳固不易连接脱落,可有效地改善现有高速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失,其信号传输高效稳定且快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中,包括绝缘壳体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若干个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端子和用于供电连接的电源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信号固定段、信号接触段和信号焊接段,所述信号接触段、信号焊接段分别处于所述信号固定段的两侧,所述信号接触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触部和第二信号接触部,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上设置有主传输点,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上设置有次传输点,所述主传输点与所述次传输点之间有间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主传输点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的尖端,所述次传输点位于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的尖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内还设置有接地件,所述接地件包括接地端子、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后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与一个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接地固定段、接地接触段和接地焊接段,所述接地接触段和接地焊接段分别处于所述接地固定段的两侧,所述接地接触段设置有接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内还设置有内屏蔽件,所述内屏蔽件处于两列所述信号端子之间,所述内屏蔽件包括基部及连接在所述基部上的片体和扣持臂,所述片体的两侧均有一个所述扣持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插接面、导引面和两个外侧面,所述信号接触段面向所述插接面,所述导引面处于所述插接面与一个所述外侧面之间,所述外侧面上连接有外屏蔽件,所述外屏蔽件上设置有弹性臂、扣接孔和定位爪,所述定位爪扣在所述导引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侧面上设置有扣接块和穿孔,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穿孔可抵在所述接地端子上,所述扣接块扣合在所述扣接孔内。
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其中,包括如前所述的连接器及配合连接器,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配合壳体及设置在所述配合壳体内的信号配合端子和电源配合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可插入所述配合壳体内,所述信号端子可与所述信号配合端子接触,所述电源端子可与所述电源配合端子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配合连接器还包括接地配合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可与所述接地配合端子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配合端子上设置有自由端。
在本实用新型内,通过信号端子上的信号接触段的主传输点和次传输点进行接触式的多点信号传输,信号传输稳定,而且通过信号焊接段和信号固定段进行稳固,使之接触稳固不易连接脱落,可有效地改善现有高速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失,其信号传输高效稳定且快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的接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沿剖线VIII-VIII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沿剖线IX-IX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1沿剖线X-X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的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9沿剖线XI-XI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9沿剖线XII-XII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0-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1000-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1-绝缘壳体,11-插接面,12-外侧面,13-导引面,14-扣接块,15-端子槽,16-电源槽,17-穿孔,18-屏蔽槽,2-信号端子,21-信号固定板,22-信号接触段,221-第一信号接触部,222-第二信号接触部,223-主传输点,224-次传输点,23-信号焊接段,3-接地件,31-接地端子,311-接地固定段,312-接地接触段,3121-接触点,313-接地焊接段,32-前连接杆,33-后连接杆,4-电源端子,5-内屏蔽件,51-基部,52-片体,53-扣持臂,6-外屏蔽件,61-弹性臂,62-扣接孔,63-定位爪,7-配合连接器,71-配合壳体,72-信号配合端子,721-自由端,73-接地配合端子,74-电源配合端子,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L-长度方向,S-插接方向,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1及设置在绝缘壳体1内的若干个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端子2和用于供电连接的电源端子4。
