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7345U -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7345U
CN210947345U CN201921547494.XU CN201921547494U CN210947345U CN 210947345 U CN210947345 U CN 210947345U CN 201921547494 U CN201921547494 U CN 201921547494U CN 210947345 U CN210947345 U CN 210947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lab
folded plate
steel bar
plate
reinforcing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474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双文
尹晓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5474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7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7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7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包括具有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方设有折板,折板截面呈“门”字形,折板的两侧板分别立设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贴设有托板,托板分别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通过锚栓固定连接;托板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间隙的对应位置设有凹槽;折板的顶板上设有开口,用于在第一楼板、第二楼板、折板和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填充砂石。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楼板间设置“门”字形折板,利用折板两侧板的内缩或外扩,可有效引导楼板内温度应力的释放,大幅减小因楼板膨胀或收缩造成竖向构件所承受的水平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长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公共建筑正在逐渐向大型经、舒适化发展,导致超长、超宽的大型公共建筑也大量出现。而温度和混凝土收缩作用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易产生约束变形,导致在结构中出现较大的拉应力使结构开裂。但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性及美观性,往往要求不设置伸缩缝。
目前,解决超长不设缝的一般方式是设置后浇带以释放混凝土前期收缩变形,设置膨胀加强带抵消温度收缩变形,或者采用预应力技术平衡温度变形产生的拉应力等。其中,后浇带只能释放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不能解决温度变形,且不能一次浇筑完成;膨胀加强带由于抵抗收缩变形能力有限,而不适用于收缩变形过大的超长结构;而使用预应力技术则极大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也增大了建筑结构的成本和造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在楼板间设置“门”字形折板,利用折板两侧板的内缩或外扩,可有效引导楼板内温度应力的释放,改善梁柱之间的传力,有效减小超长建筑结构内部温度应力,减少楼板裂缝。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包括具有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
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方设有折板,折板截面呈“门”字形,折板的两侧板分别立设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折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折板内设有倒U形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以及分布筋;第一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二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内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三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内侧的受力筋,分布筋沿折板纵向分布;
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贴设有托板,托板分别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通过锚栓固定连接;托板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间隙的对应位置设有凸起或凹槽;
折板的顶板上设有开口,用于在第一楼板、第二楼板、折板和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填充砂石。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具有扩张口的梯形槽或V形槽或弧形槽,扩张口朝上。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梯形槽,梯形斜边与水平面夹角为30°~50°,优选地夹角应为4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U形两端均分别埋入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内,且均分别在靠近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表面处弯折成水平向,水平段的端头分别位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沿折板纵向交错配置,中间设有一定间距;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中间至少设有一根第三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沿折板纵向交错配置,相邻的两根第一钢筋中间设有一定间距,相邻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并排绑扎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根第一钢筋中间至少设有一根第三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钢筋与第一钢筋和/或第二钢筋并排绑扎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的两端均设有倒钩。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楼板间设置“门”字形折板,利用折板两侧板的内缩或外扩,可有效引导楼板内温度应力的释放,改善梁柱之间的传力,大幅减小因楼板膨胀或收缩造成竖向构件所承受的水平力;
2、“门”字形折板内的钢筋布局巧妙,三类受力筋共同构成折板的侧板和顶板的内外两侧,使得楼板在收缩或膨胀过程中,折板本身结构稳定、可靠、不开裂;
3、相比于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性浇筑,并能够同时兼顾超长建筑结构的抗收缩及抗裂;相比于预应力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与施工简便易行,也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分别对应于图(a)、图(b)和图(c);
图3是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楼板,12-第二楼板,2-折板,21-开口,22-中砂,3-第一钢筋,4-第二钢筋,5-第三钢筋,6-分布筋,71-第一梁体,72-第二梁体,8-托板,81-凹槽,82-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包括具有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
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方设有折板,折板截面呈“门”字形,折板的两侧板分别立设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折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折板内设有倒U形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以及分布筋;第一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二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内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三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内侧的受力筋,分布筋沿折板纵向分布,折板纵向是指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间隙缝的长度方向;
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贴设有托板,托板分别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通过锚栓固定连接;托板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间隙的对应位置设有凸起或凹槽;
折板的顶板上设有开口,用于在第一楼板、第二楼板、折板和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填充砂石。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楼板间设置“门”字形折板,利用折板两侧板的内缩或外扩,可有效引导楼板内温度应力的释放,改善梁柱之间的传力,大幅减小因楼板膨胀或收缩造成竖向构件所承受的水平力;而且,“门”字形折板内的钢筋布局巧妙,三类受力筋共同构成折板的顶板和侧板的内外两侧,使得楼板在收缩或膨胀过程中,折板本身结构稳定、可靠、不开裂。
实施例1:
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包括具有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梁体71和第二梁体72;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上方设有折板2,折板2截面呈“门”字形,折板2的两侧板分别立设于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上;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下方贴设有托板8,托板8分别与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通过锚栓82固定连接;托板8在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的间隙的对应位置设有凹槽81;折板2的顶板上设有开口21,用于在第一楼板11、第二楼板12、折板2和托板8构成的空间内填充中砂22,即中等粒度的砂石。