如图4所示,信号端子2包括一体成型的信号固定段21、信号接触段22和信号焊接段23,信号接触段22、信号焊接段23分别处于信号固定段21的两侧,信号接触段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触部221和第二信号接触部222,第一信号接触部221与信号固定段222连接,第一信号接触部221上设置有主传输点223,第二信号接触部222上设置有次传输点224,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之间有间隔。
在本实用新型内,通过信号端子2上的信号接触段22的主传输点223和次传输点224进行接触式的多点信号传输,信号传输稳定,而且通过信号焊接段23和信号固定段21进行稳固,使之接触稳固不易连接脱落,可有效地改善现有高速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失,其信号传输高效稳定且快速。
在本实用新型内,主传输点223位于第一信号接触部211的尖端,次传输点224位于第二信号接触部222的尖端,便于更好地接触和传输。
为了接地保护,绝缘壳体1内还设置有接地件3,接地件3包括接地端子31、前连接杆32和后连接杆33,前连接杆32、后连接杆33的两端均分别与一个接地端子31连接;接地端子31包括一体成型的接地固定段311、接地接触段312和接地焊接段313,接地接触段312和接地焊接段313分别处于接地固定段311的两侧,接地接触段312设置有接触点3121。
为了进行更好地传输屏蔽,绝缘壳体1内还设置有内屏蔽件5,内屏蔽5处于两列信号端子2之间,内屏蔽件5包括基部51及连接在基部51上的片体52和扣持臂53,片体52的两侧均有一个扣持臂53;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插接面11、导引面13和两个外侧面12,信号接触段22面向插接面11,导引面13处于插接面11与一个外侧面12之间,外侧面12上连接有外屏蔽件6,外屏蔽件6上设置有弹性臂51、扣接孔62和定位爪63,定位爪63扣在导引面13上;外侧面12上设置有扣接块14和穿孔17,弹性臂61穿过穿孔17可抵在接地端子31上,扣接块14扣合在扣接孔62内。
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1和信号端子2;绝缘壳体1呈长形并定义有一长度方向,并且绝缘壳体1定义有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插接方向;信号端子2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并且多个信号端子2沿长度方向排成两列,而任一列的多个信号端子分别面向另一列的多个信号端子;信号端子2包括信号固定段21、信号接触段22和信号焊接段23,信号固定段21嵌设于绝缘壳体1的内壁;信号接触段22与信号焊接段23,分别自信号固定段21的相反两端延伸所形成,并且信号接触段22于插接方向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主传输点223相较于次传输点224更为邻近信号固定段21。
如图9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1000,包括连接器100及配合连接器7,配合连接器7包括配合壳体71及设置在配合壳体71内的信号配合端子72和电源配合端子74,绝缘壳体1可插入配合壳体71内,信号端子2可与信号配合端子72接触,电源端子4可与电源配合端子74接触;信号配合端子72上设置有自由端721
进一步,为了进行接地连接保护,配合连接器7还包括接地配合端子73,接地端子31可与接地配合端子73接触。
具体地讲,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1000包括连接器100和配合连接器7,连接器100包括包括绝缘壳体1和信号端子2;绝缘壳体1呈长形并定义有一长度方向,并且绝缘壳体1定义有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插接方向;信号端子2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并且多个信号端子2沿长度方向排成两列,而任一列的多个信号端子分别面向另一列的多个信号端子;信号端子2包括信号固定段21、信号接触段22和信号焊接段23,信号固定段21嵌设于绝缘壳体1的内壁;信号接触段22与信号焊接段23,分别自信号固定段21的相反两端延伸所形成,并且信号接触段22于插接方向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主传输点223相较于次传输点224更为邻近信号固定段21;配合连接器7,沿插接方向而可分离地插接于连接器100,并且配合连接器7包括配合壳体71及固定于配合壳体71的多个信号配合端子72;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7相互插接时,多个信号端子2的信号接触段22分别顶抵于多个信号配合端子72,并且每个信号接触段22的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同时接触于相对应的信号配合端子72,而每个主传输点223与相对应信号配合端子72的自由端721之间的第二距离D2是小于第一距离D1,并小于相对应信号配合端子72的总长度的10%;信号接触段22未碰触绝缘壳体1,并且信号接触段22包含有呈V形的第一信号接触部221及呈L形且相连于第一信号接触部221的第二信号接触部222,并且主传输点223位于第一信号接触部221的尖端,而次传输点224位于第二信号接触部222的尖端。
进一步,配合连接器72还包括有固定于配合壳体71的多个接地配合端子73;连接器100包括有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且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接地件3,并且相邻的两个接地件3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两列信号端子2的四个信号端子;每个接地件3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接地件3包括两个接地端子31、前连接杆32和后连接杆33,两个接地端子32彼此相向设置;前连接杆32连接于两个接地端子31;后连接杆33连接于两个接地端子31,并且后连接杆33于插接方向上与前连接杆32呈间隔设置;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7相互插接时,多个接地端子31分别顶抵于多个接地配合端子73,接地端子包括接地固定段311、接地接触段312和接地焊接段313,接地固定段311嵌设于绝缘壳体1的内壁并且接地固定段311连接于前连接杆32与后连接杆33;接地接触段312与接地焊接段313分别自接地固定段311的相反两端延伸所形成,并且接地接触段312于插接方向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接触点3121;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7相互插接时,多个接地端子31的接地接触段312分别顶抵于多个接地配合端子74,并且每个接地接触段312的两个接触点3121同时接触于相对应的接地配合端子74。
进一步,连接器100包括有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的内屏蔽件5,并且内屏蔽件5顶抵于每个接地件3的前连接杆32,而任两个彼此相向的信号端子2的信号接触段22是被内屏蔽件5所隔开;绝缘壳体1包含有位于相反侧的两个外侧面12,并且绝缘壳体1自两个外侧面12凹设形成有位置对应于多个接地端子31的多个穿孔17;连接器100还设置有可分离地扣接于两个外侧面12的两个外屏蔽件6,并且每个外屏蔽件6包含有多个弹性臂61,两个外屏蔽件6的多个弹性臂61分别穿过多个穿孔17而可分离地顶抵于多个接地端子31;绝缘壳体1还设置有插接面11、分别自插接面11的两个边缘延伸至两个外侧面12的两个导引面13及形成于两个外侧面12的多个扣接块14;内屏蔽件5未突伸出插接面11,每个外屏蔽件6包含有多个扣接孔62,并且每个外屏蔽件6的多个扣接孔62分别扣接于相对应外侧面12上的多个扣接块14;每个外屏蔽件6设置有多个定位爪63,并且两个外屏蔽件6的多个定位爪63分别顶抵于两个导引面13;再进一步,连接器100包括有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的多个电源端子4,并且多个电源端子4位于多个信号端子2的一侧;配合连接器7包括有分别顶抵于多个电源端子4的多个电源配合端子7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1000的实施例,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连接器100及沿插接方向S而可分离地插接于连接器100的配合连接器7,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壳体1、多个信号端子2、与多个信号端子2呈交错设置的多个接地件3、位于多个信号端子2与多个接地件3一侧的多个电源端子4、顶抵于多个接地件3的内屏蔽件5、及顶抵于多个接地件3的两个外屏蔽件6;多个信号端子2、多个接地件3、多个电源端子4、及内屏蔽件5皆是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而两个外屏蔽件6则是可分离地扣接于绝缘壳体1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呈长形并定义有一长度方向L,插接方向S垂直于长度方向L,并且绝缘壳体1还定义有垂直于长度方向L与插接方向S的厚度方向T;绝缘壳体1包含有大致垂直于插接方向S的一插接面11、位于相反侧且大致垂直于厚度方向T的两个外侧面12、分别自插接面11的两个边缘延伸至两个外侧面12的两个导引面13、及形成于两个外侧面12的多个扣接块14;其中,绝缘壳体1自其插接面11沿插接方向S贯穿地形成有多个端子槽15及电源槽16,并且多个端子槽15沿长度方向L排成两列,而电源槽16位于上述两列端子槽15的一侧。绝缘壳体1自两个外侧面12沿厚度方向T凹设形成有多个穿孔17,并且多个穿孔17分别连通至多个端子槽15中的部分,绝缘壳体1自其插接面11沿插接方向S凹设形成有屏蔽槽18,并且屏蔽槽18位于两列端子槽1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信号端子2与多个接地件3分别插设于绝缘壳体1的多个端子槽15内,多个电源端子4则是插设于绝缘壳体1的电源槽16内,并位于多个信号端子2与多个接地件3的一侧;多个信号端子2沿长度方向L排成两列,并且任一列的多个信号端子2分别沿厚度方向T面向另一列的多个信号端子2,而位于同一列且彼此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2于本实施例中是定义为一个差分信号对,用来共同传输差分信号。
由于本实施例的多个信号端子2为相同或对称的构造,所以为便于说明,以下仅介绍单个信号端子2的构造,但本创作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创作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多个信号端子2也可以是不同的构造。信号端子2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且信号端子2包含有信号固定段21、及分别自信号固定段21的相反两端延伸所形成的信号接触段22与信号焊接段23,其中,信号固定段21嵌设于绝缘壳体1的(相对应端子槽15)内壁,并且信号固定段21于本实施例中是以一侧缘顶抵于绝缘壳体1的内壁,而信号固定段21另一侧缘以多个凸起嵌固于绝缘壳体1。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接触段22于本实施例中并未碰触绝缘壳体1,据以能够弹性地变形,信号接触段22包含有呈V形的第一信号接触部221及呈L形且相连于第一信号接触部221的第二信号接触部222,并且第一信号接触部221的尖端设置有主传输点223,而第二信号接触部222的尖端设置有次传输点224,主传输点223相较于次传输点224更为邻近信号固定段21,并且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于插接方向S上间隔第一距离D1。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接触段22也可以通过不同于上述V形的第一信号接触部221与L形的第二信号接触部222的其他结构形成有上述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据以使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于插接方向S上间隔所述第一距离D1。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焊接段23于本实施例中是以适用于表面焊接技术(surfacemounting technology,SMT)的接脚来说明,但本创作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创作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信号焊接段23也可以是呈鱼眼状并适用于插设固定的接脚。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接地件3沿长度方向L排列,并且相邻的两个接地件3之间设置有分别位于两列信号端子2的四个信号端子2(也就是,两个差分信号对);也就是说,接地件3的一侧邻设有分别位于两列且彼此相向的两个信号端子2;本实施例中的任一个接地端子31较佳是沿长度方向L遮蔽与其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2的至少95%以上的面积,但本创作不受限于此。