为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做了如下限定。
凹槽的81功能在于能够与折板2同步地扩张或收缩,其结构可有多种选择,如梯形槽、V形槽、弧形槽等,本实施例中将凹槽81优选为具有扩张口的梯形槽,扩张口朝上,梯形斜边与水平面夹角为45°,即图3中α角。
折板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折板2内设有倒U形的第一钢筋3、第二钢筋4、第三钢筋5,以及分布筋6;第一钢筋3构成折板2的侧板外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二钢筋4构成折板的侧板内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三钢筋5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内侧的受力筋,分布筋6沿折板2纵向分布。三类受力筋共同构成折板2的顶板和侧板的内外两侧,使得楼板在收缩或膨胀过程中,折板2本身结构稳定、可靠、不开裂。
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的U形两端均分别埋入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内,且均分别在靠近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下表面处弯折成水平向,水平段的端头分别位于第一梁体71和第二梁体72的上方。由于将受力筋在楼板内作弯折设计,当楼板收缩或扩张时,楼板内的弯折部可吸收一部分应力,减小折板2内钢筋的应力负担。当楼板收扩张时,两楼板从两侧向内挤压折板2的两侧板,水平段产生下挠的应力,将水平段的端头设于梁体上方,可使第一梁体71和第二梁体72为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提供足够的支撑。
第三钢筋5的两端并未埋入第一楼板11和第二楼板12,即第三钢筋5的两端高于楼板上表面,该设计可以防止将应力全部导引到折板2的顶板直角处,避免局部应力过大造成折板2损坏。
为了提高受力筋在楼板及折板2上的抓紧力,第一钢筋3、第二钢筋4和第三钢筋5的两端均设有倒钩,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折板2结构的稳定性。
至于受力筋在折板2内沿纵向的分布,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布局是: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沿折板2纵向交错配置,中间设有一定间距;相邻的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中间设有一根第三钢筋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至于受力筋在折板2内沿纵向的分布,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布局是: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沿折板2纵向交错配置,相邻的两根第一钢筋3中间设有一定间距,相邻的第一钢筋3和第二钢筋4并排绑扎在一起;相邻的两根第一钢筋3中间设有一根第三钢筋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至于受力筋在折板2内沿纵向的分布,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布局是:第三钢筋5与第一钢筋3、第二钢筋4并排绑扎成一组,在折板2内沿纵向分布若干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
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方设有折板,折板截面呈“门”字形,折板的两侧板分别立设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上;折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折板内设有倒U形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以及分布筋;第一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二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内侧、顶板外侧的受力筋,第三钢筋构成折板的侧板外侧、顶板内侧的受力筋,分布筋沿折板纵向分布;
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方贴设有托板,托板分别与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固定连接;托板在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的间隙的对应位置设有凸起或凹槽;
折板的顶板上设有开口,用于在第一楼板、第二楼板、折板和托板构成的空间内填充砂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具有扩张口的梯形槽或V形槽或弧形槽,扩张口朝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梯形槽,梯形斜边与水平面夹角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U形两端均分别埋入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内,且均分别在靠近第一楼板和第二楼板下表面处弯折成水平向,水平段的端头分别位于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沿折板纵向交错配置,中间设有一定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中间至少设有一根第三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沿折板纵向交错配置,相邻的两根第一钢筋中间设有一定间距,相邻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并排绑扎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第一钢筋中间至少设有一根第三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筋与第一钢筋和/或第二钢筋并排绑扎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和第三钢筋的两端均设有倒钩。
CN201921547494.XU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Active CN210947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7494.XU CN210947345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47494.XU CN210947345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7345U true CN210947345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47494.XU Active CN210947345U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7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7869A (zh) * 2019-09-18 2019-12-24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7869A (zh) * 2019-09-18 2019-12-24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4505B (zh) 采用波形钢腹板的预制钢-混凝土组合t梁及施工方法
KR101533576B1 (ko) 반채움 pc 트러스보강재 합성보
KR101638093B1 (ko) 힌지 거동형 pc 벽체를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이 시공 방법
KR101260863B1 (ko) 아치형 피에스씨빔을 이용한 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80028911A (ko) 연속 지점부에 콘크리트가 합성된 강박스 합성거더의 시공 방법
CN210947345U (zh)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KR101816767B1 (ko) 철근콘크리트 강합형 파형강판 보강 구조물
CN207846187U (zh) 一种最大装配化的波形钢腹板工字组合梁桥
KR101892073B1 (ko) 강관거더를 이용한 합성형 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80029121A (ko) 연속 지점부에 콘크리트가 합성된 강박스 합성거더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102314546B1 (ko) 기둥부재와 보의 보강구조물
CN212358363U (zh) 一种悬空式塔吊基础
KR102222019B1 (ko) 절곡 거더의 솟음 연결을 위한 지지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 방법
CN210713443U (zh)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JP5152689B2 (ja) 橋脚とフーチングとの接合構造及び方法
CN110607869A (zh) 一种用于超长建筑结构的温度应力释放结构
KR101738244B1 (ko) 트러스보강 조립보
JP3774892B2 (ja) ガードレール用の基礎ブロック
CN109972520B (zh) 预制桥面板安装结构的施工方法
KR101342894B1 (ko) 트러스형 프리스트레스 콘크리트 거더, 그 제작 방법 및 연속화 교량의 제작 방법
JP4293696B2 (ja) 合成床版橋の構築方法
CN217810457U (zh) 一种梁拱联合结构
CN215858253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立柱节点连接构造
CN112663866B (zh) 用于超高层的混凝土连梁结构及其设计、预制和施工方法
JP2003090012A (ja) 波形鋼材による橋脚補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17 No. 4, floor 1, building 1, No. 28, dongchenggenxia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6, dongyuheyan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17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