由于本实施例的多个接地件3为相同的构造,所以为便于说明,以下仅介绍单个接地件3的构造,举例来说,在本创作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多个接地件3也可以是不同的构造;接地件3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且上述接地件3包含有沿所述厚度方向T彼此相向设置的两个接地端子31、连接于两个接地端子31的前连接杆32及连接于两个接地端子31的后连接杆33,后连接杆33较佳是于插接方向S上与前连接杆32呈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接地端子31分别设置于上述两列信号端子2之中,并且每个接地端子31的构造类似于上述信号端子2;具体来说,每个接地端子31包含有嵌设于绝缘壳体1的(相对应端子槽15)内壁的一接地固定段311、及分别自接地固定段311的相反两端延伸所形成的接地接触段312与接地焊接段313;两个接地端子31的接地固定段311于位置上分别对应位于不同绝缘壳体1外侧面12的两个穿孔17,也就是说,多个接地端子31分别于位置对应多个穿孔17,两个接地端子31的接地固定段311连接于上述前连接杆32与后连接杆33,并且前连接杆32与后连接杆33皆呈长形且垂直于插接方向S,以使前连接杆32与后连接杆33及其相连的两个接地固定段311能够共同包含形成一矩形空间,据以使接地件3在具有足够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具备有一定的变形量。每个接地端子31的接地接触段312与接地焊接段313的外形于本实施例中等同于上述信号接触段22与信号焊接段23的外形,进一步地说,接地接触段312于上述插接方向S上形成有间隔第一距离D1的两个接触点3121,而接地焊接段313为适用于表面焊接技术的接脚。
在本实施例中,内屏蔽件5插设固定于绝缘壳体1的屏蔽槽18内,并且内屏蔽件5未突伸出上述绝缘壳体1的插接面11,而任两个彼此相向的信号端子2的信号接触段22是被内屏蔽件5所隔开,其中,内屏蔽件5顶抵于每个接地件3的前连接杆32,据以使多个接地件3能通过内屏蔽件5而彼此电性连接,而内屏蔽件5的具体构造可依设计需求而加以变化。
本实施例中,内屏蔽件5包含有平行所述长度方向L的基部51及自上述基部51沿插接方向S延伸的多个片体52与多个扣持臂53,上述多个片体52与多个扣持臂53呈交错设置,多个片体52沿插接方向S顶抵于绝缘壳体1,并且多个扣持臂53分别沿长度方向L顶抵于多个接地件3的前连接杆32;需说明的是,至少一个扣持臂53能与相邻的片体52沿长度方向L共同夹持相对应的前连接杆32,据以提升彼此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两个外屏蔽件6可分离地扣接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两个外侧面12,每个外屏蔽件6包含有位置对应于上述多个穿孔17的多个弹性臂61,并且两个外屏蔽件6的多个弹性臂61分别穿过上述绝缘壳体1的多个穿孔17而可分离地顶抵于多个接地端子31,据以使多个接地件3能通过任一个外屏蔽件6而彼此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多个接地件3、内屏蔽件5及外屏蔽件6彼此电性连接而达到共地效果,并能够共同将连接器100内部划分成多个屏蔽腔室,并且每个屏蔽腔室容纳一个差分信号对,据以使多个差分信号对被有效的隔开,令连接器100能够具备较佳的信号传递效果。
每个外屏蔽件6于本实施例中包含有多个扣接孔62,并且每个外屏蔽件6的多个扣接孔62分别扣接于绝缘壳体1的相对应外侧面12上的多个扣接块14,每个外屏蔽件6还包含有多个定位爪63,并且两个外屏蔽件6的多个定位爪63分别顶抵于绝缘壳体1的两个导引面13,两个外屏蔽件6能够稳定地扣接于上述绝缘壳体1的两个外侧面12。
在本实施例中,配合连接器7包括配合壳体71、多个信号配合端子72、多个接地配合端子73、及多个电源配合端子74,上述多个信号配合端子72、多个接地配合端子73、及多个电源配合端子74皆固定于配合壳体71;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7沿上述插接方向S相互插接时,多个信号端子2的信号接触段22分别顶抵于多个信号配合端子72,多个接地端子31(接地接触段312)分别顶抵于多个接地配合端子73,多个电源配合端子74分别顶抵于多个电源端子4;更详细地说,当连接器100与配合连接器7沿上述插接方向S相互插接时,每个接地接触段312的两个接触点3121同时接触于相对应的接地配合端子73,并且每个信号接触段22的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同时接触于相对应的信号配合端子72,每个主传输点223与相对应信号配合端子72的自由端721之间的第二距离D2是小于第一距离D1并小于相对应信号配合端子72的一总长度的10%。
本实施例能够以每个信号端子2的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同时接触于相对应的信号配合端子72,据以通过有别于以往的信号传输结构,来提升本实施例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进一步地说,每个信号端子2的次传输点224于本实施例中能于(或是仅于)本实施例中受一外力震动而致使主传输点223分离于相对应信号配合端子72时,进行信号传输。本实施例通过在每个信号端子2形成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以使每个信号配合端子72的自由端721与相对应主传输点223之间的上述第二距离D2能够被缩小,进而有效地降低残枝效应(stub effect)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每个信号端子的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同时接触于相对应的信号配合端子72,据以通过有别于以往的信号传输结构,来提升高速连接器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信号端子形成主传输点223与次传输点224,以使每个信号配合端子72的自由端721与相对应主传输点223之间的距离能够被缩小,进而有效地降低残枝效应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内连接器100,其多个接地件3、内屏蔽件5及外屏蔽件6彼此电性连接而达到共地效果,并能够共同将连接器100内部划分成多个屏蔽腔室,并且每个屏蔽腔室容纳一个差分信号对,据以使多个差分信号对被有效的隔开,令连接器100能够具备较佳的信号传递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及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若干个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端子和用于供电连接的电源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信号固定段、信号接触段和信号焊接段,所述信号接触段、信号焊接段分别处于所述信号固定段的两侧,所述信号接触段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信号接触部和第二信号接触部,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固定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上设置有主传输点,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上设置有次传输点,所述主传输点与所述次传输点之间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输点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的尖端,所述次传输点位于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的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还设置有接地件,所述接地件包括接地端子、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后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与一个所述接地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接地固定段、接地接触段和接地焊接段,所述接地接触段和接地焊接段分别处于所述接地固定段的两侧,所述接地接触段设置有接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内还设置有内屏蔽件,所述内屏蔽件处于两列所述信号端子之间,所述内屏蔽件包括基部及连接在所述基部上的片体和扣持臂,所述片体的两侧均有一个所述扣持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插接面、导引面和两个外侧面,所述信号接触段面向所述插接面,所述导引面处于所述插接面与一个所述外侧面之间,所述外侧面上连接有外屏蔽件,所述外屏蔽件上设置有弹性臂、扣接孔和定位爪,所述定位爪扣在所述导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面上设置有扣接块和穿孔,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穿孔可抵在所述接地端子上,所述扣接块扣合在所述扣接孔内。
8.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及配合连接器,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配合壳体及设置在所述配合壳体内的信号配合端子和电源配合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可插入所述配合壳体内,所述信号端子可与所述信号配合端子接触,所述电源端子可与所述电源配合端子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连接器还包括接地配合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可与所述接地配合端子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配合端子上设置有自由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6386.6U CN210957076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66386.6U CN210957076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57076U true CN210957076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9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66386.6U Active CN210957076U (zh) | 2019-11-14 | 2019-11-14 |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57076U (zh) |
-
2019
- 2019-11-14 CN CN201921966386.6U patent/CN2109570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62353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10391550B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US10971863B1 (en) | High spe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of | |
JP489130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5797770A (en) |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10784630B1 (en) | Female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wafer | |
US11682865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 |
US3636503A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 |
KR970703629A (ko) | 가이드를 갖춘 전기 커넥터 | |
CN110011095B (zh) | 屏蔽板、模块结构及电连接器 | |
CN2103501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99424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253547U (zh) | 电触头以及电连接器 | |
CN210957076U (zh) |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 |
CN217468896U (zh) | 电连接器 | |
US8100702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207781944U (zh) | 电源连接器 | |
TWM589380U (zh) | 高速連接器組合及其電連接器 | |
CN110718789A (zh) | 一种信号高效传输的连接器及电连接搭配组合装置 | |
CN112909663B (zh) | 屏蔽板及使用该屏蔽板的端子模块、连接器 | |
CN114784548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99423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119842B (zh) | 电连接器 | |
US1190165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reinforcing member | |
CN217691951U (zh) | 卡缘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